建立科学管理体系提高高校国防质量

建立科学管理体系提高高校国防质量

一、建立科学管理体系 提高高校保卫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邱浩[1](2020)在《“平安校园”建设视角下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安全稳定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平安校园”建设,以维护高校安全稳定为目标,迎合了创新社会治理的需要,也是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平安校园”内涵与外延的不断丰富与发展,高校安全管理体系也取得了显着成效,巩固了校园长治久安的局面,增强了师生主体的安全感与满意度。但是与“平安校园”建设的新要求相比,与党和国家的新期待相比,还存在差距,亟待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因此,探索“平安校园”视角下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既是应对当前安全形势新问题、新挑战的应有之义,也是服务于“平安校园”建设目标的要求。为保障校园环境和谐稳定,打造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工作格局,本文以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并与高校保卫部门与师生员工进行访谈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掌握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运用治理理论、协同理论等前沿理论对高校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更好的提升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整体效能。本文首先考察了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界定、构成要素以及构建原则,深刻了解到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由主体、内容、对象、手段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从而划定了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范围。其次,阐述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是建设与完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原因。再次,基于“平安校园”的视角,分析了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组织结构不顺、队伍建设滞后、信息协同不强、考核评价不力、科技水平不高等具体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为完善体系提供现实依据。最后,提出了完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通过健全运行机制、提高科技水平、加快队伍建设等措施,针对性的解决体系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跨越式发展。

李佳慧[2](2019)在《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安全文化包括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高校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为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形成的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导向、育人、创新和保护的功能,对培养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高校改革和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行为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迫切要求。本文从安全文化建设的历史出发,回顾总结了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历程,分析了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安全建设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规范、风气和实力”的建设目标,人本性、系统性、全员性、可行性、方向性的建设原则,以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为建设内容,通过“理论、法律、制度”分层推动、“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推动、“学生、朋辈、教师”共同推动、“部处、院系、班级”整体推动的建设路径,运用组织层级网格法、内容系统建构法、集中教育常态法、线上线下互补法、定量考核评价法的建设方法,构建了“目标、原则、内容、路径、方法”五位一体的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安全检查表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效实施科学的评价,这是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一种创新尝试,为创造平安有序的校园环境,促进高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可操作路径。

陈志辉[3](2011)在《高校校园安全长效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从古至今,大学作为一个培育人才、传播文化的高等学府,一直是影响社会前进和国家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学的安全稳定不仅关系着高校的长远发展,也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大计,做好高校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校园安全长效机制作为高校安全管理的有效模式,对高校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的高校经历了多次跨越式的发展,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深化,“开放办学”、“国际交流”等理念不断冲击着高校校园,高校的校园环境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然而,与高校的变化相比,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则显得停滞不前,跟不上高校发展的步伐。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本职工作,从实地调查出发,以高等教育管理学、管理学等理论为指导,阐明了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及其长效机制基本理论,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指出了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高校校园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模式、理念、制度和组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对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与时俱进的积极尝试,促进社会进步、国家变革,以及高校发展。

郎涵光[4](2018)在《H大学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质量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校园安保服务外包模式替代了传统的校园安保,在国内高校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高校与保安公司之间的责任、权利、利益划分以《安全保卫合同》确定,高校保卫部门仍保留原有的政治保卫工作任务,代表学校对保安公司进行监督和指导,保安公司将承担安全管理的具体任务和工作。尽管高校安保服务外包项目为高校后勤管理带来改革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实际情况与具体问题并不明晰。本文将结合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具体研究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的实行概况。论文以H大学为研究对象,充分了解其实行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以来的实施情况,运用管理手段系统的对H大学实行校园安保服务外包进行梳理和规范。首先,对安保服务外包项目的特点及其管理进行分析,并对目前安保服务外包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就目前安保服务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予以剖析,指出应完善接洽质量、运行质量和反馈质量的控制。其次,基于生命周期思想,在明确安保服务基本原则和目标的前提下,提出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接洽质量、运行质量和反馈质量控制的改进方案。再次,为了确保安保服务项目的质量提升,提出了观念、文化和制度等方面的保障措施。最后,融合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设计的质量控制方案进行定量评价。

王瑞成[5](2018)在《S高校学生生命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我国整体性发展转型升级、高校办学规模扩大,高校学生生命安全突发事件也频频出现,生命安全突发事件影响高校甚至冲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对高校应急管理能力提出新的挑战。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实证调研等研究方法,以PPRR应急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治理与善治理论为基础,研究S高校学生生命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根据公共危机事件四阶段划分理论,将高校学生生命安全突发事件划分为孕育阶段、爆发紧急处理阶段、理性谈判协商阶段、恢复阶段等四个阶段,动态分析高校、受害学生亲属、公安机关等主要利益相关者各阶段的行为及其影响,全过程剖析S高校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本研究在传统风险应急管理体系、落后的应急管理理念、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可操作性低的应急预案、应急管理机构间协调梗阻、应急法制不健全等方面,对S高校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S高校学生生命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构建路径,具体包括建立应急管理主体的多元协作应对机制、更新应急管理理念、完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应急管理机制流程变革、健全应急管理法制等措施。本研究在“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建构的基础上,着眼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对实现S高校应对学生生命安全突发事件的多主体参与、全程管理、标准运行,实现应急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具有重要意义。以S高校为个案的研究,深入聚焦高校学生生命安全突发事件,为S高校及同类型的高校提供有益的借鉴意义。

刘颖[6](2020)在《高校保卫部门形象管理策略研究 ——基于NC大学的调查分析》文中认为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学校办学形式多样化,大学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校人员的结构也变得愈加复杂,高校的保卫部门的工作面临着新形势下在不断更新的考验。作为学校保卫管理的管理者,学校保卫处在转变管理理念、建设员工队伍、提高服务水平、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然而,由于许多客观或主观的原因,高校保卫处留下了工作效率低下的形象。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形象管理的本质是做好组织和服务的管理工作,是整个高校、甚至是地方的名片,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校园保卫管理工作,体现着这个学校、地方教育部门的综合公共管理能力,是深化综合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教育“十三五”规划的有力保障,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实践。通过优化高校保卫部门的形象,积极推进安全保障活动的内容,逐步规范高校自律行为,有效提高高校建设水平,提高依法治校的服务质量,促进高校的稳步发展,有利于推动高校教育的全面综合改革。对此,新时期的保卫部门形象管理策略优化成为当下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也将在新形势下高校保卫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因此,新时期背景下,要顺应新的校园治理管理要求,为了与时俱进,高校保卫部门形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需要得到新的发展和延伸,需要从实践的角度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高水平的保卫部门服务质量,是体现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为江西高校乃至地方高校的校园治理管理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实践指导。本研究从NC大学的保卫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NC大学保卫部门形象管理的现状,发现保卫部门的形象存在定位不明晰、宣传工作缺乏有效性、视觉形象缺乏特征、部门整体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对此,从CIS形象系统、传播策略、组织管理三个维度设计优化对策,提升NC大学保卫部门形象,以增强的NC高校竞争力、提升整体的学校品牌形象和社会地位为目的,以期能够为与江西类似的地方高校的校园保卫管理提供实践指导。

庞志坚[7](2016)在《基于物联网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以射频识别技术为例》文中指出高校为广大师生们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科研环境是培养优秀人才和服务社会的必要条件。而近年来,全国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建设多校区以及开展开放式办学形式,校园的不安全因素增多,给校内师生们的人、财、物的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这也是高校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所要面临的突出问题。物联网是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在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中引入物联网,必将会对高校的校园安全和稳定产生积极意义。本研究以公共安全管理三要素理论、系统理论以及信息悖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调查、理论分析以及实地调研等多种研究途径,对广东高校校园安全事件现状与问题、物联网发展历史与现状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最后,以射频识别技术为例构建了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模式。论文在对研究背景、文献综述、核心概念以及相关理论等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在了解广东省高校校内外环境所存在的安全威胁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观察与访谈等研究方法对A大学的校园安全管理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发现A大学安全管理工作中仍存在着安保人员意识不强、缺乏一套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技术智能化程度不高等诸多管理问题。第二,运用海因里希法则与有限理性人假设理论,和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两所高校的案例,重点论述物联网应用于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第三,运用公共安全管理三要素与系统论等理论,根据以人为本、系统性、安全性、标准性与兼容性的设计原则,对管理主体、管理体系架构与管理流程进行设计。最后,构建出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模式。

于艳玲[8](2010)在《高等院校应急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文中认为全文以高等院校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警——事中控制——事后恢复学习的主线来开展研究工作,将柔性管理及全面应急管理理念融合,力图构建高等院校全面应急管理模式及全面应急管理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主要分以下几部分:(1)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和国际借鉴。在系统分析相关的国内外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高等院校应急管理相关的理论在本文得以详尽介绍,尤其是全面应急管理理论对此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高等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高等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特殊性。借鉴美国、英国、日本、港澳台的应急管理体系,从中得出对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启示。(2)高等院校全面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高等院校全面应急管理体系,提出了高等院校“五全”管理模式和高等院校应急管理的“刚性+柔性”模式。(3)高等院校应急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根据高等院校突发事件的发展规律,提出了高等院校应急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包括校园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管理、校园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事中反应机制以及校园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事后恢复机制。(4)高等院校应急管理体系的保障系统从资金保障、物资保障、信息保障、避难场所保障、宣传教育保障和法律保障分别阐述分析了高等院校应急管理体系的保障系统,确保为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高效、有序运行提供保障。(5)高等院校应急管理能力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建立了高等院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解释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最后构建了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武汉市某大学应急管理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对其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其评价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刘鑫莹[9](2018)在《全面风险管理视野下S校学生冲突现状及管理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学生规模不断增加,学生结构日益复杂,学生发生冲突的概率不断提高,校园稳定面临挑战,高校管理压力不断加大。一旦高校学生冲突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预防和妥善的化解,就会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的稳定秩序等造成严重的影响,比如因宿舍矛盾导致的马加爵残杀室友事件和林森浩投毒谋杀室友等后果严重的极端事件。针对高校冲突问题,国家也提出了建立学校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的更高要求。在现实和政策的要求下,理清高校学生冲突问题,维护高校校园稳定既具紧迫性,也具必要性。本文选取S校学生冲突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S校近年发生的学生冲突事件处分记录档案,访谈亲历冲突事件的学生和协调冲突事件经验丰富的教职工人员,获得研究所需的文本数据。通过对案例和访谈内容的描述性分析,得出了S校环境复杂埋下冲突隐患、冲突防控难度大、冲突协调效果不佳、冲突应对被动等现状;通过对冲突事件的“领结图”分析,展现了S校学生冲突事件的演变历程,总结了S校学生冲突事件的危险威胁、触发事件、后果影响、预防措施、控制方法等因素,再基于此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视角分析得出S校在冲突防范观念、隐患风险识别、冲突协调理念、协调团队专业性、冲突管理主体等方面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重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五位一体”的学生冲突管理模式、建立全面的学生冲突风险管理系统等建议措施,希望研究结果能为高校分析和防范学生冲突问题、稳定高校健康有序的校园环境提供思路,为学者使用相关研究方法或研究相关课题给予启发。

韦宇[10](2019)在《高等学校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以S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以维护校园内部安全稳定在高等学校管理过程中首当其冲。本文以S大学为例,结合学校网站发布的安全事件简报及笔者自编问卷,梳理出近六年S大学内部发生频率较高的安全事件类型、每类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发生原因以及S大学学生的安全意识等信息,试图对S大学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全面的认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选取美国和日本作为国外高校代表,罗列了两国政府、社会、学校等方面针对高校校园安全采取的相关措施,希望对进一步提升我国校园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一些借鉴与经验。综上,笔者提出了改善我国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建议:(一)从制度层面上,要完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建设、加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队伍层级制度建设以及高校校园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建设;(二)在物质和技术层面上,要完善物理防范和物质保障,加强视频监控、门禁管理、消防报警三大系统及安全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三)在人力层面上,以学校安全委员会及二级部门为抓手,以治安保卫队伍和辅导员队伍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安全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以及学生的安全意识,从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建立科学管理体系 提高高校保卫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立科学管理体系 提高高校保卫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平安校园”建设视角下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1.1.2.2 实践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国内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
        1.2.2 关于国外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
        1.2.3 关于“平安校园”建设的研究
    1.3 理论基础
        1.3.1 治理理论
        1.3.2 协同理论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高校安全
        2.1.2 高校安全管理体系
    2.2 构建原则
        2.2.1 统一指挥原则
        2.2.2 协调联动原则
        2.2.3 预防为主原则
        2.2.4 服务师生原则
    2.3 构成要素
        2.3.1 安全管理主体
        2.3.2 安全管理对象
        2.3.3 安全管理手段
        2.3.4 安全管理内容
        2.3.4.1 安全政策
        2.3.4.2 安全风险管理
        2.3.4.3 安全保证
3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3.1 基于高校内部管理层面分析
        3.1.1 校园安全形势整体严峻
        3.1.2 大学生安全管理难度较大
    3.2 基于高校外部安全形势分析
        3.2.1 传统校园安全问题依然突出
        3.2.2 高校意识形态问题严重
        3.2.3 高校失泄密事件频发多发
        3.2.4 高校网络舆情防控难度加大
4 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及困境-基于“平安校园”的视角分析
    4.1 “平安校园”实践探索
        4.1.1 指导思想
        4.1.2 建设历程
        4.1.3 工作内容
    4.2 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4.2.1 安全管理理念不断更新
        4.2.2 安全教育水平有所提高
        4.2.3 校园安全文化稳步发展
        4.2.4 安全防范措施逐渐完善
    4.3 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4.3.1 组织体系结构不畅
        4.3.2 队伍建设水平滞后
        4.3.3 信息沟通效率低下
        4.3.4 考评激励效果薄弱
        4.3.5 应急处置工作乏力
        4.3.6 科技支撑保障不足
5 完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路径选择
    5.1 打造高校安全治理共同体
        5.1.1 培育多元主体,促进合作治理
        5.1.2 完善机构设置,加强组织保障
        5.1.3 理顺组织结构,明确管理责任
    5.2 健全高校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机制
        5.2.1 信息共享机制
        5.2.2 联防联动机制
        5.2.3 考核评价机制
    5.3 提高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科技水平
        5.3.1 引进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
        5.3.2 提升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
        5.3.3 推进技防系统集成与联动
    5.4 加强高校安全管理体系队伍建设
        5.4.1 拓宽培养渠道
        5.4.2 注重教育培训
        5.4.3 完善准入标准
    5.5 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5.5.1 加强预案制定与演练
        5.5.2 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5.5.3 重视舆情干预引导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访谈提纲
    一、 保卫处工作人员
    二、 校属其他单位
    三、 高校师生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高校安全文化的概述
    2.1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念
        2.1.1 高校安全文化的定义
        2.1.2 高校安全文化的构成
        2.1.3 高校安全文化的特征
        2.1.4 高校安全文化的功能
    2.2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历程
        2.2.1 安全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顾
        2.2.2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2.2.3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2.3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2.3.1 人本安全原理
        2.3.2 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
        2.3.3 系统论
        2.3.4 球体斜坡力学原理
        2.3.5 文化力场原理
第三章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3.1 安全理念文化建设方面
        3.1.1 领导体制逐步健全,责任落实有待加强
        3.1.2 工作理念逐步形成,安全承诺有待深化
        3.1.3 愿景目标逐步确立,工作方略有待细化
        3.1.4 安全知识逐步普及,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3.2 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
        3.2.1 学习制度坚持不懈,隐患治理有待抓实
        3.2.2 食宿管理逐步规范,实验安全隐患最忧
        3.2.3 应急预案渐趋完善,考核评估还需加强
    3.3 安全行为文化建设方面
        3.3.1 校内教育成效显着,家校互动有待强化
        3.3.2 技能培训有序开展,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3.3.3 心理教育有声有色,心理状况令人担忧
        3.3.4 遵纪守法成为共识,可防案件仍然高发
    3.4 安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3.4.1 硬件设施得到改善,运行管理还需加强
        3.4.2 信息技术得到应用,系统集成亟待加强
第四章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构建
    4.1 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4.1.1 安全成为习惯
        4.1.2 安全成为规范
        4.1.3 安全成为风气
        4.1.4 安全成为实力
    4.2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
        4.2.1 人本性的原则
        4.2.2 系统性的原则
        4.2.3 全员性的原则
        4.2.4 可行性的原则
        4.2.5 方向性的原则
    4.3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4.3.1 安全理念文化体系
        4.3.2 安全制度文化体系
        4.3.3 安全行为文化体系
        4.3.4 安全物质文化体系
    4.4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
        4.4.1 “理论、法律、制度”分层推动
        4.4.2 “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推动
        4.4.3 “学生、朋辈、教师”共同推动
        4.4.4 “部(处)、院(部)、班级”整体推动
    4.5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
        4.5.1 组织层级网格法
        4.5.2 内容系统构建法
        4.5.3 集中教育常态法
        4.5.4 线上线下互补法
        4.5.5 定量考核评价法
第五章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
    5.1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的基本概念
        5.1.1 评价的定义
        5.1.2 评价的目的
        5.1.3 评价的主体
        5.1.4 评价的客体
        5.1.5 评价的类型
        5.1.6 评价的标准
        5.1.7 评价的内容
    5.2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2.1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
        5.2.2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5.2.3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检验
        5.2.4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量化与融合
    5.3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3.1 构造判断矩阵
        5.3.2 层次单排序的特征根法
        5.3.3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5.4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5.4.1 三级指标模糊综合判断
        5.4.2 二级指标模糊综合判断
        5.4.3 一级指标模糊综合判断
        5.4.4 模糊评判结果处理
    5.5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的实施
        5.5.1 建立评估组织
        5.5.2 制定评估方案
        5.5.3 实施现场评估
        5.5.4 完成评估报告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个别访谈题统计结果(教职工卷)
附录2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现状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学生卷)
附录3 安全理念文化建设检查表
附录4 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检查表
附录5 安全行为文化建设检查表
附录6 安全物质文化建设检查表
附录7 安全特色文化建设检查表
附录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3)高校校园安全长效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的主要问题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及其现实分析
    2.1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基础性问题研究
        2.1.1 高校校园安全概念的界定
        2.1.2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内涵
    2.2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2.2.1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涵义
        2.2.2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构成
    2.3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2.3.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安全管理状况的问卷调查
        2.3.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高校校园安全长效机制建设
    3.1 构建高校校园安全长效机制的理论支持
    3.2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理念建设
    3.3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实务制度建设
        3.3.1 高校校园安全保卫工作质量管理体系
        3.3.2 高校校园安全防控体系
        3.3.3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体系
        3.3.4 高校校园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
    3.4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组织制度建设
        3.4.1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组织制度的现状
        3.4.2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的变革和创新
        3.4.3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组织激励机制的建设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关于南航校园治安状况的问卷调查

(4)H大学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H大学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质量控制的现状与问题
    2.1 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及其特点
        2.1.1 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的概况
        2.1.2 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的特点
    2.2 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质量控制的现有体系
        2.2.1 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的质量控制要求
        2.2.2 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的质量控制模式
    2.3 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质量控制的运行现状
        2.3.1 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质量控制的调查问卷
        2.3.2 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质量控制的运行表现
    2.4 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质量控制的问题分析
        2.4.1 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4.2 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质量控制问题的根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质量控制的改进方案设计
    3.1 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质量控制的改进原则与目标
        3.1.1 质量控制改进的基本原则
        3.1.2 质量控制改进的基本目标
    3.2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质量控制改进
        3.2.1 生命周期理论与安保服务外包质量
        3.2.2 安保服务外包生命周期质量控制的改进思路
    3.3 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接洽质量控制的改进方案
        3.3.1 实施外包准入管理
        3.3.2 增加合同条款设计
    3.4 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运行质量控制的改进方案
        3.4.1 严控校园内外巡视
        3.4.2 加强应急预案建设
        3.4.3 更新电子设备配备
        3.4.4 提升服务人员素质
    3.5 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反馈质量控制的改进方案
        3.5.1 监控关键环节运行
        3.5.2 完善服务考核方式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质量控制改进方案实施
    4.1 质量控制改进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4.1.1 理念保障
        4.1.2 文化保障
        4.1.3 制度保障
    4.2 质量控制改进方案实施的有效性测评
        4.2.1 有效性测评体系的构建
        4.2.2 有效性测评结果的分析
    4.3 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4.3.1 改进方案的成功经验
        4.3.2 质量控制的持续完善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质量控制调查问卷
附录2: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质量控制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历

(5)S高校学生生命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四、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高校学生生命安全突发事件研究现状
        (二)高校应急管理现状研究
        (三)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高校学生生命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相关定义
        (一)生命安全
        (二)学生生命安全突发事件
        (三)应急管理
    二、理论基础
        (一)PPRR应急管理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三)治理与善治理论
第三章 S高校学生生命安全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概况
    一、S高校概况
        (一)办学理念
        (二)地理分布
        (三)招生状况
        (四)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二、S高校学生生命安全历史突发事件分析
        (一)死亡类型分析
        (二)突发事件发生率分析
    三、S高校学生生命安全突发事件的特征
        (一)不确定性
        (二)社会聚焦性
        (三)结果破坏性
    四、S高校学生生命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况
        (一)业已制定成文的应急预案
        (二)正在形成应急管理体制
        (三)逐步建立应急管理机制
        (四)日益完善应急管理法制
第四章 S高校学生生命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过程性剖析
    一、S高校学生生命安全突发事件的利益相关者
        (一)直接利益相关者
        (二)间接利益相关者
    二、高校学生生命安全突发事件利益相关者行为及其影响
        (一)第一阶段:孕育阶段
        (二)第二阶段:爆发紧急处理阶段
        (三)第三阶段:理性谈判协商阶段
        (四)第四阶段:恢复阶段
    三、基于过程性分析的S高校学生生命安全应急管理的问题剖析
        (一)单一的应对主体
        (二)不健全的应急管理机构
        (三)局限于事中处置的应急管理思维
        (四)未建立法制化和制度化的工作流程
        (五)缺乏有力的财政支撑
        (六)不完善的应急管理恢复体系
第五章 S高校学生生命安全应急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根源
    一、滞后的传统风险应急管理体系
    二、落后的应急管理理念
    三、高校与受害者家属功利性的价值取向
    四、可操作性低的应急预案
    五、应急管理机构间协调梗阻
    六、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法制不健全
第六章 提升S高校学生生命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构建路径
    一、建立应急管理主体的多元协作应对机制
        (一)高校内部部门整合
        (二)高校外部资源整合
        (三)搭建突发事件管理平台
    二、应急管理理念的更新
        (一)风险管理:应急管理的“关口再前移”
        (二)以正和博弈创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理念
    三、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机构的完善
        (一)组织结构的完善
        (二)管理职责的划分
    四、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流程变革
        (一)过程性机制的完善
        (二)保障性机制的完善
    五、健全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制
        (一)国家制定高校突发事件单行法律
        (二)加强对应对主体的权利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致谢

(6)高校保卫部门形象管理策略研究 ——基于NC大学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高校保卫部门
        2.1.2 组织形象
        2.1.3 形象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服务理论
        2.2.2 形象定位理论
        2.2.3 形象资本论
        2.2.4 CIS理论
第3章 NC大学保卫部门形象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3.1 NC大学保卫部门基本情况
        3.1.1 NC大学保卫部门组织架构
        3.1.2 NC大学保卫部门组织职能
    3.2 NC大学保卫部门形象管理的问卷设计
        3.2.1 调查目的
        3.2.2 调查对象
        3.2.3 调查内容
    3.3 NC大学保卫部门形象管理现状调查
        3.3.1 抽样及抽样技术
        3.3.2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统计
        3.3.3 调查结果分析
        3.3.4 访谈结果分析
    3.4 NC大学保卫部门形象管理存在的问题
        3.4.1 保卫部门形象定位不够明晰
        3.4.2 保卫部门形象标识缺乏特征
        3.4.3 保卫部门宣传工作缺乏实效
        3.4.4 保卫部门整体队伍素质不高
第4章 NC大学保卫部门形象管理的优化对策
    4.1 CIS形象系统优化对策
        4.1.1 理念识别优化对策
        4.1.2 行为识别优化对策
        4.1.3 视觉识别优化对策
    4.2 传播策略优化对策
        4.2.1 提升媒介传播实效
        4.2.2 完善公共关系渠道
    4.3 组织管理优化对策
        4.3.1 建全信息回馈机制
        4.3.2 推进人才培养建设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基于物联网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以射频识别技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理论基础及创新之处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现状
    第二节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物联网在校园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第一节 物联网概述
    第二节 物联网应用于校园安全管理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价值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模式构建
    第一节 管理模式构建的原则
    第二节 管理主体的设计
    第三节 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架构
    第四节 管理流程的设计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研究不足之处
    第一节 本文总结
    第二节 研究不足之处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及获奖情况
致谢

(8)高等院校应急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2章 高校应急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2.1 应急管理理论
    2.2 认知失调理论、冲突理论、社会燃烧理论
    2.3 高等院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界定及分类
    2.4 高等院校应急管理的界定及特殊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等院校应急管理体系的国际借鉴
    3.1 美国高等院校应急管理体系及其借鉴
    3.2 英国高校校园应急管理体系及其借鉴
    3.3 日本高校校园应急管理系统及其借鉴
    3.4 港澳台地区高校校园应急管理体系及其借鉴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等院校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
    4.1 我国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4.2 高等院校全面应急管理体系
    4.3 高校应急管理“刚性+柔性”模式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等院校应急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5.1 校园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管理
    5.2 校园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事中反应机制
    5.3 校园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事后恢复机制
    本章小结
第6章 高等院校应急管理体系的保障系统
    6.1 应急资金保障
    6.2 应急物资保障
    6.3 应急信息保障
    6.4 应急避难场所保障
    6.5 宣传教育保障
    6.6 高等院校应急管理体系的法制建设保障
    本章小结
第7章 高等院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价
    7.1 高等院校应急管理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7.2 高等院校应急管理能力指标权重分析
    7.3 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综合评价模型
    本章小结
第8章 武汉某大学应急管理实证分析
    8.1 武汉某大学应急管理的总体概况
    8.2 武汉某大学完善应急管理的定性分析
    8.3 武汉某大学应急管理能力的综合评价
    本章小结
第9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9.1 全文总结
    9.2 论文创新
    9.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9)全面风险管理视野下S校学生冲突现状及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险和风险识别
        1.2.2 学生冲突的相关研究
        1.2.3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相关研究
        1.2.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学生冲突与全面风险管理概述
    2.1 学生冲突概念界定
        2.1.1 学生冲突的概念
        2.1.2 学生冲突事件的分类
    2.2 高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概述
        2.2.1 高校风险管理体系内容
        2.2.2 高校应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要点分析
第3章 S校学生冲突现状调查
    3.1 现状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3.2 S校基本情况调查
        3.2.1 S校内外部环境分析
        3.2.2 S校学生冲突管理情况分析
    3.3 S校学生冲突现状的描述性分析
        3.3.1 学生冲突事件发生时间
        3.3.2 学生冲突事件发生地点
        3.3.3 学生冲突事件发生原因
        3.3.4 学生冲突事件当事人年级
        3.3.5 学生冲突事件当事人性别
        3.3.6 学生冲突事件主动当事人籍贯
        3.3.7 学生冲突事件后果
    3.4 S校学生冲突现状分析结论
        3.4.1 学校复杂环境为学生冲突风险埋下隐患
        3.4.2 学生冲突隐蔽突发,防控难度大
        3.4.3 高校学生冲突协调过程复杂,效果不佳
        3.4.4 高校重视学生冲突事件,但应对被动
第4章 S校学生冲突事件全面识别与风险分析
    4.1 学生冲突事件全面识别
        4.1.1 危险事件
        4.1.2 危险源
        4.1.3 触发事件
        4.1.4 事件后果
        4.1.5 预防措施
        4.1.6 控制方法
    4.2 学生冲突风险分析
        4.2.1 学生冲突风险识别
        4.2.2 学生冲突风险描述
        4.2.3 学生冲突风险应对
第5章 全面风险管理视角下学生冲突管理问题分析
    5.1 缺乏主动防范学生冲突事件及其风险的意识
    5.2 冲突事件隐患排查和风险识别不全面
    5.3 以结果为导向的冲突协调理念本质消极
    5.4 基于经验的冲突协调效力不足
    5.5 学生冲突管理主体单一
第6章 学生冲突问题防范措施
    6.1 重视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6.2 构建“五位一体”的多主体参与学生冲突治理模式
    6.3 形成全面的学生冲突风险管理系统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辅导员访谈记录
附录3 保卫处访谈要点记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高等学校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以S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现状
        二、国内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一、研究方法
        二、理论基础
第一章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等学校
        二、安全
        三、安全管理
        四、高校安全管理
        五、高校事件
    第二节 高校安全管理的特征
        一、管理对象的差异性
        二、管理方法的多样性
        三、管理范围的动态性
        四、管理手段的强制性
    第三节 高校校园安全事件的特征
        一、可预防性
        二、复杂性
        三、敏感性
    第四节 加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是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二、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三、是完善高校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第二章 S大学校园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第一节 S大学简介
    第二节 S大学安全情况概述
    第三节 S大学安全事件发生类型
        一、盗窃事件
        二、诈骗事件
        三、交通事件
        四、火灾事件
        五、非正常死亡事件
    第四节 S大学安全管理情况综述
        一、安全管理队伍情况
        二、技防物防情况
        三、安全信息公开情况
第三章 国外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措施——以美国、日本为例
    第一节 美国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措施
        一、政府方面
        二、学校方面
        三、社会方面
    第二节 日本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措施
        一、政府方面
        二、警察方面
        三、学校方面
第四章 改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第一节 从制度层面加强和改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
        一、完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建设
        二、加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队伍层级制度建设
        三、完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建设
    第二节 从物质和技术层面加强和改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
        一、物质层面
        二、技术层面
    第三节 从人力层面加强和改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
        一、加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领导队伍建设
        二、加强高校治安保卫队伍建设
        三、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第五章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的不足
    第二节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
致谢

四、建立科学管理体系 提高高校保卫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平安校园”建设视角下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 邱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02)
  • [2]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研究[D]. 李佳慧.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3]高校校园安全长效机制的研究[D]. 陈志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12)
  • [4]H大学校园安保服务外包项目质量控制研究[D]. 郎涵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2)
  • [5]S高校学生生命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 王瑞成. 苏州大学, 2018(12)
  • [6]高校保卫部门形象管理策略研究 ——基于NC大学的调查分析[D]. 刘颖. 南昌大学, 2020(01)
  • [7]基于物联网的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以射频识别技术为例[D]. 庞志坚. 暨南大学, 2016(02)
  • [8]高等院校应急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 于艳玲. 武汉理工大学, 2010(08)
  • [9]全面风险管理视野下S校学生冲突现状及管理问题研究[D]. 刘鑫莹. 西南交通大学, 2018(10)
  • [10]高等学校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以S大学为例[D]. 韦宇. 苏州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建立科学管理体系提高高校国防质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