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银铅锌矿采选厂土壤边坡稳定性评价

承德银铅锌矿采选厂土壤边坡稳定性评价

一、承德银铅锌矿采选矿厂土坡稳定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苏伯苓,刘唐生[1](1990)在《承德银铅锌矿采选矿厂土坡稳定性评价》文中指出承德银铅锌矿拟建采选矿厂依山傍坡,斜坡稳定性是该场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在评价斜坡稳定性时,斜坡承受的震动作用,通过对边界条件的处理予以体现,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在力学参数的选取上给予考虑。用"詹布极限平衡普通条分法"对场地的土坡稳定性进行了整体验算。除此之外,对划分的每一条块也进行了稳定性计算,以便划分出"相对稳定段"、"不稳定段"和"抗滑段"。这样在斜坡整治过程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在计算过程中重新编制了程序,使之更加简便实用。这对评价具有相同工程地质条件的斜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王世军[2](2007)在《河北省矿产资源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本论文以产业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河北省的矿产资源产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提出了河北省的矿产资源产业的发展战略。本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河北省矿产资源的勘查、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从矿产资源需求的背景条件,综合分析影响矿产资源需求的各种因素,结合计量经济、技术经济、统计回归分析等多方面的预测理论和方法建立需求预测分析模型,对未来20年河北省的矿产资源需求状况进行了定量预测。分析了河北省矿产资源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研究了河北省产业结构变动以及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因素贡献分析;系统分析了河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的类型与现状,应用生态占用空间的环境评价模型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定量分析了矿业活动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了矿产资源产业的概念、研究范围,具体分析了河北省的矿产资源产业的概况、产品方案、结构、集中度等指标,以及河北省矿产资源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定量探讨了河北省矿产业的区位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度以及结构性演变。以价值理论、产权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讨论了矿产资源价值的内化、确定和管理,以及在矿产资源管理中如何做到产权明晰,实现资源—经济—环境一体化核算,提出了现阶段我国混合配置的矿产资源有效地配置方式,以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物质基础作用,减少矿产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破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全球矿产资源为视角,以河北省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确定了河北省未来一定时期内矿产资源产业的总体战略为:宏观调控,统筹规划:加强勘查,增加供给;开拓外源,提高保障:集约开发,高效利用;结构升级,效益显着;维护生态,协调发展。

吴翔伟[3](2019)在《某钼铋钨多金属矿选矿厂厂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厂址选择是矿山企业总体布置及总平面布置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优的总平面布置一直是总图设计孜孜以求的目标。论文依托某钨钼铋多金属矿采选工程,紧密结合矿山现状及采、选工艺,研究了选矿厂的厂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厂址选择研究。矿山有悠久的生产历史,矿区格局已基本形成,厂址方案影响因素较多,论文研究了选矿厂周边影响因素及各种条件对选矿厂厂址选择的影响,如岩石移动带、铜锡多金属矿开采、钨钼多金属矿井下中深孔大爆破、东河洪水位、野鸡尾尾矿库、井巷公司深部矿体等。研究了项目建设供水、供电、交通运输等外部建设条件。结合工程项目拟选了三个选矿厂厂址方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厂址进行综合评价,推荐方案一井巷公司厂址作为选矿厂厂址。2、总平面布置研究。对主要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辅助生活设施等进行研究,提出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建立总平面设计方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总平面布置方案进行评价比选,确定了最优总平面布置方案。3、场地竖向设计方法研究。对竖向布置形式、挡土墙设计、排水方式、土石方计算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设计原则和方法。4、采用三维设计软件对场地土石方量进行计算分析,在设计过程中,建立了原始地形和工业场地的三维模型,计算结果精确,实时显示调整结果,极大的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设计精度。

石鹤扬[4](2011)在《新建尾矿坝工程设计与稳定性分析方法实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尾矿库是一种特殊的工业建筑物,是矿山三大控制性工程之一。其运营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矿山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而且与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对于尾矿库坝的稳定性评价是尾矿库安全运行的关键。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采用不同分析方法以尾矿库坝工程的整体稳定性研究为基础,开展新建尾矿库坝的规划与设计,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以下:(1)采用文献调研方法,总结分析了尾矿库坝破坏的一般模式和影响尾矿库坝稳定性的因素,探讨了尾矿坝工程的岩土工程特性,并对目前尾矿库坝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了评述。(2)以新建黄泥坳尾矿库工程案例为依托,从新建尾矿库工程的角度详述了尾矿库工程设计流程和内容,针对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进行了多方案设计,并提出了所采取的具体措施。(3)基于Janbu法的基本思想,拓展了利用随机角生成随机滑动面用于搜索二维尾矿库坝边坡最危险滑动面的分析方法,获得了更加符合工程实际的稳定性分析结果。(4)对新建尾矿库坝典型断面的库坝边坡采用强度折减法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将强度折减法结果与规范法和改进极限平衡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三种不同分析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合理采用分析尾矿坝坡稳定性方法的建议。(5)在综合现场资料、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成果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我国尾矿库坝的工程特点和建设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对新建黄泥坳尾矿库(坝)工程的安全监测与安全管理方案进行了初步设计。

江松[5](2015)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尾矿坝的稳定性研究》文中指出尾矿库不仅是矿山建设生产的三大主体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项,而且是重大危险源,一旦失事,带来的经济、环境等危害不容忽视。目前国内大多数尾矿库对地形条件要求较高,使得很多库址远离选厂和公路,建设工艺复杂,运输和管理成本很大。因此分析出影响尾矿库安全因素的强弱,并探索复杂地形条件下尾矿坝的稳定性,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通过实地走访许多在建或已建尾矿库工程,结合查阅的大量文献。对某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拟建工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稳定性,给出复杂地形条件建坝的可能性和科学管理意见。首先,对当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尾矿坝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介绍,选出适合本文的研究方法——数值模拟;其次,根据收集到的某尾矿库近一年的检测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计算,得出五个由强到弱的影响因素,并依次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某实际拟建工程,勘查出同地区相似尾矿库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沉积规律和的物理力学性质,运用CAD建立复杂地形尾矿坝概化模型,并将模型导入ANSYS中进行网格划分,通过Flac3D软件对比分析其子坝在未堆积时和堆积至指定高程时的应力应变场的变化。文章首次运用相关性软件,对可能造成尾矿坝稳定性影响的十个因素进行了分析,选取出了五个主要因素,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建立了复杂三维尾矿坝概化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出真实情况,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办法,研究成果对于将来相似地形条件下建立尾矿坝和后期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费维水[6](2013)在《尾矿坝稳定性分析中的若干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矿山开采的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尾矿库的建设致使尾矿坝的安全评价及预测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内容。目前尾矿库的主要型式包括上游坝、中间坝和下游坝三种。国内约80%以上的尾矿坝是采用上游坝的形式筑坝。尾矿坝的安全评价主要是对尾矿坝在建设使用过程中和闭库过程后保证尾矿坝不发生溃坝和垮塌。本文以尾矿坝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尾矿坝成长演化的角度出发,分析演化过程中的沉积作用、固结作用和化学作用及其对尾矿坝稳定性的影响。然后结合尾矿坝的工程特点及传统尾矿坝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对尾矿坝稳定性分析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成果:(1)通过对尾矿坝内尾矿浆堆积过程的分析,归纳出尾矿砂在坝内的流动沉积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沉积阶段:在排放管口位置处的坝前窝状堆体的点状沉积阶段;基于现有沉积尾矿库坡面特征的射线流动沉积阶段;在尾水池区域进行的静态沉积阶段。对三个阶段的沉积类型与方式、沉积过程中的能耗方程、沉积路径及区域进行了分析和定量描述,探讨了纵向的“点”—“线”—“面”三个阶段的相互作用和前后影响机制,以及横向上多排管的交替沉积作用影响。(2)针对尾矿坝的固结作用,在原有太沙基固结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大变形固结理论为固结模型基础,探讨建立基于成长模型理论的尾矿坝不同阶段的固结应力分析,固结作用应是基于动态成长状态的不同固结状态下的叠加效果。分析了垂向渗流淤堵对尾矿坝固结作用的影响,认为垂向渗流淤堵是导致尾矿库水平向和垂向渗透系数差异。在垂向颗粒级配差异很大条件下,垂向入渗淤堵使得垂向孔隙度基本保持稳定,从而浸润线上的非饱和入渗系数保持稳定。(3)分析了尾矿库内水化学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出Eh-pH条件是控制尾矿坝水化学作用的主要控制因素,并根据静力平衡原理分析了它们的相互作用。根据氧化还原条件将尾矿坝分为氧化区域,交替区域或还原区域,结合尾矿坝的动态成长演化模型,分析了不同演化阶段尾矿坝的水化学分区特征。以铁矿为例,分析了矿山尾矿库的水化学主要影响因素及反应机理。(4)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研究了尾矿库库水位及浸润线位置变化对坝体稳定性的影响。(5)基于尾矿坝坝基和坝体内带有松散的饱和粉细砂或粉土中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过大孔隙水压力的特点,研究尾矿坝在不同地震烈度下液化程度及安全系数的变化。研究表明:地震结束后,尾矿坝的局部会出现液化现象,随着地震烈度的增加,液化区域的宽度与深度都会不断地扩大。动力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地震烈度的增加,尾矿坝的安全系数不断减小,减小幅度在0.3~0.4之间。(6)利用尾矿坝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数学模型和软件模拟的方法,重点研究不同软件在计算尾矿坝稳定性安全系数方面的差别,供选择数值模拟软件时参考。(7)结合尾矿坝的特点,通过建立典型的尾矿坝稳定性分析模型,开发可用于现场进行快速稳定性分析的计算机软件。

李莉[7](2008)在《固体矿产合理勘查开发与矿山可持续发展》文中研究说明通常我们认为矿业发展主要依靠地质要素,但事实上存在许多因素影响着矿业的发展,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在矿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讨论如何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的途径,从两方面入手:第一是加强矿产合理勘查与开发,以矿产合理勘查的“双控论”、“合理域”为基础,提出固体矿产合理勘查开发的模型,应用合理勘查开发概念模型有利于加强勘查开发活动有效性和经济性;第二是重视可持续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把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国家战略,把保护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内容,大力发展矿业“5R”循环经济理论,促进资源的再发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复垦等环节。1.加强合理勘查与开发本文根据固体矿产合理勘查“双控论”与“合理域”理论,提出了既简明科学又体现矿产资源合理勘查和开发内涵的矿产勘查指标体系,即地质条件指标和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为固体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过程提出了一系列更加科学的,易于操作的评价指标,以便更好地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地质条件指标主要有:岩浆岩、地质构造、地层、岩相、古地理、岩性,变质作用、地球化学、风化、地貌条件等。建立合理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由六部分组成,包括:资源禀赋指标、开采选冶技术指标条件、地区配套指标、市场环境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和环境指标。在以上两个指标体系建立的前提下,合理勘查模拟是建立在成矿体制研究保证程度和经济技术条件研究保证程度两项综合因素基础上的。将上述各项指标赋值,利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数字化处理,分别得出综合评价指标量化值。根据量化值的结果来评估研究区是否具有进行下一步工作的潜力。在矿产合理勘查过程中,进一步讨论建立矿产勘查风险决策支持系统。地质勘查不同工作阶段、不同矿种和不同成因类型矿山的风险都不同,可以通过风险投资决策支持系统来控制勘查周期、投资大小和风险比例。在矿山生产阶段,我们建立理论上的合理开采模型,将矿山生产阶段划分为七个阶段,按不同规模矿山及其合理生产年限,划分出试产,达产,稳产,萎缩,补偿,闭坑,复垦共7期,作为矿山合理开发和闭坑评定标准。在合理开发过程中,我们采用泰勒的经验公式探讨合理生产能力和合理生产年限,分析矿山设计服务年限”、“矿山已经服务年限”、“矿山尚可服务年限”、“矿山实际服务年限”、“矿山超设计服务年限”、“矿山合理服务年限”和“矿山预期可延长服务年限”等。2.重视可持续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结合矿业特有的特点,在“3R”的基础上,发展矿业可持续发展理论“5R”矿业循环经济理论,给出每个阶段“5R”的具体内容,在研究矿山合理勘查开发的同时,矿业可持续发展也是矿业目前继续面临的关键问题,以“5R”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在再发现为核心,通过实例分析得出影响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素是:一企业控制矿产资源的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二企业占有资金包括融资的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三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3.实例分析本文是在“全国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调查”项目基础上,通过对1010座矿山的调查汇总分析,开展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综合分析全部矿山的情况的基础上,我们选择需求形势比较严峻的矿种——铁,开展进一步的深入调查,以第一批调查56座铁矿山为基础,建立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和矽卡岩型铁矿床为主的品位模型、吨位模型、吨位—品位联合模型,分析比较各自的模型特征,发现沉积变质型铁矿的品位相对低,但是吨位大,普遍为大型以上,结合投入的钻探、坑探工作量与探明储量对比,计算出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投入产出值最大,得出沉积变质型铁矿较矽卡岩铁矿勘查风险小,投入产出大。验证了我们提出的矿产勘查风险决策支持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将矿床的设计开采储量和实际开采储量进行对比,发现大部分矿山出现超设计服务年限,但是在这部分超设计服务年限的矿山中也出现实际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生产能力的情况,所以这里不能仅用是否超设计服务年限来对比勘查与开发效果。我们采用实际开采储量和设计开采储量对比,区分出超过设计储量和未达到设计储量的两类矿山,选取以上两类矿山中的大型矿山进一步分析,发现矿山未达到设计开采储量有多种原因,第一开采条件不佳,埋藏较深,矿石成分复杂无法选冶,比如鞍钢集团东鞍山铁矿;第二矿山经过30—40年开采,处于衰退期,生产能力下降,比如辽阳露天铁矿、大冶金山店铁矿;第三矿山设计开采范围和实际范围不符合,比如水厂铁矿:第三矿山还处在试产期,开采规模还没有达到设计规模,比如云南新平大红山铁矿。通过分析原因,应用矿山开采理论模型,得出矿山合理开发年限。实地调查的浒坑钨矿,紫金山金铜矿等多处铜矿。通过对部分矿山的实际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查,总结经验和不足,提出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创新矿山企业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绿色矿山”模式、“开源节流”模式、“产业复位、税制改革、税费返还”模式。

王凤江[8](2004)在《土工织物增强尾矿砂的力学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在大量科研、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尾矿坝失稳灾害的经验教训和我国尾矿库运行的特点。利用复合材料力学中有关增强原理,设想采用土工织物增强尾矿砂复合材料改善尾矿坝坝体的力学性能。根据结构组成控制系统力学特性、影响系统演化规律的思想,对不同几何、物理、荷载作用特征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强度控制方程及破坏判据;运用室内拉伸、剪切试验,对土工织物的抗拉强度、复合材料界面的摩擦性能、不同增强密度下尾矿砂的变形、强度特性、增强的可行性和效果进行了详细研究、评价。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土工织物增强尾矿砂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仿真计算,在此基础上对加筋土技术在尾矿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主要内容包括:① 详细分析了土工织物增强土、尾矿砂的的力学特性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② 提出了土工织物增强尾矿砂力学性能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③ 提出了尾矿库系统的概念,并对我国尾矿工程规模和安全上的特点和尾矿库系统的组成特点、尾矿库系统的力学特性及其演化控制变量进行了分析。④ 结合尾矿颗粒在平面及竖直面的不同分布特点,分析了土工织物增强尾矿砂复合材料因相几何、相物理以及荷载特征变化对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复合材料力学原理,分析了接触面上应力分布的特点;基于弹性理论,推导了剪应力作用下基体与增强之间应力传递的数学方程,建立了上述复合结构的强度理论,并对土工织物沿长度方向的位移、增强结构在振动荷载下的反应特征进行了理论分析。⑤ 进行了尾矿砂的静动力学性质试验、土工织物和土工膜的拉伸<WP=5>试验、土工织物增强尾矿砂的三轴压缩试验以及界面的剪切试验。明确了适宜用作复合材料基体的尾矿砂类型(尾细砂和尾中砂),并对不同增强密度下尾矿砂的变形、强度特性以及应变和强度增强效果进行了研究。⑥ 基于刚塑性模型,建立了土工织物增强尾矿砂复合结构抗滑稳定性和土工织物拉力的计算公式,对土工织物增强尾矿砂组成的尾矿坝坝坡在静力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计算;指出了不同抗拉强度、不同增强密度条件下坝坡稳定系数的变化规律。⑦ 基于非线性弹性、弹塑性力学模型,应用静、动力有限单元法,详细分析了土工织物对尾矿坝应力、变形场的影响;研究了影响土工织物增强效果的主要因素(土工织物的弹性参数、铺设密度、预应变及地基的刚度)以及地震作用下增强后尾矿坝的反应特征。⑧ 结合加筋土理论,对尾矿库灾害治理的现状以及新近发展的绿色增强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指出了土工织物增强尾矿砂结构的施工、检测方法、质量控制参数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周燕锋[9](2013)在《土工格栅加筋尾矿坝坝体稳定性分析》文中提出尾矿坝是一种特殊的工业建筑物,其安全稳定性至关重要。不仅直接关系到矿山企业自身的正常生产运营及其经济利益,还直接关系到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生态环境,乃至社会的稳定。我国是个多矿山的矿业大国,尾矿库工程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广泛,而其中绝大多数采用稳定性较差的上游法筑坝,导致尾矿库事故频发,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因而,尾矿坝稳定性分析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且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土工格栅加筋土技术能充分发挥土体的抗压性能和格栅的抗拉性能,改善土体的强度和变形特征,增强土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具有施工简便,适应性强,造型美观,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和经济效益,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的加固、防护以及水利、矿业、建筑、公路铁路等各个领域的实际工程中。然而,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远远落后于工程实践应用,而且至今将加筋土技术应用于尾矿堆积坝的研究并不多见。考虑到极限平衡法在开展土工格栅加筋机理等研究方面的不足,本论文应用有限元方法探讨了土工格栅加筋的加固机理、加筋影响因素及其敏感性,并以某尾矿库实际工程为例,综合研究了土工格栅加筋尾矿筑坝的稳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总结了尾矿坝的主要工程特点及其对国民经济、民生的影响;综述了土工合成材料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土工格栅的工程特性及其加固机理。2.围绕边坡稳定分析方法,通过均质边坡、非均质边坡及加筋边坡三个算例,分析了极限平衡法、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有限元滑面应力法(有限元极限平衡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运用,重点论证了有限元极限平衡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推广性。3.基于加拿大岩土工程软件GeoStudio,研究了土工格栅加筋对边坡稳定性的作用,并分别探讨了格栅长度、格栅间距、格栅模量和格栅铺设方式对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最大侧向位移、最危险滑动面位置以及边坡变形的影响,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得出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规律性结论,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依据。4.以某尾矿库实际工程为例,首先探讨了后期子坝的修筑对先期尾矿子坝稳定性的影响,然后借鉴前面第三章研究的有益结论,研究了土工格栅加筋修筑尾矿子坝,改变尾矿坝堆筑方案,不仅实现了子坝的继续加高,而且能够提高尾矿库的筑坝坡比和有效库容,取得了较好的数值计算结果,为尾矿坝设计施工提供技术依据与参考。

史世萌[10](2012)在《萤石矿选矿系统研究与分析》文中提出当前,资源与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诸多自然资源中,非金属矿萤石虽不为大众所普遍认识和了解,却也是工业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符合一定要求的萤石本身即可作为工艺品、用来制作光学仪器、作用于钢铁玻璃等工业。另外,作为工业氟元素的主要来源,其与浓硫酸的直接反应产物-氟化氢,是无机和有机氟工业发展的基础。因此,萤石资源的合理采选和利用,是关系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在阐述萤石用途及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萤石矿的选矿方法作了详细研究,并对尾矿的处理处置方法进行了探讨,最后以宏辉矿业的项目为背景进行了初步的建厂设计。首先,本文对萤石矿的浮选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由萤石的用途和市场导入,介绍萤石矿的选集方法、特点及选矿工艺。对产品方案进行了筛选,采用不同的选矿方法进行CaF2含量的富集,讨论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选定正浮选法作为总体工艺技术路线。同时,针对低品位萤石,探讨了浮选工艺中的流程选择和药剂制度。通过研究矿石的粒度分布、pH值等对选矿效果的影响,确定了两段破碎,两道磨矿,分级闭合再磨,多次精选的浮选选矿流程。尾矿的处置选择尾矿库安全贮存,同时依据尾矿特性考虑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安全贮存的关键在于尾矿库的场地选择和尾矿坝的合理设计。本文就此给出了初步的建设方案。根据库区所在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条件,利用有利地形,在选矿厂西南方向设置具有多重优势和作用的尾矿库,同时根据地质条件,考虑坝基排渗及库区的防洪问题,初步得到了尾矿库坝基基础及尾矿库的设计方案。最后,对工艺和经济进行了分析,确定本文研究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

二、承德银铅锌矿采选矿厂土坡稳定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承德银铅锌矿采选矿厂土坡稳定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2)河北省矿产资源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范围
    1.2 理论基础和依据
        1.2.1 矿产资源经济学
        1.2.2 产业经济学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2 矿产资源与地质勘查
    2.1 矿产资源产出地质特征
        2.1.1 构造活动
        2.1.2 地层建造
        2.1.3 岩浆活动
    2.2 矿产资源及其特征
        2.2.1 矿产资源种类
        2.2.2 矿产地勘查程度
        2.2.3 矿产资源储量变化
        2.2.4 矿产资源储量的地位
        2.2.5 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
        2.2.6 矿产资源分布
        2.2.7 已查明矿产资源特点
    2.3 区划内资源储量的变化趋势
        2.3.1 储量变化趋势预测基础条件
        2.3.2 矿产资源储量历史状态
        2.3.3 新增储量和储量转化情况
        2.3.4 主要矿种资源储量趋势和可能状态
    2.4 区划外资源利用分析
        2.4.1 国内资源利用
        2.4.2 国外资源利用
    2.5 地质勘查工作
        2.5.1 地质勘查单位
        2.5.2 地质矿产勘查投入
        2.5.3 矿产勘查成果及进展
        2.5.4 地质勘查存在的主要及对策
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资产管理
    3.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3.1.1 开发利用概况
        3.1.2 矿产地开发利用程度
        3.1.3 矿产及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程度
        3.1.4 开发利用特点
    3.2 矿产资源储量特征与利用现状
        3.2.1 能源矿产——煤炭
        3.2.2 黑色金属矿产
        3.2.3 有色金属矿产
        3.2.4 贵金属矿产
        3.2.5 冶金辅助非金属矿产
        3.2.6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
        3.2.7 建筑材料非金属矿产
        3.2.7.1 水泥用灰岩
        3.2.7.2 高岭土
        3.2.7.3 玻璃用白云岩
        3.2.7.4 玻璃用砂岩
        3.2.7.5 玻璃用凝灰岩
        3.2.8 液体及气体矿产
        3.2.9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综述
    3.3 矿产资源资产管理
        3.3.1 含义与必要性
        3.3.2 矿产资源的价值
        3.3.3 矿产资源资产的产权管理
        3.3.4 矿产资源资产的收益管理
        3.3.5 矿产资源配置
4 矿产资源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
    4.1 概念
    4.2 范围的界定与划分
        4.2.1 产业链理论概述
        4.2.2 评估产业链状况的主要指标
        4.2.3 国内产业链延伸的经验与启示
        4.2.4 矿产资源产业链的范围界定与划分
    4.3 矿产资源产业
        4.3.1 概况
        4.3.2 钢铁资源产业
        4.3.3 煤炭资源产业
        4.3.4 黄金贵金属资源产业
        4.3.5 建筑材料资源产业
        4.3.6 有色金属资源产业及其他产业
    4.4 矿产资源产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4.1 区位商
        4.4.2 社会经济支撑度
        4.4.3 结构性演变
5 矿产资源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分析
    5.1 产业结构与矿产资源产业发展
        5.1.1 产业结构的变动值
        5.1.2 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因素贡献分析
    5.2 矿产资源需求分析
        5.2.1 矿产资源消费需求生命周期
        5.2.2 矿产资源需求背景条件分析
        5.2.3 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影响因素分析
        5.2.3.1 矿产资源消费弹性
        5.2.3.2 矿产资源的人均消费水平
        5.2.3.3 人口数量及增长率
        5.2.3.4 经济增长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5.2.4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需求量分析
        5.2.5 资源需求分析结果及结论
    5.3 矿产资源产业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分析及评价
        5.3.1 矿产资源产业是污染密集产业
        5.3.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问题现状及类型
        5.3.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引发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5.3.5 矿业对环境承载力影响的综合评价及发展趋势
        5.3.6 矿产资源产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分析
    5.4 矿产资源产业对环境承载力影响的模糊综合评判
        5.4.1 环境承载力模糊评判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与原则
        5.4.2 环境承载力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
        5.4.3 模糊综合评判的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
    5.5 生态足迹及环境承载力分析
        5.5.1 生态足迹理论
        5.5.2 河北省2004年生态足迹的计算及分析
        5.5.3 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分析及发展趋势
    5.6 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重建的典型案例
        5.6.1 唐山迁安铁矿开发与生态环境治理
        5.6.2 鹿泉市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
        5.6.3 国外矿山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的启示
    5.7 结论与措施
        5.7.1 结论
        5.7.2 建立新型矿业发展模
6 矿产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6.1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6.1.1 指导思想
        6.1.2 战略目标
        6.1.3 战略目标的可行性
        6.1.4 战略构想的重要性
    6.2 矿产资源产业发展战略
        6.2.1 加强地质勘查找矿
        6.2.2 发展循环经济
        6.2.3 科学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
        6.2.4 开拓两个市场
        6.2.5 提高产业竞争力
        6.2.6 矿区和谐发展
        6.2.7 开拓优势产业
        6.2.8 以人为本
        6.2.9 建立生态矿业
        6.2.10 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
        6.2.11 产业治理
    6.3 政策与技术保障
        6.3.1 完善法律法规
        6.3.2 规范矿权市场
        6.3.3 技术保障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某钼铋钨多金属矿选矿厂厂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由来及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厂址选择的研究现状
        1.2.2 总平面布置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项目采矿及选矿工艺流程
    2.1 项目概况
    2.2 采矿设计
        2.2.1 开采范围
        2.2.2 规模
        2.2.3 开拓运输方案
        2.2.4 通风方案
    2.3 选矿工艺流程
    2.4 给排水
    2.5 电力
    2.6 总体布置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某钼铋钨多金属矿选矿厂厂址选择
    3.1 城乡规划及公司发展规划
        3.1.1 湖南省关于有色行业的发展规划
        3.1.2 郴州市关于有色行业的发展规划
        3.1.3 公司发展规划
    3.2 厂址方案介绍
    3.3 选矿厂厂址选择常见技术影响因素
        3.3.1 选矿厂与矿山距离
        3.3.2 安全距离
        3.3.3 选矿工艺
        3.3.4 与尾矿库的距离
        3.3.5 供水、供电条件
        3.3.6 地质条件
    3.4 厂址周边影响因素分析
        3.4.1 岩石移动范围
        3.4.2 铜锡矿露天开采爆破危险范围
        3.4.3 钨钼铋多金属矿地下中深孔大爆破
        3.4.4 东河洪水位
        3.4.5 防排洪
        3.4.6 野鸡尾尾矿库
        3.4.7 井巷公司深部矿体
    3.5 厂址方案技术经济条件
        3.5.1 方案一:井巷公司厂址
        3.5.2 方案二:太平里厂址
    3.6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厂址方案选择
        3.6.1 建立厂址方案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
        3.6.2 厂址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6.3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3.6.4 优选厂址方案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某钼铋钨多金属矿选矿厂总平面与竖向布置
    4.1 总平面布置概述
    4.2 有色金属矿山总平面布置内容
    4.3 某钼铋钨多金属矿选矿厂总平面布置
        4.3.1 布置原则及要求
        4.3.2 工艺条件
        4.3.3 总平面布置
    4.4 竖向布置
        4.4.1 布置原则
        4.4.2 竖向设计内容
        4.4.3 布置形式
        4.4.4 挡土墙
        4.4.5 排水方式
        4.4.6 土石方计算
    4.5 厂内道路
    4.6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总平面布置方案比选中的应用
        4.6.1 总平面方案及评价指标体系
        4.6.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4.6.3 总平面方案比选
        4.6.4 推荐方案
    4.7 本项目及预留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
        4.7.1 本项目选矿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4.7.2 预留铜锡矿选矿工业场地
    4.8 选矿厂三维效果图及实景图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论文主要结论
    5.2 主要创新之处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4)新建尾矿坝工程设计与稳定性分析方法实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尾矿坝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其特点
        1.2.1 尾矿的基本概念
        1.2.2 尾矿堆存方法及其设施
        1.2.3 尾矿库分类与特点
        1.2.4 尾矿坝类型及特点
    1.3 尾矿坝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1.3.1 尾矿坝边坡破坏的一般模式
        1.3.2 影响尾矿坝稳定性的因素
    1.4 尾矿坝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发展与现状
        1.4.1 尾矿坝稳定性研究的发展历程
        1.4.2 尾矿坝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新进展
        1.4.3 尾矿坝稳定性分析方法分类
    1.5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新建尾矿库坝工程设计案例概况
    2.1 概述
    2.2 依托工程工程设计案例概况
        2.2.1 工程概况
        2.2.2 选矿及尾矿资料
        2.2.3 库区自然概况
        2.2.4 库区地质情况
    2.3 初期坝设计
        2.3.1 坝型的比较及选择
        2.3.2 初期坝设计
    2.4 尾砂堆坝设计
    2.5 堆积坝内排渗设计
    2.6 排矿设计
    2.7 排洪系统设计
        2.7.1 排洪系统方案一
        2.7.2 排洪系统方案二
        2.7.3 排洪系统方案比较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尾矿坝坡稳定性分析对比研究
    3.1 概述
    3.2 渗流及渗透破坏分析
        3.2.1 渗流分析
        3.2.2 渗透破坏分析
    3.3 尾矿坝稳定性的规范分析法
        3.3.1 规范对尾矿坝抗滑稳定性的相关要求
        3.3.2 瑞典圆弧法基本原理
        3.3.3 抗滑稳定计算与分析
    3.4 尾矿坝稳定性的任意滑动面搜索方法
        3.4.1 二维滑动面搜索基本思想
        3.4.2 计算结果分析
    3.5 基于强度折减技术的尾矿坝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
        3.5.1 有限差分法数值分析理论基础
        3.5.2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3.6 计算结果对比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建尾矿坝稳定性的保证措施及建议
    4.1 概述
    4.2 尾矿坝工程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4.2.1 尾矿坝工程的特点
        4.2.2 我国尾矿坝工程的特点
        4.2.3 我国尾矿坝工程存在的问题
    4.3 新建黄泥坳尾矿库安全监测设计简介
        4.3.1 位移观测设施及其观测方法
        4.3.2 浸润线观测设施及其观测方法
        4.3.3 其他观测设施
    4.4 库区可能存在的地质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4.5 新建黄泥坳尾矿库安全管理设计简介
        4.5.1 尾矿库的安全管理制度
        4.5.2 尾矿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4.5.3 尾矿库的运行管理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复杂地形条件下尾矿坝的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尾矿库事故分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存在问题与不足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研究路径
    1.5 本章小结
2 尾矿坝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2.1 尾矿坝筑坝方式
        2.1.1 上游式堆坝法
        2.1.2 下游式堆坝法
        2.1.3 中线式堆坝法
        2.1.4 尾矿干式堆存法
        2.1.5 水库式尾矿堆积法
    2.2 上游法尾矿坝的影响因数
        2.2.1 影响因素的选取
        2.2.2 SPSS软件对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2.2.3 去相关性后得到的主要影响因素
    2.3 本章小结
3 尾矿坝稳定性分析理论及方法
    3.1 定性分析方法
    3.2 定量分析方法
        3.2.1 极限平衡分析法
        3.2.2 数值分析法
    3.3 不确定性理论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某尾矿坝工程概况
    4.1 工程概况
    4.2 工程地质与交通
        4.2.1 地理位置与对外交通
        4.2.2 工程地质
    4.3 工程水文与气象
        4.3.1 气象资料
        4.3.2 流域特性
        4.3.3 洪峰流量计算
    4.4 砍柴沟尾矿库地层结构和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
5 尾矿坝坝体稳定性分析
    5.1 Flac3D软件的概述
    5.2 三维静力计算模型的建立
        5.2.1 用CAD建立三维尾矿库模型
        5.2.2 模型网格的划分
        5.2.3 边界条件的设置
    5.3 三维静力稳定性计算结果与分析
        5.3.1 应力场分析
        5.3.2 位移场分析
        5.3.3 利用强度折减法算出尾矿库的安全系数
    5.4 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尾矿库管理及建议
        5.4.1 安全管理措施
        5.4.2 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尾矿坝稳定性分析中的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 尾矿库生长演化模型
    2.1 尾矿沉积特征模型基础
    2.2 水平向“点-线-面”尾矿库推流沉积特征
    2.3 尾矿射线生长沉积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尾矿库的固结与水化学演化模型
    3.1 尾矿库的化学固结特征
    3.2 尾矿库固结演化模型
    3.3 尾矿库的水化学演化模型
    3.4 基于饱和-非饱和双渗流场的浸润线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库水位与浸润线对尾矿坝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4.1 渗流与浸润线
    4.2 渗流基本理论
    4.3 渗流方程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4.4 浸润线对尾矿坝稳定性的影响
    4.5 尾矿库库水位与浸润线的关系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震作用对尾矿坝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5.1 尾矿坝地震稳定性分析的概念
    5.2 尾矿坝地震稳定性分析的相关规定
    5.3 尾矿坝稳定性分析方法
    5.4 尾矿堆积坝的液化分析
    5.5 尾矿坝地震反应分析应用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尾矿坝稳定性计算软件差异分析
    6.1 工程概况
    6.2 尾矿坝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分析
    6.3 尾矿坝位移及应力场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数值分析辅助程序的编制
    7.1 尾矿坝模型关键信息读取
    7.2 二维简化尾矿坝稳定性分析软件的编制与使用
    7.3 三维有限元分析前处理软件的编制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论文总结
    8.2 创新点
    8.3 论文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与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

(7)固体矿产合理勘查开发与矿山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我国矿产资源现状
    二、选题依据
    三、国内外研究概况及进展
    四、指导思想
    五、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矿产合理勘查与开发
        一、矿产合理勘查与开发——提出合理勘查开采概念模型
        二、矿产合理勘查与开发——矿业活动决策支持系统的模拟
        三、矿产合理勘查与开发——划分合理矿山生产阶段
    第二节 矿业可持续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合理勘查
    第一节 勘查内容
        一、勘查内容
        二、每个阶段勘查研究程度
    第二节 基于双控论理论建立勘查指标
        一、矿产勘查中考虑的找矿地质指标
        二、技术经济指标
    第三节 不同阶段指标参数的要求
        一、普查阶段——概略技术经济评价
        二、详查阶段——初步技术经济评价
        三、勘探阶段——详细技术经济评价
    第四节 合理化模拟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业活动投资决策分析
    第一节 勘查风险
    第二节 不同阶段勘查投资分析
    第三节 铁矿调查情况分析
        一、铁矿吨位-品位情况
        二、投入产出概况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合理生产
    第一节 合理生产规模
        一、合理规模的基本原理
        二、合理生产能力
    第二节 合理生产年限
        一、生产年限指标的具体含义
        二、合理矿山服务年限
    第三节 调查矿山生产情况分析
        一、生产年限统计
        二、探采对比
        三、铁矿的实际情况投点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调查矿山可持续能力综合分析
    第一节 调查矿山在矿业城市中的分布
        一、矿业城市发展概况
        二、调查矿山在矿业城市中分布情况
    第二节 调查矿山区域分布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矿产资源基础
        二、调查矿山区域分布
        三、调查矿山成矿区带分布
    第三节 矿山情况综合分析
        一、矿种分布
        二、经济类型
        三、生产规模
        四、生产状况
        五、工业总产值
        六、从业人数
    第四节 矿山危机程度
        一、煤炭矿山
        二、有色金属矿山
        三、黄金矿山
        四、黑色金属
    第五节 矿山可持续发展
        一、创新矿山企业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二、“绿色矿山”模式
        三、“开源节流”模式
        四、“产业复位、税制改革、税费返还”模式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8)土工织物增强尾矿砂的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工程背景
    1.2 土工织物增强土体强度的研究现状
        1.2.1 加筋土技术应用现状
        1.2.2 土工织物增强土体强度的理论研究
    1.3 尾矿砂力学特性的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6 小结
2 尾矿堆存的环境特征
    2.1 概述
    2.2 尾矿库系统及其特征
        2.2.1 尾矿库系统的组成
        2.2.2 尾矿库系统的规模特征
        2.2.3 尾矿库系统的安全特征
    2.3 尾矿工程中的主要力学问题及其特征
        2.3.1 结构特征
        2.3.2 参数特征
        2.3.3 边界特征
    2.4 尾矿工程的力学特性
    2.5 尾矿工程力学问题的可控性
    2.6 小结
3 结构特征对增强尾矿砂力学性能的控制
    3.1 概述
    3.2 尾矿堆积的特点
    3.3 基本物理参数对力学性质的影响
        3.3.1 颗粒形状和级配
        3.3.2 联结方式
        3.3.3 含水量的变化
    3.4 结构的破坏特征
        3.4.1 岩石试件的破坏特征
        3.4.2 加筋坝体的破坏特征
        3.4.3 防治失稳的措施
        3.4.4 材料选择的要求
    3.5 合理的增强方向
    3.6 结构形式对增强效果的影响
        3.6.1 不考虑土工织物变形时的增强效果
        3.6.2 考虑土工织物变形时的增强效果
    3.7 结构形式对系统演化过程的控制
        3.7.1 对系统演化方程的控制
        3.7.2 土工织物断裂破坏的控制方程
        3.7.3 界面剪切破坏的控制方程
        3.7.4 破坏判据
    3.8 荷载作用特征对结构力学性质的影响
        3.8.1 拉应力作用下界面的应力分布
        3.8.2 剪应力作用下界面的应力分布
        3.8.3 界面剪应力的影响范围
        3.8.4 土工织物的位移
        3.8.5 振动激扰对界面力学特性的影响
        3.8.6 振动荷载下的界面剪力
    3.9 小结
4 土工织物增强尾矿砂的力学性质试验
    4.1 概述
    4.2 尾矿砂的静力特性
        4.2.1 应力应变曲线的数学特征
        4.2.2 尾矿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4.2.3 尾矿材料的渗透性
        4.2.4 尾矿材料的变形性质
        4.2.5 尾矿材料的强度特性
        4.2.6 压实系数对尾矿砂抗剪强度的影响
    4.3 尾矿砂的动力特性
        4.3.1 动荷载下尾矿砂的变形特性
        4.3.2 尾矿砂动三轴试验
        4.3.3 动荷载对尾矿砂抗剪强度的影响
    4.4 土工织物的拉伸试验
        4.4.1 土工织物的基本力学性质
        4.4.2 土工织物的断裂强度
        4.4.3 土工织物变形的本构方程
    4.5 土工织物增强尾矿砂三轴压缩试验
        4.5.1 已有试验汇总
        4.5.2 试样密度
        4.5.3 试验装置
        4.5.4 试件变形、破坏现象
        4.5.5 增强尾矿砂的变形性质
        4.5.6 增强尾矿砂的强度特征
        4.5.7 增强效果分析
    4.6 界面抗剪强度试验
    4.7 小结
5 土工织物增强尾矿砂的数值模拟
    5.1 概述
    5.2 土工织物轴力分布
        5.2.1 直线破裂面计算模型
        5.2.2 圆弧破裂面计算模型
        5.2.3 合理间距的确定
        5.2.4 土工织物回折长度的确定
    5.3 静力有限元模拟
        5.3.1 界面力学效应的处理
        5.3.2 几何模型及边界条件
        5.3.3 计算内容和参数
        5.3.4 计算程序的检验
        5.3.5 非线性弹性模型计算结果
        5.3.6 弹塑性模型计算结果
    5.4 地震反应分析
        5.4.1 动力有限元原理
        5.4.2 计算模型及参数
        5.4.3 计算结果分析
    5.5 小结
6 土工织物增强尾矿砂结构的控制
    6.1 控制方法
    6.2 填料的选择与控制
    6.3 土工织物的选择与布置
    6.4 监测及控制系统
    6.5 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土工格栅加筋尾矿坝坝体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尾矿库工程概述
        1.1.1 尾矿库工程特点
        1.1.2 尾矿坝事故与民生
    1.2 土工合成材料
        1.2.1 土工合成材料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1.2.2 土工合成材料的分类及其功能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综述
    2.1 极限平衡法
    2.2 有限元法
        2.2.1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2.2.2 有限元极限平衡法
    2.3 简单算例比较
        2.3.1 均质边坡的稳定分析
        2.3.2 非均质边坡的稳定分析
        2.3.3 加筋边坡的稳定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土工格栅加筋边坡稳定分析研究
    3.1 土工格栅的工程特性与功能
        3.1.1 土工格栅的工程特性
        3.1.2 土工格栅的功能
    3.2 土工格栅加筋的作用原理
        3.2.1 摩擦作用理论
        3.2.2 准(似)粘聚力理论
        3.2.3 等效围压理论
        3.2.4 张力膜理论
    3.3 土工格栅加筋的数值分析方法与计算模型
        3.3.1 加筋分析数值方法
        3.3.2 加筋数值分析模型
    3.4 土工格栅加筋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3.4.1 铺设长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3.4.2 铺设间距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3.4.3 筋带参数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3.4.4 铺设方式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工程应用
    4.1 程背景介绍
    4.2 尾矿分类及物理力学性质
    4.3 数值计算分析模型及参数选择
    4.4 坝体渗流数值分析
        4.4.1 渗流计算概述
        4.4.2 计算结果分析
    4.5 未加筋尾矿筑坝坝体稳定分析
        4.5.1 有限元稳定计算与结果
        4.5.2 分级筑坝过程中子坝稳定性分析
    4.6 土工格栅加筋坝体稳定有限元分析
        4.6.1 等值线图比较分析
        4.6.2 最危险滑动面和稳定安全系数比较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萤石矿选矿系统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萤石矿的性质
    1.2 萤石矿的用途
    1.3 萤石精矿的市场分析
        1.3.1 市场供需现状及预测
        1.3.2 产品的竞争力分析
        1.3.3 产品价格分析
        1.3.4 市场风险分析
    1.4 选矿方法的选择和特点
        1.4.1 国内外选矿工艺技术概况
        1.4.2 工艺技术方案的计较和选择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1.5.1 本文研究目的
        1.5.2 本文研究内容
        1.5.3 本文研究意义
2 生产规模与产品方案
    2.1 主要原材料来源
    2.2 生产规模
    2.3 产品方案
        2.3.1 化学成分
        2.3.2 粒度要求
        2.3.3 水分含量
        2.3.4 其它
    2.4 营销策略
3 厂址选择及建厂条件分析
    3.1 建厂区域的自然条件
        3.1.1 地理条件
        3.1.2 地质条件
        3.1.3 地震动参数
    3.2 建厂区域的经济条件
    3.3 厂址确定
        3.3.1 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3.3.2 社会环境
    3.4 厂址所在地相关便利条件
        3.4.1 交通运输状况
        3.4.2 公用工程条件
        3.4.3 用地条件
    3.5 主要建设项目
    3.6 本章小结
4 总体浮选工艺技术路线
    4.1 浮选工艺概况
    4.2 生产线中的工艺流程
    4.3 药剂制度
    4.4 主要设备的选用
        4.4.1 浮选机的选定
        4.4.2 设备列表
    4.5 循环水系统及污水处理
    4.6 本章小结
5 新尾矿库的研究与设计
    5.1 尾矿排放及输送方式
    5.2 尾矿库的选择及设计
        5.2.1 库区所在位置及自然条件
        5.2.2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5.2.3 库型及相关设计
    5.3 尾矿坝的设计及相关分析
        5.3.1 坝基基础方案
        5.3.2 尾矿坝设计
        5.3.3 坝基排渗及库区防洪
    5.4 本章小结
6 项目实施及财务分析
    6.1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6.1.1 工厂体制及组织机构
        6.1.2 生产班制和劳动定员
        6.1.3 人员来源和培训
    6.2 资金筹措及财务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承德银铅锌矿采选矿厂土坡稳定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承德银铅锌矿采选矿厂土坡稳定性评价[A]. 苏伯苓,刘唐生. 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河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0
  • [2]河北省矿产资源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 王世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02)
  • [3]某钼铋钨多金属矿选矿厂厂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研究[D]. 吴翔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4]新建尾矿坝工程设计与稳定性分析方法实例研究[D]. 石鹤扬. 中南大学, 2011(01)
  • [5]复杂地形条件下尾矿坝的稳定性研究[D]. 江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01)
  • [6]尾矿坝稳定性分析中的若干问题研究[D]. 费维水.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1)
  • [7]固体矿产合理勘查开发与矿山可持续发展[D]. 李莉.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8(03)
  • [8]土工织物增强尾矿砂的力学性能研究[D]. 王凤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4(04)
  • [9]土工格栅加筋尾矿坝坝体稳定性分析[D]. 周燕锋.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9)
  • [10]萤石矿选矿系统研究与分析[D]. 史世萌. 郑州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承德银铅锌矿采选厂土壤边坡稳定性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