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romedia Flash3,新一代多媒体网页创作工具

Macromedia Flash3,新一代多媒体网页创作工具

一、新一代多媒体网页制作工具Macromedia Flash3(论文文献综述)

魏燕文[1](2021)在《指向深度学习高中化学单元复习课的有效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鲁科版高一化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单元复习课作为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课型,目前教学中仍存在复习方式单一化、复习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多处于浅层学习状态的现象。为迎合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任务安排,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应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导,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促进学生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化。深度学习理念强调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迎合教育本质和时代发展要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因此本研究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导,针对具体单元完成整合深度学习要素“5+4+X”单元复习课的案例设计,并通过教学实验的开展完成对指向深度学习化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深度学习水平的促进作用以及对提升复习效果有效性的研究。笔者通过对深度学习、化学单元复习课以及信息化教学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后确定本研究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思路。基于建构主义、信息加工、人本主义等学习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教育实验等方法,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设计理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支撑,从鲁科版高一化学教材中选取部分单元复习内容开展本次教学研究。以深度学习理念与高中化学发展核心素养深度契合为目标,构建整合深度学习要素的“5+4+X”教学设计框架,从单元复习课的内容、目标、过程、评价等方面着手,完成三个教学案例的设计。分别以竞答游戏平台、思维导图、微课三种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深度融合,并在某高级中学高一两个班级开展教学实验,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和书面测试进行了后测,并对所得实验数据应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设计的化学单元复习课对学生的深度学习有一定的促进效果,有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养成,学生对教学中采用的教学策略接受度也比较高。文末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希望能对后续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研究有所启示。

赵仕霖[2](2020)在《基于云平台的城市雨洪数值模拟系统及其可视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增强,近年来极端降雨事件频发,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城市雨洪引发的灾害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雨洪数值模型作为研究城市雨洪问题的重要工具,对城市排水规划设计及城市内涝灾害预测预警能够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国内外学者在城市雨洪模型和软件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然而能够进行城市雨洪全过程模拟的软件还不多,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系统更是微乎其微。基于云平台的水利数值模拟系统已经崭露头角,然而它们大多是在客户端/服务器(C/S)架构模式下开发搭建的,这些研究都没有充分利用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没能体现出云计算的优势以及云服务、云共享的概念。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借助于HTML5、WebGL、云计算等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开发了一套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下的、基于云平台的城市雨洪数值模拟系统。主要的研究工作及成果简述如下:(1)基于有限体积方法,分别建立了适用于城市地表汇流模拟的二维浅水方程高分辨率数值模型以及适用于城市复杂河网、排水管网水流模拟的一维水动力模型。深入研究了模型之间的耦合机制,实现了模型的侧向耦合以及垂向耦合。建立了考虑降雨、地表径流、排水管网、下渗与截留共同作用下,更加完整的城市雨洪水动力耦合模型,实现了城市雨洪全过程模拟。通过一系列的算例模拟,证明模型是可靠的。(2)利用HTML5、JavaScript、WebGL等技术,从三维视角出发,建立了网络环境下流场三维可视化系统,实现了在浏览器中展示多要素同步叠加的流场细节。提出了一种利用WebVR技术展示水动力模型计算结果的新方法,设计并研发了流场三维虚拟现实系统。提出了利用纹理样式化粒子代替三维球体的方法,优化了浏览器渲染流场的性能。以瓯江河口的流场三维可视化为例,证明了研究成果具有工程实用价值。(3)根据前端工程化的思想,基于开源生态社区,提出了基于Vue的三维WebGIS解决方案。以城市雨洪模型和流场可视化成果为基础,研发了 B/S架构下基于云平台的城市雨洪数值模拟系统,实现了无需安装软件,借助于浏览器就能够完成城市雨洪数值模拟的全部过程。选取成都市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对象,从自动化建模、远程计算、流场可视化等方面详细展示了研究成果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从模型模拟结果以及系统可视化效果两个角度证明了系统能够有效应用于城市雨洪的实际工程中。

李凯[3](2020)在《井下电视微型网络视频编码器开发》文中研究说明VideoLog井下电视系统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能将井下复杂、不易观察的情况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地显示出来的新一代测井系统,随后测井人员把图像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对井下的各种问题进行监测、处理。随着测井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意识到传统的VideoLog网络视频编码器已经不能满足VideoLog井下电视系统的测井需要,主要的不足有:不支持双通道码流传输、不支持视频存储功能、不支持串口透明传输、编码器尺寸不合适等。针对这一现状,本文采用海思3518芯片自主研究设计了一款新一代VideoLog井下电视专用的微型网络视频编码器。本次编码器设计分为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本文首先从VideoLog网络视频编码器设计相关的理论技术着手,研究了 VideoLog井下电视系统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工作过程、H.264编码技术、流媒体技术、嵌入式系统组成及开发流程、Web服务器模型,为软硬件设计提供技术基础。在硬件设计时,首先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对VideoLog网络视频编码器进行了硬件整体设计,并选择了海思3518芯片作为编码器的视频处理芯片,然后根据海思官方参考手册提供的硬件接口依次设计了编码器的视频采集模块、SD卡存储模块、以太网模块、电源模块、UATR模块、NANDFlash模块。在软件设计时,首先搭建嵌入式开发环境,接着向编码器移植了 Linux操作系统,之后根据海思的软件接口与Linux环境下的系统函数了依次设计开发了 VideoLog网络视频编码器的视频采集程序、视频传输程序、视频参数配置程序。最后,在实验室环境下对编码器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分别验证了编码器在局域网中能正常进行视频传输、串口通讯、视频存储,编码器软硬件工作正常,能采集、传输、存储高清的井下视频图像。之后在实际测井过程中进行了多次应用测试,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为井下套管监测与事故处理提供了重要的解决方案。

梁誉潇[4](2020)在《基于3D WebGIS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信息系统研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新基建的兴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数字化日渐深度融合,施工安全问题作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核心诉求,亟需利用网络三维信息可视化等新兴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施工风险管控体系,因此,本文着眼于轨道交通工程风险信息的网页三维可视化展开系统研发。国内旧有的工程三维信息系统技术相对滞后、通用性与扩展性欠缺,在运用中搭建环境繁复、结构体系庞杂,其开发与运行维护模式与相关工程需求脱节,大幅稀释了应用效率。而国际先进的网页三维可视化系统难以同时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专业需求与避免高昂的商业化成本,此外还有技术工程标准不同、资料案例缺失、学习曲线陡峭以及使用门槛高等种种阻碍。为研究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信息的可视化与安全需求,采用开源开发工具进行了工程网页三维可视化系统研究与开发,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借助WebGL技术提出了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网页三维信息可视化开发框架,可跨平台展示风险信息与监测预警,综合Three.js轻量化优势与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概念,通过模组化流程降低了监测人员信息三维可视化的门槛。(2)基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涉及的数据门类及信息结构,对动态监测数据与资料模型等项目静态资源,分别利用MySQL管理工具结合Node.js分开架构,给出了工程导向的数据库方案设计,方便更新维护。(3)以MVVM模式面向需求分层可视化功能,建立了基于Rhino的轨道交通项目三维批量建模与导出方法,以及配套的模型转换、页面三维内容二次加工流程,并设定了可视化内容交互与变换方式。(4)基于苏州地铁3号线何苏区间隧道和徐州地铁3号线南三环站的基坑工程两例实际项目,利用主要基础图文数据,给出了轨道交通工程风险信息系统的三维可视化应用搭建流程,检验了平台应用的复杂度与系统性。本文基于实际工程案例的信息研究与WebGL、WebGIS、工程三维建模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方面的技术进展,创建了旨在集成和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三维信息和风险数据的轻量级信息化系统平台,可快速完成轨道交通工程的浏览器三维可视化,针对各施工风险的监测数据分级预警,并预留了必要的功能优化空间,便于后续应用扩展。本文共有图60幅,表10个,参考文献86篇。

赵慧峰[5](2019)在《基于Cesium的三维展示与查询平台开发》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数据获取手段的多样化,基于无人机进行数据采集的倾斜摄影测量逐渐成为测绘行业中不可替代的一个新兴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二维GIS发展技术和相关软硬件设施趋于完善,基于三维可视化场景的三维GIS仍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WebGL技术和HTML5新标准的提出,使得Web开发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如何将倾斜摄影技术这种数据快速获取手段与三维GIS相互结合并实现在Web端的可视化呈现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Cesium作为一款性能良好的三维GIS开发框架,它能够在三维虚拟地球场景中通过叠加丰富的矢量和模型信息实现GIS分析和三维可视化场景的创建,同时,还支持在浏览器端的无插件浏览交互。本文基于Cesium开发框架,实现倾斜三维技术与GIS的结合并在Web端实现三维可视化场景的构建,论文所做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倾斜摄影的三维模型快速重构技术,进行三维基础数据场景的构建,并基于该场景对Cesium三维模型的支持格式glTF和3DTile进行数据组织和渲染调用的解析。(2)在三维可视化场景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模块的实现,对实现的几何信息查询、属性信息查询和全景链接查询等三种可视化查询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查询实现的过程同时完成对系统前端和数据端的调用和整合。(3)基于Cesium框架实现系统需求功能分析,对客户层、服务层和数据存储层三层B/S架构方式的三维可视化场景系统进行构建,并对系统每一层节的设计和功能实现进行阐述和说明。(4)针对Cesium三维可视化场景的本地实现方式,对局域网络内的Web网页实现公网访问的网页发布方式和技术进行说明。

周冰[6](2018)在《高中《实验化学》模块微课程的设计和实践》文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教学方式。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教学提出了“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互联网+”、大数据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进了教育变革,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目前浙江省提出“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模式”,建设“互联网+教育”,“之江汇”教育大平台,倡导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浙江省高考施行“7选3”模式后,教师在实验化学教学过程中面临教材内容难度大,知识储备不足,教学时间紧,中学实验硬件不足等问题,严重困扰着高中实验化学教学。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一线教师可以依托“之江汇”教育平台,利用微课程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巩固实验双基知识,培养实验探究能力,突破实验化学中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实验化学的兴趣。本文探讨了微课程的理论基础,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化学微课程在教学中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开始利用微课程进行辅助教学,一部分老师已经会制作简单的微课程。可以反复观看,知识切入点小、针对性强,重难点突出,学生能够自主化、碎片化、个性化学习等优势让微课程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肯定。在深入分析微课程在实验化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后,以“以学生为本、科学性、一致性、精炼性、系统性和多样性”为微课制作原则,提出了基于“ADDIE”模式的《实验化学》微课程设计模式、设计模板和设计流程。利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对微课程的制作步骤进行详细的描述和介绍。结合《实验化学》选修模块的知识特点、师生的调查问卷、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了《实验化学》中的重点、难点和核心知识,设计了实验原理型微课、实验操作型微课、知识总结型和拓展课题型微课。实验原理型微课主要是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型微课主要用于演示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知识总结型和拓展课题型微课主要用于课后,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指导学生开展课后实验拓展,培养实验迁移和探究能力。在目前大力发展信息化教学2.0的时代背景下,尽管越来越多的教师投入到开发和运用微课程中来,但如何开发出优秀的微课程,并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教育国情的微课程运用模式,还需要我们广大一线教师不断地实践与探索。

李志荣[7](2018)在《城市三维批量建模及Web3D可视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三维城市建模仍然是一项投资巨大、技术复杂的工程,其技术方法是决定三维城市模型建设成本、效率的关键因素。故为了提高三维城市建模效率,批量化自动化生成三维城市模型是有效且重要的途径。同时三维WebGIS处在刚起步的阶段,以Flash 3D,Java 3D以及SilverLight等技术实现的Web浏览器端的三维可视化,都需要安装相应的插件;有的难以支持Web端的GPU加速,且都不能很好地实现Web端较大规模及复杂三维场景的可视化。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及实现了三维城市批量建模方法,构建了基于WebGL技术的Web端三维可视化平台,完成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针对非精细建筑物建模应用参数化建模技术与3DMax插件开发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批量建模,首先,利用现有二维测绘数据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作为建模的基础数据;然后,通过CityEngine提供的几何操作函数和几何形状属性函数,结合城中村建筑结构、屋顶结构的特点,构造生成建筑结构的函数,编制了自动化参数化的建模程序,利用底面的属性信息批量生成模型;最后,编制了Python语言批量导出模型的插件和编制MaxScript脚本批量导入模型的插件,提高了建模工作效率及批量模型在3DMax软件中的兼容性。2.针对三维城市建模过程中采用3DMax手工建模方法对道路附属设施路灯等进行建模与摆放,效率低,位置不精确等缺点;应用3DMax与CityEngine建模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批量路灯建模,首先利用3DMax中建立的与实际模型形同的路灯模型,再导入到CityEngine中;然后通过分析路灯坐标点与道路中心线的空间关系计算邻近角,运用CityEngine规则函数中的几何操作函数调整路灯的大小与方向,实现在路灯坐标点上的批量自动建模,提高了建立路灯模型的效率,同时路灯模型空间位置更加准确。所建模型可转换为obj、3ds等通用的三维数据交换格式,可方便地实现三维数据的共享和重复利用。3.利用Esri公司基于Dojo框架JavaScript语言的富客户端(RIA)开发接口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GIS服务器ArcGIS Enterprise,三维场景发布平台ArcGIS Pro,IIS服务器,开发了简易的3D WebGIS应用程序,实现了Web浏览器端的三维场景可视化且运行流畅,及地图拉框放大缩小,长度与面积测量,客户端图形绘制与编辑,属性查询,三维场景漫游,二三维联动、切换等功能。

刘栋梁[8](2018)在《高职教师培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一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着成绩。构建一个完善的高职教师培训管理系统可使得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项目的需求调研、项目申报、项目评审、组织实施、质量监控等各项培训管理工作有序、高效的展开,提升计划的实施效果,从而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根本保证。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借助于现有的互联网,基于B/S架构模式构建一个完善的高职教师培训管理系统,以实现高职教师培训管理的信息化。本论文首先探讨了高职教师培训管理系统的建设背景和发展方向,然后从理论上研究了高职教师培训管理系统相关开发技术,主要包括管理系统的硬件平台、软件系统、网站安全系统和网页设计技术,并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硬件平台、软件系统,安全系统和网页设计技术的设计原则。随后对高职教师培训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最后给出了高职教师培训系统主要模块的实现过程。本文所作的工作对高职院校教师培训管理系统开发和使用具有积极意义,建设完成后可极大地提升高职教师培训管理的工作效率,对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冯小辉,钟萍[9](2017)在《喧嚣与沉寂——中国原创网络动画审美范式的衍变》文中指出从技术、美学、社会性等几个维度对中国原创网络动画(ONA)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可以发现:伴随着中国网络应用从精英到大众的普及,中国原创网络动画从无到有,经历过极度的辉煌,最终却走入了平淡。

黄文有[10](2017)在《江苏省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信息化时代下的职业人才培养。研究以构建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为主要目标。通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主题相关的权威文献的量化分析和解读,研究发现国内的研究正处于上升阶段,比较缺乏实践性研究,已有的研究也忽视了高职领域的教师。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提升与培训急需一个权威理论标准来指导。针对现状,研究开发了一份调查问卷,从意识、技能基础、教学的过程、职业能力和研究创新五个维度出发,对江苏省的高职教师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的随机调查。调查发现:江苏省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内在发展水平不均衡,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较强但技术水平一般;此外,教师能力的内在维度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性别、教龄、企业工作经历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显着影响。调查的结果为构建能力标准打下了现实基础。随后,研究以比较分析的形式选取了英国《ICT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师能力标准》、美国《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以及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进行了标准指标体系和内容要点的分析。通过关键词分析,提取出了包括“ICT应用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管理组织、评估评价、沟通交流以及专业发展”等词在内的15个核心关键词,并总结了这五个标准中17个可供参考的要点,由此提出了以“意识与态度、基础与技能、教学实践、职业实践、研究与创新”5个能力维度为核心的能力模型构建框架,作为标准构建的理论依据。最后,研究以模型构建的框架为基础,通过对核心关键词和参考要点的现实转化,得出了5个一级能力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实现了标准的初步构建。在通过专家咨询建议后对标准进行调整,着重突出职业教师的特征,并从江苏省高职教师的现实基础和设施现状出发,提出教师能力发展的“基本要求”、“能力提升”、“发展目标”三个阶段,对三级绩效指标进行了重新描述,最终得到了修正后的完整能力标准。研究最后通过对标准的解读,希望能为江苏省高等职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培训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二、新一代多媒体网页制作工具Macromedia Flash3(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一代多媒体网页制作工具Macromedia Flash3(论文提纲范文)

(1)指向深度学习高中化学单元复习课的有效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鲁科版高一化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
        1.1.2 基础教育改革对单元教学设计提出的新要求
        1.1.3 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1.1.4 当前单元复习课课堂学习现状的要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
        1.3.2 复习课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内容与思路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访谈调查法
        1.5.4 教育实验法
        1.5.5 内容分析法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深度学习
        2.1.2 单元复习课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2.3 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2.2.4 认知灵活性理论
        2.2.5 人本主义理论
3 指向深度学习化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要素与框架
    3.1 教师对“深度学习”“单元复习课教学”的认识
        3.1.1 访谈对象的选取与说明
        3.1.2 实现深度课堂教学对教师要求的分析
    3.2 整合深度学习要素的“5+4+X”教学设计框架
        3.2.1 指向深度学习的内容分析
        3.2.2 高中生学情分析
        3.2.3 指向深度学习的目标分析
        3.2.4 指向深度学习的过程分析
        3.2.5 指向深度学习的评价分析
4 整合深度学习要素的化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实践
    4.1 教学实验假设
    4.2 教学实验思路
    4.3 教学实验对象
    4.4 教学实验测评工具
        4.4.1 高中生化学深度学习情况问卷的编制
        4.4.2 化学成绩测试题的题型分析
    4.5 指向深度学习化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案例
        4.5.1 案例一:《认识化学科学》单元复习课教学案例
        4.5.2 案例二:《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课时)复习课教学案例
        4.5.3 案例三:《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学案例
5 实验结果分析
    5.1 测试成绩分析
    5.2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测试得分统计表
    附录2:化学单元复习课深度学习状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3:第一单元后测题
    附录4:第二单元后测题

(2)基于云平台的城市雨洪数值模拟系统及其可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极端降雨与城市化进程
        1.1.2 城市雨洪灾害频发
        1.1.3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1.2.1 城市雨洪模拟技术
        1.2.2 基于Web的流场三维可视化
        1.2.3 云平台技术
    1.3 问题的提出
        1.3.1 城市雨洪数值模拟方面存在的问题
        1.3.2 流场可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1.4.1 研究目标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论文组织结构
2 城市雨洪水动力耦合模型构建与验证
    2.1 引言
    2.2 地表水流模型
        2.2.1 控制方程
        2.2.2 有限体积法离散
        2.2.3 数值通量计算
        2.2.4 高阶精度格式构造
        2.2.5 降雨、入渗源项
        2.2.6 源项处理
        2.2.7 时间积分
        2.2.8 干湿界面处理与边界条件
    2.3 管网—河网水流模型
        2.3.1 基本方程
        2.3.2 Preissmann窄缝方法
        2.3.3 有限体积法离散
        2.3.4 高阶精度格式构造
        2.3.5 边界条件
        2.3.6 稳定性条件
    2.4 模型耦合
        2.4.1 地表与排水管网耦合
        2.4.2 地表与河网耦合
    2.5 模型验证
        2.5.1 树状河网算例
        2.5.2 环状河网算例
        2.5.3 有压管网恒定流
        2.5.4 管道水击算例
        2.5.5 明满流过渡
        2.5.6 90°弯道溃坝水流
        2.5.7 地表水流向管网
        2.5.8 溃坝洪水流经管网区
        2.5.9 城市地区排水管溢流
        2.5.10 河道—蓄滞洪区侧向耦合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WebGL和WebVR的流场可视化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关键技术介绍
        3.2.1 HTML5
        3.2.2 JavaScript
        3.2.3 WebGL
        3.2.4 WebVR
    3.3 三维虚拟现实场景的建立
        3.3.1 建立场景的方法
        3.3.2 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3.3.3 剖面绘制
        3.3.4 示踪球及迹线表达
        3.3.5 矢量场可视化
    3.4 案例研究
        3.4.1 案例介绍
        3.4.2 案例研究结果
    3.5 性能优化
    3.6 工程应用
    3.7 本章小结
4 B/S架构的城市雨洪数值模拟系统设计、实现及云端部署
    4.1 引言
    4.2 前端技术方案
        4.2.1 前后端分离技术
        4.2.2 MVVM开发模式
    4.3 前端开发框架
        4.3.1 框架与库的区别
        4.3.2 前端框架的发展
        4.3.3 前端框架的选择
    4.4 基于Vue.js的三维WebGIS开发
        4.4.1 前端工程化
        4.4.2 WebGIS功能
        4.4.3 前端技术集成方案
    4.5 系统分析与设计
        4.5.1 系统总体架构(B/S架构)
        4.5.2 系统功能设计
        4.5.3 数据库设计
    4.6 系统实现
        4.6.1 开发环境
        4.6.2 用户界面设计
        4.6.3 移动端适配
        4.6.4 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4.7 云平台技术的应用
        4.7.1 云服务器的选择
        4.7.2 云服务器的申请
        4.7.3 系统部署
    4.8 本章小结
5 系统在成都市城市雨洪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研究区域概况
        5.2.1 计算范围
        5.2.2 地形地貌
        5.2.3 流域水系
        5.2.4 排水管网
        5.2.5 水文气象
    5.3 自动化建模
        5.3.1 流域模型建立
        5.3.2 多维模型建立
        5.3.3 模型耦合
        5.3.4 降雨资料设置
    5.4 远程计算
    5.5 可视化展示
    5.6 结果分析
        5.6.1 模型验证
        5.6.2 可视化对比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井下电视微型网络视频编码器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现状
        1.2.2 视频编码技术发展现状
        1.2.3 视频解决方案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3.1 井下电视微型网络视频编码器开发相关理论及技术研究
        1.3.2 井下电视微型网络视频编码器硬件设计研究
        1.3.3 井下电视微型网络视频编码器应用程序设计研究
    1.4 本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井下电视微型网络视频编码器相关理论技术研究
    2.1 VideoLog可视化测井系统
    2.2 H.264 编码技术
        2.2.1 H.264 编码器原理
        2.2.2 H.264 解码器原理
    2.3 流媒体技术
        2.3.1 TCP/IP协议
        2.3.2 RTMP协议
    2.4 嵌入式系统组成及开发流程
    2.5 Web服务器模型选择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井下电视微型网络视频编码器硬件设计
    3.1 井下电视微型网络视频编码器硬件整体设计
    3.2 视频编码器处理芯片选择
    3.3 视频编码器视频采集模块设计
    3.4 视频编码器SD卡存储模块设计
    3.5 视频编码器以太网模块设计
    3.6 视频编码器电源模块设计
    3.7 视频编码器UART模块设计
    3.8 视频编码器NAND Flash模块设计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井下电视微型网络视频编码器应用程序开发
    4.1 VideoLog视频编码器硬件开发环境搭建
    4.2 VideoLog视频编码器软件开发环境搭建
        4.2.1 Linux虚拟系统搭建
        4.2.2 交叉编译工具安装
        4.2.3 海思SDK安装
    4.3 VideoLog视频编码器U-boot移植
        4.3.1 U-boot编译
        4.3.2 U-boot烧录
    4.4 VideoLog视频编码器Linux内核移植
        4.4.1 Linux内核裁剪
        4.4.2 Linux内核编译
        4.4.3 Linux内核烧录
    4.5 VideoLog视频编码器根文件系统移植
        4.5.1 jffs2 根文件系统制作
        4.5.2 根文件系统烧录
    4.6 VideoLog视频编码器视频采集程序开发
    4.7 VideoLog视频编码器视频传输程序开发
        4.7.1 VideoLog视频编码器流媒体服务器移植
        4.7.2 VideoLog视频编码器视频推流程序设计
    4.8 VideoLog视频编码器视频参数配置程序开发
        4.8.1 VideoLog视频编码器Web服务器程序设计
        4.8.2 VideoLog视频编码器视频参数配置界面设计
        4.8.3 VideoLog视频编码器视频参数配置功能实现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应用
    5.1 系统测试环境搭建
    5.2 系统功能性测试
        5.2.1 Linux系统加载性能测试
        5.2.2 视频采集传输性能测试
        5.2.3 双码流性能测试
        5.2.4 串口透传性能测试
        5.2.5 SD卡存储性能测试
        5.2.6 Web服务器视频参数配置性能测试
    5.3 系统应用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4)基于3D WebGIS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信息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基于3D WebGIS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信息系统架构
    2.1 研发需求与目标分析
    2.2 整体架构与功能模块
    2.3 开发方案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信息数据资源库架构研究
    3.1 数据资源库设计准则与信息归类
    3.2 动态数据库创建
    3.3 数据表接入查询
    3.4 静态资源库搭建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WebGL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三维信息系统研发
    4.1 工程场景三维建模导出与转换技术
    4.2 工程三维信息系统模型网页可视化
    4.3 工程施工风险信息三维预警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工程应用研究
    5.1 系统工程应用方案
    5.2 车站基坑工程三维可视化应用
    5.3 隧道区间工程三维可视化应用
    5.4 本章小结
6 主要成果与展望
    6.1 主要成果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Cesium的三维展示与查询平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
2 Cesium三维开发平台架构基础
    2.1 Cesium相关技术
    2.2 Cesium模型格式
    2.3 3DTile格式转换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Cesium的信息查询
    3.1 几何信息查询
    3.2 基于MySQL和 Cesium平台的属性信息查询
    3.3 基于Cesium平台的室内外全景链接查询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实现及功能介绍
    4.1 系统需求分析
    4.2 Cesium系统架构
    4.3 数据存储层实现
    4.4 服务层功能设计
    4.5 客户层功能实现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Node.JS服务器的网络发布
    5.1 本地服务器部署
    5.2 内网穿透服务
    5.3 基于Cesium框架网页发布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高中《实验化学》模块微课程的设计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时代的化学教学改革
        1.1.2 新时期微课程的起源与发展
        1.1.3 选考走班背景下实验化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微课程研究现状
        1.2.2 国外微课程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方法和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意义
2 微课程相关理论及其基础
    2.1 微课程的理论概述
        2.1.1 微课程的定义
        2.1.2 微课程的特征
    2.2 微课程的理论基础
        2.2.1 认知负荷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联通主义理论
3 高中《实验化学》教学微课程设计的前期分析
    3.1 高中《实验化学》教学微课程设计的前期调查
        3.1.1 问卷调查
        3.1.2 调查结果
    3.2 高中《实验化学》微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3.2.1 高中《实验化学》教材的分析
        3.2.2 高中《实验化学》微课程的需求
    3.3 高中《实验化学》微课程设计的指导原则
        3.3.1 科学性原则
        3.3.2 一致性原则
        3.3.3 以学生为本原则
        3.3.4 精炼性原则
        3.3.5 系统性原则
        3.3.6 多样性原则
4 高中《实验化学》微课程的设计、实现与案列
    4.1 高中《实验化学》化学微课程的设计
        4.1.1 《实验化学》微课程设计模式的构建
        4.1.2 《实验化学》微课程设计模式的分析
        4.1.3 《实验化学》微课程设计的模板
    4.2 高中《实验化学》模块微课程的实现
        4.2.1 Camtasia Studio软件的基本概述
        4.2.2 微课视频的录制准备
        4.2.3 微课视频的录制
        4.2.4 微课视频的编辑
        4.2.5 微课程的生成
        4.2.6 微课程的分享
    4.3 高中《实验化学》微课程的案例
        4.3.1 实验原理型微课
        4.3.2 实验操作型微课
        4.3.3 知识总结型微课
        4.3.4 拓展课题型微课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城市三维批量建模及Web3D可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三维城市建模研究现状
        1.2.2 三维Web可视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提出与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
2 三维城市建模方法分析与三维可视化平台介绍
    2.1 基本概念
    2.2 城市三维建模方法
        2.2.1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城市建模
        2.2.2 基于影像的三维城市建模
        2.2.3 基于CAD的三维城市建模
        2.2.4 基于语法与规则的三维城市建模
        2.2.5 三维城市建模方法比较与选择
    2.3 Web三维可视化技术
        2.3.1 HTML5技术
        2.3.2 WebGL技术
        2.3.3 JavaScript及相关技术
        2.3.4 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技术
        2.3.5 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4.x系列概述
    2.4 Web三维可视化平台
        2.4.1 ArcGIS Enterprise服务器
        2.4.2 空间数据库平台体系
    2.5 本章小结
3 非精细建筑物批量快速三维建模
    3.1 非精细建筑物批量建模总体流程
    3.2 生成建筑结构和获取纹理的实现原理
        3.2.1 建筑物屋顶样式与房上房结构
        3.2.2 模型纹理获取
        3.2.3 建筑底面的预处理
    3.3 批量快速自动生成建筑物三维模型
    3.4 模型批量导出与导入小插件实现
        3.4.1 CityEngine模型的批量导出
        3.4.2 3DMax模型的批量导入
    3.5 实例研究讨论
    3.6 本章小结
4 城市道路及附属设施批量快速三维建模
    4.1 城市道路批量快速三维建模
        4.1.1 道路批量快速三维建模原理
        4.1.2 道路批量快速自动建模流程
        4.1.3 道路中心线预处理
        4.1.4 批量快速自动生成道路三维模型
    4.2 路灯批量快速三维建模
        4.2.1 路灯批量快速三维建模方法流程
        4.2.2 批量生成路灯模型的实现原理
        4.2.3 3DMax建立路灯模型
        4.2.4 路灯坐标点预处理
        4.2.5 批量快速生成路灯三维模型
    4.3 道路标志标牌及其他道路附属设施建模
    4.4 城市道路及附属设施三维模型的导出与导入
    4.5 本章小结
5 Web三维可视化平台设计与实现
    5.1 平台体系架构设计与开发流程
        5.1.1 平台体系架构设计
        5.1.2 基于ArcGIS Server JavaScriptAPI的三维平台开发流程
        5.1.3 平台工作模式
    5.2 服务器部署与开发环境搭建
        5.2.1 ArcGIS Enterprise服务器部署
        5.2.2 开发环境搭建
    5.3 二维服务的发布
        5.3.1 地图服务的发布
        5.3.2 几何服务的发布
        5.3.3 GP服务的发布
    5.4 三维场景服务的发布
        5.4.1 ArcGIS Pro创建三维场景
        5.4.2 发布三维场景服务
    5.5 Web三维可视化平台功能实现
        5.5.1 缩放功能
        5.5.2 查询功能
        5.5.3 客户端图形绘制与编辑
        5.5.4 加载三维场景图层
        5.5.5 二三维联动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成果

(8)高职教师培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 论文组织结构
2 相关技术及原理介绍
    2.1 软件工程原理
        2.1.1 软件工程的定义和目标
        2.1.2 软件生存周期和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2.2 C/S结构和B/S结构概述
    2.3 MVC设计模式简介
    2.4 ASP.NET技术介绍
    2.5 数据库技术概述
    2.6 网页制作与图像处理工具
        2.6.1 Dreamweaver简介
        2.6.2 Photoshop简介
    2.7 UML简介
3 高职教师培训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与可行性研究
    3.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1.1 整体需求分析
        3.1.2 业务需求与角色分析
    3.2 数据需求
        3.2.1 数据流分析
        3.2.2 数据字典
    3.3 安全需求
    3.4 界面需求
    3.5 可行性研究
4 高职教师培训管理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1.2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4.2 系统详细设计
        4.2.1 用户注册登录模块设计
        4.2.2 新闻管理模块
        4.2.3 培训管理模块
        4.2.4 项目管理模块
        4.2.5 系统管理模块
    4.3 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4.3.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3.3 数据库表的设计
    4.4 系统的界面设计
        4.4.1 系统实现图
        4.4.2 系统主要界面设计
    4.5 系统主要类设计
5 高职教师培训管理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5.1 系统的实现环境
    5.2 系统界面的实现
        5.2.1 系统主界面实现
        5.2.2 系统操作界面实现
    5.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5.3.1 系统管理员用户登录实现
        5.3.2 高职教师注册与登录模块
        5.3.3 培训基地项目申报模块的实现
        5.3.4 高职院校教师用户报名模块
    5.4 数据库部署与连接
    5.5 系统测试
        5.5.1 高职院校管理员功能测试
        5.5.2 高职院校教师功能测试
        5.5.3 培训基地管理员用户测试
        5.5.4 测试结果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喧嚣与沉寂——中国原创网络动画审美范式的衍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ONA的诞生环境
    1. 数据量小。
    2. 简单易行。
    3. 门槛低、自动化程度高。
    4. 交互性。
二、闪客时代
三、动画美学与文化的重构
    1. 强烈的技术美学特性。
    2. 自主性与平等性。
    3. 审美范式的现代主义转向。
    4. 技术与艺术的低层次化。
四、转向
五、率先踏入后现代的ONA
    1. 在技术层面。
    2. 在艺术表现层面。
    3. 在艺术思想层面。
六、ONA的沉寂
    1. 技术愈加精良。
    2. 多元及本土化的艺术风格。
    3. 专业精英的话语权。
    4. 目标受众的转变。
七、结语

(10)江苏省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化时代的新挑战
        1.1.2 高职教师发展的转型
        1.1.3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1.5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教师专业能力
        2.1.2 教师教学能力
        2.1.3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2.1.4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2.1.5 相关概念的关系解读
    2.2 国内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图谱分析
        2.2.1 文献指标与发展趋势
        2.2.2 研究的主要关注点
        2.2.3 高影响力代表性文献分析
        2.2.4 国内研究现状的结论与启示
    2.3 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 现实基础——江苏省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3.1 问卷设计
        3.1.1 高职教师的特点
        3.1.2 问卷的具体设计
    3.2 问卷结果分析
        3.2.1 主要调查结果分析
        3.2.2 相关性与差异性分析
        3.2.3 问卷调查的主要结论与启示
第四章 理论依据——国内外教师ICT能力相关标准比较分析
    4.1 国外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标准解读
        4.1.1 英国《ICT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师能力标准,(ICT-ST)》
        4.1.2 美国《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T)》
        4.1.3 联合国《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ICT-CFT)》
    4.2 国内教师信息化教学相关能力标准解读
        4.2.1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4.2.2 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4.3 国内外标准的比较与借鉴
        4.3.1 五个代表性标准的核心关键词分析
        4.3.2 五个代表性标准的比较与借鉴
第五章 江苏省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的构建、修正与解读
    5.1 能力标准的初步构建
        5.1.1 标准的模型框架
        5.1.2 一级能力指标的初步构建
        5.1.3 二级能力指标的初步构建
        5.1.4 三级能力指标的初步构建
        5.1.5 能力标准的初步确立
    5.2 基于专家咨询的标准修正
        5.2.1 专家咨询的目的与形式
        5.2.2 专家建议与标准内容修正
        5.2.3 标准的最终确立
    5.3 能力标准的解读
        5.3.1 意识与态度
        5.3.2 基础与技能
        5.3.3 教学实践
        5.3.4 职业实践
        5.3.5 研究与发展
第六章 研究成果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成果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2:江苏省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 3:专家咨询问卷

四、新一代多媒体网页制作工具Macromedia Flash3(论文参考文献)

  • [1]指向深度学习高中化学单元复习课的有效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鲁科版高一化学为例[D]. 魏燕文.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2]基于云平台的城市雨洪数值模拟系统及其可视化研究[D]. 赵仕霖.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1)
  • [3]井下电视微型网络视频编码器开发[D]. 李凯.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4]基于3D WebGIS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风险信息系统研发[D]. 梁誉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基于Cesium的三维展示与查询平台开发[D]. 赵慧峰. 中国矿业大学, 2019(11)
  • [6]高中《实验化学》模块微课程的设计和实践[D]. 周冰.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7]城市三维批量建模及Web3D可视化研究[D]. 李志荣. 东华理工大学, 2018(12)
  • [8]高职教师培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栋梁.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4)
  • [9]喧嚣与沉寂——中国原创网络动画审美范式的衍变[J]. 冯小辉,钟萍.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4)
  • [10]江苏省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研究[D]. 黄文有. 江南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Macromedia Flash3,新一代多媒体网页创作工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