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融资理论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张斌[1](2021)在《基于DEA方法的中国铁路企业投融资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斌[2](2021)在《基于DEA方法的中国铁路企业投融资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
完颜榕[3](2021)在《新世界混改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
许军[4](2021)在《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研究 ——基于新三板市场的数据》文中认为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价值创造、推动创新等方面的贡献巨大。但是,在现有金融体系下,加上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资金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瓶颈,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也是世界性难题。近年来,随着私募基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引导,多元化融资渠道逐渐成为趋势,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得以找到突破口。论文研究聚焦于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既可以从理论层面丰富股权投资、企业管理相关理论,给现有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的分析视角,还可以针对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运营实践,提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在研究背景基础上,结合文章选题,论文首先提出研究问题:私募股权基金的进入对中小企业群体的成长性可能有哪些影响,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论文对该问题进行了分解:(1)私募股权基金的进入行为是否会影响到中小企业的成长性?(2)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力度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有何影响?从研究问题出发,论文首先对涉及到的文献和理论基础进行综述,并从私募基金的投资行为和投资力度两个视角提出研究假设。接下来,论文围绕研究问题及假设开展后续的定性探讨和定量实证环节。定性分析章节主要讨论了私募股权基金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机理,论述了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的双向影响,为实证环节做铺垫。定量章节则是从投资行为和投资力度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实证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证实或证伪。研究发现:1.私募股权基金可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增益作用,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存在可行性。私募股权基金的进入既能够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还会对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产生双向影响。2.相比那些没有引用私募股权基金的中小企业而言,引入了私募股权基金的中小企业成长性得到明显增强。基础回归结果显示,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行为显着促进了中小企业的成长,但是影响因子偏小。在选用行业均值(PESP_ind)作为工具变量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时,私募股权基金的进入更加显着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成长。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和PSM核匹配法对回归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同样显着,表明回归结果稳健。因此,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行为显着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成长。3.对于拥有私募股权基金的那部分中小企业样本进行实证,考察私募基金的投资力度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础回归下,私募股权基金持股比例的上升可以显着提高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持股比例对总资产周转率的影响最大。私募股权基金进入中小企业越频繁,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越显着。但是,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成长性和营运能力的影响存在稳健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检验。(2)选取挂牌年限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回归,结果显示,私募股权基金的持股比例与三个成长性指标都显着相关,且对总资产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因子由负转正,对经营活动净收益率的影响因子增大,引进私募股权基金之后,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显着增强。私募股权基金的持股比例与营运能力的三个指标都显着相关,且相比初步回归结果因子增大,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营运能力的影响结果更稳健。(3)单独考虑私募基金的进入轮次进行拓展性实证,结果显示:私募股权基金从A轮进入基本上显着地促进了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增强,对中小企业营运能力的影响不显着;私募股权基金从B轮和多轮次进入时,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和营运能力都有较为显着的正向影响。因此,私募股权基金进入中小企业越频繁,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越明显。整体来看,私募股权基金的进入对被投资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有比较显着的正影响,而且,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力度越大,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越明显。论文的两个研究假设得到证实,也完整回答了论文提出的研究问题。论文的创新与贡献主要体现在:第一,研究视角有创新。本文选题建立在私募股权基金和中小企业成长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方面,论文创新性地使用了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行为和投资力度作为研究视角,实证分析其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并将基金的投资阶段作为投资力度的一个方面,研究视角更加全面,相比以往私募基金单独影响中小企业的成长性、绩效或价值实现等研究,本文在研究视角方面有新的拓展。第二,研究方法有创新。相比以往研究,本文创新性地从两个实证阶段,采用不同的样本,实证分析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倾向得分匹配法、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法都在本文中得到充分使用,研究方法全面。此外,论文在实证环节首次针对私募基金的投资轮次进行了拓展实证,实现了与私募基金投资实践的结合,出于实证结果稳健性方面的考虑,论文还考虑了研究对象的样本特征,将挂牌年限作为工具变量,并进行实证检验,工具变量指标的选取同样是论文的新意。第三,研究内容有创新。现有研究大多数是纯粹的定性分析或单独的定量实证,本文则首先定性分析了私募股权基金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与可行逻辑,认为私募基金可以通过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两个方面影响企业的成长性,尝试对篇首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论层面的探讨,然后通过实证章节对研究假设进行了佐证,使得研究链条更加完整。论文的研究结论较为完整地回答了研究问题。其中,为使得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实证研究更加完整,论文还引入了中小企业营运能力相关指标,并进行回归,这个研究思路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本文作图1幅,作表24个,包含参考文献211篇。
李姗姗[5](2020)在《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研究 ——以Y银行为例》文中认为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业产业链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国当前在“三农”、“精准扶贫”等政策方面的导向,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发展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助推器。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将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类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以Y银行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规划及产品创新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首先,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金融机构实践经验的研究,总结归纳了现阶段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六种类型,即政府主导型、核心企业型、担保机构担保型、综合型、技术支撑型、互联网型。通过对这六种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类型的研究及各种类型下的金融需求的对比,分析不同地域、不同情况下的金融服务类型间的差异。从而可知,国外发达国家的成熟模式未必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而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较多是半链条式模式,细分种类较多。其次,通过全面剖析Y银行自身发展的定位,深入分析了 Y银行现阶段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一步推断了 Y银行是否存在大力拓展该项业务的可行性。并结合Y银行近三年,自身开展该项金融服务的具体案例,得出商业银行在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中,必须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优势等因素,采取”分类指导、一区一策”的差异化的生产经营策略。所以,金融机构在农村产业链金融服务方面需要发挥更加灵活的金融创新作用,研发更加有利于适用于农村经济活力需求的金融服务方案。最后,分析了商业银行如何定位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发展,从发展策略、风险防控与操作流程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商业银行应该把控好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在总行指导下的主攻方向定位全国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介入农业产业链条中的交易数据和分析,采取不同地域、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封闭式管理模式,有步骤推进龙头企业向下的不同经营主体间的差异化金融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方式,有效打造金融机构针对集团客户的整体收益,同时创新推动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寻求新的突破点。在分行层面打造区域特色化,根据当地不同的产业集群,产业类型、融资条件等建立半产业链条的服务模式,实现收益的分散化,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体系,打造稳健的风险控制模式,促进农业全链条式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形成和解决农业融资难的问题。对提高农业生产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夏冰[6](2020)在《制度变迁情境下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过去十年间,地方平台公司作为政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政府竞争和分税制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激发、“投资饥渴”的症状显现,地方平台公司无疑是矛盾缓和与症状缓解的重要制度性设计。地方平台公司充分利用土地和金融资源撬动资金杠杆,以投融资营造城市发展环境,推动地方经济和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但在新的发展周期里,一方面,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地方平台公司的资源输入管道在逐步撤离,“政府输血”式发展难以为继;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的任务式思维和规模化路径导致地方平台公司债台高筑、企业经营活力不足,“自我造血”发展能力堪忧。企业内外部经营压力并发,这是地方平台公司不可否认的问题。地方平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有条件的。作为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地方平台公司的成长得益于制度设计,也受制于新的制度安排。自2014年以来,受“供给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债务防化”等系列政策影响,地方平台公司融资功能和融资渠道全面受限,其新一轮发展迎来了“两难”局面。向外看,地方平台公司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投融资功能不会改变,投身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项目的要求持续升级;向内看,地方平台公司的治理结构、业务结构、财务结构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以防范风险,谋求支持发展的资源和能力。因此,制度变迁背景下,地方平台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将必然要求其在发展理念上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发展模式上进行负债驱动向质量驱动的转变。当前各界对地方平台公司的大量评价与预判是有失偏颇的。客观地分析地方平台公司对地方经济发展价值的形成与变迁,是地方平台公司谋划新一轮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我们不得不带着历史观对政府竞争背景下平台公司如何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进行总结;我们不得不带着未来观对负债约束下平台公司如何深化改革以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行研判;其中,我们也不得不探讨资源约束和机制约束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地方平台公司发展的作用。这就形成本文希望解答的三大问题。为探讨上述研究问题,本文选择民营经济发达的佛山市顺德区、南海区的平台公司为样本,运用扎根研究的方法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对案例资料的开放式译码—主轴译码—选择性译码确定核心范畴的范式模型,进而构建研究变量,分析研究变量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提出初始假设命题,为构建总体研究框架奠定基础。根据理论分析进一步完善研究框架,并选取78个地级市441家平台公司以及376家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检验假设,提出了以下有益结论:(1)“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资本市场融资”价值链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结构性设计。政府竞争背景下地方政府具有很强的负债冲动,这种负债冲动通过土地资源注入让平台公司获得了强大的融资能力,大规模的融资不断投入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2)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更好的平台公司拥有更好的资源配置与转化能力,其溢出效应更强。通常,经济效益好的平台公司有更好的业务结构设计、运营管理效率和企业经营活力,它们以更高的质量服务于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时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3)制度变迁背景下,平台公司是否拥有自生能力,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前制度变迁带来的直接影响表现为传统的价值链逻辑被打破,原有资源输入管道被撤离,这对平台公司通过债权融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产生了抑制效应;相反,形成良性经营循环的平台公司受制度变迁的影响不大,它们能够通过内生动力反哺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可持续的路径。(4)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平台公司发展的作用受到制度变迁和区域市场化水平的影响。一方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在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公司治理水平有利于提高混改主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资本优势与非国有资本的灵活市场机制,保证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诉求,形成相互制衡与互赢共利的载体;同时,本文也发现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更需要通过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为地方平台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夏楠妹[7](2020)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都置身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海外并购浪潮中,成百上千的中国企业放弃了在国内偏安一隅,将投资的目光放眼于整个海外市场。由于海外并购在众多的对外直接投资中有着明显的优势,比如可以获得中国企业所缺乏的先进生产技术、优秀的管理理念、丰富的资源和提高品牌知名度等等,所以海外并购成了很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首选。从全世界来看,世界各地并购浪潮迭起,但是成功率不足三分之一。我国相比于世界发达国家海外并购起步较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绩效也往往不够理想。本文的研究动因正是源于上述情况,现阶段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哪些问题,在并购绩效方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是否达到了并购前的预期。在实证研究方面,通过研究尽最大可能为企业海外并购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并提出解决意见。本次研究对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绩效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在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进行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又将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与现状作为研究的基石。选用了我国上市公司2013年至2014年的海外并购案例为研究样本,研究窗口期为2012年至2018年,建立绩效评价的财务指标体系作为研究依托,运用因子分析法,结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计算出样本公司并购前后的绩效综合得分的平均值。根据每个年度样本企业得分情况,进行整体分析、按照企业是否有国有投资分类分析以及企业所处产业分类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按照总体样本分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为并没有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按照企业类型分组比较的结果显示,私有企业通过海外并购,企业绩效有非常明显的改善,但国有企业海外并购后绩效表现并不乐观;按照产业类型分类比较来看,第三产业海外并购后企业绩效相对于第二产业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在文章的最后,以全文的研究为依托,根据海外并购现状和我国的现实情况从两个方面分别为并购企业与我国政府提出实际有效的并购建议。
钱澄[8](2020)在《市场化程度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中介效应》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总体步入小康,种种事实表明以市场化为重点的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债务融资由于具备筹资速度快、资本成本低、不稀释股权等优势,愈发受到企业的青睐。而债务融资成本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筹资的难易程度,更直接关乎整个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与经济的良性发展。目前,学术界关于债务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但多数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探究企业内部因素对融资成本的影响,鲜有文献阐述宏观经济市场是如何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活动。此外,近年来屡屡发生的环境污染、食药安全等社会热点事件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话题频频推上风口浪尖,普遍来说,在社会责任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拥有良好的信誉,更容易得到投资者的认可。综上,市场化水平的高低对债务融资成本有没有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否有利于融资活动?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可以理清宏观市场与企业融资活动之间的联系,还能加深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解,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窘境。本文首先以有效市场假说、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信号传递理论等为前提,从理论上论述了市场化程度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并试图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发挥的中介效应来阐述其作用机理。随后,在国内外学术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深度探究三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并作出研究假设。最后,以2014年至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建立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与市场化程度呈显着负相关关系;(2)在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企业承担并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越好;(3)在市场化程度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影响的过程中,社会责任表现作为中介变量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一方面为推行市场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为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以及内部控制管理提供了相应的参考方向。
韩兴尧[9](2020)在《H地产集团永续债融资的经济后果研究》文中指出房地产行业是中国支柱型产业之一,其本身住房提供者的身份以及延伸而来的庞大产业链所带来的经济促进和就业拉动作用,使其备受关注。如今,世界范围内贸易战频繁,经济局势动荡,资本投资倾向受阻,国内也急于解决过去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根基不稳的弊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对资金流向严格把控。房地产的高额利润历来受资本所青睐,因此受到国家严密监控,财政去杠杆和金融去杠杆都以房地产为重点,将资金引导至高科技制造业。房地产本身的性质决定这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如何在内外融资交困的情况下开拓融资渠道,是从业者必须面对的问题。H地产集团在2009年于香港上市,短短十年内超过众多老牌房企,2016年国内销售额第一,2019年位列中国房地产百强第一。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的梳理,我们能发现永续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H地产集团为例,介绍了永续债的规模、条款、成本以及发行动因,以过往的文献和理论作为依据,从内部财务效应、外部市场反应和内外部发行风险三个角度,全面研究了发行之后产生的经济后果。经过研究发现,H地产集团的融资渠道拓宽,资本结构改善,现金流水平提升;现金利用水平下降,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变弱;永续债和企业财务分别影响市场短期和长期反应;内部财务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加大,压力增加。这些经济后果共同影响了企业价值。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在针对H地产集团今后如何发展给出建议的同时,也对有意于永续债发行的房地产企业提出如下建议:根据企业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永续债发行和赎回策略;关注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提升企业自身发展质量,加强抗风险能力。希望这些建议能切实有效帮助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吴茂宝[10](2020)在《普丽盛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绩效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在2015-2019年作为案例的背景,通过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变更的数量比较多、涉及的资金比较大。本文在案例分析部分,统计了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变更资金的情况发现,制造行业发生变更的占比比较高,大多公司将募集资金用于收购股权、补充永久性流动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以及购买房产。上市公司随意变更募集资金,没有根据招股说明书正确使用资金,不仅影响到公司的诚信问题,而且还会影响资本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某种程度上损害了投资者利益,最终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下滑。本文选取创业板上市公司普丽盛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分析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的过程及其结果。首先,在文献部分整理了国内外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情况,并归纳总结现有文献研究的重点,发现众多学者在分析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对公司的绩效的说法不一,有的学者运用事件研究法得出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的行为导致累计收益率为正,还有的学者得出相反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疑问。其次,对案例公司基本情况进行介绍,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过程以及影响因素。最后,对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的市场绩效、财务绩效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全文分析采用文献分析法、事件研究法以及经济增加值三种方法对案例公司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进行分析。本文运用财务指标和经济增加值来分析公司变更募集资金前后6年的财务绩效变动,得出该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公司价值在变更资金当年以及后几年均出现下降的现象。针对该公司变更募集资金导致经营业绩下滑的现象得出一些启示。第一,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二,优化股权结构,利用再融资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第三,明确战略规划,科学研究项目的可行性。第四,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引导和监督。第五,健全上市公司对募集资金使用的法律法规。希望为上市公司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支持,同时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二、现代融资理论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融资理论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4)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研究 ——基于新三板市场的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1.3 案例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 |
1.5.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
1.5.2 中小企业的范畴 |
1.5.3 本文研究重点 |
1.6 技术路线和章节安排 |
1.6.1 技术路线 |
1.6.2 章节安排 |
1.7 论文的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 |
2.1 股权投资相关理论 |
2.2 公司治理理论 |
2.3 企业成长理论 |
2.4 企业管理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3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
3.1 研究综述 |
3.1.1 股权投资相关研究 |
3.1.2 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基金的必要性 |
3.1.3 私募股权基金与中小企业发展 |
3.1.4 研究评述 |
3.2 研究假设 |
3.2.1 私募股权基金与中小企业的规模增长 |
3.2.2 私募股权基金与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 |
3.3 本章小结 |
4 私募股权基金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机理探讨 |
4.1 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溯源 |
4.1.1 私募股权基金的起源 |
4.1.2 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
4.2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4.2.1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
4.2.2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4.3 私募股权基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可行性探讨 |
4.4 私募股权基金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
4.4.1 公司治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
4.4.2 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面临的问题 |
4.4.3 私募股权基金对公司治理的双向影响 |
4.5 私募股权基金对经营管理的影响 |
4.5.1 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
4.5.2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因素 |
4.5.3 私募股权基金对经营管理的双向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5 私募股权投资行为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 |
5.1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
5.2 变量设定与实证模型 |
5.3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
5.3.1 基础回归结果 |
5.3.2 内生性处理 |
5.3.3 稳健性检验 |
5.4 本章小结 |
6 私募股权投资力度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 |
6.1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
6.2 变量选取及指标解释 |
6.2.1 被解释变量 |
6.2.2 核心解释变量 |
6.2.3 工具变量 |
6.2.4 控制变量 |
6.2.5 描述性统计结果 |
6.3 模型设计 |
6.4 检验过程与实证结果分析 |
6.4.1 基本回归结果分析 |
6.4.2 内生性处理 |
6.4.3 拓展实证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管理启示 |
7.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7.3.1 研究不足 |
7.3.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研究 ——以Y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农业产业链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2 农业产业链金融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3 文献简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 |
1.4.2 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农业产业链相关概念 |
2.1.1 产业链 |
2.1.2 产业链金融 |
2.1.3 农业产业链 |
2.1.4 农业产业链金融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交易成本理论 |
2.2.3 自偿性贸易融资理论 |
2.2.4 结构性融资理论 |
2.3 小结 |
第3章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现状——国内外代表型类型分析 |
3.1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现状简介 |
3.2 国外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代表性类型 |
3.2.1 政府主导型: 以日本农协系统为例 |
3.2.2 核心企业型: 以美国FCS组织为例 |
3.2.3 核心企业型: 以荷兰合作银行为例 |
3.2.4 互联网型: 以农场逻各斯(Formloge)网站为例 |
3.3 国内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 |
3.3.1 核心企业型: 以深圳发展银行为例 |
3.3.2 担保机构担保型: 以浙江农商行为例 |
3.3.3 技术支撑型: 以通州农商行为例 |
3.3.4 综合服务型: 以龙江银行为例 |
3.3.5 综合型: 以山东农业银行为例 |
3.3.6 互联网型: 以广西糖网为例 |
3.4 小结 |
第4章 Y银行开展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SWOT分析 |
4.1 Y银行的SWOT分析 |
4.1.1 Y银行开展农业产业链金融的优势(S) (strenghs) |
4.1.2 Y银行开展农业产业链金融的劣势(W) (weaknesses) |
4.1.3 Y银行开展农业产业链金融的机遇(O) (opportunities) |
4.1.4 Y银行开展农业产业链金融的威胁(T) (threats) |
4.2 小结 |
第5章 Y银行开展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实证分析 |
5.1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效果的实证设计 |
5.1.1 样本选取 |
5.1.2 实证变量选择 |
5.1.3 实证模型构建 |
5.2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效果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6章 结论、建议与研究展望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制度变迁情境下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设计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地方政府公司主义 |
2.2 地方政府平台公司 |
2.3 制度变迁理论 |
2.4 混合所有制改革 |
2.5 文献述评 |
第3章 案例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设计 |
3.3 研究变量构建 |
3.4 初始假设命题的提出 |
3.5 总体研究框架 |
第4章 平台公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
4.1 研究假设与研究框架 |
4.2 研究设计 |
4.3 实证分析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5章 制度变迁在平台公司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调节作用 |
5.1 研究假设与研究框架 |
5.2 研究设计 |
5.3 实证分析 |
5.4 结论与讨论 |
第6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平台公司经济效益的影响 |
6.1 研究假设与研究框架 |
6.2 研究设计 |
6.3 实证分析 |
6.4 结论与讨论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理论贡献 |
7.3 实践启示 |
7.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研资料汇总 |
附录二 调研访谈提纲 |
附录三 访谈情况统计 |
附录四 样本城市及所在省份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7)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上市公司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文献总结及全文研究方向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2章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概述 |
2.1 海外并购绩效概述 |
2.1.1 海外并购定义 |
2.1.2 并购绩效定义 |
2.2 海外并购绩效理论概述 |
2.2.1 并购融资理论基础 |
2.2.2 海外并购绩效理论基础 |
2.3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动因分析 |
2.3.1 企业层面 |
2.3.2 国家层面 |
第3章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与绩效评价分析 |
3.1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 |
3.1.1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历史进程 |
3.1.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 |
3.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评价研究 |
3.2.1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评价影响因素 |
3.2.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评价方式 |
3.2.3 并购绩效评价方式的选择 |
第4章 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
4.1 实证分析概述 |
4.1.1 评价指标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
4.1.2 财务指标的选择 |
4.2 因子分析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
4.2.1 基本原理 |
4.2.2 因子相关性检验 |
4.2.3 公因子的提取与成分矩阵 |
4.2.4 绩效综合得分的计算 |
4.3 实证分析总结 |
4.3.1 按照样本整体分析 |
4.3.2 按企业类型分类绩效分析 |
4.3.3 按产业类型分类绩效分析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与启示 |
5.2 提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的建议 |
5.2.1 企业层面 |
5.2.2 政府层面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市场化程度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中介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市场化程度 |
2.1.2 企业社会责任 |
2.1.3 债务融资成本 |
2.2 市场化程度文献综述 |
2.2.1 地区市场化 |
2.2.2 利率市场化 |
2.3 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 |
2.3.1 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 |
2.3.2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后果 |
2.4 债务融资成本文献综述 |
2.4.1 宏观视角与债务融资成本 |
2.4.2 微观视角与债务融资成本 |
2.5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
3.1 理论分析框架 |
3.1.1 基于市场有效性视角 |
3.1.2 基于信息披露视角 |
3.1.3 基于委托代理视角 |
3.1.4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 |
3.1.5 基于融资方式选择视角 |
3.2 中介效应机理分析 |
3.3 研究假设 |
3.3.1 市场化程度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
3.3.2 市场化程度与企业社会责任 |
3.3.3 市场化程度、企业社会责任与债务融资成本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4.1 研究设计 |
4.1.1 样本选择 |
4.1.2 变量定义 |
4.1.3 模型设计 |
4.2 实证结果 |
4.2.1 描述性统计 |
4.2.2 多重共线性分析 |
4.2.3 回归结果分析 |
4.2.4 稳健性检验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2.1 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
5.2.2 对商业银行的建议 |
5.2.3 对上市公司的建议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9)H地产集团永续债融资的经济后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永续债性质界定研究 |
1.3.2 永续债发行条款研究 |
1.3.3 永续债发行动机研究 |
1.3.4 永续债发行影响研究 |
1.3.5 文献评述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本文创新之处 |
1.4.2 本文不足之处 |
第2章 关键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关键概念 |
2.1.1 永续债 |
2.1.2 经济后果 |
2.2 理论基础 |
2.2.1 资本结构理论 |
2.2.2 代理成本理论 |
2.2.3 优序融资理论 |
第3章 H地产集团案例介绍 |
3.1 H地产集团发展概述 |
3.2 国内永续债发行现状 |
3.2.1 国内发行规模 |
3.2.2 国内发行主体、市场和评级 |
3.2.3 国内发行延期、延付情况 |
3.2.4 国内永续债的条款设置 |
3.2.5 永续债相关制度发展 |
3.3 H地产集团永续债发行动因 |
3.3.1 拓宽融资渠道 |
3.3.2 改善资本结构 |
3.3.3 提升现金流水平 |
3.4 H地产集团永续债发行概述 |
3.4.1 永续债发行规模 |
3.4.2 永续债发行成本 |
3.4.3 永续债发行条款 |
第4章 H地产集团永续债融资的经济后果分析 |
4.1 永续债发行内部财务效应分析 |
4.1.1 融资渠道变化分析 |
4.1.2 资本结构变化分析 |
4.1.3 现金流量变化分析 |
4.1.4 盈利能力变化分析 |
4.2 永续债发行外部市场反应分析 |
4.2.1 市场评级变动分析 |
4.2.2 公司市场价值变动分析 |
4.3 永续债发行内外部风险分析 |
4.3.1 内部财务风险分析 |
4.3.2 外部环境风险分析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案例启示 |
5.1 H地产集团永续债发行经济后果研究结论 |
5.1.1 拓宽融资渠道以增加现金流并改善资本结构 |
5.1.2 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变弱 |
5.1.3 永续债和企业财务分别影响市场短期和长期反应 |
5.1.4 内部财务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加大导致企业面临更多压力 |
5.2 永续债融资对H地产集团后续发展的启示 |
5.2.1 适时转变企业发展战略以提高发展质量 |
5.2.2 根据发展战略变化进行融资决策 |
5.2.3 关注风险变化以加强企业风险防控 |
5.3 H地产集团永续债发行对房地产行业的启示 |
5.3.1 根据企业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发行和赎回策略 |
5.3.2 关注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 |
5.3.3 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加强抗风险能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普丽盛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回顾 |
1.2.1 国外文献回顾 |
1.2.2 国内文献回顾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募集资金的内涵 |
2.1.2 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内涵 |
2.1.3 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类型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优序融资理论 |
2.3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相关政策规定 |
2.3.1 募集资金使用的相关规定 |
2.3.2 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 |
2.3.3 募集资金管理办法 |
第3章 案例背景及普丽盛募集资金投向变更情况 |
3.1 案例背景 |
3.1.1 创业板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总体情况 |
3.1.2 创业板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变更方向 |
3.2 普丽盛案例介绍 |
3.2.1 普丽盛公司简介 |
3.2.2 普丽盛股权结构 |
3.3 普丽盛募集资金投向变更情况 |
3.3.1 普丽盛募集资金预计使用计划 |
3.3.2 普丽盛募集资金实际使用情况 |
3.4 普丽盛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动因分析 |
3.4.1 公司外部层面 |
3.4.2 公司内部层面 |
第4章 普丽盛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绩效分析 |
4.1 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市场绩效分析 |
4.1.1 事件期的确定 |
4.1.2 市场绩效的度量和评价 |
4.2 募集资金投入项目绩效分析 |
4.2.1 计划募投项目绩效分析 |
4.2.2 变更募投项目绩效分析 |
4.3 募集资金投向变更长期财务绩效分析 |
4.3.1 盈利能力分析 |
4.3.2 偿债能力分析 |
4.3.3 营运能力分析 |
4.3.4 成长性分析 |
4.4 基于经济增加值的绩效分析 |
第5章 研究启示及结论 |
5.1 研究启示 |
5.1.1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5.1.2 优化股权结构,引入战略投资者 |
5.1.3 明确战略规划,科学研究项目的可行性 |
5.1.4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引导和监督 |
5.1.5 健全上市公司对募集资金使用的法律法规 |
5.2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现代融资理论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DEA方法的中国铁路企业投融资绩效评价研究[D]. 张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1
- [2]基于DEA方法的中国铁路企业投融资绩效评价研究[D]. 张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1
- [3]新世界混改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D]. 完颜榕.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4]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研究 ——基于新三板市场的数据[D]. 许军.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5]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研究 ——以Y银行为例[D]. 李姗姗. 山东大学, 2020(05)
- [6]制度变迁情境下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 夏冰. 中山大学, 2020(03)
- [7]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上市公司数据分析[D]. 夏楠妹. 吉林大学, 2020(04)
- [8]市场化程度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中介效应[D]. 钱澄.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9]H地产集团永续债融资的经济后果研究[D]. 韩兴尧. 吉林财经大学, 2020(07)
- [10]普丽盛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的绩效研究[D]. 吴茂宝.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