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别控制研究与应用的伦理、法律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李涛[1](2019)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十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生命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以20世纪发展起来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尤为突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仅有效解决了不孕不育难题,也为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但在其发挥强大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关于社会、伦理与法律方面的问题,而其中以伦理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这些伦理问题无不时刻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发展。所以,及时并正确地正视与处理这些伦理问题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必须重视由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带来以及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与探讨,寻找出可以有效解决这些伦理问题的解决对策和应对方法,才可以使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更好的为人类造福。论文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技术特点、发展过程、社会价值出发,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引发的与个体、家庭、社会有关的伦理问题进行细致的探究,主要包括胚胎及配子的不当处置、使用者及子代受到伤害、传统婚姻家庭受到冲击、家庭人伦关系遭受挑战、生殖细胞商业化、男女比例失调等伦理问题。再运用分类与归纳的方法对引起这些伦理问题的成因从个体、家庭、社会这三个方面进行归纳与总结,主要包括从业人员的道德失范、相关人群的盲目使用、使用家庭的责任缺失、伦理机构的不完善、缺乏相关规章制度等。最后,从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这两个主要方面找出可以及时、有效、合理的解决其伦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马蕾[2](2017)在《人体冷冻胚胎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不孕不育患病率大幅上升,很多年轻夫妻结婚多年仍无法自然受孕,于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便被广泛应用,人们利用体外受精产生的人体冷冻胚胎来实现生育的目的。但是随之产生的问题是,医疗机构的冷冻库里保存的冷冻胚胎越来越多。那么,这些冷冻胚胎是人是物?如果是物,物上权利如何?所有权归谁?能否继承?人体冷冻胚胎和生育权有什么关系?在冷冻胚胎上产生纠纷时该如何处置?夫妻离婚时,剩余的冷冻胚胎该如何分配?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及个案研究法来全面分析人体冷冻胚胎法律问题的历史及现状,揭示人体冷冻胚胎的本质,进而对于我国人体冷冻胚胎的立法及实践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人体冷冻胚胎并不是一团简单的细胞组织,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人类生命的初始状态。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证人体冷冻胚胎的法律属性。在分别介绍了主体说、客体说、中介说三种理论学说的基础上,将人体冷冻胚胎定性为伦理物。第二部分分析了冷冻胚胎之上的权利构造,其中包括所有权权能的分析;提出人体冷冻胚胎属于夫妻共有之物,并详细分析了不同情形下夫妻间处置人体冷冻胚胎的不同;讨论继承权问题,即人体冷冻胚胎能否被继承及继承人能否将其孕育成人的问题;分析了人体冷冻胚胎所导致的生育权的冲突与协调问题。第三部分是在前两部分研究的基础上对于我国及国外相关冷冻胚胎立法状况进行整理,由此而提出对于我国冷冻胚胎立法完善的建议,其中着重提出了几点立法的原则及胚胎捐赠收养制度。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二:第一,运用三个国内人体冷冻胚胎相关案例分析离婚后冷冻胚胎仍被孕育成人的家庭关系,即离婚后,冷冻胚胎孕育而生的子女是重组家庭的婚生子女而非原生家庭的婚生子女。第二,提出了夫妻离婚时,在冷冻胚胎的分配及生育权倾斜性保护问题上应遵循保护生育能力弱势一方的原则。
王浩[3](2012)在《现代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探析》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生物技术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现代生物技术已经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核心,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步完成,标志着人类历史由认识客体、改造客体的时代转向认识主体、改造主体的新时代。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类对现代生物技术的生物安全性的关注及产生的伦理问题也越来越关注。现代生物技术已经深深触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生命本质问题。目前我国对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主要是在科学技术层面,而在哲学、伦理层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如何对现代生物技术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如何使其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方向进步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从现代生物技术的本质特征出发,对它的发展及其带来的问题进行探究,不仅对科技伦理问题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还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学界的主要观点,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然后对现代生物技术进行概述,并对新型生物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接下来对现代生物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随后提出了现代生物技术带来的伦理学问题,包括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伦理学争议,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的冲突,现代生物技术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以及各国对待现代生物技术的态度。然后对现代生物技术引发伦理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现代生物技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分别是责任原则、不伤害原则、前瞻性原则、生态原则、公正原则和平等原则。对现代生物技术所面临的伦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别是加强科技法律法规建设,提升科研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意识、加强国际合作和强化社会责任机制。通过对现代生物技术的伦理构建,使其能够更好的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姜秉国[4](2011)在《中国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研究 ——以深海矿产和生物资源开发为例》文中认为本文在海洋资源和战略性资源基础上,提出了深海战略性资源的概念,即蕴藏在广阔的深海海水、海床及底土区域,在当前和可以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所开发利用,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福利,有可能解决人类社会资源危机或者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海洋资源种类,主要包括深海油气资源、深海矿产资源和深海生物(基因)资源。深海战略性资源呈现出未来性、动态性、地域性、丰富性、公共物品性和政治性等特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存在价值、传承价值和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是推动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当前,成本-收益问题是制约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的主要经济因素,但是随着陆地和近海资源的日益稀缺和开发成本的不断上升,以及由此造成的陆地和近海资源供给的不确定性,使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的预期收益不断增大,陆地和近海资源相对稀缺成为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动因。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对海洋生态和环境具有显着的负面影响,其产业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的“零和博弈”,只有当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显着大于所造成的环境价值损失时,商业开发才能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基于现行国际海洋体制下深海区域特殊的政治地位,深海战略性资源产业化开发受国际关系和海洋体制制约并对世界和地区海洋局势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对深海战略性资源特性以及资源开发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以自然资源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经验和规范分析、比较分析和系统论等研究方法,论文对深海矿产资源和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深海矿产资源主要包括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海底热液硫化物,陆地矿产资源的相对稀缺以及市场供求不稳定造成的国际市场上锰、钴、铬、镍、铜、金等金属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当前过高的开发成本以及深海矿产资源规模开发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是影响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进程的主要原因。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跨部门、跨行业的密切合作,具有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特征,受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综合影响。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模式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种,一是以股份制为基础的国际合作开发模式,二是以基地建设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三是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三种开发模式基于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的不同特性,是同时存在的并列关系,即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进程从实施主体上实行股份制合作开发,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产业集群式发展和循环经济模式。为加快推进我国深海矿产资源产业化开发进程,要全面建立以深海矿产资源占有战略、深海科技发展战略、深海开发国际合作战略、深海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和深海开发组织管理战略为主要内容的深海开发战略。深海生物(基因)资源是本文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深海战略性资源种类,主要包括具有重要经济和科学价值的深海鱼类资源和深海极端微生物。基于深海生物资源开发极容易因负外部性造成“公地悲剧”,深海渔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依赖于有效的深海渔业资源全球管理机制。深海渔业资源全球管理的核心在于深海捕捞许可证制度、捕捞限额与捕捞配额制度、渔业资源税费制度以及禁渔(休渔)制度、深海生物资源保护区等相关国际制度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关键在于国际渔业合作的深入发展,即全球和区域渔业合作组织、船旗国、港口国、水产品进口或出口国之间在深海渔业资源保护、深海捕捞作业、深海水产品贸易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而在深海极端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开发过程中,科技研发和知识产权的取得居于核心地位,以知识产权获取和转让为关键环节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是深海基因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因此,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深海生物基因技术,来推动我国深海生物基因产业体系的形成和深入发展。
袁翠清[5](2010)在《不健康人群性别选择法律研究》文中指出性别选择得以产生不是因为生物性别的先天差异,而是缘于社会制度对性别的不平等对待。人的性别专属于自然人,属身体权保护的客体。针对不同的性别选择阶段,从选择主体的资格认定、风险责任的承担、生育知情与性别知情的辨别及选择目的的规范等方面进行分析,法律应通过立法技术的完善和法律位阶的提高,把对性别选择的立法宗旨限定在为人类疾病控制和生命健康的维护范围内,以实现人与自然、人类自然性别的和谐发展。
陈婷[6](2010)在《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文中提出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上的革命性突破,我们的生活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来自人类从未破解的生命内部信息的冲击。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原初性的早先最后才向人显示出自己。显然,人类社会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冲击,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克隆、转基因、试管婴儿等技术的出现,不但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水平,同时也对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甚至是对生命的态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生物技术本身是一种技术,或者说是一种人类掌握的工具。我们要深入的了解生物技术带来的变化,首先要深入的了解生物技术本身。本文以目前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做牵引,通过对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的探讨,明确了生物技术当前的研究重点方向;再通过对生物技术在当代所面临的种种现实冲突进行分析,唤起人们从宏观上对生物技术以及其社会现象进行人文思;最后,以生物技术的价值体系为落脚点,以对生物技术的辩证思考为方法,展示了生物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希望在提高人类自身的人文素质的前提下,用理性的思路和人文的视野,将生物技术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人类认识上的迷茫一一驱散,让生物技术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长秋[7](2009)在《生命法学及其在中国的前景》文中研究表明生命法学是研究生命法这一特定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个法学新学科。生命法学的产生渊源于研究生命法律问题之现实需要,渊源于生命法这类特殊法律现象自身发展之需要。生命法学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学新学科。生物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健全和完善生命法制建设的内在需要以及学界的重视等众多因素的存在使得生命法学在中国有着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它将会成为21世纪中国法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门显学。
杜安娜,黄南[8](2009)在《性别控制 会从猪到人吗》文中提出6月18日和23日,在广西畜牧研究所猪场,两窝身份特殊的仔猪诞生—— 一窝6头全是雄性猪,而另一窝4头则是清一色的雌性猪。作为我国首批成功通过X、Y精子分离进行性别控制的仔猪,它们的性别还未出生就已被准确设计了。 这些猪的“幕后设计者”是广西大学动物繁殖研?
司振书,王桂英[9](2009)在《动物科技领域中的伦理问题》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现代科学技术在动物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1997年克隆羊"多莉"诞生后,动物克隆技术也得以迅速发展。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应用于
梁冲[10](2009)在《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与实现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企业社会的到来,企业与社会需求之间必然会产生某些不协调,这集中表现在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社会各界纷纷从不同角度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这一陌生而又热点的话题。本文以当前我国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为研究对象,从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现状表现入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为指导,总结具体实施中的经验教训,对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和履行予以启示,探讨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机制并给出对策建议,为现代企业更好地融入社会、回报社会,应对企业社会责任审核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本文基本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动态综述,拟定论文结构思格框架。第二章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给予前提性界定,指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性。第三章现代企业社会责任历史及现状分析,回顾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历史,概述我国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在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表现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原因分析。第四章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经验借鉴,简要介绍SA8000的基本情况,以两个前沿代表性的国家为例,概述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状况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启示。第五章蒙牛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剖析,本章简要介绍蒙牛企业,分析蒙牛企业履行社会职责行动表现,得出启示并进行点评。第六章现代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探讨,概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基础,探索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机制,给出对策建议。发表几点个人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见解,总结论文研究结论并指出不足之处有待于下一步研究。
二、性别控制研究与应用的伦理、法律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性别控制研究与应用的伦理、法律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1.选题依据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研究方法 |
2.创新之处 |
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及生命伦理学概述 |
(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定义与简介 |
1.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定义 |
2.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简介 |
(二)生命伦理学概述 |
1.生命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
2 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
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
(一)有关个体层面的伦理问题 |
1.胚胎及配子处置不当 |
2.使用者及子代健康受到伤害 |
3.人为制造“最佳婴儿” |
(二)有关家庭层面的伦理问题 |
1.传统婚姻家庭受到冲击 |
2.家庭人伦关系遭受挑战 |
(三)有关社会层面的伦理问题 |
1.生殖细胞商业化 |
2.引发近亲结合的危险 |
3.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
4.代孕问题 |
三、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问题的成因 |
(一)个体层面的原因 |
1.从业人员的道德失范 |
2.相关人群的盲目使用 |
(二)家庭层面的原因 |
1.使用家庭的责任缺失 |
2.特殊家庭的不当使用 |
(三)社会层面的原因 |
1.伦理机构的不完善 |
2.相关部门监管不严 |
3.缺乏相关法律法规 |
四、解决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
(一)秉承并遵循伦理原则 |
1.秉承并遵循尊重原则 |
2.秉承并遵循不伤害原则 |
3.秉承并遵循谨慎应用原则 |
(二)培养相关伦理道德意识 |
1.提高从业者的伦理道德意识 |
2.增强使用者的伦理道德意识 |
(三)加强科普宣传与完善监管 |
1.增强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科普宣传 |
2.完善伦理委员会并加强监管力度 |
(四)建立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1.完善有关法规,加强立法保护 |
2.提高执法力度,打击不法行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期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人体冷冻胚胎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人体冷冻胚胎的民事法律地位 |
(一) 学界争议 |
1. 主体说 |
2. 客体说 |
3. 中介说 |
(二) 对人体冷冻胚胎为伦理物正确性的论证 |
1. 法律意义上的人 |
2. 社会学意义上的人 |
3. 小结 |
二 冷冻胚胎之上的权利 |
(一) 所有权 |
1. 所有权权能 |
2. 作为夫妻共同共有的冷冻胚胎 |
(二) 冷冻胚胎的继承问题 |
1. 冷冻胚胎继承权的主体 |
2. 冷冻胚胎被继承人孕育成人可能性 |
3. 对无锡冷冻胚胎继承案的思考 |
(三) 生育权的冲突与协调 |
1. 生育权含义 |
2. 自然生育和利用冷冻胚胎生育的不同 |
3. 生育权冲突产生的原因 |
4. 生育权的冲突与协调 |
三 关于我国冷冻胚胎的制度构想 |
(一) 我国与国外冷冻胚胎的立法差距与借鉴 |
1. 冷冻胚胎的立法现状 |
(二) 对于我国冷冻胚胎的立法建议 |
1. 人体冷冻胚胎立法的指导原则 |
2. 人体冷冻胚胎的法律属性 |
3. 人体冷冻胚胎的保护 |
4. 父母子女关系 |
(三) 关于我国冷冻胚胎捐赠——收养制度的设想 |
1. 国外人体冷冻胚胎捐赠制度和收养制度借鉴 |
2. 人体冷冻胚胎捐赠——收养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现代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0.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0.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0.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0.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0.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0.3.1 研究思路 |
0.3.2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1.1 现代生物技术 |
1.1.1 基因工程 |
1.1.2 细胞工程 |
1.1.3 酶工程 |
1.1.4 发酵工程 |
1.2 新型生物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 |
1.3 现代生物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1.3.1 现代生物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 |
1.3.2 现代生物技术带来的问题 |
第二章 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及其成因 |
2.1 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伦理争议 |
2.2 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的冲突 |
2.3 现代生物技术与自然界的冲突 |
2.4 国际社会对待现代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的态度 |
2.5 现代生物技术引发伦理问题的成因 |
2.5.1 现代生物技术自身的不完善 |
2.5.2 人的社会性消失 |
2.5.3 生命现象的逐渐消失 |
2.5.4 科技功利主义 |
2.5.5 对现代生物技术的需求 |
第三章 现代生物技术伦理构建探讨 |
3.1 现代生物技术伦理构建的必要性 |
3.1.1 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 |
3.1.2 消解现代生物技术负效应的重要保证 |
3.2 现代生物技术伦理构建的基本原则 |
3.2.1 责任原则 |
3.2.2 不伤害原则 |
3.2.3 前瞻性原则 |
3.2.4 生态原则 |
3.2.5 公正原则 |
3.2.6 平等原则 |
3.3 应对现代生物技术引发伦理问题的对策 |
3.3.1 加强科技法律法规建设 |
3.3.2 提升科研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意识 |
3.3.3 加强国际合作 |
3.3.4 强化社会责任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4)中国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研究 ——以深海矿产和生物资源开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海洋资源开发研究 |
1.2.2 国内海洋资源开发研究 |
1.2.3 国内外研究简评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6.1 可能的创新点 |
1.6.2 不足之处 |
2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研究的理论框架 |
2.1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 |
2.1.1 自然资源价值及评价理论 |
2.1.2 自然资源开发的基本原理 |
2.1.3 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理论 |
2.1.4 循环经济理论 |
2.2 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 |
2.2.1 产业关联与产业布局理论 |
2.2.2 产业价值链与产业集群理论 |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3.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2.3.2 海洋可持续发展理论 |
3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的共性问题分析 |
3.1 深海战略性资源的界定和阐释 |
3.1.1 海洋资源与战略性资源的界定 |
3.1.2 深海区域战略性资源的种类与战略意义 |
3.1.3 深海战略性资源的主要特性 |
3.2 深海战略性资源的价值评价、开发动因与特征 |
3.2.1 深海战略性资源的综合价值评价 |
3.2.2 资源稀缺与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的主要动因 |
3.2.3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的主要特征 |
3.3 世界海洋体制与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的制度安排 |
3.3.1 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制度与资源国家产权 |
3.3.2 国际海底“区域”制度与资源公共产权 |
3.3.3 公海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制度安排 |
3.3.4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与国家间海洋权益纠纷 |
3.4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影响 |
3.4.1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风险 |
3.4.2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的生态效益原则 |
3.5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的科技支撑体系 |
3.5.1 深海基础科学研究体系 |
3.5.2 深海资源开发技术体系 |
3.5.3 基于深海科技发展的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前景分析 |
3.6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与海洋可持续发展 |
3.6.1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与深海经济形成 |
3.6.2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与深海科技发展 |
3.6.3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
3.6.4 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与海洋社会进步 |
4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开发模式 |
4.1 主要深海矿产资源的分布与评价 |
4.1.1 多金属结核 |
4.1.2 富钴结壳 |
4.1.3 海底热液硫化物 |
4.2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
4.2.1 价格波动、成本约束与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的经济条件 |
4.2.2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的主体与矿产权交易 |
4.2.3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的产业价值链 |
4.2.4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的区域布局 |
4.3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
4.3.1 以股份制为基础的国际合作开发模式 |
4.3.2 以基地建设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
4.3.3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循环经济模式 |
5 中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战略 |
5.1 世界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
5.1.1 世界主要海洋国家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政策与技术进展 |
5.1.2 世界深海矿产资源试开采活动 |
5.1.3 世界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总体趋势 |
5.2 中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和主要问题 |
5.2.1 中国深海矿产资源勘探活动与矿区申请 |
5.2.2 中国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高新技术发展 |
5.2.3 中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
5.3 中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战略框架 |
5.3.1 战略定位、战略重点和实施步骤 |
5.3.2 战略体系与相应措施 |
6 深海生物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对策建议 |
6.1 深海生物资源的种类、特性与价值 |
6.1.1 深海生物资源的种类和特性 |
6.1.2 深海生物资源的价值 |
6.2 基于全球管理和制度建设的深海渔业资源开发 |
6.2.1 深海渔业资源开发的生态优先原则 |
6.2.2 深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制度安排 |
6.2.3 深海渔业的全球管理体制 |
6.3 产业价值链视角下的深海渔业可持续发展 |
6.3.1 狭义渔业和广义渔业产业价值链 |
6.3.2 深海渔业的产业价值链 |
6.4 促进我国深海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
6.4.1 积极推进深海渔业国际合作,参与全球深海渔业资源分配 |
6.4.2 推进深海渔业资源精深加工,延伸深海渔业产业价值链 |
6.4.3 加大对深海远洋渔业企业扶持力度,加强企业自身能力建设 |
6.5 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深海生物基因产业发展 |
6.5.1 世界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研究与开发现状和趋势 |
6.5.2 基于知识产权的深海生物基因产业发展模式 |
6.5.3 深海生物基因资源产业发展基地建设 |
6.6 我国深海生物基因资源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 |
6.6.1 我国深海生物基因资源产业发展现状 |
6.6.2 加快我国深海生物基因开发产业化的战略举措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获得的主要奖励 |
(5)不健康人群性别选择法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从性别选择的根源看性别选择的本质 |
2 性别在民法上的定位 |
2.1 主体的特定性 |
2.2 客体的广泛性 |
2.3 性别利益存在的固有性 |
2.4 性别利益内容的有限支配性和绝对性 |
3 不健康人群行使选择目的的实体及程序规范 |
3.1 不健康人群的类别 |
3.2 手术目的的法律规范 |
(6)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及背景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生物技术困境的研究现状 |
1.3.2 消除生物技术困境的人文途径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生物技术发展历史回顾 |
2.1 十五世纪前的生物技术 |
2.1.1 古代希腊罗马的生物技术 |
2.1.2 中世纪的生物技术 |
2.2 近代生物技术的进步 |
2.3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
2.3.1 医学生物技术 |
2.3.2 农业生物技术 |
2.3.3 海洋生物技术 |
2.3.4 环境生物技术 |
2.3.5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三章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特点及条件 |
3.1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特点 |
3.1.1 从生命科学到生物技术 |
3.1.2 从细胞学说到发酵工艺 |
3.1.3 从遗传理论到育种开发 |
3.2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条件 |
3.2.1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科学背景 |
3.2.2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 |
第四章 生物技术发展的当代困境 |
4.1 生物技术——人类手中的双刃剑 |
4.1.1 生物经济时代的到来 |
4.1.2 生物技术隐约显现的危机 |
4.2 生物技术自身荷载价值的内在冲突 |
4.2.1 技术中立论与技术价值论 |
4.2.2 生物技术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冲突 |
4.3 生物技术与当代技术社会的冲突 |
4.3.1“三个世界”理论的困惑 |
4.3.2“传统力量”与“异化力量”的博弈 |
4.3.3“物性”与“人性”的冲突 |
第五章 生物技术困境的人文消除 |
5.1 当代语境下生物技术的价值讨论 |
5.1.1 生物技术的多重价值 |
5.1.2 价值张力与协调 |
5.2 生物技术的人文评价 |
5.2.1 基因转接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
5.2.2 基因克隆与人类尊严的碰撞 |
5.2.3 基因图谱与人类隐私的矛盾 |
5.3 基于人文理念的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 |
5.3.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
5.3.2 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内涵 |
5.3.3 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的人文进路 |
5.3.4 人文视角可持续发展生物技术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7)生命法学及其在中国的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生命法学的产生及其定义 |
1.1 生命法学及其产生 |
1.2 生命法学的定义 |
2 生命法学的学科特点 |
2.1 生命法学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学科 |
2.2 生命法学是一个法学新学科 |
2.3 生命法学是一个综合性的法学学科 |
3 中国生命法学研究的前景分析 |
3.1 生物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中国生命法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
3.2 健全和完善生命法制建设的现实需要是中国生命法学研究的另一重要动力 |
3.3 法学界的逐步重视与生命科学界的一贯重视是中国生命法学研究发展的希望 |
3.4 中国生命法学研究前进的惯性必然会推动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
(9)动物科技领域中的伦理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人工授精面临的伦理问题 |
1.1 家庭伦理问题 |
1.2 社会伦理问题 |
1.2.1后代近亲婚配问题: |
1.2.2将遗传性疾病传给下一代: |
2 胚胎移植面临的伦理问题 |
2.1 商业性代孕问题 |
2.2 导致性别比例失调 |
3 克隆技术面临的伦理问题 |
3.1 克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3.2 克隆技术面临的社会伦理问题 |
(10)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与实现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 |
2.1 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
2.1.1 企业主体范围界定 |
2.1.2 企业的社会责任范围界定 |
2.1.3 企业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行为 |
2.2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 |
2.2.1 经济依据 |
2.2.2 法律依据 |
2.2.3 社会依据 |
2.3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需要 |
2.3.1 环境建设需求 |
2.3.2 和谐社会需要 |
第三章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历史及现状分析 |
3.1 我国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观 |
3.2 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办社会 |
3.3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 |
3.4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中存在问题及表现 |
3.4.1 企业社会责任案件层出不穷 |
3.4.2 企业信用缺失问题突出 |
3.4.3 企业短期行为严重 |
3.4.4 企业伪造“负责任假象”应付审核 |
3.4.5 企业公益事业责任缺失 |
3.5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中缺失的成因分析 |
3.5.1 企业没有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 |
3.5.2 地方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滞后 |
3.5.3 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仍存在误区 |
3.5.4 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
3.5.5 企业员工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 |
第四章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经验借鉴 |
4.1 SA8000 认证的基本情况 |
4.1.1 SA8000 认证标准的基本要求内容 |
4.1.2 SA8000 认证的具体实施方式 |
4.2 企业社会责任在国外的推行 |
4.2.1 企业社会责任在美国的实践 |
4.2.2 企业社会责任在欧洲的发展 |
4.3 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经验借鉴 |
4.3.1 国际组织积极倡导企业社会责任运动 |
4.3.2 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规范大量出现 |
4.4 全球化企业社会责任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
第五章 蒙牛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剖析 |
5.1 蒙牛企业简介 |
5.2 蒙牛企业社会责任承诺与实现 |
5.2.1 观念先行,企业发展处处体现服务的责任理念 |
5.2.2 自主创新,引领提升行业国内外技术领先水平 |
5.2.3 投身公益,在回报中具体体现企业价值理念 |
5.2.4 环境保护,致力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圈实践 |
5.2.5 社会互动,在服务中展示并升品牌价值影响 |
5.3 蒙牛承诺承担社会责任的启示 |
5.3.1 整合社会资源,企业是社会的企业 |
5.3.2 牛奶公益回馈,从营销产品到营销文化理念 |
5.3.3 慈善事业捐赠,彰显中华民族乐善博爱精神 |
5.3.4 立足修炼内功,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本源 |
第六章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探讨 |
6.1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基础 |
6.2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机制 |
6.2.1 政府的宣传引导机制 |
6.2.2 法律法规的惩戒机制 |
6.2.3 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 |
6.2.4 公众媒体的监督机制 |
6.2.5 社会评价指标激励机制 |
6.3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治理和对策 |
6.3.1 政府法律法规与政策引导支持 |
6.3.2 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
6.3.3 建立和完善社会在企业社会责任治理中的制度安排 |
6.4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几点思考 |
6.4.1 相关利益群体权利地位的同等性 |
6.4.2 企业从传统向现代社会功能的转型 |
6.5 结论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企业社会责任调查研究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性别控制研究与应用的伦理、法律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涛. 渤海大学, 2019(10)
- [2]人体冷冻胚胎的法律问题研究[D]. 马蕾. 山东大学, 2017(09)
- [3]现代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探析[D]. 王浩. 太原科技大学, 2012(12)
- [4]中国深海战略性资源开发产业化发展研究 ——以深海矿产和生物资源开发为例[D]. 姜秉国.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6)
- [5]不健康人群性别选择法律研究[J]. 袁翠清.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6]生物技术发展困境及其人文反思[D]. 陈婷. 长沙理工大学, 2010(06)
- [7]生命法学及其在中国的前景[J]. 刘长秋. 科学学研究, 2009(08)
- [8]性别控制 会从猪到人吗[N]. 杜安娜,黄南. 广州日报, 2009
- [9]动物科技领域中的伦理问题[J]. 司振书,王桂英. 畜禽业, 2009(06)
- [10]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与实现机制研究[D]. 梁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