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箱涵调查报告

盖箱涵调查报告

一、盖板箱涵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董杰[1](2017)在《预制装配式箱涵设计计算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公路和地下管廊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箱涵这一结构被大量的使用,但是传统的现浇式箱涵存在着施工周期长、结构质量难以保证、环境影响大等缺点大大制约了工程建设的进程。预制装配式箱涵作为一种新的地下结构应运而生,具有施工周期短、材料用量省、结构质量好、抵抗沉降能力强等诸多优点。预制装配式箱涵在专门的预制场进行构件预制,然后再由预制场地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安装和台背回填。预制装配式箱涵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值得我们大规模的推广。但是目前来说,预制装配式箱涵还是一种全新的结构,还没有人对这种结构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相关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尚属于空白。就相关设计大而言主要依靠有限元数值模拟和设计人员的设计经验进行设计,还无相关的设计规范进行指导,可供借鉴的经验少之又少。本文依托南昌至九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通过理论计算、现场实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预制装配式箱涵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得到在分层填土作用和车辆荷载作用下预制装配式箱涵受力性能的变化规律。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对预制装配式箱涵进行总体设计计算。通过结构力学方法对预制装配式箱涵进行结构简化,再根据预制装配式箱涵实际工作状态,对结构承受的荷载进行简化计算,最终得到预制装配式箱涵各结构单元受力,进行相关的配筋计算。(2)提出预制装配式箱涵全套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对比分析传统的现浇式箱涵,得到各自的优缺点。通过经济技术比较,收集施工现场反馈,听取建设方意见,对预制装配式箱涵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法。(3)依托昌九高速改扩建工程,进行现场足尺箱涵的现场试验。通过分层填土碾压,得到动态施工过程中箱涵的各项实测数据,对于预制装配式箱涵在施工过程中箱涵土压力,箱涵应力,箱涵变形及基础沉降的相关规律。(4)基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二维平面模型和三维实体模型,三维实体模型建立三节箱涵进行实际模拟。通过二维平面,三维实体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得到数值模拟与实际工况下受力的差异,为设计提供参考。在二维和三维对比过程中,大致变化趋势是相同的,但是个别地方差异比较大,因此对于受力复杂结构的研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更能反映结构真实的受力状态。(5)箱涵运行过程中,受到很多种荷载的影响,包括填土压力、车辆荷载、浮力、地震等诸多因素影响。众多荷载作用中,最主要的还是填土压力和汽车荷载。通过分别布置一辆车和两辆车,将车辆布置于不同的位置上,研究车辆荷载对于预制装配式箱涵的影响。(6)重载是在预制装配式箱涵在运行中不可避免的一种荷载。重载对预制装配式箱涵的破坏性很大,通过重载加载在不同的位置上,研究重载作用下箱涵的一些典型破坏方式,为设计提供参考。

铁四局三总队[2](1976)在《盖板箱涵调查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根据交通部(75)交计字第45号文批准的铁三院三设革标(74)字100号文,原盖板箱涵标准图(图号肆桥5005、5005A、5007)应根据1975年7月批准试行的《铁路工程技术规范》进行修改。在按新规范修改的同时,对原标准图存在的缺点也拟加以改进,为此本次编制设计意见书前,曾到京广线的武广、段、韶山线、汉丹线、焦枝线和鸦官线等对盖板箱涵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除京广线武广段第一线为解放前修建外,所调查各线的盖板箱涵均为解放后修建,采用的标准图号:汉丹线为大125;

安永林[3](2009)在《结合邻近结构物变形控制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规模大、发展快的客观事实与地下工程严峻的安全形势决定了隧道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以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3340-74236000004)和铁道部研究开发课题(2005K002-D-3)子课题为依托,以武广客运专线重点控制工程浏阳河隧道为背景,开展隧道施工阶段变形控制标准、风险评估及邻近结构物的安全评价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融合专家法、熵度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隧道风险的人—机—环境系统评价模型,构建开放式评价指标体系,确立评估流程,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改善措施。(2)探讨了隧道无邻近结构物、下穿管线、下穿公路和近桥施工时的变形控制标准,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提高变形控制标准的措施;建立了基于变形的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和敏感性原理研究变形对围岩参数敏感性和影响性态。(3)基于施工单位现有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建立了操作性较强的隧道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具体流程,构建了项目指挥部、施工分队和施工一线人员的三个不同风险管理层次,基于Dephi语言研制了隧道变形风险预警系统。(4)应用指数法和模糊数学评估隧道邻近结构物的施工安全风险;针对隧道上软下硬地层提出了新的动态分部台阶工法;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隧道邻近结构物下风险应对措施的安全性;进一步结合现场监测数据修正了变形控制标准。(5)在探明了风化槽地质情况和围岩性质基础上,应用统计理论和隧道力学分析了隧道坍方突发性事件的规律、原因,基于范例推理、可拓学和强度折减法对该地段坍方风险进行多角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坍方风险应对措施。

章金钊,姚翠琴[4](1993)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的涵洞工程》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对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地区涵洞使用状况的调查以及对具代表性涵洞的长期观测,分析了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地区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在涵洞工程的病害和在改建青藏公路设计、施工中的经验、教训,从设计、施工和养护的不同角度,提出涵洞病害的防治原则和工程措施。

张杰[5](2010)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工程建设关系国计民生,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的公共、公益性项目在今后仍然会有相当份额。按规定,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工程建设项目应执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来确定和计算工程造价。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是一种区别于定额计价模式的新计价模式,是一种主要由市场定价的计价模式。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工程计价方法,探讨了我国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背景条件,指出了目前工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当前工程造价形成过程的各个阶段,找出了发生工程造价“三超”现象的主要根源是工程变更。以不同类型的市政工程为例,通过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条件下工程变更发生的频数、各种形式的变更引起的工程造价变化等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找出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变更中,设计图纸变更在大多数工程中占主导地位,原招投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中未包括的“新增工程”位居第二,根据工程的不同特点,依次还有合同条件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技术规范变更等诸多因素。针对变更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从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不同参与方等多角度、全方位、全过程系统地阻断变更的各种措施与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这些措施与方法可供工程的业主方、招标代理机构、施工方、监理方、政府管理部门参考。

黄新凯[6](2021)在《数码雷管爆破基坑在城市建筑密集区域基坑开挖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以城市中建筑密集区域基坑电子数码雷管爆破开挖为工程背景,针对工程特点和重难点提出应对措施及主要施工方案。以理论分析为基础,结合城市基坑开挖工程实例,运用数值模拟软件ANSYSIS-DYNA分析质点振速时程曲线、振速峰值曲线和减振率曲线,得出减振率规律。通过使用电子数码雷管,实现可调控精准延期爆破。

韩磊[7](2017)在《非常规覆土大盾构隧道管片施工荷载及土压力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快速发展,盾构隧道埋深也从以往的常规覆土深度向浅覆土和深覆土等非常规覆土深度发展。但是,目前针对施工荷载对浅埋和深埋大盾构隧道管片的影响以及两种覆土深度下的隧道管片的水土荷载分布规律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分析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施工荷载对盾构隧道管片的影响规律以及浅埋和深埋隧道水土荷载分布规律,提出针对性的盾构隧道设计和施工建议,为盾构隧道管片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本文首先对浅埋和深埋大直径盾构隧道外荷载进行了现场监测,得到了两种覆土深度下的盾构隧道施工荷载和水土压力大小及变化规律,并发现了以下两个问题:尾刷压力对浅埋盾构隧道管片的受力安全有极大的影响,现有盾构隧道管片设计方法应用于深埋盾构隧道偏保守。通过开展相关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并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提出了相应的盾构隧道管片的设计和施工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1)采用柔性土压力计、孔隙水压计和钢筋计对浅埋和深埋盾构隧道进行现场监测,得到了浅埋和深埋盾构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以及工后阶段作用在管片上的施工荷载、水土压力以及管片内力分布和变化规律,发现了以下两个问题:尾刷压力特别是钢板刷压力是作用在浅埋盾构隧道管片上的最大荷载,对管片受力安全有极大的影响;深覆土条件下,实测水土压力、管片轴力和弯矩都小于现有盾构隧道管片设计理论值,即现有盾构隧道管片设计方法应用于深埋盾构隧道设计偏保守。(2)对目前盾构常用的盾尾密封钢丝刷和钢板刷进行加载试验,得到了钢丝刷和钢板刷的力-位移关系曲线。然后通过数值分析方法,采用假想的径向地基弹簧模拟管片环在盾构机内受到的支撑效果,将尾刷压力直接施加在隧道上,得到了不同盾尾姿态下的管片轴力和弯矩的大小以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对于10m级大盾构隧道,在压缩量相同的情况下,钢板刷产生的压力比钢丝刷的大,管片轴力和弯矩随着盾壳与管片间隙的减小而变大,钢板刷产生的最大弯矩将超过1000kN·m,严重影响管片的安全。(3)采用模型试验方法,开展了考虑同步注浆影响的砂土地层和粘土地层两种地层条件下不同埋深和不同注浆压力下的盾构隧道管片土压力研究,得到了不同地层、不同埋深下的土压力变化规律以及盾尾注浆对管片土压力的影响,分析了深覆土隧道水土压力分布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盾尾注浆使作用在隧道上的水土压力分布趋于均匀,两种土层中的各个位置的水土压力值与隧道顶部的土压力值的比值在0.95-1.2之间。管片土压力的最终大小主要与地层性质、覆土深度等因素有关,与注浆压力关系不大。同时,在砂土和粘土地层中,当隧道埋深分别超过2D(D为隧道外径)和3D时,作用在隧道拱顶的垂直土压力小于全覆土压力。(4)针对尾刷压力对盾构隧道管片的影响问题,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尾刷压力与不同覆土产生的管片内力以及盾构隧道管片所需配筋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对于10m级大盾构隧道,当设计覆土深度小于25 m时,不宜使用钢板刷进行盾尾密封,同时为了管片安全,在盾构施工过程中也应该控制盾壳与管片间隙d≥10 mm;当设计覆土深度大于25 m时,可以使用钢板刷,但是在盾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d≥10 mm,以保证盾构隧道管片的安全。(5)针对深覆土盾构隧道水土压力大小和分布问题,基于现场水土压力和内力实测数据,从水平三角形地层抗力、垂直土压力、侧向土压力系数取值以及水土分、合算等方面对现有盾构隧道荷载分布模式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砂土地层,当覆土深度超过2D时,垂直土压力应该采用太沙基松动土压力,同时侧向土压力系数取值应该比地勘报告建议值大0.1-0.2;对于粘土地层,侧向土压力系数取值应该比地勘报告建议值大0.1。不管是砂土地层还是粘土地层,水土分算得到的水土压力和管片内力与实测值更为接近。对于水平三角形地层抗力,不再单独考虑,应采用中国规范中定义的荷载分布模式并在隧道周边设置地弹簧的方式进行盾构隧道管片设计。

李祝龙[8](2006)在《公路钢波纹管涵洞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钢波纹管涵与混凝土涵在结构上有着根本不同的特性。波纹管在结构上具有横向补偿位移的优良特性,可充分发挥钢材抗拉性能强、变形性能优越的特点,能够满足多年冻土、软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因地基不均匀变形引起的涵洞结构应力的特殊需求,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从国内外钢波纹管涵洞防腐性能及应用情况的详细调查研究着手,结合钢波纹管涵洞试验工程开展试验研究和室内模拟研究,计算分析不同荷载下,不同管径、不同壁厚、不同波形、不同填土高度作用下钢波纹管涵洞的受力状况,发现了随波形和位置、管径等变化而变化的应力应变规律,结合试验工程施工和观测研究钢波纹管涵洞的使用效果,进而确定钢波纹管涵洞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为我国钢波纹管涵洞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文调查了相关行业建筑结构和地下管道的防腐方法和措施;调研到美国等国家公路钢波纹管涵洞的腐蚀研究和防腐对策;分析了钢波纹管涵洞在土壤、水溶液和大气中的腐蚀机理,提出适用于我国的钢波纹管涵洞防腐蚀方案。 根据国内钢波纹管涵洞在公路和铁路上的施工经验和实践,分析总结出适用于我国钢波纹管涵洞的施工工艺,提出了相应的施工要求。

何宇航[9](2010)在《桥梁事故灾害分析及加固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桥梁结构作为道路连接的重要设施在其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由于可变荷载以及各种偶然荷载的作用和影响,导致结构出现多种不同的损伤、缺陷、病害。这些不同程度的损伤、缺陷、病害严重影响了其使用性能,甚至造成结构承载能力的降低。市政桥梁是现代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些偶然灾害中受损,如不及时有效的进行加固维修将会对城市交通造成严重影响。本论文对桥梁的各类事故灾害进行了归纳及分析,从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事故发生的阶段、事故的严重程度等多方面进行分类并结合实例对典型桥梁事故进行分析研究,是提高灾后桥梁加固技术的重要途径。事故灾害后,必须及时、科学的对受损构件进行损伤识别,合理的进行损伤评估,才能为桥梁的加固维修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并制定合理的加固方案,切实恢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达到桥梁安全运营,路网通畅的目的。本文针对火灾、山体坠石、船撞等灾害后的特殊情况,从桥梁结构受力出发,研究分析桥梁检测评估的程序及内容。强调现场调查的必要性,引入火灾原因分析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环境,不同原因的火灾形势,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的桥型及火灾后受损的不同部位和严重程度确定具体可行的加固方案,对火灾后混凝土剥落、钢筋锈蚀及构件开裂等灾后病害,从保证结构承载能力及耐久性出发结合加固实例予以分析验证以期得到确实可行的火灾后桥梁的加固方案;同时提出山体坠石、船撞两种灾害后桥梁不同受力构件在裂缝宽度不同时的加固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加固前后计算,从而验证加固方法的可行性;最后综合三种灾后桥梁加固方法结合加固规范提出应用建议从而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成超[10](2010)在《上埋式涵洞加宽地基处治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每年都有大批新建公路投入使用,但随着国家公路网的日臻完善,新建公路逐渐减少,为了既确保公路的正常运营,提高其通行能力,又克服建设资金的问题,旧路加宽工程逐渐增多,其中对于旧涵洞加宽后新旧涵洞的共同作用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特别是高填涵洞的地基处理方法,适当的处理方法可以一满足其功能要求,但是涵洞的设计理论在此之前并未有较大发展,尤其是设计手册和规范中对于涵洞土压力问题,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有较大差异,这些设计上的不足使得涵洞病害不断产生,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和使用寿命。本文结合郑漯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对旧路加宽中新旧涵洞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对开挖涵洞基础来增大涵洞净空的施工方法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其承载力、抗倾覆和抗滑验算都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地基处理方法对新旧涵洞的影响以及不同填土高度下新涵洞在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下填土沉降问题,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管桩处理可以控制新旧涵差异性沉降,但是过刚的预应力管桩处理却造成了新涵涵顶附加应力的剧增,对涵洞结构受力不利;结合理论分析、数值分析成果,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多种加宽涵洞地基及填土的处治措施。研究成果突破现有的一些理论方法或工程措施的局限,一方面丰富和深化了涵洞的设计施工方法和工程措施,另一方面为路基加宽中涵洞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科学的技术借鉴,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二、盖板箱涵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盖板箱涵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预制装配式箱涵设计计算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预制构件的使用及研究
        1.2.2 土压力计算理论的研究
        1.2.3 箱形涵洞力学计算理论的研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预制装配式箱涵的设计及标准化施工技术
    2.1 引言
    2.2 工程概况
        2.2.1 工程背景
        2.2.2 结构形式
        2.2.3 设计参数
    2.3 预制装配式箱涵设计计算
        2.3.1 箱涵受力计算
        2.3.2 箱涵配筋计算
    2.4 标准化施工总体制作工艺与施工流程
        2.4.1 预制工厂的选点、布局
        2.4.2 预制装配式箱涵的制作工艺及施工流程
        2.4.3 箱涵预制的质量控制要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预制装配式箱涵现场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现场试验流程
    3.3 预制装配式箱涵周围土压力试验方案
    3.4 预制装配式箱涵应力试验方案
    3.5 预制装配式箱涵变形监测试验方案
    3.6 预制装配式箱涵基础沉降监测试验方案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预制装配式箱涵有限元数值仿真研究
    4.1 引言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1 混凝土的屈服准则
        4.2.2 土体的本构关系和屈服准则
        4.2.3 模型的单元选择
        4.2.4 材料参数选择
        4.2.5 接触模型
        4.2.6 边界范围及边界条件
    4.3 预制装配式箱涵结果对比分析
        4.3.1 预制装配式箱涵的土压力分析
        4.3.2 预制装配式箱涵的应力分析
        4.3.3 预制装配式箱涵的地基沉降分析
        4.3.4 预制装配式箱涵的变形分析
    4.4 预制装配式箱涵汽车荷载作用
        4.4.1 单车道均布荷载
        4.4.2 双车道均布荷载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重载作用下预制装配式箱涵破坏有限元分析
    5.1 引言
    5.2 混凝土破坏准则的选取
        5.2.1 第一强度理论
        5.2.2 第二强度理论
        5.2.3 第三强度理论
        5.2.4 第四强度理论
        5.2.5 莫尔强度理论
    5.3 不同加载位置箱涵破坏形式分析
        5.3.1 跨中加载
        5.3.2 跨中四分之一位置加载
        5.3.3 侧板加载
        5.3.4 跨中对称加载
        5.3.5 跨中不对称加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专利

(3)结合邻近结构物变形控制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依托工程背景概况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隧道施工对地层变形的影响研究现状
        1.2.2 隧道施工对邻近结构物影响的研究现状
        1.2.3 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隧道施工风险突变机理及人机环境系统分析
    2.1 风险管理相关概念
        2.1.1 风险基本概念
        2.1.2 与风险相关的几个概念
        2.1.3 风险评价主要方法
    2.2 隧道施工风险本质解析
        2.2.1 风险事故统计分析
        2.2.2 风险发生原因
        2.2.3 风险发生机制
        2.2.4 风险分类与分级
    2.3 隧道施工风险突变分析
        2.3.1 突变基本理论概述
        2.3.2 风险事故突变机理分析
    2.4 隧道施工风险人—机—环境系统综合评估
        2.4.1 人子系统
        2.4.2 机子系统
        2.4.3 环境子系统
        2.4.4 人—机—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流程
        2.4.5 人—机—环境系统评价实例
        2.4.6 基于人—机—环境系统的隧道安全改善措施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隧道施工时邻近结构物变形控制标准探讨
    3.1 变形控制基准确定原则
    3.2 隧道无近邻结构物段变形控制标准研讨
        3.2.1 从围岩稳定角度推导变形标准
        3.2.2 根据经验公式推算变形标准
        3.2.3 根据相关规范确定变形标准
    3.3 隧道下穿公路时变形控制标准探讨
        3.3.1 公路路面性能要求
        3.3.2 公路沉降下变形模型分析
        3.3.3 选取地基模型
        3.3.4 推算基床系数
        3.3.5 等效处理多层路面结构
        3.3.6 无限柔性路面变形标准推导
        3.3.7 柔性路面变形标准推导
        3.3.8 无限刚性路面变形标准推导
    3.4 隧道下穿管线时地表变形控制标准分析
        3.4.1 接头允许转动无限柔性管线变形标准研究
        3.4.2 接头不允许转动无限柔性管线变形标准分析
        3.4.3 柔性管线变形标准研究
        3.4.4 无限刚性管线变形标准分析
    3.5 隧道邻近立交桥施工时变形控制标准探讨
        3.5.1 隧道施工变形对立交桥影响分析
        3.5.2 由相关规范确定墩台沉降标准
        3.5.3 由墩台沉降标准推求地表沉降标准
    3.6 等代圆法等效非圆形隧道
    3.7 浏阳河隧道邻近结构物变形控制标准拟定
        3.7.1 无邻近结构物段变形控制标准拟定
        3.7.2 下穿京珠高速公路的变形控制标准拟定
        3.7.3 过排水箱涵段变形控制标准拟定
        3.7.4 近桥梁段变形控制标准拟定
    3.8 隧道邻近结构物变形风险预警体系
        3.8.1 变形管理基准拟定和监测流程
        3.8.2 变形监测小组职责
    3.9 变形对围岩参数敏感性及影响态势
        3.9.1 变形对围岩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3.9.2 围岩参数对变形的影响态势分析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隧道施工风险管理体系与变形预警系统研究
    4.1 风险管理相关法规文件
    4.2 风险管理目标和流程
    4.3 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责
    4.4 风险管理制度措施
    4.5 风险预警与风险干预应急措施
    4.6 变形风险预警系统
        4.6.1 系统总体模块
        4.6.2 各子模块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隧道过邻近结构物段重大风险源专项评估
    5.1 肯特指数法评估隧道邻近结构物安全风险原理
    5.2 考虑风险损失和风险概率的模糊数学风险评估原理
        5.2.1 模糊隶属度函数的选取
        5.2.2 风险估计
        5.2.3 风险评价等级
    5.3 隧道斜下穿排水箱涵段风险评估与应对
        5.3.1 现场概况
        5.3.2 风险评估
        5.3.3 动态分部台阶法风险应对措施
        5.3.4 风险应对措施力学机理
        5.3.5 风险应对措施安全性分析
        5.3.6 风险监控
        5.3.7 风险应急预案
    5.4 隧道邻近牛角冲互通立交桥风险评估与应对
        5.4.1 现场概况
        5.4.2 风险评估
        5.4.3 风险应对措施安全性分析
        5.4.4 风险监控
        5.4.5 施工阶段风险应急预案
    5.5 隧道斜下穿京珠高速公路风险评估与应对
        5.5.1 现场概况
        5.5.2 风险评估
        5.5.3 风险应对措施安全性分析
        5.5.4 风险监控
        5.5.5 风险应急预案
    5.6 修正变形监测标准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隧道过风化槽施工坍方突发性事件风险评估
    6.1 隧道坍方和掌子面崩塌形态统计分析
        6.1.1 隧道坍方统计及原因分析
        6.1.2 隧道掌子面崩塌形态统计分析
    6.2 隧道过风化槽段地质情况探测
    6.3 范例推理评估隧道坍方风险
        6.3.1 范例推理评估思路
        6.3.2 范例推理评估隧道坍方风险
    6.4 可拓法评估隧道坍方风险
        6.4.1 可拓法坍方风险评估思路
        6.4.2 可拓法坍方风险评估实例
    6.5 强度折减法评估隧道坍方风险
        6.5.1 强度折减法评估思路
        6.5.2 隧道坍方失稳评估判剧
        6.5.3 隧道坍方稳定评估
    6.6 过风化槽段风险应对措施
    6.7 隧道施工坍方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6.7.1 隧道坍方风险段施工预防措施
        6.7.2 隧道坍方风险段应急预案
    6.8 过风化槽段的施工效果分析
    6.9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回首求学路 感恩他人情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一、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二、参加的科研项目
    三、参加的学术会议
    四、参加的隧道设计与监测项目
    五、在读期间荣获的奖励

(4)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的涵洞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1 涵洞工程病害的主要原因及分类
2 涵洞工程病害的防治原则
    2.1 涵基地温特征
    2.2 涵洞设计
    2.3 涵洞施工
    2.4 涵洞养护

(5)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的提出及其应用现状
    1.1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计价方法
        1.1.1 相关概念
        1.1.2 工程定额计价方法
        1.1.3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
        1.1.4 工程定额计价方法与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1.2 国外工程造价管理的计价模式
        1.2.1 英国工程计价依据与计价方法
        1.2.2 美国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特点
        1.2.3 澳大利亚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和应用
    1.3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3.2 工程造价管理存在问题
第二章 工程变更的要素分析
    2.1 工程变更产生的原因
    2.2 工程变更的审批原则
    2.3 工程变更的表现形式
    2.4 小结
第三章 以工程实例探讨工程变更对造价的影响
    3.1 工程实例1:某市新建立交引道工程
        3.1.1 工程概况
        3.1.2 某市新建立交引道工程案例分析
    3.2 工程实例2:某市道路与桥梁建设工程(含改造拓宽桥梁一座)
        3.2.1 工程概况
        3.2.2 某市中山北路Ⅰ标道路桥梁工程案例分析
    3.3 工程实例3:某市道路与桥梁新建工程(含新建桥梁一座)
        3.3.1 工程概况
        3.3.2 某市中山北路Ⅱ标道路桥梁工程案例分析
    3.4 工程实例4:某市道路改造工程(含改造桥梁两座)
        3.4.1 工程概况
        3.4.2 某市阳明东路改造工程案例分析
    3.5 工程实例的分析小结
第四章 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和途径
    4.1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工程变更产生的主要原因
        4.1.1 设计图纸变更
        4.1.2 “新增工程”引起变更
        4.1.3 合同条件变化等引起变更
    4.2 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几个途径
        4.2.1 突出重点,全面控制
        4.2.2 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工程变更管理,控制项目投资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数码雷管爆破基坑在城市建筑密集区域基坑开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工程特点、重难点及应对措施
3 主要施工方案
    3.1 爆破施工区段划分及总体施工顺序
    3.2 爆破范围确定
4 数值计算分析
    4.1 模型建立
    4.2 振速时程曲线
    4.3 减振孔直径对振速峰值的影响
    4.4 减振孔直径对减振率的影响
5 结语

(7)非常规覆土大盾构隧道管片施工荷载及土压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盾构隧道管片施工荷载研究现状
        1.2.2 盾构隧道管片土压力研究现状
        1.2.3 盾构隧道管片荷载分布模式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4 本文技术路线
第2章 盾构隧道管片荷载现场监测
    2.1 引言
    2.2 柔性土压力计性能与安装
        2.2.1 柔性土压力计及安装原理
        2.2.2 制管厂安装预埋件
        2.2.3 制管厂安装柔性土压力计
        2.2.4 现场管片拼装
    2.3 孔隙水压计和钢筋计安装
        2.3.1 孔隙水压计安装
        2.3.2 钢筋计安装
    2.4 浅覆土盾构隧道管片荷载现场监测
        2.4.1 工程概况
        2.4.2 工程地质条件
        2.4.3 水文地质条件
        2.4.4 现场监测方案
        2.4.5 管片荷载监测结果
        2.4.6 监测结果分析
    2.5 深覆土盾构隧道管片荷载现场监测
        2.5.1 工程概况
        2.5.2 工程地质条件
        2.5.3 水文地质条件
        2.5.4 现场监测方案
        2.5.5 管片荷载监测结果
        2.5.6 监测结果分析
    2.6 小结
第3章 盾构尾刷压力试验及数值分析
    3.1 引言
    3.2 试验内容
    3.3 尾刷压力试验
        3.3.1 钢丝刷
        3.3.2 钢板刷
        3.3.3 试验方案
        3.3.4 试验加载设备
        3.3.5 试验步骤
    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1 钢丝刷试验结果及分析
        3.4.2 钢板刷试验结果及分析
        3.4.3 钢丝刷与钢板刷试验结果对比
    3.5 盾构尾刷压力数值分析
        3.5.1 数值分析模型
        3.5.2 数值分析方法验证
        3.5.3 尾刷压力计算与分布
        3.5.4 钢丝刷和钢板刷压力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考虑盾尾注浆的盾构隧道管片土压力模型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模型试验设计
        4.2.1 试验原理及方法
        4.2.2 试验内容及方案
    4.3 浆液性能试验
        4.3.1 浆液密度试验
        4.3.2 浆液稠度试验
        4.3.3 浆液坍落度试验
        4.3.4 浆液泌水率试验
        4.3.5 浆液强度试验
    4.4 模型试验装置
        4.4.1 模型试验箱
        4.4.2 隧道和盾构机模型
        4.4.3 同步注浆系统及动力系统
        4.4.4 数据采集系统
    4.5 模型试验过程微型土压力计标定
        4.5.1 模型试验步骤
        4.5.2 微型土压力计的标定
    4.6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4.6.1 不同地层中土压力随时间变化规律
        4.6.2 注浆与不注浆土压力对比分析
        4.6.3 不同注浆压力对土压力的影响
        4.6.4 不同地层土压力分布规律
    4.7 小结
第5章 非常规覆土盾构隧道荷载分布模式及设计和施工建议
    5.1 引言
    5.2 考虑尾刷压力的盾构隧道管片施工建议
        5.2.1 水土压力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5.2.2 尾刷压力与水土压力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5.2.3 管片配筋量对比分析
        5.2.4 盾构隧道管片施工建议
    5.3 深埋盾构隧道土压力分布模式及工程实例分析
        5.3.1 中国规范与日本规范对比
        5.3.2 垂直土压力
        5.3.3 侧向土压力系数
        5.3.4 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以及隧道管片设计建议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公路钢波纹管涵洞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1 课题的提出
    1.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钢波纹管涵洞的应用
    1.4 国内钢波纹管涵洞的生产
    1.5 国内钢波纹管涵洞的研究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钢波纹管涵洞的力学试验研究
    2.1 试验涵洞概况
    2.2 力学试验方案、方法及测试内容
    2.3 钢波纹管涵洞的力学试验结果分析
    2.4 波纹管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波纹管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
    3.1 薄壳及旋转对称壳
    3.2 波纹管的力学性能研究方法及进展
    3.3 钢波纹管涵洞的有限元分析及其精度
    3.4 钢波纹管涵洞的力学分析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路钢波纹管涵洞的应用效果和适应条件
    4.1 钢波纹管涵洞的应用效果
    4.2 公路钢波纹管涵洞的适应范围
    4.3 公路钢波纹管涵洞的应用条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波纹管涵洞的防腐蚀研究
    5.1 国外钢波纹管涵洞的防腐研究
    5.2 国内常用的金属防腐蚀方法
    5.3 钢波纹管涵洞的腐蚀机理及影响因素
    5.4 国内公路交通行业结构及设施防腐
    5.5 我国钢波纹管涵洞的防腐蚀推荐方案
    5.6 对钢波纹管涵洞的防腐蚀技术要求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公路钢波纹管涵洞设计
    6.1 公路钢波纹管涵洞设计内容
    6.2 国外钢波纹管涵洞结构设计方法
    6.3 本文钢波纹管涵洞结构设计方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钢波纹管涵洞的施工
    7.1 钢波纹管涵洞的施工工艺
    7.2 施工要求
    7.3 反开槽回填法施工技术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钢波纹管涵洞的效益分析
    8.1 钢波纹管涵洞的经济效益
    8.2 钢波纹管涵洞的社会效益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建议
参考文献
近年来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9)桥梁事故灾害分析及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病害及灾害的概念
        1.1.1 病害的概念
        1.1.2 灾害的概念
    1.2 我国现有桥梁的状况
    1.3 桥梁加固技术研究的意义
    1.4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桥梁事故灾害分析
    2.1 桥梁事故分类
        2.1.1 桥梁事故基本原因
        2.1.2 事故详细分类
        2.1.3 基于损伤程度分类
        2.1.4 其他分类方法
    2.2 典型桥梁事故分析
        2.2.1 施工阶段的典型事故
        2.2.2 使用阶段的典型事故
        2.2.3 拆除阶段的典型事故
        2.2.4 典型事故分析的基本结论
    2.3 桥梁事故统计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火灾桥梁
    3.1 概述
    3.2 火灾后桥梁的检测与评估
        3.2.1 火灾后现场检测工作内容及要点
        3.2.2 小结
    3.3 火灾后桥梁的加固技术与工艺要点
        3.3.1 火灾后混凝土梁式桥的应急保通措施
        3.3.2 主梁及墩台维修要点
        3.3.3 主梁承载力补强加固要点
        3.3.4 墩台承载力补强加固要点
        3.3.5 支座更换要点
        3.3.6 耐久性加固要点
    3.4 工程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体坠石地质灾害桥梁
    4.1 项目概况
    4.2 山体坠石地质灾害桥梁检测、试验评定
        4.2.1 检测目的
        4.2.2 特殊检测的主要内容
        4.2.3 特殊检查结果综述
        4.2.4 桥梁病害情况
        4.2.5 特殊检查结论
    4.3 山体坠石地质灾害桥梁加固方案设计
        4.3.1 桥梁加固内容及要点
        4.3.2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病害及加固措施
        4.3.3 主要材料
        4.3.4 加固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4.3.5 主要加固施工工艺及要点
        4.3.6 体外预应力索加固施工步骤
        4.3.7 裂缝处理的加固方法及工艺
        4.3.8 混凝土缺陷及外露钢筋处理
        4.3.9 种植钢筋工艺
        4.3.10 施工安全和注意事项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桥梁防撞验算
    5.1 项目概况
    5.2 桥梁防撞验算
        5.2.1 项目的目的及内容
        5.2.2 原结构典型病害
        5.2.3 结构验算分析
    5.3 桥梁防撞及桩基加固设计
        5.3.1 原结构现状
        5.3.2 方案设计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上埋式涵洞加宽地基处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涵洞设计计算理论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对路基加宽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旧涵加宽方式
    1.3 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二章 加宽工程及相关技术选用
    2.1 概述
    2.2 实体工程概述
    2.3 涵洞结构形式
    2.4 涵洞实施步骤
        2.4.1 旧涵增高部分实施方案
        2.4.2 新涵地基加固实施方案
    2.5 小结
第三章 加宽工程相关问题的理论分析
    3.1 概述
    3.2 旧涵加宽旧涵洞净空增大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3.3 旧涵加宽时旧涵洞净空增大抗滑稳定性验算
    3.4 旧涵加宽新涵预应力管桩处理地基承载力验算
    3.5 差异性沉降分析
        3.5.1 涵洞填土变形分析
        3.5.2 涵洞土压力与填土变形之间的关系
        3.5.3 涵洞的受力特征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涵洞结构物受力与变形性状数值分析
    4.1 概述
    4.2 软件简介
    4.3 模型建立与参数分析
        4.3.1 有限元模型
        4.3.2 本构模型
    4.4 计算方案与参数选取
        4.4.1 计算方案
        4.4.2 计算参数选取
    4.5 预应力管桩处理涵洞地基新旧涵洞差异性沉降数值计算
        4.5.1 有限元模型
        4.5.2 涵洞结构物受力分析
        4.5.3 桩长对新旧涵差异性沉降的影响分析
        4.5.4 桩间距对新旧涵差异性沉降的影响分析
    4.6 填土高度对新旧涵差异性沉降的影响分析
        4.6.1 填土高度为5m的涵洞
        4.6.2 填土高度为10m的涵洞
        4.6.3 填土高度为15m的涵洞
        4.6.4 填土高度为20m的涵洞
    4.7 小结
第五章 减小加宽涵洞沉降技术研究
    5.1 概述
    5.2 涵洞减荷措施研究
        5.2.1 采用反开挖法
        5.2.2 采用高压缩性填充材料或中松侧实填土法
        5.2.3 提高涵台背后填土压实度或采用低压缩性材料
        5.2.4 采取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主要结论
    进一步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盖板箱涵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预制装配式箱涵设计计算与实验研究[D]. 董杰. 武汉理工大学, 2017(02)
  • [2]盖板箱涵调查报告[J]. 铁四局三总队. 铁路标准设计通讯, 1976(11)
  • [3]结合邻近结构物变形控制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研究[D]. 安永林. 中南大学, 2009(12)
  • [4]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的涵洞工程[J]. 章金钊,姚翠琴. 冰川冻土, 1993(02)
  • [5]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D]. 张杰. 浙江工业大学, 2010(06)
  • [6]数码雷管爆破基坑在城市建筑密集区域基坑开挖中的应用[J]. 黄新凯. 中国市政工程, 2021(06)
  • [7]非常规覆土大盾构隧道管片施工荷载及土压力研究[D]. 韩磊.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8]公路钢波纹管涵洞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 李祝龙. 长安大学, 2006(12)
  • [9]桥梁事故灾害分析及加固技术研究[D]. 何宇航. 长安大学, 2010(03)
  • [10]上埋式涵洞加宽地基处治技术研究[D]. 成超. 长安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盖箱涵调查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