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竞争力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卫星,杜靖[1](2021)在《研发投入惯性、现金持有量与企业竞争力——基于民营中小企业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以及新冠疫情困扰的形势下,民营中小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创新驱动、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聚焦民营实业企业,选取深圳证券交易所2015—2019年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量化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研发投入惯性、现金持有量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研发投入惯性与企业竞争力显着正相关,现金持有水平对企业竞争力也存在显着正向影响,同时,企业现金持有量较为充足时,调节研发投入惯性更能对企业竞争力起到促进作用。民营中小企业需要关注研发投入惯性,强化现金管理,着眼长期稳定发展,提升竞争实力。
黎新伍,黎宁[2](2021)在《贸易便利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提升企业竞争力是促进中国企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打造贸易强国的重要驱动力。文章通过分析贸易便利化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作用机制,并采用面板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贸易便利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各省贸易便利化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显着的正相关,且正相关程度不断加强。(2)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能够通过成本效应、规模效应等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产生正向作用,且该作用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效应,在空间上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贸易便利化各领域指标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3)贸易便利化对不同性质、不同行业、处于不同地理位置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方向一致,但其作用强度及空间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差别。
周小刚,陈水琳,李丽清[3](2021)在《大数据能力、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竞争力关系研究》文中指出人力资源服务业是对接劳动力市场供求的重要生产性服务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能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基于创新理论和资源整合理论,探讨了大数据能力、技术创新对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通过257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有效样本数据,运用层级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方法检验技术创新在大数据能力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竞争力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线招聘、人力资源外包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主流服务项目,而中高端人才寻访服务项目较为薄弱;大数据资源整合能力、大数据预测分析能力均对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竞争力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对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竞争力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技术创新在大数据资源整合能力与企业竞争力以及大数据预测分析能力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并且技术创新在大数据资源整合能力与企业竞争力间所发挥的中介效应大于大数据预测分析能力与企业竞争力间的中介效应。鉴于此,加强企业的大数据资源整合能力、强化大数据预测分析能力、借助大数据能力融合企业技术创新等方式都有利于增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竞争力。
刘婕,姚博,魏玮[4](2021)在《城市群崛起与企业竞争力提升——基于交易成本的分析》文中提出本文利用1998—2013年面板数据研究城市群崛起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了由于交易成本约束的差异导致城市群崛起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城市群崛起显着提升了企业在工业增加值、销售产值、利润和固定投资几个方面的竞争力。受交易成本约束越弱的行业,城市群崛起发挥的溢出效应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效果越明显。降低交易成本主要促进的是集约型城市群发展模式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工业品(尤其是工业投入品)部门交易成本下降对城市群崛起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优良的营商环境会扩大城市群崛起与交易成本下降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作用。城市群崛起通过马歇尔外部性、创新外部性和融资外部性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并且对交易成本越低的行业促进作用越大。
赵金凤[5](2021)在《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加快了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在激烈的竞争中,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并成为国际一流承包企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竞争力测算、评价分析和企业自身能力因素与竞争力的相关关系两个角度来展开研究,以期能够为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对国际工程项目和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梳理了相关基本理论,总结了企业竞争力和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国外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并根据其竞争力形成机理建立了相应的影响因素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的动态评价模型对我国典型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竞争力进行测算和评价分析,并运用面板模型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能力因素与竞争力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提出了提升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了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具体包括国际化程度、国际市场占有、市场可持续能力、盈利能力四个基于经营结果层面的因素,技术因素、创新因素、运营因素、规模因素、融资因素和人力因素六个基于企业能力层面的因素。(2)根据基于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的动态评价模型测算并评价分析了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结果表明: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差距明显;从整体角度来看,2018年整体竞争力明显低于2017年,和2016年相近,甚至有的企业低于2016年,从发展趋势来看,今后的整体竞争力可能依然会低于2017年,也就是说短时间内竞争力有下降的趋势。(3)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能力因素与竞争力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能力、创新能力、融资能力和人力能力是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融资能力与竞争力呈倒U型关系;人力能力与竞争力呈正U型关系。(4)根据研究结果,从优化海外业务体系、提升技术能力、强化创新能力、优化融资结构和提高人才质量五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升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周艳[6](2021)在《汽车企业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以比亚迪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持续提升,汽车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并成为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但受国际、国内形势及汽车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国内汽车企业整体竞争力较弱,汽车企业发展态势不容乐观。无论是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企业的偿债水平,还是企业的成长水平、企业的规模水平,亦或是企业的盈利水平,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一定的影响。因而,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国内汽车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帮助汽车企业认清自身的行业地位、竞争的优势与劣势,对提升汽车企业竞争力,帮助汽车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主要按照“理论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提出对策”的思路展开。首先,对研究所需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介绍,并对国内外研究者关于企业竞争力和汽车企业竞争力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其次,按照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及构建的依据,借鉴已有相关指标体系,并结合论文的实际写作情况,构建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借助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以技术创新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规模能力、盈利能力5个指标层为一级指标,共包含14个相关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同时,利用构建的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内A股上市21家汽车整车企业的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以比亚迪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实证分析得出,国内汽车企业竞争力综合得分最高的是力帆科技,得分最低的是北汽蓝谷,同时各指标层的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在对比亚迪企业的案例研究中发现,比亚迪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第六位,处于中上游水平。但是根据各具体主成分得分来看,技术创新能力排名第十三位,偿债能力排名第十六位,成长能力排名第五位,规模能力排名第三位,盈利能力排名第十一位。相对于21个样本企业来说,成长能力和规模能力具有比较优势,盈利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优势平平,而偿债能力则是较为欠缺的。最后,结合案例分析的结果,从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偿债、企业成长、企业规模、企业盈利五个层面,提出比亚迪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以期帮助比亚迪企业实现更好发展,同时助力国内汽车企业的稳健发展。
田欣鑫[7](2021)在《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例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技术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建筑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我国建筑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速度与质量不平衡、精细化管理程度不高等诸多现实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筑业仅靠扩大规模来实现快速发展的时代已过去,目前建筑业需要不断转型升级才能顺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建筑企业作为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主体对象,更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探寻如何提升竞争力水平。而对建筑企业的实力进行客观且有效的评价是提升其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如何结合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构建一套相对完善的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使我国建筑企业能清晰地认识自身竞争力的优劣势,并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四个部分,首先,本文界定了有关转型升级与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并基于转型升级背景对影响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类比,选用BP神经网络对其建筑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估。构建了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将评价维度划分为市场与规模竞争力、经济效益竞争力、资源管理竞争力、技术创新与管理竞争力,采用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的信度效度检验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两轮调整与完善。随后,实证研究部分中选用32家上市建筑企业作为实证样本,并通过新浪、东方财富、巨潮、万方专利数据库等多种渠道搜集了实证样本2017-2019年度的相关数据。运用Matlab软件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盒实现了评价模型的建立、训练、评价等过程,并随机挑选了4家建筑企业作为检验样本,对神经网络模型的稳定性进行检验,测试结果表明评价指标体系与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最后,根据2019年建筑企业竞争力BP神经网络模型输出的竞争力值进行横向分析,对2017-2019年建筑企业竞争力BP神经网络模型输出的评价结果竞争力趋势进行纵向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横纵向对策建议。此外,还对BP神经网络评价方法的延伸应用进行了阐述。本文研究的主要价值在于结合了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以及国家颁布的政策,严格按照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对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将BP神经网络应用至对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建筑企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同时也加强了对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客观真实性评价。促使我国建筑企业对自身竞争力水平以及其在建筑市场中的地位有更清晰的认识,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竞争力,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增强对建筑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力量。
石红红[8](2021)在《A沉浸式英语培训公司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教育培训作为正规教育的补充和完善,是中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育培训机构是教育培训行业中重要的一部分,A沉浸式英语培训公司,是石家庄英语培训市场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家小型英语培训机构,与市场上大型品牌相比,受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等方面影响,公司竞争力有很多不足,这也是教育培训市场中许多小型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的共性问题。本文通过查找企业竞争力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制定出科学的竞争力提升对策,帮助A沉浸式英语培训公司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着眼于世界先进企业发展模式,实现转型升级。对同类型小型教育培训机构竞争力提升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选取A沉浸式英语培训公司竞争力作为研究对像,通过制定A沉浸式英语培训公司竞争力调查问卷,并对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查找出客户对A沉浸式英语培训公司竞争力各指标满意度,以及对企业竞争力各要素的认同,从而提炼出客户对本企业发展的需求导向,对比企业目前竞争力现状,找到改进方向。通过对A沉浸式英语培训公司竞争力内外部因素的研究,结合我国英语培训机构现状的分析,可以总结出客户对教育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品牌、课程体系等方面内容更加关注,而我国小型英语培训机构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品牌知名度底,缺少特色课程体系、基础设施差、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等问题。相比于行业内大型连锁品牌,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归咎为资金不足、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企业管理经验,企业文化建设薄弱等。针对小型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具有代表性的A沉浸式英语培训公司为例,从企业内外部两个方面提出企业竞争力提升策略。包括与外部优秀品牌合作以及加强对外部资源的利用,同时对企业内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教学资源、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几个方面的完善。本文通过对A沉浸式英语培训公司竞争力提升的研究,帮助案例企业查找自身竞争力存在的不足,并深入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企业竞争力不足及查找的成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竞争力提升对策。本论文的研究能够帮助同类型小型教育培训机构在受到重大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下,帮助企业迅速打开教育培训市场,抢占教育市场份额,获得长远发展。
高文田[9](2020)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研究:提升路径、机制设计和评价体系》文中提出“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物业服务行业的发展面貌,而O2O模式作为“互联网+物业”的新模式,正在为物业服务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颠覆性的解决方案和推动力量;同时考虑到竞争力理论及其实证评价本身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争议部分,本文并不期望能够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竞争力理论及其评价体系和框架。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在于从“互联网+”的视角,以价值链分析为基本工具,对“互联网+物业”的发展趋势进行规范性理论分析和探讨,然后从提升路径、机制设计和评价理论方面,对“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梳理了国内物业服务企业经营流程和服务内容,分析了传统物业服务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同时,通过对已有“互联网+物业”发展实践的分析和研究,研究显示,“互联网+物业”是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产物,并且适应不同物业服务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的需要,社区O2O是“互联网+物业”的具体是实现形式。物业服务企业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内容,采用O2O模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通各个环节的通路,通过O2O的模式,不仅为业务带来了便利,也大大提高了物业管理行业的管理效率,拓宽了收益渠道。(2)通过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上对“互联网+”影响和推动物业服务行业发展深层规律的探讨,认为“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应主要致力于“三维八化”,其中“三维”指技术进步、模式升级和流程再造,“八化”则指分别从属于“三维”的八个方面,分别是从属于技术进步的管理网格化和服务智能化,以及从属于模式升级的企业规模化、竞争跨界化、业务多元化、用户平台,从属于流程再造的服务专业化和治理现代化。“三维八化”构成“互联网+物业”的主要发展方向。(3)分析了双寡头企业面临社区居民O2O偏好和政府物业新技术政策规制下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对双寡头企业O2O行为选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物业新技术的发展对于O2O,结果显示物业新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的O2O转型升级都具有积极性的指导意义;物业O2O政策下,分析了不同契约模型下社区达到最优决策时,物业价格、社区居民偏好和参与成本系数对平台上线的参与率的影响及社区协调决策;基于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社区O2O而需要进行流程再造的需求,企业面临着online平台搭建(自建或与委托第三方)以及运营模式(自运营与委托第三方)的决策,本节分别对自建且自运营、委托建设且自运营、自建且委托运营、委托建设且委托运营四种模式进行建模,并进行相应的数值分析。(4)研究紧扣“互联网+”时代趋势,系统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由2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本文以75家主要物业服务企业2019年的公开资料为基础,对该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证验证。与现有的以“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评价研究”为代表的竞争力评价研究成果相比,由于本文的评价方法以价值链理论为根本依据,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也密切结合“互联网+”背景,在逻辑上更加具有内在一致性,因而评价结果具有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的可能创新点包括:(1)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理论模型。本文主要从探讨“互联网+”提升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的内在逻辑入手,构造了一个“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理论模型,系统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路径,提出了物业物业服务企业“三维八化”体系,并给出一个评价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的基于O2O模式的“互联网+”发展框架。(2)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发展的机制设计。从互联网技术政策规制角度,研究物业服务企业面临社区居民的O2O行为选择;在物业服务企业实施O2O技术条件下,分析完全合作、完全不合作和成本分摊三种契约模型的社区居民选择和物业服务企业行为策略;在流程再造的需求下,对物业服务企业自建且自运营、委托建设且自运营、自建且委托运营、委托建设且委托运营四种模式进行分析。(3)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的评价体系。O2O模式作为“互联网+物业”的新模式,正在为物业服务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颠覆性的解决方案和推动力量,同时考虑到构建基于价值链的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在某一方面刻画物业服务企业的特征,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在于从“互联网+”的视角,以价值链分析为基本工具,对“互联网+物业”的发展趋势进行规范性理论分析和探讨。本论文包含图22幅,表17个,参考文献120篇。
陆勇,王香珺,赵东晓,黄婷[10](2020)在《个税改革的政策效应和替代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2011年个税改革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2011年个税改革对微观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政策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三重差分模型检验企业主动进行的个人所得税筹划对2011年个税改革的替代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与劳动密集度较低的企业相比,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企业在201 1年个税改革后竞争力显着下降,表现为201 1年个税改革的政策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个人所得税筹划与个税改革均具有为职工减轻税负的作用,个人所得税筹划力度较高的企业较个人所得税筹划力度较低的企业而言,201 1年个税改革对其竞争力的削弱作用更小,即个人所得税筹划产生个税改革的替代效应。本文识别并揭示了 2011年个税改革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拓宽了个税改革的研究视野,补充并完善了个税改革的微观效应研究,为未来个税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企业竞争力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竞争力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研发投入惯性、现金持有量与企业竞争力——基于民营中小企业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
(一)企业竞争力 |
(二)研发投入惯性与企业竞争力 |
(三)现金持有量与研发投入惯性、企业竞争力 |
(四)文献评述 |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三、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二)变量设定 |
1. 被解释变量 |
2. 解释变量 |
3. 调节变量 |
4. 控制变量 |
四、实证分析 |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政策建议 |
1. 加大研发投入,着眼长期稳定发展 |
2. 强化现金管理,保障企业创新发展 |
3. 坚持创新驱动,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
(2)贸易便利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三、机制分析与研究假设 |
四、指标测度 |
(一)贸易便利化测度 |
(二)企业竞争力测度 |
五、贸易便利化水平评价及其空间效应分析 |
(一)贸易便利化水平评价 |
六、实证检验 |
(一)研究设计 |
1.变量选择。 |
2.数据来源。 |
3.模型构建。 |
(二)实证结果分析 |
1.基准回归。 |
2.动态效应检验。 |
3.稳健性检验。 |
(1)根据企业性质回归。 |
(2)根据企业地理位置回归。 |
(3)根据企业所属行业回归。 |
4.贸易便利化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作用机制检验。 |
七、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政策建议 |
(3)大数据能力、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竞争力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1、大数据资源整合能力与大数据预测分析能力关系研究 |
2、大数据能力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 |
3、大数据能力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竞争力关系研究 |
4、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竞争力关系研究 |
5、技术创新在大数据能力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竞争力之间的中介作用 |
研究设计 |
1、样本和数据采集 |
2、变量测量 |
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
1、信度与效度检验 |
2、样本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
3、假设检验 |
4、结构方程模型路径检验和中介效应分析 |
结论与启示 |
1、研究结论 |
2、理论贡献 |
3、实践启示 |
4、研究局限和展望 |
(4)城市群崛起与企业竞争力提升——基于交易成本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 言 |
二、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
三、 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 |
(一) 变量说明 |
1.企业竞争力指标。 |
2.城市群崛起。 |
3.交易成本。 |
4.其他变量数据。 |
(二) 计量模型 |
四、 实证经验分析 |
(一) 基准回归结果 |
(二) 内生性问题 |
(三) 稳健性分析 |
五、 影响的差异分析 |
(一) 不同城市群发展模式 |
(二) 不同商品市场 |
(三) 不同行业 |
(四) 不同所有制企业 |
(五) 不同营商环境 |
六、 作用机制检验 |
七、 结论与启示 |
(5)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国际工程项目 |
2.1.2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 |
2.2 竞争力相关基本理论 |
2.2.1 竞争力的内涵 |
2.2.2 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模型 |
2.3 企业竞争力相关基本理论 |
2.3.1 产业结构理论 |
2.3.2 企业资源基础理论 |
2.3.3 企业能力理论 |
2.3.4 动态能力理论 |
2.4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相关基本理论 |
2.4.1 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内涵 |
2.4.2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内涵 |
2.5 本章小结 |
3 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 |
3.1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3.1.1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发展历程 |
3.1.2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发展现状 |
3.2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
3.3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 |
3.3.1 影响因素识别 |
3.3.2 确定竞争力影响因素体系 |
3.3.3 基于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经营结果的因素 |
3.3.4 基于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能力的因素 |
3.4 本章小结 |
4 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测算及评价分析 |
4.1 评价方法的比选与确定 |
4.1.1 评价方法的比选 |
4.1.2 评价方法的确定 |
4.2 基于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的动态评价模型 |
4.2.1 模型建立 |
4.2.2 权重计算方法 |
4.3 我国典型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竞争力测算 |
4.3.1 样本选择 |
4.3.2 数据处理 |
4.3.3 测算结果 |
4.4 评价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企业能力因素与竞争力的相关关系实证分析 |
5.1 数据来源与说明 |
5.2 变量定义 |
5.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4 模型构建 |
5.4.1 拟合图形观察 |
5.4.2 面板模型建立 |
5.5 实证分析 |
5.5.1 面板类型选择 |
5.5.2 面板回归结果 |
5.5.3 稳健性检验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6)汽车企业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以比亚迪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3.文献述评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可能的创新点 |
(五)本章小结 |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企业竞争力 |
2.汽车企业 |
(二)理论基础 |
1.比较优势理论 |
2.竞争优势理论 |
(三)本章小结 |
三、汽车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一)汽车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
1.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2.主成分分析法的数学表述 |
3.主成分分析法的具体步骤 |
(二)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释义 |
1.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2.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依据 |
3.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能力指标的释义 |
(三)本章小结 |
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汽车企业竞争力分析 |
(一)研究样本的选取 |
(二)主成分分析法对汽车企业竞争力进行分析 |
1.指标数据的收集 |
2.原始数据标准化 |
3.KMO和 Bartlett检验 |
4.确定主成分个数 |
5.主成分的命名解释 |
6.确定成分得分函数 |
7.主成分加权表达式 |
8.主成分得分及排名 |
(三)汽车企业竞争力实证结果分析 |
1.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
2.汽车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
3.汽车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
4.汽车企业规模能力分析 |
5.汽车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
6.汽车企业综合能力分析 |
(四)本章小结 |
五、比亚迪企业竞争力分析 |
(一)比亚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
(二)比亚迪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
(三)比亚迪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
(四)比亚迪企业规模能力分析 |
(五)比亚迪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
(六)本章小结 |
六、比亚迪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
(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水平 |
(二)提高资产质量,确保偿债后劲 |
(三)加强品牌创建,助力企业成长 |
(四)科学合并重组,拓展规模能力 |
(五)控成本稳现金,保障盈利水平 |
(六)本章小结 |
七、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7)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企业转型升级有关研究 |
1.3.2 建筑企业竞争力有关研究 |
1.3.3 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和研究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转型升级概念 |
2.1.2 建筑企业竞争力 |
2.2 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及综述理论 |
2.2.1 评价方法选择 |
2.2.2 BP神经网络方法介绍 |
2.2.3 BP神经网络算法原理及流程 |
2.3 本章小结 |
3 转型升级战略下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3.1 我国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分析 |
3.1.1 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战略分析 |
3.1.2 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战略分析 |
3.2 转型升级下建筑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建筑企业竞争力显性影响因素 |
3.2.2 建筑企业竞争力隐形影响因素 |
3.3 本章小结 |
4 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筛选分析 |
4.1 指标选取原则和思路 |
4.1.1 指标选取原则 |
4.1.2 指标选取思路 |
4.2 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1 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维度设置 |
4.2.2 建筑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
4.2.3 基于专家咨询法的指标体系优化 |
4.3 信度效度检验下的指标体系合理性分析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2 信度检验分析 |
4.3.3 效度检验分析 |
4.4 指标体系的结构解析与说明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BP神经网络建筑企业竞争力实例研究 |
5.1 建筑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数据选取与标准化 |
5.1.1 评价样本数据选取 |
5.1.2 数据样本归一化处理 |
5.2 BP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结构和网络训练 |
5.2.1 网络样本期望值的确定 |
5.2.2 确定各层节点数及激励函数 |
5.2.3 神经网络模型训练 |
5.2.4 神经网络仿真运算和测试 |
5.3 评价结果分析和评价方法应用延伸 |
5.3.1 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
5.3.2 提升建筑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
5.3.3 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应用的延伸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专家调查问卷信 |
附录 B 转型升级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信度 调查问卷 |
附录 C 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评分表 |
附表 D 实例样本数据统计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8)A沉浸式英语培训公司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培训相关概念 |
2.1.1 培训的定义 |
2.1.2 沉浸式外语 |
2.2 企业竞争力理论概述 |
2.2.1 企业竞争力理论 |
2.2.2 企业竞争力来源和评价方法 |
2.3 教育培训行业企业竞争力 |
2.3.1 教育培训行业企业竞争力特征 |
2.3.2 教育培训行业企业竞争力构成要素 |
3 A沉浸式英语培训公司竞争力现状分析 |
3.1 英语培训机构概况 |
3.1.1 我国英语培训机构发展现状 |
3.1.2 沉浸式英语教学的发展 |
3.1.3 英语培训机构未来发展趋势 |
3.2 A沉浸式英语培训公司概况 |
3.2.1 企业发展历程 |
3.2.2 企业组织架构 |
3.2.3 企业产品服务 |
3.3 A沉浸式英语培训公司竞争环境分析 |
3.3.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
3.3.2 五力模型分析 |
3.3.3 内部竞争环境分析 |
4 A沉浸式英语培训公司竞争力问题分析 |
4.1 A沉浸式英语培训公司竞争力调查问卷 |
4.1.1 调查问卷设计 |
4.1.2 调研数据分析 |
4.2 A沉浸式英语培训公司竞争力存在的不足 |
4.2.1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
4.2.2 教学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
4.2.3 企业管理不规范 |
4.2.4 企业品牌知名度低 |
4.3 A沉浸式英语培训公司竞争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
4.3.1 资金投入不足 |
4.3.2 研发力量薄弱 |
4.3.3 管理层企业管理水平不足 |
4.3.4 企业品牌建设薄弱 |
5 提升A沉浸式英语培训公司竞争力策略 |
5.1 加强与外部的合作 |
5.1.1 与优秀品牌建立合作 |
5.1.2 与母公司建立教师培训合作 |
5.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5.2.1 教师管理措施 |
5.2.2 管理者能力提升措施 |
5.3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
5.3.1 开发特色课程 |
5.3.2 开发线上资源 |
5.4 建立品牌文化成长机制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沉浸式英语培训公司竞争力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 |
致谢 |
(9)“互联网+”背景下的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研究:提升路径、机制设计和评价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论文架构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3 论文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互联网+”研究现状 |
2.1.1 ”互联网+”的基础研究 |
2.1.2 ”互联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
2.1.3 ”互联网+”对物业服务企业的影响研究 |
2.2 企业价值链理论的研究现状 |
2.2.1 企业价值链基础理论研究 |
2.2.2 物业服务企业价值链研究 |
2.3 企业竞争力理论的研究现状 |
2.3.1 企业竞争力的资源学派 |
2.3.2 企业竞争力的能力学派 |
2.3.3 企业竞争力的综合研究 |
2.4 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的研究现状 |
2.4.1 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 |
2.4.2 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
2.5 O2O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 |
2.5.1 O2O商业模式发展趋势 |
2.5.2 O2O商业模式业务元素分析 |
2.5.3 O2O在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3 传统物业服务的“互联网+”转型 |
3.1 物业服务内容 |
3.1.1 物业服务企业的基本活动 |
3.1.2 物业服务企业的辅助活动 |
3.2 传统物业服务存在的问题 |
3.2.1 物业服务企业发展不平衡问题 |
3.2.2 物业服务企业发展不充分问题 |
3.3 互联网+物业的O2O模式转变 |
3.3.1 “互联网+物业”的服务模式转变 |
3.3.2 “互联网+物业”的O2O模式 |
3.4 本章小结 |
4 “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
4.1 “互联网+”的技术经济特征和对竞争力的主要影响 |
4.1.1 “互联网+”的技术经济特征 |
4.1.2 “互联网+”对融合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影响 |
4.2 “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基本逻辑 |
4.2.1 “互联网+”推动物业服务企业技术进步的基本逻辑 |
4.2.2 “互联网+”促进物业服务企业商业模式升级的基本逻辑 |
4.2.3 “互联网+”推动物业服务企业流程再造的基本逻辑 |
4.3 “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
4.3.1 推动物业服务企业技术进步 |
4.3.2 促进物业服务企业商业模式升级 |
4.3.3 加快物业服务企业流程再造 |
4.4 本章小结 |
5 物业新技术要求对物业O2O行为选择的影响 |
5.1 物业新技术要求与竞争发展 |
5.2 问题描述与假设 |
5.3 模型构建与求解 |
5.3.1 MSI模式 |
5.3.2 MSII模式 |
5.3.3 MSIII模式 |
5.4 结果对比与分析 |
5.5 研究结论 |
5.6 本章小结 |
6 物业O2O模式分析与机制设计 |
6.1 问题描述与假设 |
6.2 模型建立与求解分析 |
6.2.1 完全合作契约模型 |
6.2.2 完全不合作契约模型 |
6.2.3 参与成本分担契约模型 |
6.3 三种契约模型比较分析 |
6.3.1 三种契约模型下的比较分析 |
6.3.2 社区协调契约设计 |
6.4 数值仿真 |
6.4.1 价格和参与度上限对平台上线的参与率的影响 |
6.4.2 价格和参与度上限对社区收益的影响 |
6.4.3 价格和参与度上限对协调机制影响 |
6.4.4 社区居民偏好和参与成本系数对平台上线的参与率的影响 |
6.4.5 社区居民偏好和参与成本系数对社区收益的影响 |
6.4.6 社区居民偏好和参与成本系数对协调机制影响 |
6.5 研究结论 |
6.6 本章小结 |
7 O2O模式下物业服务企业流程再造策略分析 |
7.1 问题描述与假设 |
7.2 模型建立与求解分析 |
7.2.1 自建且自运营 |
7.2.2 委托建设且自运营 |
7.2.3 自建且委托运营 |
7.2.4 委托建设且委托运营 |
7.3 模型比较分析 |
7.3.1 模式一VS模式二 |
7.3.2 模式一VS模式三 |
7.3.3 模式一VS模式四 |
7.4 数值仿真 |
7.5 研究结论 |
7.6 本章小结 |
8 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竞争力的评价 |
8.1 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理论方法 |
8.1.1 企业竞争力评价的价值链分析逻辑 |
8.1.2 基于价值链的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的主要维度 |
8.2 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8.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8.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权重确定 |
8.2.3 评价方法及其特点 |
8.3 物业服务企业O2O竞争力评价实证分析 |
8.3.1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
8.3.2 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结果 |
8.3.3 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
8.4 本章小结 |
9 结论与展望 |
9.1 全文总结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互联网+”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网格 |
附录 B |
附录 C 已上市主要物业服务企业基本情况 |
表索引 |
图索引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企业竞争力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研发投入惯性、现金持有量与企业竞争力——基于民营中小企业的视角[J]. 王卫星,杜靖. 会计之友, 2021(24)
- [2]贸易便利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J]. 黎新伍,黎宁. 国际经贸探索, 2021(10)
- [3]大数据能力、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竞争力关系研究[J]. 周小刚,陈水琳,李丽清. 管理评论, 2021(07)
- [4]城市群崛起与企业竞争力提升——基于交易成本的分析[J]. 刘婕,姚博,魏玮.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21(07)
- [5]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竞争力研究[D]. 赵金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6]汽车企业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以比亚迪为例[D]. 周艳. 延安大学, 2021(12)
- [7]转型升级背景下我国建筑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 田欣鑫. 西华大学, 2021(02)
- [8]A沉浸式英语培训公司竞争力提升研究[D]. 石红红.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9]“互联网+”背景下的物业服务企业O2O模式研究:提升路径、机制设计和评价体系[D]. 高文田.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10]个税改革的政策效应和替代效应[J]. 陆勇,王香珺,赵东晓,黄婷. 中国会计评论,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