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碱治疗白血病35例疗效初步分析

鱼腥草碱治疗白血病35例疗效初步分析

一、三尖杉酯类生物碱治疗白血病35例初步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七医院白血病研究小组[1](1976)在《三尖杉酯类生物碱治疗白血病35例初步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由海南粗榧(又名红壳松)所提取的三尖杉酯类生物碱治疗白血病35例的疗效进行了分析,认为对急、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对慢粒急变和急淋疗效较差。作者观察到三尖杉酯类生物碱对患者肝、脾有明显缩小作用,对骨髓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降低周围白细胞总数及幼稚细胞的作用亦较迅速。

王成韬[2](2013)在《海南粗榧愈伤组织增殖及抗褐变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运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分别对海南粗榧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及抗褐变等方面进行研究,进一步为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其三尖杉酯碱次生代谢的调控提供实验基础。以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 Hk. f.)的枝条、叶为外植体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采用升汞、次氯酸钠与臭氧为消毒剂,探讨了不同灭菌方法对海南粗榧外植体污染和细胞活性的影响,以降低海南粗榧在外植体消毒过程中的污染率。结果表明以升汞与臭氧复合处理的灭菌方法最佳,最佳灭菌条件为:采用75%酒精灭菌1min,然后臭氧灭菌30min,再用0.1%HgCl2溶液灭菌10min。在此灭菌条件下,外植体污染率5%,愈伤组织诱导率95%,外植体细胞活力比对照提高38%。并选取最佳灭菌条件以污染率为标准筛选出嫩叶为最适外植体材料。以海南粗榧愈伤组织为材料,通过测定愈伤组织的生长速率、PPO活性、POD活性和多酚含量,研究了抗褐变剂种类和浓度、激素种类和浓度、粗榧外植体对愈伤组织生长与褐变的影响。实验表明:添加0.5g·L-1PVP的培养基使愈伤组织在取得最大增长速率的同时有良好的抗褐变效果。以叶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褐变率比茎要低;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4mg·L-1NAA+0.1mg·L-1KT+30g·L-1蔗糖+6g·L-1卡拉胶+0.5g·L-1PVP。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为流动相:0.02mol/L;乙酸铵:甲醇=55:45;柱温:25℃;检测波长:288mm;进样量:10μL;流速:1.000mL/min。通过测定海南粗榧外植体提取物和愈伤组织发酵液提取物,发现提取物中均含有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

沈芸[3](2020)在《海南粗榧中主要生物碱的提取工艺与三尖杉碱富集工艺研究》文中认为海南素有“天然药库”之美誉。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 Li)是我国热区特有的珍稀药用植物,属于海南特有种。海南粗榧在同属植物中三尖杉酯类生物碱含有种类最多(共有11种)、含量最高,尤其是对动物和临床有显着抗肿瘤作用的4种三尖杉酯类生物碱,在海南粗榧中含量最高。这些生物碱作为原料药或重要原料药中间体在市场上极为紧缺、价格昂贵。原料药供需矛盾的现状亟待解决。因此,通过有效途径获得高含量三尖杉酯类生物碱母核——三尖杉碱(Cephalotaxine),同时进行富集,再通过半合成获得高三尖杉酯碱等高活性一线抗肿瘤药物,可从根本上解决原料药短缺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海南粗榧作为天然源抗肿瘤药源巨大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本论文拟通过生物碱的提取、富集与分离工艺熟化,实现海南粗榧的综合开发利用。本论文在建立海南粗榧中3种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海南粗榧中主要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单因素法研究了三尖杉碱的富集工艺,建立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三尖杉碱的方法并通过该方法成功分离纯化出三尖杉碱单体。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液质联用技术,建立海南粗榧中3种生物碱(三尖杉碱、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含量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线性关系及方法学考察试验表明该方法较为准确可靠,可用于海南粗榧中3种生物碱含量的测定。2.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海南粗榧中主要生物碱,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并确定了海南粗榧中主要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对影响海南粗榧中主要生物碱提取效果的溶剂种类、p H、原料粒径、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超声功率等8个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确定了各因素的最佳取值范围。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海南粗榧中3种生物碱的提取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出海南粗榧中主要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溶剂为H2SO4(pH=1)、原料粒径为10目、料液比为1:70(g:mL)、提取时间为60 min、提取温度为50℃、超声功率为480 W、提取次数为4次。3.基于海南粗榧三尖杉酯类生物碱(Cephalotaxus esters)部分母核相同的共识,通过碱性条件酯解断裂三尖杉酯类生物碱母核与酯碳支链共价键,获得高含量三尖杉碱,实现海南粗榧三尖杉酯类生物碱母核的快速、高效富集。对影响三尖杉碱富集效果的碱的种类、反应时间、KOH溶液浓度、反应温度等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得到三尖杉碱最佳富集工艺参数:反应时间为10 min、反应温度为室温(28℃)、反应所用碱为KOH、KOH溶液的浓度为0.1 mol/L。4.建立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三尖杉碱的方法,并通过该方法成功分离纯化出三尖杉碱单体。

187医院白血病研究小组[4](1976)在《三尖杉酯类生物碱治疗白血病35例初步疗效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自1972年起,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单位对海南粗榧(又名红壳松)的植物化学、药理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从其树皮提取的总碱中分离出9种生物碱(已明确化学结构的有8种),包括具有抗癌活性的4个酯碱,即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异三尖杉酯碱和脱氧三尖杉酯碱(旧称海林碱、高海林碱、异海林碱和脱氧海林碱)。

叶玉梅,徐承熊,孙润华,郭积玉,崔光建[5](1995)在《海南粗榧新碱衍生物HH07A的抗肿瘤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用细胞生长曲线测定法及软琼脂集落形成分析法研究了HH07A对几种肿瘤及正常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5ug·ml-1及3μg·ml-1HH07A能分别明显抑制L1210和HL-60细胞的生长。3种肿瘤细胞对HH07A的敏感性依次为L1210>KB>HL-60,而正常小鼠粒系祖细胞GM-CPC对药物的敏感性则低于前三者,且HH07A3.5μg·ml-1对HL-60细胞无分化诱导作用。HH07A对腹水型L1210白血病小鼠、S180小鼠均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使L1210荷瘤小鼠、S180荷瘤小鼠存活时间延长。也能抑制S180实体瘤的生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6](1975)在《三尖杉酯碱治疗白血病35例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我院在报导了红碱三号(去除了大部分粗榧碱的总生物碱)对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后,1974年3月~1975年7月,又用从海南粗榧(又名红壳松)中提取的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治疗白血病35例,也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本组35例为本院内科、儿科近一年多来所收治的病例,均经末梢血液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未经选择。其中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以下简称急粒)25例,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急性变(以下简称慢粒急变)2例,

浙江省中医研究所肿瘤白血病研究组[7](1976)在《白血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近况(文献综述)》文中研究说明 白血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中医中药对白血病的治疗,在一九五八年以前很少报道,以后虽然陆续发表了一些资料,但为数仍不多。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各地广泛开展中草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在提高缓解率及延长生存期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并出现了可喜的苗头。一九七四年我们曾收集了一九七三年九月份以前有关中医治疗白血病的资料,作了"中医对白血病的辨证和治疗"

蒋旋娴[8](2016)在《代谢抑制剂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合成三尖杉酯类碱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研究代谢抑制剂对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悬浮细胞生长及三尖杉酯类碱合成的影响。本文选取海南粗榧细胞产物合成途径中初生代谢途径代谢抑制剂氟化钠(NaF),L-丙氨酸及其衍生物L-环己基丙氨酸(L-cyclohexylalanine, L-CHA)和D-丙氨酸,以及产物三尖杉酯类碱合成支路代谢抑制剂L-色氨酸及其衍生物5-甲基-DL-色氨酸(5-Methyl-DL-tryptophan,5-MT),通过单独作用及联合使用,在海南粗榧悬浮细胞培养的不同阶段,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上述代谢抑制剂,测定细胞生物量、细胞活力、培养基糖耗以及产物含量,确定最佳添加剂量及添加时间。并且,为研究其作用机理,对一些关键酶活力和代谢途径中的中间代谢物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在不同培养时期添加不同浓度的代谢抑制剂后,对细胞生长和细胞活力均会产生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强度与添加时间成反比,与添加剂量成正比。在15d添加15mg/L NaF可获得最佳产量。NaF能有效提高磷酸戊糖途径(Hex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 HMP途径)的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DPH)的活性。在15 d添加30 mg/L L-丙氨酸,10 mg/L L-环己基丙氨酸,10 mg/L D-丙氨酸后,三尖杉酯类碱产量分别最高;其中添加L-环己基丙氨酸对产物的促进作用大于D-丙氨酸大于L-丙氨酸。L-丙氨酸及其衍生物能有效抑制糖酵解途径(Enbden-Meyerhof-Parnas, EMP途径)中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PK)活力,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te, PEP)转化为丙酮酸,同时提高HMP途径的关键酶G6PDH的活性。在15d添加10 mg/L L-色氨酸和5 mg/L5-MT后,三尖杉酯类碱产量分别最高;5-MT对产物的促进作用大于L-色氨酸,L-色氨酸及其衍生物对产物合成代谢支路色氨酸产生途径有反馈抑制作用。同时,苯丙烷类途径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活性与产物酚类物质分别比对照增加。最后,在最佳添加时间第15 d复合添加10 mg/L NaF和3 mg/L 5-MT以及5 mg/LL-环己基丙氨酸和3 mg/L 5-MT,复合添加代谢调节剂对细胞生物量和细胞活力的影响较单独添加小,对产物三尖杉酯类碱合成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同时添加5 mg/L L-环己基丙氨酸和3 mg/L 5-甲基-DL-色氨酸时,三尖杉酯类碱总含量最高。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9](1975)在《三尖杉酯碱治疗白血病35例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我院在报道了红碱三号(除去了大部分粗榧碱的总生物碱)对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后,自1974年3月~1975年7月的1年零4个月间又用从海南粗榧(又名红壳松)中提取的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治疗白血病35例,也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七医院[10](1977)在《三尖杉四个酯碱治疗白血病90例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我院在总结了海南粗榧总生物碱治疗白血病30例和其单碱三尖杉酯碱治疗白血病35例,有较好疗效后,除继续扩大三尖杉酯碱的验证外,又对异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脱氧三尖杉酯碱治疗白血病的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连以前的35例共9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本院内科、儿科自1974年3月~1976年9月,共收治急慢性白血病161例。除治疗不到一个疗程,观察不足两周和联合应用其它抗癌药物治疗

二、三尖杉酯类生物碱治疗白血病35例初步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尖杉酯类生物碱治疗白血病35例初步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海南粗榧愈伤组织增殖及抗褐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海南粗榧简介
        1.1.1 海南粗榧的资源情况
        1.1.2 海南粗榧的研究现状
    1.2 外植体消毒的研究
        1.2.1 污染的来源
        1.2.2 外植体的消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1.3 植物组织培养中抗褐变的研究
        1.3.1 产生褐变的机理
        1.3.2 防止褐变的措施
    1.4 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1.4.1 三尖杉酯碱
        1.4.2 高三尖杉酯碱
        1.4.3 异三尖杉酯碱
        1.4.4 脱氧三尖杉酯碱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外植体
        2.1.2 仪器
        2.1.3 试剂
    2.2 培养基
        2.2.1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
        2.2.2 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
        2.2.3 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液体培养基
    2.3 方法
        2.3.1 消毒方法
        2.3.2 植物细胞活力检测方法
        2.3.3 外植体的选择方法
        2.3.4 愈伤组织多酚氧化酶(PPO)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2.3.5 培养基中酚类物质含量测定
        2.3.6 HPLC检测代谢物中高三尖杉酯碱和三尖杉酯碱类物质
3 结果与分析
    3.1 外植体消毒方法研究
        3.1.1 常规升汞消毒效果
        3.1.2 升汞和次氯酸钠复合消毒法结果
        3.1.3 升汞和臭氧复合消毒法结果
        3.1.4 杀菌剂和抗生素复合消毒法结果
        3.1.5 各种消毒处理对外植体细胞活力的影响
        3.1.6 外植体的选择
    3.2 愈伤组织抗褐变及增殖的研究
        3.2.1 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培养中褐变问题的研究
        3.2.2 抗褐变剂及浓度对愈伤组织褐变的影响
        3.2.3 抗褐变剂与浓度对愈伤组织生长速率的影响
        3.2.4 植物生长物质配比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3.2.5 愈伤组织生长曲线
    3.3 三尖杉酯类碱提取与测定方法研究
        3.3.1 三尖杉酯碱及高三尖杉酯碱标准品的检测
        3.3.2 外植体中三尖杉酯类碱的检测
        3.3.3 愈伤组织发酵液中三尖杉酯类碱的检测
4 讨论
    4.1 海南粗榧外植体的灭菌与愈伤组织的诱导
    4.2 海南粗榧愈伤组织的抗褐变研究
    4.3 三尖杉酯类碱化合物的检测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章发表情况
致谢

(3)海南粗榧中主要生物碱的提取工艺与三尖杉碱富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海南粗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1.1.1 海南粗榧简介
        1.1.2 海南粗榧种质资源现状与保护
        1.1.3 海南粗榧资源的开发价值
    1.2 三尖杉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1.2.1 三尖杉生物碱的发现及结构确定
        1.2.2 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药理活性
    1.3 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获得途径
        1.3.1 从植物中提取获得
        1.3.2 通过化学合成获得
        1.3.3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
    1.4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4.1 选题依据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海南粗榧中主要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提取工艺的优化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与设备
        2.2.2 样品前处理
        2.2.3 海南粗榧中三种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
        2.2.4 海南粗榧中主要生物碱提取工艺的单因素考察
        2.2.5 响应面法优化海南粗榧中主要生物碱的提取工艺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三种生物碱标准曲线及线性关系
        2.3.2 三种生物碱方法学考察
        2.3.3 提取工艺的单因素考察
        2.3.4 响应面法优化海南粗榧中主要生物碱的提取工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尖杉碱的富集与纯化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与设备
        3.2.2 单因素法研究三尖杉碱的富集工艺
        3.2.3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三尖杉碱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富集工艺的单因素考察
        3.3.2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三尖杉碱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代谢抑制剂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合成三尖杉酯类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海南粗榧研究进展
        1.1.1 海南粗榧简介
        1.1.2 海南粗榧的药用价值
        1.1.3 海南粗榧资源概况
    1.2 植物次生代谢细胞工程调控
        1.2.1 外植体和基本培养基调控
        1.2.2 培养条件的优化
        1.2.3 添加前体物的影响
        1.2.4 添加代谢抑制的影响
        1.2.5 添加诱导子的影响
        1.2.6 植物细胞培养方法
    1.3 海南粗榧代谢途径研究
        1.3.1 植物细胞工程调控模式
        1.3.2 三尖杉酯类碱骨架的生物合成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试剂
        2.1.1 植物材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验试剂
    2.2 海南粗榧悬浮细胞培养方法
    2.3 试验设计
        2.3.1 NaF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生长和三尖杉酯类碱合成的影响
        2.3.2 L-丙氨酸及其衍生物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生长和三尖杉酯类碱合成的影响
        2.3.3 L-色氨酸及其衍生物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生长和三尖杉酯类碱合成的影响
        2.3.4 代谢调节剂协同作用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生长和三尖杉酯类碱合成的影响
    2.4 试验分析方法
        2.4.1 细胞生物量测定
        2.4.2 培养液糖浓度测定
        2.4.5 细胞活力的测定
        2.4.6 G6PDH活力测定
        2.4.7 丙酮酸激酶活力测定
        2.4.8 丙酮酸含量测定
        2.4.9 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测定
        2.4.10 3-脱氧-D-阿拉伯庚酮糖-7-磷酸合成酶(DS)酶活测定
        2.4.11 莽草酸含量测定
        2.4.12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的测定
        2.4.13 总酚测定
        2.4.14 三尖杉酯类碱的提取与测定
        2.4.15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添加氟化钠(NaF)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产三尖杉酯类碱的影响
        3.1.1 NaF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
        3.1.2 NaF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活性的影响
        3.1.3 NaF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培养基糖耗的影响
        3.1.4 NaF对三尖杉酯类碱合成的影响
        3.1.5 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及中间产物含量的影响
    3.2 添加丙氨酸及其衍生物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产三尖杉酯类碱的影响
        3.2.1 L-丙氨酸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生长和产三尖杉酯类碱的影响
        3.2.2 L-环己基丙氨酸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生长和产三尖杉酯类碱的影响
        3.2.3 D-丙氨酸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生长和产三尖杉酯类碱的影响
        3.2.4 添加L-丙氨酸及其衍生物对海南粗榧植物细胞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及中间产物含量的影响
    3.3 添加色氨酸及其衍生物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产三尖杉酯类碱的影响
        3.3.1 L-色氨酸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生长和产三尖杉酯类碱的影响
        3.3.2 5-甲基-DL-色氨酸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生长和产三尖杉酯类碱的影响
        3.3.3 添加色氨酸及其衍生物对海南粗榧植物细胞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及中间产物含量的影响
    3.4 代谢调节剂的联合使用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生长及三尖杉酯类碱合成的影响
        3.4.1 代谢抑制剂联合使用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生长的影响
        3.4.2 代谢抑制剂联合使用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活力的影响
        3.4.3 代谢抑制剂联合使用对三尖杉酯类碱合成的影响
        3.4.4 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及中间产物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添加代谢抑制剂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初生代谢的影响
    4.2 添加代谢抑制剂对三尖杉酯类碱合成途径中不同代谢通路的影响
5 结论
    5.1 代谢抑制剂对细胞初生代谢的影响
    5.2 代谢抑制剂对产物三尖杉酯类碱合成途径中不同代谢通路的影响
    5.3 代谢抑制剂对产物三尖杉酯类碱含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三尖杉酯类生物碱治疗白血病35例初步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尖杉酯类生物碱治疗白血病35例初步疗效分析[J].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七医院白血病研究小组. 中草药通讯, 1976(04)
  • [2]海南粗榧愈伤组织增殖及抗褐变研究[D]. 王成韬. 海南大学, 2013(02)
  • [3]海南粗榧中主要生物碱的提取工艺与三尖杉碱富集工艺研究[D]. 沈芸. 西北师范大学, 2020(12)
  • [4]三尖杉酯类生物碱治疗白血病35例初步疗效报告[J]. 187医院白血病研究小组. 人民军医, 1976(03)
  • [5]海南粗榧新碱衍生物HH07A的抗肿瘤作用[J]. 叶玉梅,徐承熊,孙润华,郭积玉,崔光建. 药学学报, 1995(01)
  • [6]三尖杉酯碱治疗白血病35例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广东医药资料, 1975(12)
  • [7]白血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近况(文献综述)[J]. 浙江省中医研究所肿瘤白血病研究组. 浙江肿瘤通讯, 1976(03)
  • [8]代谢抑制剂对海南粗榧悬浮细胞合成三尖杉酯类碱的影响[D]. 蒋旋娴. 海南大学, 2016(08)
  • [9]三尖杉酯碱治疗白血病35例疗效分析[J].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海南卫生, 1975(04)
  • [10]三尖杉四个酯碱治疗白血病90例疗效分析[J].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七医院. 广东医药资料, 1977(06)

标签:;  ;  ;  ;  

鱼腥草碱治疗白血病35例疗效初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