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条血管吻合后十指再植一例

60条血管吻合后十指再植一例

一、吻合60条血管的十指离断再植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金玲,叶鑫璇,张丹丹,杨银兰[1](2019)在《一例十指与双前臂同时离断再植的护理难点与对策》文中提出目的报道1例十指与双前臂同时离断患者的护理难点以及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例十指与双前臂同时离断患者再植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护理难点,包括术前低血容量性休克、术后基础护理问题多、血运观察难、康复时间长等护理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术后再植肢体、手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年,功能评价为良。结论十指与双前臂同时离断,不仅需要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支持,而且还要有高效的护理团队的紧密协作,及时有效护理干预是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康复的有效保证。

曹立新,张子玉,王雪峰,吴丽红,崔立然[2](2019)在《腕掌侧浅静脉移植在撕脱性断指血管缺损再植中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腕掌侧浅静脉移植在手指撕脱性断指血管缺损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6例(30指)手指撕脱性断指动脉血管缺损1.0~3.0 c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腕掌侧浅静脉移植修复断指血管缺损再植术,观察术后断指再植成活情况,记录动脉和静脉缺损平均长度、移植静脉修复动脉缺损平均长度、移植静脉修复静脉缺损平均长度、再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成活指术后功能。结果 26例(30指)患者中,术后成活27指,指成活率90.0%。动脉缺损平均长度1.7 cm;静脉缺损平均长度1.6 cm;移植静脉修复动脉缺损平均长度2.1 cm;移植静脉修复静脉缺损平均长度2.1 cm。4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动脉危象3指,静脉危象1指), 4指血管危象中3指行二次手术成活1指, 1指血管危象患者拒绝二次手术保守失败,最终坏死3指。血管危象中3指行二次手术探察,均因在初次再植时有损伤的血管没能完全剪除,术后形成血栓。术后指功能优9指,良15指,差3指,劣0指,优良率为88.9%。结论腕掌侧浅静脉移植修复撕脱性断指血管缺损再植术,不需过多短缩指骨或截指,效果好、损伤小。

严晓薇,李小东,谷锐,李素清,滑立伟[3](2018)在《超声导引下Fogarty导管术与切开探查术在静脉危象中的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和评价超声导引下Fogarty导管术、切开探查术两种术式对静脉危象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3月至2016年2月,对26例(33条血管)患肢在断肢再植术后出现静脉危象予以手术处理。其中11例(11条血管)患肢采用超声导引下Fogarty导管术(A组),15例(22条血管)患肢采用切开探查术(B组)。对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总手术时间:A组(89.92±17.68)min,B组(134.04±19.53)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组(45.66±10.81)mL,B组(73.45±18.23)m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灌注时间:A组(5.89±1.71)h,B组(7.18±2.57)h,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浅表感染率:A组9.09%,B组1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再次栓塞率:A组18.18%,B组26.67%,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截肢率:A组9.09%,B组20.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肢功能优良率:A组77.78%,B组7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导引下Fogarty导管术与切开探查术相比,可快速处理静脉危象,血栓定位精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早期临床疗效确切,但二者术后患肢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仇申强[4](2017)在《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论文纲要显微外科的诞生和发展,是20世纪现代外科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发展历程。1960年,美国的两位学者Jacobson及Suarez首先利用他们所设计的精细的小血管吻合器械进行了 1.6mm-3.2mmm的小血管的吻合。1963年1月,我国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陈中伟等在肉眼下进行了小血管的吻合,实现了一例右前臂完全离断病例的再植手术的成功,翻开了世界创伤外科史上的新的一页,也开辟了显微外科的新纪元。随后,随着临床实践、实验研究以及医疗器械、设备、医用材料等的更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显微外科逐渐发展壮大,成为骨科、手外科、足踝外科、血管外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移植外科、耳鼻喉科、口腔颌面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眼科等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显微外科技术与理念的结合也使相关领域发展成为各专业的高精尖方向和前沿阵地。然而,显微外科的基础是血管吻合,血管吻合的质量决定着手术的成败、安全性及手术后的恢复效果。从根本上讲,吻合血管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血液在血管腔中持久而通畅的流动,从而提供并维持组织的供血。血管的吻合质量,受制于手术显微镜、显微器械、显微缝线以及手术医师等众多因素;如何提高微血管的吻合质量、改进吻合方法一直是显微外科临床工作及基础、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各种吻合方法不断提出,各种吻合技巧层出不穷,尤其是血管吻合器(一种机械吻合法)也得到了国内外临床医师的广泛应用;但是,显微外科手工缝合一直获得广泛认同,依然是小、微血管吻合的金标准。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手工缝合小、微血管一直是以单纯间断缝合为主,同时手工缝合仍然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技术水平甚至医生的状态都能够很大程度的影响其吻合质量,它需要长期的、专业的、大量的训练。如何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各种不确定因素,更大程度上保障小、微血管的吻合质量、提高血管的通畅率,也是我们临床医师的一项重要课题。受皮肤及胃肠道的褥式缝合的启发,我们将褥式缝合(包括水平褥式缝合和垂直褥式缝合)应用到了小、微血管的显微外科手工吻合中,获得了成功。在论文的第一章,回顾了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血管吻合中应用褥式缝合的临床病例应用情况,其中包括断指再植316例、手指再造32例及游离皮瓣165例。结果表明小、微血管的褥式缝合,可以显着提高小、微血管的吻合质量,明显增加通畅率,而且其操作难度并不高,稍加练习即可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在1960年,Jacobson及Suarez在临床实践的同时,也成功的进行了小血管吻合的动物实验,并且获得了较高的血管通畅率。而且,对于显微外科医师来讲,为了提高临床手术操作水平和小、微血管的吻合熟练程度,也需要利用实验动物进行必要的显微技术训练。实验动物尤其是大鼠,体型较小,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可重复性高,而且成本低廉,获取数据简便。鉴于此,在论文的第二章第一部分,我们以Wister大鼠为实验动物,进行了小、微血管显微外科褥式缝合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包括端端缝合、端侧缝合、不同口径的动脉缝合、微血管缝合等。论文第二章的第二部分,在所建立的Wister大鼠端端吻合模型上,对褥式缝合与单纯间断缝合的缝合速度与吻合质量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初步探讨了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的特点及优势。另外,论文还综述了血管吻合方法的历史发展历程、现状与未来展望。第一章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褥式缝合在小、微血管显微缝合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们将水平褥式缝合及垂直褥式缝合应用到小、微血管的显微外科缝合当中。回顾了 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血管吻合中应用褥式缝合的游离皮瓣165例、断指再植316例及手指再造32例。结果:164例游离皮瓣完全成活,其中5例出现血管危象,经探查后恢复血运完全成活;1例患者因患者一般情况差,患者及家属拒绝探查,最终皮瓣坏死。316例断指再植病例中,308例再植成活,其中26例出现血管危象急诊探查,仅7例出现包括吻合口在内的血管栓塞,16例血管吻合口未栓塞,系因吻合口近端或远端血管挫伤导致的血管栓塞,3例系因单纯的血管痉挛所致;8例坏死病例均为末节挤压离断再植,其中6例获得血管危象探查,探查见其组织损伤严重,血管广泛栓塞,无保留价值,给以行残端修整术,2例患者拒绝手术探查最终坏死。32例再造手指完全成活,其中2例全形再造术后二趾瓣出现血管危象,探查其系血管扭转引起血管痉挛所致,给以离断调整后重新吻合,最终成活。结论: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可以显着提高血管的吻合质量,增加通畅率;而且,其操作难度并不高,稍加练习即可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第二章 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的实验研究第一部分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的模型建立目的:探讨利用Wister大鼠建立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的动物模型,包括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微血管吻合、不同口径的血管吻合。方法:以健康成年Wister大鼠(体重250g以上)为实验对象,进行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模型的建立。以成年大鼠尾中动脉(直径约0.5-1.0mm)的近2/3段作为吻合对象建立端端吻合模型;以略小体型大鼠(体重250-300g)的远1/3段的尾中动脉(直径约0.2-0.5mm)为吻合对象建立微血管吻合模型;以成年大鼠的腹主动脉(直径约1.2-1.8mm)与左肾动脉(直径约0.5-0.9mm)的起始处为吻合对象建立端侧吻合模型;以直接吻合成年大鼠的腹主动脉(直径约1.2-1.8mm)与左肾动脉(直径约0.5-0.9mm)来建立口径不同口径的血管吻合模型。结果:显微褥式缝合的模型可以以Wister大鼠为实验对象进行建立,包括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微血管吻合、口径相差较大的血管吻合。结论:Wister大鼠作为小体型、价格便宜的实验动物,可以建立理想的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模型,而且所建立的血管吻合模型具有可重复性高、简单快捷、易于操作等优点,尤其是利用大鼠尾中动脉进行褥式缝合的练习可以作为显微技术训练的常用方式。第二部分褥式缝合与单纯间断缝合在小、微血管的显微外科端端吻合中缝合速度与吻合质量的对比性研究目的:探讨褥式缝合与单纯间断缝合在小、微血管的显微外科端端吻合中缝合速度与吻合质量的差异,评估褥式缝合的优缺点。方法:以成年Wister大鼠为实验对象,以其尾中动脉近1/3段(直径约0.8-1.0mm)作为拟吻合的血管。分别将进行血管缝合的医生按从事显微外科年限分为3组:低水平组(从事显微外科不超过6月的临床医生)36人,中等水平组(从事显微外科6月-1年的临床医生)28人,高水平组(从事显微外科1年以上的临床医生)12人。每组医生分别应用单纯间断缝合及褥式缝合各吻合尾中动脉的10个吻合口,分别记录每个吻合口的缝合时间,并剖开吻合口观察有无外膜嵌入管腔,并记录有外膜嵌入管腔的吻合口数量,将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的血管缝合速度分别如下:低水平组医生褥式缝合花费的时间为1843±96秒,单纯间断缝合花费的时间为925±84秒;中等水平组医生褥式缝合花费的时间为752±46秒,单纯间断缝合花费的时间为627±30秒;高水平组医生褥式缝合花费的时间为420±32秒,单纯间断缝合花费的时间为465±27秒。3组医生出现外膜嵌入的比例分别如下:低水平组医生单纯间断缝合的出现率为(2.972±1.028)/10,褥式缝合的出现率为0/10;中等水平组医生单纯间断缝合的出现率为(1.750± 1.005)/10,褥式缝合的出现率为0/10;高水平组医生单纯间断缝合的出现率为(0.167±0.389)/10,褥式缝合的出现率为0/10。结论:对于具有低中程度显微外科水平的临床医生来说,小、微血管的单纯间断缝合速度较褥式缝合为快,而相对具有较高水平的显微外科医生来说,褥式缝合反而比单纯间断缝合速度快。这与褥式缝合打结的速度快、打结的个数少有关。更重要的,小、微血管的褥式缝合不管是对什么水平的显微外科医生来说,只要能够顺利完成血管的褥式缝合就可以完全避免外膜嵌入管腔,实现完全的内膜相对,避免内翻。因而,随着临床医生熟练度的增加及技术水平的提高,采用褥式缝合小、微血管,不管是在吻合速度上还是吻合质量上都有优势,尤其是能实现100%的外翻。

张子清,杨延军,马立峰,刘铭波,王克列,李木卫[5](2016)在《十指与双前臂同时离断再植成功一例及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十指与双前臂同时离断再植手术方法和术后功能康复。方法 2014年9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一例十指、双前臂同时离断患者实施断肢、断指再植术。手术分3个再植团队,术中应用顺行再植与逆行再植方法交替,精确的血管、神经吻合,手术历时11h55min,术后2周康复团队介入,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相结合。结果术后再植肢体、手指全植全活。术后随访14个月,腕关节屈、伸活动功能正常,双手浅、深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拇、手指握、捏及对掌功能部分恢复,两点辨别觉810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为良好。结论十指、双前臂同时离断,只要精心组织团队协作、应用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精细的吻合血管、神经,术后早期功能康复介入,再植肢、指可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

崔硕[6](2015)在《不同伤情断指再植术后一年内甲皱微循环的变化规律与分析》文中指出背景:目前对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血液循环恢复的疗效评定标准,均以医生的主观感觉评定,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导致误差。课题组前期已经对断指再植术后甲皱微循环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断指再植术后半年内再植手指的甲皱微循环各项积分值尚未恢复至正常,但是对甲皱微循环评估断指再植术后血液循环恢复的参考值范围,尚未进行具体研究。本课题利用甲皱微循环检测仪对切割伤、挤压伤断指再植术后270天、365天再植手指的甲皱微循环进行检测,分析其变化规律并求出其各项指标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目的:比较切割伤与挤压伤断指再植术后365天内再植指甲皱微循环的变化特点并寻找其变化规律.分析再植指与对侧健指甲皱微循环的差别及规律。以求寻找到断指再植后再植指血循环具体化、客观化的评估标准,为临床评估断指再植术后血循环恢复提供参考。方法:使用XW-880末梢微循环检测仪和计算机微循环分析系统,分别观察分析切割伤和挤压伤断指再植术后270天、365天时甲皱微循环的变化,并与对侧健指进行对比。采用田牛加权分析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应用各组患者的患指甲皱微循环形态、流态、袢周、总积分的加权值减去对侧健指相应加权值,计算出差值,并求出差值的均值与标准差,进一步计算出各组形态、流态、袢周、总积分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上限),作为评估切割伤与挤压伤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血循环恢复的量化参考标准。结果:1.切割伤断指再植术后270天组、365天组再植指甲皱微循环与各自对侧健指组甲皱微循环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以及总积分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植指与对侧健指上述各指标的差值的参考范围分别为:(1)270天切割伤各项指标差值不高于:1.3、1.2、1.4、3.6;(2)365天切割伤各项指标差值不高于:0.8、0.8、0.7、2.1。2.挤压伤断指再植术后270天组、365天组再植指甲皱微循环与各自对侧健指组甲皱微循环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以及总积分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植指与对侧健指上述各指标的差值的参考范围分别为:(1)270天挤压伤各项指标差值不高于:1.8、1.8、2.0、5.3;(2)365天挤压伤各项指标差值不高于:1.3、1.3、1.4、3.6。3.切割伤断指再植术后270天组再植指分别与挤压伤断指再植术后270天组、切割伤断指再植术后365天组再植指甲皱微循环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以及总积分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挤压伤断指再植术后270天组、365天组再植指甲皱微循环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以及总积分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切割伤与挤压伤断指再植术后365天组再植指的甲皱微循环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以及总积分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各组对侧健指的甲皱微循环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以及总积分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割伤与挤压伤断指再植术后365天时再植指甲皱微循环的各项指标尚未恢复至正常范围,应用甲皱微循环的各项加权积分值来评估断指再植术后再植指血液循环的恢复状况,可使再植指血液循环的评估标准化、客观化。

谢伟勇,张兴世,陈西政,黄富荣,魏奕[7](2014)在《双手十指离断再植成功一例及文献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双手十指离断再植成功经验。方法 2013年2月,成功完成一例双手十指离断再植术,术中共吻合27条指背静脉,19条指固有动脉,20条指神经,骨折固定采用单根克氏针髓腔固定,术后进行科学康复训练并坚持随访1年,结合文献分析双手十指离断再植成活和功能恢复的经验。结果术后双手十指成功成活,随访1年,按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评定等级双手均为优。结论双手十指离断再植成功有赖于显微外科团队的合作,以及娴熟显微外科操作技术的掌握。

沈小芳[8](2013)在《芪黄勇安汤对断肢(指)再植和组织移植术后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芪黄勇安汤对断肢(指)再植和组织移植术后微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以及对患者术后的各项体征,血液流变学,机体免疫力等的影响,为其合理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术后常规予以抗感染及补液治疗,口服200mL矫味剂作为安慰剂。实验组:根据辨证施治原则服用芪黄勇安汤(简称安汤组),服药时间为术后1周,每日一剂,水煎后分二次内服。测定指标时间为术后6h、12h、24h、48h、72h、120h,各时间点采血。记录患者症状及体征,包括疼痛、出血、肤色、皮温及肿胀等;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bFGF和VEGF的含量;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淋巴细胞中TLR4和TLR9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IL-4和IL-6免疫因子的含量。结果:1)通过对两个组各个时间点的不同体征的观察及检测,发现安汤组病人的疼痛明显的减轻了,尤其是48小时以后病人的疼痛明显减轻,到120h疼痛不太明显。安汤组病人伤口的出血情况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第24小时起明显少于对照组,72小时以后出血不明显。安汤组病人伤口附近的肤色也表现出良好的状况,从24小时开始一直红润,明显优于对照的的淡红色。安汤组病人伤口附近的皮温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一直维持温暖,从第12h起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温/凉。安汤组病人伤口附近肿胀情况也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仅在48h表现为中度肿胀,从12h起肿胀情况就明显优于对照组。2)检测结果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12h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各时间点均升高差异显着(p<0.05);凝血酶时间(TT)安汤组明显增加,从12h起差异显着(p<0.05);纤维蛋白原(Fib)安汤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从12h起差异显着(p<0.0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安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12h、48h、72h是差异显着(p<0.05);抗凝血酶-III(ATⅢ)安汤组明显高于与对照组,从12h以后差异显着(p<0.05);血沉方程K值(KVE)安汤组显着降低(p<0.05);全血黏度低切(Lηb)安汤组明显下降,从12h起差异显着(p<0.05);全血黏度中切(Mηb)安汤组明显下降,在12-48h差异显着(p<0.05);全血黏度高切(Hηb)安汤组除了120h外其他时间点均显着下降,差异显着(p<0.05);全血还原黏度低切(ηLr)安汤组显着下降,各时间点差异显着(p<0.05);全血还原黏度中切(ηMr)安汤组除了48h外其他时间点均显着下降,差异显着(p<0.05);全血还原黏度高切(ηHr)安汤组显着下降,各时间点差异显着(p<0.05)。红细胞积聚指数(EAI)安汤组显着下降,各时间点均差异显着(p<0.05);红细胞刚性指数(ERI)安汤组显着降低,各时间点均差异显着(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EDI)安汤组明显下降,在6-48h差异显着(p<0.05);红细胞电泳指数(EEI)安汤组显着下降,各时间点均差异显着(p<0.05);血浆黏度值(ηP)安汤组显着下降,各时间点均差异显着(p<0.05);红细胞压积(PCV)安汤组均明显下降,除了24h和48h外其他均差异显着(p<0.05);红细胞沉降率(ESR)安汤组明显下降,从12h起差异显着(p<0.05)。3) bFGF在对照组和安汤组中均随时间的推移而上升,在72h达到最高,在120h时降低,其中安汤组各时间点均明显高表达于对照组,在48h和72h时差异显着(p<0.05);VEGF在对照组和安汤组中均随时间的推移而上升,在48h达到最高,从72h开始降低,其中安汤组各时间点均明显高表达于对照组,在48h和72h时差异显着(p<0.05)。4)芪黄勇安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LR4mRNA的表达明显上升,从12h起差异显着;而TLR9mRNA在芪黄勇安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也明显上调,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均差异显着。5)患者手术后IL-4的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到72h达到最高,安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24-72h差异显着(p<0.05);而患者手术后IL-6的含量也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到72h达到最高,安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除了6h和24h外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显着(p<0.05)。结论:1)断肢(指)再植手术后,芪黄勇安汤更够明显的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减少伤口出血,同时具有抗炎消肿的功效,给药组肿胀情况明显下降,从而促进肤色红润,皮肤温暖。2)芪黄勇安汤能够优化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促进患者血液通畅,改善患者再植肢体的血运效率,提高再植肢体的成活率。3)芪黄勇安汤能够上调断肢再植患者术后bFGF和VEGF,促进肢体连接部位新生血管的产生,改善再植肢体的血供。4)断肢(指)再植手术后,芪黄勇安汤促进TLR4和TLR9受体的表达,开启相关信号通路,活化下游相关因子,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5)芪黄勇安汤能够激活相关的免疫机制,上调了IL-4和IL-6的表达,增强患者免疫力,体现了本方抗炎消肿,清热解毒等功效。

肖珍云[9](2011)在《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职业性外伤指体离断再植患者术后重返工作的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促进断指再植患者再就业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了某市综合性三级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月满足研究要求的59名断指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户籍、伤前职业、再植指情况(包括受伤时伤情、治疗经过及术后再植指功能恢复情况)、是否享受医疗保险及工伤保险待遇等资料;并通过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患者术后重返工作方式和结局等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探讨上述因素与断指再植患者术后重返工作的关系。结果本次研究共有研究对象59名,其中50名重返工作。患者性别、年龄、户籍、伤前职业、是否享受工伤保险及医疗保险待遇等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重返工作无明显影响;术后再植指功能恢复情况与其重返工作明显相关。断指再植后再植指功能恢复一方面与再植术后再植指功能康复训练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断指损伤的性质包括指离断类型、离断平面、及手术中PIPJ处理、指神经修复、指动脉吻合、肌腱修复等密切相关。其中离断类型、离断平面、PIPJ处理、术后再植指康复治疗情况是再植指运动功能影响因素;年龄、指神经修复是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再植指指体的外观包括指体饱满度、颜色、皮肤温度等与指动脉吻合相关;术后感染对再植指功能有多方面重要影响。结论职业性外伤指离断再植患者大部分能重返工作。再植指功能情况对其重返工作有重大影响,临床应重视断指再植适应症的选择、术中仔细手术操作、术后再植指系统功能康复等治疗,而更好促进再植患者重返工作。

唐先武,戴岳,谭永军[10](2009)在《断落十指又“长”回来了》文中研究表明“感谢医护人员高超的医术,使我又能重新拿起笔来,亲自表达我对你们的谢意……”12月22日,解放军第209医院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这封字迹歪扭的感谢信,正是3个月前在该院成功接受“十指离断”再植手术的患者赵红喜亲笔书写的。 这场惊心动魄的抢救,发生?

二、吻合60条血管的十指离断再植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吻合60条血管的十指离断再植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一例十指与双前臂同时离断再植的护理难点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1.2.2 护理对策
        1.2.2. 1 解决患者术前低血容量性休克护理问题对策
        1.2.2.2解决患者术后基础护理问题多的对策
        1.2.2. 3 解决术后血运观察难的对策
        1.2.2. 4 解决术后康复时间长护理问题的对策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2 结果
    2.1 分析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结果
    2.2 分析ADL功能评定结果
3 讨论

(2)腕掌侧浅静脉移植在撕脱性断指血管缺损再植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清创
        1.2.2断指重建再植
        1.2.3 术后处置
        1.2.4 术后康复
        1.2.5 术后随访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3)超声导引下Fogarty导管术与切开探查术在静脉危象中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术前准备
        1.2.2 超声导引下Fogarty导管术
        1.2.3 切开探查术
    1.3 术后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切开探查术式的问题
    3.2 超声导引下Fogarty导管术式优势
    3.3 两种术式疗效比较
    3.4 注意事项

(4)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章 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的临床应用
    资料与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的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的模型建立
        材料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褥式缝合与单纯间断缝合在小、微血管的显微外科端端吻合中缝合速度与吻合质量的对比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文章Ⅰ
英文文章Ⅱ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不同伤情断指再植术后一年内甲皱微循环的变化规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断指再植的概述
        1.1.2 微循环与微循环学
        1.1.3 甲皱微循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分组
    2.3 实验器材
    2.4 实验方法与过程
    2.5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断指再植术后相同伤情不同康复时间、不同伤情相同康复时间甲皱微循环的各项加权积分值对比
        3.1.1 切割伤术后270天与切割伤术后365天对比
        3.1.2 挤压伤术后270天与挤压伤术后365天对比
        3.1.3 切割伤术后270天与挤压伤术后270天对比
        3.1.4 切割伤术后365天与挤压伤术后365天对比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对比以及每组中各项指标的 95%医学参考值范围
        3.2.1 270天切割伤与对照健指对比
        3.2.2 365天切割伤与对照健指对比
        3.2.3 270天挤压伤与对照健指对比
        3.2.4 365天挤压伤与对照健指对比
    3.3 各对照组之间甲皱微循环各项指标的对比
第4章 讨论
    4.1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
    4.2 手指离断后断指再植术前后血管的变化
    4.3 血管新生的机制
    4.4 断指再植术后甲皱微循环的变化
    4.5 影响本实验的因素
    4.6 本研究的不足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词汇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芪黄勇安汤对断肢(指)再植和组织移植术后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资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9)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吻合60条血管的十指离断再植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一例十指与双前臂同时离断再植的护理难点与对策[J]. 王金玲,叶鑫璇,张丹丹,杨银兰. 中国医药科学, 2019(14)
  • [2]腕掌侧浅静脉移植在撕脱性断指血管缺损再植中的临床研究[J]. 曹立新,张子玉,王雪峰,吴丽红,崔立然. 中国实用医药, 2019(15)
  • [3]超声导引下Fogarty导管术与切开探查术在静脉危象中的疗效比较[J]. 严晓薇,李小东,谷锐,李素清,滑立伟. 实用骨科杂志, 2018(08)
  • [4]小、微血管的显微褥式缝合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D]. 仇申强. 山东大学, 2017(08)
  • [5]十指与双前臂同时离断再植成功一例及文献复习[J]. 张子清,杨延军,马立峰,刘铭波,王克列,李木卫.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6(04)
  • [6]不同伤情断指再植术后一年内甲皱微循环的变化规律与分析[D]. 崔硕. 河南科技大学, 2015(02)
  • [7]双手十指离断再植成功一例及文献分析[J]. 谢伟勇,张兴世,陈西政,黄富荣,魏奕.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4(05)
  • [8]芪黄勇安汤对断肢(指)再植和组织移植术后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 沈小芳. 苏州大学, 2013(11)
  • [9]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D]. 肖珍云. 泰山医学院, 2011(06)
  • [10]断落十指又“长”回来了[N]. 唐先武,戴岳,谭永军. 科技日报, 2009

标签:;  ;  ;  ;  

60条血管吻合后十指再植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