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旋毛虫McAb快速ELISA法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生喜[1](2020)在《猪旋毛虫病检出率低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文中认为笔者就在郑州某屠宰场几年来的工作经历,发现宰后压片镜检法检疫旋毛虫,检出率很低,连续三年未检出旋毛虫。本文就其原因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策。
翟铖铖[2](2018)在《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抗原基因的克隆表达与诊断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旋毛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从发现至今已近200年,但每年在世界各地仍有大量病例并引起多起暴发。由于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所以不易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至今仍没有一种快速、准确、便捷的诊断方法。本研究旨在找到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又能大量制备的优质抗原,可用于研制旋毛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制剂。目的:本研究基于以往研究基础所获得的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的4个强反应原性抗原基因,进行体外克隆表达,获得大量高纯度的基因重组蛋白,利用ELISA技术对人工感染不同剂量、不同时间的鼠血清中旋毛虫特异性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并利用人体旋毛虫病人血清进行诊断效果的初步鉴定,筛选出可用于旋毛虫免疫学诊断的基因重组抗原,为进一步建立起有效的旋毛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奠定研究基础。方法:根据NCBI-Gene注册的不同发育时期的4个基因序列,即感染后6h肠道幼虫期(inML6h)的类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cysteine proteinase inhibitors-like,CPIL)基因Wn10、成虫Ad3期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SP1)基因Zh68、新生幼虫期(NBL)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SP2)基因T668、肌幼虫期(ML)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Serpin)基因Wm5,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4个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与抗原表位,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进行体外大量表达与纯化,获得纯度较高的基因重组蛋白,分别命名为P1、P2、P3和P4;进一步通过ELISA方法,利用基因重组蛋白对人工感染不同旋毛虫剂量、不同时间的鼠血清中旋毛虫特异性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利用旋毛虫病人血清分别对4个发育时期的ES抗原、基因重组抗原及市面上的旋毛虫诊断试剂盒进行诊断效果的比较;利用SPSS 22.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生物信息学的预测结果,4个基因所编码的蛋白都为亲水性蛋白,SP2有一个跨膜区,CPIL、SP1和SP2都含有信号肽,都具有众多抗原表位,且挑选出优势抗原表位。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及蛋白纯化技术,成功获得了 4个纯度较高的基因重组蛋白。进一步利用ELISA方法结果表明:1)对鼠血清的检测结果显示,在IgM水平上,4个重组蛋白检测的抗体水平都较低或阴性;在IgG水平上,P1在低剂量和高剂量分别在第10天和第8天检测出阳性,在感染后第11-45天均为阳性且维持较高水平,感染早期低剂量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高剂量组,P2、P3、P4最早分别在第10天、第14天、第16天可检测出阳性,在感染剂量上没有P1差别明显,且整体阳性检测水平低于P1。2)对病人血清诊断结果显示,在IgM抗体水平上,4种ES抗原、P2及P3都能诊断出全部旋毛虫病人的IgM抗体;在IgG抗体水平上,4种ES抗原、P4和IgG诊断试剂盒均能诊断出全部旋毛虫病病人的IgG抗体。结论:利用鼠血清的检测,4个重组蛋白对旋毛虫病IgG抗体都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其中感染6小时肠道幼虫期的类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P1)可作为早期感染诊断的候选抗原,肌幼虫期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P4)可作为中晚期感染诊断的候选抗原,同时发现P1在感染低剂量明显高于高剂量的抗体水平,推测其可能参与旋毛虫感染引起的宿主免疫抑制功能,为研制旋毛虫病的阻断剂和保护剂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利用旋毛虫病人血清对4个基因重组蛋白的诊断特性进行鉴定,P2和P3可作为旋毛虫病IgM抗体检测的候选诊断抗原,P4可作为旋毛虫病IgG抗体检测的候选诊断抗原;P1和P4的诊断特性及应用价值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
庄金秋,梅建国,张颖,姚春阳,李峰[3](2017)在《猪旋毛虫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猪旋毛虫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猪旋毛虫对于肉品卫生影响严重,是我国肉品首检和必检项目。文章从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概述了猪旋毛虫病最新诊断方法,以期为肉品检疫人员、广大养殖业主及兽医科研工作者更好地诊断和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汪伟[4](2017)在《快速诊断技术在生猪检疫中的应用探讨》文中提出生猪检疫工作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生猪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快速诊断技术如何从技术层面和实践层面为生猪检疫提供借鉴,建议在生猪检疫中将快速诊断技术进行制度化,并提出了其在生猪检疫中的应用模式。
孙青松[5](2014)在《华支睾吸虫抗原基因的特性鉴定》文中提出由华支睾吸虫引起的一系列的肝胆病变称之为华支睾吸虫病,它是一种鱼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者甚至引起胆管上皮癌(CCA),在2009年,华支睾吸虫被归为第Ⅰ类生物性致癌因子。此病主要分布于中国、韩国、俄罗斯和越南,全球将近有3500万人感染,仅中国就占1350万余人。目前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仍主要采用漏诊率较高的粪便虫卵检查法,而且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和抗原成份比较复杂,现已研制出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因使用的抗原非特异性或敏感性低,而主要应用在临床辅助诊断中;因此,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寻找高特异性及高敏感性的抗原以建立有效的免疫学诊断方法是目前控制该病广泛流行的有效途径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焦点。本实验室前期工作中通过对华支睾吸虫成虫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与免疫学筛选,成功地筛选出3种基因CsG1、CsG2和CsG6;在该基础上,对3个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制备重组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然后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3个基因在虫体内的表达进行定位。通过提取华支睾吸虫虫卵中的DNA,结合PCR方法进行虫卵的鉴定。最后利用3个重组蛋白作为诊断抗原,摸索抗原的最佳浓度及血清的最佳稀释倍数,建立ELISA免疫学诊断方法,并对建立的ELISA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初步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3种抗原基因CsG1、CsG2和CsG6重组表达质粒pET-28a(+)-CsG1、pET-28a(+)-CsG2和pET-28a(+)-CsG6,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蛋白分子量约为37kDa、34kDa和30kDa;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可被感染华支睾吸虫人的阳性血清特异地识别。成功制备了3种重组蛋白的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血清中抗体效价均达到1:204800,琼脂扩散效价均达到1:16,抗体效价达到理想值。3个重组蛋白共筛选出10株单克隆细胞株,其中有4株特异性高的单克隆细胞株。多克隆抗体主要定位于华支睾吸虫成虫的口吸盘、腹吸盘,而单克隆抗体主要定位于口吸盘、腹吸盘、子宫内的虫卵及排泄孔中。建立了粪便中虫卵的PCR鉴定方法,获得感染华支睾吸虫人的阳性血清210份。结果显示,重组CsG1(P/N=7.91)、 CsG2(P/N=4.15)和CsG6(P/N=5.29)抗原均具有诊断价值(P/N≥2具有意义);经棋盘滴定法摸索,重组CsG1、CsG2和CsG6抗原稀释的最佳浓度分别为6.4μg/mL、6.0μg/mL和3.2μg/mL,最佳血清稀释倍数分别为1:100、1:80和1:80;用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阴性样本64份,阳性样本210份(虫卵PCR鉴定),重组CsG1, CsG2和CsG6建立的ELISA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100%(210/210)、95.7%(201/210)和100%(210/210),特异性分别为92.2%(59/64)、81.25%(52/64)和85.94%(55/64);表明3种重组抗原均有良好的免疫诊断价值,其中重组CsG1抗原具有更高的免疫学诊断价值。本研究通过对华支睾吸虫3种抗原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虫体定位、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免疫诊断价值的初步评价,为华支睾吸虫抗原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研究奠定实验基础,为ELISA诊断试剂盒、胶体金试纸条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依据,对今后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治起到了重要的经济作用及社会作用。
葛兰云,耿明杰,周淑芹,周启扉,加春生,姜文博[6](2013)在《肉用动物旋毛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旋毛虫病(trichinosis)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肉品卫生检验中将旋毛虫检疫列为首要、必要项目。本文对肉用动物旋毛虫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对更好地进行旋毛虫检验,做好动物性食品的卫生管理,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孙浩[7](2013)在《旋毛虫ES抗原43Ku基因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旋毛虫病是一种严重的成世界性分布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畜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预防和控制旋毛虫病,国内外众多学者在免疫预防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大量的旋毛虫虫体或其分泌物的粗抗原,组分复杂不清且免疫效果不稳定。伴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可通过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DNA疫苗,从而对寄生虫感染具有较强的预防效果。为旋毛虫疫苗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方向,甚至为治疗旋毛虫疾病带来新的希望。本试验采用旋毛虫肌幼虫43kuES抗原基因构建核酸疫苗,检测其免疫效果。首先根据Genbank登陆的旋毛虫肌幼虫43ku ES抗原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在上下游分别引入Kpn Ⅰ和BamHⅠ的酶切位点。用PCR技术扩增肌幼虫43ku ES抗原基因,选择阳性克隆菌提取质粒及真核表达载体pVAX1进行相同酶切,将产物回收后连接并转化入DH5α中。转染后诱导表达。将4-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肌注50μL质粒DNA。每组免疫三次,每次间隔1周。末次免疫后一周,除不感染组外,每只小鼠攻旋毛虫肌幼虫,30天后,处死。从脾脏和淋巴结中分离T细胞和B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组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着,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Ts43组旋毛虫肌幼虫减虫率最高可达52.1%;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Ts45组旋毛虫肌幼虫减虫率最高可达39.5%;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Ts43与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Ts45混合使用组旋毛虫肌幼虫减虫率最佳,达到了75.9%。以上结果表明,旋毛虫肌幼虫43ku ES抗原基因在小鼠体内得到表达,诱导小鼠产生免疫反应对抗旋毛虫感染,与pVAX1-Ts45联合取得了更佳的效果,为研制预防旋毛虫病核酸疫苗奠定了试验基础。
任科研[8](2012)在《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对猪旋毛虫病诊断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引起的一种世界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旋毛虫病不仅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给养猪业、肉食品加工业、外贸出口等行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资料报导,我国绝大部分省市均有旋毛虫病发病的病例,猪旋毛虫高感染地区为河南省、湖北省和云南省等地,感染率为13%,犬旋毛虫高感染区是东北,检出率为20-40%。我国多个省、市、自治区有人体旋毛虫病流行,其中个别地区人体旋毛虫检出率达2.3%。人患旋毛虫病,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死亡率可达30%。我省原是猪旋毛虫低感染地区,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动物和未经检疫的肉品跨区域流动更加频繁,造成旋毛虫病病原的扩散,使其流行范围进一步扩大,近年来我省部分地区也有猪旋毛虫病发生。目前,国内用于猪旋毛虫病检疫依然采用压片镜检法为主,检出率只有50%左右。由于检出率我国出口的猪肉时有发生被检验出旋毛虫而被退回时的情况,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建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的适合生猪屠宰检疫的猪旋毛虫病诊断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是非常急需和必要的。本研究应用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成本低、易于现场应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利用亲和层析技术提纯旋毛虫ES抗原,建立胶体金快速诊断方法。首先将猪旋毛虫通过小鼠保种传代收集虫体,制备粗抗原(CWE),通过体外培养制备排泄(ES)分泌抗原,对两种抗原进行分析,ES抗原在特异性和敏感性都优于粗抗原,因此将ES抗原为诊断抗原,可提高诊断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然后将免疫层析原理和胶体金标记技术应用于本诊断中,应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将氯金酸溶液还原成胶体金颗粒,在弱碱条件下,与旋毛虫ES抗原结合,形成稳定的旋毛虫ES抗原蛋白标记物,通过将蛋白标记物均匀玻璃棉上,在AE98NC膜上标记兔抗猪作为检测带和抗ES抗体作为对照带等一系列工艺制程猪旋毛虫病诊断试纸条。分别对38份猪旋毛虫阳性血清,33份猪蛔虫、21份猪细颈囊尾蚴、26份猪囊虫阳性血清和98份猪旋毛虫阴性血清进行检测,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保存期试验和与ELISA法检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纸条敏感性为97.38%,特异性为98.88%,重复性为100%,纸条检测结果与ELISA检测结果或低1-2个滴度,试纸条检测抗体滴度最高1:6400。因此,在临床诊断中我们可以将血清稀释20倍,全血稀释10倍后用试纸条检测。为今后能够临床应用现场屠宰检验猪旋毛虫病提供了简单、准确和快速的检验方法。通过试验证明,试纸条能够诊断猪旋毛虫病,并且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反应时间短,诊断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简便,判定结果容易,便于推广应用,是目前诊断猪旋毛虫病的有效手段。
苑淑贤,姚新华,任科研,李萌,杨金生,苑冬梅,李煜洁,常军亮,杨淑苹[9](2011)在《猪旋毛虫病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制备》文中认为目的制备猪旋毛虫病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免疫胶体金技术标记猪旋毛虫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ES)抗原,在AE98NC膜上点上兔抗猪IgG作为检测带,抗ES抗原抗体作为对照带,将NC印膜、胶体金抗原玻璃棉、吸水纸和支持板用胶膜组成试纸条,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验证,并与ELISA检测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试纸条检测38头份猪旋毛虫阳性血清的敏感性为97.37%;检测33头份猪蛔虫阳性血清、26头份猪囊虫阳性血清、21头份猪细颈囊尾蚴阳性血清和98头份猪旋毛虫阴性血清的特异性为98.88%;重复性好;与ELIS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已制备猪旋毛虫病胶体金检测试纸条,该试纸条敏感、特异、简便、快速,可用于猪旋毛虫病的检疫及流行病学调查。
王廷安[10](2010)在《日本血吸虫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试图引起血吸虫成虫细胞的分裂,寻求引起血吸虫细胞增殖分裂的有效物质,为获得日本血吸虫体外培养无限增殖的细胞系提供参考和依据。模拟自然界的疫水,富集毛蚴并提取毛蚴基因组DNA,建立一种灵敏、特异的痕量检测日本血吸虫毛蚴的PCR方法。研究日本血吸虫DNA序列片段的2-D图形表示和3-D图形表示,从不同角度反映隐藏在DNA序列中的生物学上的特征,来寻找所隐藏的生物学的基本规律,为下一步在生物学的实验中验证规律,指导实验,并发掘更深层次生命的本质奠定基础。方法取感染78w日本血吸虫的小鼠,颈椎脱臼法处死,无菌条件下挑取日本血吸虫成虫若干条,以20条为一组,剪碎后用改良日本血吸虫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培养,Olympus倒置显微镜下拍照记录实验结果。随机抽取两个培养瓶离心收集细胞,制备日本血吸虫染色体,Olympus-CX31显微镜下观察,鉴定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的存活状况。把培养瓶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向其中加促细胞分裂物质bFGF,IL-2和Con A,并对培养瓶依次做标记,放在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中进行培养,定点定位连续观察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的生长状况,并用Olympus数码相机在Olympus倒置显微镜下进行显微摄影。取感染68w日本血吸虫的小鼠肝脏,碾磨后沉淀,孵化并利用间接连续离心法富集毛蚴,采用蛋白酶K-苯酚法提取毛蚴基因组DNA。登陆GenBank查询获得日本血吸虫保守序列18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脱氧核酸(18S rDNA)基因,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 5.0和Oligo 6自主设计一对引物,建立水体检测日本血吸虫毛蚴的PCR方法。梯度稀释血吸虫毛蚴基因组DNA进行PCR方法的灵敏性试验,设置阴性对照,PCR产物通过电泳鉴定。选取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两个坐标轴的4个方向分别代表4种核苷酸碱基来作DNA序列片段的2-D图形表示。画出相互间隔一个单位的4条水平线,并让A,C,G,T这4种碱基分别与这4条水平线对应,对应碱基描点,用直线连接所有相邻的点,最终得到DNA序列片段的“四水平线”图。将4个三维空间中的向量分别赋予DNA序列的4种碱基:(1,0,0)→A,(0,1,0)→C,(0,0,1)→G和(1,1,1)→T。根据向量来制作DNA序列片段的点的坐标。再用直线连接相邻的点而得到DNA序列片段的3-D曲线。最后将DNA序列片段的3-D曲线投影到2维平面,比较其形状并进行分析。找出DNA序列的特征序列,构建基于特征序列的DNA序列片段的“双水平线”图。构建DNA序列片段的有向图,作图方法同前面的DNA序列片段的2-D图形表示一样,只不过在连接相邻的点时用的是有向箭头而非线段。结果(1)血吸虫成虫细胞在Olympus倒置显微镜下呈球形、色泽鲜亮,不添加任何促细胞分裂物质的情况下,细胞数量起初随时间的增长而有所增多。但随着时间进一步推移,观察定位的血吸虫细胞却“不增殖、不传代”,几乎很难看到细胞密度的明显变化。制备日本血吸虫染色体,在油镜下观察,发现随机抽取的两瓶细胞均存在分裂中期相,并且染色体数目n=8。不同的促细胞分裂物质对血吸虫成虫细胞的影响不完全相同。添加bFGF的血吸虫细胞增殖并不明显,而添加IL-2和Con A的血吸虫细胞个数明显增多。其中,添加IL-2的血吸虫细胞增殖个数最多,最为明显。(2)PCR扩增日本血吸虫毛蚴得到特异性DNA片段,片段长度为463bp,阴性对照组无扩增产物。PCR法可检测出日本血吸虫毛蚴DNA的最低浓度为62.5 pg/μL。(3)依次得到了DNA序列片段的2-D图形表示、“四水平线”图、3-D曲线、“双水平线”图和DNA序列片段的有向图,并进行比较分析。结论在不添加任何促细胞分裂物质的情况下,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体外培养“不增殖、不传代”,几乎很难看到细胞密度的明显变化;促细胞分裂物质bFGF对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的增殖没有明显促进作用,而IL-2和Con A对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的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并且IL-2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建立的水体检测日本血吸虫毛蚴的PCR方法灵敏、特异,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DNA序列片段的2-D图形表示和3-D图形表示能从不同角度反映隐藏在DNA序列中的生物学上的特征。DNA序列片段的2-D图形表示由于简并现象导致信息丢失,但DNA序列片段的3-D曲线却避免了因与自身相交或重叠而导致的简并现象。DNA序列片段的有向图表示的简并度比相应无向图的低得多,甚至在某些时候下将不再出现简并现象。而且,在有向图中,我们所看到的实际上正是沿着生物序列“游走”时的“历史”。因此,有向图更容易激发人们的形象思维,从而有利于人们迅速地抓住生物序列的特征。
二、猪旋毛虫McAb快速ELISA法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猪旋毛虫McAb快速ELISA法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猪旋毛虫病检出率低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原因 |
1.1 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 |
1.2 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
1.3 检疫方法不当 |
1.4 压片镜检法存在缺陷 |
2 对策 |
2.1 加强检疫人员的队伍建设工作 |
2.2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
2.3 改进旋毛虫检疫方法 |
3 小结 |
(2)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抗原基因的克隆表达与诊断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3 研究内容 |
4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旋毛虫四个抗原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不同发育时期抗原基因的克隆表达与蛋白纯化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基因重组蛋白对鼠血清中旋毛虫特异性抗体的动态观察 |
引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部分 基因重组蛋白对人旋毛虫病诊断效果的鉴定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研究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 |
(3)猪旋毛虫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学诊断方法 |
1.1 压片镜检法 |
1.2 集样消化法 |
2 血清学诊断方法 |
2.1 凝集试验 |
2.2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
2.3 沉淀试验 |
2.4 免疫酶染色试验 |
2.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2.6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法 |
3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
4 小结 |
(4)快速诊断技术在生猪检疫中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现行生猪检疫工作现状 |
1.1 生猪检疫基数大 |
1.2 法定检测对象多 |
1.3 生猪检疫机制落后 |
1.3.1 临床检查多以肉眼观察为主,潜在隐患多。 |
1.3.2 产地检疫与屠宰检疫范围的不同,不利于动物疫病的可追溯管理。 |
1.3.3 生猪检疫全覆盖的难度较大。 |
2快速诊断技术的发展为实验室检测提供可行性 |
2.1技术层面 |
2.2 实践层面 |
2.3 问题与不足 |
3 快速诊断技术在生猪检疫中应用模式的思考 |
(5)华支睾吸虫抗原基因的特性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表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章 华支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病 |
1.1 概况 |
1.2 生物学和生活史 |
1.3 流行病学 |
1.4 免疫学 |
1.5 临床症状与病理 |
1.6 药物治疗和控制 |
第2章 华支睾吸虫抗原抗体的研究进展 |
2.1 华支睾吸虫粗抗原的研究进展 |
2.2 华支睾吸虫基因重组抗原的研究进展 |
2.3 华支睾吸虫抗体研究进展 |
第3章 华支睾吸虫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
3.1 病原学诊断 |
3.2 分子生物学诊断 |
3.3 免疫学诊断 |
3.4 其它诊断方法 |
第4章 华支睾吸虫的基因组学与分子遗传学研究 |
4.1 华支睾吸虫基因组特征 |
4.2 华支睾吸虫表达序列标签(EST)数据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4.3 华支睾吸虫转录组 |
4.4 华支睾吸虫的蛋白功能注解 |
4.5 华支睾吸虫的 MicroRNAs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1章 华支睾吸虫基因 CsG1、CsG2 和 CsG6 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2章 华支睾吸虫重组蛋白 CsG1、CsG2 和 CsG6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3章 华支睾吸虫重组蛋白 CsG1、CsG2 和 CsG6 的免疫定位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4章 华支睾吸虫虫卵的 PCR 方法鉴定 |
4.1 材料 |
4.2 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5章 华支睾吸虫病 ELISA 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免疫价值评价 |
5.1 材料 |
5.2 方法 |
5.3 结果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肉用动物旋毛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旋毛虫检测方法 |
2.1 压片镜检法 |
2.2 集样消化法 |
2.3 液相基因芯片检测 |
2.4 ELISA检测 |
2.5 免疫荧光技术 |
2.6 胶体金检测技术 |
2.7 DNA检测技术 |
3 结语 |
(7)旋毛虫ES抗原43Ku基因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旋毛虫与旋毛虫病 |
1.1 病原分类与形态 |
1.2 生活史 |
1.3 流行病学 |
1.4 临床症状 |
1.5 旋毛虫的诊断与防治 |
第二章 旋毛虫ES抗原的研究进展 |
2.1 ES抗原的制备 |
2.2 ES抗原的组成 |
2.3 ES抗原与免疫诊断 |
2.4 ES抗原与免疫保护 |
2.5 基因重组ES抗原的研究进展 |
第三章 旋毛虫疫苗的研究进展 |
3.1 活疫苗 |
3.2 灭活疫苗 |
3.3 抗原组分疫苗 |
3.4 重组抗原疫苗 |
3.5 核酸疫苗 |
3.6 展望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旋毛虫ES抗原43ku基因的克隆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章 重组表达载体pVAX-1-Ts43的构建及表达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旋毛虫43kuES抗原基因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检测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8)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对猪旋毛虫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章 旋毛虫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
1.1 病原学诊断 |
1.2 免疫学诊断 |
1.3 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2章 猪旋毛虫病的流行发病情况 |
2.1 猪旋毛虫病感染来源及传播方式 |
2.2 猪旋毛虫病感染途径 |
2.3 猪旋毛虫病的流行因素 |
2.4 吉林省猪旋毛虫病流行情况 |
第3章 免疫胶体金试纸条快速诊断技术的应用 |
3.1 免疫胶体金方法的技术优势 |
3.2 免疫胶体金方法应用领域广泛 |
3.3 免疫胶体金方法前景与展望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1章 旋毛虫 ES 抗原的制备及分析 |
1.1 材料和方法 |
1.2 结果 |
1.3 结论 |
1.4 讨论 |
第2章 旋毛虫 ES 抗原胶体金标记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第3章 猪旋毛虫病快速检测试纸条的制备 |
3.1 材料和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致谢 |
(9)猪旋毛虫病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 |
1.2 主要试剂 |
1.3 旋毛虫ES抗原的制备 |
1.4 检测试纸条的制备 |
1.5 抗ES抗原抗体、兔抗猪Ig G及血清最适稀释度的确定 |
1.6 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
1.7 试纸条检测方法的验证 |
1.7.1 敏感性验证:用旋毛虫试纸条检测38头份猪旋毛虫阳性血清, 验证该试纸条的敏感性。 |
1.7.2 特异性验证: |
1.7.3 重复性验证: |
1.8 试纸条与ELISA检测方法的对比 |
1.9 试纸条的稳定性检测 |
2. 结果 |
2.1 抗ES抗原抗体、兔抗猪Ig G及血清的最适稀释度 |
2.2 试纸条检测方法的验证 |
2.2.1 敏感性: |
2.2.2 特异性: |
2.2.3 重复性: |
2.3 试纸条与ELISA检测方法的对比 |
2.4 试纸条的稳定性 |
3. 讨论 |
(10)日本血吸虫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体外培养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检测水体日本血吸虫毛蚴PCR 方法的建立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日本血吸虫序列的生物信息学描述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缩写词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四、猪旋毛虫McAb快速ELISA法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猪旋毛虫病检出率低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 周生喜. 畜牧业环境, 2020(02)
- [2]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抗原基因的克隆表达与诊断特性研究[D]. 翟铖铖.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
- [3]猪旋毛虫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 庄金秋,梅建国,张颖,姚春阳,李峰. 猪业科学, 2017(09)
- [4]快速诊断技术在生猪检疫中的应用探讨[J]. 汪伟. 中国动物检疫, 2017(02)
- [5]华支睾吸虫抗原基因的特性鉴定[D]. 孙青松. 吉林大学, 2014(03)
- [6]肉用动物旋毛虫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葛兰云,耿明杰,周淑芹,周启扉,加春生,姜文博. 中国动物检疫, 2013(11)
- [7]旋毛虫ES抗原43Ku基因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评价[D]. 孙浩. 吉林农业大学, 2013(S2)
- [8]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对猪旋毛虫病诊断方法的研究[D]. 任科研. 吉林大学, 2012(03)
- [9]猪旋毛虫病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制备[J]. 苑淑贤,姚新华,任科研,李萌,杨金生,苑冬梅,李煜洁,常军亮,杨淑苹.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08)
- [10]日本血吸虫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研究与应用[D]. 王廷安. 苏州大学,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