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立式起跑的易犯错误与纠正(论文文献综述)
杨帆[1](2020)在《“讲练展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育专业跨栏教学中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师[2018]13号)提出,要强化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要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必须从发展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着手。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培养体育师资的摇篮,其发展与改革将直接影响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为强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各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纷纷被提出,构成了多种教学模式,“讲练展评”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之一。“讲”是指(1)教师讲知识点、原理、重点、难点。(2)学生知识整合后的讲解技能;“练”是指(1)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和强化。(2)学生的技术学习与纠错能力;“展”是指(1)教师的示范技能。(2)学生表演、比赛和教学等展示能力;“评”是指(1)教师在课堂上营造的多元评价氛围。(2)学生能够发现并评价同伴的“讲练展评”及创新的能力。“讲练展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整合能力、技术融合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使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胜任体育教师岗位的要求。通过运用“讲练展评”教学模式对湖北师范大学2019级体育教育专业的一班18人和二班18人进行了为期4周,16学时的教学实验,旨在激发学生对跨栏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提升学生的运动参与度,提高学生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包括讲解能力、纠错能力、示范能力、评价能力),从而推广该模式在田径教学乃至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跨栏学习兴趣程度无明显差异,而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讲练展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跨栏学习兴趣有积极影响。结合传统教学优势,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性,强调要学生进行“讲练展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自信心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的自信心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学生在不断地“讲练展评”的练习中,对各项技术越来越熟练,越熟练各项表现就会越好,自信心随之增长。(3)实验组的技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实验组学生在进行练习时,能掌握起跑至第一栏、栏间跑、跨栏步、跑跨结合等技术的原理及重难点,在讲解与评价同伴时,进一步将技术动作内化于心,在纠错与示范时,即将技术动作外化于行,使跨栏技评成绩得到了提高。(4)实验后,两组学生在“讲解能力”,“纠错能力”,“示范能力”和“评价能力”四项教学能力得分成绩上差异性显著,实验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讲练展评”教学模式的理念与目标重点落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讲练展评”四方面教学能力上,其教学程序的结构与步骤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中对学生积极正向的引导,始于“引导讲解”,止于“互评反思”,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讲练展评”的练习,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组织与实施过程应当牢牢把握住“课前试讲,小组练习,展示点拨,评价反思”环节,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纠正错误,合理示范,总结归纳与评价方面的能力。
苏军芳[2](2020)在《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承载着我国的历史与文化,伴随着近年来“武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武术普修课程,但是由于武术技术动作较为复杂,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较高,加上课时时数有限,因此,要想学好武术课程还需认真下一番功夫。在以往开设的武术普修课教学中,教学模式都是教师示范标准动作,学生机械模仿教师动作,然后在一遍遍练习之中,熟悉记忆所学动作。但这种教学方式通常会造成学生不愿学,教师教着累的局面。同时,在模仿教师动作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动作的理解程度不同,做出来的动作往往跟标准动作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基于此,本研究在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视频反馈教学,旨在通过实验探究视频反馈教学法在初级长拳第三路中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方面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教学实验法,对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62名同学进行实验研究,将学生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运用传统教学法和视频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前对两组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指标进行测试,对学生的技能认知、学习兴趣指标进行问卷调查,实验后对两组学生的技能、理论和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对学生的技能认知、学习兴趣、对教学方法和课堂氛围的满意度以及综合能力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技能成绩的对比分析,发现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视频反馈教学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武术技能成绩。2.实验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对比,发现视频反馈教学法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效果更加明显。3.通过对实验前后问卷调查结果的对比与分析,发现视频反馈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和技能认知能力。4.将实验后学生调查问卷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视频反馈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间的合作能力以及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对教学方法和课堂氛围的满意度感受更强烈,师生、生生关系更和谐。5.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理论成绩对比与分析,发现在提高武术理论成绩方面,视频反馈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吴玉[3](2019)在《“合作—竞赛法”在高中跨栏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前高中跨栏跑教学中存在着课时少、技术较复杂、学习效果不理想等实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以实现个人目标为主,与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与互动;教师对跨栏的技术和主要细节以说教为主,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等非认知能力,更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要求。针对上述问题,将“合作-竞赛法”引入高中跨栏跑教学,设计围绕“合作-竞赛法”的内容进度和练习安排,并以蚌埠市第九中学高二年级两个田径选学班的学生为实验对象,一个为实验组,采用“合作-竞赛法”教学,另一个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学,进行共8次课16个学时的跨栏跑教学实验。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合作-竞赛法”在跨栏跑教学中设计和应用的过程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合作-竞赛法”在高中跨栏跑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合作性”、“因材施教”、“全面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等基本原则,其操作程序应当包括“呈现目标与内容”、“合理分配学习小组”、“集体授课”、“合作小组活动”、“组间竞赛活动”、“测验与反馈”、“评价与总结”等基本环节。在此基础上论证并呈现了“合作-竞赛法”在整个跨栏跑教学单元(8次课)的内容进度以及“合作”与“竞赛”内容的具体安排,通过具体应用与实施,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实验组学生在实验后身体素质测试中成绩优于对照组。(2)“合作-竞赛法”在跨栏跑教学中的内容设计兼顾了克服学生心理恐惧、易犯错误、技术环节学习诱导、整体教学贯穿等理念,以每次课技术动作的重难点为背景,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针对性地安排合作与竞赛内容,促进学生跨栏各环节技术的改善,且实验组的技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使学生能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3)“合作-竞赛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在集体授课的基础上对各小组适时地介入指导,合理安排组内合作活动和组间竞赛内容,提高了跨栏跑的教学效果。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跨栏跑的达标成绩上显著优于对照组。(4)“合作-竞赛法”利用组内合作和组间竞赛的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组内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和相互借鉴等方式,使学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实验组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提高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合作-竞赛法”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焦艳娟[4](2008)在《跨栏跑技术课的教学与练习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跨栏跑技术比较复杂,难度比较大,学生掌握的速度比较慢,动作容易变形。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更多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手段,合理运用辅助性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跨栏跑教学任务。
钱亢[5](2010)在《器材资源是纠正错误的有效途径》文中研究表明一、诊断背景在武进区体育教师技能大赛中,笔者看了一节内容为"三年级站立式起跑"的课,该课是隔天备课,第二天借班上课。在这种赛课制下,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击破技能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是考察
高小恩[6](2018)在《高脚竞速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许久以来,由于受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影响,我国高中阶段学校体育课程大多以竞技比赛中的各个运动项目为主。体育课的教学从技能学习的内容到场地和器材的配置规格,都以竞技化和西方化为标准,极少的考虑到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和接受能力。相对多数竞技运动项目而言,高脚竞速运动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集健身,竞技,娱乐,表演于一体的[1],且不会受运动场地及器材等条件的限制,有利于广泛的开展,深得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喜爱,并经常在课间玩耍的项目,把这些受学生欢迎的民族传统项目引入于高中体育课堂中,不仅补充和发展了高中阶段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还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本课题以驻马店市第一高级中学分校高二两个自然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等方法,对高脚竞速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做出分析和研究,包括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两大部分,调查研究主要阐述了实验前高中阶段学生对高脚竞速运动项目的认知、参与意愿等,并在实验后对实验班学生关于高脚竞速运动作为体育课教学内容的体育课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经调查分析可得:?大多数学生对高脚竞速运动并不了解。?学生对高脚竞速的了解途径有所欠缺,部分学生对高脚竞速的了解途径也仅限于网络和比赛等。?根据调查显示虽然学生对高脚竞速运动了解不多,但是对高脚竞速运动充满兴趣,大部分学生愿意参加高脚竞速运动?就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对高脚竞速体育课的满意程度调查而言,大部分学生对高脚竞速体育课堂比较满意。实验部分就高脚竞速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中体育课教学中,通过为期十二周的高脚竞速体育课教学实验得出结论:高脚竞速体育课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相比传统体育课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效果更为显著,从而得出高脚竞速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提高高中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并适宜在高中阶段的学校体育课中进行推广。
李士朝[7](2009)在《国际田联“少儿田径运动”在北京市海淀区开展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新的体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由于传统田径项目的高竞技性和内容的单调性特点田径项目在中小学开展中遇到了阻碍。国际田联“少儿田径”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出发,想建立一种新的田径观念,来促进田径项目的开展。北京市海淀区由于其较强的经济实力,得天独厚的教育氛围,使得海淀区的居民思想文化素质较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少儿田径在海淀区开展具有很大的优势。这项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的少儿田径示范校和清河五小三年级一班和三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研究对象和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关于国际田联“少儿田径”的如下结论:1.学生的体育兴趣有显著性提高,学生不仅喜欢体育课也喜欢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少儿田径激发了学生对田径的兴趣,学生愿意再次进行这个项目。2.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注意力集中度和尽力参与比赛的竞争意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越来越喜欢的集体项目。3.少儿田径运动对学生的立定跳远、25×2、立位体前屈、下蹲伸臂距、8分耐力、十字变向折回跑、平衡测试这些项目产生了显著性提高,说明北京市海淀区部分小学传统的体育教学尚不能满足学生全面身体素质发展的要求,而国际田联“少儿田径”更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4.在自主制作简易少儿田径体育器材过程中,调动学生参与器材制作的积极性,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能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体育课上使用学生制作的器材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热情。
郑锡华,戴柳英[8](2019)在《小学生站立式起跑时前脚垫步现象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站立式起跑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二)的一项基本教学内容,虽然动作简单,但学生经常犯一个错误:在起跑的一瞬间有一个多余的垫步动作,此动作影响了跑的成绩,特别是短跑的成绩。这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心存侥幸,认为垫步可以起跑更快;预备姿势错误;身体重心居后,为调节身体重心前移而使身体失去平衡;上下肢不能协调用力;前后脚用力不均。对此,有以下解决策略: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强化学生形成正确技术动作的意识;扶墙后蹬练习;有节奏地摆臂,配合下肢形成有节奏的用力顺序。
宗宝俊[9](2017)在《跨栏跑教学设计(水平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设计思路本次课是跨栏跑单元(共9次课)的第3次课。本课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区别对待,选择适合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采用自制防摔栏架,降低难度,设置不同栏高等;大力提倡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能者为师,促进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不仅激发了运动兴趣,培养了学
尤寿霞[10](2020)在《微课在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跳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微课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人的认知规律,以碎片化的视频形式展示学习内容、过程的一种结构化数字资源,它改变了传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一味的灌输知识,而是构建一条层次清晰、脉络合理的学生课前预习、课中教师点拨和课后强化复习的学习线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积极引导的一种新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堂的效率。当前,微课的教学方法大多集中应用在基础教育层面,而在高等体育教育的应用较少,在体育技术教学领域更为少见,因此,使微课与体育教育技术教学更好的结合是必要的。田径运动作为“运动之母”,对于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协调等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跳远项目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是影响田径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跳远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为了使跳远教学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其更好的教学方式,保持教学活动的新鲜活力。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微课在体育教育专业挺身式跳远教学的应用进行研究。本论文运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挺身式跳远微课辅助教学展开研究。随机抽取广州体育学院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两个班级(44名同学),进行4周的教学实验,探究微课辅助教学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实验前后,对受试者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技术水平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实施效果的对比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微课应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使其能更好地提高挺身式跳远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身体素质均得到一定提升,但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2、微课辅助教学模式的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实验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3、微课辅助教学模式的课堂更能够提高学生自信心,在运动中更敢于表现自己、挑战自己、提高自己,与对照组学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4、微课辅助教学模式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实验组技评与达标成绩总体上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二、站立式起跑的易犯错误与纠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站立式起跑的易犯错误与纠正(论文提纲范文)
(1)“讲练展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育专业跨栏教学中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模式的概念界定 |
1.3.2 教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3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实验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讲练展评”教学模式概述 |
3.1 “讲练展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3.1.1 认知学习理论 |
3.1.2 建构主义理论 |
3.1.3 人本主义理论 |
3.1.4 系统控制理论 |
3.2 “讲练展评”教学模式的内涵 |
3.3 “讲练展评”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
3.3.1 课前试讲 |
3.3.2 复习旧知 |
3.3.3 探索新知 |
3.3.4 小组练习 |
3.3.5 展示点拨 |
3.3.6 评价反思 |
3.4 “讲练展评”教学模式的评价内容及指标 |
4.“讲练展评”教学模式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
4.1 教学准备工作 |
4.1.1 实验时间与地点 |
4.1.2 实验对象的确定 |
4.1.3 教学环境 |
4.2 “讲练展评”教学模式的实施 |
4.2.1 实验设计 |
4.2.2 实验实施 |
4.3 “讲练展评”教学模式的实施案例 |
5.“讲练展评”教学模式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前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5.1.1 实验前两组学生身体形态和专项身体素质的差异分析 |
5.1.2 实验前两组学生对跨栏的兴趣和自信心的差异分析 |
5.2 实验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
5.2.1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专项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5.2.2 实验后两组学生跨栏教学能力对比分析 |
5.2.3 实验后两组学生教学综合成绩对比分析 |
5.2.4 实验后两组学生跨栏技评和跨栏达标成绩对比分析 |
5.2.5 实验后两组学生的跨栏的兴趣和自信心对比分析 |
6.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附件6 |
附件7 |
附件8 |
附件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反馈 |
2.1.2 反馈教学法 |
2.1.3 视频反馈教学法 |
2.1.4 体育教学方法 |
2.2 视频反馈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2.3 视频反馈教学法在运动训练中的研究现状 |
2.4 高校武术教学现有研究评述 |
2.4.1 高校武术教学发展现状 |
2.4.2 高校武术教学方法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教学实验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视频反馈教学法遵循的原则 |
4.1.1 全面性原则 |
4.1.2 直观性原则 |
4.1.3 因材施教原则 |
4.1.4 适时鼓励原则 |
4.1.5 启发性原则 |
4.2 实验前测试结果分析 |
4.2.1 实验前的同质性检验 |
4.2.2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4.2.3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技能认知和学习兴趣调查结果分析 |
4.3 实验后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1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技能考核成绩对比分析 |
4.3.2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结果对比分析 |
4.3.3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4.3.4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技能认知和学习兴趣结果对比分析 |
4.3.5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方法和课堂氛围认可度结果对比分析 |
4.3.6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能力提升结果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3)“合作—竞赛法”在高中跨栏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跨栏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2 跨栏跑教学的研究现状 |
1.3.3 合作学习法的相关应用研究 |
1.3.4 竞赛法的相关应用研究 |
1.3.5 文献评述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合作-竞赛法”的理论基础 |
2.3 “合作-竞赛法”的教学原则 |
2.4 “合作-竞赛法”的基本操作程序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教学实验 |
4.1 实验时间 |
4.2 实验地点 |
4.3 实验器材 |
4.4 实验对象 |
4.5 实验控制 |
4.6 “合作-竞赛法”的小组分组 |
4.7 “合作-竞赛法”在高中跨栏教学中的设计 |
4.7.1 “合作-竞赛法”的内容进度 |
4.7.2 跨栏跑“合作-竞赛法”教学的流程 |
4.7.3 实验组的练习安排 |
4.8 对照组的练习安排 |
4.9 实验后测中跨栏跑技评与达标的考核办法 |
4.9.1 技术评定 |
4.9.2 成绩达标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前测结果对比分析 |
5.1.1 实验前两组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
5.1.2 实验前两组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5.2 实验后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5.2.1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5.2.2 实验后两组学生的跨栏技评成绩对比分析 |
5.2.3 实验后两组学生的跨栏达标成绩对比分析 |
5.2.4 实验后两组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问卷调查的结果对比分析 |
5.2.5 实验后两组学生学习效果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跨栏跑技术课的教学与练习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使学生明确跨栏跑基本知识和概念 |
二、学习跨栏步技术 |
1.学习起跨腿过栏 |
2.学习摆动腿过栏侧技术 |
3.过栏练习 |
三、学习过栏及栏间跑技术 |
1.过栏侧练习 |
2.栏间跑练习 |
四、学习起跑至第一栏技术 |
五、学习全程跑技术 |
六、弯道栏主要教学步骤 |
七、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1] |
1.起跑后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
2.过栏时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
3.栏间跑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
(5)器材资源是纠正错误的有效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诊断背景 |
二、案例回放:利用小沙包进行站立式起跑教学 |
1. 用小沙包解决同手同脚问题 |
2. 用小沙包当“起跑器”, 解决后蹬问题 |
3. 用小沙包帮助学生的重心前移 |
三、课堂诊断 |
1. 解决易犯错误, 达成技能教学目标 |
2. 提供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
3. 显而易见的教学效果 |
四、改进建议 |
(6)高脚竞速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论文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高脚竞速运动概论 |
2.1.1 高脚竞速的起源与发展 |
2.1.2 高脚竞速运动项目的特点 |
2.1.3 高脚竞速的价值与功能 |
2.2 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2.2.1 有关高脚竞速在学校开展及现状方面的研究 |
2.2.2 高脚竞速在教学、训练方面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2.1 问卷的设计评定与选取 |
3.2.2.2 问卷的效度检验 |
3.2.2.3 问卷的信度检验 |
3.2.2.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教学实验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学生对高脚竞速运动项目的认知调查 |
4.1.1 学生对高脚竞速运动的认知程度调查 |
4.1.2 高脚竞速的认知途径调查 |
4.2 关于学生参加高脚竞速运动意愿情况调查 |
4.3 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对高脚竞速体育课的满意度调查 |
4.4 高脚竞速与传统体育课对学生速度素质的影响对比分析 |
4.4.1 实验前两班学生速度素质的同质性检验对比分析 |
4.4.2 高脚竞速体育课对学生速度素质的影响分析 |
4.4.3 传统体育课对学生速度素质的影响分析 |
4.5 高脚竞速与传统体育课对学生耐力素质的影响对比分析 |
4.5.1 实验前两班学生耐力素质的同质性检验对比分析 |
4.5.2 高脚竞速体育课对学生耐力素质的影响分析 |
4.5.3 传统体育课对学生耐力素质的影响分析 |
4.6 高脚竞速与传统体育课对学生灵敏素质的影响对比分析 |
4.6.1 实验前两班学生灵敏素质的同质性检验对比分析 |
4.6.2 高脚竞速体育课对学生灵敏素质的影响分析 |
4.6.3 传统体育课对学生灵敏素质的影响分析 |
4.7 高脚竞速与传统体育课对学生力量素质的影响对比分析 |
4.7.1 实验前两班学生力量素质的同质性检验对比分析 |
4.7.2 高脚竞速对学生力量素质的影响分析 |
4.7.3 传统体育课对学生力量素质的影响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附件5 |
附件6 |
(7)国际田联“少儿田径运动”在北京市海淀区开展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少儿田径"概念的提出及它的内涵 |
1.1.2 "少儿田径"项目设置及含义 |
1.1.3 我国田径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
1.1.4 "少儿田径"推广与我国实际需求之间的研究 |
1.1.5 "少儿田径"的开展对少儿田径技能学习的影响 |
1.1.6 "少儿田径"对我国体育人才战略储备的影响 |
1.1.7 "少儿田径"推广对我国"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影晌 |
1.1.8 "少儿田径"推广对我国体育经济的影响 |
1.1.9 现在体育课上谁占主体地位的新阐述 |
2 文献综述 |
2.1 "少儿田径"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
2.2 北京市海淀区开展"少儿田径"的优势 |
2.3 "少儿田径"在海淀区少儿田径实验学校开展的现状 |
2.4 当代少年儿童身体生长发育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
2.5 少儿生长发育新特点对"少儿田径"课的开展和选材的影响 |
2.6 少儿田径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逻辑推理筛选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教师访谈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实验研究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少儿田径运动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4.1.1 少儿田径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学校方面的问题 |
4.1.2 少儿田径运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教材和教师方面的问题 |
4.1.3 少儿田径运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器械方面的问题 |
4.1.4 制作"少儿田径"器材的过程 |
4.2 学生主观方面的评价 |
4.2,1 少儿田径对学生体育兴趣变化的影响 |
4.2.2 少儿田径对学生体育运动行为变化的影响 |
4.2.3 国际田联少儿田径对学生体育态度变化的影响 |
4.2.4 少儿田径对学生体育情绪环境的影响 |
4.2.5 学生体育课上的学习动机及影响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
4.3 少儿田径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 |
4.3.1 体育教学实验对实验组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影响 |
4.3.2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身体素质的变化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专家调查表 |
附录二 问卷调查表一 |
附录三 问卷调查表二 |
附录四 传统体育教案 |
附录五 少儿田径体育教案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小学生站立式起跑时前脚垫步现象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什么是站立式起跑的前脚垫步现象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三、实验展开 |
(一)寻找垫步产生的原因 |
1.心存侥幸,认为垫步可以起跑更快 |
2.预备姿势错误 |
3.身体重心居后,为调节身体重心前移而使身体失去平衡 |
4.上下肢不能协调用力 |
5.前后脚用力不均 |
(二)克服垫步的对策 |
1.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强化学生形成正确技术动作的意识 |
2.扶墙后蹬练习 |
3.有节奏地摆臂,配合下肢形成有节奏的用力顺序 |
四、实验后的结果分析 |
(10)微课在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跳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体育教育改革是国家新课程标准下的必然发展 |
1.1.2 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
1.1.3 微课辅助教学模式出现迎合了高等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教学的概念 |
2.1.2 体育教学的概念 |
2.1.3 微课的概念 |
2.2 微课的理论基础及基本特征 |
2.2.1 微课的理论基础 |
2.2.2 微课的基本特征 |
2.3 微课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 |
2.4 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
2.4.1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
2.4.2 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
2.5 体育技术教学的特点及微课融入体育技术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
2.5.1 体育技术教学的特点 |
2.5.2 微课融入体育技术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
2.6 国内外微课的研究现状 |
2.6.1 国外微课研究现状 |
2.6.2 国内微课研究现状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实验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微课在高校体育专业普修课跳远应用研究的实验前端分析 |
4.1.1 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跳远学科分析 |
4.1.2 实验对象的分析 |
4.2 高校微课典型案例的开发 |
4.2.1 高校微课设计以及开发 |
4.2.2 高校微课典型案例设计 |
4.3 高校普修课跳远微课运用的教学过程 |
4.3.1 确定主题 |
4.3.2 学情分析 |
4.3.3 教学设计 |
4.3.4 跳远微课教学视频的设计脚本 |
4.3.5 微课在高校体育教育普修课跳远教学课中实施过程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
4.4.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学习兴趣显著性分析 |
4.4.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自信心显著性分析 |
4.4.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技术掌握与运用结果分析 |
4.4.5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对微课教学的反馈评价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微课教学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
5.1.2 微课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有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 |
5.1.3 微课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 |
5.1.4 微课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 |
5.2 建议 |
5.2.1 以个性化学习为主,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素养及微课制作能力 |
5.2.2 以趣味性学习为辅,鼓励学生参与微课制作,提升参与感,提高自信心 |
5.2.3 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追求高质量微课教学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实验调查问卷 |
附件 B 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 |
附录 C 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 |
附录 D 体育素质测试指标的问卷调查 |
附录 E 身体素质测试细则 |
附录 F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G 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 H 专家问卷效度评价表 |
附录 I 对照组教案 |
附录 J 实验组教案 |
附录 K 教学图片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站立式起跑的易犯错误与纠正(论文参考文献)
- [1]“讲练展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育专业跨栏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 杨帆.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2]视频反馈教学法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苏军芳.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1)
- [3]“合作—竞赛法”在高中跨栏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吴玉.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4]跨栏跑技术课的教学与练习方法[J]. 焦艳娟. 林区教学, 2008(05)
- [5]器材资源是纠正错误的有效途径[J]. 钱亢. 中国学校体育, 2010(04)
- [6]高脚竞速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高小恩. 新疆师范大学, 2018(08)
- [7]国际田联“少儿田径运动”在北京市海淀区开展的实践研究[D]. 李士朝. 北京体育大学, 2009(11)
- [8]小学生站立式起跑时前脚垫步现象实践研究[J]. 郑锡华,戴柳英. 教育观察, 2019(42)
- [9]跨栏跑教学设计(水平五)[J]. 宗宝俊. 体育教学, 2017(12)
- [10]微课在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跳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尤寿霞.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