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裂变的发现——纪念核裂变发现60周年

核裂变的发现——纪念核裂变发现60周年

一、核裂变的发现——纪念核裂变发现60周年(论文文献综述)

程治强[1](2021)在《熔盐堆内Nb等贵金属裂变产物的行为研究》文中提出熔盐堆是先进四代堆中唯一的液态燃料反应堆,由于液态燃料的特点使得熔盐堆中锕系核素和裂变产物的行为和分布对熔盐堆的设计、建造、运行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SINAP)正在开展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的研发,以研究锕系核素和裂变产物行为和分布及其对熔盐堆运行和干法分离影响为目标的熔盐反应堆化学成为一项亟待开展的重要工作。贵金属裂变产物是核裂变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贵金属裂变产物性质复杂,它们的行为和分布与熔盐堆中燃料盐的重要特性—氧化还原电位状态,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熔盐中贵金属裂变产物的行为和分布研究,成为SINAP熔盐反应堆化学中关键的研究课题。本论文用SINAP自主设计并研制的15 Me V电子加速器中子源辐照UF4,使用γ射线能谱技术,研究辐照后UF4与熔盐堆用冷却盐FLi Be(Li F-Be F2,66%-34mol%)混合熔融后,以95Nb为代表的贵金属裂变产物在熔盐、哈氏合金以及石墨之间的沉积和分配为关注点,研究了还原剂金属Li和氧化剂Ni F2的加入对贵金属裂变产物分布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得到的主要结果是:(1)裂变产物的行为和分布研究方法的建立在熔盐高温化学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熔盐中裂变产物行为研究的实验方法。实验观察到的关于挥发性裂变产物、亲盐类裂变产物和贵金属裂变产物的总体行为以及95Nb作为熔盐堆燃料盐氧化还原指示剂的论断都与ORNL在MSRE上的研究相一致,证明本论文采用的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和可信性,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2)裂变产物95Nb在FLiBe熔盐中的行为与分布基于裂变产物95Nb有望成为熔盐堆燃料盐氧化还原性质的指示剂,研究了95Nb在FLi Be熔盐中的行为与分布。研究表明大部分95Nb能够稳定存在于FLi Be熔盐中。金属Li的加入使95Nb还原成金属颗粒而沉降,导致熔盐中95Nb活度的下降,降低的程度与95Zr-95Nb生长-衰变关系的时间以及95Nb的浓度相关。在此基础上,讨论了95Nb作为熔盐堆燃料盐中氧化还原电位指示剂在技术上的局限性和解决方案。(3)FLi Be熔盐中裂变产物95Nb在哈氏合金上的沉积通过分析ORNL的相关结果,认为熔盐中95Nb活度检测结果受熔盐中可溶性95Nb与不可溶的95Nb金属小颗粒能否正确区分的影响,这也是ORNL有关实验数据较为零乱、分散,甚至反常的原因之一,并得到实验的支持。为此研究了熔盐中裂变产物95Nb在哈氏合金上的沉积,以及95Nb在合金上沉积与它在熔盐中比活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95Nb在哈氏合金上沉积量的变化与熔盐电位改变相关联;哈氏合金上的95Nb和103Ru的沉积率比能够定量表征熔盐的氧化还原电位。研究结果为利用贵金属裂变产物检测熔盐堆氧化还原电位提供了2个更准确、操作性更强的新方案。(4)其他贵金属裂变产物在FLi Be熔盐中的分布与行为考察了熔盐中的99Mo、103Ru和132Te及其在石墨、哈氏合金上的沉积和分布规律,研究了熔盐氧化还原性质性对哈氏合金上99Mo、103Ru和132Te沉积行为的影响。因为99Mo在放射性药物研制上有巨大的需求,为此,根据99Mo在熔盐中的行为,提出了从熔盐中分离提纯99Mo的可行方法。上述研究表明在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建成之前在实验室利用白光中子源辐照产生全源项裂变产物,开展熔盐反应堆化学研究不仅可行,而且能够获得有意义的研究结果。在钍基熔盐堆运行后,实验室研究结果将为反应堆现场的监察和诊断提供科学和技术层面上的支持、保障和指导作用。

张文华[2](2019)在《苏联核计划中的核保密城市研究(1945~1953)》文中指出本文主要研究自1945年8月20日国防委员会出台第9887сс/оп号密令《国防委员会专门委员会》成立专门委员会,到1953年6月26日专门委员会被撤销,苏联中型机械制造部成立,这八年左右的时间核保密城市在苏联核计划中所做的工作及其贡献。正文共包括绪论、六章正文和结论。在绪论中,对“核保密城市”这一名词的概念,以及本文研究的时段加以说明,分析了有关核保密城市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了本文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剖析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六章正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3、4章,主要梳理了核保密城市核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划分了核工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分析了各个历史阶段所应承担的历史任务,以及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所进行的工程建设、实验研发和工业生产活动,归纳总结了不同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历史性特征。并对苏联解体之后,核保密城市核工业的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第1章主要介绍了核保密城市建立的背景,早期核工程的选址和地理分布,以及核工程的建设情况。核保密城市的选址综合考虑地缘政治、自然资源、工业基础、技术人才等种种因素散布在伏尔加河地区、乌拉尔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其中核科研机构一般都是在原有工厂或实验室基础上改建或扩建;除了813综合厂,其余的核裂变材料生产厂以及核武器批量生产厂几乎都是在原始森林中从零开始建设。早期核工程的建设动用了囚犯、工程兵、自由雇佣工人、特殊移民等一切可以动员的劳动力资源。第2章主要介绍了核保密城市与早期核裂变材料的生产。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尽快实现核裂变材料的工业生产,苏联引入了竞争机制,“两种材料,多种方法”同步进行。核保密城市同时生产钚-239和铀-235两种类型的核裂变材料,其中生产钚-239有铀-石墨反应堆和铀-重水反应堆两套方案,生产铀-235有气体扩散法、电磁法和离心法三种方法。最终是817综合厂借助A铀-石墨反应堆为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钚弹РДС-1提供了钚装料,813综合厂和814厂合作为苏联的第二颗原子弹、第一颗铀弹РДС-2提供了铀装料。第3章主要介绍了核保密城市与早期原子弹的结构设计和试爆工作。第11设计院是原子弹的结构设计单位,它的部门结构包括理论研究室、科学研究部、科学设计部、试验厂,形成了一个集“理论—实验—设计—生产”四位一体的综合性科学研究中心,在原子弹的总设计师Ю.Б.哈里顿的领导下完成了РДС-1和РДС-2的结构设计任务以及试爆工作。其中,РДС-2是毫无争议的苏联国产化设计,而РДС-1的则被认为是美国小胖子原子弹的复制品。面对这种分歧,笔者分析了РДС-1在结构设计、使用的精密测量仪器设备方面的创新,指出苏联核计划在实施之初就越过了简单的复制和模仿阶段,直接进入了技术创新阶段。第4章主要介绍了第一颗原子弹试爆之后核保密城市的后续发展情况。第一颗原子弹试爆之后,苏联核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转变为了研发新式核武器和热核武器,以及批量生产核武器。为此,在核裂变材料的生产方面,817综合厂和813综合厂扩建,不断完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原来的814厂改组为418厂,负责生产核聚变材料;西伯利亚地区新建816综合厂、815综合厂和电化综合厂,扩大核裂变材料的生产。在核武器的研发方面,第11设计院规模不断扩大,并新建了第1011研究院;它们研制出了更新型、更先进的核武器,在19491953年间第11设计院设计出了核武器РДС-2、РДС-3、РДС-4、РДС-5,热核武器РДС-6、РДС-37,其中第1011研究院协助РДС-6的改良工作,即协助第11设计院进行РДС-37的结构设计。在核武器的批量生产方面,新建了551厂、933厂和1134厂。整体来看,核保密城市核工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45年8月至1949年8月是起步阶段、1949年9月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完善阶段、50年代下半叶至80年代末是成熟阶段。起步阶段核工业发展的整体特征有:采取赶超型和动员型的经济发展方针、实验研发与工业生产同步进行、特殊的行政命令管理体制与工业生产相结合、苏联科学家自身的努力与国外核技术情报相结合、高度保密等。完善和成熟阶段核工业发展的表现是:核武器的数量激增、核试验的次数增加、核工业发展投资持续增多。苏联解体之后,其主要继承者俄罗斯联邦国家保留了核保密城市,但国防军事订货却大幅度减少,核保密城市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在新的历史时期,核保密城市通过采取军转民、股份制改造、国家扶持和国际合作等措施逐渐摆脱发展困境,重新焕发活力。第二部分是第5章,主要介绍了核保密城市核工业发展成就斐然的最关键性因素之一,即处于特殊管理机构的组织领导之下,享有很多特权和优惠政策,可以满足核保密城市核工业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本章梳理了苏联核保密城市特殊的中央和地方管理机构的确立及其演变历程,归纳概括了其管理模式的整体特征,客观评价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缺点。核保密城市在19451953年间直接隶属于第一管理总局,1953年之后隶属于苏联中型机械制造部。19451953年核工业部门中央管理机构的演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5年8月20日第9887cc/оп号密令颁布至1949年8月29日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这是苏联政府全面领导核计划的阶段,专门委员会全权负责一切工作,第一管理总局直接领导所有的核企事业单位。第二阶段自1949年8月29日至1953年6月26日苏联中型机械制造部成立,这是曲折发展阶段,由于原子弹的成功试爆,专门委员会的权威空前提升;但这一阶段核工业生产不再具有实验性,无需拥有跨部门行政力和超强动员力的管理机构的领导,再加上政府高层的权力斗争,专门委员会历经垂死挣扎终被撤销,第一管理总局被并入苏联中型机械制造部,核工业部门演变成普通的国家部委。在地方上,核保密城市不受直属地方政权的管辖,19451953年间其行政管理权掌握在核工厂和科研机构的行政领导手中,建筑单位政治处、核工厂或科研机构的政治处协助开展工作;1954年之后通过选举产生了核保密城市的权力机构市苏维埃,其执行机构是执行委员会。通过这种特殊的管理模式,为核保密城市核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和制度保障。核保密城市特殊的管理机构通过采取的特殊措施,以及享有的优惠政策,满足了核保密城市核工业发展对建筑工人、生产工人、服务人员和安全警卫人员等各种类型人力资源的需求,对土地、资金、仪器设备、衣食住行、医疗卫生等各种类型物力资源的需求,针对核工厂、核产品和核科学家制定了严格的保密条例和措施,对核工程建设和核工业生产实行严格的监督制度,为核保密城市核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在特殊管理机构组织管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集体领导与个人独裁相结合、跨部门协作、党和政府双重领导、计划管理与人为操纵相结合等特点。这一特殊管理机构的优点是节省经费、节约时间、保护核物理领域的科学家免受迫害,同时也容易出现决策失误、部门间利益冲突和权力过度集中等缺陷。但苏联核计划的成功证明了这种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只是这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或行业的利益,因此不可能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或行业推广。第三部分是第6章,归纳概括了核保密城市发展的整体特征,并对核保密城市核工业发展的得失进行客观评价。在苏联核计划实施、核工业发展过程中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核保密城市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利益团体,其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如下共同特点:第一,在居民的社会构成方面,表现出以生产人员为主,年龄结构年轻化,受教育水平较高,家庭出身以工人、农民和公职人员为主,民族构成以斯拉夫族为主等特点;第二,在城市的功能方面,功能单一,从事单一类型的军事生产;第三,在城市管理方面,享有较大的自治权,人事任命、财政拨款、行政管理权和警察机关都独立于地方。核保密城市核工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在短短的几年间苏联建成了核武器综合体;第二,在较短的时间内聚合了一大批科技精英,汇聚了一批高度专业的生产人员;第三,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核工厂和科研机构为这些地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促进这些地处偏僻、人烟稀少的小村镇发展成为住房、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完善、福利待遇好、物质生活优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范城市;第四,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第五,保障了苏联在与美国的核军备竞赛之中立于不败之地。核保密城市核工业的发展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核工业部门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其他行业乃至社会其他领域“争夺”了大批资金、技术、人才和资源,改善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很多资源也都被挪用在了核工业发展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战后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二,核工业发展初期损害了数万人的身体健康;第三,造成了一定的社会生态后果,严重破坏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可见,核保密城市核工业的发展既有得也有失,那么如何客观评价其发展的得失,是得不偿失,还是失有所得呢?一方面,核保密城市核工业的发展有利于苏联实现拥有核武器,打破美国核垄断的既定目标;另一方面,为了完成这个目标苏联以延缓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数万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被破坏为代价。值得注意的是,苏联并不是以损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实施核计划的唯一国家,与美国横向比较来看,美国在实施曼哈顿计划的过程中军事和政治目标也高于道德和生态要求。

杜国平[3](2015)在《核能:不可或缺的替代能源》文中研究表明核能是20世纪人类的一项伟大发现,并已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果。1942年12月2日,着名科学家费米领导几十位科学家,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图1,纪念第一次原子核链式反应25周年,意大利,1967),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了核能时代。当核能进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后,一种通过原子核变化而产生的新能源从此诞生。核能问世前,科学的进程可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9世纪

赵继军,刘婵,刘树勇[4](2015)在《发现质子-中子-核裂变的“三部曲”——纪念卢瑟福原子核结构探索百年》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卢瑟福的生平,回顾了质子、中子和核裂变的发现历程.

杨国荣,钱小平[5](2014)在《诺贝尔钱币漫谈》文中研究表明有一种奖项,它历时百年而不灭,几经沧桑而不朽。它是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又是各个科学领域的吉尼斯纪录,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诺贝尔奖。有许多人知道有诺贝尔颁奖典礼、诺贝尔颁奖宴会,还有诺贝尔纪念邮票,但是对诺贝尔钱币却知之甚少。其实,诺贝尔钱币和诺贝尔颁奖典礼、颁奖宴会、纪念邮票一样,也是一道具有诺贝尔特色的靓丽风景线。唯一荣获诺贝尔奖的两代伉俪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都是法国的优秀的物理学家。1895年,两人结婚

赵继军,刘树勇[6](2013)在《从超铀元素到核裂变发现的历程》文中指出本文简要论述了关于超铀元素早期研究的过程,特别是费米小组的研究情况.还有超铀元素的研究所引发的核裂变的研究过程,并且着重介绍了德国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但重点放在迈特纳的研究结果.最后还对这一研究的历史作了简要的评述,以说明在研究过程中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白欣,胡佳,冯晓颖[7](2012)在《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奥托·哈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奥托·哈恩是德国着名化学家、物理学家,一生致力于放射性化学的研究,是原子核裂变的奠基人,是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因发现"原子核裂变"而获得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

王晓义,白欣[8](2010)在《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肖克莱与核物理——纪念肖克莱诞辰100周年》文中认为

周开亿[9](2008)在《邮票上的杰出科学家》文中提出前言我在北京的碧云寺、武汉的归元寺、杭州的净慈寺和成都的宝光寺都见到了一种"神仙"聚会的地方——"罗汉堂",数百位雕塑得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罗汉"欢聚"一堂,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众神仙的保佑之中,从而得到了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同自然灾害搏斗的能力较低,因而产生了对菩萨、上帝等神仙的信仰。那些所谓正直善良、普渡众生的罗汉就是神仙的一种化身,是人类祈求平安和幸福的精神依托。然而,在今天看来,真正"保佑"人类平安和幸福的"神仙",不是供奉在庙堂中的什么罗汉,而是古今中外在科学实验中辛勤劳作的科学家。因为他们的发明和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开拓和协调了自然,才造就了世界今日的繁荣,"保佑"了人类的平安和幸福。科学家为人类谋利益而专心致志、刻苦"修行"、搞发明和发现的精神,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瞻仰、学习和纪念的。同雕塑一样,邮票也是一种艺术作品。把纪念科学家的邮票收集起来,配上这些科学家的个性和成就的简介,汇编成册,不也是可以成为一种"陈列"在"画册"中的"罗汉堂"吗?通过观赏和学习,我们可以继承、发扬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成为所在行业的佼佼者,为构造明日更加美好的世界充实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从这些纪念科学家的邮票以及他们的个性和成就,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科学发明和发现是没有国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是艰苦求索的结晶,除了"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外,没有其他捷径可走。热情、幻想以至整个身心去渴求,都不能代替劳动,世界上从来没有一种发明和发现是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的。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中认识到,即使是天才科学家也不是神,而是人。一方面他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成就,谱写出催人泪下的一篇篇英雄史诗;另一方面,他们也难免做一些傻事、错事,甚至坚持错误。但当我们了解了他们的抱负,懂得了他们的心灵时,就会发觉他们傻得多么可爱、傻得多么投入。正是由于他们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贯注在科学事业上,有了发明和发现,人类才会安享今天这样舒适的生活。他们是为人类"盗取天火"的、真正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为此,我在《邮票上的科学家——佼佼者之路》一文的基础上,继续写出的《邮票上的杰出科学家》,比较详细地介绍了72位杰出科学家的传略,再配上相应的邮票,奉献给有兴趣的朋友。我编写此文是出于我的一种爱好,因此不仅所有的文字都是自己编写,自行"独裁",而且所有的插图(邮票)都是自己选择、放大、调整和安排。所以,本文也反映我的个性和喜爱。

杨舰,刘丹鹤[10](2005)在《曼哈顿工程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曼哈顿工程是美国及其盟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制造原子弹计划。对曼哈顿工程前后科学家们的态度和行为的回顾,考察了该计划中体现出来的科学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与学术良知。反法西斯战争使科学家们高度意识到了自己对社会的神圣责任;而履行这一责任的过程亦给他们带来新的困惑,并进而促使他们在现实中不断努力地寻求“真”与“善”的统一。

二、核裂变的发现——纪念核裂变发现60周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核裂变的发现——纪念核裂变发现6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1)熔盐堆内Nb等贵金属裂变产物的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核裂变和裂变产物
        1.1.1 核裂变的发现
        1.1.2 核裂变的过程
        1.1.3 裂变产物
    1.2 反应堆
        1.2.1 反应堆的构成
        1.2.2 反应堆的分类
        1.2.3 反应堆的发展
        1.2.4 反应堆与放射化学
    1.3 熔盐反应堆
        1.3.1 熔盐堆的历史
        1.3.2 熔盐堆的优势
        1.3.3 熔盐堆与放射化学
    1.4 熔盐反应堆化学
        1.4.1 锕系元素
        1.4.2 腐蚀产物
        1.4.3 裂变产物
    1.5 贵金属裂变产物行为
        1.5.1 基本性质
        1.5.2 化学形态
        1.5.3 分布规律
    1.6 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材料与装置
    2.2 靶件与辐照
    2.3 实验操作说明
    2.4 测量与分析
        2.4.1 能量与效率刻度
        2.4.2 核素种类鉴别
        2.4.3 核素活度计算
第3章 裂变产物~(95)Nb在 FLi Be熔盐中的分布与行为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哈氏合金与金属Li对熔盐~(95)Nb比活度的影响
        3.3.2 沉降与搅动对熔盐中~(95)Nb比活度的影响
        3.3.3 哈氏合金上裂变产物~(95)Nb的沉积特征
    3.4 小结
    3.5 附录(FLi Be熔盐中稳定Nb和 Ru的实验说明)
        3.5.1 熔盐中稳定Nb化合物的溶解行为
        3.5.2 熔盐中稳定Ru金属的氧化溶解行为
第4章 熔盐氧化性对哈氏合金上~(95)Nb沉积行为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熔盐~(95)Nb比活度与哈氏合金~(95)Nb活度的测量
        4.3.2 哈氏合金~(95)Nb沉积量与熔盐~(95)Nb比活度差值的相关性
        4.3.3 ~(95)Nb与~(103)Ru相对沉积系数与熔盐~(95)Nb比活度的相关性
    4.4 小结
第5章 其他贵金属裂变产物在FLi Be熔盐中的分布与行为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贵金属裂变产物在熔盐中的溶解与分布
        5.3.2 石墨与哈氏合金上贵金属裂变产物的分布
        5.3.3 哈氏合金上贵金属裂变产物的沉积行为
        5.3.4 熔盐堆内贵金属裂变产物~(99)Mo的分离提取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苏联核计划中的核保密城市研究(1945~1953)(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概念界定和时间界定
        1.概念界定
        2.时间界定
    二、选题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1.研究方法
        2.写作思路
    五、创新与不足
第1章 核保密城市的建立
    1.1 核保密城市建立的必要性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核保密城市的选址及其地理分布
    1.3 早期核工程的建设
        1.3.1 钚工厂的建设
        1.3.2 铀工厂的建设
        1.3.3 核科学研究中心的建设
    1.4 早期核工程建设动用的劳动力资源
        1.4.1 囚犯
        1.4.2 工程兵
        1.4.3 特殊移民和自由雇佣工人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核保密城市与早期核裂变材料的生产
    2.1 核原料铀的勘探和加工
        2.1.1 铀矿的勘探
        2.1.2 铀矿的加工
    2.2 早期核裂变材料的实验研发
        2.2.1 钚-239 的实验研发
        2.2.2 铀-235 的实验研发
    2.3 早期核裂变材料的工业生产
        2.3.1 钚-239工业生产的形成:石墨反应堆与重水反应堆的比较
        2.3.2 铀-235工业生产的形成:气体扩散法和电磁法的结合
    2.4 政府为实现核裂变材料的工业生产提供的保障工作
        2.4.1 财力和物力资源方面
        2.4.2 人才配套方面
        2.4.3 公共基础设施方面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核保密城市与早期原子弹的结构设计和试爆工作
    3.1 第11设计院与早期原子弹的结构设计
        3.1.1 第11 设计院早期承担的设计任务
        3.1.2 “理论—实验—设计—生产”四位一体
        3.1.3 苏联第一颗原子弹是否是美国原子弹的复制品
    3.2 第11设计院与第一颗原子弹的试爆
    3.3 政府为第11设计院提供的保障工作
        3.3.1 财力和物力资源方面
        3.3.2 人才配套方面
        3.3.3 公共基础设施方面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之后核保密城市的后续发展
    4.1 核裂变材料生产厂
        4.1.1 原有核裂变材料生产厂
        4.1.2 新建核裂变材料生产厂
    4.2 核武器科学研究中心
        4.2.1 第11设计院的壮大
        4.2.2 新建第1011研究院
    4.3 核武器批量生产厂
        4.3.1 第11设计院新建551厂
        4.3.2 新建933厂
        4.3.3 新建1134厂
    4.4 核工业发展的阶段及其阶段性特征
        4.4.1 核工业发展的起步阶段
        4.4.2 核工业发展的完善和成熟阶段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核保密城市特殊的管理机构
    5.1 特殊管理机构的确立及演变
        5.1.1 中央管理机构的确立
        5.1.2 中央管理机构的演变
        5.1.3 地方管理机构的确立及演变
    5.2 特殊管理机构采取的管理举措
        5.2.1 特殊的人才措施
        5.2.2 特殊的物质保障措施
        5.2.3 特殊的安全和保密措施
        5.2.4 特殊的监督措施
    5.3 特殊管理机构的整体特征和优缺点
        5.3.1 核工业管理的整体特征
        5.3.2 核工业管理机构的优缺点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核保密城市发展的整体评价
    6.1 核保密城市发展的整体特征
        6.1.1 城市居民的社会构成方面
        6.1.2 城市功能方面
        6.1.3 城市管理方面
    6.2 核保密城市发展之得
        6.2.1 形成了核武器综合体
        6.2.2 凝聚了一批高素质人才
        6.2.3 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6.2.4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6.2.5 保障了苏联在与美国的核军备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6.3 核保密城市发展之失
        6.3.1 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6.3.2 损害了人体健康
        6.3.3 破坏了生态环境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苏联核计划:文献资料》目录(摘录)
    附录二 苏联核工业管理机构演变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4)发现质子-中子-核裂变的“三部曲”——纪念卢瑟福原子核结构探索百年(论文提纲范文)

1 卢瑟福的生平
2 α粒子的研究
3 质子的发现
4 中子的发现
5 核裂变的发现
6 结语

(6)从超铀元素到核裂变发现的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1 寻找超铀元素
2 德法科学家的“超铀梦”
3 核裂变的发现
4 结语

(7)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奥托·哈恩(论文提纲范文)

1 生平简历
    1.1 早期教育
    1.2 海外深造
    1.3 功成名就
2 科学贡献和成就
    2.1 核裂变的发现
    2.2 发现诸多放射性元素
3 生前身后

(8)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肖克莱与核物理——纪念肖克莱诞辰10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核裂变
菲斯克-肖克莱反应堆
原子弹
结 语

(10)曼哈顿工程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论文提纲范文)

1 核裂变的发现与物理学家的担忧
2 曼哈顿工程的启动
3 赶在希特勒前面
4 困惑与抉择
5 悲剧中的反思与行动
6 结 论

四、核裂变的发现——纪念核裂变发现60周年(论文参考文献)

  • [1]熔盐堆内Nb等贵金属裂变产物的行为研究[D]. 程治强.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21(01)
  • [2]苏联核计划中的核保密城市研究(1945~1953)[D]. 张文华. 吉林大学, 2019(10)
  • [3]核能:不可或缺的替代能源[J]. 杜国平. 集邮博览, 2015(07)
  • [4]发现质子-中子-核裂变的“三部曲”——纪念卢瑟福原子核结构探索百年[J]. 赵继军,刘婵,刘树勇. 物理通报, 2015(05)
  • [5]诺贝尔钱币漫谈[J]. 杨国荣,钱小平. 金融博览(财富), 2014(05)
  • [6]从超铀元素到核裂变发现的历程[J]. 赵继军,刘树勇. 物理教师, 2013(04)
  • [7]194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奥托·哈恩[J]. 白欣,胡佳,冯晓颖. 化学通报, 2012(04)
  • [8]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肖克莱与核物理——纪念肖克莱诞辰100周年[J]. 王晓义,白欣. 自然杂志, 2010(03)
  • [9]邮票上的杰出科学家[J]. 周开亿. 光谱实验室, 2008(01)
  • [10]曼哈顿工程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J]. 杨舰,刘丹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标签:;  ;  ;  ;  ;  

核裂变的发现——纪念核裂变发现60周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