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形设计中的造形要素之结合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飞扬[1](2018)在《纺织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肌理表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包装世界中,纺织产品包装设计独树一帜,这不仅是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生产和贸易大国,而且纺织产品具有流行的特性,产品更新快,新花色、新品种、新材料层出不穷。因而要求纺织产品的包装设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进而引导消费,以包装设计的魅力,诱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在包装设计表现中,以往将设计的目光聚焦在形态、结构、造型、色彩和技法上,而对包装设计中的肌理表现,未引起高度的重视,甚至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单纯将肌理作为一种表现技法和效果。事实上,在包装设计中,肌理既可以独立存在,而且它又与其它设计元素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存在于其它设计元素之中,使肌理与其它设计元素交相辉映,特别是肌理与图形、色彩、文字等设计元素的有机组合,加强了消费者在视觉和触觉上的感官刺激,从而获得直接的视觉和触觉的体验。肌理的巧妙运用能以物寄情,使包装设计的肌理对情感进行积极的表达,从而使包装设计的肌理更具有艺术表现力,实现艺术的升华。本文围绕研究课题展开,以包装设计中的肌理表现为主轴线,对肌理在包装设计中的表现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首先,对纺织产品包装设计的肌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理论研究,肌理可以塑造纺织产品包装设计的外部形象,增强人们对纺织产品包装设计的印象,肌理的个性与共性、视觉与触觉肌理都会共同作用于纺织产品包装设计,从而使纺织产品包装设计独树一帜,这与肌理的亲和力也密不可分,因为其能引发审美联想,甚至对消费者心理产生影响,因而要正确运用肌理的表现力。其次,重点研究了纺织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肌理表现与情感分析,对其形式美进行了研究,其视觉、触觉、价值取向的美感都与形式美紧密相连。因而要将纺织产品的风格性与肌理表现的同一性处理好,从设计定位到情感表现都需要肌理的巧妙处理。最后,对纺织产品包装设计中肌理表现的艺术真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强调体验性,肌理可使消费者对纺织产品包装设计加强体验,因而通过肌理提升纺织产品包装设计中的人文精神极其重要,尤其是在新的时代中,肌理更应促进纺织产品包装设计与现代文化的交融。
刘畅[2](2017)在《走出墙外 ——从中国古典园林要素到公共艺术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试图对中国古典园林要素向公共艺术转化的一系列媒介语言与设计手法进行初步的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从视觉语言到造园手法,无不是公共艺术可以利用和借鉴的设计素材。因此,从公共艺术的角度,对现有设计案例的设计语言、要素、手法、风格进行概括与分类,对可行的设计手法进行猜想与解读、归纳与总结,并初步整理其规律与大致框架。让旧日园林“走”出墙外融入当代公共艺术,用当代公共艺术返现旧日园林风采。
刘明[3](2011)在《创新思维在平面构成课程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平面构成课程和创新性思维相结合,极大的促进了平面构成教学的改革。创新思维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重点。建立有效的平面构成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改革,培养学生独特的想象力和创意思维,这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利用创新性思维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本文以平面构成课程的改革目的和方法为根本出发点,以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引言,通过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的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在平面构成课程中的理解力,挖掘自身的创意潜能,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问题,用创新性的思维进行课堂改革,通过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情感和人文素养。在本文的最后还提出了对平面构成课程影响重大的一些社会因素,及如何利用好它们,还有对平面构成课程的未来的展望。最终的目的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解释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对整个平面构成课程的整合的作用。
林德勇[4](2011)在《基于语义的单词联想记忆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传统的单词记忆大多采用的是机械式记忆,通过死背强记进行单词记忆,这种记忆方式总是使得单词背了又忘,忘了又背的情形。基于语义的单词联想记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并识记英语单词,体验所学英语单词的使用情景。与已有的英语单词记忆软件平台相比,该平台通过单词之间音、形、义、情景的关联来实现联想记忆。在学习中使用变化的游戏、动画、图形等元素来加强学生对单词的联想,增强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达到感受英语、体验英语的目的。本平台精心设计的资源自组织、情景互动、多人协作等学习行为真正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课标理念;同时该平台的真人发音、情景互动等将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能力。界面的美化设计是本平台界面技术的重要部分。通过对美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平面设计知识的应用,设计出本平台界面的设计方案。为了让各种浏览器使用时平台界面保持美观,在版面编排上采用目前较先进DIV+CSS技术定位,既方便各种浏览器阅读,同时使整个网站占用空间小,加快页面浏览速度,并减少了版面维护工作。在Internet技术及其应用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单词记忆平台应用开发己成为学习英语的主流和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Web服务模式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平台实现的各个功能模块以及数据要求,给出了一个以B/S体系结构为基础构建的学生学习单词的联想记忆平台设计与实现方案。本论文主要展示了平台登录界面,用户注册界面,进入学习界面,词的知识点界面,联想搜索界面,近音联想界面,分类联想界面,试题搜索界面,视频分类学习界面,我的学习界面等。总结了开发此系统所取得的经验和体会,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适合学生特点,将此平台推广到手机等服务,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游戏的形式学习英语单词,如能成功,将会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和广泛的市场前景。
靳晓晓[5](2010)在《图形符号的群化组合与语意转换》文中研究说明图形,是人类重要的视觉符号语言,具有创造性表达人的情感、观念和思想的语言功能。但是这种语言也需要在组织结构上拥有丰富的语法和修辞关系,才能够通过图形符号的创造性组
高海燕[6](2010)在《视觉元素圆在平面设计中的研究和运用》文中指出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视觉元素圆的本质是一种有创造性的图形,而非简单的拼凑,是独特的视觉形象。视觉元素圆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是变化无穷的。本文从视觉元素圆的起源出发,论证视觉元素圆与平面设计艺术的多维性设计关系,了解“圆”的艺术魅力,发现其内在无穷的艺术生命力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再现着“圆”的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
杨兴国[7](2007)在《视觉语言中的点、线、面》文中指出在二次元的平面设计中,视觉语言的基本要素仍然是被称之为造型要素的点、线、面、色彩、调子、材质,除了具象的视觉语言外,任何一种图文讯息均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具体的造型要素。无论是广告、包装、企业形象设计、印刷设计等领域,图形都具有这种基本造型要素。
马可欣[8](2006)在《文字图形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文字是传承记载社会文明的载体,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文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化的象征,是人与人相互沟通的桥梁。文字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图形化时代,文字与图形在设计领域尤其是平面设计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汉字延续传成了几千年,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具有独特的视觉魅力。从视觉传达角度说,汉字是在原始图形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其本身就具有图形之美。此外,汉字不仅可以传达信息,它的字形也具有独特的形式美,尤其是外形、构成与笔画本身都可以看作具有特定含义和固定形态的一种图形。本文主要通过对图形与文字、文字图形化的社会发展必然性、文字与图形的互融、文字图形化的表现方式,四个方面来论述文字在图形化时代和消费文化中的可行性。认为文字尤其是汉字是信息传达的视觉符号,主张将汉字应用于平面设计,利用其图形的意象性来传达丰富的信息,使文字图形设计表达出潜在于民族文化深层中的意蕴。
阚玉德[9](2003)在《广告表达论》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课题为学院的教研项目之一,我从表达的角度出发对广告设计进行深层次挖掘与理解,归纳和总结出了现代广告表达的一些原理、技巧与方法。 现在的时代可以说是广告的时代,广告信息每天都充斥着人的生活并以各种形式飞速地向前发展。广告是连接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随着市场的扩大,科技的发展、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广告策划、创意及其表达的形式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本篇论文主要侧重于探讨广告中表达的理论。论文从四个方面入手: 1、总论部分。从总体上概括广告表达的范畴、本质特点、原则规律、内容趋势等。这一部分为目前广告理论增加新的研究内容,避免了以前将广告表达简单地归入广告制作的范围: 2、广告视觉表达部分。探讨了视觉表达中图形、色彩、图表、符号、实体、肌理、构形、编排在广告表达中遵循的原理与方法、技巧。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表达广告的创意、指导广告的制作以便达到传达信息、感染消费者的目的; 3、广告的数字化与多维表达部分。主要从二维、三维、四维、多维以及数字化表达入手探讨广告表达的原则规律、方法技巧。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广告的表达的新媒介、新形式、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方法、新技巧; 4、广告表达与媒介选择。广告表达与平面、广播、户外、网络以及一些新兴媒介的选择关系。选择合适的媒体达到好的效果表达,是广告的关键。 现在的信息与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不断更新,传达设计媒介已从印刷媒介、电子媒介转向多维媒介,传达设计的概念已成为所有能够利用来产生视觉图象转为信息传播的技术,广告表达越来越趋于一种多学科技术综合应用的设计。广告表达在空间上趋于一个更自由的空间,从多个角度来进行表现。同时,广告表达越来越趋于一种多感官(视、听、触、嗅、味)的综合性信息传达设计。这就要求广告的表达在规范化的同时要与新颖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结合;艺术与材料的结合……。
董 轩[10](2001)在《网格在美术与设计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格是平面构成中骨格这一概念在现代美术与设计中的延伸。其规律是数学几何法则的多种变体处理,是一种以有规律的美为主进行的变异设计形式,是数字化时代在美术设计上的具体再现。网格系统作为现代国际上普遍使用的一种构成方式。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其应用范围极为广泛。
二、图形设计中的造形要素之结合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形设计中的造形要素之结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纺织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肌理表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2 纺织产品包装设计中肌理表现的相关理论分析 |
2.1 肌理增强纺织产品包装设计的外部形象 |
2.1.1 肌理的个性与共性 |
2.1.2 视觉与肌理 |
2.1.3 触觉与肌理 |
2.2 独树一帜的纺织产品包装设计肌理 |
2.2.1 肌理的亲和力 |
2.2.2 肌理表现的审美联想 |
2.2.3 肌理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 |
2.3 肌理在纺织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原则 |
2.3.1 与其它要素的协同性 |
2.3.2 对设计主题的支撑性 |
2.3.3 整体尺度的把控 |
2.4 本章小结 |
3 纺织产品包装设计中肌理表现与情感分析 |
3.1 纺织产品包装设计中肌理的形式美 |
3.1.1 肌理对纺织产品包装设计中视觉美感的表现 |
3.1.2 肌理对纺织产品包装设计中触觉美感的提升 |
3.1.3 肌理对纺织产品包装设计形式美感的引导 |
3.2 纺织产品包装设计中风格与肌理表现的同一性 |
3.2.1 纺织产品包装设计风格定位 |
3.2.2 不同风格的纺织产品包装设计催生肌理的千姿百态 |
3.2.3 纺织产品包装设计中肌理表现的情感 |
3.3 本章小结 |
4 纺织产品包装设计中肌理表现的艺术真谛 |
4.1 肌理强化消费者对纺织产品包装设计的体验 |
4.1.1 源自图形和文字肌理的体验 |
4.1.2 感受色彩肌理的刺激 |
4.1.3 彰显材料肌理的性格 |
4.2 肌理表现提升纺织产品包装设计中的人文精神 |
4.2.1 肌理融入纺织产品包装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
4.2.2 肌理构建博大精深传统文化表现力 |
4.2.3 肌理促进纺织产品包装设计与现代文化的交融 |
4.3 本章小结 |
5 纺织产品包装设计中肌理表现的实践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
致谢 |
(2)走出墙外 ——从中国古典园林要素到公共艺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一章 走入墙内——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方式与构成元素 |
第一节 理念与营造 |
一 《园冶》解读 |
二 转译:从绘画到空间 |
三 美学理念:“天开”与“人作” |
第二节 空间的生成 |
一 “园”:说文解字 |
二 围合与分隔:园林的空间构成 |
三 有意味的迷宫 |
第三节 要素的拼贴 |
一 “拙山理水” |
二 作为装置的园林 |
三 要素的集成:山石、池塘、建筑、植物 |
第二章 移植——园林要素的再现与表现 |
第一节 案例分析 |
一 假山——展望的《新素园石谱》 |
二 花窗——轨道交通的装置性公共艺术 |
三 廊亭——公共交通站廊设计 |
第二节 再现性设计 |
一 方案 1:现成物的还原与挪移 |
二 方案 2:元素的复数排列与表现 |
三 方案 3:明轩——作为展览的园林片段 |
第三节 表现性设计 |
一 方案 1:图解性手法:词语作为概念 |
二 方案 2:拼贴式手法:平面与立面 |
三 方案 3:碎片化手法:局部与元素 |
第三章 演绎——园林改写的途径与可能 |
第一节 案例分析 |
一 徐冰《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 |
二 唐克扬展览《活的中国园林:从幻想到现实》 |
三 《园林·异景》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 |
第二节 展览策划 |
一 启示:蛇形画廊作为园林设计的可能性 |
二 分析:园林作为展览的几个方式与类型 |
三 策划:作为毕业展的园林设计方案 |
第三节 虚拟设计 |
一 影像空间与新媒体艺术 |
二 舞台装置与布景设计 |
三 视觉构造与综合图法 |
第四章 变体——园林重构的理念与手法 |
第一节 案例分析 |
一 冯纪忠的松江方塔园 |
二 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 |
三 李兴钢的绩溪博物馆 |
第二节 迷宫设计 |
一 幻觉空间:透明/半透明/反射 |
二 模糊空间:迷墙/消隐/通幽 |
三 歧义空间:机关/错觉/游戏 |
第三节 景观设计 |
一 景观重构:借景/分景/隔景 |
二 诗意投影:镜像/黑白/透视 |
三 非线观游:转回/漫游/导向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创新思维在平面构成课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创新思维在平面构成课程中的应用 |
一、创新思维 |
(一) 创新思维的概念 |
1. 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含义 |
(二) 创新思维的意义 |
1. 引导学生发挥出自己独特的想象力 |
2. 引导学生多向思考 |
3. 延迟对学生的作业或练习进行评价 |
(三) 创新思维在平面构成中得作用 |
二、平面构成中的发展和变化 |
(一) 平面构成的概念 |
(二) 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 |
(三) 平面构成教学中的现状和分析 |
1. 作业表现手段陈旧 |
2. 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呆板 |
3. 模仿痕迹很重,创新性的形式很少 |
(四)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作用 |
三、创新思维在平面构成中的具体应用 |
(一) 创新思维在平面构成中概念元素应用 |
1. 点 |
2. 线 |
3. 面 |
(二) 创新思维在平面构成中视觉元素的应用 |
1. 形状 |
2. 分割 |
3. 排列 |
4. 肌理 |
(三) 创新思维在平面构成中关系元素的应用 |
1. 构架 |
2. 空间 |
3. 平衡 |
4. 秩序 |
(四) 平面构成技法中的创新思维应用 |
四、对平面构成教学的未来展望 |
(一) 对学生自身理解力的关注 |
(二) 对社会发展的关注 |
(三) 对今后平面构成发展的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基于语义的单词联想记忆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 课题的来源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介绍和技术手段 |
2.1 平台界面设计基础知识 |
2.1.1 界面设计基础 |
2.1.2 界面设计基本方法 |
2.1.3 审美知识 |
2.1.4 界面设计所需软件 |
2.2 概念介绍 |
2.2.1 音 |
2.2.2 形 |
2.2.3 义 |
2.2.4 形义结合 |
2.2.5 情境联想 |
2.3 相关技术手段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关联的单词联想记忆平台设计 |
3.1 平台设计理念 |
3.1.1 构建关联单词网,实现情景关联记忆 |
3.1.2 构建认知图式,唤起对生词的知识经验和记忆 |
3.1.3 多媒体辅助学习,促进深刻记忆行为 |
3.1.4 记录学习轨迹,建立个性化学习提醒机制 |
3.1.5 以学习者为中心,实现自主学习 |
3.1.6 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提供个性化资源推送服务 |
3.1.7 以英语单词关联学习为模型,推广至其他外语和学科领域 |
3.2 平台总体架构 |
3.3 使用流程说明 |
3.4 单词语义构建说明 |
3.5 后台功能模块 |
3.5.1 学习行为记录模块 |
3.5.2 心理感受记录模块 |
3.5.3 学习行为分析模块 |
3.5.4 学习资源推荐模块 |
3.5.5 学习目标制定模块 |
3.5.6 学习策略制定模块 |
3.5.7 学习提醒模块 |
3.5.8 学习效果评测模块 |
3.5.9 学习奖励模块 |
3.6 前台功能模块 |
3.6.1 搜索模块 |
3.6.2 学习参数配置模块 |
3.6.3 测验模块 |
3.6.4 单词本模块 |
3.6.5 单词学习模块 |
3.7 附加功能模块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单词联想记忆平台的实现 |
4.1 平台实现简介 |
4.1.1 词库建设的实现 |
4.1.2 学习行为的实现 |
4.2 平台实现环境 |
4.2.1 网络配置 |
4.2.2 采用B/S 结构 |
4.2.3 单词添加的实现 |
4.3 平台功能模块实现 |
4.3.1 登陆注册 |
4.3.2 选择课程 |
4.3.3 进入学习 |
4.3.4 词的知识点 |
4.3.5 联想搜索 |
4.3.6 近音联想 |
4.3.7 分类联想 |
4.3.8 试题搜索 |
4.3.9 视频分类学习 |
4.3.10 我的进步 |
4.3.11 学习后的心理感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图形符号的群化组合与语意转换(论文提纲范文)
一、分形图形与图形创意 |
二、图形语言的运动状态 |
1. 纵向性运动 |
2. 横向性运动 |
三、图形语言的低级层次”与“高级层次” |
(6)视觉元素圆在平面设计中的研究和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选题意义 |
1.4 研究范畴 |
1.4.1 视觉元素-圆-图形 |
1.4.2 设计-平面设计-视觉元素圆在平面设计中的研究和运用 |
1.5 研究方法 |
1.6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视觉元素圆的概述 |
2.1 关于视觉元素圆 |
2.1.1 视觉元素 |
2.1.2 圆 |
2.2 关于圆的运用启示 |
2.2.1 圆形意识 |
2.2.2 太阳之圆 |
2.2.3 太极之圆 |
2.2.4 “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 |
2.3 三类基本图形特点 |
2.3.1 三角形 |
2.3.2 方形 |
2.3.3 圆形 |
2.4 设计 |
2.4.1 平面设计 |
2.4.2 平面设计的分类 |
第三章 视觉元素圆的艺术生命力 |
3.1 视觉元素圆的艺术审美特征 |
3.1.1 力量之美 |
3.1.2 空间之美 |
3.1.3 简约之美 |
3.1.4 意境之美 |
3.2 视觉元素圆的设计原则 |
3.2.1 对称与均衡 |
3.2.2 对比与调和 |
3.2.3 尺度与比例 |
3.2.4 节奏与韵律 |
3.3 视觉元素圆的视觉语言基本要求 |
3.3.1 视认性 |
3.3.2 可读性 |
3.3.3 记忆性 |
3.3.4 明确性 |
第四章 视觉元素圆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
4.1 视觉元素圆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 |
4.1.1 招贴设计概述 |
4.1.2 招贴设计中的圆形魅力 |
4.2 视觉元素圆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
4.2.1 标志设计概述 |
4.2.2 视觉元素圆在标志设计中独特的艺术规律 |
4.3 视觉元素圆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
4.3.1 包装设计概述 |
4.3.2 视觉元素圆在包装设计上的传达特征 |
4.4 视觉元素圆在数字图形界面设计中的运用 |
4.4.1 数字图形界面的概念 |
4.4.2 视觉元素圆在数字图形界面中的特性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图片来源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文字图形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1.2 国内外设计界在文字图形化领域的研究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图形与文字 |
2.1 图形概述 |
2.2 文字与图形的关系 |
2.2.1 文字起源于图形 |
2.2.2 汉(文)字所具有的图形特质 |
2.2.3 文字与图形的差别 |
第三章 文字图形化的社会发展必然性 |
3.1 文字图形化转变的时代背景 |
3.1.1 图形化时代 |
3.1.2 视觉传达设计在图形化时代的发展 |
3.2 文字图形化转变的文化背景 |
第四章 文字与图形的互融 |
4.1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字图形化的信息传达 |
4.2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字图形化的符号传达 |
4.2.1 符号 |
4.2.2 文字是文化符号也是视觉符号 |
4.3 图形的再造和文字的表意性 |
第五章 文字图形化的表现方式 |
5.1 字体设计的表现方式 |
5.1.1 外文字体的设计创意 |
5.1.2 汉字体的设计创意 |
5.2 文字招贴设计 |
5.3 文字标志设计 |
5.4 从文字图形化入手的艺术设计创作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9)广告表达论(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广告表达 |
1.1 广告表达的涵义与本质 |
1.2 广告表达的范畴与特征 |
1.3 广告表达的原则与规律 |
1.4 广告表达的类型 |
1.5 广告表达的内容 |
1.6 广告表达的趋势 |
第二章 广告的视觉表达 |
2.1 视觉表达与图形 |
2.2 视觉表达与色彩 |
2.3 视觉表达与图表 |
2.4 视觉表达与符号 |
2.5 视觉表达与实体 |
2.6 视觉表达与肌理 |
2.7 视觉表达与构形 |
2.8 视觉表达与编排 |
第三章 广告的数字化表达与多维表达 |
3.1 广告的二维表达 |
3.2 广告的三维表达 |
3.3 广告的四维表达 |
3.4 广告的多维表达简介 |
3.5 广告的数字化表达 |
第四章 广告表达与媒体的选择 |
4.1 广告媒体选择的方法与程序 |
4.2 广告表达与平面广告 |
4.3 广告表达与传播广告 |
4.4 广告表达与影视广告 |
4.5 广告表达与户外广告 |
4.6 广告表达与网络广告 |
4.7 广告表达与其他媒体 |
(10)网格在美术与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格在绘画中的应用 |
二、网格在书法中的应用 |
三、网格在版面设计中的应用 |
四、网格在标志图形设计中的应用 |
1. 双单元排列法。 |
2. 三单元排列法。 |
3. 四单元排列法。 |
4. 五单元排列法。 |
5. 六单元排列法。 |
6. 七至十单元的排列方法。 |
五、网格在透视图法中的应用 |
四、图形设计中的造形要素之结合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纺织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肌理表现研究[D]. 胡飞扬. 武汉纺织大学, 2018(01)
- [2]走出墙外 ——从中国古典园林要素到公共艺术设计[D]. 刘畅. 南京艺术学院, 2017(07)
- [3]创新思维在平面构成课程中的应用[D]. 刘明.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4]基于语义的单词联想记忆平台设计与实现[D]. 林德勇.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7)
- [5]图形符号的群化组合与语意转换[J]. 靳晓晓. 出版与印刷, 2010(03)
- [6]视觉元素圆在平面设计中的研究和运用[D]. 高海燕. 合肥工业大学, 2010(05)
- [7]视觉语言中的点、线、面[J]. 杨兴国. 艺海, 2007(04)
- [8]文字图形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D]. 马可欣. 吉林大学, 2006(11)
- [9]广告表达论[D]. 阚玉德. 武汉理工大学, 2003(02)
- [10]网格在美术与设计中的应用[J]. 董 轩.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