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三篇 电磁学──第十章 静电场(论文文献综述)
董源莉[1](2015)在《自考本科与普通本科工科类物理教材内容难度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当今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本,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外都在大力提倡终身学习和自学成才,而编撰适合广大自学成才者学习的教材就非常必要。在我国三十多年来一直实行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中,物理课程一直作为高等教育自考本科工科类多数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因此,比较研究自考本科工科类物理教材以修订或编撰具有时代性的自学考试的本科物理教材就很有必要。查阅文献可知,关于自考本科工科类物理教材的研究比较少,而用定量的研究方法讨论自考本科工科类物理教材的难度等方面的相关文献就更少,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现行与旧版自考本科工科类物理教材的纵向比较及现行自考本科工科类物理教材与现行普通本科工科类典型物理教材的横向比较得出自考本科工科类物理教材的难度值比较数据,同时比较得出内容体系、知识点的学习要求层次比例、例习题的设置以及编排风格方面的差异,以期能在修订或编撰自考本科工科类物理教材的时候,给予参考性建议。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分析选取自考本科和普通本科工科类典型物理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现行与旧版的自考本科工科类物理教材比较、现行普通本科工科类典型物理教材比较、现行自考本科工科类物理教材与现行普通本科工科类物理教材比较等三个维度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相对旧版自考本科工科类物理教材,现行自考本科工科类物理教材内容模块减少了2个:知识点减少了77个;总难度值减小了124;平均难度值增加0.14;例题数量增加了24个;习题数量减少21个,习题题型增加;编排风格基本一致,均紧扣考试大纲。二、现行普通本科工科类物理教材的共有特征是内容覆盖面广、模块编排顺序自成体系、知识点平均为308.50个、总难度值平均为675.25,平均难度值平均为2.24,学习具有选择性、例题数量平均为169.75个、习题题型少但数量平均为832个、重视思考性、栏目设置多、侧重教学和指导学生自学、印刷排版灵活、教辅资料配套、开发网络课程资源等,编排风格各具特色。三、相对现行普通本科工科类代表物理教材,现行自考本科工科类物理教材风格迥异:内容覆盖面减小了约50%、知识点少了180个、总难度小了426、平均难度值小了0.16、没有设置选学内容、例题少了42个、习题题型多但数量少了63.23%、栏目少、侧重指导自学和考试辅导、排版印刷传统、网络课堂系统化规范化。最后得到启示,修订或编撰自考本科工科类物理教材时在定位教材的主要功能为辅助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基础上,可略增加整体难度,保持平均难度,可借鉴普通本科工科类物理教材的编排风格,如设置少量选学内容、适当调整知识模块的编排顺序、适当添加栏目、艺术排版、设置少量的思考题以及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等。
许静[2](2007)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文中提出自1999年开始,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改革的力度之大是空前的,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上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是一个全方位整体改革的系统工程。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物理课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改革顺应了世界科学教育和物理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了使高中毕业生具有更高的科学素质,以适应二十一世纪技术化社会的需要,在物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现行的高中物理新课程在内容上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对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是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基于学生通过高中物理学习对现行大学物理学习的适应性如何的疑问而进行的,即高中物理新课程所提供的知识准备是否充分?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变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产生怎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物理教育研究者的意见存在分歧,至今为止,没有清楚的研究,因此我们认为对现行高中和大学物理课程内容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本研究可使我们真正了解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可以真正了解通过新课程学习的学生,在现行大学物理课程学习中的适应性如何?理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促进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有序健康地发展,同时也可为大学物理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涉及到以下三项研究:1.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分析我们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呈现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对于高中物理教材的选取,我们认为现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之下、统一编审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了多样化,出现了“一纲多本”的局面,对于每个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显然是不现实的,各版本的教材是遵循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体现了相同的课程理念,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是基本相同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知识呈现的方式,语言文字的叙述,版面的设计等方面,即教材的深层结构没有什么差别,这也正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所以在此我们选择“司南版”高中物理教材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对于高中物理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3个系列)的内容分析,我们主要从知识分析和方法论分析着手。知识分析主要分析教材体系和逻辑结构、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其知识应用,方法论分析即教材中所体现的研究物理学所应用的各种基本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理想化方法等,通过分析,可以明确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体现出教材如何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科学世界观的培养。2.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分析由于专业设置的不同,大学物理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所以我们以大学物理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呈现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对于大学物理教材的选取,我们通过调研就大学物理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调查取样是在全国各省市选取综合性大学、工科院校、师范院校、农林、医学院校进行调查,调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向各高校发出信件询问大学物理教材的使用情况(向100所高校发出信件),二是通过电话与高校的物理学院取得联系,三是通过上网,进入各高校的物理学院进行查询(教学计划),或者是通过各高校的精品课程介绍也获取了有价值的信息,最后我们收集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共105所高校大学物理教材的使用情况,我们经过统计得到使用数量较多、具有代表性的物理教材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共约53本教材)。3.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和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比较和分析在对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和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就高中物理模块课程与大学不同专业物理课程的对应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高中物理模块课程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同时,考虑到模块课程的选取问题,我们还要分析不同模块课程的选取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1.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1系列同文科大学物理的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它所提供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文科大学物理的需要文科大学物理教材对力、热、电、光、原的知识进行了简单的定性讲述,教材内容大部分介绍了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如基本粒子、现代宇宙学、熵、混沌、分形、对称性原理等,还探讨了物理学与社会、科技发展有关的问题,主要涉及到航天技术、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物理学与能源科学、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学与环境科学、医学中的物理学、信息技术、激光的应用、微观世界的近代技术应用等。高中物理必修模块讲述了经典力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初步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电磁学、热学等知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选修1-1讲述了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选修1-2讲述了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而对于机械振动、机械波、波动光学的基本知识没有涉及到。学生在学习了高中物理共同必修和选修1系列后,能够掌握力学、电磁学、热学、原子物理、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基础知识,为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对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以及波动光学的知识,虽然在选修1系列中没有涉及到,如果在大学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学习这部分知识,那么根据学生高中阶段的物理基础知识,结合文科大学物理自身的特点来讲,学生同样可以较容易地接受。2.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2系列同一般工科大学物理的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它所提供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工科大学物理的需要工科大学物理涉及到力学、热学、电磁学、波动与光学、近代物理的内容,是在高中物理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其重点放在讲清物理本质上,讲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通过计算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帮助学生建立鲜明的物理图像。没有繁琐的公式推导和数学运算,数学仅限于微积分和矢量分析。就教材中涉及到的具体内容而言,光学部分只讲解了波动光学的内容,而没有涉及到几何光学部分,对于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上应用的内容介绍较少。高中物理选修2系列没有涉及到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动量的知识内容,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不会产生大的影响。此外,高中物理选修2系列突出了物理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应用和操作等方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2系列同农林、医学院校大学物理的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它所提供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大学物理的需要农林院校和医学院校的物理课程所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基本相同,就具体的知识内容而言,力、热、电、原子四部分基本相同,只是在光学部分内容稍微有些差异,农林院校没有讲述几何光学的内容,讲述了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而医学院校则与之相反,在原子物理部分,医学院校则重点讲述了X射线的知识。如果将农林、医学院校的物理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与工科院校相比较,其区别在于流体力学的知识和光学部分,对农林、医学院校来讲,这部分知识都是作为专门的一章来介绍的,涉及到流体力学的主要概念和规律。光学部分工科院校物理课程只讲述了波动光学的知识,而医学院校则讲述了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农林院校讲述了波动光学和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在知识的讲述上,农林、医学院校的讲述方式是简单介绍物理学基本原理,然后就介绍物理理论知识在生物科学、农林科技以及日常科技中的应用、物理学在现代医学方面的应用,较少涉及到公式的推导、数学计算等。由此看来,高中物理选修2系列与农林、医学院校大学物理课程相比,两者在取向上是一致的,都侧重于物理学知识在生产、技术中的应用,它所提供的知识准备也是足够的。4.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3系列同理科大学物理的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它所提供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大学物理的需要理科大学物理同样涉及到力、热、电、光、原五部分的内容,但是,同工科院校相比每一部分的内容讲得都比较深入,注重物理学的理论、思想、方法、数学方法的运用、计算量较多。此外,对于某些重点工科院校及相应的专业,其对物理知识的要求较高,对于今后想报考这些学校的高中学生来讲,选择高中物理选修3系列进行学习同样是适合的。5.不同模块课程的选取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通过高中物理共同必修1、共同必修2、选修3-1、选修3-2的学习,学生能够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中力学、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其中的物理学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为大学阶段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选修3-1、选修3-2可作为选修3系列中的必选内容。就选修2系列来讲,对于那些今后从事实际应用和工程技术的学生而言,选修2-1是电磁学的基础知识及应用,学生可将这一模块作为选修中的必修,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选修2-2是力学和热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这一模块涉及到刚体、热机、制冷机等应用性知识,对于将来从事工程技术方面学习的学生可选择这一模块进行学习。选修2-3是波动光学、几何光学和原子物理的基础知识,对于从事农林、医学方面学习的学生可选择这一模块进行学习。就选修1系列而言,选修1-1讲述了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文科学生可将这一模块作为选修中的必修。
丁兰[3](2006)在《高校理工类教材建设探索 ——基于《电磁场与电磁波》》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在新的形势下,中国高等教育应如何稳步提高质量,实现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教材建设是关键的应对措施,教材建设是高校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及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在调研了国外理工类课程体系对理工科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提出以培养理工科人才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材建设的要求,并以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与布鲁纳的知识结构理论为指导,开展了以《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为依托的教材建设探索。本文有针对性地选取国内外《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材体系结构、教学内容、例题习题进行比较研究,切实地归纳出《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材建设的意见与建议。进而对教材的体系结构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进行了设计,并在所构建的教材结构上针对教学内容的更新、人文教育以及专题介绍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我们相信该课题的研究能对《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质量的提高乃至理工科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内蒙古电大理工系[4](1990)在《《普通物理学》复习提要》文中研究指明 八九级普通专科班《普通物理学》课程本学期播出全部138学时。内容包括 第一篇 力学 34学时 第二篇 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 22学时 第三篇 电磁学 40学时 第四篇 波动光学 24学时 第五篇 量子物理学 18学时 由于第一学期开学较晚,普通物理学课程压缩到本学期全部开出,使的教学任务过重,为了方便同学们的期末复习,本文根据全国电大《普通物理学》教学要求,逐章说明各部分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考核要求,供复习时参考!
邓明成,蔡建乐,王柏龄,郑采星,袁晓俭[5](1999)在《论工科大学物理概念结构体系的现代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阐明传统工科大学物理的内容结构体系改革的必要性,指出改革的重点是实现概念结构体系的现代化,并提出了一种现代化的概念结构体系模式.根据这一模式编写了《新编大学物理学》,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林朝金[6](1996)在《大学物理学习指导》文中研究指明 《大学物理》理论部分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力学、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电磁学、波动光学、量子物理学基础共五篇。 第一篇 力学 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参照系和坐标系的概念。 深入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注意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性和瞬时性。 熟练掌握由质点的运动方程求解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包括一维直线运动和二维平面曲线运动)。
林朝金[7](1996)在《大学物理学习指导》文中指出 《大学物理》理论部分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力学、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电磁学、波动光学、量子物理学基础共五篇。第一篇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参照系和坐标系的概念。深入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注意速度和加速
赵近芳,黄克立[8](2002)在《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本文阐述了物理教学在培养科学素质中的优势 ,并根据“高、宽、新、活、宜”原则对课程内容作了调整及推行“导学式”和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情况。
李四红[9](2006)在《中外大学物理教材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材内容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是21世纪物理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四号文件下达后,随着双语教学的倡导,一批优秀的国外教材引进我国,对国内大学物理教材的建设起着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作用。上世纪90年代教育部组织了面向21世纪教材建设工程,推出了一批特色明显的主流教材,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教学改革的成果,体现了我国作为高等教育大国的发展水平。对21世纪国内外大学物理主流教材内容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既是高等教育学中教育理论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对今后的教材建设与改革有实际的指导意义。目前国内这方面的文献尚不多见。本文以采集到的中美多套大学物理教材为样本,从内容体系、印刷装帧、例题习题、物理概念的表述、引入物理学史的方式、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比较;也从不同侧面对物理学五个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波动光学、近代物理作了分类比较,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美主流教材各自的优点和欠缺。本文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教材在借鉴国外教材长处方面做了大胆并卓有成效的尝试,认为适合国情、课情与中国学生实情的外国教材特色多数已在国内推出的面向21世纪新教材中有所反映;本文同时指出我国物理教育工作者在近代物理普物化与普通物理现代化方面做出了大胆探索,并取得显着的成绩,国内面向21世纪大学物理主流教材也有值得国外同行借鉴的地方;本文并对大学物理教材今后的改革方向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提出了一些拙见。
张建飞[10](2003)在《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面临着新的形势,物理教学的客观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现状的调查,从而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符合教育规律、针对性强的对策,并将它们应用于物理教学实践中,经过实践检验之后,归纳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希望能对目前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工作有较大的参考作用。在中等专业学校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尝试新的课程理念,为全面深化中等专业学校的物理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的基础。通过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的改革,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第三篇 电磁学──第十章 静电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三篇 电磁学──第十章 静电场(论文提纲范文)
(1)自考本科与普通本科工科类物理教材内容难度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2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第二章 自考物理课程的现状 |
2.1 自考简介 |
2.2 全国自考科目中物理课程设置的简介 |
第三章 自考本科工科类统编物理教材内容难度的比较研究 |
3.1 《物理(工)自学考试大纲》两个版本的比较和分析 |
3.2 自考本科工科类统编物理教材的分析 |
3.2.1 丁俊华主编的《物理(工)》的分析 |
3.2.2 吴王杰主编的《物理(工)》的分析 |
3.3 自考本科工科类统编物理教材内容难度的比较 |
3.3.1 内容体系的比较 |
3.3.2 内容难度值的比较 |
3.3.3 认知能力层次的比较 |
3.3.4 例习题设置的比较 |
3.3.5 编排风格的比较 |
第四章 普通本科工科类典型物理教材内容难度的比较研究 |
4.1 《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的简介 |
4.2 普通本科工科类典型物理教材的分析 |
4.2.1 程守洙、江之永主编的《普通物理学(第六版)》的分析 |
4.2.2 马文蔚等主编的《物理学(第六版)》的分析 |
4.2.3 张三慧主编的《大学物理学(第三版)C6版》的分析 |
4.2.4 严导淦主编的《物理学(第5版)》的分析 |
4.3 普通本科工科类典型物理教材内容难度的比较 |
4.3.1 内容体系的比较 |
4.3.2 内容难度值的比较 |
4.3.3 学习要求层次的比较 |
4.3.4 例习题设置的比较 |
4.3.5 编排风格的比较 |
第五章 自考本科与普通本科工科类代表物理教材内容难度的比较研究 |
5.1 本科物理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学基本要求的比较 |
5.2 自考本科与普通本科工科类代表物理教材内容难度的比较 |
5.2.1 内容体系的比较 |
5.2.2 内容难度值的比较 |
5.2.3 学习要求层次的比较 |
5.2.4 例习题设置的比较 |
5.2.5 编排风格的比较 |
第六章 研究的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的结论 |
6.2 研究的启示 |
6.3 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部分“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工科类国家级规划教材书目 |
附录二 研究选取的自考本科和普通本科工科类典型物理教材书目 |
附录三 本科物理教材难度赋值及例习题原始统计样表 |
附录四 本科物理教材难度值及例习题分章统计样表 |
附录五 本科物理教材难度值及例习题对比样表 |
致谢 |
(2)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物理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研究概述 |
2.1 中学物理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研究概述 |
2.2 大学物理课程研究概述 |
3 知识结构问题的探讨 |
3.1 知识结构理论 |
3.2 教材知识结构的基本内涵 |
3.3 物理教材的知识结构 |
3.4 物理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关系 |
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4.1 研究内容 |
4.2 研究方法 |
5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分析 |
5.1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内容分析 |
5.2 高中物理选修1-1内容分析 |
5.3 高中物理选修1-2内容分析 |
5.4 高中物理选修2-1内容分析 |
5.5 高中物理选修2-2内容分析 |
5.6 高中物理选修2-3内容分析 |
5.7 高中物理选修3-1内容分析 |
5.8 高中物理选修3-2内容分析 |
5.9 高中物理选修3-3内容分析 |
5.10 高中物理选修3-4内容分析 |
5.11 高中物理选修3-5内容分析 |
6 大学物理课程内容分析 |
6.1 大学物理教材使用现状的调查与统计结果 |
6.2 文科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
6.3 工科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
6.4 农林院校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
6.5 医学院校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
6.6 理科大学物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
7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比较和分析 |
7.1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1与文科大学物理的比较和分析 |
7.2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2与工科大学物理的比较和分析 |
7.3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2与农林、医学院校大学物理的比较和分析 |
7.4 高中物理共同必修+选修3与理科大学物理的比较和分析 |
7.5 不同模块课程的选取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影响分析 |
8 研究结果及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物理课程知识点统计表 |
附录二 大学物理教材使用情况调查信函 |
附录三 大学物理教材使用情况统计表 |
附录四 大学物理教材知识内容统计表 |
致谢 |
(3)高校理工类教材建设探索 ——基于《电磁场与电磁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0.1 课题研究背景和价值 |
0.2 课题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0.3 课题研究方法和成果 |
1 高校理工类教材建设的理论探讨 |
1.1 国外理工类课程体系改革及对我国理工科人才培养的启示 |
1.1.1 国外理工类课程体系改革 |
1.1.2 对我国理工科人才培养的启示 |
1.2 创新性理工科人才培养对教材建设的要求 |
1.2.1 要求教材具有前瞻性 |
1.2.2 要求采用、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教材 |
1.2.3 要求教材与教育教学改革同步 |
1.3 理工类教材建设的理论依据 |
1.3.1 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 |
1.3.2 布鲁纳的知识结构理论 |
2 国内外理工类教材《电磁场与电磁波》的比较及启示 |
2.1 国内外《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材概况 |
2.1.1 国内《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材概况 |
2.1.2 国外《电磁场与电磁波》教材概况 |
2.2 教材体系结构的比较 |
2.2.1 宏观结构 |
2.2.2 微观结构 |
2.3 教材内容的比较 |
2.3.1 内容阐述方式 |
2.3.2 技术应用内容 |
2.3.3 人文教育内容 |
2.4 例题习题的比较 |
2.4.1 例题 |
2.4.2 习题 |
2.4 教材比较的总结及启示 |
2.4.1 关于教材结构 |
2.4.2 关于教材内容及习题例题 |
3 理工类教材《电磁场与电磁波》结构的设计 |
3.1 教材宏观结构的构建与特点 |
3.1.1 宏观结构的构建 |
3.1.2 宏观结构的特点 |
3.2 教材微观结构的设计与特点 |
3.2.1 微观结构的设计 |
3.2.2 微观结构的特点 |
4 理工类教材《电磁场与电磁波》内容的设计 |
4.1 加强教材内容的更新 |
4.1.1 采用渗透法 |
4.1.2 采用专题形式独立设章节 |
4.2 融入人文教育内容 |
4.2.1 人文教育内容设置的必要性 |
4.2.2 人文教育内容的选择 |
4.2.3 人文教育内容例文 |
4.3 专题内容的举例 |
4.3.1 专题2内容选择的思考 |
4.3.2 专题2设计的关键 |
4.3.3 专题2的具体设计 |
4.3.4 专题2的例题演示 |
5 总结与思考 |
附录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中外大学物理教材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中外大学物理教材比较研究工作的意义 |
1.2 本工作的背景及源自的课题 |
1.3 本工作所依据的教育学原理 |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中美大学物理教材概况 |
2.1 国内大学物理教材概况 |
2.1.1 国内大学物理教材的现状 |
2.1.2 国内典型的几套大学物理教材的简评 |
2.1.3 国内大学物理教材改革的两种方式 |
2.2 美国大学物理教材概况 |
2.2.1 美国大学物理教材的特点 |
2.2.2 笔者选取的三套美国教材的简介 |
第三章 教材内容比较 |
3.1 力学比较 |
3.1.1 内容覆盖面的比较 |
3.1.2 内容难易程度的比较 |
3.2 热学比较 |
3.2.1 热力学第二定律体系的比较 |
3.2.2 关于墒概念的比较 |
3.3 光学比较 |
3.3.1 内容覆盖面的比较 |
3.3.2 理论联系实际的比较 |
3.4 电磁学比较 |
3.4.1 内容难易程度的比较 |
3.4.2 关于D|-和 H|- |
3.5 近代物理比较 |
3.5.1 总体比较 |
第四章 总体比较 |
4.1 插图比较 |
4.1.1 中美大学物理教材插图特点 |
4.2 习题比较 |
4.2.1 国内教材习题的特点 |
4.2.2 美国教材习题的特点 |
4.3 关于物理学史的引用 |
4.3.1 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重要性 |
4.3.2 物理学史引入的比较 |
4.4 关于物理概念 |
4.4.1 物理概念的重要性 |
4.4.2 中美物理教材中对于描述物理概念的差异 |
4.5 美国教材中的启发式理念 |
4.6 美国教材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
第五章 比较是为了借鉴 |
5.1 中美教材各自的优点及不足 |
5.1.1 国内教材 |
5.1.2 美国教材 |
5.2 反思与启示 |
5.2.1 国内教材在借鉴国外优秀教材长处方面是大胆积极并卓有成效的 |
5.2.2 我国教材建设的成果也值得国外同行借鉴 |
5.2.3 对大学物理教材的一些拙见 |
5.2.4 关于“以人为本”的问题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10)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面临的形势 |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的客观条件的改变 |
第三节 对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现状进行研究的重要性 |
第四节 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现状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五节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
第一节 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现状的调查 |
第二节 对数据资料的处理 |
第三节 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三章 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的对策与初步实践 |
第一节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学改革,以改革促发展 |
第二节 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尊、自信 |
第三节 编制实施性教学大纲,编写校本课程 |
第四节 分层次教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
第五节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
第六节 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做好师资的培训工作 |
第七节 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方式,深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
第八节 构建学生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
第四章 本课题的初步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本课题的初步结论 |
第二节 本课题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中文摘要 |
四、第三篇 电磁学──第十章 静电场(论文参考文献)
- [1]自考本科与普通本科工科类物理教材内容难度的比较研究[D]. 董源莉. 西南大学, 2015(01)
- [2]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D]. 许静. 西南大学, 2007(05)
- [3]高校理工类教材建设探索 ——基于《电磁场与电磁波》[D]. 丁兰. 南京师范大学, 2006(12)
- [4]《普通物理学》复习提要[J]. 内蒙古电大理工系. 内蒙古电大学刊, 1990(Z1)
- [5]论工科大学物理概念结构体系的现代化[J]. 邓明成,蔡建乐,王柏龄,郑采星,袁晓俭. 大学物理, 1999(06)
- [6]大学物理学习指导[J]. 林朝金. 当代电大, 1996(05)
- [7]大学物理学习指导[J]. 林朝金. 当代电大, 1996(05)
- [8]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 赵近芳,黄克立. 高等理科教育, 2002(06)
- [9]中外大学物理教材比较[D]. 李四红. 合肥工业大学, 2006(09)
- [10]中等专业学校物理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 张建飞. 福建师范大学,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