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傅殷才主编《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研究丛书》评介(论文文献综述)
陈银娥[1](1996)在《傅殷才主编《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研究丛书》评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论界加强了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各实际部门也在不断地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的某些具体做法,但是,对当代西方经济学还远没有做深入的、实事求是的评议,而且对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积极成果的借鉴和利用,可以说才刚刚起步。这主要是因为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纷繁复杂,
陈曦[2](2012)在《哈耶克经济理论述评》文中研究说明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20世纪经济思想史中一位重要的核心人物,是奥地利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之一。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思想史、法学、心理学以及认识论等诸多领域都有所涉猎的一位多产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20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想在西方复兴,哈耶克的思想和理论被重新受到关注和追捧。中国也随着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到来,整个学术界掀起了一股对自由主义思想研究的热潮。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或者说是转型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相关联,哈耶克一直倡导的自由市场经济开始占据中国,因此,哈耶克的思想和理论在中国学术界也开始受到重视,他的自由主义等哲学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学者讨论的热点。但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多少中国学者从哈耶克的纯经济学理论入手,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本文正是出于填补这项空白的目的,拟就哈耶克的经济学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论述,并将哈耶克与其地位同等重要的马克思、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这些经济学家进行比较分析。本文先从介绍哈耶克的生平开始入手,主要阐述了其经济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以及形成和发展。哈耶克成长和生活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其经济理论也产生于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哈耶克经济理论的主要来源是古典自由主义和奥地利学派。在古典自由主义中,哈耶克信奉的是“英国传统”,尤其是休谟和康德的思想对哈耶克影响最为深刻,这些思想成为日后他的自由主义和自生自发秩序原理的重要源泉。而奥地利学派对哈耶克经济理论的影响更为直接,他的价值理论一般来说,就是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哈耶克继承了奥地利学派中门格尔的个人主义、主观主义以及米塞斯的人类行为学的方法论,借鉴了庞巴维克的资本理论和米塞斯的信用周期学说,并通过参与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论战和与凯恩斯的争辩,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经济理论。哈耶克将其新自由主义思想融入其经济理论当中,并将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对自由主义的扞卫。哈耶克经济理论的方法论较为独特,他以个人主义、主观主义以及人类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构建其整个经济理论体系。哈耶克经济理论以人类行为学为基础,通过对“个人从事有特定目的的行动”这一公理的文字演绎推导出来,这也就意味着其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和主观主义。哈耶克可谓是西方经济学家中的“非主流”,他脱离了传统的经济学研究,走了一条有别于他人的另类道路,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政治理论、法学、科学哲学以及思维哲学都为他所用,从更广泛的空间研究并扞卫了他的自由主义。虽然哈耶克同时在几个科学领域上都获得了国际声望和荣誉,然而,他对其他社会科学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他在经济学及其方法论基础这一领域的学术成就的扩展而出现的。①哈耶克的价值理论是其所有经济理论的根基和出发点,他的价值论来自奥地利学派的传统,是边际效用价值理论或者说是主观价值理论。哈耶克在主观价值论的基础上,将其扩展到了整个社会领域,提出了主观知识论。在知识论中,他提出了有意识的“分立的个人知识”和无意识的默会知识,为他的自由主义和自生自发秩序原理提供了另一种理论依据。哈耶克以主观价值论为基础,将其知识论应用到市场经济理论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市场过程理论。在这一理论中,他强调了价格体系、竞争机制和市场对信息的发现、传播和交换的作用。哈耶克于1935年参与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着名论战。作为米塞斯的支持者,哈耶克运用他的知识论和市场过程理论与西方社会主义者进行了激励的争辩,极力证明社会主义经济无法进行有效核算,计划经济是低效率的,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这场论战也成为了哈耶克学术生涯的转折点,使他从一个温和的社会主义者逐渐变成了一个坚定的自由主义扞卫者。哈耶克的货币理论主要由中性货币理论和自由货币理论两大部分组成。他在中性货币理论中,延续了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思想,借用了威克塞尔的“中性货币”这一术语。他从主观主义思想出发,借助个人分析法,对货币与物价、货币与经济均衡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性货币理论。哈耶克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运用中性货币理论,提出了解决办法——在长期内,让货币接近中性状态,维持货币数量不变,限制中央银行行为的货币政策。哈耶克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世界出现经济滞涨时,提出了自由货币理论。该理论反对国家垄断货币对发行权,认为应该由私人银行发行货币。哈耶克也由于预见了这次经济危机以及凯恩斯主义的失灵,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一方面受到奥地利经济学家米塞斯的信用周期学说的启示,另一方面则源于威克塞尔的货币理论和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庞巴维克的资本理论。哈耶克继承了前人的学说思想,又以自己的货币理论和资本理论为基础,形成了着名的经济周期理论。他在这一理论中,分析了生产的结构和生产的过程的同时,指出了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使得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背离时的生产过程的迂回程度的改变,认为生产结构的变化是导致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原因。哈耶克提出,克服经济危机的根本办法就是要保证货币维持中性和遵循市场体质自发地协调、配置,而实现这些要求就必须实行自由货币政策,废除中央银行,取消国家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哈耶克主张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强烈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最后,将哈耶克与凯恩斯、弗里德曼以及马克思这三位在西方经济学界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进行比较分析。作为放任自由经济的继承者,哈耶克对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但他与同为放任自由经济继承者的弗里德曼也有着方法论、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等方面的分歧。不过,这些都只不过是作为同一阶级内部的不同观点罢了。而作为代表资产阶级的哈耶克来说,他与代表着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之间才是真正的、毋庸置疑的对立关系。那么,在中国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通过哈耶克与马克思的比较分析,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汤剑波[3](2004)在《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 ——论阿马蒂亚·森的经济伦理思想》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关系问题是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古代经济思想曾作为伦理学之一部分而被思考,即使在古典经济学中,道德哲学也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背景,只是随着经济学技术化、公理化和科学化,20 世纪的主流经济学才逐步丧失了道德兴趣、然而,经济学要回到对现实问题的真正思考和解释,就不得不深入经济学公式背后的伦理问题、秉承此意,在经济学日益疏远伦理学的思潮下,199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却掀起了一场复兴经济学与伦理学联盟、重建经济学伦理之维的"革命"?森认为,现代经济学分裂式地看待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是对古典经济学的偏离,也是对经济学性质的误解,而他所做的工作就是要恢复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曾有的联盟?所谓"经济学的伦理之维"是经济学本身具有的伦理层面及其理解?就森所进行的重建工作而言,包括以下特征:第一,从根据上说,经济学和伦理学具有互动性,经济学能为伦理学做出贡献,伦理学也能为经济学做出贡献;第二,从方法上说,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被置于多元化和平衡的视野下加以考察;第三,从目标上说,在重新宽泛理解的经济学之基础上,"恢复"经济学内在拥有的"人的层面"和"价值层面"?理性观是森重建经济学伦理之维的基石?通过批评主流经济学流行的两种理性观("选择的内在一致性"和"自利理性"),森指出它们对理性的不充分理解,剥离了与丰富的伦理因素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森强调要认识理性所具有的广泛涵义,理性首要的运用不是预测和描述,而是规范意义上的,即人们应该明智地思考和行动?理性的原则是,个人的选择服从于缜密推断分析的详细检查,在此,人们的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都需要以理性为引导?从理性和道德的关系来看,道德情感受到理性活动的影响和培育,价值观为理性指导下的推理所理解?评价和选择;从理性和认同的关系来看,共同体的身份认同肯定是重要的,但认同决没有排除选择和推理?从理性和传统与文化的关系上看,文化和传统确实影响了人们对理性的运用,但文化是多样的?复杂的和变化的,任何传统也都必须接受理性的批判性反思和选择,最终理性培育出的理解和认识能成为不同文化和传统交流的源泉?确立新的评价体系是森重建经济学伦理之维的核心内容?在对功利主义?福利经济学?罗尔斯正义论和诺齐克自由至上主义进行优劣分析的基础上,森建立了一个非常宽泛的评价框架,包含三方面内容:第一,在评价信息基础上:提出以功能性活动和可行能力为评价标准,其本质在于人们有过某种合理生活的实质自由,这种自由体现为政治自由?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和防护性保 i<WP=7>障等,这种自由还是多元的,包含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过程自由和机会自由;第二,在评价方法上,提出超越工具权利观和约束权利观,建立包容性很强的目的权利观,进而运用结果推理的评价方法,这种方法能结合内在价值考虑?评价的立场相关性和主体相关性;第三,在总体评价上,提出要采取一种多元主义方法,包含多元信息和多元原则,在这里,排序的过分完备性和过分不完备性都是成问题的,评价不是一个全有全无的问题,有时部分排序是合理的?发展观是森重建经济学伦理之维的展现?在经济学和伦理学结合的视野之下,森审视了发展?不平等?贫困?饥荒等问题?关于发展问题,他批评了传统的财富发展观,提出自由既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关于不平等和贫困问题,他超越了收入剥夺观,提出最好把平等看成可行能力方面的平等,把贫困看成是可行能力的剥夺?关于饥荒问题,他超越了"粮食供给下降"的饥荒成因说,提出权利方法来分析饥荒的原因?为了促进发展,克服一切不自由的现象,森指出,应该重视多元制度的运用,包括市场?国家?公共行为?民主等等?在这些领域,必须超越结果和效率的评价视角,从可行能力扩展的角度来评价市场的价值;必须提供恰当的公共行为,保障可行能力的实现和扩展;必须看到民主既具有内在价值,也具有工具价值,还有建设性的作用?在全球化的大潮下,还必须正确理解全球化的性质,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好处,进而通过建立全球公正的秩序来消除全球化给穷人带来的不利影响?经过在经济学和伦理学之间的穿梭游弋,森试图在全新意义上"复归"经济学曾有的伦理之维,以及道德学科中经济学曾有的位置?根据森的思想,我们可以引伸出重建经济学和伦理学联盟的希望在于:第一,从联盟的理论维度看,理性和自由是两门学科大厦共同的基石,是分析大量问题的起点;第二,从联盟的价值维度看,以人为本是经济学和伦理学都应该坚持的价值原则;第三,从联盟的实践维度看,合理的发展观是经济学和伦理学在实践层面的具体契合点?我们有理由相信,森的努力将使经济学和伦理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越来越多,相互影响愈来愈深刻?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能从森的思想中获得有益的启迪,进而更加关注对方的研究领域,开展交叉研究,而这必将对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王熙[4](2008)在《从经济思潮传播到意识形态扩张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新自由主义》文中提出“新自由主义”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源自经济学理论,但近年来政治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以及不同流派的学者都在不约而同地关注“新自由主义”的扩张,在当今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的关键阶段,对“新自由主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具有多重的重要意义。本文重点考察新自由主义由一种经济思潮向意识形态转化的过程,谋求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研究工具,对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化问题进行分析。本论文的研究,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以及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同时对我国文化教育、社会科学研究、舆论引导等方面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全文由六部分组成: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题的由来,并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研究范围进行了规定,同时,对新自由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廓清了本项研究的基本框架,提出“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全球扩张传播方式”的理论模型,系统分析了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扩张的两条基本路径:在“中心国家”内部扩张的路径,在“外围国家”扩张的路径。第一章对新自由主义的历史进行了追索,并对新自由主义在当代社会的一般表现进行了描述。分别就“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凯恩斯主义的演进——新自由主义的发展”这一基本历史轨迹进行了疏理。本文的核心部分是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从“作为意识形态化逻辑起点”的思潮与理论,作为“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转型中介”的政策与实践以及表现为“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扩张趋势”的传播与渗透活动进行了分析,从逻辑上建构了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基本模型: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过程是逐步演进的,其基本环节是“学术思潮——政策实践——意识形态”。第二章首先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渊源出发,分析了它作为一种经济思想,其意识形态性的起源。同时,分析了与新自由主义相对立的两种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分别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进行了比较研究,最终得出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理论品质及新自由主义作为“经济意识形态”的初步特征。第三章通过新自由主义政策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证明了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是国际垄断资本的利益选择这一论断,并分析了政策层面的新自由主义在意识形态化过程中的作用,以此完成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这一事实的描绘。第四章重点从意识形态层面的新自由主义出发,分析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具体表现、本质原因,并从西方学者以及我国主流学者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关注两个不同的考察点,分析了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第五章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意识形态化具体路径研究的基础上,对经济思潮意识形态化的一般性规律进行了分析。对意识形态建设与经济思潮传播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同时构建了经济思潮影响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模型,表述了经济思想与社会意识形态互动的复杂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对抵御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等现实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通过构建“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全球扩张传播方式模型”,“中心国家新自由主义思潮意识形态化模型”,“经济思想、意识形态、社会形态关系模型”,分析了“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路径”、“新自由主义政策在在经济思潮向意识形态转化中的作用”,“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思想意识形态化的实现过程”,这三个问题的内在规律性。
陈银娥[5](1995)在《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评傅殷才主编的《新保守主义经济学》》文中提出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评傅殷才主编的《新保守主义经济学》陈银娥《新保守主义经济学》是由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傅殷才教授主持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学)“八五”规划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研究丛书”中的一本,现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由...
张传勇[6](2011)在《论马克思对通货膨胀理论的创新及其现实价值》文中认为马克思货币理论是在古典货币数量论基础上的较大创新。相比古典货币数量论将货币流通量作为引起通货膨胀的唯一因素,马克思则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个原因。由此,区分货币币值变动属于实际贬值还是相对贬值,对研究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是极其重要的。从近年来的情况看,货币供给的内生理论更切合中国的实际,因此,基于内生性的货币供给逻辑和通货膨胀的成因,我国当前治理通货膨胀的基本思路是:以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为目标,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并使之与需求量相适应;在发挥中央银行的货币调控手段基础上,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文建东[7](1996)在《傅殷才教授学术思想长青》文中指出傅殷才教授学术思想长青武汉大学外国经济思想教研室(文建东执笔)傅殷才教授是武汉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博士生导师,本刊主编,兼任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
李珍,刘子兰[8](2004)在《西方社会保障主要理论及其政策主张回眸》文中指出 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保障改革热潮正在掀起,如何判断改革的总体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仅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对主流理论有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其对社会保障政策的影响进行评介,尤其是对当代主要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进行评介,以期对中国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和政策的制定有所裨益。
侯佳儒[9](2003)在《自由市场、政府干预与中国经济法诸理论》文中研究指明目次引言一、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经济实践中的历史演变二、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国、内外各种经济学理论观点三、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中国经济法诸理论的隐合理论预设四、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纵横统一说"的科学预设结论引言经济法的产生在理论界引发诸多争议,学者们既达成共识,也存在分歧。在目前,其"最大的共识莫过于经济法应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的判断",经济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
刘旭蕊[10](2011)在《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演进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在意识形态上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但是从学术层面上讲它是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理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来的近300年的时间里,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包含科学的成份,值得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型国家借鉴。因此,这一经济思想深受世界各国的欢迎,得到了传播和发展。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典经济学以前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第二个阶段古典经济学时期的自由经济思想;第三个阶段是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第四阶段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新自由主义自兴起以来,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深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这是本文以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作为选题的依据。本文通过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西方国家和我国发展脉络的梳理,及该经济思想对发达国家(美国)、发展中国家(拉美国家、中国)和经济转型国家(俄罗斯)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自由主义最初是一种经济思想,后来逐渐嬗变为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意识形态、理论范式。发展中国家,尤其我国在借鉴其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的同时,要防范其意识形态对我国经济的侵害。通过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新自由主义影响的研究分析,新自由主义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影响是深刻的。新自由主义本身具有理论缺陷,加上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新自由主义指导下的金融市场很容易产生危机。我们应该从其他国家的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进行金融政策的调整。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最后分析指出我国理论界应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科学态度。综上所述,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结构大概为: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论述该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分别对国内外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脉络进行梳理,阐述其演变的历程,研究各个阶段出现的有代表性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主张。第三章论述述新自由主义蓬勃兴起的原因及其走势。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就新自由主义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及俄罗斯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第六章,就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进行浅析。第七章,讲述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新自由主义影响与我国的战略选择。
二、傅殷才主编《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研究丛书》评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傅殷才主编《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研究丛书》评介(论文提纲范文)
(2)哈耶克经济理论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1章 哈耶克经济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
1.1 产生的时代背景 |
1.2 思想渊源 |
1.2.1 古典自由主义 |
1.2.2 奥地利学派 |
1.3 哈耶克经济理论的发展 |
1.4 小结 |
第2章 哈耶克经济理论的方法论 |
2.1 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
2.2 方法论的主观主义 |
2.3 自生自发秩序 |
2.4 小结 |
第3章 哈耶克的知识理论 |
3.1 哈耶克的知识论 |
3.1.1 “分立的个人知识”与“知” |
3.1.2 默会知识与“无知” |
3.2 哈耶克的市场过程理论 |
3.2.1 价格 |
3.2.2 竞争 |
3.2.3 市场 |
3.3 哈耶克参与的社会主义经济核算的论战 |
3.3.1 论战的历史背景 |
3.3.2 论战的主要回合 |
3.3.3 哈耶克在论战中的贡献 |
3.3.4 论战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 |
3.4 小结 |
第4章 哈耶克的货币理论 |
4.1 理论渊源 |
4.2 中性货币 |
4.2.1 实现货币中性的条件 |
4.2.2 货币中性是实现经济自动均衡的必要条件 |
4.2.3 经济过程失衡引发经济危机 |
4.3 自由货币 |
4.3.1 政府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 |
4.3.2 私人竞争性货币 |
4.4 对哈耶克货币理论的评论 |
4.5 小结 |
第5章 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 |
5.1 哈耶克的资本理论 |
5.2 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 |
5.2.1 哈耶克的“均衡”假设 |
5.2.2 哈耶克的生产结构和“哈耶克三角” |
5.2.3 自愿储蓄 |
5.2.4 货币引发的经济周期 |
5.2.5 经济滞涨及对策 |
5.3 李嘉图—哈耶克效应 |
5.4 对哈耶克经济周期理论的分析和评论 |
5.5 小结 |
第6章 哈耶克与凯恩斯、弗里德曼以及马克思的比较 |
6.1 哈耶克与凯恩斯 |
6.1.1 凯恩斯和凯恩斯主义 |
6.1.2 哈耶克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 |
6.1.3 哈耶克与凯恩斯:是敌人?是朋友? |
6.2 哈耶克与弗里德曼 |
6.2.1 弗里德曼和芝加哥学派 |
6.2.2 哈耶克与弗里德曼的比较 |
6.2.3 哈耶克与弗里德曼:一对观点不同的朋友 |
6.3 哈耶克与马克思 |
6.3.1 哈耶克与马克思相遇的中国背景 |
6.3.2 哈耶克与马克思的相似 |
6.3.3 哈耶克与马克思的不同 |
6.4 小结 |
结语:哈耶克留给了我们什么?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 ——论阿马蒂亚·森的经济伦理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经济学和伦理学之间关系的演变 |
一、 从属于伦理学和神学的古代经济思想 |
二、 联合伦理学的古典经济学 |
三、 疏远伦理学的现代主流经济学 |
四、 森重建经济学伦理之维的基本思想 |
第一章 重建的使命--'经济学的良心' |
第一节 重建的个人背景 |
一、“异端”获奖 |
二、 生平经历 |
三、 思想渊源 |
第二节 重建的特征 |
一、 重建的根据--经济学和伦理学的互动性 |
二、 重建的方法--多元化的平衡 |
三、 重建的目标--经济学的宽泛理解 |
第二章 重建的基石--理性观 |
第一节 经济学的理性假定 |
第二节 批判'内在一致性'的理性 |
一、 涵义 |
二、 选择的外部因素 |
三、 完备性的傻瓜 |
第三节 批判自利理性 |
一、 涵义 |
二、 同情和承诺 |
三、 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 |
四、 商业原则和道德情操 |
五、 超越自我中心的经济学和无我的伦理学 |
六、 理解斯密和斯密难题 |
第四节 宽泛的理性观 |
一、 理性的真义 |
二、 理性和道德 |
三、 理性和认同 |
四、 理性和文化 |
第三章 重建的核心--能力观 |
第一节 评价的信息基础 |
第二节 批判功利主义 |
一、 功利主义的三要素 |
二、 效用信息的狭隘性 |
三、 漠视分配的不公正 |
第三节 批评福利经济学 |
一、 福利经济学的价值判断 |
二、 社会选择的不可能性 |
三、 帕累托自由主义的不可能 |
第四节 批评罗尔斯的正义论 |
一、 政治正义论的原则 |
二、 正义概念的局限性 |
三、 基本善的不灵活性 |
第五节 批评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 |
一、 功利主义的工具权利观 |
二、 诺齐克的义务论权利观 |
三、 森的目的-权利观 |
第六节 可行能力的评价框架 |
一、 可行能力的评价标准 |
二、 结果推理的评价方法 |
三、 多元主义的评价视角 |
第四章 重建的展现--发展观 |
第一节 以自由看待发展 |
一、 批判财富发展观 |
二、 人类发展方法 |
三、 自由发展观 |
第二节 以可行能力看待剥夺 |
一、 不平等问题 |
二、 贫困问题 |
三、 饥荒问题 |
第三节 多元制度和发展 |
一、 市场和发展 |
二、 公共行为和发展 |
三、 民主和发展 |
第四节 全球化和发展 |
一、 全球化遗产的文明 |
二、 公正秩序的全球化 |
尾言:经济学和伦理学联盟之重建的希望 |
一、 联盟的理论维度--理性的力量 |
二、 联盟的价值维度--以人为本 |
三、 联盟的实践维度--科学发展观 |
参考文献 |
后 记 |
(4)从经济思潮传播到意识形态扩张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新自由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论题的由来 |
(一)经济思潮与意识形态的互动 |
(二)学术思潮对政策主张的影响 |
二、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概述 |
(一)新自由主义概念的起源和发展源流 |
(二)新自由主义学术思想的界分 |
(三)作为学术思潮的新自由主义的研究现状 |
(四)作为政策主张的新自由主义的研究现状 |
(五)作为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的研究现状 |
三、本文的目的、方法及创新点 |
(一)本论文写作的主要目的 |
(二)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三)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章 兴起与扩张:新自由主义的历史与现实 |
1.1 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 |
1.1.1 自由主义哲学为经济自由主义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
1.1.2 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
1.1.3 古典自由主义的发展和演进 |
1.2 凯恩斯主义的演进及对自由主义的继承 |
1.2.1 凯恩斯主义作为自由主义的基本特征 |
1.2.2 凯恩斯主义实践对经济自由主义传统的变革 |
1.2.3 凯恩斯主义形成对经济自由主义演进的意义 |
1.3 新自由主义的发展 |
1.3.1 新自由主义的"学术传播"时期 |
1.3.2 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实践"时期 |
1.3.3 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扩张"时期 |
第2章 思潮与理论: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逻辑起点 |
2.1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渊源 |
2.1.1 新自由主义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
2.1.2 古典自由主义传统的意识形态性分析 |
2.1.3 新自由主义对传统自由主义思潮意识形态性的继承 |
2.2 新自由主义的"新特征":与凯恩斯主义比较 |
2.2.1 新自由主义对凯恩斯主义思潮的扬弃 |
2.2.2 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的意识形态性 |
2.2.3 凯恩斯主义对经济自由主义传统的继承 |
2.3 新自由主义的"新特征":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比较 |
2.3.1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主张 |
2.3.2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自由主义的主要分歧 |
2.3.3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自由主义思潮关系的分析 |
2.4 新自由主义的基本理论品质 |
2.4.1 将"极端的私有化"理论作为其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
2.4.2 以"彻底的非宏观调控化"为其最基本的价值选择 |
2.4.3 主张"金融自由化为核心的全球化"是其最鲜明的时代特征 |
第3章 政策与实践: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转型中介 |
3.1 新自由主义政策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
3.1.1 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
3.1.2 劳资关系的变化特征 |
3.1.3 社会贫富两极的出现 |
3.2 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是国际垄断资本的利益选择 |
3.2.1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需要新自由主义 |
3.2.2 "华盛顿共识"是新自由主义政策实践的最终成果 |
3.2.3 新自由主义、垄断资本国际扩张、经济全球化构成的关系 |
3.3 政策层面的新自由主义在意识形态化过程中的作用 |
3.3.1 政策层面的新自由主义可以转换为国家意志 |
3.3.2 政策层面的新自由主义可以实现统治阶级的价值选择 |
3.3.3 政策层面的新自由主义可以保证新自由主义传播的有效性 |
第4章 传播与渗透: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扩张趋势 |
4.1 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在当代社会中的表现 |
4.1.1 "华盛顿共识"是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起步的标志 |
4.1.2 新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对抗 |
4.2 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本质原因 |
4.2.1 作为意识形式的经济学与意识形态的联系 |
4.2.2 "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出现与新自由主义的转型 |
4.2.3 新自由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客观必然性 |
4.3 西方国家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关注 |
4.3.1 "无止境剥削的乌托邦"——欧洲文化批判理论视角 |
4.3.2 "反社会主义的十字军"——西方马克思主义视角 |
4.3.3 "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意识形态"——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视角 |
4.4 我国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关注 |
4.4.1 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对我国发展观的直接的影响 |
4.4.2 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对中国发展观的间接影响 |
4.4.3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政策影响的意识形态渠道 |
第5章 反思与借鉴:经济思潮意识形态化的现实思考 |
5.1 意识形态建设与经济思潮传播的关系 |
5.1.1 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内涵 |
5.1.2 经济思潮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 |
5.2 经济思潮影响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模型 |
5.2.1 经济思潮在社会形态中的位置及与其他元素间的关系 |
5.2.2 经济思潮意识转化为"观念上层建筑"的路径 |
5.2.3 经济思潮转化为"虚假意识形态"的方式 |
5.3 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化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 |
5.3.1 着眼解决实际问题,认清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
5.3.2 强化理论创新,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
5.3.3 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实效性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8)西方社会保障主要理论及其政策主张回眸(论文提纲范文)
一、干预主义联袂锻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石 |
1. 福利经济学及其政策主张。 |
2. 瑞典学派的经济理论及其福利政策主张。 |
3. 经济大危机催生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与罗斯福的“安全保障社会化”理论。 |
二、社会保障制度危机四伏,自由主义卷土重来 |
三、“第三条道路”——社会保障改革思路的再选择 |
1. 克林顿经济学的社会保障思想。 |
2. 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 |
四、简要评述 |
(10)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演进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二节 论文的选题意义 |
一、现实意义 |
二、理论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四节 论文的逻辑线索及研究思路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一、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二、比较分析方法 |
三、文献分析方法 |
第二章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历程 |
第一节 国外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历程 |
一、古典经济学以前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
二、古典经济学时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
三、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
四、当代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
第二节 国内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历程 |
一、“五四”时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
二、国民时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
三、解放战争时期及解放后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
四、当代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
第三节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国内外发展的不同特点 |
一、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起源的时间不一样 |
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的原因不一样 |
三、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带来的效果不一样 |
第三章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兴起的原因及影响其发展趋势的环境分析 |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蓬勃发展的原因分析 |
一、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失效 |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
三、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
四、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
第二节 影响新自由主义发展趋势的环境分析 |
一、影响新自由主义发展趋势的内部环境 |
二、影响新自由主义发展趋势的外部环境 |
第四章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发达国家经济的影响 |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在发达国家的具体应用 |
一、私有化政策 |
二、减税政策 |
三、消减社会福利政策 |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在发达国家实施的效果 |
一、新自由主义给发达国家带来的积极影响 |
二、新自由主义给发达国家带来消极的影响 |
第五章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拉美国家和俄罗斯经济的影响 |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国家的具体应用 |
一、紧缩的财政政策和固定汇率的金融政策 |
二、全面自由化,包括贸易自由化、价格自由化以及资本市场自由化 |
三、发达国家对拉美地区灌输彻底私有化的政策 |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给拉美国家经济带来的影响 |
一、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拉美地区的实施对其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 |
二、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拉美地区的实施对其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 |
第三节 新自由主义在俄罗斯的具体应用 |
一、彻底抛弃物资计划调拨制 |
二、全面放开价格,实行价格自由化 |
三、实行私有化 |
第四节 新自由主义给俄罗斯的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 |
一、“休克疗法”实施之初,给俄罗斯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
二、“休克疗法”的实施给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形态带来的深层次的影响 |
第六章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我国的表现 |
一、“宣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过时论” |
二、主张取消公有制,提倡全面私有化 |
三、抨击集体主义,鼓吹个人主义 |
四、鼓吹经济全球化,否认民族经济存在的必要性 |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
一、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理论缺陷 |
二、新自由主义者提出的“小政府” |
三、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过宏观调控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
四、加强法制、尊重个人自由 |
五、“十一五”阶段,我国对于财政体制、税收体制进行改革 |
六、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我国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 |
七、加速了我国价格双轨制的瓦解 |
第三节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
一、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
二、失业人口日益剧增 |
三、对外资的依赖程度增加 |
四、贫富差距逐渐增大 |
第四节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
一、在市场化改革中,坚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相结合 |
二、在所有制改革方面,应该坚持公有制为主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
三、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加强政府对金融体制的监管 |
第七章 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新自由主义影响与我国的战略选择 |
第一节 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新自由主义影响 |
一、提倡个人主义的消费观,以及不断降低的利率和储蓄率 |
二、新自由主义反对国家的干预 |
三、新自由主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市场具有自我完善性 |
四、新自由主义学者推行经济全球化 |
第二节 全球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的战略选择 |
一、金融必须依附和服务于实体经济 |
二、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内需主导型 |
三、注重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 |
四、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
五、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并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平稳 |
六、加快我国经济转型、转变发展方式 |
第三节 对待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客观态度 |
一、首先全面把握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本质 |
二、分清楚两个学理层面上的新自由主义 |
三、对于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中的合理成分我们要借鉴和发扬 |
四、我们对于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中的内容应采取批判的借鉴的态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四、傅殷才主编《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研究丛书》评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傅殷才主编《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研究丛书》评介[J]. 陈银娥. 经济学动态, 1996(01)
- [2]哈耶克经济理论述评[D]. 陈曦. 吉林大学, 2012(03)
- [3]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 ——论阿马蒂亚·森的经济伦理思想[D]. 汤剑波. 复旦大学, 2004(01)
- [4]从经济思潮传播到意识形态扩张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新自由主义[D]. 王熙. 天津师范大学, 2008(08)
- [5]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评傅殷才主编的《新保守主义经济学》[J]. 陈银娥. 社会科学, 1995(10)
- [6]论马克思对通货膨胀理论的创新及其现实价值[J]. 张传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 [7]傅殷才教授学术思想长青[J]. 文建东. 经济评论, 1996(05)
- [8]西方社会保障主要理论及其政策主张回眸[J]. 李珍,刘子兰. 经济学动态, 2004(01)
- [9]自由市场、政府干预与中国经济法诸理论[J]. 侯佳儒. 经济法学评论, 2003(00)
- [10]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演进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 刘旭蕊. 云南财经大学,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