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种新型电除尘器供电电源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杨路新[1](2020)在《电厂中电袋复合除尘技术的改造研究与工程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环保政策的不断更新,在环保日益严格要求的今天,燃煤电厂降低粉尘的排放量显得尤为重要。燃煤电厂中除尘设备的除尘效率高低直接影响着排放污染物是否超标。本文对如皋燃煤热电厂进行除尘设备的改造,使粉尘排放浓度降低,达到最新的环保要求。本文主要对现有除尘设备的除尘机理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每种除尘器的除尘性能效果、优缺点,再结合如皋燃煤热电厂的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改造除尘方案。经过对比分析发现,电袋复合除尘技术在除尘效率、节约能耗、运行后维护费用等方面存在着其他除尘方案所不具备的优势。选定方案后根据现有电除尘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包括对供电电源、电晕线的更新升级换型,导流板的开孔率、新增布袋区等。另外还对导流板的有无和开孔率大小进行气流模拟研究,选出适合的开孔率大小对改造后电袋复合除尘器的除尘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最后,对现场改造完后的除尘器除尘效果进行研究,将数据整理与未改造之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得出改造后电袋复合除尘器除尘效率高,达到最新的环保排放标准要求;对比改造后除尘器设计参数,确认设计参数性能达到所设计的标准;对比改造后除尘器的能耗情况,确认高频电源的确具有良好的转换效率,降低能耗,节约电能。
王宏成[2](2020)在《基于高压脉冲电源阴极放电的静电除尘器除尘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电力、冶金、化工等领域的一个国际性问题,除尘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高压静电除尘器因为发展时间久、易维护、可靠性高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基于高压脉冲电源阴极放电的静电除尘器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脉冲电源静电除尘器对烟气的实际净化效果,优化除尘工艺过程,针对国内某燃煤电厂实际静电除尘系统,以脉冲电源和高频电源替代原有的直流电源,通过动态运行试验和现场测试分析,获得不同电源运行方式下静电除尘器电源能耗和除尘效率测试结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脉冲电源作为电厂静电除尘器电源,除尘器出口烟气质量浓度从原先的42.8 mg/Nm3降低至20 mg/Nm3,除尘效果显着改善;4种电源运行工况下的除尘效率分别为99.91%、99.89%、99.79%和99.82%,均符合静电除尘器设计值99.78%的要求;在机组满负荷和除尘效率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与高频电源相比,脉冲电源能耗显着降低。基于理论计算,进一步探讨高压脉冲电源静电除尘器的分级除尘特性。理论分析表明,脉冲电源和高频电源替换传统的工频直流电源之后,荷电区离子浓度值达1014个/m3,甚至1015个/m3,与传统工频直流电源静电除尘器相比高出了1-2个数量级,可明显增大粉尘的荷电量,提高除尘效率。自行设计并建造了一套低逸出功阴极脉冲放电与除尘实验系统,制备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稀土钨阴极,开展高压脉冲放电实验。结果表明常温、空气环境下,电压较低(15 k V以下)时,未见明显的气体放电,随着电压升高到某一临界值Vc,开始出现剧烈的电晕放电现象,Vc的值与阴极材料的逸出功呈正相关关系。除尘特性的理论分析发现,选用不同稀土钨材料为阴极,除尘器分级除尘特性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尽管除尘效率的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无论采用哪种稀土钨材料作为阴极,对于所建立的除尘装置和特定的工况条件,其对PM2.5的捕集效率均可达95%以上。烟气流量对除尘效率有较大影响,当烟气流量从1.5 m3/h提高到16.5 m3/h后,除尘效率从95%以上下降至不足30%。
赵志刚[3](2020)在《高压脉冲除尘电源及其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压脉冲除尘电源是常见的废气除尘方法,随着国家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其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国内燃煤电厂、水泥、冶金等场景多使用电除尘设备,具备广泛的改造和使用基础,而高压除尘电源作为其供能单元,配合相应的控制系统,可极大提高除尘效率,助推电除尘器走好最后一公里。更进一步,就这种电源本身特点来说,可以避开基础直流电源的电压极点限制,极大降低反电晕和抑制火花放电现象频次,从而维持更大的除尘输出功率,突破效率瓶颈。基于此,本文以原边并联对称式升压脉冲电源为研究基础,按步设计有在60k V直流电压基础上,叠加有80k V脉冲电压,并搭建了并联型脉冲电源样机,并进行了系列实验以验证。基于叠加型电源的主电路,分析了工作原理,提出一种简化计算模型。在主要参数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总结了主电路参数,并进行了部分器件选型。结合本电路参数,探讨了闪络的过度状态划分,特别是根据闪络的不同状态,对火花闪络种类划分,并给出了仿真验证,以便进行分类处理。最后提出一种主电路结构和器件排布方式。从控制参数的设定角度,结合基于DSP和FPGA的控制系统硬件平台,对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引入了主要的调控机制,突出其脉冲、直流交互机制。针对不同火花闪络,提出了火花类型的识别与处理的方法。最后给出了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架和软件实现构成。发现了一种母线boost现象问题,提出了模糊PID策略并进行仿真验证。基于BP神经元网络,提出了对低频次,高位害的脉冲火花现象的预测机制的构想。并搭建了相应的BP模型,进行了网络训练、仿真验证和网络持续优化等工作,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在搭建的样机平台上,采用降压等效实验的方式,完成了三种典型实验,即运行参数验证、过零关断、火花闪络实验,验证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此外对于与母线boost现象,补充了母线稳压附加实验,以达到验证与优化的目的,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呼雄伟[4](2019)在《高压静电除尘设备高性能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火力发电废烟废气的排放进一步严格,现有的除尘设备难以满足火电厂的排放要求。基于此,本文对高压静电除尘电源的系统结构和控制方式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设备的运行,实现高压静电除尘设备的控制方法研究。本文对现有的静电除尘设备及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对目前的静电除尘电源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了常用静电除尘电源的控制方式。分析了高压静电除尘系统的整体结构,并对高压除尘电源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结合电源基本结构,对电源系统的各部分功能进行详细阐述。结合电力变换器的PWM控制方式进行介绍,选取了高压静电除尘电源的PWM控制方式,并进行理论推导。在高压静电除尘电源节能控制要求,选取了除尘电源的电流控制方法。介绍了高压静电除尘电源常用的电压控制方式,对比了各种电压控制的优缺点,结合系统要求,选取了电源的电压控制方式。介绍了高压除尘设备的浊度检测原理,设计了电源系统的浊度检测电路,给出了电路的原理图并进行详细的说明。对高压静电除尘设备的直流电压模糊控制算法进行设计,介绍了模糊控制原理,设定了模糊PI控制规则,搭建了模糊PI控制方式下的仿真平台,对设计的模糊控制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说明了本算法具有较好的电压控制效果,能够满足静电除尘设备对电压的性能要求。最后,设计的高压静电除尘设备运行结果表明,本设备运行基本可靠,满足静电除尘设备的基本性能要求,达到了预期效果。
舒英钢,刘学军,胡汉芳,郦建国,陈丽艳[5](2019)在《2018年度中国电除尘行业发展综述》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2018年度中国电除尘行业的发展环境、简述了电除尘行业发展现状及经营状况;重点介绍了本年度电除尘技术发展情况、市场状况及部分骨干企业发展情况;针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陈哲[6](2019)在《电除尘用复合脉冲电源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静电除尘技术由于其除尘效率高、工况适应性强、后期维护便利、安全可靠等优点使该技术广泛使用于工业粉尘处理行业中。高压供电电源是除尘器中的核心部件,传统的工频高压除尘电源耗材多、能量损耗大、除尘效率低、响应速度慢等缺点使其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除尘需求。实践和理论证明:脉冲电源能量集中、持续时间短、能耗低、电压平均值小,能有效地防止处理高比阻粉尘所产生的反电晕现象,极大提高了除尘的效率。所以,脉冲电源成为今后除尘器供电电源的发展趋势。本文设计了一台电除尘用复合脉冲电源,将整个电源分为直流基础电压产生部分和脉冲产生部分。直流基础电压部分是建立在三相调压电路的基础上,调节可控硅的导通角就能得到不同电压,通过计算和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为了实现高频下的软开关技术,脉冲产生部分则需要采用LCC谐振变换器,本文采用电路时域方程,对LCC谐振变换器断续电流下两种工作模式的电压、电流作了充分描述,并探讨谐振参数对输出电压电流的影响,进一步优化参数的选取,仿真的结果基本符合理论分析。此外,硬件电路的设计包括了调压模块的选择、电压电流采样电路的设计、火花检测电路等等。本文分析了当前除尘系统广泛采用几种电源控制方式,在高效且控制方便的原则下采取了火花控制的方法进行除尘。控制系统采用了STM32芯片,实现了火花的检测,频压信号转换,调整基础电压,保护电路等功能。最终,制作出了整个电源的样机并通过除尘实验证明了整个方案的可行性,对比传统工频电源的除尘效果,突出了复合脉冲电源的优越性。
郑彦[7](2019)在《高频电源在火电厂电除尘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世界各国都将大气环境的保护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燃煤电厂的烟尘排放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浓度的要求不能超过30mg/m3,就目前我国的燃煤电厂来说,在排放时采用的基本都是电除尘器,常规电除尘设备要达到这个排放指标难度非常大。提高电除尘设备电源频率是有效提高除尘效果的一种方法,经过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电除尘器高频电源己经开始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极大提升了火电厂减排的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对电除尘器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其次对影响除尘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粉尘特性、烟气特性、结构因素以及操作因素等等。第三,对电除尘高频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其功能进行了相关的介绍,给出了电除尘高频电源的相关概念,分析高频电源的主要构成及其功能;第四,完成了高频电源控制电路的设计;最后结合华润电厂的实际情况,运用本文所设计高频电源,完成了电厂#3机组电除尘器的升级改造,投入生产运行。在320MW工况条件下,改造前后除尘效率提高1.2%,每年可实现减少排放粉尘284余吨,每天节能657.6kWh,技术改造达到了预期效果。
茆峰[8](2019)在《中频静电除尘电源开关控制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煤炭燃烧,燃煤产生大量的含尘废气。在各种除尘方法中,静电除尘是治理燃煤烟尘排放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我国愈发严格的排放标准,静电除尘技术的升级改造势在必行。中频静电除尘电源因除尘效果好、升级改造相对容易等优点成为替代工频电源的理想方案。目前中频电源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工作性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使中频电源在提供最大输出功率的同时减少火花闪络的发生次数,另一方面使提升中频电源闪络后的负载电压电流快速恢复能力。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中频静电除尘电源主电路开关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并通过电源样机进行了实验验证。本文首先详述了中频静电除尘电源的工作原理,分析其在周期内的电压电流特性,建立了中频电源系统的数学建模,得出系统控制框图和频域输出响应关系式;针对中频电源恒流控制方法进行理论推导与仿真,对传统电流PI闭环控制、滞环控制以及恒频滞环控制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与分析,提出采用基于三角叠加的恒频滞环控制策略,能在提升除尘电源输出功率的同时稳定IGBT开关频率,避免发生闪络误判现象;对传统三段式火花控制方法进行了改进,缩短了火花后电流恢复时间,提升了除尘电源的工作性能。根据控制策略设计了中频电源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结构,采用DSP与CPLD协同控制架构,设计了IGBT过流检测与保护电路。通过DSP与CPLD联合编程实现对中频电源系统的控制,设计了火花检测与保护程序,通过软硬件手段识别火花,能在虽短的时间内采取保护动作,并在故障结束后迅速重建直流电场,减小无用耗能并提升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搭建中频电源实验平台,验证了中频电源在新型控制策略下稳定运行与闪络运行状态,达到了预期的运行效果,稳定运行与闪络运行时的性能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陈强[9](2019)在《高压开关型脉冲静电除尘电源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静电除尘(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ESP)技术是目前控制烟尘排放,解决大气污染的最主要手段之一。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世界各国对工业烟尘排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传统采用直流电晕荷电的静电除尘器,由于电场内火花闪络现象频发,在清除高比电阻粉尘时易出现反电晕现象,因此很难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相比之下,脉冲型静电除尘电源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除尘效率更高,现已成为静电除尘电源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本文基于静电除尘的理论基础,综合国内外静电除尘电源技术的发展现状,深度探讨了高压开关型脉冲静电除尘电源的优势及其研究意义。论文以高压开关型脉冲静电除尘电源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其电路特性、耦合电感设计、控制机制以及系统电路结构设计等展开研究。首先,论文研究了高压开关型拓扑的电路特性以及谐振回路参数的设计方法。根据主电路拓扑分模态介绍其工作原理,并建立谐振回路的数学模型,重点分析谐振状态与火花状态下的电路特性。通过对电路数学模型的分析,论文提出了高压开关型拓扑谐振回路参数的设计方法,并为除尘器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其次,论文研究了应用于高压开关型拓扑的耦合电感设计方法,包括电感量计算方法与绕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根据推导的耦合电感电流纹波表达式,确定了两侧电感的大小关系及耦合系数对电路的影响。同时,构建以耦合电感为变量的电路数学模型,分析电感大小对系统输出的影响,从而得到与谐振回路相匹配的耦合电感量。结合耦合电感的高频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NSYS有限元仿真的工程方法用于优化电感的绕组结构,可以实现绕组的最小分布电容设计。根据有限元仿真结果制作了多组不同绕组结构的耦合电感进行对比测试,验证了该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再次,论文总结了高压开关型脉冲电源的设计方法,依据该方法介绍了本课题中模拟样机电路参数的设计过程,并通过电路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根据系统在稳态与非稳态工况下的仿真结果,提出一套适用于高压开关型脉冲电源的控制机制,包括系统运行参数自动控制与火花闪络保护控制。最后,论文构建了高压开关型脉冲电源的系统电路结构,包括谐振回路、耦合电感、供电电源、辅助电源以及控制系统等,并搭建了一台脉冲宽度20μs、脉冲幅值1.45kV的模拟样机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所提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电除尘委员会[10](2018)在《电除尘行业2017年发展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2017年度我国电除尘行业的发展环境,简述了电除尘行业发展现状及经营状况;重点介绍了本年度电除尘技术发展情况、市场状况及部分骨干企业发展情况;针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二、一种新型电除尘器供电电源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新型电除尘器供电电源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电厂中电袋复合除尘技术的改造研究与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除尘技术的发展与研究 |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除尘器理论研究 |
2.1 静电除尘器 |
2.1.1 静电除尘结构及工作原理 |
2.1.2 影响静电除尘器效率的因素 |
2.1.3 静电除尘器应用特点 |
2.2 袋除尘器 |
2.2.1 过滤出尘结构及工作原理 |
2.2.2 袋式除尘器的清灰结构 |
2.2.3 袋式除尘器的应用特点 |
2.3 电袋复合除尘器 |
2.3.1 电袋复合除尘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
2.3.2 电袋复合除尘的优势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江苏如皋热电厂电除尘设备现状与改造措施 |
3.1 电厂静电除尘设备的运行现状 |
3.1.1 除尘设备情况 |
3.1.2 燃煤参数 |
3.1.3 风机参数 |
3.2 电除尘系统存在的问题 |
3.3 电除尘器升级改造方案 |
3.4 除尘器升级改造内容 |
3.4.1 除尘电源的选择 |
3.4.2 电晕线的选择 |
3.4.3 改善气流分布措施 |
3.4.4 滤袋和清灰方式的选择 |
3.4.5 风机增加扩容改造 |
3.4.6 增加信息反馈设备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袋复合除尘器气流分布数值模拟研究 |
4.1 FLUENT软件介绍 |
4.2 数值计算过程 |
4.2.1 数值计算步骤 |
4.2.2 几何模型的建立 |
4.2.3 网格的划分与物理模型的建立 |
4.2.4 数值计算模型的选取与边界条件 |
4.2.5 离散方程求解 |
4.3 模拟结果及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改造效果分析 |
5.1 除尘效果 |
5.2 经济性 |
5.2.1 节能性 |
5.2.2 安装和维护费用 |
5.2.3 社会效益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基于高压脉冲电源阴极放电的静电除尘器除尘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除尘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1 旋风除尘器 |
1.2.2 陶瓷过滤除尘器 |
1.2.3 袋式除尘器 |
1.2.4 颗粒层除尘器 |
1.2.5 静电除尘器 |
1.3 本课题来源与研究内容 |
第2章 电厂脉冲电源静电除尘器除尘特性测试与分析 |
2.1 电厂静电除尘系统简介 |
2.1.1 脉冲电源 |
2.1.2 高频电源 |
2.2 静电除尘器主要设计参数 |
2.3 粉尘性质 |
2.4 试验操作步骤 |
2.5 试验结果分析 |
2.5.1 不同电源运行工况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
2.5.2 4种电源运行工况除尘器出口烟尘质量浓度的变化 |
2.5.3 脉冲电源节能结果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厂脉冲电源静电除尘器除尘特性理论分析计算 |
3.1 电场的离子密度分布特性 |
3.1.1 理论模型 |
3.1.2 计算及数据分析 |
3.2 分级除尘效率 |
3.2.1 粉尘荷电量 |
3.2.2 除尘效率计算 |
3.2.3 计算过程与分析 |
3.3 计算值与试验结果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脉冲电源稀土钨阴极放电的静电除尘器除尘特性 |
4.1 引言 |
4.1.1 热电子发射原理 |
4.1.2 放电阴极材料的制备 |
4.2 试验系统及装置 |
4.2.1 放电试验装置结构与主要构件 |
4.2.2 脉冲电源 |
4.2.3 程控系统 |
4.2.4 其他设备 |
4.2.5 试验装置的主要参数 |
4.3 试验方法 |
4.4 结果分析 |
4.4.1 阴极材料的放电特性 |
4.4.2 除尘性能理论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 |
5.1 主要结论 |
5.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5.3 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学研究与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高压脉冲除尘电源及其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静电除尘电源研究现状 |
1.2.1 除尘电源的发展趋势 |
1.2.1.1 工频高压电源 |
1.2.1.2 高频高压电源 |
1.2.1.3 高压脉冲电源 |
1.2.2 电源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1.3 脉冲电源主电路分析 |
1.3.1 静电除尘原理 |
1.3.2 脉冲供电对反电晕的作用 |
1.3.3 主电路拓扑及原理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
1.4.1 论文的设计目标 |
1.4.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主电路原理与参数计算 |
2.1 叠加电源拓扑结构 |
2.1.1 叠加电源主电路拓扑 |
2.1.2 高压基础直流电源的选用 |
2.2 脉冲部分主电路设计 |
2.2.1 脉冲主电路原理分析 |
2.2.2 谐振回路参数计算 |
2.2.2.1 脉冲主电路结构详解 |
2.2.2.2 谐振回路参数计算 |
2.3 仿真分析与闪络状态解读 |
2.3.1 主电路的仿真验证 |
2.3.2 火花状态分析 |
2.4 主电路的搭建 |
2.4.1 关键功率器件的选型 |
2.4.1.1 大功率IGBT管 |
2.4.1.2 RCD器件 |
2.4.2 主电路空间结构 |
2.5 本章小节 |
第3章 电源控制系统分析及详解 |
3.1 控制系统整体描绘 |
3.1.1 系统主控量 |
3.1.1.1 基础直流电压U_(dc) |
3.1.1.2 脉冲峰值U_(pulse) |
3.1.1.3 输出脉冲电流I_E |
3.1.1.4 IGBT电流I_(igbt)、电压U_(igbt) |
3.1.2 功能部分构成 |
3.1.2.1 主控功能模块划分 |
3.1.2.2 MU测量模块 |
3.1.3 运行调控机制 |
3.1.3.1 系统软启动 |
3.1.3.2 交互协调运行 |
3.1.4 闪络处理机制 |
3.1.4.1 直流火花 |
3.1.4.2 脉冲火花 |
3.2 控制系统硬件架构 |
3.2.1 主控板结构及特点 |
3.2.2 器件的选择与使用 |
3.2.2.1 DSP芯片的选择 |
3.2.2.2 FPGA的选择 |
3.3 控制系统软件实现 |
3.3.1 控制程序结构设计 |
3.3.2 主控程序流程 |
3.3.3 关键辅助程序 |
3.3.3.1 IGBT控制与保护 |
3.3.3.2 火花处理交互 |
3.4 控制系统稳压环节 |
3.4.1 寄生boost的影响 |
3.4.2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
3.4.2.1 控制模型 |
3.4.2.2 仿真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火花预测 |
4.1 神经网络理论准备 |
4.1.1 基础神经网络 |
4.1.1.1 发展历程概述 |
4.1.1.2 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 |
4.1.1.3 神经元模型 |
4.1.1.4 神经网络模型结构 |
4.1.2 BP神经网络 |
4.1.2.1 BP神经网络概述 |
4.1.2.2 BP神经网络的模型 |
4.1.2.3 BP学习算法 |
4.1.2.4 BP神经网络的优缺点 |
4.2 预测模型建立与分析 |
4.2.1 BP网络模型的建立 |
4.2.1.1 网络层数 |
4.2.1.2 各层神经元数 |
4.2.1.3 权值与阈值的初始化设定 |
4.2.1.4 学习速率 |
4.2.1.5 动量因子 |
4.2.2 数据的筛选与处理 |
4.2.2.1 样本数据的选取 |
4.2.2.2 样本数据的处理 |
4.3 网络训练与测试分析 |
4.3.1 BP网络的训练 |
4.3.2 测试与结果分析 |
4.3.2.1 多层网络模型 |
4.3.2.2 简化网络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叠加电源样机实验与分析 |
5.1 实验平台详解 |
5.1.1 实验平台样机 |
5.1.2 实验上位机 |
5.2 电源基本运行实验 |
5.2.1 正常运行 |
5.2.1.1 脉冲单列运行验证 |
5.2.1.2 叠加试运行 |
5.2.2 过零关断 |
5.2.2.1 谐振电流过零前关断 |
5.2.2.2 谐振电流过零关断 |
5.3 闪络实验 |
5.3.1 脉冲单列运行闪络实验 |
5.3.1.1 脉冲前半周闪络实验 |
5.3.1.2 脉冲后半周期闪络实验 |
5.3.2 并列运行闪络实验 |
5.3.2.1 前半周闪络实验 |
5.3.2.2 后半周闪络实验 |
5.4 稳压实验 |
5.4.1 升压现象 |
5.4.2 稳压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4)高压静电除尘设备高性能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各章节工作内容 |
2 高压静电除尘设备工作原理 |
2.1 高压静电除尘系统的基本组成 |
2.2 高压静电除尘设备的运行原理 |
2.2.1 气体电离 |
2.2.2 粉尘粒子荷电 |
2.2.3 带电粉尘粒子的运动和捕获 |
2.2.4 振打清灰 |
2.3 电除尘器效率分析及除尘器选取 |
2.4 本章小结 |
3 高压静电除尘电源回路结构和控制原理 |
3.1 静电除尘电源系统介绍 |
3.1.1 整流模块的选取 |
3.1.2 滤波电容的选取 |
3.1.3 功率逆变模块IGBT的选取 |
3.1.4 缓冲吸收电路设计 |
3.1.5 驱动电路设计 |
3.2 电力变换PWM控制 |
3.3 静电除尘电源调压原理 |
3.4 本章小结 |
4 高压静电除尘电源浊度检测和模糊闭环控制 |
4.1 常见控制方式简介 |
4.1.1 PID控制方式介绍 |
4.1.2 预测控制方式简介 |
4.1.3 模糊控制方式简介 |
4.2 浊度检测与控制原则 |
4.2.1 除尘电源模糊 PI 控制器设计 |
4.2.2 模糊 PI 控制仿真及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实验和数据 |
5.1 控制系统介绍 |
5.1.1 低压硬件系统介绍 |
5.1.2 软件控制系统 |
5.2 系统运行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总结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电除尘用复合脉冲电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静电除尘的原理 |
1.3 供电电源的简介及发展趋势 |
1.4 反电晕现象及防治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LCC串并联谐振器的设计与分析 |
2.1 谐振软开关技术 |
2.2 LCC谐振器原理 |
2.3 LCC电路DCM工作模式 |
2.4 软开关实现 |
2.5 开关频率范围 |
2.6 谐振变换器的能量传递 |
2.7 本章小结 |
3 复合脉冲电源电路拓扑设计 |
3.1 电源主电路的拓扑分析 |
3.2 高压直流电路分析 |
3.3 脉冲高压电路分析 |
3.4 复合脉冲波形 |
3.5 本章小结 |
4 电源控制系统与硬件电路分析 |
4.1 除尘器电源的控制方式 |
4.2 火花检测 |
4.3 反电晕的处理与控制策略 |
4.4 调压模块及其控制电路 |
4.5 STM32 介绍及压频转换的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5 实验及实验结果 |
5.1 实验样机与试验装置 |
5.2 LCC谐振电路电压电流波形 |
5.3 不同脉冲幅度下的电压输出波形 |
5.4 频率调节下的电压 |
5.5 对比除尘实验 |
5.6 分析与结论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高频电源在火电厂电除尘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电除尘器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1.3 电除尘器高频电源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2 发电厂电除尘原理及性能影响因素 |
2.1 静电除尘的原理 |
2.2 电除尘器参数 |
2.3 电除尘器性能影响主要因素 |
2.4 本章小结 |
3 电除尘器电源 |
3.1 静电除尘供电电源的作用与分类 |
3.2 工频静电除尘电源和高频静电除尘电源的比较 |
3.3 本章小结 |
4 高频电源设计 |
4.1 总体设计 |
4.2 硬件系统 |
4.3 软件设计 |
4.4 上位机系统 |
4.5 本章小结 |
5 高频电源在火电厂电除尘中的应用 |
5.1 电厂概况 |
5.2 设计规范参数 |
5.3 高频电源总体结构及其功能 |
5.4 技术性能和参数 |
5.5 改造前后效果对比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中频静电除尘电源开关控制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静电除尘技术的工作原理 |
1.2.1 电除尘器运行过程 |
1.2.2 气体导电过程 |
1.2.3 除尘器效率 |
1.3 除尘器供电方式 |
1.3.1 工频静电除尘电源 |
1.3.2 中频静电除尘电源 |
1.3.3 高频静电除尘电源 |
1.3.4 脉冲静电除尘电源 |
1.3.5 各类除尘电源比较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中频静电除尘电源工作原理分析 |
2.1 中频电源主电路拓扑与工作原理 |
2.1.1 中频电源工作过程 |
2.1.2 中频电源调制方式 |
2.2 内中频环对变压器体积的影响 |
2.3 中频静电除尘电源建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频静电除尘电源控制策略研究 |
3.1 中频电源传统闭环控制 |
3.2 基于滞环控制的中频电源 |
3.3 恒定开关频率的滞环控制 |
3.3.1 基于变环宽的恒频滞环控制 |
3.3.2 基于三角叠加的恒频滞环控制 |
3.4 滞环控制策略仿真与分析 |
3.4.1 传统电流滞环控制仿真 |
3.4.2 基于三角叠加的恒频滞环控制仿真 |
3.5 中频电源火花控制 |
3.5.1 三段式火花控制 |
3.5.2 新型三段式火花控制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频静电除尘电源控制系统设计 |
4.1 中频电源系统整体设计 |
4.2 主控制芯片选型 |
4.2.1 DSP芯片选型 |
4.2.2 CPLD芯片选型 |
4.2.3 DSP-CPLD构架设计 |
4.3 过流检测与保护 |
4.3.1 过流检测电路设计 |
4.3.2 IGBT保护电路设计 |
4.4 中频电源系统控制程序设计 |
4.4.1 主程序设计 |
4.4.2 火花检测与保护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频静电除尘电源实验分析 |
5.1 实验平台 |
5.2 实验分析 |
5.2.1 稳定运行实验分析 |
5.2.2 闪络实验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
(9)高压开关型脉冲静电除尘电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静电除尘理论基础 |
1.2.1 静电除尘原理 |
1.2.2 电除尘效率公式 |
1.2.3 粉尘比电阻的影响 |
1.3 静电除尘电源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
1.3.1 直流电源 |
1.3.2 脉冲电源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高压开关型脉冲电源特性分析 |
2.1 高压开关型脉冲电源电路拓扑 |
2.2 稳态工况分析 |
2.2.1 启动状态 |
2.2.2 谐振状态 |
2.2.3 脉冲拖尾状态 |
2.3 非稳态工况分析 |
2.3.1 闪络状态 |
2.3.2 火花状态 |
2.3.3 负载恢复状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应用于高压开关型脉冲电源的耦合电感设计 |
3.1 耦合电感电流纹波分析 |
3.1.1 耦合方式 |
3.1.2 等效电感 |
3.1.3 电流纹波 |
3.2 耦合电感大小对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分析 |
3.2.1 谐振状态 |
3.2.2 脉冲拖尾状态 |
3.2.3 火花状态 |
3.3 耦合电感寄生参数分析 |
3.3.1 分布电容对系统输出的影响 |
3.3.2 分布电容的影响因素分析 |
3.4 耦合电感绕组结构设计与优化 |
3.4.1 基于ANSYS/PEMag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
3.4.2 实验测试结果分析 |
3.4.3 优化方法的对比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脉冲电源系统仿真与控制机制设计 |
4.1 高压开关型拓扑电路参数设计方法 |
4.2 脉冲电源系统仿真 |
4.2.1 稳态工况仿真结果分析 |
4.2.2 非稳态工况仿真结果分析 |
4.2.3 谐振回路参数对系统的影响 |
4.2.4 耦合电感参数对系统的影响 |
4.3 脉冲电源控制机制设计 |
4.3.1 系统运行参数自动控制 |
4.3.2 火花闪络保护控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模拟样机设计与验证 |
5.1 两级式供电电源拓扑的选择 |
5.2 高电压宽范围输入的DC/DC辅助电源设计 |
5.3 脉冲电源的系统电路结构 |
5.4 实验验证 |
5.4.1 供电电源输入级 |
5.4.2 供电电源输出级 |
5.4.3 辅助电源 |
5.4.4 脉冲电源系统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6.2 后续的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附录 |
四、一种新型电除尘器供电电源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厂中电袋复合除尘技术的改造研究与工程应用[D]. 杨路新.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2]基于高压脉冲电源阴极放电的静电除尘器除尘特性研究[D]. 王宏成.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3]高压脉冲除尘电源及其控制系统研究[D]. 赵志刚. 东南大学, 2020(01)
- [4]高压静电除尘设备高性能控制方法研究[D]. 呼雄伟.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5]2018年度中国电除尘行业发展综述[A]. 舒英钢,刘学军,胡汉芳,郦建国,陈丽艳. 第十八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9
- [6]电除尘用复合脉冲电源的研究[D]. 陈哲.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7]高频电源在火电厂电除尘中的研究与应用[D]. 郑彦.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8]中频静电除尘电源开关控制策略的研究[D]. 茆峰. 东南大学, 2019(05)
- [9]高压开关型脉冲静电除尘电源技术研究[D]. 陈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10]电除尘行业2017年发展报告[A].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电除尘委员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18),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