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烟沥青燃气加热熔化炉(论文文献综述)
盛禹铭[1](2017)在《环保搬迁项目投资效益评估研究 ——以吉林市冶金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园区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拖延工期、造价超支、质量低劣、投资效益低下甚至没有效益的项目占一定比例,不少项目竣工投产之时,就是亏损之日。原因之一就是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没有对项目进行科学的投资效益评估和评价。为了评估和评价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必须一开始就对项目的投资进行全盘的预测。2015年,吉林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609.5亿元,投资项目几乎涵盖了基础设施、环境保护、交通能源等所有重要领域,项目的数量、投资额度、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以及管理上的复杂性都大大超过以往。吉林市冶金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园区项目是吉林市“十三五”期间重大项目之一,计划总投资63.8亿元,由于该项目不可逆转性的特点使工程实施后很难推倒重来,否则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也会损害到社会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准确的预测成本,对节约国家投资,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在该项目前期的评估中除考虑到国家的利益还必须兼顾其他投资各方的利益,如何运用正常的方法准确的作出项目评估,为投资各方提供有用的决策依据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写作论文,以厘清环保搬迁项目的各种途径、内容以及所存在的风险,对可能产生的风险、问题提出防范对策,并得出该项目的投资效益评估结论及项目可行性。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对论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进行阐述,重点介绍项目投资效益评估理论依据和方法。第二章为吉林市冶金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园区项目进展情况,主要是介绍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进展情况等,从而为后续的研究做好铺垫。第三章为吉林市冶金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园区项目投资评估,主要介绍项目资金成本、资本结构、产品利润及成效等方面入手,对该项目经济效益有一个初步评估。第四章为吉林市冶金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园区项目环保效益评价,主要是从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该项目进行评估,对该项目的环保效益得出综合结论。第五章为吉林市冶金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园区项目社会效益评价,主要是分析该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指标,测算该项目风险指数,提出风险防范的措施和方法。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通过上述研究,分析判断该项目的可行性与风险性,提出科学合理化建议,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
王振国[2](2010)在《钢铁企业安全技术监督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迅速,但钢铁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控制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政府监督部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依法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技术监督作为政府监督检查的一种方式,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物质条件发挥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由于工艺、设备系统落后,安全防护不充分,劳动保护措施不足等原因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占到了相当的比例,这说明钢铁企业技术监督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本文系统的总结了安全技术监督相关理论体系,包括安全技术监督的意义、安全技术监督应遵循的原则、安全技术监督所采用的方法、安全技术监督的方式和安全技术监督的流程;介绍了钢铁生产中炼铁、炼钢、铸造和轧钢四大主要工艺过程,并对各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安全生产事故类型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此提出了系统的钢铁生产安全技术监督体系,尤其是安全技术监督的内容体系,这对我国钢铁生产安全技术监督体系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基于钢铁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和现有安全技术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安全技术监督人员构成、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和安全技术监督逻辑三方面提出了改进钢铁生产安全技术监督的建议。
郭斌[3](2003)在《燃煤工业窑炉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的研究和应用》文中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尤其在我国煤炭的大量消耗引起了大气中烟尘和SO2的严重污染,环境保护工作者对如何减少和控制大气污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我国的能源消耗现状及对环境的影响和工业窑炉洁净煤技术进行了评述,提出了从能源使用战略上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开发和应用新的清洁煤技术,通过源头分选、燃烧中的固化、末端的净化将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到最小以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工业窑炉烟气污染是危害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主要污染物是烟尘、SO2和黑度,目前国内外对工业窑炉烟气治理技术方面多采用干法(如吸附、旋风、袋滤等),湿法(如喷淋、洗涤、水膜吸收等)及电除尘的方法,但每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对微尘的去除不能满足工业窑炉烟气的温度高、烟尘含量高、烟气黑度高的实际工况条件。本研究试图从理论—实验相结合寻求一提高工业窑炉烟气净化效果的方法。通过分析燃煤烟气颗粒物及SO2的形成特性和在烟气中的运动规律,利用烟气本身的高温余热在高速气流的冲击下产生的微小液滴和蒸汽,利用核凝原理使微小颗粒直径变大,采用聚式流态化的方法提出了雾滴碰撞微粒—成核—凝聚—聚团的核凝聚团增长模型,并用实测粒径对预测粒径进行了验证,为微粒的去除提供了依据。依据气液平衡理论、电中性原则,对碱吸收SO2的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了SO2的吸收总量与循环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函数关系式,根据理论计算结果,提出了微尘凝聚吸收和分段过程的模型,提高了除尘装置的脱硫除尘效率,为高效脱硫除尘装置的设计提供了依据。本文研究设计了旋转射流式喷嘴并对其喷淋强度、雾化效果等指标进行了考察验证,确定了喷淋强度与半径的关系式,为喷嘴在实际中应用提供了参数。根据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所得设计参数自行设计了高效脱硫除尘装置。该装置由三部分组成即喷淋段、冲击段和S通道,在喷淋段采用了雾化效果良好的喷嘴,冲击段内设置R板使其产生更多的微滴强化气—液—固的接触,S通道提高了脱硫除尘的效率。GR型净化装置的压力损失在500~1000Pa之间,其压力随进气量的增加而增大,在进气量一定时,冲击段气速是影响压力损失的主要因素,装置的压力损<WP=3>失随冲击气速的增加而增加,并满足方程。经对装置内横断面各点压力测定,装置内压力分布均匀,气流流动状况良好,说明装置内部结构设计合理。通过静态沉降实验研究了含尘浆液、石灰石浆液、混合浆液及实际运行浆液的沉降特性,结果表明,在循环池的碱吸收循环液加石灰乳中和,可加速烟尘的沉降,有利于固相分离。在实际设计运行时,可根据液气比、循环液pH值、添加的CaO量以及循环池内停留时间设计循环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电中性原理、渗透—表面更新理论,及GR型净化装置的内部结构,建立了GR型净化装置热量传递、SO2传质过程同时进行的动力学模型,并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验证。 本研究设计出的实际工业窑炉的烟气净化装置,经四个单位的实际运行表明,该装置运行稳定,操作简便,选择参数合理,烟尘及SO2去除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所排烟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有较高应用价值。本研究课题为河北省环保局2000年科技攻关项目(编号:9410)并得到资助。
二、消烟沥青燃气加热熔化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消烟沥青燃气加热熔化炉(论文提纲范文)
(1)环保搬迁项目投资效益评估研究 ——以吉林市冶金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园区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1.5 理论依据 |
1.5.1 建设投资评估 |
1.5.2 生产经营成本评估 |
1.5.3 资金成本评估 |
1.5.4 生产收益评估及投资效益分析 |
1.5.5 投资风险评估 |
第二章 吉林市冶金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园区项目进展情况 |
2.1 吉铁、吉炭发展现状 |
2.2 金珠工业园现状概况 |
2.3 搬迁的机遇与有利条件 |
2.4 项目进展情况 |
2.5 项目实施必要性 |
第三章 吉林市冶金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园区项目投资评估 |
3.1 吉林市冶金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园区项目投资估算 |
3.1.1 项目主要建设情况概述 |
3.1.2 项目投资构成估算 |
3.1.3 项目总投资构成表编制依据 |
3.1.4 项目涉及其他投资说明 |
3.1.5 项目资金筹措情况 |
3.2 项目整体成效分析 |
3.2.1 项目投入产出分析 |
3.2.2 项目整体总资金需求 |
3.2.3 项目资金来源及构成 |
3.2.4 项目基础参数(主要包括商品量、销售价格及营业收入) |
3.2.5 项目成本及费用计算 |
3.2.6 项目达产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计算 |
3.2.7 项目达产后销售利润计算 |
3.2.8 项目财务指标分析 |
3.2.9 项目整体成效分析结论 |
第四章 吉林市冶金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园区项目环保效益评价 |
4.1 项目能源节约情况分析 |
4.1.1 示范园区所在地能源利用概况 |
4.1.2 项目节能规划遵循的基本原则 |
4.1.3 示范区主要建设内容 |
4.1.4 项目能耗主要指标测算 |
4.1.5 项目采取的主要节能措施和途径 |
4.1.6 项目节能效果综合评价 |
4.2 项目环境保护方面综合评价 |
4.2.1 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
4.2.2 项目环境功能区规划及执行的环保标准 |
4.2.3 项目环保规划主要原则 |
4.2.4 项目主要污染物防控措施 |
4.2.5 项目环境管理和监测措施 |
4.2.6 项目所采取的绿化措施 |
4.2.7 项目总体环境影响分析 |
第五章 吉林市冶金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园区项目社会风险评价 |
5.1 项目社会风险评价的意义 |
5.2 项目社会风险评价遵循的原则 |
5.3 项目存在风险的识别分类 |
5.4 项目存在风险发生概率及影响的估算 |
5.5 项目风险防范措施和化解办法 |
5.6 项目风险指数测算及风险评价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钢铁企业安全技术监督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政府安全监督管理 |
1.1.2 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 |
1.1.3 钢铁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原因 |
1.2 国内外钢铁生产安全技术监督现状 |
1.2.1 监督机构 |
1.2.2 管理模式 |
1.2.3 监督人员队伍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安全技术监督的方式和方法 |
2.1 安全技术监督的意义 |
2.2 安全技术监督应遵循的原则 |
2.2.1 依法(标准、规范)执行 |
2.2.2 预防为主 |
2.2.3 惩罚与教育相结合 |
2.2.4 结合社会监督 |
2.3 安全技术监督的方法 |
2.3.1 安全检查表 |
2.3.2 安全评价法 |
2.3.3 技术检测法 |
2.3.4 实验法 |
2.4 安全技术监督的方式 |
2.4.1 一般监督 |
2.4.2 专门监督 |
2.5 安全技术监督的流程 |
3 钢铁生产主要工艺过程 |
3.1 炼铁工艺 |
3.1.1 高炉炼铁工艺 |
3.1.2 非高炉炼铁工艺 |
3.2 炼钢工艺 |
3.2.1 转炉炼钢 |
3.2.2 平炉炼钢 |
3.2.3 电弧炉炼钢 |
3.2.4 感应炉炼钢 |
3.3 铸造工艺 |
3.4 轧钢工艺 |
3.4.1 热轧 |
3.4.2 冷轧 |
4 生产工艺过程危险与安全技术措施分析 |
4.1 炼铁工艺过程 |
4.1.1 危险有害因素 |
4.1.2 主要安全生产事故 |
4.1.3 安全技术措施 |
4.2 炼钢工艺过程 |
4.2.1 危险有害因素 |
4.2.2 主要安全生产事故 |
4.2.3 安全技术措施 |
4.3 铸造工艺过程 |
4.3.1 危险有害因素 |
4.3.2 安全技术措施 |
4.4 轧钢工艺过程 |
4.4.1 危险有害因素 |
4.4.2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
4.4.3 安全技术措施 |
5 钢铁生产安全技术监督内容 |
5.1 安全技术监督的依据 |
5.1.1 法律、法规 |
5.1.2 标准、规范 |
5.2 安全技术监督的内容 |
5.2.1 焦化安全生产 |
5.2.2 烧结球团安全生产 |
5.2.3 炼铁安全生产 |
5.2.4 炼钢安全生产 |
5.2.5 铸造安全生产 |
5.2.6 热轧安全生产 |
5.2.7 冷轧安全生产 |
5.2.8 氧气安全生产 |
5.2.9 热电厂安全生产 |
6 改进钢铁生产安全技术监督的建议 |
6.1 改变技术监督的人员构成 |
6.2 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
6.3 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燃煤工业窑炉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的研究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能源消耗现状及对环境的影响 |
1.2 我国大气污染特征及主要污染物、来源、危害和国内外控制标准 |
1.3 燃煤工业窑(锅)炉大气污染物状况及发展趋势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工业炉窑洁净煤技术综述 |
2.1 洁净煤技术的发展 |
2.2 煤炭清洁燃料的脱硫固硫洁净煤技术 |
2.3 燃煤工业锅炉和窑炉的烟气净化技术 |
2.4 烟气除尘脱硫一体化洁净煤技术 |
第三章 燃烧烟气中颗粒物、SO2的产生及利用核凝原理去除微粒、SO2的研究 |
3.1 燃烧烟气中颗粒物的形成及特性 |
3.2 煤燃烧过程中硫氧化物的形成特性 |
3.3 湿式除尘的机理 |
3.4 湿式脱硫机理 |
3.5 本研究装置的除尘脱硫机理 |
3.6 NaOH溶液吸收低浓度SO2的理论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烟气湿式净化过程中旋流雾化喷嘴流强特性的试验研究 |
4.1 引言 |
4.2 试验装置、试验方法和试验喷头 |
4.3 试验喷嘴设计 |
4.4 喷淋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
4.5 喷淋强度表达式的建立 |
4.6 喷淋雾化原理及效果评价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R型试验装置除尘脱硫性能研究 |
5.1 试验装置与方法 |
5.2 除尘研究结果与分析 |
5.3 脱硫试验结果与分析 |
5.4 除尘脱硫试验中喷头的平均喷淋强度 |
5.5 GR型净化装置压力损失及内部压力分布的研究 |
5.6 循环浆液的沉降特性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GR型消烟除尘脱硫装置除湿性能及排烟扩散能力的研究 |
6.1 GR型消烟除尘脱硫装置除湿性能的研究 |
6.2 GR型消烟除尘脱硫装置对烟囱排烟扩散能力的影响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烟气脱硫除尘净化模型的建立 |
7.1 烟气除尘过程中微粒核凝聚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7.2 烟气脱硫过程热量传质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GR型脱硫除尘装置的放大设计及在工业窑(锅)炉烟气净化中的应用 |
8.1 引言 |
8.2 放大设计及应用实例 |
8.3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
9.1 结论 |
9.2 本研究创新点 |
9.3 今后工作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附录 |
四、消烟沥青燃气加热熔化炉(论文参考文献)
- [1]环保搬迁项目投资效益评估研究 ——以吉林市冶金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园区项目为例[D]. 盛禹铭.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7(03)
- [2]钢铁企业安全技术监督的研究[D]. 王振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08)
- [3]燃煤工业窑炉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的研究和应用[D]. 郭斌. 天津大学,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