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吸入氯仿的肝肾毒性研究

亚急性吸入氯仿的肝肾毒性研究

一、氯仿亚急性吸入染毒的肝肾毒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祝肖肖[1](2021)在《TGF-β/Smad信号通路在聚六亚甲基胍气溶胶吸入染毒致小鼠肺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卫生要求的逐渐提高,各种类型的化学消毒剂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在人类的生产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胍类化合物因其具有强碱性、不易挥发、杀菌性能好等优良特性,在医疗卫生、家庭生活、食品工业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应用和研究较多的有氯己定、聚六亚甲基双胍、聚六亚甲基胍(polyhexamethylene guanidine,PHMG)及其衍生物。PHMG虽是一种代表性的胍类消毒剂,但关于PHMG的毒性研究多数集中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皮肤黏膜刺激试验等方面,国内尚无针对PHMG的呼吸毒性开展研究,缺乏相关的理论数据。目的:1、探讨小鼠吸入PHMG毒性效应的时间和剂量反应关系,并为PHMG的危险性评价提供毒理学数据;2、探讨TGF-β/Smad信号通路在吸入PHMG致小鼠肺组织纤维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50只5-7周龄C57BL/6N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纯水)、对照时间延长效应组(纯水)、低剂量组(1.03 mg/m3)、低剂量时间延长效应组(1.03 mg/m3)和高剂量组(9.09 mg/m3),每组雌雄各半。利用雾化器将PHMG气溶胶吹入各染毒柜中,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天染毒4h,连续21 d。染毒期间,对染毒柜中PHMG气溶胶的浓度进行测量。低剂量时间延长效应组每天染毒4 h,连续21 d后,停止染毒,使小鼠继续呼吸正常空气21 d,每隔一天称量小鼠体重以检测体重的变化情况。末次染毒结束后24 h,称量小鼠末次体重;对小鼠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灌洗液离心,上清-80℃冻存备用,细胞沉淀经过PBS重悬、涂片、染色,镜下对灌洗液进行细胞总计数和4类炎性细胞分类计数(包括巨噬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解剖收集肝、心、脾、肺、肾等脏器,称重后计算各脏器系数,并对肺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化改变。2、支气管肺泡灌洗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肺灌洗液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含量;解冻小鼠肺组织,液氮研磨成粉末,Trizol法提取小鼠肺组织总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I型胶原COL1A1(Collagen,type I,alpha 1)和纤连蛋白FN(Fibronectin)等纤维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IHC)染色和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中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Fibronectin、Smad2、Smad3、p-Smad2、p-Smad3、Smad4 和 TGF-β1 的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连续吸入PHMG3周后,小鼠体重和肺部病理改变出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即随着暴露剂量的增加,小鼠的各种不良反应逐渐加重:连续染毒21 d后,低剂量组PHMG气溶胶浓度约为1.03 mg/m3,高剂量组浓度约为9.09 mg/m3。染毒期间高剂量组小鼠体重显着降低,而低剂量组小鼠体重仍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趋势减慢,末次体重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小鼠肺脏系数显着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1),肾脏系数和心脏系数显着降低(P<0.05)。高剂量组肺泡灌洗液中总细胞数和4类炎性细胞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但低剂量组的总细胞数显着降低(P<0.01)。各剂量组小鼠均可见肺组织纤毛被破坏、肺泡壁结构紊乱、肺间隔增厚、可见充血、气道上皮细胞脱落等病理改变,高剂量组更加严重,可见实质化改变;低、高剂量小鼠肺组织损伤病理评分分别为4.47±0.33和4.83±0.16,明显高于对照组1.58±0.09;Masson染色观察到各剂量组小鼠肺组织出现胶原沉积,并且高剂量组胶原沉积更加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各剂量组小鼠肺脏α-SMA蛋白阳性表达区域增加,这说明该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高剂量组阳性表达细胞数目更多;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低、高剂量组小鼠肺灌洗液上清中TGF-β1的含量明显升高,免疫荧光结果也显示TGF-β1表达阳性区域明显增加;小鼠吸入PHMG气溶胶21 d后,高剂量组小鼠肺组织COL1A1和FNmRNA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染毒组本底的Smad2和Smad3的水平降低,而高剂量组的Smad4,p-Smad3,p-Smad3/Smad3,p-Smad2,p-Smad2/Smad2,TGF-β1 和 Fibronectin 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加,低剂量组各蛋白的表达水平也呈上升趋势,说明TGF-β/Smad信号通路在PHMG诱导的肺纤维化过程中被激活,且反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2、连续吸入PHMG3周,又继续给与正常空气3周后,小鼠体重和肺部病理改变出现明显的时间反应,即停止吸入PHMG后,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仍在继续发展恶化:低剂量时间延长效应组PHMG气溶胶浓度约为1.03 mg/m3,连续染毒21 d结束后的延长效应期,低剂量时间延长效应组小鼠体重仍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趋势减慢,末次体重低于对照时间延长效应组,高于低剂量组。低剂量时间延长效应组小鼠肺脏系数显着高于低剂量组(P<0.01),心脏系数显着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时间延长效应组(P<0.05)。低剂量时间延长效应组肺泡灌洗液中总细胞数显着低于对照时间延长效应组,但与低剂量组相比明显升高。两染毒组小鼠均可见肺组织纤毛缩短、肺泡壁增厚、气道上皮细胞脱落等病理改变,低剂量时间延长效应组更加严重;低剂量时间延长效应组小鼠肺组织损伤病理评分为5.08±0.12,明显高于低剂量组4.47±0.33和对照时间延长效应组1.57±0.08;低剂量时间延长效应组小鼠肺组织出现大范围胶原沉积,周围可见明显地实质化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低剂量时间延长效应组α-SM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显着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延长效应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免疫荧光结果均显示TGF-β1的水平显着升高;小鼠吸入PHMG气溶胶21 d,继续吸入正常空气21 d后,低剂量时间延长效应组小鼠肺组织COL1A1和FN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低剂量时间延长效应组的p-Smad2,p-Smad3,Smad4,p-Smad2/Smad2浓度以及Fibronect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低剂量组,说明即使停止暴露,TGF-β/Smad信号通路仍处于活化状态,使PHMG诱导的肺纤维化呈现出一定的持续性和不可逆性。结论:1、21 d连续吸入染毒PHMG气溶胶主要引发肺组织纤维化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关系,即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肺部纤维化改变更加明显,即使是在停止染毒之后,这种不良反应仍会继续发展,说明吸入PHMG引起的肺纤维化具有持续性和不可逆性。本研究也为后续开展PHMG肺纤维化毒性研究,探索肺纤维化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和可靠的分析手段。2、长期吸入PHMG气溶胶可引起小鼠肺组织纤维化改变,TGF-β/Smad信号通路参与PHMG诱导肺部纤维化的病理过程。靶向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药物的开发可能对PHMG吸入诱导的肺纤维化治疗有效。

毕少帅[2](2021)在《某市鸡场环境镉污染调查与硒颉颃镉致鸡小脑神经毒性效应的评价》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电池、冶金等工业的快速发展,重金属镉(Cadmium,Cd)已成为广泛存在的环境污染物,其在脑组织中的蓄积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受到广泛关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镉污染水平与动物神经系统损伤程度显着正相关,然而其对禽类中枢神经系统危害的研究较少。为了揭示镉污染对家禽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机制,本论文以某市鸡场养殖环境为对象,采用ICP-MS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方法,调查了农田土壤、灌溉用水以及饲料等的镉污染现状。为揭示饲料镉污染对鸡小脑毒性作用,探究硒颉颃镉致鸡神经毒性的保护效应,本论文以1日龄海兰白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组(20只/组),即Control组(基础日粮)、Nano-Se组(基础日粮+1mg/kg Nano-Se)、35mg/kg Cd组(基础日粮+35mg/kg Cd)、70mg/kg Cd组(基础日粮+70mg/kg Cd)、140mg/kg Cd组(基础日粮+140mg/kg Cd)和Nano-Se+Cd组(基础日粮+1mg/kg Nano-Se+140mg/kg Cd),饲喂90d,观察小脑病理学变化、检测小脑组织中的5种元素含量、抗氧化功能、硒蛋白与硒蛋白合成相关因子表达、热休克应答、MTF1介导的金属应答等。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调查显示某市鸡场环境中8.54%的农田土壤样品镉含量高于3mg/kg;鸡场农田灌溉水镉含量调查结果显示,49份灌溉水样镉含量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值,超标率为12.96%;饲料样本抽样调查显示,样本镉超标率为7.66%,其中超标最多的样品镉含量为19.8 mg/kg;(2)镉暴露导致鸡小脑组织中硒,铁,锌等元素含量降低,镉与铜含量增加,表明镉引发鸡小脑元素稳态失衡;纳米硒干预后调节了镉暴露引发的硒、铁、锌、镉、铜等五种元素含量改变,显示纳米硒能够颉颃镉暴露致鸡小脑组织中元素稳态失衡;(3)镉暴露引发鸡小脑组织中浦肯野氏细胞数量减少、神经元核固缩、核仁模糊等病理学改变,表明镉暴露致鸡小脑组织损伤;纳米硒干预后增加了浦肯野氏细胞数量,减少了神经元核固缩,显示纳米硒能够保护镉暴露致鸡小脑组织改变;(4)镉暴露导致MDA、H2O2含量升高,T-AOC能力降低以及CAT、T-SOD和GSH-PX活性下降,表明镉暴露会引起鸡小脑氧化应激;纳米硒干预后减轻了镉暴露诱导的MDA和H2O2含量的增加,显着提高T-AOC能力、CAT、T-SOD和GSH-PX抗氧化酶活性,表明纳米硒能够缓解镉暴露导致鸡小脑氧化应激;(5)镉暴露引发6种硒蛋白合成因子(Sep Sec S、SBP2、Secp43-1、SARS、SPS和PSTK)和24种硒蛋白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Sep Sec S、SBP2、SARS、SPS、PSTK、Dio1、Dio2、Dio3、Gpx2、Gpx3和Selt的降低最为明显,表明镉通过抑制硒蛋白生物合成相关因子降低硒蛋白表达;纳米硒干预后提高了硒蛋白合成因子以及硒蛋白的表达,表明纳米硒能够颉颃镉暴露致鸡小脑硒蛋白转录组紊乱;(6)中低剂量的镉暴露激活了热休克应答反应相关因子(HSF1、HSF2、HSF3、HSP10、HSP25、HSP27、HSP40、HSP47、HSP60、HSP70、HSP90和HSP110)的表达,高剂量的镉暴露抑制了热休克应答反应相关因子的表达,表明热休克应答反应在中低剂量镉暴露情况下被激活,高剂量镉暴露通过抑制热休克应答反应诱导鸡小脑毒性;纳米硒干预后显着激活了镉抑制的热休克应答反应,表明纳米硒通过调节热休克应答反应颉颃镉暴露诱导的鸡小脑损伤;(7)低剂量的镉暴露激活了MTF1介导的元素稳态调节信号通路相关因子(MTF1、MT1、MT2、DMT1、ZIP8、ZIP10、TF和ATP7B)的表达,而中高剂量的镉暴露抑制了MTF1介导的元素稳态调节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表明在低剂量的镉暴露下MTF1介导的元素稳态调节信号通路能够调控相关金属离子的转运,发挥元素稳态调节作用,进而保护镉致鸡小脑损伤,中高剂量的镉作用相反,对鸡的小脑造成了损伤。纳米硒干预后激活了该通路,而硒蛋白Selw和Selh为MTF1表达的关键靶点,我们推测纳米硒通过激活硒蛋白的表达和MTF1介导的元素稳态调节信号通路,调控元素稳态,减轻镉暴露致鸡小脑损伤;综上所述,某市鸡场养殖环境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镉含量超标现象,而镉暴露会导致部分鸡出现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甚至神经症状。通过动物试验研究发现,镉暴露会引起小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导致元素稳态失衡,产生氧化应激,抑制热休克应答反应,硒蛋白相关因子及MTF1介导的元素稳态调节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而导致鸡小脑损伤。而纳米硒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镉致鸡小脑损伤。本试验丰富了镉致鸡小脑毒性的研究,为家禽养殖业科学的防控镉污染提供了实践指导,也为开发针对镉中毒的拮抗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李筱翠[3](2020)在《吉林省某化工园区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及肝毒性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形势较为严峻,不同环境介质的污染物给人群健康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带动下,中国化工企业呈现园区集聚发展的趋势,使化工企业向规模化、集成化和规范化发展,这种化工企业的发展模式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而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化工园区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类型,其沸点低,易挥发,可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入空气,人体可以经吸入和皮肤接触等方式摄入体内,并产生相应的健康危害。本研究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同时对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的健康风险开展研究。一方面,本研究开展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现状的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有助于明确化工园区产生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种类、浓度,了解其环境污染程度,分析其对人群健康危害的风险;另一方面,本研究开展了联合染毒对大鼠肝毒性作用的动物毒理实验,利用挥发性有机物复合暴露模型研究其肝脏毒性作用,对于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尤其是化工园区周围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策略以及保障人群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第一部分为化工园区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包括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水平测量、周边居住家庭室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水平检测、人群挥发性有机物的内暴露水平及健康指标测量,以及人群健康风险评价。(1)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量方法。选择吉林石化及周边区域的吉林石化生产单元集中区及周边居民住宅区域作为本次暴露区环境调查范围,对照区为吉林市丰满区江南公园所在区域。以环境空气为监测对象,采用现场实测的调查方法,采集暴露区域环境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监测时间为2016年8月(夏季)和2017年12月(冬季)。监测项目包括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溴甲烷、一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2)室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测量方法。在环境暴露区内采用网格法选择居住家庭作为室内空气检测调查点位,在暴露区和对照区家庭中各选15户三楼居民进行室内空气监测,监测点位于客厅,调查点位采样高度与人的呼吸带高度一致(0.51.5m之间)。室内空气检测时间与环境调查监测时间一致,也为2016年8月(夏季)和2017年12月(冬季)。监测项目包括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三溴甲烷、一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3)人群挥发性有机物的内暴露及健康指标测量方法。在吉林石化及周边区域,选择常年主导风向下风向居民居住集中区域作为本次暴露区人体健康调查范围,选择吉林市丰满区江南公园所在区域为对照区。在暴露区域选择787位居民,在对照区选择939位居民进行了问卷及健康调查。其中,选择暴露区居民238位,对照区居民261位进行了血液中苯系物和卤代烃的检测,主要的生物样本检测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脂检测,以及氧化应激检测。(4)基于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经呼吸摄入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致癌与非致癌风险开展评估。第二部分为联合染毒的肝毒性作用探索,主要利用联合毒物暴露动物模型开展分析。本研究建立了基于大鼠的苯、甲苯和氯仿联合毒物暴露动物模型。该模型中污染物暴露浓度设为3个梯度,低剂量组大鼠每日苯、甲苯和氯仿的暴露量分别为0.21 mg/kg、1.05 mg/kg和0.11 mg/kg,中、高剂量组的染毒浓度分别为低剂量组的10倍和100倍,同时设置对照组、麻醉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每3天气管滴注染毒一次,持续30天。结果:化工园区人群健康调查主要结果显示:(1)环境空气中暴露测量结果发现,调查显示夏季和冬季暴露区环境空气中的苯系物和卤代烃的平均浓度高于对照区,但均未超过相关标准。冬季大气环境中苯和四氯乙烯的浓度明显高于夏季,而夏季大气环境中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氯仿的浓度高于冬季。(2)室内空气检测结果发现,调查显示夏季和冬季暴露区室内空气中的苯系物和卤代烃的平均浓度高于对照区,但均未超过相关标准。(3)内暴露测量结果显示,暴露区居民血液中邻二甲苯检出率高于对照区居民,暴露区居民血液中邻二甲苯、三氯甲烷、三氯乙烯、三溴甲烷、一一溴二氯甲烷浓度高于对照区居民。血液中苯系物和卤代烃与居民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和氧化应激的相关指标水平有一定关系。在这些指标的检测结果中,对照区居民在多数血常规指标、部分尿常规与肝肾功能和血脂指标,以及多数氧化应激指标上都高于暴露区。而室内空气水平、人群内暴露与生物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没有好的一致性。本研究结果并未发现暴露区居民显着的健康异常状况。(4)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健康风险评估结经呼吸摄入的VOCs各类物质的非致癌风险较低,非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暴露区的室内外环境空气中苯系物和卤代烃致癌风险高于对照区,其中苯和乙苯总致癌风险为5.93×10-5;卤代烃总致癌风险为4.75×10-5,均高于1×10-6。联合染毒的肝毒性作用研究主要结果显示:大鼠经挥发性有机物联合暴露后,对比对照组,大鼠VOCs高剂量暴露可使其体重下降;肝脏产生炎症性改变;肝组织清除氧自由基能力降低,抗氧化能力减弱;高剂量暴露可使肝组织中微量元素呈下降趋势,而微量元素的变化与大鼠肝内代谢密切相关,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会引起大鼠肝代谢紊乱的发生。结论:(1)暴露区夏季和冬季环境空气中的苯系物和卤代烃的平均浓度均高于对照区。调查居民户内空中的苯系物和卤代烃的平均浓度均高于对照区。(2)暴露区居民血液中邻二甲苯检出率高于对照区居民,而对照区居民三氯甲烷、三氯乙烯、三溴甲烷、一一溴二氯甲烷检出率高于暴露区居民。暴露区居民血液中邻二甲苯、三氯甲烷、三氯乙烯、三溴甲烷、一一溴二氯甲烷高于对照区居民。血液中苯系物和卤代烃与居民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和氧化应激的相关指标水平有一定关系,从而可能影响人体健康。(3)苯系物及卤代烃浓度在污染源-环境质量-室内空气-内暴露的暴露途径中,在室内空气-内暴露中,仅有一一溴二氯甲烷在室内空气中的水平与内暴露浓度之间有相关性,这可能与有机物在体内降解的速度较快有关。室内空气中污染物质与居民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和氧化应激的相关指标水平有一定关系。(4)暴露区的室内外环境空气中苯系物和卤代烃致癌风险高于对照区。(5)大鼠经VOCs暴露染毒后可使其体重下降;并引起组织器官的损害,其中比较明显器官为肝脏和脾脏;导致肝脏产生炎症性改变;肝组织清除氧自由基能力降低,抗氧化能力减弱。(6)大鼠经VOCs暴露染毒后可引起肝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下降,而微量元素的变化与大鼠肝内代谢密切相关,会引起大鼠肝代谢紊乱的发生。

王磊[4](2019)在《内质网应激在二甲基甲酰胺致小鼠肝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整体动物实验研究二甲基甲酰胺(DMF)的肝脏毒性作用;采用连续28天灌胃染毒方式阐明DMF重复染毒致肝脏损伤的特征,探讨内质网应激通路介导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揭示DMF引起中毒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为今后开展DMF慢性肝毒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为DMF中毒性肝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方法:1.DMF重复染毒致小鼠肝脏损伤模型建立:SPF级健康成年C57BL/6小鼠,雌、雄各60只,8周龄,雌性18-22 g,雄性20-24g。动物经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对照组(n=10)、DMF染毒1天组(n=10)、DMF染毒3天组(n=10)、DMF染毒7天组(n=10)、DMF染毒14天组(n=10)和DMF染毒28天组(n=10)。染毒剂量为150mg/kg·bw,DMF连续灌胃,1次/天,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染毒后第1天、3天、7天、14天、28天五个时间点,处死一组DMF染毒组小鼠,对照组小鼠于第28天处死。各组小鼠在同等饲养环境下喂养,实验期间监测动物生长状态,每周记录小鼠体重。各组小鼠麻醉取血,自动血生化仪测定血清中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LC-MS/MS检测血液中生物标志物NMHb的变化。解剖取肝脏,称其湿重,取小鼠肝脏同一部位(左叶)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雌、雄小鼠实验处理、操作一致。2.DMF重复染毒致小鼠肝脏损伤的作用机制:SPF级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4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n=11)、150mg/kg ·bw低剂量组(n=11)、450mg/kg ·bw中剂量组(n=11)、1350 mg/kg·bw高剂量组(n=11)。染毒组给予DMF连续灌胃28天,1次/天,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期间监测动物生长状态,记录体重,染毒结束后,动物经麻醉取血,测定血清转氨酶ALT、AST水平;收集血液,提取血红蛋白,采用LC-MS/MS检测血液中生物标志物NMHb的变化;解剖取肝脏,记录肝脏湿重,取肝脏同一部位(左叶)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TUNEL染色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肝脏组织Caspase-12和CYP2E1 的表达;RT-PCR检测肝脏组织 GRP94、GRP78、CHOP、Caspase-12、CYP2El、Bax和Bcl-2基因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IRE 1 a、p-IRE 1 a、GRP94、GRP78、CHOP、Caspase-12、Bax、Bcl-2 和 CYP2E1 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DMF重复染毒致小鼠肝脏损伤模型建立:DMF连续28天染毒可抑制小鼠体重增长;到染毒第14天和28天,DMF染毒组小鼠肝脏系数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F染毒组肝功能指标AS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ALT水平随染毒时间缓慢升高,雄性小鼠到染毒第14天和28天ALT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雌性小鼠在染毒第7天和28天ALT水平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小鼠肝脏损伤程度均随染毒时间逐渐加重,且水样变程度与染毒时间呈正相关(雄性:r,=0.761,P<0.05;雌性:rs=0.800,P<0.05):到染毒第28天,雄性小鼠均出现严重细胞水样变,肝小叶破坏严重;雌性小鼠也出现相似的病理改变。DMF染毒组小鼠血液中NMHb的含量随染毒时间延长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对照组小鼠均未检出。2.DMF重复染毒致小鼠肝脏损伤的作用机制:DMF染毒组小鼠体重增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染毒剂量的增加,抑制程度加重。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系数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ALT水平显着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水平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中NMHb的含量随染毒剂量升高呈现剂量-效应关系,而对照组未检出NMHb。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低剂量组肝小叶汇管区细胞出现水样变性,细胞质疏松,出现空泡;中剂量组小鼠肝细胞也呈现水样变性,细胞核皱缩,在中央静脉周围可见少量细胞嗜酸性改变。高剂量组小鼠肝细胞水样变性减轻,但中央静脉周围出现大量细胞嗜酸性变,胞浆浓缩,细胞核固缩,细胞红染,出现嗜酸小体。TUNEL细胞凋亡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中央静脉周围均出现凋亡细胞。RT-PCR结果显示,DMF染毒组GRP94、GRP78、CHOP、Caspase-12及Bax的mRNA水平显着升高,Bcl-2转录水平降低,随染毒剂量升高呈剂量-效应关系。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Caspase-12蛋白围绕中央静脉表达升高,Western blot结果也显示p-IRE1α、GRP94、GRP78、CHOP、Caspase-12及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DMF染毒组,肝脏CYP2E1的转录和表达水平也升高,与对照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染毒剂量升高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1.DMF重复染毒引起小鼠肝脏水肿、肝细胞凋亡和肝功能异常。2.DMF重复染毒引起肝细胞持续的内质网应激,激活细胞凋亡通路,诱导肝细胞凋亡。3.DMF重复染毒诱导CYP2E1蛋白的表达升高,代谢DMF生成更多的活性中间代谢产物MIC,进一步加重肝损伤。

史乐乐[5](2018)在《NAC对镉诱导鸭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效应》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旨在探讨镉对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及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以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其的保护效应。选用1015日龄雏鸭进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提取与培养,试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低镉组(LCd组,细胞培养基中添加1.25μmol/L镉)、中镉组(MCd组,细胞培养基中添加2.5μmol/L镉)、高镉组(HCd组,细胞培养基中添加5μmol/L镉)、NAC对照组(NAC组,细胞培养基中添加100μmol/L NAC)和NAC保护组(Cd+NAC组,细胞培养基中同时添加2.5μmol/L镉和100μmol/L NAC),用硫酸镉(3CdSO4·8H2O)在细胞生长78 h进行染毒,染毒12 h后测定以下指标:⑴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存活率以及形态学的观察;⑵鸭肾小管上皮细胞LDH释放率、细胞内SOD、T-AOC、CAT活性及GSH、MDA的含量;⑶鸭肾小管上皮细胞膜ATP酶(Ca2+-ATPase、Na+/K+-ATPase)的活性;⑷凋亡基因Bcl-2、Bak-1和Caspase-3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染毒各组细胞的存活率显着降低(P<0.05或P<0.01),染毒组细胞表现核皱缩、细胞核破碎,且与毒物呈剂量-效应关系;2、与对照组相比,染毒各组细胞LDH释放率极显着升高(P<0.01);细胞内SOD、T-AOC、CAT活力及GSH含量都极显着下降(P<0.01),MDA含量极显着上升(P<0.01),且与毒物呈剂量-效应关系;3、与对照组相比,染毒各组细胞的细胞膜Ca2+-ATPase和Na+/K+-ATPase酶活性均极显着降低(P<0.01),细胞内Bcl-2 mRNA表达量极显着下降(P<0.01),Bak-1和Caspase-3 mRNA表达量极显着上升(P<0.01),且与毒物呈剂量-效应关系;4、与MCd组相比,NAC保护剂组细胞内的LDH释放率极显着降低(P<0.01),细胞膜Ca2+-ATPase和Na+/K+-ATPase酶活性、SOD、T-AOC、CAT和GSH活力显着上升(P<0.05或P<0.01),MDA含量显着下降(P<0.05),同时Bcl-2 mRNA表达量显着上升(P<0.05),Bak-1和Caspase-3 mRNA表达量显着下降(P<0.05)。结论:镉能导致鸭肾小管上皮细胞抗氧化机能下降从而发生氧化损伤,进而引起相关凋亡基因表达量的改变,同时镉对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呈现剂量-效应关系,且NAC对镉导致的细胞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张雅婷[6](2018)在《1,2-二氯乙烷通过CREM/CREB信号通路介导雄性NIH小鼠生殖毒性》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2-二氯乙烷(1,2-DCE)是一种有机溶剂,因具有性能好、价格低等特点使其在工业上应用广泛。1,2-DCE易经多种途径进入人体,职业接触主要经呼吸道吸入而发生中毒事故。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1,2-DCE致神经系统、肝肾系统、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而目前关于1,2-DCE暴露致雄性生殖毒性研究甚少,中毒机制不详。为了揭示1,2-DCE诱导的雄性生殖毒性并阐明其潜在的毒性机制,本研究目的通过吸入暴露建立动物模型来模拟1,2-DCE职业暴露,探索1,2-DCE致雄性生殖毒性及其致病机制。研究方法1.构建1,2-DCE亚急性雄性生殖毒性动物模型采用全身动式吸入染毒方式进行1,2-DCE暴露实验,选用雄性NIH小鼠,SPF级,7周龄,200只,将其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0、100、350、700 mg/m3的1,2-DCE染毒剂量,6 h/d,每周连续染毒7 d。动物模型主要分3个部分,第1部分80只小鼠用于1,2-DCE的血液动力学试验,检测小鼠的血液、尿液内暴露浓度;第2部分60只小鼠用于1周暴露实验;第3部分60只小鼠用于4周暴露实验。在实验期间,严格进行质量控制,每天监测染毒柜内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氨气和气溶胶粒径。2.检测1,2-DCE亚急性雄性生殖毒性染毒结束后,分析各剂量组雄性NIH小鼠的体重变化,称量并计算睾丸脏器系数;对睾丸、附睾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检测附睾内精子的常规参数、畸型率和精子细胞损伤情况;采用ELISA法对小鼠血浆和睾丸组织匀浆液中的睾酮合成相关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分析。3.1,2-DCE致雄性生殖毒性分子机制研究采用qRT-PCR与蛋白质印迹分别检测睾酮合成关键酶、CREM/CREB信号通路分子和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分子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水平。采用TUNEL荧光染色法定量分析睾丸生精细胞凋亡水平,采用TUNEL DAB染色法定性分析睾丸凋亡的细胞和阶段特异性。研究结果1.1,2-DCE亚急性雄性生殖毒性动物暴露染毒期间,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的1,2-DCE染毒质量浓度分别为0.30±0.10、102.70±7.05、356.04±20.45和707.01±39.33mg/m3;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和气溶胶粒径等实验质量控制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2-DCE亚急性雄性生殖毒性表现1,2-DCE亚急性暴露第4周,高剂量组小鼠的体质量下降,睾丸脏器系数升高;睾丸生精上皮细胞数量减少,呈空泡化;附睾内精子减少。同时,高剂量组小鼠的精子浓度在染毒第1周和第4周均减少(P<0.05);在染毒第1周和第4周,低、中、高3个剂量组小鼠的精子畸型率均增加(P<0.05)。中和高剂量组小鼠的睾酮、黄体生成素在血浆和睾丸组织中的水平均在染毒第4周升高(P<0.05);睾丸组织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环磷酸腺苷在染毒第4周水平均升高(P<0.05)。3.1,2-DCE致雄性生殖毒性分子机制低、中、高3个剂量组小鼠黄体生成素受体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在染毒第4周升高(P<0.05)。1,2-DCE亚急性暴露抑制CREM/CREB信号通路。CREM、CREB及其上游调控因子ACT、TORC1和下游靶因子LDH-C、TESK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减少(P<0.05)。此外,通过TUNEL分析显示1,2-DCE亚急性暴露引起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增加,且凋亡无细胞和阶段特异性。促凋亡分子p53和Bax表达升高,抗凋亡分子Bcl-2表达减少,导致了caspase 3表达升高,进而引起睾丸凋亡。研究结论1.1,2-DCE亚急性动式吸入暴露引起雄性NIH小鼠生殖毒性。2.1,2-DCE通过抑制CREM/CREB信号通路,诱导促凋亡分子p53、Bax的表达和抑制抗凋亡分子Bcl-2的表达,引起睾丸生精细胞凋亡,进而引起睾丸损伤。

穆国华[7](2018)在《二补助育减味方对反复IVF-ET失败患者子宫内膜PROK1 mRNA的影响及药效学探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通过研究二补助育汤减味方(去补骨脂方)对反复IVF-ET失败患者子宫内膜PROK1mRNA表达的影响,评价二补助育汤减味方(去补骨脂方)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机制。2通过探究二补助育汤减味方及原方对胚泡着床障碍模型小鼠子宫内膜胞饮突、ER、PR以及LIF表达的影响,探讨二补助育汤减味方及原方对模型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并探索其药效学机制。3采用24h内多次以最大剂量、浓度的二补助育汤全方灌胃小鼠的急性毒理实验方法,观察二补助育汤全方是否存在急性毒理作用,为名老中医验方更广泛的应用及二补助育汤全方的安全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反复IVF-ET失败的患者,分为服用二补助育减味方(去补骨脂方)组和未曾用中药调理组两组,3个周期后,采集两组患者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进行活体检查,以qCPR方法其内膜检测PROK1mRNA表达。用子宫内膜活体检测法,更加真实、客观的探索二补助育减味方(去补骨脂方)的作用机理。2实验研究用(GnRHa + HMG + HCG)法制备胚泡着床障碍小鼠模型。(1)采用电镜扫描法测定形态学方面的影响,对比观察二补助育汤、二补助育减味方(去补骨脂方、去骨碎补方)、补佳乐、阿司匹林以及补佳乐+阿司匹林各组小鼠子宫内膜胞饮突表达的影响。(2)采用免疫组化法研究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影响,对比观察二补助育汤、二补助育减味方(去补骨脂方、去骨碎补方)、补佳乐、阿司匹林以及补佳乐+阿司匹林对模型鼠子宫内膜ER、PR、LIF及avβ3表达的影响。(3)采用24小时内多次以最大浓度的混悬液(不堵塞胃管)给小鼠灌胃的方法,测定二补助育汤全方是否存在肝肾毒性。结果1临床研究中,非用药组患者与中药干预药组患者在子宫内膜PROK1mRNA表达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无论在数据离散度还是在数据的均值上,中药干预组都更佳。2实验电镜扫描中,观察二补助育汤(A)、二补助育减味方(去补骨脂方(B)、去骨碎补方(C))、补佳乐、阿司匹林以及补佳乐+阿司匹林各组对小鼠子宫内膜胞饮突表达的影响,发现中药组较西药组模型鼠子宫内膜表面更平整,细胞表面发现大量微绒毛及明显突起的胞饮突,且中药各组相比而言,二补助育汤B组的胞饮突细胞间的间隔更为明显一些,更有利于细胞黏附。西药各组小鼠子宫内膜胞饮突发育较小,不饱满且形态不一,细胞界限欠清。3采用免疫组化法对上述各组模型鼠子宫内膜ER表达检测中,三组中药组相比二补助育汤B组比二补助育汤C组及二补助育汤A组模型鼠子宫内膜ER表达面积值明显增加(P=0.0013,P=0.01);与西药组比较,阿司匹林+补佳乐组和补佳乐组小鼠子宫内膜ER的值表达比二补助育汤A组明显增加(P=0.002,P=0.001);补佳乐组小鼠子宫内膜ER的值表达比二补助育汤C组明显增加(P=0.002);二补助育汤B组与西药三组无明显差异,二补助育汤B组均值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在小鼠子宫内膜PR表达检测中,中药组相比,二补助育汤B组小鼠子宫内膜PR表达面积值明显高于二补助育汤A组及二补助育汤C组(P=0.002,P=0.022);与西药组比较,二补助育汤C组小鼠子宫内膜PR的值表达比阿司匹林+补佳乐组明显降低(P=0.022);二补助育汤B组与三组西药无明显差异,但二补助育汤B组均值上明显优于补佳乐组及阿司匹林组。对小鼠子宫内膜LIF表达检测,三组中药组相比去二补助育汤B组明显优于二补助育汤A组(P=0.000),与西药组比较阿司匹林+补佳乐组小鼠子宫内膜LIF值表达比二补助育汤C组明显增加(P=0.000)。小鼠子宫内膜αvβ3表达检测,中药组相比,二补助育汤B组表达面积比二补助育汤C组明显增加(P=0.0025),均值上看,二补助育汤B组优于二补助育汤A组,二补助育汤A组优于二补助育汤C组;与西药组比较,阿司匹林+补佳乐组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avβ3表达比二补助育汤C组明显增加(P=0.03);二补助育汤B组与二补助育汤A组和西药三组无明显差异,但二补助育汤B组均值明显优于西药三组。4在采用24小时内多次以最大浓度的混悬液(不堵塞胃管)给小鼠灌胃的急性毒理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小鼠在生命体征、毛发发育、分泌物、重要脏器等观察中均无明显异常,两组小鼠在体重变化和肝肾功能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临床研究显示,二补助育减味方(去补骨脂方)对反复IVF-ET失败患者子宫内膜PROK1mRNA的表达有上调作用,并因此促进胚泡对子宫内膜的黏附,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这为中医药可以提高IVF-ET受孕率提供了临床依据。2实验研究证实,二补助育减味方及其原方能够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机制可能是提高胞饮突在胚泡着床期的表达,从而有益于胚泡着床,实验还显示,二补助育减味方(去补骨脂方)的效果最佳。3实验研究表明,二补助育减味方及其原方均能够改善模型小鼠子宫内膜ER、PR、LIF和avβ3的表达。因此,二补助育减味方及其原方的药效值得肯定,二者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上调ER、PR、LIF和avβ3的表达,从而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4实验一和实验二均显示,二补助育减味方(去补骨脂方)在改善模型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方面效果较全方更为显着,而二补助育汤(去骨碎补方)与前两组相比较差。实验表明,骨碎补在二补助育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地位不可替代。5二补助育汤最大给药量给药的小鼠未出现急性中毒的表现。实验组和正常组在前后的外观、体重、主要脏器的形态、颜色等均无明显改变,同时两组之间的肝肾功能也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补骨脂单味药的肝肾毒性在复方中并未体现,二补助育汤全方在临床应用时是安全可靠的。

霍金海[8](2017)在《基于代谢组学的北青龙衣质量评价及炮制减毒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明确北青龙衣化学成分组成,构建整体质量评价方法,确定适宜采收期;阐明北青龙衣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以生化指标及组织病理学观察为基础,结合代谢组学技术阐明其毒性及炮制解毒机制。从而保证北青龙衣药用质量及安全性。方法(1)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北青龙衣化学成分,在研究系列对照品二级质谱裂解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胡桃属药用植物 3 67种化合物一级质谱数据库、Natural products HR-MS/MS Spectral Library 1.0及chem spider数据库。通过精确质量数和同位素峰度比确定分子式,再通过对照品比对或质谱裂解规律分析鉴定或推断化合物结构式。(2)采用 UPLC-Q-TOF/MS技术,以黑龙江省 1 3个产地的78批样品共有离子(化合物)提取峰构建北青龙衣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并建立共有离子(化合物)二级质谱库。利用UPLC一维的保留时间锁定化合物,通过相对保留时间、二级碎片及相对离子强度评价药材真伪及优劣,进一步采用多变量模式识别(PCA)技术发现不同产地北青龙衣化学成分的差异性。(3)结合 UV、HPLC、UPLC-Q-TOF/MS 技术,对 3 个产区 6个采集期北青龙衣主要活性物质萘醌的总含量、主成分含量以及有效成分群相对含量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其有效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结合药材产量确定适宜采收期。(4)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北青龙衣鲜品(生品)与干品(低温变温炮制品)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多变量模式识别(PCA)技术,找出二者之间化学成分的差异性,探讨其含量变化规律与炮制减毒增效的关系。(5)首先,通过小鼠急毒试验初步确定北青龙衣鲜品、干品及胡桃醌毒性大小;进一步在对大鼠给药4周的生化指标分析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基础上,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尿液、血液及发现毒性变化的脏器样本的内源性代谢产物即代谢组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应用多变量模式识别技术(PCA及OPLS-D A)揭示北青龙衣鲜干品及胡桃醌对大鼠体液及组织代谢轮廓的影响,结合代谢物数据库(HMDB、KEGG)筛选并鉴定毒性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并通过MetPA代谢通路分析,从代谢组学角度解释其毒性作用机制及炮制解毒机制;最后,通过3个月及6个月长期毒性试验证实北青龙衣炮制品用药的安全性。结果1.北青龙衣化学成分分析鉴定或推断了北青龙衣中1 93个化合物的结构,包括68个萘醌类化合物,20个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29个黄酮类化合物,20个三萜类化合物,28个酚酸类化合物,5个香豆素类化合物,8个脂肪族化合物及1 5个其他类化合物。2.北青龙衣指纹图谱研究确定了 3 6个共有离子,鉴定或推断了 3 1个化合物的结构。在0.1S范围内提取了 3 6个共有峰离子色谱图,以12.94m in的20号峰Juglanin A为基准确定了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以 78个样本的 3 6个共有离子平均峰面积作为北青龙衣品质初步评价的半定量依据,确定方正、嘉荫、宾县产地质量相对较好,五常、哈尔滨质量相对较差。北青龙衣正品的36个共有化合物均被检出,而过季采收或贮存过期及伪品样本,均有部分化合物未检出,且萘醌类抗肿瘤活性成分明显降低,证实该指纹图谱具有鉴别北青龙衣药材真伪、优劣的能力。通过主成分分析,五常、集贤、嘉荫、宝清、宾县、海林、通河、铁力产地的北青龙相似度较高,而哈尔滨、黑河、汤原、桦南、方正产地偏离整体,鉴定了 32个差异性化合物的结构。3.北青龙衣适宜采收期研究3个产区各采集时期样本的总萘醌含量,胡桃醌、胡桃酮含量之和均呈逐渐下降趋势,8月1 5日以后含量下降明显,变化规律基本一致。UPLC-Q-TOF/MS技术从细节入手扩大了成分分析范围,PCA模式识别表明萘醌是各采集期的主要差异性化合物。随着采收时间的变化,已鉴定的3 8个萘醌类化合物中大多数含量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其中离子强度较高的13个化合物含量均表现为逐渐下降。因此,北青龙衣中萘醌类化合物随着采收时间的变化含量逐渐下降的规律是普遍存在。结合药材产量,哈尔滨、五常、方正产区北青龙衣有效成分的动态积累体现出相似的规律。7月初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但产量较低。7月初至8月初,有效成分逐渐积累,在 7月中旬到8月初达到最大值,8月中旬以后有效成分逐渐下降,9月以后急剧下降。确定适宜采收期为7月中旬到8月初,选择“初伏”作为采收期起始点,适宜采收时间为15-20天。4.北青龙衣鲜干品化学成分对比研究鉴定或推断了炮制前后8 1个差异性化合物的结构,3 5个萘醌类化合物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有胡桃醌(5-羟基 1,4-萘醌)母核或相似结构的25个化合物在炮制过程中发生转化,产生了胡桃酮等系列衍生物,是其减毒增效的重要机制;炮制后11种具有显着抗肿瘤活性的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含量均得到了显着的提高,最低8倍,最高可达91倍,是其增效的另一重要机制;黄酮类化合物炮制前后变化不明显,10个酚酸类成分含量显着下降,可能为二芳基庚烷含量的增加提供了前体原料;新型三萜类成分的产生及含量的提高可能是其增效的第三个重要机制。5.北青龙衣毒性评价研究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北青龙衣鲜品(生品)口服相当于人的临床用量的31倍(体重法)或4倍(体表面积法),即出现了轻微的神经抑制毒性反应,而干品(炮制品)相当于人的临床用量的83倍(体重法)或1 1倍(体表面积)未见任何毒性反应。胡桃醌经口给药的小鼠LD50为221.54mg/Kg,腹腔注射的小鼠LD50为5.47mg/Kg,毒性作用明显。给药4周后,北青龙衣干品对大鼠体重、血液生化、血常规、尿液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及组织病理学均无明显影响。而北青龙衣鲜品及胡桃醌可导致体重下降,且各剂量组均有个别大鼠死亡。血清中ALT和AST、BUN和CREA的普遍升高以及尿蛋白的出现,提示北青龙衣鲜品及胡桃醌可导致肝、肾损伤,病理学观察表明北青龙衣鲜品及胡桃醌可导致肝、肾、脑产生明显的病理改变。正负离子模式下各体液、组织样本代谢组学分析表明:北青龙衣干品高、中、低剂量组均与空白对照组基本聚类在同一区域,说明北青龙衣干品对大鼠代谢轮廓影响较小。而北青龙衣鲜品及胡桃醌的高、中、低剂量组均远离空白对照组区域,说明北青龙衣鲜品及胡桃醌长期作用可引起正常大鼠体液及组织代谢轮廓的紊乱。共鉴定出北青龙衣鲜品及胡桃醌24个尿液(8个共有)、11个血液(9个共有)、33个肝脏(1 3个共有)、55个肾脏(18个共有)、78个脑组织(54个共有)潜在标志物,说明北青龙衣鲜品与胡桃醌具有相似的毒性。通过代谢通路结合相关文献,逐步聚焦并明确了毒性核心代谢通路及标志物为苯丙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代谢(色氨酸、犬尿氨酸)、亚油酸代谢(亚油酸)、亚麻酸代谢(α-亚麻酸)、鞘脂代谢(S 1 P、鞘氨醇)、甾类激素生物合成(醛固酮)、视黄醇代谢(维生素A、脂化视黄醇)、嘌呤代谢(cAMP、黄嘌呤、黄嘌呤核苷)、初级胆汁酸合成(牛磺胆酸、牛磺脱氧胆酸、甘氨胆酸)、谷胱甘肽代谢(GSH、GSSG、焦 谷 氨酸)、柠 檬酸循 环与丙 酮 酸循 环(S-Acetyldihydrolipoamide)、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烟酰胺)、甘油磷脂代谢与醚脂类代谢(溶血卵磷LysoPC(16:0)、3-磷酸甘油)、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S-腺苷高半胱氨酸、蛋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羟谷氨酸半醛、L-精氨酸)、组氨酸代谢(L-组氨酸)、柠檬酸循环(柠檬酸、异柠檬酸)、色氨酸代谢(色氨酸)、半乳糖代谢(半乳糖)等1 9条代谢通路中的33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的生物学意义与文献报导的肝、肾、脑损伤等密切相关。而上述33个生物标志物中,24个在干品各剂量组的表达均与空白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说明干品不扰动这些标志物的变化,从代谢组学层面提示其用药相对安全。大鼠给药6 个月后,北青龙衣干品对体重、血液生化、血常规、尿液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及组织病理学均无明显影响,证明其长期用药的安全性。结论UPLC-Q-TOF/MS技术可快速分析表征北青龙衣化学成分,为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提供依据;建立的基于相对保留时间和二级质谱判别的北青龙衣指纹图谱,实现了对药材真伪的快速鉴定,并通过相对峰面积初步判断质量的优劣,为其全面质量控制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分析方法。不同产地差异成分鉴定有助于北青龙衣药材产地鉴别及道地性评价;总含量、主成分含量以及有效成分群相对含量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分析,可找出其有效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结合药材产量确定适宜采收期,可有效保证药材质量。UPLC-Q-TOF/MS 技术为北青龙衣鲜干品化学成分的分析与鉴定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法,从化学层面阐释了炮制减毒增效的机制,可为中药鲜熟异用以及炮制方法的研究提供方法借鉴;病理学指标、生理生化指标、毒性标志物及代谢通路相关联的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模式,可阐明宏观的毒性靶器官病理变化,关键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及微观的内源性代谢物变化,揭示了北青龙衣及其主要毒性成分胡桃醌的致毒机制及炮制减毒机制。

杨城[9](2017)在《灵芝孢子粉对亚慢性染镉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灵芝孢子粉对亚慢性染镉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保护途径。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4只,体重(90±1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单独染镉组(Cadmium,Cd)和2个给药剂量组(灵芝孢子粉0.5g/kg,1.0g/kg+Cd Cl2,即GCd L和GCdH组),每组各21只。大鼠适应性喂养7d后,每天对GCdL组和GCdH组大鼠灌相应剂量的灵芝孢子粉,C组和Cd组灌等体积蒸馏水。Cd组、GCdL组和GCd H组每隔一天腹腔注射一次氯化镉(1.0mg/kg),每周称重1次,并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并在第30天、60天、90天分批处死,每组各处死7只;颈动脉取血,快速取肝脏,生理盐水冲洗,滤纸吸干多余的水分,称重,记录,-80℃保存;全自动血生化仪检测大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的浓度;光学显微镜观察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比色法检测肝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肝脏IL-6含量;Real time RT-PCR检测大鼠肝脏p65 m RNA、Mt-1 m RNA、Mt-2 m RNA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60d、90d的Cd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0.05),给予灵芝孢子粉干预后,大鼠体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在90天时,GCdH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Cd组(P<0.05);与空白组相比,大鼠染镉后肝脏脏器系数明显增大(P<0.05),给药剂量组大鼠肝脏脏器系数与Cd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与空白组相比,单独染镉组ALT、AST明显升高(P<0.05),而灵芝孢子粉各剂量组ALT、AST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与单独染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单独染镉组肝组织细胞间质充血严重,细胞排列杂乱,细胞界限不清晰,而给药组以上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并且高剂量组改善情况优于中剂量组;比色法检测MDA结果显示,经镉处理大鼠肝脏MDA含量较空白组明显增高(P<0.05),给予灵芝孢子粉干预后,在60d、90d均有降低(P<0.05);在30、60、90天,与空白组相比,单独染镉组大鼠肝脏细胞因子IL-6(白介素6)含量明显升高(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Cd组、GCdL组、GCdH组IL-6含量也逐渐增加(P<0.05);与单独染镉组相比,给药组大鼠肝脏Mt-1 m RNA、Mt-2 m 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而p65 m 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灵芝孢子粉对亚慢性染镉大鼠肝脏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6表达和诱导MT产生有关。

吴茂嘉[10](2016)在《室内游泳池三氯甲烷浓度变化影响因素和生物指示研究》文中指出目前,随着游泳运动的日益流行,游泳池水质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避免游泳池水质污染引起传染病的爆发,危害游泳者身体健康,我国大多采用氯制消毒剂对游泳池水体进行定期消毒以保障游泳者的安全。但氯制剂在消毒的同时,也会与泳池水中的有机物以及人体带入的各类化学护肤品、人体的代谢物等进行反应,产生各种消毒副产物,其中又以“三致”的三氯甲烷为主要的游泳池消毒副产物之一,该物质对人体肝脏、肾脏、生殖发育等都可造成危害,并且由于三氯甲烷是易挥发有机物,所以在室内游泳池水中和空气中都含有这种有毒的有机物。目前对游泳池三氯甲烷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的研究集中在投氯量、反应时间和前体物浓度,而对游泳池外在因素的研究鲜有报道。虽然三氯甲烷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已得到相应重视,但由于三氯甲烷的检测在池边监测非常困难,大部分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和英国等并没有将三氯甲烷的监测列入日常监测项目,而事实上,目前无论空气还是水中三氯甲烷的检测都较为昂贵,因此是否可以寻找到指示生物指示室内游泳池水中和空气中的三氯甲烷浓度是否超标显得很有必要。为控制室内游泳池水和空气中三氯甲烷产生,有效保障游泳者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本课题针对以上内容,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室内游泳池环境中的p H、温度和搅动速率对三氯甲烷浓度的影响,并以淡水枝角水蚤和蚯蚓为受试生物,将其暴露在游泳池典型前体物色氨酸和常用消毒剂二氯异氰尿酸钠反应生成的水和空气中三氯甲烷环境,通过对淡水枝角水蚤急性毒性死亡率进行测定,对蚯蚓生物指示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分别探讨了两种生物对室内游泳池水和空气中三氯甲烷指示作用的可行性。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游泳池水中三氯甲烷浓度与p H值呈正相关,与搅动速率成负相关,并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水温大于25℃之后,温度的升高有利于三氯甲烷挥发。(2)游泳池水中三氯甲烷对淡水枝角水蚤的24h LC50为38.496μg/L(95%置信区间29.472μg/L49.361μg/L),LC100为147.781μg/L(95%置信区间96.191μg/L388.165μg/L)。(3)淡水枝角水蚤可做为游泳池水中三氯甲烷浓度的指示生物。当水蚤死亡率达50%时,池水中三氯甲烷浓度超过国际泳联标准(20μg/L);当水蚤全部死亡时,池水中三氯甲烷浓度超过英国标准(100μg/L)。(4)蚯蚓可做为室内游泳池空气中三氯甲烷的指示生物。当蚯蚓全部发生回避行为时,游泳池空气中的三氯甲烷浓等于或者大于2998.322μg/m3,可能威胁游泳者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5)在15天暴露周期内,蚯蚓的体重变化、体表颜色变化、渗出黄色液体等生理特征可定性指示室内游泳池空气中的三氯甲烷。

二、氯仿亚急性吸入染毒的肝肾毒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氯仿亚急性吸入染毒的肝肾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TGF-β/Smad信号通路在聚六亚甲基胍气溶胶吸入染毒致小鼠肺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PHMG气溶胶致小鼠肺纤维化研究
    材料与方法
        1 主要仪器与耗材
        2 主要试剂
        3 实验动物
        4 主要溶液配制
        5 方法
        5.1 全身暴露动式吸入染毒
        5.2 染毒柜内暴露PHMG气溶胶的浓度检测
        5.3 脏器称重及脏器系数测定
        5.4 病理组织学检查
        5.4.1 肺组织包埋与切片
        5.4.2 HE染色
        5.5 支气管肺泡灌洗
        5.6 Masson三色染色
        5.7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染毒柜内暴露PHMG气溶胶的检测结果
        2 剂量反应
        2.1 PHMG气溶胶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2.2 PHMG气溶胶对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2.3 PHMG气溶胶对小鼠肺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2.4 PHMG气溶胶对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影响
        2.5 PHMG气溶胶对小鼠肺组织胶原蛋白沉积水平的影响
        3 时间反应
        3.1 PHMG气溶胶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3.2 PHMG气溶胶对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3.3 PHMG气溶胶对小鼠肺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3.4 PHMG气溶胶对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影响
        3.5 PHMG气溶胶对小鼠肺组织胶原蛋白分泌水平的影响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TGF-β/Smad信号通路在聚六亚甲基胍气溶胶致小鼠肺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1 主要仪器
        2 主要试剂与耗材
        3 方法
        3.1 免疫组化
        3.2 免疫荧光染色
        3.3 ELISA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GF-β1 浓度
        3.4 Trizol法抽提肺组织总RNA
        3.5 逆转录(RT)
        3.6 RT-PCR
        3.7 肺组织蛋白的提取
        3.8 BCA蛋白定量
        3.9 Western Blot检测(SDS-PAGE)
        3.10 蛋白条带分析
        3.11 统计分析
    结果
        1 肺组织纤维化相关指标的表达
        1.1 组织总RNA提取
        2 剂量效应
        2.1 PHMG气溶胶对小鼠肺组织和支气管肺灌洗液中TGF-β1 水平的影响
        2.2 PHMG气溶胶对小鼠肺组织α-SMA分泌水平的影响
        2.3 PHMG气溶胶对小鼠肺组织FN和 COL1A1 mRNA分泌水平的影响
        2.4 PHMG气溶胶对小鼠肺组织中TGF-β/Smad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3 时间效应
        3.1 PHMG气溶胶对小鼠肺组织和支气管肺灌洗液中TGF-β1 水平的影响
        3.2 PHMG气溶胶对小鼠肺组织α-SMA分泌水平的影响
        3.3 PHMG气溶胶对小鼠肺组织FN和 COL1A1 mRNA分泌水平的影响
        3.4 PHMG 气溶胶对小鼠肺组织中 TGF-β/Smad 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吸入聚六亚甲基胍致肺损伤的毒性特征及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2)某市鸡场环境镉污染调查与硒颉颃镉致鸡小脑神经毒性效应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镉的概述
        1.1.1 镉的主要来源及存在形式
        1.1.2 养殖环境镉污染的监测及意义
        1.1.3 我国镉污染现状
    1.2 镉的主要危害
        1.2.1 镉的神经毒性
        1.2.2 镉的肝肾毒性
        1.2.3 镉的肺毒性
        1.2.4 镉的其他毒性
    1.3 镉的毒理学机制
        1.3.1 镉与氧化应激
        1.3.2 镉与热休克应答反应
        1.3.3 镉与金属硫蛋白
        1.3.4 镉与MTF1介导的元素稳态调节信号通路
    1.4 硒的概述
    1.5 硒的生物学作用
        1.5.1 硒的抗氧化作用
        1.5.2 硒的抗炎作用
        1.5.3 硒的抗癌作用
        1.5.4 硒对免疫系统的保护作用
        1.5.5 硒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2 试验设计
        2.2.1 调查样品采集地区
        2.2.2 某市鸡场农田土壤样品采集
        2.2.3 某市鸡场农田灌溉水样品采集
        2.2.4 某市鸡场饲料样品采集
        2.2.5 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理
        2.2.6 镉和纳米硒拮抗剂量的确定
        2.2.7 动物试验技术路线
        2.2.8 组织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3 调查采集的样品镉含量检测
        2.3.1 采集的某市鸡场农田土壤样品中镉含量的调查
        2.3.2 采集的某市鸡场农田灌溉水样品中镉含量的调查
        2.3.3 某市鸡场鸡饲料样品中镉含量的调查
    2.4 试验动物临床症状观察
    2.5 小脑形态结构观察
        2.5.1 小脑病理解剖学观察
        2.5.2 小脑组织病理组织学观察
    2.6 小脑组织中元素含量的检测方法
    2.7 小脑抗氧化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
        2.7.1 小脑组织匀浆液制备
        2.7.2 小脑组织抗氧化功能检测
    2.8 小脑组织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方法
        2.8.1 小脑组织总RNA的提取方法
        2.8.2 RNA反转录反应
        2.8.3 引物序列的设计及合成
        2.8.4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
    2.9 小脑组织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方法
        2.9.1 小脑组织总蛋白的提取方法
        2.9.2 Western Blot
    2.10 试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某市鸡场农田土壤、灌溉水、饲料镉含量调查结果
        3.1.1 某市鸡场农田土壤样品镉含量调查结果
        3.1.2 某市鸡场农田灌溉水镉含量调查结果
        3.1.3 某市鸡场饲料镉含量调查结果
    3.2 试验鸡临床症状
    3.3 鸡小脑大小的变化结果
    3.4 镉暴露对鸡小脑组织结构的影响
        3.4.1 镉暴露对小脑组织中浦肯野细胞数量的影响
        3.4.2 镉暴露对小脑组织中浦肯野细胞数量的NMDS分析
    3.5 鸡小脑中镉、硒、铁、铜和锌元素含量检测结果
        3.5.1 鸡小脑镉、硒、铁、铜、锌等元素的相关性分析
    3.6 镉暴露对鸡小脑氧化与抗氧化水平的检测结果
    3.7 镉暴露对鸡小脑组织中硒蛋白合成因子和硒蛋白mRNA及蛋白水平的影响
        3.7.1 鸡小脑组织中硒蛋白合成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7.2 鸡小脑组织中硒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7.3 鸡小脑组织中Gpx4及Sep Sec S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3.8 镉暴露对鸡小脑组织HSF介导的热休克应答反应相关因子表达的检测结果
        3.8.1 小脑组织中HSFs mRNA及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
        3.8.2 小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家族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8.3 小脑组织中HSP60、HSP70、HSP90蛋白的表达水平
    3.9 镉暴露对鸡小脑组织中MTF1介导的元素稳态调节信号通路的影响
        3.9.1 鸡小脑组织中MTF1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9.2 鸡小脑组织中锌相关转运体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9.3 鸡小脑组织中铁相关转运体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9.4 鸡小脑组织中铜相关转运体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10 纳米硒干预对镉暴露鸡小脑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3.11 纳米硒干预对镉暴露鸡小脑镉、硒、铁、铜和锌元素含量检测结果
    3.12 纳米硒干预对镉暴露小脑组织氧化与抗氧化水平的检测结果
    3.13 纳米硒干预对镉暴露鸡小脑组织中硒蛋白转录水平的影响
        3.13.1 纳米硒干预对镉暴露鸡小脑组织中硒蛋白合成因子的影响
        3.13.2 纳米硒对镉暴露鸡小脑组织中硒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13.3 纳米硒对镉暴露鸡小脑组织中Sep Sec S及 Gpx4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3.14 纳米硒对镉暴露鸡小脑组织HSR相关因子表达的检测结果
        3.14.1 纳米硒对镉暴露小脑组织中HSF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结果
        3.14.2 纳米硒对镉暴露小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相关因子的检测结果
        3.14.3 纳米硒干预对HSP60、HSP70和HSP90蛋白表达的结果
    3.15 纳米硒干预对MTF1介导的元素稳态调节信号通路的影响
        3.15.1 纳米硒干预鸡小脑组织中MTF1相关因子的检测结果
        3.15.2 纳米硒干预对锌相关转运体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15.3 纳米硒干预对铁相关转运体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3.15.4 纳米硒干预对铜相关转运体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某市鸡场养殖环境中镉污染现状
    4.2 镉致鸡小脑病理学改变及纳米硒干预效应
    4.3 镉对鸡小脑组织中硒、镉、铜、锌和铁元素含量的影响及纳米硒的干预作用
    4.4 镉对鸡小脑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及纳米硒的干预作用
    4.5 镉对鸡小脑组织中硒蛋白转录组的影响及纳米硒的干预作用
    4.6 镉对鸡小脑热休克应答反应的影响及纳米硒的干预作用
    4.7 镉对MTF1介导的元素稳态调控的影响及纳米硒的干预作用
        4.7.1 镉对MTF1介导的元素稳态信号通路的影响及纳米硒的干预作用
        4.7.2 镉对鸡小脑锌、铁、铜转运体表达的影响及纳米硒的干预作用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吉林省某化工园区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及肝毒性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挥发性有机物概述
        1.2.2 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水平和内暴露水平研究现状
        1.2.3 挥发性有机物的毒性效应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本研究思路
第2章 化工园区人群健康调查
    2.1 引言
    2.2 暴露区域
    2.3 调查方法
        2.3.1 环境调查
        2.3.2 室内空气调查
        2.3.3 人群健康调查方法
        2.3.4 内暴露检测
        2.3.5 统计分析
    2.4 质量控制
        2.4.1 环境调查
        2.4.2 健康调查
    2.5 结果
        2.5.1 环境质量调查
        2.5.2 室内空气调查
        2.5.3 健康调查
        2.5.4 人体内负荷水平
        2.5.5 健康效应
        2.5.6 环境与健康相关性分析
    2.6 讨论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联合染毒的肝毒性作用探讨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动物
        3.2.2 实验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2.4 试剂的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动物分组与染毒方式
        3.3.2 染毒液的配制
        3.3.3 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3.3.4 肝功能损伤的检测
        3.3.5 肝功能损伤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
        3.3.6 肝组织中氧化损伤指标的测定
        3.3.7 用ICP-MS测定血清中矿物质元素含量
        3.3.8 用ICP-MS测定肝组织中矿物质元素含量
        3.3.9 统计学分析与实验参数
    3.4 结果
        3.4.1 联合染毒对大鼠体重及脏器系数的影响
        3.4.2 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3.4.3 肝功能损伤的检测结果
        3.4.4 肝损伤相关细胞因子的检测结果
        3.4.5 肝组织中氧化损伤指标的测定结果
        3.4.6 血清中矿物质元素含量
        3.4.7 肝组织中矿物质元素含量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1、医学伦理学证明
博士在读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4)内质网应激在二甲基甲酰胺致小鼠肝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二甲基甲酰胺重复染毒对小鼠肝脏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 动物分组与处理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二甲基甲酰胺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3.2 二甲基甲酰胺对小鼠肝脏湿重及脏器系数的影响
        3.3 二甲基甲酰胺对小鼠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3.4 二甲基甲酰胺对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的改变
        3.5 二甲基甲酰胺对血液生物标志物NMHb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内质网应激在二甲基甲酰胺致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 动物分组及处理
        2.3 实验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二甲基甲酰胺重复染毒对小鼠肝脏毒性作用
        3.2 二甲基甲酰胺重复染毒诱导肝脏细胞凋亡
        3.3 二甲基甲酰胺重复染毒诱导肝脏内质网应激
        3.4 二甲基甲酰胺重复染毒诱导肝脏CYP2E1的表达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5)NAC对镉诱导鸭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镉的研究进展
        1.1 镉的物理化学特性
        1.2 镉的污染
        1.3 镉的吸收代谢
        1.4 镉对机体的毒性作用
        1.4.1 镉对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1.4.2 镉对机体凋亡的影响
        1.4.3 镉的肾脏毒性作用
        1.4.4 镉与其他元素的互相作用
        1.5 镉中毒的治疗与预防
    2 NAC概述及其作用
        2.1 NAC的生物学特性
        2.2 NAC的抗氧化作用机制
        2.3 NAC对细胞调亡的作用
        2.4 NAC的其他作用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毒源与细胞
        1.1.2 实验动物
        1.1.3 主要试剂
        1.1.4 主要仪器设备
        1.2 辅助器材
        1.3 试验设计
    2 试验方法
        2.1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2.1.1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培养
        2.1.2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免疫组化鉴定
        2.2 镉的攻毒浓度和NAC拮抗浓度的筛选
        2.3 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
        2.4 肾小管上皮细胞及培养上清液中LDH活性的测定
        2.4.1 样品的采集
        2.4.2 LDH活性的测定
        2.5 肾小管上皮细胞抗氧化指标测定
        2.6 细胞膜ATP酶活力测定
        2.7 肾小管上皮细胞相关凋亡基因表达量的测定
        2.7.1 测定基因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7.2 样品的制备与采集
        2.7.3 细胞总RNA的提取与纯度测定
        2.7.4 去基因组DNA和反转录
        2.7.5 SYBR Green RT-PCR反应
        2.7.6 相对定量计算方法
        2.8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2 镉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及NAC浓度筛选结果
        3.3 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LDH释放率的影响
        3.4 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4.1 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MDA浓度的影响
        3.4.2 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GSH含量的影响
        3.4.3 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SOD和T-AOC的影响
        3.4.4 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CAT活性的影响
        3.5 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ATP酶的影响
        3.6 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相关凋亡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3.6.1 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Bcl-2 mRNA表达量的影响
        3.6.2 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量的影响
        3.6.3 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Bak-1mRNA表达量的影响
        3.7 NAC对镉诱导鸭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效应
        3.7.1 NAC对镉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LDH释放率的保护效应
        3.7.2 NAC对镉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效应
        3.7.3 NAC对镉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ATP酶的保护效应
        3.7.4 NAC对镉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相关凋亡基因表达量的保护效应
        3.8 镉对鸭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及NAC的保护效应
    4 讨论
        4.1 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4.2 镉对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
        4.3 镉对鸭肾小管上皮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4.4 镉对鸭肾小管上皮细胞ATP酶的影响
        4.5 镉对鸭肾小管上皮细胞相关凋亡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4.6 NAC对镉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损伤的保护效应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6)1,2-二氯乙烷通过CREM/CREB信号通路介导雄性NIH小鼠生殖毒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1,2-二氯乙烷介绍
    1.2 1,2-二氯乙烷致雄性生殖毒性
第二章 1,2-二氯乙烷动式吸入暴露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仪器
        2.2.2 试剂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1,2-二氯乙烷染毒剂量
        2.3.2 1,2-二氯乙烷内暴露浓度
        2.3.3 1,2-二氯乙烷染毒质量控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2-二氯乙烷亚急性雄性生殖毒性表现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仪器
        3.2.2 试剂
        3.2.3 试剂配制
        3.2.4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1,2-二氯乙烷致雄性NIH小鼠的一般毒性作用
        3.3.2 1,2-二氯乙烷诱导雄性NIH小鼠精子毒性
        3.3.3 1,2-二氯乙烷暴露影响雄性NIH小鼠睾酮合成相关激素水平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1,2-二氯乙烷致雄性生殖毒性分子机制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仪器
        4.2.2 试剂
        4.2.3 试剂配制
        4.2.4 引物
        4.2.5 抗体
        4.2.6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睾酮合成关键酶表达水平改变
        4.3.2 1,2-二氯乙烷抑制CREM/CREB信号通路
        4.3.3 1,2-二氯乙烷暴露诱导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二补助育减味方对反复IVF-ET失败患者子宫内膜PROK1 mRNA的影响及药效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子宫内膜容受性调控因素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补骨脂成分、临床应用及毒性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二补助育减味方对反复IVF-ET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前言
    临床研究 二补助育减味方对反复IVF-ET失败患者子宫内膜PROK1 mRNA表达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二补助育减味方及其原方的药效学研究
    前言
    实验一 二补助育减味方及其原方对小鼠内膜胞饮突的影响
    实验二 二补助育减味方及其原方对小鼠子宫内膜ER、PR、LIF和αvβ3表达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二补助育汤全方的急性毒理实验
    前言
    实验部分 二补助育汤全方的急性毒理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结论
本研究创新点
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代谢组学的北青龙衣质量评价及炮制减毒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北青龙衣及胡桃属药用植物研究概述
    第二节 植物代谢组学在中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第三节 中药毒性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第二章 北青龙衣化学成分分析
    1.仪器与材料
    2.实验方法
    3.结果与讨论
    4.讨论
第三章 北青龙衣指纹图谱研究
    1.仪器与材料
    2.实验方法
    3.结果与讨论
    4.讨论
第四章 北青龙衣适宜采收期研究
    第一节 不同采收期北青龙衣总萘醌含量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不同采收期北青龙衣胡桃醌及胡桃酮含量测定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不同采收期北青龙衣成分变化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讨论
    第四节 北青龙衣适宜采收期的确定
        1 数椐统计与分析
        2 适宜采收期的确定
        3 讨论
第五章 北青龙衣鲜干品化学成分对比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讨论
第六章 北青龙衣毒性评价研究
    第一节 实验用样品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第二节 北青龙衣急性毒性试验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节 北青龙衣毒性代谢组学研究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节 北青龙衣长期毒性试验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七章 综合结论
    1.北青龙衣化学成分分析
    2.北青龙衣指纹图谱研究
    3.北青龙衣适宜采收期研究
    4.北青龙衣鲜干品化学成分对比研究
    5.北青龙衣毒性评价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9)灵芝孢子粉对亚慢性染镉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室内游泳池三氯甲烷浓度变化影响因素和生物指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注释表
1 绪论
    1.1 游泳池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的研究进展
        1.1.1 游泳池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原理
        1.1.2 游泳池三氯甲烷的前体物
        1.1.3 游泳池三氯甲烷影响因素
        1.1.4 室内游泳池三氯甲烷的暴露途径
        1.1.5 室内游泳池三氯甲烷逸度模型
    1.2 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毒理研究进展
        1.2.1 THMs毒性的研究方法
        1.2.2 三氯甲烷的毒代动力学
        1.2.3 三氯甲烷的毒性
    1.3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1.3.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3.4 创新之处
2 室内游泳池三氯甲烷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2.1 试验材料
        2.1.1 水样来源
        2.1.2 试验药剂及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有效率测定
        2.2.2 三氯甲烷生成外在影响因素试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三氯甲烷的生成与p H的关系
        2.3.2 三氯甲烷生成与温度的关系
        2.3.3 三氯甲烷生成与水样搅动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3 淡水枝角水蚤对游泳池水中三氯甲烷的指示研究
    3.1 指示生物的选择
    3.2 试验方法
        3.2.1 受试生物培养
        3.2.2 三氯甲烷液体对淡水枝角水蚤急性毒性试验
    3.3 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蚯蚓对室内游泳池空气中三氯甲烷的指示研究
    4.1 指示生物的选择
    4.2 试验方法
        4.2.1 蚯蚓对空气中三氯甲烷的定量分析
        4.2.2 蚯蚓对三氯甲烷的定性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蚯蚓对空气中三氯甲烷的定量分析
        4.3.2 蚯蚓对空气中三氯甲烷的定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氯仿亚急性吸入染毒的肝肾毒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TGF-β/Smad信号通路在聚六亚甲基胍气溶胶吸入染毒致小鼠肺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D]. 祝肖肖. 青岛大学, 2021
  • [2]某市鸡场环境镉污染调查与硒颉颃镉致鸡小脑神经毒性效应的评价[D]. 毕少帅.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3]吉林省某化工园区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及肝毒性作用研究[D]. 李筱翠. 吉林大学, 2020(01)
  • [4]内质网应激在二甲基甲酰胺致小鼠肝脏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D]. 王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10)
  • [5]NAC对镉诱导鸭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效应[D]. 史乐乐. 江西农业大学, 2018(02)
  • [6]1,2-二氯乙烷通过CREM/CREB信号通路介导雄性NIH小鼠生殖毒性[D]. 张雅婷. 广东药科大学, 2018(01)
  • [7]二补助育减味方对反复IVF-ET失败患者子宫内膜PROK1 mRNA的影响及药效学探索[D]. 穆国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8]基于代谢组学的北青龙衣质量评价及炮制减毒机制研究[D]. 霍金海.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5)
  • [9]灵芝孢子粉对亚慢性染镉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D]. 杨城. 遵义医学院, 2017(10)
  • [10]室内游泳池三氯甲烷浓度变化影响因素和生物指示研究[D]. 吴茂嘉. 重庆大学, 2016(03)

标签:;  ;  ;  

亚急性吸入氯仿的肝肾毒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