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行播种机改为勺播种机

48行播种机改为勺播种机

一、48行播种机改为舀勺式播种机(论文文献综述)

冯雪[1](2020)在《丘陵山地马铃薯播种机播深调控装置的设计与试验》文中认为我国是马铃薯种植大国,提高马铃薯播种机械化水平对马铃薯产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在中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区西南山区,其地形地貌多为丘陵山地,横向纵向均有坡度,且地块细碎零散、形状不规则,种植模式多样,农机产品单一、以小型农机具为主,而且多为人工播种,农业机械化水平落后。国外马铃薯播种机在播深控制方面技术比较成熟,大量采用自动化控制、液压系统供种、播种电子监测等先进技术,智能化和精量化程度较高,国外马铃薯播种机在大型多行(4行以上)多采用单体仿形机构调节播种深度,满足多行宽幅马铃薯播种质量的要求,播深一致性较好,技术上值得借鉴,但不适合在丘陵山地的小地块作业条件下直接推广使用;国内带有仿形播种单体的马铃薯播种机主要针对平原地区大面积栽培农艺要求研制,不适用于我国丘陵山区的土壤特性和农艺要求,而适用于丘陵山地的小型马铃薯播种机,大多依靠地轮整体仿形,单体仿形机构应用较少,播深一致性较差,且丘陵地区农户购机意识不强,大多人工播种马铃薯,生产效率较低,因此丘陵地区的马铃薯播种机械化水平较为落后且马铃薯产量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马铃薯播种机播深调控装置主要结构进行了设计,并进行合理的理论分析、模型仿真及试验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确定了播深调控装置的整体方案为通过仿形机构和限深轮共同控制播种深度,采用平行四杆仿形机构,设计了平行四杆仿形机构的杆长为400mm,上下仿形牵引角为15°,初始牵引角0°,横向宽度150mm;并采用前仿形轮的配置方式,仿形轮的直径为200mm;为减少土壤扰动量,提高开沟深度的一致性,设计了一种滑刀式开沟器,并最终确定了开沟器的宽度为230mm,高度为160mm,开沟铲铲面夹角为60°。(2)通过对播深调控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的运动分析,引入土壤流变模型,得到装置仿形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将其近似看作单自由度阻尼振动系统,最终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得到模型的传递函数,通过求解该函数可以得到不同地势时的开沟深度。运用MATLAB软件中的Lsim函数对开沟深度进行模拟仿真求解,最终验证了装置设计方案的合理性。(3)理论分析马铃薯播种机播深调控装置的运动规律,建立开沟深度稳定性模型,初步确定影响播深一致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初始牵引角、弹簧刚度以及机具作业速度,为后续单因素试验确定参数范围奠定基础。(4)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该播深调控装置能够解决丘陵山地马铃薯播种机仿形效果不佳、播深一致性较差的问题。明确了初始牵引角为0°,弹簧刚度为10N/mm、机具前进速度为1m/s时的最佳的工作参数,对应优化的试验指标开沟深度合格指数为96.6%、开沟深度变异系数为8.9%,明显优于国家标准,满足作业要求。本文所设计的马铃薯播深调控装置,在我国西南山区的丘陵山地可有效提高马铃薯播种深度的一致性,为马铃薯精密播种单体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技术参考和理论支撑。

徐萌萌[2](2019)在《气吸式胡萝卜播种机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国家在发展工业的同时需要对种植业高度重视,其中蔬菜种植业正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农村产业的重要支柱。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从种植到收获各方面已经达到相对成熟的水平,但用于蔬菜作物的精密播种的机械化并不完善。胡萝卜种子具有独特的外形及质量等,传统的机械式播种机播种胡萝卜时难以控制播种深度、间距,并存在重播及漏播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对气吸式胡萝卜播种机进行研究与试验,使精密播种得以实现。针对播种不精密的问题,本文对播种机的各个零部件进行设计与选择,了解各部分的结构及性能,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气吸式胡萝卜播种机。该装置主要由底盘部分、排种装置、动力装置、风机、变速箱以及传动装置等几部分组成,结构紧凑、简洁、灵活。通过ADAMS对装置进行仿真,利用ANASYS对气室流场进行分析,综合了理论分析和试验。具体工作为:利用ADAMS软件对气吸式胡萝卜播种机核心部件排种器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显示出了种子在排种器内部运动及下落过程,同时对整机的运动进行分析,分析了装置的受力情况。利用Fluent软件对排种器内气室流场进行模拟分析,分析了影响流场的主要因素,模拟了气室内流体的压力和速度,通过压力分布云图、速度分布云图及流量矢量图的对比,对比分析了不同孔径、孔数、真空度、气室深度对气室流场的影响。搭建了胡萝卜播种机试验台,在试验台上试验验证了试验台设计的合理性以及不同试验因素对播种有一定的影响。

李紫辉,温信宇,吕金庆,李季成,衣淑娟,乔丹[3](2019)在《马铃薯种植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分析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马铃薯种植具有面积大、范围广、地域地理复杂的特点,机械化种植是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中关键的技术环节。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技术包括种薯预处理、供导种、取种、清种等机械化种植关键技术。分析了中国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制约因素,总结了马铃薯种植机械化中主要关键技术,分析了整薯和切块种薯2种主要栽培方法对马铃薯播种技术的约束、影响。重点阐述了马铃薯分级、种薯分离整列拾取、零速投种、动态供种技术及装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并归纳了中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美国等国家具有技术代表性的马铃薯种植机械技术特点与性能参数;指出精量、高速、智能化大型马铃薯播种技术与装备是我国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技术发展的核心方向,同时也需加强适应丘陵山区的小型、轻简型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及装备的研究。

颜丙新[4](2018)在《盘室同步气吸式精量排种器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物种植随规模化生产进程的加速逐渐从单纯追求高产向效益与产量并重、效益优先发展的方向转变,节本增效优点突出的精量播种技术,被高度重视。作为实现精量播种的核心部件,排种器面临新的技术挑战。气吸式排种器因其对种子外形要求不严格、作业精度高、作业速度快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存在工作时排种盘与气室耐磨垫相对运动,易导致耐磨垫磨损,从而造成排种器气密性下降、风压需求增加、动力需求增大,种植成本增加的问题。国外气吸式排种器多通过改善耐磨垫材料的方式提高耐磨性,但只能延长使用时间,无法从根本上避免磨损。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重力辅助与机械扰种相结合的充种方法,优化了盘室同步旋转的排种器作业方法,创新设计了一种盘室同步气吸式精量排种器,该排种器利用机械扰种技术增加待充种子的活跃度,降低种子间相互作用力,采用重力辅助充种,在重力和气流吸附力的共同作用下将种子填充到周向布置的型孔。作业时,排种盘与气室同步旋转,使排种盘和耐磨垫之间不产生相对运动,达到无摩擦、低气压需求的效果,节省了更换耐磨垫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排种器结构紧凑、工作稳定,作业效果满足国标要求。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提出气吸式排种器重力辅助充种新方法,设计了排种器的充种区域方案,分析了排种器流场和颗粒场运动路径,优化了盘室同步旋转的排种器作业方法,建立了重力辅助充种过程待充种子受力情况数学模型,实现了盘室同步转动和充种过程重力辅助。重点分析了充种区重力对辅助充种的贡献,发现待充种子自重及所受种群压力沿排种盘径向的分量与曳力方向一致;已充种子重力在径向的分量与压力梯度力方向一致,有利于重力辅助充种。进行了待充种子数量和充种位置对充种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当种子数量大于600粒时,种子数量对平均法向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此时平均法向力的变化由区域位置的变化引起,且随充种位置低、中、高位的变化,平均法向力逐渐增大。(2)创新设计了一种盘室同步气吸式精量排种器,以玉米种子外形尺寸为参考,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关键部件特征参数。以种子顺利通过储种箱为目标,对排种器储种箱结构和主要参数进行了设计计算,储种箱最小尺寸参数应不小于24.3 mm,进种口调节范围为(12.74°,30.78°);以提高充种性能、减小风压需求为目标,对排种盘结构参数进行了设计和计算:排种盘最大外径180 mm,型孔直径为5.4 mm,型孔数量为26个,综合考虑辅助充种和顺利清种,将排种盘倾角设置为β=64°,厚度为29 mm;以减小待充种子间作用力为目标,以待充种子动能为指标,借助EDEM数字仿真软件,综合考虑种子扰种机构对种子的扰动效果和拖带作用,确定了排种盘扰种机构结构和主要参数;以保证清种回落顺畅,避免余种与来种的相互干扰为目的,分析了清种回落过程,设计了清种回落槽,对清种回落槽容积进行了建模,确定了最大容种量为74粒玉米种子;通过对比确定以刮种方案为本排种器的投种方案,对排种器卸种板进行了优化设计,进一步改善了排种器投种效果。试验对比分析了直线型卸种板和倾斜型卸种板对排种器作业性能的影响,对排种器种子落种区间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落种区域越分散,种子合格指数越小,落种区域越集中,合格指数越高;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对种子下落速度进行了分析,发现:相对直线型卸种板,倾斜型卸种板改变了种子的前进方向,减小了速度瞬时损失,更容易形成稳定有序种子流,保证排种质量。确定了排种器的总体结构方案,并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总结;依次对排种器充种区、清种区、携种区、投种区和过渡区范围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各区域范围分别是充种区域的范围α1∈(0°~45°),清种区域的范围为α2∈(45°~63.2°),携种区范围为α3∈(63.2°~205°),投种区范围为α4∈(205。~235。),过渡区范围为α5∈(235′~360。)。(3)应用Fluent和EDEM软件对排种器流场进行了仿真优化,建立了排种器流场的Fluent三维模型和玉米种子的Bonding模型,进行了压力和型孔数量对排种器流场影响的仿真和分析,实现了气吸式排种器的Fluent-EDEM气固双向耦合仿真,提取了颗粒速度、位置和受力随时间变化数据,明确了排种器工作中种子运动速度、位置和受力情况的变化规律。以吸种口流场速度为指标,对排种器型孔结构进行了仿真比较,发现吸种口气流速度由小到大依次是:小直孔<外凸型孔<内凹型孔<倒角型孔;对倒角型孔参数和气室流场结构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型孔小径、大径和型孔外高度分别是dk1 =5.4 mm、dk2 =7.5 mm、h=2.6 mm,气室底面倾角δd=8°。(4)开展了室内台架试验和田间试验,确定了排种器关键作业参数。进行了作业风压、作业速度的单因素试验,以及风压速度的双因素对比试验,确定了排种器最高作业速度为12km/h,作业风压最小值设置-3.5kPa,最佳值为-4.5kPa;与Kverneland气吸式排种器相比,盘室同步气吸式精量排种器作业风压需求更低,适应速度范围更广。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排种器理论株距0.146 m时,作业速度不超过9.48 km/h,播种机作业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满足作业要求。排种器作业合格指数随速度先增加后减小,在7.68 km/h时达到最大值,当速度大于7.68 km/h时,随着作业速度的增加漏播指数增加,重播指数减小。

杨颖[5](2017)在《气吸式马铃薯排种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国内外马铃薯排种器均以机械式为主,普遍存在排种合格指数低、排种粒距均匀性差、作业速度低等问题。现有的气吸式排种技术多用于玉米、大豆、水稻等小粒径作物的播种作业,根据对玉米、大豆等作物排种技术的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情况可知,气吸式排种技术相比于机械式排种技术的排种质量更好,作业速度更高。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发展气吸式马铃薯排种技术。马铃薯播种为块茎播种,其块茎整体尺寸为玉米、大豆等作物种子尺寸的数倍乃至数十倍,且现有的气吸式排种器结构多采用排种盘式或滚筒式,受排种盘结构尺寸和型孔尺寸的制约,此类结构形式的气吸式排种器无法播种马铃薯种薯,且马铃薯种薯形状不规则,更增加了马铃薯气吸式排种的难度。针对这一关键问题,从排种器种箱内部的种面高度、吸种嘴材质与几何形状、吸种负压、投种正压、投种角度等方面,展开理论与试验研究,从而获得适合高速精量播种的排种器结构与工作参数,实现大质量、不规则种薯的高速精量播种和同一排种器兼播常规薯与微型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一种多臂分布式马铃薯气吸排种器,通过理论分析确定排种器阀体、吸种臂和吸种嘴等主要结构参数,分别对吸种过程和投种过程进行基础解析,获得排种器可靠作业所需吸种负压的理论值、影响零速投种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试验取值范围,并对影响排种作业质量的投种角和种面高度进行设计,获得相应参数值,用于后续的试验研究。(2)进行排种器负压区气流场仿真分析,分别获取排种器不安装吸种嘴、安装常规薯吸种嘴和安装微型薯吸种嘴时的负压气流速度和压强分布,结合排种器试验台试验效果,证明排种器设计的合理性。(3)使用常规薯和微型薯分别进行负压吸种试验和正压零速投种试验,明确显着影响排种器负压吸种和正压气流零速投种质量的因素,以及各因素对吸种、投种质量的影响规律,获得各参数较优水平组合,针对较优水平组合进行相应验证试验,验证该作业参数组合下排种器性能满足马铃薯播种作业要求,以及使用正压气流实现零速投种的方式合理可行,为马铃薯播种机排种器的研究和设计提供理论及技术参考。相关研究结果:(1)采用负压吸种、正压气流零速投种的工作方式实现气吸式排种器播种马铃薯种薯,排种器的配气阀内部加工为彼此独立的正、负压区,负压区所占角度为300°,正压区所占角度约为13°;配气阀外圆周表面均匀分布20个吸种臂,吸种臂内径为20 mm,后部折弯90°;吸种嘴材质选为丁腈橡胶,根据播种用种薯的直径范围,确定常规薯吸种嘴端部内径最小为20 mm,最大为48 mm,端部折弯角度为145°,微型薯吸种嘴端部的内径最大为19 mm,最小为10 mm,端部折弯角度为145°,更换不同的吸种嘴,排种器可兼播常规薯和微型薯;通过理论分析得到排种所需气压的数学表达式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后期试验研究提供参考。(2)从仿真结果和验证试验结果可知,排种器内部负压气流速度和压强分布均匀,吸管接口内气流速度和负压最大,与吸管接口临近的吸种臂内部气流速度和负压均较大,该区域与排种器吸种区重合,即处于吸种区内的吸种臂可产生较大吸种负压;安装吸种嘴后,虽然吸种嘴端部的气体流速和压力分布均匀性发生变化,但并不影响气流场整体分布的均匀性,且安装吸种嘴后实现了排种器兼播常规薯与微型薯,因此,可认为排种器设计合理。(3)由负压吸种试验可知,当排种器转速、种面高度和吸种负压分别为30 r/min、25 cm和10 k Pa时,播种常规薯的重播指数为2.4%,漏播指数为1.5%,合格指数为96.1%;当排种器转速、种面高度和吸种负压分别为35 r/min、17 cm和4 k Pa时,播种微型薯的重播指数为4.4%,漏播指数为3.2%,合格指数为92.4%。(4)进行正压零速投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投种正压15 k Pa、排种器转速35 r/min、投种角60°时,排种器播种常规薯的重播指数为2.9%、漏播指数为1.4%、合格指数为95.7%、变异系数为9.4%;当投种正压、排种器转速和投种角分别为5 k Pa、35 r/min和60°时,排种器播种微型薯的重播指数为2.1%、漏播指数为0.9%、合格指数为97.0%、变异系数为8.2%,排种器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指标值(重播指数≤22%,漏播指数≤17%,合格指数≥70%),满足马铃薯播种作业要求。

杨颖,尚琴琴,王英博,李紫辉,李季成,刘中原,吕金庆[6](2016)在《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提高中国马铃薯播种的机械化水平,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本文针对目前中国马铃薯播种机械化水平低、播种机械作业速度较低及播种质量较低等问题,对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播种技术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链勺式、圆盘式等现有典型马铃薯播种机械的工作原理、作业参数等,并与其他农作物播种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以明确现有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技术中存在问题,探讨了马铃薯机械化播种的发展趋势,为马铃薯播种机械的发展提供参考。

李兆东[7](2016)在《油菜气压式精量集排器排种技术及其工作机理解析》文中研究说明油菜精量直播具有省工、省时、节本增效和适合机械化收获等优点,开展适应油菜机械化精量直播技术是实现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一器一行”排种器传动结构复杂和传统机械式集排器排种精度不高、存在种子破损现象的问题,在比较分析国内外不同排种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气压清种与滑槽护种组合技术,设计了一种能有效改善清种、护种引起种子破损的护种装置和实现小粒径油菜定量充种的“倒正方锥”型孔,研制了一种油菜精量排种的气压式集排器。主要结论如下:(1)阐述了气压式集排器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借助运动学和流体力学等理论,确定了油菜集排器主要部件的结构参数。(2)开展了气压式集排器关键部件结构设计和参数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已有不同结构型式型孔,结合油菜种子近似球形且流动性好的特点,从提高囊取能力、实现定量囊种以及改善型孔堵塞角度分析,提出了一种“倒正方锥”型孔,并确定了其关键结构参数。创新性提出了一种滑槽护种装置,构建了护种初始状态种子的力学模型,确定了护种起始角与滚筒转速间的关系,并获得了理论护种起始角。通过建立种子、护种装置与型孔侧壁间接触的力学模型,得到了接触法向力与接触切向力的关系式,明确了合适的滑槽深度对提高排种性能和改善种子破损的重要性。(3)开展了基于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气压式集排器排种过程分析。构建了充种、清种、护种和投种四个过程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分析得出了影响各排种过程性能的主要因素以及影响规律。计算得出了集排器工作时的临界充填高度、气压护种装置的护种压差、合理滑槽深度护种条件下种子的最大支撑力以及种子起始投种位置角等主要参数。(4)开展了基于EDEM的充种室侧向宽度、充填高度、充填高度与充种室侧向宽度之比(h/M)、型孔型式和型孔锥角等对充种性能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充种室侧向宽度与充种性能呈显着负相关;充填高度与充种性能呈显着正相关;控制充填高度与充种室侧向宽度之比(h/M)、选择合理的型孔型式及型孔锥角是实现定量充种的有效手段。(5)以提高集排器各行排量一致性和降低种子破损率为目标,开展了采用气压清种与气压护种组合技术设计的气压式精量集排器性能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清种压差250Pa、护种压差150Pa组合作用下,当充填高度为27mm,转速为2040r/min时,该集排器排种性能较佳: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不大于2%;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不大于3%;种子破损率低于0.3%。采用L27(313)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充种和清种过程对排种性能影响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提高油菜精量气压式集排器的排种性能,可采取增加充填高度、降低排种滚筒转速与辅助气压清种相结合的措施实现:以各行排量一致性最佳参数组合为矩形截面形状的清种气嘴、充填高度23mm、清种气流流速9m/s、排种滚筒转速30r/min,在该组合条件下,排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10.70%,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1.87%,种子破损率不大于0.2%。(6)开展了护种装置关键结构参数优化试验,获得了提高集排器排种精度、降低种子破损率的二阶滑槽护种装置的优化结构:护种包角为120°,滑槽深度组合为(1.0-0.3)mm,滑槽开度为10mm。以常用华油杂62、华双11号和德油杂988为试验材料,在改进型气压式集排器上开展了常用油菜品种排种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滚筒转速为2030 r/min时,这3个油菜品种的集排合格指数随转速的增加而降低,重播指数和漏播指数随转速的增加而升高,种子破损率随转速的增加无明显变化,当滚筒转速为20 r/min时,这3个品种的集排合格指数不低于80%,重播指数不大于8%,漏播指数不大于14%,种子破损率不大于0.2%。以华油杂62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改进型气压式精量集排器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机组前进速度2.1 km/h、排种滚筒转速23 r/min、清种压差200Pa为试验条件,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20.54%,平均株距为76 mm,满足油菜种植农艺要求;采用激光正交测试法对厢面平整效果进行了测试,并分析得出厢面平整效果对出苗均匀性变异系数有正相关影响;采用随机抽样、局部控制和重复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机直播产量测定得出:在机组前进速度不大于4.0km/h时,适当提高机组前进速度使单位面积植株数量有所降低,但单株产量较高,从而提高了产量,其对提高产量有利。创新点1:提出了气压清种与滑槽护种组合技术,设计了一种能有效改善传统机械式清种、护种造成的种子破损且实现油菜精量排种的气压式集排器。创新点2:设计了一种“倒正方锥”型孔,可提高小粒径油菜定量充种能力、避免型孔堵塞。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八团农机科研组[8](1976)在《48行播种机改为舀勺式播种机》文中提出 玉米是北方地区高产作物。目前在玉米的种、管、收主要环节中,仍以人工为主,尚未实现机械化。特别对人少地多的地区,要做到精耕细作,不误农时,有一定的困难。这就影响了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单产的提高和合理轮作。为解决玉米的精量点播,于一九七四年在党支部的正确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密切配合下,我组经反复研究和试验,终于在不破坏原机结构的情况下,将48行播种机改为舀勺式播种机(图1)。该机优点是,播种时不碎种,可以催芽播种,提早成熟期,能保全苗,节省种子和间苗工时;可以分层施种肥,施肥量大;改装简便,用料少,工作可靠。因此,深受群众欢迎,已在我团推广使用。

二、48行播种机改为舀勺式播种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8行播种机改为舀勺式播种机(论文提纲范文)

(1)丘陵山地马铃薯播种机播深调控装置的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丘陵山区机械化现状
    1.3 国内外马铃薯播种机播深调控研究现状
        1.3.1 国外马铃薯播种机播深调控研究现状
        1.3.2 国内马铃薯播种机播深调控研究现状
    1.4 播种机播深控制研究概况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研究技术路线
2 土壤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
    2.1 土壤流变模型的研究现状
    2.2 土壤流变模型的确定试验
        2.2.1 试验目的
        2.2.2 试验仪器
        2.2.3 试验方法
    2.3 农田土壤流变模型的确定与分析
        2.3.1 确定农田土壤流变模型
        2.3.2 土壤流变模型的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马铃薯播种机播深调控装置设计
    3.1 播种机仿形机构的分类及特点
        3.1.1 仿形机构的分类
    3.2 播深调控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3.3 平行四杆仿形机构的设计
        3.3.1 弹簧刚度的设计
        3.3.2 平行四杆仿形尺寸的设计
    3.4 开沟器的设计
    3.5 仿形限深轮的配置
    3.6 本章小结
4 播深调控装置的动力学分析
    4.1 传递函数的建立
    4.2 开沟深度的仿真分析
        4.2.1 结果分析
    4.3 开沟深度稳定性模型的建立
    4.4 本章小结
5 试验研究
    5.1 试验准备
    5.2 试验条件与方法
        5.2.1 试验条件
        5.2.2 试验方法
    5.3 单因素试验
        5.3.1 初始牵引角单因素试验
        5.3.2 弹簧刚度单因素试验
        5.3.3 机具作业速度单因素试验
    5.4 试验实施与结果
    5.5 试验分析
        5.5.1 结果分析
        5.5.2 响应曲面分析
        5.5.3 参数优化验证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气吸式胡萝卜播种机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立论背景
    1.2 选题依据
    1.3 国内外精密播种机及播种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气吸式播种机结构设计及装配
    2.1 播种机的总体方案
    2.2 工作原理
    2.3 重要技术指标及参数
    2.4 主要部件的设计
    2.5 主要部件的装配
    2.6 本章小结
3 气吸式播种机仿真分析
    3.1 虚拟样机技术
    3.2 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3.3 仿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气吸式播种机流体分析
    4.1 理论基础及Fluent介绍
    4.2 流体分析模型的建立
    4.3 不同参数下气室流场的变化
    4.4 本章小结
5 试验台制作与试验
    5.1 试验目的
    5.2 试验材料
    5.3 试验装置
    5.4 工作流程及整机配置
    5.5 各部件的装配
    5.6 装置的调试
    5.7 胡萝卜播种机的试验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马铃薯种植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分析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马铃薯种植机械化发展研究历程
2马铃薯种植机械化关键技术与研究动态
    2.1中国马铃薯种植总体情况及不同区域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机械化程度
    2.2马铃薯种薯切块预处理机械化技术及装备
    2.3种薯分离整列拾取技术与装备
        2.3.1带 (链) 勺式种薯分离整列拾取技术与装置
        2.3.2差动输送带式种薯分离整列技术与装置
        2.3.3气吸式种薯分离整列拾取技术与装置
        2.3.4针刺式种薯分离整列拾取技术与装置
        2.3.5其他种薯分离整列拾取技术与装置
        2.3.5.1机械夹持
        2.3.5.2分离转盘整列
        2.3.5.3振动分离整列人工清 (补) 种
    2.4零速投种技术与装备
        2.4.1导种技术
        2.4.2正压吹种技术
    2.5动态供种技术与装备
3发展分析与展望

(4)盘室同步气吸式精量排种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精量排种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精量播种技术
        1.2.2 精量排种器的种类和原理
        1.2.3 国外精量排种技术发展现状
        1.2.4 国内精量排种技术发展现状
    1.3 气力式排种器辅助充种技术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盘室同步气吸式精量排种器总体布局
    2.1 重力辅助充种区域布局
        2.1.1 颗粒在流场中受力情况简介
        2.1.2 充种过程受力分析
    2.2 排种器流场与颗粒场运动路径分析
        2.2.1 流场运动路径分析
        2.2.2 颗粒体运动路径分析
    2.3 待充种子数量和充种位置对重力辅助充种的影响
        2.3.1 接触力模型
        2.3.2 仿真试验设计
        2.3.3 数据提取范围确定
        2.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2.4 盘室同步气吸式精量排种器总体结构布局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盘室同步气吸式精量排种器关键部件设计
    3.1 关键部件设计与分析
        3.1.1 玉米种子外形尺寸的测量
        3.1.2 储种箱设计
        3.1.3 排种盘设计计算
        3.1.4 清种刀与清种回落槽设计
        3.1.5 投种结构设计与优化
    3.2 盘室同步气吸式排种器总体方案及工作原理
    3.3 盘室同步气吸式精量排种器功能区域划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盘室同步气吸式精量排种器流场仿真设计
    4.1 计算流体动力学基本原理
    4.2 Fluent流场仿真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4.2.1 流体力学基础
        4.2.2 不同压力、型孔数目对排种器流场的影响
        4.2.3 排种器流场优化
    4.3 Fluent-EDEM气固双向耦合仿真
        4.3.1 玉米种子Bonding模型建立
        4.3.2 Fluent-EDEM气固双向耦合仿真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盘室同步气吸式精量排种器试验研究与分析
    5.1 排种性能室内台架试验研究
        5.1.1 试验设备及仪器
        5.1.2 盘室同步气吸式精量排种器作业速度范围确定
        5.1.3 盘室同步气吸式精量排种器作业风压范围确定
        5.1.4 盘室同步气吸式精量排种器作业风压、速度双因素对比试验
    5.2 排种器田间作业性能试验
        5.2.1 田间试验材料与设备
        5.2.2 田间试验评价标准和检测方法
        5.2.3 不同速度梯度下排种器的田间试验
        5.2.4 田间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气吸式马铃薯排种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马铃薯排种器研究概况
        1.2.2 气吸式排种器研究概况
        1.2.3 零速投种技术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2 排种器结构及作业参数设计
    2.1 整体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
    2.2 主要结构设计
        2.2.1 排种器阀体设计
        2.2.2 吸种臂设计
        2.2.3 吸种嘴设计
    2.3 其他结构设计
    2.4 主要作业参数设计
        2.4.1 吸种负压设计
        2.4.2 投种正压设计
        2.4.3 投种角与种面高度设计
    2.5 小结
3 排种器负压区气流场仿真分析
    3.1 ANSYS CFX的简介与应用
    3.2 模型的建立及前处理
    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 仿真结果验证
    3.5 小结
4 试验研究
    4.1 试验准备
        4.1.1 试验设备
        4.1.2 评价指标及数据处理方法
        4.1.3 评价标准
    4.2 负压吸种试验
        4.2.1 常规薯单因素试验
        4.2.2 常规薯正交试验
        4.2.3 微型薯负压吸种试验
    4.3 正压零速投种试验
        4.3.1 常规薯零速投种试验
        4.3.2 微型薯零速投种试验
    4.4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油菜气压式精量集排器排种技术及其工作机理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问题由来
    1.3 国内外精量排种技术研究现状
        1.3.1 单体式精量排种器研究现状
        1.3.1.1 国外单体精量排种器研究进展及现状
        1.3.1.2 国内单体精量排种器研究进展及现状
        1.3.2 集排式精量排种器研究现状
        1.3.2.1 国外集排式精量排种器研究进展及现状
        1.3.2.2 国内集排式精量排种器研究进展及现状
    1.4 气力式精量排种理论与试验研究现状
        1.4.1 国外气力式精量排种理论与试验研究
        1.4.2 国内气力式精量排种理论与试验研究
    1.5 选题目的与意义
        1.5.1 选题目的
        1.5.2 选题意义
    1.6 研究内容
        1.6.1 总体方案设计
        1.6.2 气压式集排器关键部件设计与分析
        1.6.3 气压式集排器排种过程解析
        1.6.4 气压式集排器仿真分析
        1.6.5 气压式集排器排种性能试验
        1.6.6 气压式集排器关键参数优化试验与结构改进
    1.7 研究目标与方法
        1.7.1 研究目标
        1.7.2 研究方法
        1.7.3 拟解决关键问题
        1.7.4 技术路线
    1.8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油菜气压式精量集排器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集排器技术要求
    2.3 油菜气压式集排器设计方案
    2.4 总体设计及工作原理
        2.4.1 集排系统总体结构及工作过程
        2.4.2 气压式精量集排器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2.5 主要部件参数分析及确定
        2.5.1 排种滚筒直径设计
        2.5.2 径向型孔数及型孔排数
        2.5.3 种箱容积
        2.5.4 充种室侧向宽度及型孔通道开度
        2.5.5 气压清种装置
        2.5.6 护种装置
        2.5.6.1 气压护种装置
        2.5.6.2 滑槽护种装置
        2.5.7 投种装置
        2.5.8 风泵选型
        2.5.8.1 气流输送速度
        2.5.8.2 风泵流量
        2.5.8.3 系统风压
    2.6 气压式集排器主要参数及性能指标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油菜气压式精量集排器关键部件设计与分析
    3.1 引言
    3.2 型孔形状分析及确定
    3.3 型孔尺寸设计
        3.3.1 型孔上部边长
        3.3.2 型孔下部边长
        3.3.3 型孔深度
    3.4 护种装置关键参数确定与分析
        3.4.2 护种装置结构设计与分析
        3.4.2.1 护种包角
        3.4.2.2 滑槽深度
        3.4.2.3 滑槽开度
        3.4.2.4 气孔直径及数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油菜气压式精量集排器排种过程分析
    4.1 引言
    4.2 充种过程分析
    4.3 清种过程分析
    4.4 护种过程分析
        4.4.2 气压护种过程分析
        4.4.3 滑槽护种过程分析
    4.5 投种过程分析
        4.5.1 油菜籽投种力学分析
        4.5.2 油菜籽投种过程运动学分析
        4.5.3 油菜籽顺利投种条件
    4.6 小结
第五章 油菜气压式精量集排器仿真分析
    5.1 引言
    5.2 仿真模型建立
        5.2.1 模型建立与参数设定
        5.2.1.1 几何模型
        5.2.1.2 油菜颗粒模型
        5.2.1.3 接触模型选取
        5.2.1.4 油菜颗粒与排种壳体和排种滚筒间的接触参数
        5.2.1.5 其他参数设定
        5.2.2 模型验证
        5.2.2.1 试验仪器及设备
        5.2.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5.2.2.3 评价指标与计算方法
        5.2.2.4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5.3 气压式集排器仿真试验
        5.3.1 充种室侧向宽度与充填高度对充种性能影响
        5.3.1.1 油菜籽粒对充种室侧向压力分析
        5.3.1.2 充种室侧向宽度对充种性能影响
        5.3.1.3 充填高度对充种性能影响
        5.3.1.4 h/M对充种性能影响
        5.3.2 型孔型式和型孔锥角对充填性能影响
        5.3.2.1 试验方法
        5.3.2.2 仿真结果与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油菜气压式精量集排器排种性能试验
    6.1 引言
    6.2 气压护种型气压式集排器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6.3 试验材料与方法
        6.3.1 试验材料
        6.3.2 试验仪器与设备
        6.3.3 评价指标与计算方法
        6.3.3.1 评价指标
        6.3.3.2 计算方法
    6.4 单因素性能试验
        6.4.1 试验设计
        6.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6.4.2.1 充填高度对排种性能影响
        6.4.2.2 清种压差对排种性能影响
        6.4.2.3 护种压差对排种性能影响
        6.4.2.4 转速对排种性能影响
    6.5 工作参数优化试验
        6.5.1 试验设计
        6.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油菜气压式精量集排器关键参数优化试验与结构改进
    7.1 引言
    7.2 滑槽护种型气压式集排器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7.3 滑槽护种装置与气压护种装置对比性能试验
        7.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7.3.1.1 试验材料
        7.3.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7.3.1.3 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7.3.2 一阶滑槽深度性能试验
        7.3.2.1 试验设计
        7.3.2.2 一阶滑槽深度试验
        7.3.3 一阶护种装置对比性能试验
        7.3.3.1 试验设计
        7.3.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7.4 滑槽护种装置关键参数优化试验
        7.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7.4.1.1 试验材料
        7.4.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7.4.1.3 评价指标与计算方法
        7.4.2 护种包角性能试验
        7.4.2.1 试验设计
        7.4.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7.4.3 二阶滑槽护种装置性能试验
        7.4.3.1 试验设计
        7.4.3.2 滑槽深度组合对种子破损影响
        7.4.3.3 滑槽深度组合与滚筒转速二因素对排种精度影响
        7.4.3.4 护种包角与滚筒转速二因素对排种精度影响
    7.5 投种轨迹试验与分析
        7.5.1 材料与方法
        7.5.1.1 试验材料
        7.5.1.2 试验设备
        7.5.1.3 试验方法
        7.5.2 高速摄像结果与分析
    7.6 验证试验
        7.6.1 材料与方法
        7.6.1.1 试验材料
        7.6.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7.6.1.3 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7.6.1.4 试验设计
        7.6.2 试验结果与分析
    7.7 田间试验
        7.7.1 田间播种试验
        7.7.1.1 田间预试验
        7.7.1.2 田间播种试验与分析
        7.7.2 厢面平整效果测试与出苗均匀性关系的初步探索
        7.7.2.1 试验设备及仪器
        7.7.2.2 试验条件
        7.7.2.3 厢面平整效果测试方法
        7.7.2.4 厢面平整效果计算方法
        7.7.2.5 厢面平整效果对出苗均匀性影响初步分析
        7.7.3 油菜测产
        7.7.3.1 材料与方法
        7.7.3.2 测产结果与分析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本文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注释说明

四、48行播种机改为舀勺式播种机(论文参考文献)

  • [1]丘陵山地马铃薯播种机播深调控装置的设计与试验[D]. 冯雪.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2]气吸式胡萝卜播种机设计与试验[D]. 徐萌萌.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3]马铃薯种植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分析与展望[J]. 李紫辉,温信宇,吕金庆,李季成,衣淑娟,乔丹. 农业机械学报, 2019(03)
  • [4]盘室同步气吸式精量排种器设计研究[D]. 颜丙新. 中国农业大学, 2018(12)
  • [5]气吸式马铃薯排种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 杨颖. 东北农业大学, 2017(02)
  • [6]马铃薯机械化播种技术及应用研究[A]. 杨颖,尚琴琴,王英博,李紫辉,李季成,刘中原,吕金庆. 2016年中国马铃薯大会论文集, 2016
  • [7]油菜气压式精量集排器排种技术及其工作机理解析[D]. 李兆东.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2)
  • [8]48行播种机改为舀勺式播种机[J].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八团农机科研组. 农业机械资料, 1976(01)

标签:;  ;  ;  ;  ;  

48行播种机改为勺播种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