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耦合跳动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电磁耦合跳动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电磁联鎻跳动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展鹏[1](2020)在《汽车制动盘自动面振检测输送系统设计》文中指出传统的汽车制动盘面振检测输送线工序分离,只能单独检测制动盘表面,既不能满足混流生产,又不能够整体调配管理,同时离不开大量劳动力参与。考虑到制动盘与轮毂总成以及转向节总成存在装配误差形成端面跳动,采取检测装配后合件的方式能够降低制动抖动发生的可能性,为此设计一套基于三菱PLC控制器的汽车制动盘自动面振检测输送系统。该系统能达到面振检测重复性误差≤0.003mm,系统检测精度≤0.0005mm,能够精确检测不同车型的制动盘总成,并通过上位机与PLC联合控制管理提高系统可靠性。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技术与理论研究分析,对于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可以改进的部分,结合实际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2.根据实际项目要求,对系统整体方案设计做相关论述,再具体阐述分支系统的技术方案,并对关键技术进行具体理论分析与工程实际分析。需要运用AutoCAD与SolidWorks等软件对系统进行数字化设计与三维仿真。3.对气动系统的功能、工作原理、回路的构成进行分析,完成整个系统的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选型。4.分析运用控制系统硬件包括:PLC、开关及传感器、工控机等,并进行系统电气原理设计。关于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包括:PLC电气控制程序与上位机软件。需要运用GX Works2、Visual C++以及MySQL。5.对检测系统进行误差分析包括:结构误差分析、检测传感器误差分析、检测基准误差分析、检测重复性误差分析。需要运用Excel和MATLAB软件分析偏移角与检测误差关系以及检测重复性误差是否满足实际工程要求。6.对系统现场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该系统已经投入运行,减少了劳动力,提升了检测输送速度,系统节拍控制稳定,获得了理想的应用成果。

姜贺彬[2](2009)在《牵引供电系统对铁路信号系统的电磁干扰分析》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不断在铁路信号系统中的应用,铁路信号设备大量采用电子元器件,以站内计算机联锁系统和ZPW-2000A区间闭塞系统为代表的现代铁路信号系统在现场逐渐普及。从抗干扰的角度,上述系统更易受到来自于牵引供电系统的干扰。因此,铁路信号系统的抗干扰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本文从铁路信号系统与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结构入手,阐述了牵引供电系统产生干扰信号的机理,对造成干扰信号的主要原因(不平衡牵引电流)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针对信号系统的构成,研究了干扰信号侵入铁路信号系统的方式与途径,通过对信号系统现场发生的故障实例,对现场发生频率较高的信号电线路受感性和容性耦合、不平衡牵引电流的产生、谐波和电火花脉冲等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计算。对因机车斩波器斩波产生的流入接触网相应干扰性谐波分量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牵引电流各次谐波典型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归纳,提出了设计无绝缘轨道电路正确选择载频和频偏以提高自身抗干扰能力的控制原则。本论文结合现场工作实际,提出了在设计计算、器材设备选型、电磁兼容性设计等三方面,提高信号系统设备抗干扰性能的技术方案。同时,从工程施工、现场运营维护、标准规范制定等角度提出了防止或减轻牵引供电系统干扰的参考建议。

谢林[3](2018)在《MVR水蒸汽压缩机喘振控制与联锁保护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机械蒸汽再压缩(Mechanical Vapor Recompression,MVR)技术凭借其出色的节能减排特点逐渐替代传统的多效蒸发技术,现已成功应用于诸多工业领域,如石油石化、制药、海水淡化等领域。然而MVR工艺的核心技术依然被美国GE、德国GEA和Piller等公司所垄断,因此国内迫切需要实现MVR技术的国产化。本文针对MVR工艺中核心动设备——压缩机,研究压缩机喘振控制和振动联锁方法,进而研发MVR压缩机综合监控系统,并于石化现场进行测试与应用,为实现MVR压缩机综合监控系统国产化积累了经验。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研究并提出了 MVR压缩机喘振故障早期识别方法。在分析旋转分离和喘振机理的基础上,使用CFD仿真软件建立压缩机模型,模拟不同流量下压缩机内部流动形态,进而依据旋转分离和喘振的故障特征区别,提出基于k均值聚类的喘振故障早期识别方法。(2)提出了 MVR压缩机防喘控制方法。依据压缩机工作原理基本方程,对压缩机启机过程、正常过程流量减小和紧急停机三类工况建立数学模型,进而结合MVR工艺特点设计了防喘控制方案,并依据方案提出MVR防喘控制方法。(3)设计了 MVR压缩机振动联锁方法并设计了实现方案。分析传统振动联锁方法导致“该停机而未停机”或“不该停机而停机”问题的原因,提出基于传统方法的改进措施,并针对MVR压缩机设计了振动联锁方案。(4)基于本文研究成果,针对安庆石化煤化工MVR废水处理装置,设计并研发了 MVR压缩机综合监控系统,并在安庆石化现场进行了测试,最终,该系统成功应用于安庆石化MVR废水处理装置。

代礼强[4](2020)在《关于高速铁路信号系统联调联试的研究》文中认为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是高速铁路重要组成部分,高铁信号系统的联调联试是信号设备开通前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国铁集团就联调联试工作制定了相关规范。各专业虽然按照预先的测试大纲进行联调联试,但由于现场场景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即使联调联试中的试验场景可以通过,也还存在特殊试验场景不充分或者部分场景现场无法试验的问题,现场总是会存在未知的设备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高铁信号系统联调联试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高铁信号系统联调联试从方案制定、测试项目、联调联试方法、试验步骤、试验流程等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宝兰客专工程情况和特点总结了宝兰线联调联试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联调联试中场景试验至关重要,本文对联调联试中的典型试验场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针对部分试验场景在现场不好实施问题,提出通过现场故障模拟、调整或更换器材等方法达到试验目的,进一步完善了现场试验的方式方法,确保现场试验更彻底。对联调联试中发现的高铁信号系统设备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通过完善和优化工程设计方案、提高列控数据准确性、提高信号设备施工质量、提高信号设备数据配置质量、优化信号设备软件功能等方法解决联调联试中发现的高铁信号设备问题,希望通过联调联试进一步改进高铁信号设备的运用状态,为高速铁路运营安全可靠提供保障。

任栋[5](2016)在《基于微机联锁的计轴系统在铁路行车方面的安全应用》文中提出在铁路运行的安全方面,厂区轨道线路占用所使用的各类检查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它用于检查某一个闭塞或开塞区间是否已经被机车车辆所占用,以很好的避免槽车追尾等突发意外事故或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从而达到使得厂区内部铁路运营安全性得到提高的目的。尤其是在铁路正线及厂区内部自运站,铁路行车安全已经变得日益重要。为了更大程度的保证铁路槽车运行的安全及人身安全,在厂矿企业应用微机联锁计轴系统设施的闭塞或开塞线路充分考虑设施的稳定性是非常有研究意义的。本文主要就计轴传感器系统的整体结构分析结合兰州石化自备站厂区内部各线路的特殊情况进行计轴点分布研究,主要依据的原则就是防止由于轨道电路收发信息错误引起的行车安全隐患,并遵从铁路运行规定故障导向安全原则为基础进行设计。论文中以微机联锁整体为依托,从厂区实际情况入手,通过与微机联锁及计轴系统厂家共同协商,最终设计了适合于兰州石化公司自备站独特的计轴系统,并在微机联锁系统中加入通信串口使得微机联锁系统与计轴系统合理对接,完成了整个计轴系统从室外部分到室内部分达到较好的应用,此次微机联锁设计及计轴设备的使用,基本上解决了兰州石化自备站内部分轨道电路由于长期酸碱腐蚀及天气潮湿导致轨面电阻升高产生高电阻进而引发一系列行车安全隐患。并且对比计轴系统与原轨道电路的区别,找出计轴系统高效、安全、可靠等优点,将其运用到实践之中最大程度的降低了由于轨道电路故障引起的安全隐患。

宋文杰[6](2019)在《酸洗线上测控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工业控制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已经陆续的建立了现代工业化的酸洗线。现代化酸洗线需要在带钢卷的酸洗工艺过程中使带钢张紧,才能使带钢在生产线的正常工作区域内运行,从而提高酸洗效率、加强酸洗效果,使钢卷保持一定紧密度和齐整划一。同时需加入实时监测系统,保证酸洗机组安全、平稳、有效运行。因此从控制和监测两方面出发,研究如何提高酸洗线上带钢的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的是酸洗线上测控系统,分析了张力控制中跳动辊的静态力学原理、位置伺服控制中精确度的重要性,设计了自动张力控制和伺服位置控制的电控系统。该机组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S7-400系列作控制器,主传动系统采用S120系列变频器。上位机监测控制系统选用西门子的Win CC软件组态监控画面,运用网络系统与PLC、变频调速系统、位置伺服系统、张力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加入人机界面后,实现了各项参数在线修改、数据的实时交互和整套系统的实时监控。根据酸洗线机组的控制要求,在仔细研究了国内外自动控制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张力控制分类(机组各段张力控制和机组作业过程张力控制)和工艺要求,确定在机组适当位置安装夹送辊的方案;采取在五辊张力辊中加入跳动辊的方法来进行张力调节。建立五辊张力辊的静力学模型,分别对跳动辊不投入和投入两种方式下进行力学分析,进而最后卷取机对带钢的卷取效果得出该控制系统选用变张力的自动控制系统。依据现场电控系统控制方案,加入伺服位置控制,相比于传统手动控制,一是提高了自动控制的精度,二是缩短了操作人员进行手动调节的时间。根据测控系统要求,完成了对速度控制、张力控制、位置控制的软件编程和硬件选型以及上位机监控软件的设计。投产后,该系统的速度和张力控制效果良好,运行稳定,张力平稳,产品质量可靠。

宋玉华[7](2012)在《铁路编组站驼峰自动化试验》文中研究指明介绍自动化驼峰的试验全部过程,通过试验,为驼峰能够完全按照严密的联锁关系开通及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不但缩短了施工时间,而且使运营更加安全可靠。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将驼峰这个联锁关系比较独立且复杂的站场进行整体化,对驼峰与到达场的联锁关系进行阐述。

单冬[8](2016)在《铁道行业标准《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修订解析》文中指出介绍我国铁道行业标准TB/T 3027―2015《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修订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重点是修订过程和重点修订、增删内容的背景和理解。该标准明确了现阶段我国计算机联锁结构、功能、可靠性/安全性指标,提出对硬件软件、通信、电磁兼容与防雷、运用环境等方面的全面要求,是指导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计算机联锁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是现阶段我国计算机联锁研发、生产、运用、维护等各种活动的依据,也是质量监督和产品认证的依据。

刘申易[9](2020)在《基于动态故障树分析与传感网络的机车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重载铁路货运机车的快速发展,机车的故障率与事故发生率随之上升,机车故障诊断技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本文基于动态故障树算法和分布式传感网络,研究并设计了适用于SS4B型机车的故障诊断系统,分析了机车的故障模式,确定了传感器布设位置,对系统的硬件部分进行了电路设计与选型,提出了动态故障树分析算法,并通过C#进行编程实现,最后对设计中的理论以及系统整体进行了建模、仿真,验证了可行性。首先本文根据机车的实际情况,将诊断系统的硬件总体设计为传感器网络、分布式传感节点、数据检测终端以及智能故障诊断终端四个部分;对SS4B型机车的主、辅电路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主、辅电路以及气路制动系统的具体故障模式;针对机车的重要故障模式,确定了9个电压传感器和23个电流传感器的布设位置,并对布设原因进行了分析。其次,对系统硬件方面进行了设计。选择了传感网络的拓扑结构,设计了传感网络的接口;对模拟和数字式传感节点的硬件电路进行了设计;对数据检测终端各个板卡实现的功能进行了介绍;完成智能故障诊断终端的选型。相关的软件方面,对网络的通讯协议、传输数据内容以及拥塞控制算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设计了传感节点的滤波算法,并对各个节点和终端的软件流程进行了设计。另外,本文在故障树分析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感器信息的动态故障树分析法,能够根据故障原因部位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对故障树分析得到的故障原因进行化简。最后,对网络的拥塞控制算法、数字滤波器进行了建模仿真,通过C#编写了能够实现动态故障树分析算法的诊断软件,进行了验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传感器滤波、网络数据传输、故障原因诊断进行了综合建模与仿真,验证了故障诊断系统的可行性。图113幅,表16个,参考文献79篇。

曹桂均[10](2013)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及其扩展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铁路编组站管理信息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的有机结合,提高编组站整体解编能力,降低现场劳动强度,是一个高智能化、自动化的综合性系统。本文描述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组织结构、总体框架和系统主要功能,研究探讨各子系统的组织方式,研究管理信息系统与控制系统结合方式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文章对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信号控制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细致的梳理,对于实现综合自动化需要新研发的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原有成熟控制系统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中应用的有效改进和功能提升做了总结。本文研究系统层次架构,提出了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不同子系统的专业归属,通过规范管理维护的划分界限及维修界面,对于设备维护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本文研究管控结合的关键部分-集中控制系统,描述了集中控制系统的系统组成和控制模式、应用功能及接口设计,阐述了集中控制系统的功能模块及实现方式。对于编组站的车辆实时位置追踪问题,描述了实时追踪的原理,提出利用编组站站场结构有向图的方式,建立编组站车辆实时追踪模型,实现以站场表示信息为基础的车辆实时追踪。通过对采集到的站场实时表示信息进行逻辑运算,将结果跟踪得到的结论,结合进路跟踪预判及作业计划等信息,采用多重判别,得到机车车辆的实时位置。并与车号自动识别信息以及作业计划信息有效融合,得到机车车辆在编组站中的实时准确位置信息,作为各种现场作业实绩自动反馈的基础数据。本文研究集中控制系统的作业计划自动执行技术,对于将作业计划转换成控制设备可执行的作业指令的分解转换模式进行了分析,详细描述作业任务的表达和作业指令的表达方式,研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建立数学模型,求解作业指令的调优问题。文章描述了采用一种改进的MMAS算法来对编组站作业指令进行调优计算,及实现算法的收敛性与寻优能力的动态平衡的方法,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将成熟的驼峰无线机车遥控系统及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研发新型调机综合控制系统,使编组站调车机车在整个编组站作业时实现全面机车遥控。本文提出将推峰机车遥控与平调遥控采用统一的模型进行优化的控制方式,根据调车作业遥控控制的特点,选择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自校正控制模型,实现机车控制参数的在线自校正,在合理利用机车动力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使控制过程更加合理、精细。统一模型优化的控制方式,降低编组站机车控制的复杂性,使不同站场、不同机车及不同作业模式等机车控制中的复杂性问题得到解决。将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扩展应用到动车基地调度集中系统中,实现动车基地管理信息系统与控制系统的有机结合,闭环控制。文章描述了动车基地调度集中系统列车及调车作业计划的自动调整和管理、作业进路的自动控制、动车组位置追踪及查询、人机交互统一管理等几大功能和实现方法,为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进一步扩展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电磁联鎻跳动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磁联鎻跳动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汽车制动盘自动面振检测输送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对象与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整体方案分析
    2.1 制动盘面振因素分析
    2.2 设计思想
    2.3 设计要求
        2.3.1 基本条件
        2.3.2 技术要求
        2.3.3 检测内容
    2.4 系统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中各子系统的设计
    3.1 运输系统
        3.1.1 AGV导引方式的选择
        3.1.2 AGV主要参数的确定
        3.1.3 定位方案
    3.2 移载系统
        3.2.1 工作内容
        3.2.2 机械手爪
        3.2.3 定位方案
    3.3 传输系统
        3.3.1 方案分析
        3.3.2 动力滚道机构
        3.3.3 定位机构
    3.4 检测系统
        3.4.1 方案分析
        3.4.2 检测模型分析
        3.4.3 定位机构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气动系统的设计与选型
    4.1 功能分析
    4.2 工作原理
    4.3 气动回路的构成及原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控制系统设计
    5.1 硬件组成
        5.1.1 PLC
        5.1.2 开关及传感器
        5.1.3 工控机
        5.1.4 人机交互界面
        5.1.5 变频器及报警系统
    5.2 电气原理设计
        5.2.1 主电源
        5.2.2 主控回路
    5.3 软件设计
        5.3.1 控制流程分析
        5.3.2 控制输入/输出点分配
        5.3.3 控制程序设计
        5.3.4 上位机软件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中误差分析
    6.1 结构误差分析
    6.2 检测传感器误差分析
    6.3 检测基准误差分析
    6.4 检测重复性误差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牵引供电系统对铁路信号系统的电磁干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铁路信号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1.1.1 我国铁路信号系统的发展历史
        1.1.2 国内外铁路信号系统的发展趋势
    1.2 铁路信号系统抗干扰研究的意义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铁路信号系统的构成
    2.1 铁路信号基础设备
    2.2 铁路信号系统的技术特点
        2.2.1 车站联锁系统
        2.2.2 区间闭塞系统
        2.2.3 驼峰信号系统
        2.2.4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
        2.2.5 行车调度控制系统(CTC)
        2.2.6 微机监测系统
        2.2.7 其他安全技术系统
第3章 电力牵引系统对信号设备的干扰分析
    3.1 电气化铁路牵引网的供电方式
    3.2 干扰信号的分类及进入信号系统的途径
    3.3 干扰信号对信号系统具体干扰方式
        3.3.1 由牵引电流回流造成的传导性干扰
        3.3.2 信号电缆受感性和容性耦合干扰的计算
        3.3.3 运行中的电力机车对轨道电路的感应性干扰
        3.3.4 电磁感应和辐射对信号系统的干扰
        3.3.5 机车信号设备受机车的干扰
        3.3.6 谐波和电火花脉冲的影响
        3.3.7 对信号电源系统的干扰
        3.3.8 地电位升的影响
第4章 对干扰信号应采取的解决方案
    4.1 牵引供电系统降低干扰信号的技术方案
        4.1.1 设备选型应考虑因素
        4.1.2 牵引供电系统减少干扰信号的工程措施
        4.1.3 减少牵引供电系统干扰信号的设计方案
    4.2 信号系统针抑制干扰信号的设计和工程措施
        4.2.1 工程设计上考虑因素
        4.2.2 施工工艺要求及工程措施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MVR水蒸汽压缩机喘振控制与联锁保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压缩机喘振研究历史与现状
        1.3.1 离心压缩机喘振故障机理研究
        1.3.2 离心压缩机喘振故障识别研究
        1.3.3 离心压缩机防喘控制研究
    1.4 离心压缩机振动联锁研究现状
    1.5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MVR压缩机喘振故障早期识别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MVR压缩机喘振故障机理与动力学模拟
        2.2.1 旋转分离与喘振分析
        2.2.2 喘振故障成因与特征
        2.2.3 喘振故障流体动力学模拟
    2.3 MVR压缩机喘振故障早期识别方法研究
        2.3.1 聚类算法与喘振故障早期识别
        2.3.2 聚类算法性能度量与距离计算
        2.3.3 基于k均值聚类的喘振故障早期识别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VR压缩机防喘控制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MVR压缩机运行基本理论
        3.2.1 气体流动基本方程
        3.2.2 压缩机性能曲线
    3.3 MVR压缩机防喘控制算法研究
        3.3.1 压缩机防喘控制方案
        3.3.2 压缩机防喘控制数学模型
        3.3.3 压缩机防喘控制算法设计
    3.4 MVR压缩机紧急停机防喘控制方法研究
        3.4.1 压缩机紧急停机数学模型
        3.4.2 压缩机紧急停机防喘控制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VR压缩机联锁保护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振动联锁方法概述
        4.2.1 振动联锁系统概述与设计原则
        4.2.2 传统振动联锁方法分析
    4.3 MVR压缩机振动联锁方法研究
        4.3.1 基于传统振动联锁方法的改进
        4.3.2 MVR压缩机振动联锁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VR压缩机综合监控系统研发
    5.1 引言
    5.2 MVR压缩机综合监控系统设计
        5.2.1 监控系统功能概述
        5.2.2 监控系统框架设计
        5.2.3 监控系统硬件选型
        5.2.4 监控系统上位机界面设计
    5.3 MVR压缩机综合监控系统测试条件
        5.3.1 安庆石化MVR废水处理工艺与装置介绍
        5.3.2 MVR压缩机综合监控系统安装
    5.4 MVR压缩机综合监控系统测试与实验分析
        5.4.1 MVR压缩机运行状态实验测试分析
        5.4.2 喘振故障早期识别方法实验测试分析
        5.4.3 防喘控制方法实验测试分析
        5.4.4 振动联锁方法实验测试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4)关于高速铁路信号系统联调联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联调联试
    1.2 国外联调联试
2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结构
    2.1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构成
    2.2 信号系统地面主要设备
        2.2.1 列控中心(TCC)
        2.2.2 无线闭塞中心(RBC)
        2.2.3 临时限速服务器(TSRS)
        2.2.4 计算机联锁(CBI)
        2.2.5 调度集中(CTC)
    2.3 列控系统
        2.3.1 CTCS-2级列控系统
        2.3.2 CTCS-3级列控系统
3 联调联试流程
    3.1 联调联试职责分工
    3.2 信号设备联调联试前提条件
    3.3 联调联试工作流程
        3.3.1 试验前准备
        3.3.2 开行轨检、网检、信号检测车
        3.3.3 开行试验列车
        3.3.4 设备监护
        3.3.5 检测、试验列车整备
        3.3.6 试验小结
4 联调联试运用研究
    4.1 宝兰客专工程概况
        4.1.1 宝兰客专西安局管段新建信号工程部分
        4.1.2 既有信号系统改造工程部分
        4.1.3 使用设备介绍
    4.2 联调联试范围
    4.3 宝兰客专联调联试检测设备项目
        4.3.1 轨旁轨旁信号设备状态检测
        4.3.2 列控系统功能测试
        4.3.3 车站联锁系统接口测试
        4.3.4 CTC系统接口及相关功能测试
        4.3.5 综合接地系统检测
        4.3.6 电磁环境检测
    4.4 宝兰客专联调联试方法
        4.4.1 轨旁信号设备状态
        4.4.2 列控系统功能测试
        4.4.3 车站联锁系统接口功能测试
        4.4.4 CTC系统功能测试
        4.4.5 综合接地系统
        4.4.6 电磁环境
5 联调联试典型场景试验
    5.1 列控区间占用逻辑检查功能试验
        5.1.1 区间占用逻辑检查试验主要内容
        5.1.2 区间占用逻辑检查场景设置
        5.1.3 电路修改
        5.1.4 现场试验
    5.2 列控系统试验
        5.2.1 CTCS-2级列控系统功能
        5.2.2 CTCS-3级列控系统功能测试
        5.2.3 CTCS-2/3级列控系统兼容性测试试验
    5.3 CTC系统功能检测试验
6 联调联试典型问题分析和改进建议
    6.1 列控中心
        6.1.1 列车允许速度突降问题
        6.1.2 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6.2 CTC
        6.2.1 CTC站间透明显示错误
        6.2.2 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6.3 RBC
        6.3.1 无法接收进路预告
        6.3.2 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6.4 应答器
        6.4.1 应答器信息缺失
        6.4.2 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6.5 信号机
        6.5.1 信号机USU信号突变
        6.5.2 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6.6 轨道电路
        6.6.1 典型问题描述
        6.6.2 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微机联锁的计轴系统在铁路行车方面的安全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1.3 系统开发的主要内容
        1.3.1 设计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关键性问题
第2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
    2.1 可靠性概述
        2.1.1 可靠度
        2.1.2 累积失效概率和失效概率密度
        2.1.3 失效率
        2.1.4 平均寿命
    2.2 可靠性建模与预计方法
        2.2.1 可靠性建模
        2.2.2 蒙特卡罗仿真法
        2.2.3 可靠性预计
    2.3 寿命数据分析原理
        2.3.1 寿命分析的步骤
    2.4 故障分析原理
        2.4.1 故障树分析方法
        2.4.2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 )
        2.4.3 FMECA与FTA的综合应用
第3章 计轴系统设计
    3.1 系统功能概述
    3.2 设计思想与设计原则
    3.3 兰州石化自备站简介
    3.4 兰州石化自备站使用计轴系统设计
        3.4.1 轨道分路不良产生原因
        3.4.2 兰州石化自备站计轴点选择依据
        3.4.3 兰州石化自备站计轴点设计
    3.5 室内外设备主要运行功能
    3.6 室内外设备系统结构特点
        3.6.1 室外车轮检测器
        3.6.2 车轮传感器
    3.7 室外信息处理单元
    3.8 传输通道
        3.8.1 室内设备
        3.8.2 室内主机
        3.8.3 操控盘
第4章计轴检测盒JZ1-H型高频EAK可靠性建模及分析
    4.1 JZ1一H型EAK高频接收盒介绍
        4.1.1 JZ1一H型EAK高频接收盒结构及工作原理
        4.1.2 EAK高频接收盒的故障安全要求
    4.2 EAK高频接收盒可靠性框图
        4.2.1 JZ1-H型EAK系统可靠性框图
        4.2.2 电源板可靠性框图
        4.2.3 传感板可靠性框图
        4.2.4 通道板可靠性框图
    4.3 高频EAK可靠性预计
        4.3.1 计轴系统设备元器件可靠性参数的确定
        4.3.2 基于Blocksim的系统可靠性预计
第5章 终端软件功能及设计
    5.1 终端软件功能概述
    5.2 终端软件使用
    5.3 HHJZ-01 型计轴室外设备设计与功能描述
        5.3.1 区段空闲检查
        5.3.2 设备扩容模式
        5.3.3 检查结果输出
    5.4 HHJZ-01 型计轴设备应用模型
        5.4.1 站内无岔区段
        5.4.2 站内道岔区段
        5.4.3 半自动闭塞区间
第6章 兰州石化自备站内计轴点选择及常见故障处理
    6.1 6502 计算机联锁集中电气控制轨道电路原理
    6.2 兰州石化自备站原有6502电气集中轨道电路介绍
    6.3 改造之前厂区内部厂区内部轨道电路运行情况
    6.4 自备站11个计轴点选择依据
    6.5 改造为计轴区段后运行中常见故障
    6.6 设备故障处理
    6.7 联锁接口电路故障
    6.8 故障预防措施
    6.9 电磁干扰主要解决措施
    6.10 计轴设备的发展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酸洗线上测控系统的研究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概述
    1.3 主要内容和安排
第2章 酸洗线控制系统简介
    2.1 机组工艺概述
    2.2 控制系统网络
    2.3 控制系统功能和任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机组张力系统分析
    3.1 速度控制
    3.2 转矩控制
    3.3 五辊张力辊工作原理
    3.4 张力辊辊径及张力计算
    3.5 带跳动辊的五辊张力辊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软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控制方案综述
    4.2 控制系统简介
    4.3 变频传动系统
    4.4 圆盘剪伺服控制系统
    4.5 过程控制系统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人机界面
    5.1 软硬件配置
    5.2 网络拓扑结构
    5.3 功能描述
    5.4 主要界面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现场调试
    6.1 单机调试
    6.2 冷联动调试
    6.3 穿带试车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铁路编组站驼峰自动化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编组站驼峰自动化控制系统构成
2 系统的控制指标及特点
    (1) 系统的控制指标
    (2) 系统的主要特点:
3 驼峰进路控制
    3.1 功能概述
        3.1.1 轨道部分
        3.1.2 道岔部分
        (1) ZK4道岔的室内试验
        (2) ZK4道岔的室外试验
        (3) 电动道岔的室内试验
    3.2 主要技术规格
        3.2.1 调车进路
        3.2.2 驼峰进路与场间联系
        3.2.3 溜放进路
4 驼峰速度控制
    4.1 功能概述
    4.2 主要技术规格
5 结束语

(8)铁道行业标准《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修订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标准制定背景和历程
2 新标准关注的核心问题
    2.1 计算机联锁在高速铁路正线运用的各种问题
    2.2 进一步明确了计算机联锁硬件体系
3 对既有联锁关系的重要改动
    3.1 不应排列出联锁表中未列出的列车进路
    3.2 删除对接近区段长度的具体规定
    3.3 增加对一次解锁方式的规定
    3.4 关于人工解锁延时时间的修改
    3.5 增加因采集不良导致列车信号室内外显示不一致时的处理原则
    3.6 删除6‰下坡道必须设延续进路的规定
    3.7 延续进路建立后须持续检查延续进路中区段空闲
    3.8 延续进路不限时解锁的起始时间修改为列车全部进入股道后
4 其他应引起注意的条款
    4.1 计算机联锁范围
    4.2 计算机房的环境要求
    4.3 关于硬件系统的修订
    4.4 软件部分基本未修改
    4.5 关于接口与通道内容的修订
    4.6 电子执行单元
    4.7 删除的内容
5 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及建议
    5.1 关于人工解锁延时时间
    5.2 关于接口与通道问题
    5.3 关于标准内容

(9)基于动态故障树分析与传感网络的机车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项目背景
    1.2 机车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机车在线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4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2 重载货运电力机车的故障诊断系统方案
    2.1 SS4B型电力机车故障诊断系统设计的总体方案
    2.2 机车主电路的故障模式及相关传感器布设方案
        2.2.1 机车主电路的主要构成
        2.2.2 机车主电路的主要故障模式
        2.2.3 机车主电路的相关传感器布设
    2.3 辅助电路的故障模式及相关传感器布设方案
        2.3.1 辅助电路的主要构成
        2.3.2 辅助电路的主要故障模式
        2.3.3 辅助电路的相关传感器布设
    2.4 气路与制动系统的故障模式及相关传感器引入方案
        2.4.1 气路与制动系统的主要故障模式
        2.4.2 气路与制动系统的相关传感器引入
    2.5 分布式传感节点布设方案
    2.6 本章小结
3 重载货运电力机车的车载分布式传感网络的软硬件设计
    3.1 传感器网络通讯协议的设计
        3.1.1 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设计
        3.1.2 传感器网络的接口选型
        3.1.3 以太网的网络传输协议
        3.1.4 网络的传输数据内容
        3.1.5 网络拥塞控制机制
    3.2 分布式传感节点的软硬件设计
        3.2.1 模拟式传感节点软硬件设计
        3.2.2 数字式传感节点硬件设计
        3.2.3 节点滤波功能的设计
    3.3 数据检测终端方案
    3.4 智能故障诊断终端方案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DFTA的重载货运电力机车故障诊断算法
    4.1 FTA与 DFTA算法
        4.1.1 FTA算法的概述
        4.1.2 DFTA算法
    4.2 机车故障树模型的建立
    4.3 本章小结
5 实验及仿真分析
    5.1 数字滤波器的仿真及分析
    5.2 基于OPNET的网络拥塞控制仿真及分析
    5.3 DFTA的实现测试和分析
    5.4 传感器滤波及网络状态下的诊断系统模型仿真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及其扩展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1章 绪论
    1.1 编组站自动化技术发展概述
        1.1.1 国外编组站自动化技术发展
        1.1.2 我国编组站控制技术发展
        1.1.3 我国编组站信息技术发展
    1.2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1 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2 铁路发展形势的的要求
        1.2.3 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技术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2章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总体方案的研究
    2.1 系统设计原则及实现目标
        2.1.1 系统设计原则
        2.1.2 系统实现目标
    2.2 系统总体方案
        2.2.1 系统框架
        2.2.2 系统主要功能
        2.2.3 系统组成
        2.2.4 系统主要岗位设置及职责
    2.3 系统设计特点
        2.3.1 专业分工
        2.3.2 管控结合
        2.3.3 系统建设
第3章 集中控制系统的研究
    3.1 系统组成
    3.2 系统功能描述及控制模式
        3.2.1 功能描述
        3.2.2 控制模式
    3.3 计划交互与管理
        3.3.1 列车作业计划交互与管理
        3.3.2 调车作业计划交互与管理
        3.3.3 计划执行进度的交互
    3.4 人机交互与管理
        3.4.1 大屏幕综合调度表示
        3.4.2 集中操作终端
        3.4.3 作业过程监控终端
        3.4.4 电务维护终端
    3.5 车辆实时追踪及闭环控制
        3.5.1 车辆实时追踪
        3.5.2 闭环控制
    3.6 作业计划自动执行
    3.7 系统接口的设计
第4章 车辆实时追踪的研究
    4.1 引言
    4.2 追踪模型的理论基础
    4.3 车辆实时追踪原理
        4.3.1 站场结构有向图
        4.3.2 站场进路模型
        4.3.3 轨道电路占用模型
        4.3.4 追踪结果校核模型
        4.3.5 车辆追踪模型举例
    4.4 车辆实时追踪的实现
        4.4.1 车辆实时追踪的接口信息
        4.4.2 车辆实时追踪的软件算法设计
    4.5 现场应用测试
        4.5.1 现场测试环境
        4.5.2 测试结果与算法验证
第5章 作业计划自动执行的研究
    5.1 引言
    5.2 作业任务的分解转换
        5.2.1 作业任务的表达
        5.2.2 作业指令的表达
        5.2.3 作业任务分解转换方法
    5.3 作业指令的动态调优
        5.3.1 常用智能算法系统简介
        5.3.2 常用智能算法系统的比较分析
        5.3.3 作业指令调优算法选择
        5.3.4 作业指令调优模型
        5.3.5 作业指令调优模型 MMAS 算法设计
        5.3.6 作业指令调优算例分析
第6章 调机综合控制系统的研究
    6.1 引言
    6.2 系统概述
        6.2.1 系统功能描述
        6.2.2 系统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6.2.3 系统优化控制研究
    6.3 车列控制过程的动力模型
        6.3.1 列车运行阻力
        6.3.2 机车牵引力
        6.3.3 列车制动力
    6.4 算法基础
        6.4.1 自校正控制系统
        6.4.2 模糊控制理论
        6.4.3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
    6.5 调车机车遥控的优化控制
        6.5.1 定速牵引控制
        6.5.2 定距离停车控制
    6.6 现场应用
第7章 既有控制系统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应用
    7.1 驼峰自动化系统在编组站应用的研究
        7.1.1 驼峰自动化系统简介
        7.1.2 系统组成
        7.1.3 系统基本原理
        7.1.4 既有驼峰自动化系统介绍
        7.1.5 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
    7.2 计算机联锁系统在编组站应用的研究
        7.2.1 计算机联锁简介
        7.2.2 计算机联锁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7.2.3 系统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7.3 停车器控制系统在编组站应用的研究
        7.3.1 系统简介
        7.3.2 系统组成及基本原理
        7.3.3 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第8章 扩展应用-动车基地调度集中系统的研究
    8.1 概述
    8.2 系统架构
        8.2.1 系统层次
        8.2.2 系统组成
    8.3 系统岗位及职责
    8.4 系统控制模式及功能实现
        8.4.1 系统控制模式
        8.4.2 动车组识别与追踪
        8.4.3 作业计划管理
        8.4.4 作业过程管理
        8.4.5 现存动车管理
        8.4.6 人机交互管理
    8.5 系统数据流及接口设计
        8.5.1 系统内部数据流
        8.5.2 系统对外接口及数据流
第9章 研究结论
    9.1 研究结论
    9.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1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附录 2 学位论文数据集页
详细摘要

四、电磁联鎻跳动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汽车制动盘自动面振检测输送系统设计[D]. 李展鹏. 湖北工业大学, 2020(11)
  • [2]牵引供电系统对铁路信号系统的电磁干扰分析[D]. 姜贺彬. 西南交通大学, 2009(03)
  • [3]MVR水蒸汽压缩机喘振控制与联锁保护方法研究[D]. 谢林. 北京化工大学, 2018(01)
  • [4]关于高速铁路信号系统联调联试的研究[D]. 代礼强.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5]基于微机联锁的计轴系统在铁路行车方面的安全应用[D]. 任栋. 兰州理工大学, 2016(04)
  • [6]酸洗线上测控系统的研究和应用[D]. 宋文杰. 武汉工程大学, 2019(03)
  • [7]铁路编组站驼峰自动化试验[J]. 宋玉华. 铁道建筑技术, 2012(05)
  • [8]铁道行业标准《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修订解析[J]. 单冬. 铁道技术监督, 2016(08)
  • [9]基于动态故障树分析与传感网络的机车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D]. 刘申易.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10]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及其扩展应用的研究[D]. 曹桂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3(05)

标签:;  ;  ;  ;  ;  

电磁耦合跳动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