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前轮定位

乘用车前轮定位

一、小客车的前轮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叶长华[1](2019)在《结合车载视频与航拍图像的车辆行驶轨迹研究》文中认为事故调查是交通事故处理中的关键环节,准确定位事故前后车辆参与方在路面上的位置就能解决或验证,如碰撞点、碰撞部位、车速及是否跨越路面标志线等事故信息,对事故成因分析和责任认定都有着重要意义。而现阶段的车辆定位方法存在定位条件苛刻、现场实验工作量大、实时性高、定位效果不佳等问题。本文将从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着手,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无人机航拍技术,根据事故时的车载图像对事故时车辆的路面位置进行精准定位,然后利用多幅定位图像确定事故时车辆的行驶轨迹,并辅以具体案例,运用传统定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车辆定位的成像原理,包括各参考系之间的关系、线性和非线性摄像机的成像模型进行介绍;由成像模型获知单目视觉中图像点、线在空间中的位姿关系;从而引申出使用车载相机和航拍相机同时拍摄并标定场景中的标志物,旨在利用同一物象在两个不同平面上形成的几何映射关系以实现位置测量的基本方法;阐述了航拍图像中的角度划分原则,并将车载图像横坐标值与航拍图像射线角度值对应起来,形成两幅图像的几何映射关系表;最后运用三角定位法获得车载相机的位置。2.对车辆定位的基本方法以及所涉及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进行介绍。利用特征点在车载图像横纵坐标中的比例以及所成角度对车载相机的拍摄视角进行纠正;利用OCamCalib全视角相机模型标定矫正算法和张正友的相机标定法对车载图像和航拍图像进行畸变校正;利用Kolor Autopano Giga软件对航拍图像进行拼接,可获得较少失真和重影的拼接结果;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解决航拍图像中存在的非正射投影问题。3.通过特征提取和几何映射关系的建立,运用三角定位法对事故时车辆原始路面位置进行追溯定位。此外,初步探讨了标定场景下特征点的选择、定位场景下特征点的组合以及车辆四轮位置定位的问题。结果表明,以图像中央区域特征和车前近距离特征为基础,当选择一组特征的视角约为20°时,车辆路面位置的定位效果最佳,其定位误差可控制在20 cm以内。4.使用本文方法对实际案例中的车辆行驶轨迹进行分析。首先对多帧车载图像进行车辆定位,然后选择首尾两帧图像的定位值,按距离均分的方法求取中间帧图像的车辆位置,最后计算两种定位结果的坐标均值作为最终的车辆位置。此方法可提高定位精度,减少多帧截图所带来的定位误差。最后结合传统定位方法,如模拟实验、碰撞关系、车速分析等对车道垂直方向和车道方向的定位误差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了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薛浩[2](2019)在《车辆—柔性索道桥非线性动力分析与振动控制研究》文中指出索道桥目前广泛应用于旅游景点、临时工程和军事交通等工程中,车辆荷载作用下索道桥的振动问题引起了重视。车辆—索道桥系统本质上是一个时变动力系统,在移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索道桥自身会表现出强几何非线性,因此车辆—柔性索道桥系统不但具有时变性,还具有强几何非线性。然而,目前关于车辆—索道桥耦合振动的研究鲜少。本文以一座实际公路索道桥为工程背景,开展了车辆—柔性索道桥非线性动力分析与振动控制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用于车辆—柔性索道桥系统动力分析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将车辆和索道桥作为一个整体式系统,基于UL列式和虚功原理,建立车辆—柔性索道桥系统增量形式的非线性运动方程。在增量方程中,对车辆子系统、索道桥子系统和车—桥相互作用子系统的特征矩阵进行了详细的推导。由于车辆—柔性索道桥动力系统与传统非线性结构有较大不同,因此本文对该系统的非线性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基于此特殊性,根据Wilson—θ法联合Newton—Raphson迭代法,提出了一种求解时变非线性系统动力响应的迭代算法和针对车辆—柔性索道桥系统动力分析的通用计算程序。采用三个典型的算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非线性对车辆—柔性索道桥时变系统的影响。2)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的车辆—柔性索道桥系统振动控制方法。根据电涡流阻尼力产生方式的不同提出两种减振装置,根据索道桥自身的模态振型和固有频率,设定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各项参数及布置方案,并计算相应的电涡流阻尼力。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车辆—柔性索道桥—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系统的非线性增量运动方程及数值分析模型。利用两个数值算例验证、对比两种装置的减振效果,并通过参数优化分析,得到该减振装置对车辆—柔性索道桥非线性系统振动控制的优化策略。3)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准数值模型的索道桥桥梁评估方法。根据某工程用索道桥设计参数建立车辆—柔性索道桥初始数值模型,并利用桥梁静载试验和环境振动试验数据对该初始数值模型进行修正。得到基准数值模型后,采用动载试验数据对该基准模型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最后利用该基准数值模型对索道桥进行桥梁评估,包括索道桥在重载货车和多辆小客车作用下的多项评估。所提出的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可为分析类似的桥梁结构提供借鉴和参考。

李发生[3](2003)在《曲线运动汽车交通事故原因分析》文中认为汽车在运动中发生交通事故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汽车行驶在公路弯道上或在平直道路上作曲线运动时发生交通事故比较常见。本文着重分析汽车的前轮定位、悬架以及轮胎等方面对曲线运动汽车交通事故的影响。

姜华平,李发生[4](2002)在《曲线运动汽车交通事故原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汽车在运动中发生交通事故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汽车行驶在公路弯道上或在平直道路上作曲线运动时发生交通事故比较常见。着重分析汽车的前轮定位、悬架以及轮胎等方面对曲线运动汽车交通事故的影响。

陈凤仁[5](1978)在《汽车前轮定位的检验与调整》文中指出 一、检验与调整前轮定位的必要性汽车运行中的操纵性、稳定性、使用安全性和轮胎的磨损以及燃油的消耗等都与转向车轮的定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下面首先由前轮定位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进而介绍前轮定位失调引起的各类故障,从而说明检验与调整前轮定位之必要。 (一)前轮定位的基本概念

宫维钧,华福林[6](1976)在《小客车的前轮定位》文中认为 众所周知,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汽车,为保证良好的使用性能,转向轮(一般为前轮)必须具有一定的初始安装位置,即前轮定位。通常,前轮定位包括如图1所示内容(A、B为上下球头销,

长春汽车研究所[7](1974)在《汽车的总布置设计(二)》文中指出 四、总布置图的绘制总布置设计中需绘制总布置草图、尺寸控制图和总装配图。因它们的作用不同,故画法亦有所区别,但绘制时所需要的基准线(面)是一样的。首先介绍一下总布置图所用的基准线(面)。

孙凯南[8](1974)在《国外汽车产品技术发展概况》文中提出 自1889年德国的戴姆勒和本茨制成公认的世界第一辆最早的汽车以来,汽车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972年全世界汽车总产量已超过了3000万辆。对于一些生产汽车较多的国家,汽车保有量极大,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及经济损失都很大,环境污染很严重。因此解决行车安全和减少排气污染是汽车工业部门的迫切要求。

长春汽车研究所[9](1974)在《从动桥设计》文中研究指明 在汽车上从动桥通常是前桥,且又是转向桥,其功用是承受地面与车架之间的垂直载荷,纵向力和横向力,并保证转向车轮作正确的运动。由于前轮悬架型式不同,从动桥的结构组成和承受载荷也不同。最常用的从动桥一般为非断开式前轴用纵置半椭圆板簧与车架相连,前轴两端与转向节绞接。汽车行驶时,车轮受到的垂直力,纵向力和横向力均由板簧传给车架。本文只介绍非分段式从动桥。

徐玉环[10](1973)在《大型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文中提出 一、前言日本东名—名神高速公路通车以后,许多大型车开始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但是,由于还存在着原有的坏路及山路,因此大型车的操纵、稳定性仍面临着大量的问题。操纵、稳定性的历史由来已久。除了铰接车以外,有关大型车的论述几乎从来未有过。而现在,关于大型车操纵、稳定性的讨论已活跃起来了。尽管如此,其基本的理论及实验仍与小客车相同。由于车辆的不同,在大多数场合下都定量地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

二、小客车的前轮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客车的前轮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1)结合车载视频与航拍图像的车辆行驶轨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道路交通事故调查现状
    1.2 车辆行驶轨迹研究方法
        1.2.1 痕迹分析
        1.2.2 视频/图像分析
        1.2.3 计算机仿真再现
    1.3 数字摄影测量原理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车辆定位原理
    2.1 成像原理
        2.1.1 坐标系
        2.1.2 线性摄像机模型
        2.1.3 非线性摄像机模型
    2.2 单目视觉位姿关系
    2.3 几何映射关系
    2.4 角度划分原则
    2.5 定位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
    3.1 实验方案设计
    3.2 车载图像的数据采集及处理
        3.2.1 视角纠正与数据采集
        3.2.2 车载图像校正
    3.3 航拍图像的数据采集及处理
        3.3.1 航拍图像校正
        3.3.2 航拍图像拼接
    3.4 三维图像数据采集及处理
        3.4.1 三维点云数据获取
        3.4.2 点云处理
        3.4.3 图像重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辆路面位置定位
    4.1 特征坐标提取
    4.2 建立几何映射关系
    4.3 定位车载相机位置
    4.4 定位车辆位置
    4.5 误差分析与优化
        4.5.1 优化几何映射关系
        4.5.2 优化特征点组合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车辆行驶轨迹重建研究
    5.1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行驶轨迹重建
    5.2 典型事故案例
        5.2.1 事故基本情况
        5.2.2 事故现场的勘验
        5.2.3 车辆位置分析
    5.3 车辆位置误差分析
        5.3.1 车道垂直方向定位结果分析
        5.3.2 车道方向定位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2)车辆—柔性索道桥非线性动力分析与振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车辆—柔性索道桥研究现状
        1.2.2 电涡流减振装置研究现状
        1.2.3 基准有限元模型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车辆—柔性索道桥非线性动力分析
    2.1 引言
    2.2 车辆—柔性索道桥非线性分析模型
        2.2.1 参考构型
        2.2.2 索道桥模型
        2.2.3 两轴车辆模型
    2.3 车辆—柔性索道桥非线性增量运动方程
        2.3.1 非线性增量运动方程的建立
        2.3.2 子系统子矩阵的推导
    2.4 非线性增量运动方程的求解
    2.5 算例分析
        2.5.1 算例一:移动力—柔性索道桥模型及有限元模型验证
        2.5.2 算例二:单轴车辆—柔性索道桥非线性动力分析
        2.5.3 算例三:两轴车辆—柔性索道桥非线性动力及参数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ECTMD的车辆—柔性索道桥非线性振动控制研究
    3.1 引言
    3.2 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阻尼系数的计算
        3.2.1 ADF法
        3.2.2 RDF法
    3.3 TMD优化设计参数
    3.4 车辆—柔性索道桥—ECTMDs非线性增量运动方程
    3.5 算例分析
        3.5.1 算例一:ADF法与RDF法减振对比
        3.5.2 算例二:ECTMDs优化设计参数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实桥试验的车辆—柔性索道桥模型修正及桥梁评估
    4.1 引言
    4.2 三轴车辆—柔性索道桥非线性增量运动方程
        4.2.1 三轴车辆模型
        4.2.2 非线性增量运动方程
    4.3 实桥实验
        4.3.1 索道桥工程简介
        4.3.2 静载试验
        4.3.3 环境振动试验
        4.3.4 动载试验
    4.4 车辆—柔性索道桥数值模型修正及验证
        4.4.1 车辆—柔性索道桥数值模型修正
        4.4.2 车辆—柔性索道桥基准数值模型验证
        4.4.3 基准数值模型线性与非线性对比分析
    4.5 索道桥评估
        4.5.1 重载货车作用下的索道桥评估
        4.5.2 多辆小客车作用下的索道桥评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曲线运动汽车交通事故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轮定位与悬架技术状况的影响
    1.1 主销倾角的影响
    1.2 车轮外倾角的影响
    1.3 车架状况的影响
2 轮胎技术状况的影响
    2.1 轮胎性能与配置
    2.2 轮胎气压
3 结语

四、小客车的前轮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 [1]结合车载视频与航拍图像的车辆行驶轨迹研究[D]. 叶长华. 南方医科大学, 2019(12)
  • [2]车辆—柔性索道桥非线性动力分析与振动控制研究[D]. 薛浩.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3]曲线运动汽车交通事故原因分析[J]. 李发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6)
  • [4]曲线运动汽车交通事故原因分析[J]. 姜华平,李发生. 山东交通科技, 2002(04)
  • [5]汽车前轮定位的检验与调整[J]. 陈凤仁. 汽车技术, 1978(02)
  • [6]小客车的前轮定位[J]. 宫维钧,华福林. 国外汽车, 1976(01)
  • [7]汽车的总布置设计(二)[J]. 长春汽车研究所. 汽车技术, 1974(04)
  • [8]国外汽车产品技术发展概况[J]. 孙凯南. 国外汽车, 1974(01)
  • [9]从动桥设计[J]. 长春汽车研究所. 汽车技术, 1974(01)
  • [10]大型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J]. 徐玉环. 国外汽车, 1973(10)

标签:;  ;  ;  ;  

乘用车前轮定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