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2.0型铲式抛光机

PS-2.0型铲式抛光机

一、PS-2.0型铲抛机(论文文献综述)

闫永强[1](2021)在《振动式葡萄埋藤机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

朱冰,李毅念,丁为民,施振旦[2](2017)在《带有深松铲发酵床翻抛机的研制及试验》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我国目前的养殖方式,研制一种畜禽舍发酵床翻抛机,其翻抛机带有最大深度为40cm的深松铲。与未带深松铲的翻抛机进行对比试验。试验表明:经翻抛及深松铲深松后垫料各层的温度,高于没有深松铲深松仅翻抛后的温度。经翻抛及深松铲深松后垫料底层(35cm处)温度为38℃,垫料中层(20cm处)温度为42℃。没有深松铲深松仅翻抛后垫料底层温度为34℃,垫料中层温度为40℃。利用深松铲对发酵床底层深松,给底层好氧菌提供更充足的空气,促进粪便分解。利用翻抛机改善畜禽舍环境,从而促进畜禽生长。

吴金娥[3](2016)在《单行振动式马铃薯挖掘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指出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域比较广泛,不同区域的马铃薯收获时土壤条件、地块大小等条件不尽相同,与之相适应马铃薯收获机结构、所需动力和挖掘深度等参数不同;本课题针对丘陵山地马铃薯机械化地块小、坡度大等影响马铃薯收获的关键技术问题;采用建立、分析数学模型法、仿真试验、田间试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推导出挖掘铲和振动筛的运动学方程,并对挖掘铲和振动筛等关键部件进行理论分析;对五杆机构及双四杆机构进行了仿真分析,确定了关键参数并对整机进行了结构设计;通过牵引阻力和田间试验证明了其性能参数的正确性;解决了丘陵山地马铃薯收获无法机械化的瓶颈问题,彻底解决丘陵山地马铃薯收获中农机农艺融合难题;为丘陵山地马铃薯机具的研究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新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马铃薯收获的农艺要求,对关键部件(挖掘铲、分离筛等)进行了理论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而对关键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对传动系统、挖掘铲和分离筛等进行了运动分析,得出各关键部件的运动学解析式。(2)在整机机构的五杆机构及双四杆机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应用ADAMS进行了建模和虚拟仿真,验证了挖掘铲与分离筛同步异向运动抵消了部分惯性力。(3)采用理论分析及试验相结合方法,进行了空载及加载情况下的田间牵引阻力试验,并采用方差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回归方程,得到了理想的响应曲面,优化得到了最优参数组合,验证振动减阻原理正确可行。(4)进行马铃薯收获机田间挖掘试验,采用方差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并进行优化处理,得出最优参数组合;同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为此振动式马铃薯收获机完全满足丘陵山地小地块马铃薯收获作业田间生产要求且超出国家标准。相关研究结果:(1)通过理论计算确定挖掘铲和分离筛的主要结构参数:挖掘铲由平面铲和栅条构成,挖掘铲铲面长度为180mm、宽度为496mm、高度为273mm、倾角为2125°,栅条长度为135mm、间距为30mm,栅条数量为22根。分离筛采用摆动式分离筛,分离筛由U型支架和栅条焊接组成,其主要结构参数分别为U型支架长度为35mm、宽度为580mm、高度为250mm,倾角为78°,栅条长度不等,栅条间距为30mm,栅条数量为23根。(2)确定由偏心轮、连接衬套、铰接臂以及振动架构成的空间五杆RRRSR机构和挖掘铲、振动筛构成的双平面四杆机构结构参数,并运用封闭矢量三角形法分别构建了振动架、挖掘铲和分离筛运动学模型,得出了振动架、挖掘铲、分离筛的角位移、角速度与角加速度运动学解析式,得出挖掘铲上任一点与分离筛上任一点的位移、速度与加速度解析方程式,求出了挖掘铲和分离筛的质心在极限工作位置时相互抵消的惯性力在53.661117.291N之间。(3)对整机进行Adams运动学建模与仿真,得到关键工作部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运动参数曲线图,通过分析挖掘铲和分离筛的运动参数曲线图,验证其运动特性满足了设计要求,实现了挖掘铲与分离筛的同步异向振动,相互抵消部分惯性力。(4)进行了田间牵引阻力试验,验证了铲筛振动减阻效果显着。以挖掘深度、传动轴转速、牵引速率为试验因素,牵引阻力为试验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方法,运用Design-Expert8.0.6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方差分析和响应曲面分析,获得各因素对牵引力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挖掘深度、偏心轮转速、牵引速率。通过优化得最优参数组合为:挖掘深度为200mm,偏心轮转速为540r/min,牵引速率为0.57km/h,此条件下的牵引阻力为1076.34N,较机器无振动时降低30.5%。(5)田间试验表明马铃薯挖掘机的各项作业性能指标满足了丘陵山地小地块马铃薯收获作业田间生产要求。以偏心轮转速、分离筛水平位置与分离筛角度位置为试验因素,明薯率和伤薯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试验方法,运用Design-Expert8.0.6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方差分析和响应曲面分析,确定各因素对各指标的影响主次顺序,其中偏心轮转速和分离筛角度位置对明薯率和伤薯率影响都较大,分离筛水平位置对指标影响都较小。通过优化得最优参数组合为:偏心轮转速为241.97 r/min、分离筛水平位置位于0.18标定位、分离筛角度为60°,此条件下进行性能试验获得马铃薯收获机的性能指标为:明薯率为97.43%、伤薯率为3.52%、损失率为3.18%、可靠度为97%、纯工作小时生产率为0.36hm2/h、单位燃油消耗量为6.73%,达到国家标准且满足田间作业要求。本课题解决了丘陵山地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的瓶颈问题,农机农艺融合为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研究提供了新技术、新机具、新思路。

董升涛[4](2015)在《深松铲尖堆焊Fe基WC复合涂层的组织分析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磨损是农业耕作部件主要的失效形式,造成经济损失巨大。耐磨性能是评价深松铲尖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国产铲尖耐磨性能还远不如进口铲尖,针对这一问题,利用等离子堆焊技术提高深松铲尖耐磨性以增加其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试验用氩气作为保护气,利用等离子弧将国产球墨铸铁深松铲尖表面制备铁基-碳化钨耐磨涂层,研究碳化钨添加比例分别为10%、20%、30%、40%、50%时对耐磨性能影响规律,将影响等离子堆焊质量的四个重要工艺参数:堆焊电流、送粉速度、离子气流量、堆焊速度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堆焊层的组织结构,之后使用硬度计测试堆焊层的硬度。最后将不同碳化钨含量复合粉末堆焊铲尖进行田间试验检测其耐磨性。得出以下结论:1.最佳工艺参数方案为:堆焊电流82A、送粉速率32g·min-1、离子气流量0.6L·min-1及堆焊速度16cm·min-1。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得出各参数的影响大小顺序:堆焊速度>送粉速率>堆焊电流>等离子气流量。2.经组织分析,堆焊层与铲尖基体形成冶金结合。堆焊层主相为γ-Fe枝晶及枝晶间共晶组织,碳化钨颗粒分解并原位生成WC和W2C共晶析出相。处于过饱和状态的碳和钨与铁基合金中Si、Cr等元素相互作用,生成一定量的初生相树枝晶Fe3W3C和Fe6W6C,硬质颗粒较为牢固地粘结于堆焊涂层中。3.碳化钨在Fe90合金中的合适配比为40%,耐磨性能较球墨铸铁母材铲尖提高5倍。在碳化钨含量低于40%时,涂层平均硬度及耐磨性均随着碳化钨含量增加而增大,当碳化钨含量增加到50%时,硬度比含碳化钨40%的硬度降低,涂层的脆性增大,田间试验中出现堆焊层与基体成块“搬落”现象。4.经综合经济评价分析,球墨铸铁堆焊处理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贾林,黄映清[5](2001)在《注重农机与旱农技术结合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黎明,雷源忠[6](2001)在《机械工程学科“十五”优先领域构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指出了现代机械工程科学前沿的显着特征 :一方面 ,它与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管理科学相交叉 ;另一方面 ,它在创造性地解决机械工程关键科学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提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械工程学科“十五”优先资助领域的遴选原则和学科“十五”优先领域的构想。

黄河中游地区机械修梯田试验研究协作组[7](1989)在《黄河中游地区机械修梯田机具研制及配套作业试验研究(续)》文中研究说明 二、修梯田机具配套作业试验研究 目前,我国在机械修梯田施工中还没有一种机械能高效地完成不同土质和地形条件下的修梯田各个工序,为充分发挥各种施工机具效能,提高修梯田综合施工工效,在协作试验研究中,各成员单位结合生产实践,进行了现有机具条件下的机组配套和多机联合作业修筑梯田试验研究。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十八团科委[8](1976)在《PS-2.0型铲抛机》文中研究指明 我团建场以来,人工开挖了大量排水沟渠,这些沟渠两侧形成四、五米宽的壕棱子,占去可耕地面积竟达四万亩。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必须尽快铲平壤棱子。但这些壕棱子起伏不平,杂草丛生,作业条件恶劣。另外,我团还迫切需要开挖上口宽十米、深三米左右的大型排水渠。开大型沟渠时,地表草垡成片,中层土壤湿粘,下层往往见水。为了在这种恶劣条件下,进行开大沟、铲壕棱的机械作业,我们从一九七四年五月开始研究试制前置式铲抛机。经过一年实践,一次大改进,于一九七五年四月试制出第一台PS—2.0铲抛机(图1)。截至一九七五年十月,该机已开渠、平地五万七千余方土。初步试验表明,

一机部机械院农机所情报组[9](1974)在《我国北方地区农田基本建设机具概况》文中研究指明 农田基本建设是建立稳产高产田的基础。在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广大贫下中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搞兴修水利、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深耕改土的农田基本建设群众运动,取得了很大成绩。农田基本建设工程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治山治坡 主要方法是修筑梯田。对水平梯田的要求是“等高水平、外高里

二、PS-2.0型铲抛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S-2.0型铲抛机(论文提纲范文)

(3)单行振动式马铃薯挖掘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马铃薯挖掘机关键部件的设计
    2.1 马铃薯挖掘机的设计要求
        2.1.1 马铃薯的种植模式
        2.1.2 马铃薯挖掘机的农业技术要求
        2.1.3 马铃薯挖掘机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
    2.2 挖掘部件的设计
        2.2.1 挖掘铲的设计原则
        2.2.2 挖掘铲方案的选择
        2.2.3 挖掘铲的结构设计及参数确定
    2.3 分离部件的设计
        2.3.1 分离部件的设计原则
        2.3.2 分离部件方案的选择
        2.3.3 分离筛的结构设计及参数确定
    2.4 本章小结
3 马铃薯挖掘机的运动分析
    3.1 传动系统的组成与分析
        3.1.1 传动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过程
        3.1.2 传动系统的运动学分析
    3.2 工作系统的组成与分析
        3.2.1 工作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过程
        3.2.2 挖掘铲的运动学分析
        3.2.3 分离筛的运动学分析
    3.3 极限工作位置求解
    3.4 本章小结
4 马铃薯挖掘机的虚拟仿真
    4.1 虚拟样机技术简介
    4.2 马铃薯挖掘机的建模与仿真
    4.3 仿真结果
        4.3.1 关键部件运动参数的仿真结果
        4.3.2 挖掘铲和分离筛惯性力的仿真结果
    4.4 结论
5 马铃薯挖掘机的试验研究
    5.1 牵引阻力试验
        5.1.1 试验目的
        5.1.2 试验方法
        5.1.3 试验设备
        5.1.4 试验条件及田间调查
        5.1.5 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5.2 田间挖掘试验
        5.2.1 试验目的
        5.2.2 试验方法
        5.2.3 试验设备
        5.2.4 试验条件及田间调查
        5.2.5 试验结果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深松铲尖堆焊Fe基WC复合涂层的组织分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农业机械耕地部件耐磨性能的研究现状
        1.2.2 碳化钨耐磨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1 碳化钨颗粒粒度对复合材料耐磨性的影响
        1.2.2.2 碳化钨颗粒含量对耐磨性能的影响
        1.2.2.3 等离子堆焊/喷焊碳化钨研究现状
        1.2.3 等离子弧堆焊技术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等离子堆焊粉末确定及堆焊工艺参数优化设计与应用
    2.1 铲尖受力及堆焊形状分析
        2.1.1 铲尖受力分析
        2.1.2 仿生铲尖的形状结构分析
        2.1.3 非光滑表面耐磨性探讨
    2.2 碳化钨含量的选取
    2.3 工艺参数优化设计
        2.3.1 影响堆焊层质量的主要工艺参数的确定
        2.3.2 等离子堆焊工艺正交优化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试验材料及堆焊铲尖试样分析方法
    3.1 试验材料及仪器
    3.2 WC 涂层性能测定及结果分析
        3.2.1 制备不同 WC 含量试块金相试验及试块显微组织分析
        3.2.1.1 母材组织分析及结合层组织分析
        3.2.1.2 不同碳化钨含量堆焊层显微组织分析
        3.2.2 堆焊层硬度试验与硬度分析
    3.3 堆焊铲尖田间实际工况试验
        3.3.1 堆焊铲尖深松铲尖实际工况分析
        3.3.2 田间试验
        3.3.2.1 堆焊铲尖磨损量测量
        3.3.2.2 堆焊铲尖尺寸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松铲尖等离子堆焊经济效益综合评估研究
    4.1 铲尖等离子弧堆焊成本分析
    4.2 结合耐磨性等各种因素的综合效益评价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个人情况
    教育背景
    科研经历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5)注重农机与旱农技术结合发展两高一优农业(论文提纲范文)

一、旱作农业的综合增产技术
二、机械化旱作农业工程技术
三、旱作农业的农机与农艺结合

(6)机械工程学科“十五”优先领域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我国机械工程科学的进展
2 现代机械工程科学前沿初探
3 “十五”优先领域的构想
    3.1 纳米加工、纳米测量及纳米机械学
    3.2 微型机电系统的设计与制造理论和技术
    3.3 仿生机械与生物制造
    3.4 智能机械结构及系统
    3.5 数字化制造 (含虚拟制造、网络制造、模拟仿真和虚拟测试等)
    3.6 可重构制造系统
    3.7 高效、精密及低成本加工机理、工艺及装备
    3.8 高效、精确、低成本成形及装备的理论和技术
    3.9 产品的绿色设计和制造
    3.10 产品创新设计和全性能、全生命周期优化设计
    3.11 摩擦学前沿
    3.12 机械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控制
    3.13 新型传动系统理论与技术

四、PS-2.0型铲抛机(论文参考文献)

  • [1]振动式葡萄埋藤机的研制[D]. 闫永强. 宁夏大学, 2021
  • [2]带有深松铲发酵床翻抛机的研制及试验[J]. 朱冰,李毅念,丁为民,施振旦.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7(02)
  • [3]单行振动式马铃薯挖掘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 吴金娥. 东北农业大学, 2016(02)
  • [4]深松铲尖堆焊Fe基WC复合涂层的组织分析与性能研究[D]. 董升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5(08)
  • [5]注重农机与旱农技术结合发展两高一优农业[J]. 贾林,黄映清. 甘肃农业, 2001(06)
  • [6]机械工程学科“十五”优先领域构想[J]. 黎明,雷源忠. 机械工程学报, 2001(06)
  • [7]黄河中游地区机械修梯田机具研制及配套作业试验研究(续)[J]. 黄河中游地区机械修梯田试验研究协作组. 中国水土保持, 1989(11)
  • [8]PS-2.0型铲抛机[J].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十八团科委. 农业机械资料, 1976(03)
  • [9]我国北方地区农田基本建设机具概况[J]. 一机部机械院农机所情报组.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1974(09)

标签:;  ;  ;  

PS-2.0型铲式抛光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