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类药物联合甲氧苄啶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200例疗效观察)

磺胺类药物联合甲氧苄啶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200例疗效观察)

一、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氨嘧啶合用治疗急性菌痢(200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岱[1](1976)在《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氨嘧啶合用治疗急性菌痢(200例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去年,我们三个医院联合对1975年7~8月分的急性细菌性痢疾进行了临床观察。一致认为,磺胺类药物是治疗菌痢有相当价值的药物,疗效确切、服药方便,值得广泛推广使用。现将我们应用磺胺类药物合併甲氧苄氨嘧啶(磺胺增效剂TMP)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200例的疗效观察小结如下:

张爱莲[2](2012)在《磺胺多辛的质量及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磺胺多辛为新型长效磺胺,国外称为Sulfadoxine,商品名为Fanasil或Fanazil,国内于1967年开始试制,1969年应用于临床,1970年4月于上海鉴定。是目前磺胺类药物中,在血中维持有效浓度时间最长的一种,其半衰期为150小时,每周仅需服药一次。我国企业抓住机遇,不断扩大规模与产量,生产和出口都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使得我国成为全世界磺胺类药物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带来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本文研制了磺胺多辛原料药,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确证,并对其进行了质量控制及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磺胺多辛原料的结构确证:合成品磺胺多辛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DEPT谱、氢氢相关谱、碳氢相关谱、远程碳氢相关谱、质谱、差热分析、热重分析及粉末X一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确证其结构,并与文献报道的有关谱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合成品磺胺多辛的结构是完全正确的。磺胺多辛的质量研究工作: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ⅪX A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项下的有关要求对本品进行了理化常数,特征谱图鉴别,干燥失重,炽灼残渣,重金属,砷盐,含量测定等质量研究工作。在质量研究过程中,分别采用中国药典和欧洲药典薄层色谱法对磺胺多辛中有关物质测定进行比较研究,主成份与降解产物的斑点能实现较好分离,两种方法互相补充,可有效实现质量控制。建立磺胺多辛原料药中冰醋酸、N,N-二甲基甲酰胺、甲醇、三氯乙烯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含量测定方法中采用准确度,精密度,回收率,耐用性及溶液稳定性等系列方法学验证。磺胺多辛的稳定性研究:根据新药(西药)药学研究指导原则的注释及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的有关要求,对本品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品除去外包装条件下,在强光、高温及高湿条件下各考察指标的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变化,本品模拟上市包装样品经40℃±2℃、RH75%±5%下放置6个月以及长期试验25℃±2℃.RH60%±10%18个月观察,各项指标的检查结果也无明显变化。本品各项理化性质基本稳定,根据稳定性研究结果,参考磺胺多辛国家药品标准,建议本品应遮光、密封保存。

郑州铁路中心医院传染科[3](1978)在《抗菌宁治疗急性菌痢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多发传染病,多年来由于广泛应用抗菌素,细菌的耐药性逐年增高,治疗效果欠佳。我们自1973年开始应用甲氧苄氨嘧啶(TMP)和不同剂量的四环素合用治疗急性菌痢取得了良好疗效。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77年又采用了抗菌宁(复嘧啶)治疗急性菌痢作了临床观察,同样

郑州铁路局中心医院传染科[4](1976)在《甲氧苄氨嘧啶(TMP)合并四环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影响人民健康的常见传染病,由于广泛应用抗菌素,细菌的耐药性逐年增高,治疗效果欠佳。我们根据国内资料的报导,自1973年开始应用甲氧苄氨嘧啶(磺胺增效剂;抗菌增效剂;TMP)和不同剂量的四环素合用治疗急性菌痢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甲、乙两组共163例进行疗效分析。

锦州铁路中心医院传染科[5](1976)在《酞磺胺噻唑和磺胺6甲氧嘧啶与磺胺增效剂合用治疗急性菌痢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为了改进对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方法,摸索新的治疗途径,我们遵照卫生部“提倡使用磺胺药物”的指示精神,落实东北五局“三病”防治协作项目,在我院党委的领导下,我科由去年五月份开始用酞磺胺噻唑(PST)和磺胺6甲氧嘧啶(DS-36)与磺胺增效剂甲氧苄胺嘧啶(TMP)合用治疗急性菌痢,现将疗效观察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一、诊断标准以原交通部在柳州召开的“三病”防治会议上制定的“菌痢”诊断标准为准。本报告病例全部符合该项标准。急性典型菌痢:急性发作之腹泻、伴有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大便常规镜检白细胞(++)以上、红细胞(++)、脓球(++)、或伴有不

姜胜文[6](1998)在《无味红霉素加甲氧苄氨嘧啶短程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50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无味红霉素加甲氧苄氨嘧啶短程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50例疗效观察贵州省黎平县大稼乡卫生院(557316)姜胜文我院于1994年4月~1997年10月期间应用无味红霉素加甲氧苄氨嘧啶(TMP)短程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下称急性菌痢)5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

孙红武[7](2007)在《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利用纳米技术的优点,以纳米乳给药系统为载体,对传统的黄连素制剂进行改造。在建立分析方法、空白纳米乳的处方筛选及影响因素考察上,利用伪三元相图,制备出了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并对其质量的稳定性、安全性、药效学、药动学和释药性能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摘要如下:1.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分析方法建立建立用于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含量检测的紫外(制剂)与高效液相色谱(制剂和动力学)分析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其紫外吸收波长、标准曲线、回收率和精密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连素在340 nm处有最大吸收,紫外的标准曲线在1~4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平均回收率为99.7 %。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9 %、进样重复性的为2.5 %、日间和日内精密度的小于0.6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制剂的标准曲线在50~16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2ng/mL,其平均回收率为99.4 %和平均保留时间为7.499 min。回收率的RSD为0.79%、进样重复性的为0.64 %和1.44 %、日间和日内精密度的小于0.6 %;血浆的标准曲线在10~16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0.36 ng/mL,其平均回收率为95.6 %和平均保留时间为5.602 min。回收率的RSD为3.46 %、进样重复性的为0.42 %和1.42 %、日间和日内精密度的小于0.6 %。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回收率高、精密度和重复性好,可用于其质量控制和动力学研究。2.空白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处方筛选及其影响因素考察筛选出空白纳米乳处方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用HLB值法和纳米乳的评价标准,筛选出形成纳米乳的处方;用伪三元相图,对纳米乳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对黄连素的增溶作用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可形成纳米乳的处方是,表面活性剂为Tween类(80和60),Span类(80和60),EL-40和RH-40;助表面活性为无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正丁醇和1,3丁二醇;油相为IPM和液体石蜡。影响因素考察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与油相的种类及比例是纳米乳形成最主要和关键的因素。在能形成纳米乳范围内,表面活性剂HLB值越大,纳米乳区越大;助表面活性剂的链越短,纳米乳区越大;油相的HLB值与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越匹配,纳米乳区越大;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比值(Km)越合适,纳米乳区越大;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加入量的增加,纳米乳区增大;增溶试验表明,黄连素在纳米乳中的溶解度比水溶液和胶束的高。本研究筛选出的空白纳米乳处方及影响因素考察结果,为后期制备工作奠定了基础。3.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制备出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选择适宜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利用伪三元相图,制备出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用包封率与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黏度计、折光仪和电导仪等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该系统中黄连素的含量,对其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制备出含EL40-甘油-IPM的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是澄清透明的球状液滴液体,其平均粒径为43.5 nm(空白纳米乳为17.9 nm);优化出的制备工艺是磁力搅拌、37 oC、150 r/min、分散12 h和第三种药物加入顺序。理化性质、稳定性参数、加速和光加速等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质量稳定;通过长期和经典恒温试验可推测出其有效期为2.5年。本研究制备出的黄连素给药系统质量稳定,符合纳米乳给药系统的要求。4.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安全性评价对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通过急性毒性、皮肤刺激和眼部刺激毒性(单次和多次)、细胞毒性试验对纳米乳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为875 mg/kg,折合成人的剂量(50 kg),是临床用量的21 875倍。根据Bliss法,用SAS6.0统计软件、自行编制程序,计算出其累积的LD50为3 055 mg/kg;对家兔皮肤和眼部(单次和多次)刺激均无毒性;对细胞毒性为1级,无明显毒性。本研究制备出的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对小鼠、家兔皮肤和眼部、细胞均无毒性,临床用药安全,符合纳米乳给药系统的要求。5.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药效学评价对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药效学进行评价。用体外抑菌、对大肠杆菌所致细菌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正常和高糖耐受量小鼠血糖的影响和对急性高血脂模型小鼠血脂的影响试验对其药效学进行评价。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无乳链球菌具有相似的抗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分别是片剂、胶囊和水溶液的4倍、3.83倍、3.83倍和3.66倍。用大肠杆菌所致细菌性腹泻,黄连素纳米乳减少腹泻次数是黄连素水溶液、黄连素片剂、黄连素胶囊和泻痢停的2倍、2.2倍、2倍、1.93倍(预防试验)和2.7倍、2.13倍、1.88倍、2.22倍(治疗试验)。用50 mg/kg,1次/d,连续给药6 d后,它可降低正常小鼠的血糖值,但与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用上述方法给药,2.0 g/kg腹腔注射葡萄糖造成的高糖耐受量模型,对降低小鼠相对的血糖值的平均值(0、30、60、120 min),黄连素纳米乳是黄连素片剂、黄连素胶囊和格列苯脲的4.48倍、3.57倍、3.88倍。用上述方法给药后,0.25 mL/10g腹腔注射75%的蛋黄乳造成的急性高血脂模型,对降低小鼠的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对值,黄连素纳米乳是黄连素片剂、黄连素胶囊和非诺倍特的4.51倍、2.18倍、4.60倍和2.08倍、1.06倍、1.27倍和2.64倍、1.64倍和1.44倍。药效学结果表明,制备的黄连素纳米乳药效比黄连素黄连素片剂和黄连素胶囊显著提高。6.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药动学及其释药性能研究对黄连素纳米乳的药动学和体外释药性能进行研究。给家兔灌50 mg/kg黄连素后,在0、0.16、0.33、0.5、0.75、1、2、4、8、12、18、24 h,用HPLC法测定家兔血浆中的黄连素含量,用残数法对药时曲线进行拟合,计算出药动学参数。用透析袋法,考察黄连素纳米乳、黄连素片剂和黄连素胶囊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和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的释药性能,用七种常用的释放模型方程对释药曲线进行拟合。在家兔体内,黄连素纳米乳、黄连素片剂和黄连素胶囊均符合有吸收的二室开放模型。黄连素纳米乳的平均达峰时间Tmax(4.205 h)比黄连素片剂(1.379 h)和黄连素胶囊(1.117 h)延长2.826 h和3.088 h;其理论的平均最高血药浓度Cmax(113.699μg/L)是黄连素片剂(62.466μg/L)和黄连素胶囊(60.021μg/L)的1.820倍和1.894倍;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是黄连素片剂和黄连素胶囊的339%和332%。释药结果表明,黄连素纳米乳在人工胃液和PBS中符合Hixon-crowell方程;在人工肠液中符合一级释放方程。动力学结果揭示,黄连素纳米乳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明显增加,且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释药性能曲线显示,黄连素纳米乳在人工肠液中的释放浓度最高,药物释放属于被动扩散。

龙威,周昕[8](2013)在《5种磺胺类药物SN、ST、SD、SG及SMP分子活性的量子化学计算》文中认为利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在6-311++G(d,p)水平上对5种磺胺类药分子(SN、ST、SD、SG、SMP)进行全优化计算。依据计算研究结果,对比分析了5种磺胺类药分子的几何结构、红外光谱、偶极矩和净电荷布居。结合从前线分子轨道和分子能量的理论角度,推导出它们的活性顺序为:SMP>SD>ST>SG>SN,这与临床实验结果一致。

倪才贤,张克信,高履勋,王立荣,王季春[9](1979)在《抗菌增效剂合用磺胺異噁唑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118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 1978年8~10月,我科曾用抗菌增效剂(TMP)合用磺胺異噁唑(SIZ)治疗急性細菌性痢疾,取得較好疗效。现将系統观察之118例治疗結果总結于后。一.一般資料: 1.病例选择:根据細菌性痢疾診断标准(解放軍总后卫生部1978年12月訂),本組病例选择条件为:(1)急性发病,有发热,腹泻,脓血便,腹痛,下墜等临床表规;(2)病前二日內有进不洁食物史,或最进一周内有与菌痢患者密切接触史;(3)大便鏡检10个高倍視野,平均每視野白細胞(包括脓細胞)在5个以上;(4)

209医院传染病科[10](1979)在《制菌磺加TMP治疗菌痢358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 我们自1976年7月至1978年9月应用制菌磺(SMM)加甲氧苄氨嘧啶(TMP)治疗急、慢性菌痢358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与同期病情类似的四环素加痢特灵治疗100例进行对照,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性别:男性320例,女性38例。年龄:绝大部分为青壮年,1~7岁15

二、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氨嘧啶合用治疗急性菌痢(200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氨嘧啶合用治疗急性菌痢(20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磺胺多辛的质量及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药学部分
        1.1.1 合成工艺
        1.1.2 结构确证
        1.1.3 质量研究
    1.2 药理学部分
        1.2.1 作用机理
        1.2.2 药代动力学研究
        1.2.3 急性毒性研究
        1.2.4 长期毒性研究
        1.2.5 国内临床研究
        1.2.6 国外临床药理学
第2章 磺胺多辛原料的结构确证
    2.1 新药名称、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及分子量
    2.2 确证化学结构用样品的纯度及纯检查方法
        2.2.1 精制方法
        2.2.2 样品纯度
    2.3 确证化学结构的方法
        2.3.1 元素分析
        2.3.2 红外吸收光谱
        2.3.3 紫外吸收光谱
        2.3.4 核磁共振氢谱
        2.3.5 核磁共振碳谱
        2.3.6 质谱
        2.3.7 差热分析(DSC)
        2.3.8 热重分析(TGA)
        2.3.9 粉末X-射线衍射试验
    2.4 结果与讨论
第3章 磺胺多辛原料的质量研究
    3.1 理化常数
        3.1.1 性状
        3.1.2 溶解度
        3.1.3 熔点
        3.1.4 吸湿性
        3.1.5 结晶水
        3.1.6 吸收系数
    3.2 鉴别
        3.2.0 化学鉴别
        3.2.1 芳香第一胺类的鉴别反应
        3.2.2 磺胺多辛降解产物熔点测定法
        3.2.3 红外光谱
    3.3 检查
        3.3.1 酸度
        3.3.2 碱性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3.3.3 氯化物
        3.3.4 有关物质
        3.3.5 残留溶剂
        3.3.6 干燥失重
        3.3.7 炽灼残渣
        3.3.8 重金属
        3.3.9 砷盐
    3.4 含量测定
        3.4.1 0.1mol/l亚硝酸钠滴定液标定
        3.4.2 精密度试验
        3.4.3 准确度试验
        3.4.4 耐用性试验
        3.4.5 溶液稳定性试验
        3.4.6 含量测定
    3.5 结果与讨论
第4章 磺胺多辛原料的稳定性研究
    4.1 样品来源
    4.2 市售参比样品来源
    4.3 考察项目
    4.4 影响因素试验
        4.4.1 强光照射试验
        4.4.2 高温试验
        4.4.3 高湿度试验
    4.5 加速试验
    4.6 长期试验
        4.6.1 稳定性考察指标检查
    4.7 稳定性研究试验的结果与讨论
        4.7.1 影响因素试验结果与讨论
        4.7.2 加速试验结果与讨论
        4.7.3 长期试验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7)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黄连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1.1 抗微生物、原虫及病毒作用
        1.1.2 对心血管循环系统疾病的作用
        1.1.3 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
        1.1.4 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
        1.1.5 降血糖作用
        1.1.6 抗炎与免疫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
        1.1.7 抗肿瘤作用
        1.1.8 其他疾病的作用
        1.1.9 黄连素的毒副作用研究
        1.1.10 结语
    1.2 纳米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1.2.1 纳米乳的研究概述
        1.2.2 纳米乳的基本性质研究
        1.2.3 纳米乳的制备及形成机理
        1.2.4 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应用
        1.2.5 结语
    1.3 论文的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3.1 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分析方法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制剂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法的建立
        2.2.2 制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2.2.3 血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空白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处方筛选及其影响因素考察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对纳米乳处方的筛选
        3.2.2 利用伪三元相图对纳米乳形成因素考察
        3.2.3 黄连素的增溶作用
    3.3 讨论
        3.3.1 纳米乳与表面活性剂
        3.3.2 纳米乳与助表面活性剂
        3.3.3 纳米乳与油相
        3.3.4 纳米乳与温度
        3.3.5 纳米乳与伪三元相图
        3.3.6 纳米乳与药物增溶
    3.4 小结
第四章 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黄连素纳米乳制备
        4.2.2 黄连素纳米乳的包封率、载药量及制备工艺考察
        4.2.3 黄连素纳米乳的质量评价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安全性评价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急性毒性试验
        5.2.2 皮肤和眼部刺激毒性试验
        5.2.3 细胞毒性试验
    5.3 讨论
        5.3.1 急性毒性试验
        5.3.2 皮肤和眼部刺激毒性试验
        5.3.3 细胞毒性试验
    5.4 小结
第六章 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药效学评价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体外抗菌活性
        6.2.2 对细菌性腹泻模型小鼠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6.2.3 对正常及高糖耐受量小鼠血糖的影响
        6.2.4 对急性高血脂模型小鼠血脂的影响
    6.3 讨论
        6.3.1 体外抑菌活性
        6.3.2 细菌性腹泻
        6.3.3 对小鼠血糖及血脂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药动学及其释药性能研究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材料
        7.1.2 试验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药物动力学研究
        7.2.2 黄连素纳米乳体外释药性能研究
    7.3 讨论
        7.3.1 药物动力学研究
        7.3.2 体外释药性能研究
    7.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 谢

(8)5种磺胺类药物SN、ST、SD、SG及SMP分子活性的量子化学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 计算方法
2 结果讨论
    2.1 几何结构分析
    2.2 红外光谱
    2.3 偶极与净电荷布居
    2.4 分子前线轨道分析
    2.5 分子能量
3 结 论

四、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氨嘧啶合用治疗急性菌痢(200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氨嘧啶合用治疗急性菌痢(200例疗效观察)[J]. 李岱. 赤脚医生杂志, 1976(06)
  • [2]磺胺多辛的质量及稳定性研究[D]. 张爱莲. 南京师范大学, 2012(07)
  • [3]抗菌宁治疗急性菌痢疗效观察[J]. 郑州铁路中心医院传染科. 铁道医学, 1978(03)
  • [4]甲氧苄氨嘧啶(TMP)合并四环素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J]. 郑州铁路局中心医院传染科. 铁道医学, 1976(04)
  • [5]酞磺胺噻唑和磺胺6甲氧嘧啶与磺胺增效剂合用治疗急性菌痢的临床效果分析[J]. 锦州铁路中心医院传染科. 铁道医学, 1976(03)
  • [6]无味红霉素加甲氧苄氨嘧啶短程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50例疗效观察[J]. 姜胜文. 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1998(04)
  • [7]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研究[D]. 孙红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8]5种磺胺类药物SN、ST、SD、SG及SMP分子活性的量子化学计算[J]. 龙威,周昕.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9]抗菌增效剂合用磺胺異噁唑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118例疗效观察[J]. 倪才贤,张克信,高履勋,王立荣,王季春. 兰州医学院学报, 1979(01)
  • [10]制菌磺加TMP治疗菌痢358例疗效观察[J]. 209医院传染病科. 人民军医, 1979(06)

标签:;  ;  ;  ;  ;  

磺胺类药物联合甲氧苄啶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200例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