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钩藤总碱工业生产的初步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晶晶[1](2013)在《钩藤总碱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焦虑作用药效学和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目的钩藤属茜草科植物,带钩茎枝入药,性凉、味甘苦,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的功效,其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已有悠久的使用历史。现代实验研究表明,钩藤生物碱除了具有对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等药理作用外还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例如镇静、抗惊厥、抗癫痫、抗焦虑等。目前国内外对钩藤生物碱的药理作用研究多集中在钩藤碱、异钩藤碱的降压和脑缺血保护等药理作用上,对其可能的抗焦虑药效学还少见报道,考虑到钩藤生物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且具备天然药物成分安全性较高的特点,有必要对其抗焦虑活性进行深入研究。本课题首先对钩藤总碱(RTA)四个主要有效成分建立检测时间快、分离效果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分析方法,为钩藤总碱提取工艺、含量测定及稳定性考察奠定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研究对钩藤总碱的提取工艺优化,建立提取效率高、方法简易可行且安全的钩藤总碱(RTA)提取工艺,为后续进一步探讨其抗焦虑药效及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奠定物质基础;采用不同的国际通用的抗焦虑动物模型,观察钩藤总碱对动物行为学的影响考察其抗焦虑作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钩藤总碱对EPM干预前后大鼠脑组织内单胺类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变化,认识其可能相关的作用机制。为寻求有效且副作用更小的天然抗焦虑药物,为我国传统中药钩藤的药物研发奠定实验基础。2.方法2.1钩藤总碱的含量测定研究对提取钩藤总碱中主要有效成分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和异去氢钩藤碱4个四元环氧化吲哚生物碱建立检测时间快、分离效果好的HPLC-UV分析方法,通过分离特异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对所建方法考察确证。2.2钩藤总碱提取工艺优化的单因素影响研究通过薄层色谱法定性分析鉴别购买钩藤药材;对几个不同产地的普通钩藤药材进行筛选,确定钩藤碱含量高的产地钩藤作为提取工艺的药材;以钩藤碱的产率为响应值,在前期预实验考察基础上以乙醇超声提取法为基础,采取冷浸时间、乙醇百分比、酸化条件、萃取溶剂、萃取溶剂比及萃取次数多个单因素影响进行考察。2.3钩藤总碱提取工艺正交试验优化研究在单因素影响研究基础上以3个主要因素物料比为1:5、1:10、1:15,提取次数为1次、2次、3次,超声时间为1h、2h、3h,开展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L933),进一步确定钩藤总碱的最优提取工艺。2.4钩藤总碱抗焦虑作用初步药效学研究以地西泮作为阳性对照,对自提钩藤总碱通过大/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小鼠明暗穿箱实验、小鼠避暗实验、小鼠期待性焦虑实验和小鼠戊四唑抗惊厥实验几个通用的动物焦虑模型进行抗焦虑作用的初步药效学研究。2.5钩藤总碱抗焦虑作用初步作用机制研究: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EPM干预前后大鼠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三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变化,考察其可能的作用机制。3.结果3.1钩藤总碱的含量测定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确定分析波长为245.4nm,色谱分离条件为以Welchrom-C18(4.6×250mm,5μm)色谱柱为固定相,流动相体系为0.01mol/L磷酸二氢钾(HCl调PH2.85)-乙腈(70:30),以柱温25℃、流速1.0mL/min梯度洗脱,010min内洗脱比例由70:30线性递减至65:35。该条件下钩藤总碱样品的主要有效成分(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保留时间分别于共存杂质有效分离。该分析方法确证结果显示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钩藤碱:y=6.17×104x-2.17×104(0.5266μg/ml, r2=0.998),异钩藤碱: y=5.77×104x-1.20×104(0.4659μg/ml, r2=0.997),去氢钩藤碱:y=6.38×104x–1.45×104(0.4861μg/ml, r2=0.998),异去氢钩藤碱:y=5.54×104x-1.86×104(0.4558μg/ml, r2=0.998);准确度实验结果钩藤碱低、中、高浓度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94.8%、113%;异钩藤碱低、中、高浓度加样回收率分别为88%、90%、100%;去氢钩藤碱低、中、高浓度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2%、88%、98%;异去氢钩藤碱低、中、高浓度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6%、113%、108%;精密度结果显示钩藤碱日内精密度分别为1.76%、3.70%、7.76%;异钩藤碱日内精密度分别为1.07%、3.78%、6.39%;去氢钩藤碱日内精密度分别为2.10%、3.48%、6.39%;异去氢钩藤碱日内精密度分别为1.62%、3.50%、9.92%;提取总碱重复性实验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和异去氢钩藤碱的含量RSD值分别为1.52%、1.97%、1.81%、1.66%,重复性好;提取总碱溶液在室温放置1、2、3、4、5天后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和异去氢钩藤碱含量RSD值分别为7.55%、8.64%、6.84%、7.87%,冷藏(4℃)的1、2、3、4、5天其含量RSD值分别为4.78%、4.6%、3.77%、2.93%,室温和冷藏5天稳定性均良好。3.2钩藤总碱提取工艺优化的单因素影响研究薄层色谱法定性分析鉴别后,对几个不同产地的普通钩藤药材进行筛选,以钩藤碱的产率为响应值,结果显示湖南钩藤提取率较高,确定作为药材基础。通过以上多个单因素影响考察,综合评价,结果以冷浸24h、80%乙醇、0.2%HCl酸化、三倍量氯仿萃取3次为最佳初提工艺。3.3钩藤总碱提取工艺正交实验优化研究在单因素影响确定的初提工艺基础上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L933)优化,实验结果显示以物料比为1:10、提取次数为3次、超声时间为2h作为最佳优化条件,最后确定建立了提取率高、方法简易可行且安全的钩藤总碱提取工艺:物料比1:10,0.2%HCL酸化的80%乙醇冷浸24h,超声2h提取3次,提取液回收乙醇后得到浓缩液氨水调pH1011,三倍量氯仿萃取3次,回收,真空干燥(<80℃)。该提取工艺提取率达0.2%。3.4钩藤总碱抗焦虑作用初步药效学研究自制钩藤总碱在设计的几个不同的动物焦虑模型上,分别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焦虑药效,在大、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小鼠期待性焦虑实验上尤为显着: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TA3个剂量组大鼠OE%和OT%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DZP阳性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显示出应激性体温升高现象,阳性对照组和RTA3个剂量组小鼠均未产生此现象,表现出抗焦虑作用。结果表明钩藤总碱具有一定的抗焦虑药效。3.5钩藤总碱抗焦虑作用初步作用机制研究通过ELISA测定EPM干预前后大鼠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三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显示RTA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可使EPM大鼠脑内NA、DA和5-HT含量产生显着减少,表明RTA对焦虑后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具有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抗焦虑作用机制之一。4.结论4.1建立了钩藤总碱样品的主要有效成分(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含量测定的HPLC-UV分析方法,该方法检测时间快、分离效果好,在特异性、准确性、灵敏性、重现性等方面均可满足钩藤总碱测定需求。4.2确定建立了提取率高、方法简易可行且安全的钩藤总碱提取工艺:物料比1:10,0.2%HCL酸化的80%乙醇冷浸24h,超声2h提取3次,提取液回收乙醇后得到浓缩液氨水调pH1011,三倍量氯仿萃取3次,回收,真空干燥(<80℃)。该提取工艺提取率达0.2%。4.3钩藤总碱在实验设计动物模型分别显现出不同程度的抗焦虑药效,在大、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小鼠期待性焦虑实验上尤为显着,结果表明钩藤总碱具有一定的抗焦虑药效。其对焦虑模型后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具有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抗焦虑作用机制之一。
王海波[2](2014)在《钩藤药材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提出中药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 exHavil.(UR),大叶钩藤U.macrophylla(Miq.)Miq.ex Havil.(UM),毛钩藤U.hirsuta Havil.(UH),华钩藤 U.sinensis(Oliv.)Havil.(USi)及无柄果钩藤U.sessilifructus Roxb.(USe)的干燥带钩茎枝。钩藤系多基原植物的中药材,是治疗肝风内动、小儿惊痫抽搐要药。本研究对五种基原钩藤的生药学、质量评价方法及生物碱类成分分布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对钩藤五种基原植物形态进行描述,确定基原植物形态主要鉴别特征。确定五种基原药材的性状鉴别特征,制定药材基原的性状快速鉴别方法。2.利用显微数码成像技术对五种基原钩藤药材的组织构造、显微特征进行系统研究,采用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装片,确定五种基原的显微鉴别特征,为钩藤药材品种的组织、显微鉴别提供依据。3.建立了 UPLC-Q-TOF/MS法同时测定钩藤药材中36个成分的定性鉴别分析方法,确定主要生物碱成分的质谱裂解规律及特征碎片离子信息,解析结构与色谱保留行为关系。4.建立了 UPLC-Q-TOF/MS法同时测定钩藤药材中24个生物碱类成分的定量方法。对5种基原22批钩藤药材中指标成分含量进行测定,首次确定钩藤药材指标成分的限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确定钩藤药材鉴别项指标性成分为IRN(异钩藤碱)、ICO(异去氢钩藤碱)和GME(缝籽嗪甲醚)。提示关注五环吲哚类成分。钩藤药材含量测定指标性成分为钩藤碱(RIN)、毛钩藤碱(HS)。成分含量限量标准为RIN、HS成分含量均不得低于0.03mg/g;两种成分总量不低于0.12mg/g。阐述了五个基原药材生物碱类组分含量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钩藤药材的基原规范化研究提供化学依据。5.进行了钩藤样品UPLC-Q-TOF/MS测定数据的无监督的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有监督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确定出对品种分类贡献最大的9个指标成分。分别为钩藤碱,异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去氢钩藤碱,柯诺辛碱,iso-RIN,缝籽嗪甲醚,毛钩藤碱和去氢毛钩藤碱。五种基原中,毛钩藤(UH)、无柄果钩藤(USe)与钩藤(UR)、大叶钩藤(UM)、华钩藤(USi)样品中生物碱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本研究揭示了五种基原药材生物碱活性组分的分布差异,为钩藤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化提供了科学依据。6.进行了钩藤药材总氮、灰分、无机元素含量等评价指标和紫外光谱、薄层色谱、液相色谱等评价方法研究。建立五种基原钩藤药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判别方法,确定特征吸收峰位及吸光度比值;建立钩藤药材的含氮量凯氏定氮测定法、TLC、HPLC鉴别方法;建立钩藤药材中16种无机元素含量ICP-MS测定方法。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索各评价指标关联程度,为完善钩藤药材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研究依据。
刘明[3](2011)在《钩藤碱提取工艺和质量标准建立、初步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钩藤为我国传统中药,其药材中所含吲哚类生物碱为主要药效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钩藤生物碱除具有降压、抗癫痫作用外,还有一定抗焦虑作用,应用价值较高。为了进一步研究钩藤活性成分,特别是钩藤生物碱的药用价值,如何从钩藤药材中获得钩藤生物碱有效成分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关键。现有提取工艺主要针对钩藤粗提物及总生物碱,针对有效成分的提取研究较少。本课题对钩藤碱提取纯化工艺、质量标准及抗焦虑药效学进行研究,确定最佳提取纯化工艺,考察质量标准,并对其抗焦虑药效进行初步评价。1.定性定量方法建立建立薄层色谱定性分析钩藤碱的方法,以丙酮-石油醚-氨水(1:2:0.2)为展开剂,钩藤碱在GF254硅胶板(规格:厚度0.20.25mm,25×40mm)上能与其它生物碱及杂质有效分离,在5分钟内即可完成钩藤碱的鉴别。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定量分析钩藤碱的方法,采用Platisil ODS(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01mol/L磷酸二氢钾(KOH调pH8.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40 min内乙腈与0.01mol/L磷酸二氢钾比例由30:70线性递增至60:40,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5 nm,进样量:20μL。方法所获线性回归方程为y=3.64×104x-2.13×104,相关系数r=0.9995;重复性试验粗提物样品钩藤碱含量测定RSD为6.50%,保留时间RSD为0.69%(n=9);加样回收试验高、中、低浓度回收率分别为95.95%、109.62%和114.40%。所建方法可将钩藤碱与其它生物碱及杂质有效分离,能满足对钩藤碱含量测定的要求。2.提取纯化工艺研究第一步先通过单影响因素试验对提取溶剂、药材冷浸时间及超声频率进行考察筛选,再通过L9(3)3正交试验对乙醇百分比、药材质量与溶剂体积比(物料比)及超声时间进一步考察,确定钩藤药材粗提物最佳提取工艺为以8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药材质量与溶剂体积比(物料比)为1:5,4℃冷浸12 h,超声1 h,超声频率为50 Hz,药材粗提物提取率达到7.54%;第二步选择硅胶柱层析法作为从药材粗提物中分离制备钩藤碱的方法,以丙酮-石油醚-氨水(1:2:0.2)为洗脱溶剂,粗提物上样量与硅胶质量比为1:40,收集钩藤碱馏分以2%盐酸、氯仿萃取、水洗、冻干得到90%以上钩藤碱,提取率可达0.201‰。3.质量标准及初步稳定性研究采用紫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对新工艺制备钩藤碱样品进行结构鉴定,并与标准谱图比较,确定了钩藤碱的结构、分子量;进行砷盐、重金属及残留溶剂检查,结果符合2010版药典标准;分别考察了高温、高湿、强光照射等影响因素对钩藤碱的影响,结果钩藤碱在10天内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对钩藤碱在强酸、强碱条件下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在2%、4%、8% HCl中室温放置24 h,在0.1mol/L NaOH中放置8小时钩藤碱含量没有明显改变,说明钩藤碱在上述介质中较稳定。4.初步抗焦虑药效学研究进行大、小鼠高架十字迷宫、敞箱试验及小鼠明暗穿箱试验。以20%DMSO水溶液作为空白组、5 mg/kg地西泮为阳性对照组,考察不同剂量钩藤碱的抗焦虑药效。结果表明,80 mg/kg钩藤碱在小鼠高架十字迷宫、明暗穿箱及大鼠敞箱试验中表现出显着抗焦虑作用,其余剂量钩藤碱及钩藤总碱在个别模型中显示出不同程度抗焦虑作用。
甘琴琴[4](2012)在《钩藤碱的提取与分离及其水解产物制备的研究》文中提出钩藤是我国传统中药,资源丰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钩藤具显着的降压、抗心律失常、镇静等功效,钩藤碱是钩藤的主要有效成分。本项研究以钩藤的带钩茎杆为研究对象,探讨钩藤总碱提取的最佳工艺,优化钩藤总碱的检测分析手段,探究钩藤碱分离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探索钩藤碱水解产物的制备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扫描光谱、红外光谱等分析鉴定手段对钩藤碱水解产物进行分子表征,并对钩藤碱水解产物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为钩藤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钩藤总碱的提取条件优化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影响钩藤总碱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超声时间的最佳水平范围及其交互作用进行研究,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得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40,提取时间为36h,超声时间为30 min,钩藤总碱的综合指标达到最大值,即钩藤总碱的提取率最大。2.钩藤总碱的HPLC分析条件优化钩藤总碱中含有钩藤碱、异钩藤碱等几种性质相似的生物碱,用常规的分析方法难以分离和检测出钩藤碱等主要成分,因此本文优化了钩藤总碱的HPLC检测方法,色谱条件:Waters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A(乙腈)和B(纯净水)混合梯度洗脱:0-1 0minA(55%-60%);10-13minA(60%-62%),13-18minA(62%-75%)。流速为1mL/min、柱温为30.0℃,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245nm。在这种检测方法下,钩藤总碱中的各生物碱成分分离度较高,且可以很好的将钩藤碱分离开来,为后续分离纯化实验得到的钩藤碱的HPLC色谱分析条件提供依据。3.钩藤碱的分离纯化条件优化提取的钩藤总碱主要包括钩藤碱、异钩藤碱、柯诺辛碱、柯诺辛碱B等,其中钩藤碱为主要成分。利用薄层色谱(TLC)、高速逆流色谱(HSCCC)两种手段对钩藤总碱进行分离,从而纯化钩藤碱。薄板色谱分离纯化钩藤碱的最佳条件为:展开溶剂体系为氯仿-丙酮(体积比为5:4),该条件可成功地分离出钩藤总碱的七个主要成分,且得到的钩藤碱经HPLC检测分析后,其纯度达90.01%;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以氯仿-丙酮-0.2mol/LHCL(体积比为4:1.5:2)为两相溶剂系统,在主机转847r/min、流速2.0mL/min条件下进行分离纯化,可以得到纯度较好的钩藤碱,其纯度为97.98%。4.探讨钩藤碱水解产物的制备工艺条件利用钩藤碱分子结构中含有酯键、酰胺键,故采用碱物质对钩藤碱进行碱解来制备钩藤碱水解产物,并对参数进行优化,得出的工艺条件为:采用2mol/LNaOH进行水浴碱解,碱解温度为100℃,采用3%HCL溶液调碱溶液pH为2,大孔树脂D301与酸水液的质量体积比为2:5,无水乙醇与大孔树脂D301的体积质量比为1.5:4。5.钩藤碱水解产物的理化性质研究利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分析手段对钩藤碱水解产物进行了分子表征,结果表明钩藤碱水解产物在224nm左右有最大吸收;经IR分析,钩藤碱水解产物保留了钩藤碱的醚基团,增加了大量的羟基基团,可以初步确定是羧酸盐物质,在指纹区无明显变化,可初步说明其水解产物保留了钩藤碱的主体结构;钩藤碱水解产物对温度和pH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耐光性较差。
汪运[5](2011)在《华钩藤叶生物碱提取分离及降压活性研究》文中提出华钩藤(Uncaria sinensis (Oliv.) Havil)为茜草科(Rubiaceae)钩藤属植物,性凉味甘,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之功效。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钩藤项下规定,可作为中药钩藤入药。钩藤含有多种形式的吲哚类生物碱,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钩藤总生物碱具有显着的降血压作用。钩藤传统的药用部位是带钩的茎枝,但最近有研究表明,钩藤叶里生物碱的含量和种类更多。本文主要以华钩藤叶为原料药,实验内容有:(1)建立以HPLC法测定钩藤总生物碱含量的方法,并追踪了不同产地,不同月份,不同海拔,不同部位钩藤中生物碱含量的变化。采用Hypersil ODS18(250 mm×4.6 mm,5μm)柱为固定相,甲醇:水=57:43(含三乙胺0.01moL/L,冰醋酸调pH=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5nm。结果表明,各指标成分线性关系良好,测定方法重现性好。(2)以产品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为指标,对华钩藤叶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采用碱化醇提法提取总碱,其得率高于酸提法,故最后确定总碱提取工艺为:浓氨水润湿药材后,再采用80%乙醇渗漉提取。(3)对钩藤总碱提取物进行了分离,通过反复硅胶柱层析和制备薄层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得到了钩藤碱C、钩藤碱D、钩藤碱E、钩藤碱F四个单体化合物。(4)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作为实验模型,对上述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的降血压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究它们的降血压机理。研究发现,钩藤碱C、钩藤碱E对SHR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钩藤碱D、钩藤碱F则不具有降血压活性。
王盟,刘卫,邱庆浩,袁红英,杨雪萍[6](2009)在《正交实验法优选钩藤总碱提取工艺》文中提出目的优选钩藤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钩藤总碱的含量和提取液干膏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乙醇浓度、加液量对钩藤总碱提取率和含量的影响。结果钩藤总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乙醇浓度为80%,加液量10倍。结论优选确定的工艺可用于钩藤总生物碱的提取。
王玲玲[7](2007)在《脑栓康复片及钩藤叶总生物碱的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第一部分旨在以部颁标准收载的治疗脑血栓的中成药脑栓康复胶囊为基础,进行八类新药脑栓康复片的开发研究。第二部分旨在对钩藤叶总生物碱提取物提取、纯化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为开发钩藤叶的药用价值提供科学和实验依据。1.对脑栓康复片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以葛根素含量和浸膏重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对比和验证实验,对水提取醇沉淀工艺溶剂用量、药材浸泡时间、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四个因素进行优化。考察了制粒、压片方法对制剂成型工艺的影响,为脑栓康复片建立了稳定、适宜工业化生产的制剂工艺。2.建立了脑栓康复片的质量标准。在原标准基础上,改进了方中血竭、葛根、赤芍的定性鉴别方法,增加了三七、川芎、红花等3味药材的TLC鉴别实验,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脑栓康复片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与Rb1的含量。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与Rb1分别在0.0124~0.1240mg·mL-1、0.0500~0.5000mg·mL-1和0.0392~0.3920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本研究在原标准中人参皂苷Rg1定量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测定项,方法精度高,重现性好,为脑栓康复片建立了规范化的现代质量标准。3.建立了HPLC法测定钩藤叶提取物中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喜果苷、异钩藤碱和异去氢钩藤碱等生物碱类成分的定量分析法。采用Kromasil C18(200×4.6mm,5μm)色谱柱,以0.05mol·L-1醋酸铵缓冲液(pH=5.20)/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5nm,各指标成分线性范围依次为:钩藤碱0.84~13.50mg·L-1,去氢钩藤碱0.86~27.00mg·L-1,喜果苷1.58~50.50mg·L-1,异钩藤碱1.63~52.00mg·L-1,异去氢钩藤碱1.47~47.00mg·L-1(r≥0.9995)。结果表明,各指标成分线性关系良好,测定方法重复性好。4.以钩藤叶为提取原料,以提取物收率、5种生物碱类指标成分含量及其转移率为考察指标,研究钩藤叶总生物碱提取物的制备和精制工艺:分别采用75%的乙醇渗漉的方法制备提取物,并分别采用大孔树脂等分离手段对提取物进行了精制工艺研究。
刘遂库[8](2008)在《钩藤叶生物碱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药理活性和急性毒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钩藤叶来源于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华钩藤U.sinensis(Oliv.)Havil.、大叶钩藤U.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hirsuta Havil.、无柄果钩藤U.sessilifructus Roxb.的干燥叶。钩藤叶中钩藤生物碱类成分种类和含量与钩相似,是一个具有开发价值的新药用植物资源。本文对钩藤叶生物碱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药理活性和急性毒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建立了钩藤碱(rhynchophylline)、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去氢钩藤碱(corynoxeine)、异去氢钩藤碱(isocorynoxeine)和喜果苷(vincoside lactam)等5种生物碱对照品制备工艺,并研究了5种生物碱对照品的理化鉴定和光谱解析等结构鉴定的方法和数据,为钩藤叶提取物和生物碱有效部位的定量分析法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2.以提取物收率、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和喜果苷等5种生物碱指标成的含量及其转移率为考察指标,对钩藤叶提取物制备工艺及其生物碱有效部位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钩藤叶生物碱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结果显示:钩藤叶提取物中5种生物碱指标成分含量总和为3.65%,生物碱有效部位中5种生物碱指标成分含量总和大于60%,含量较提取物提高了近15倍。本精制工艺简单,质量稳定、有效成分含量高,适宜于钩藤叶生物碱有效部位的富集和纯化,为钩藤生物碱类有效部位新药研发提供实验基础。3.对比研究了钩藤叶提取物、钩藤钩提取物和钩藤叶生物碱有效部位对体外LPS激活小胶质细胞释放NO的抑制作用和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钩藤叶生物碱有效部位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IC50为10.7mg/mL,而钩藤叶和钩提取物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药理学方面证明了钩藤叶生物碱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急性毒性试验表明,钩藤叶和钩提取物毒性甚小,测定其最大耐受量为10g/kg,钩藤叶生物碱有效部位LD50为1406.4±198.9mg/kg,该结果对钩藤叶及生物碱有效部位开发利用提供毒理学基础依据。
窦月,周洪雷,蔡梅超,查慧敏[9](2011)在《钩藤总生物碱提取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优选钩藤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钩藤总碱含量和提取液干膏率为综合评价指标,对乙醇用量、浓度、提取时间及次数四因素进行正交考察。结果:钩藤总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75%乙醇提取3次,提取时间2h。结论:提取工艺可稳定可行。
汪冰[10](2006)在《新药用资源钩藤叶的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对钩藤叶的化学成分、钩藤叶和钩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和钩藤叶提取物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旨在为开发钩藤叶的药用价值提供科学和实验依据。1.通过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手段,从钩藤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各种谱学数据(IR、NMR、MS)鉴定为:钩藤碱(rhynchophylline)、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去氢钩藤碱(corynoxeine)、异去氢钩藤碱(isocorynoxeine)、喜果苷(Vincoside lactam),其中异钩藤碱首次从钩藤叶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中分离得到,并通过2D NMR技术完善了异钩藤碱的核磁数据。2.按中药对照品研究规范,建立了上述5种对照品的熔点、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等结构鉴定的参数及图谱资料、TLC鉴别及纯度检查试验。结果表明: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喜果苷对照品纯度均符合HPLC定量用的要求,而异钩藤碱对照品由于稳定性较差,其HPLC纯度仅为93.24%。3.建立了同时测定钩藤叶和钩药材中5种生物碱类化合物的HPLC定量法:采用Kromasil C18(200×4.6mm,5μm)色谱柱,以0.05mol·L-1醋酸铵缓冲液(pH=5.20)/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沈脱,检测波长245nm,各指标成分线性范围依次为:钩藤碱0.84~13.50mg·L-1(r=0.9999),去氢钩藤碱086~27.00mg·L-1(r=0.9999),喜果苷1.58~50.50mg·L-1(r=0.9997),异钩藤碱1.63~52.00mg·L-1(r=0.9999),异去氢钩藤碱1.47~47.00mg·L-1(r=0.9995)。5种指标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101.2%、98.8%、101.4%、98.8%,RSD均小于2.0%。结果表明,各指标成分线性关系良好,测定方法重复性好。对14个产地钩藤植物的叶和钩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基源钩藤植物间生物碱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而同种钩藤植物的叶和钩中生物碱类成分的种类相似。对于不同产地的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的叶与钩中所含生物碱类成分的种类基本相似,但其组成比和含量差异较大。该结果从化学分析研究方面为钩藤叶的药用提供了科学的试验依据。对不同采收方式的钩藤叶,即绿叶和脱落黄叶中生物碱类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绿叶中5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已脱落的黄叶中的含量。这一结果为钩藤叶质量评价及其药用价值的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4.以钩藤叶为提取原料,以提取物收率、指标成分含量及其转移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钩藤叶提取物的制备工艺。
二、钩藤总碱工业生产的初步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钩藤总碱工业生产的初步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钩藤总碱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焦虑作用药效学和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钩藤总碱的 HPLC-UV 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3 统计分析 |
2.4 实验结果 |
2.5 本章小结讨论 |
第三章 钩藤总碱的提取工艺优化 |
3.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本章小结讨论 |
第四章 钩藤总碱的抗焦虑初步药效学研究 |
4.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4 本章小结讨论 |
第五章 钩藤总碱的抗焦虑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
5.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5.2 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 |
5.4 本章小结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钩藤药材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ABBREVIATION |
第一章 钩藤的研究概况 |
1.1 基原植物本草考证 |
1.2 钩藤质量评价研究综述 |
1.3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
1.4 立题依据 |
第二章 基原植物形态及药材性状鉴定的研究 |
2.1 绪言 |
2.2 实验部分 |
2.3 实验结果 |
2.3.1 基原原植物形态描述 |
2.3.2 基原药材性状鉴别 |
2.3.3 钩藤药材基原快速鉴别方法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钩藤药材显微鉴定的研究 |
3.1 绪言 |
3.2 实验部分 |
3.3 实验结果 |
3.3.1 组织构造特征 |
3.3.2 粉末显微特征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钩藤药材质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
4.1 绪言 |
4.2 实验部分 |
4.3 实验结果 |
4.3.1 紫外、可见光谱鉴别分析 |
4.3.2 凯氏定氮法测定钩藤药材总氮含量 |
4.3.3 薄层色谱法鉴别 |
4.3.4 生物碱成分的液相色谱法鉴别 |
4.3.5 ICP-MS测定钩藤药材无机元素含量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UPLC-Q-TOF/MS的五种基原钩藤药材生物碱成分研究 |
5.1 绪言 |
5.2 实验部分 |
5.3 实验结果 |
5.3.1 UPLC-MS分析条件的考察 |
5.3.2 钩藤药材35种生物碱成分的鉴别 |
5.3.3 主体生物碱成分质谱鉴别特征分析 |
5.3.4 五种基原钩藤药材生物碱成分含量测定 |
5.3.5 不同保存期样品主要生物碱成分含量分析 |
5.3.6 五种基原药材生物碱类标志成分分析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 |
致谢 |
附图 |
(3)钩藤碱提取工艺和质量标准建立、初步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钩藤碱定性定量方法建立 |
一 引言 |
二 仪器与材料 |
三 实验方法 |
四 结果与讨论 |
五 本章小结 |
第3章 钩藤药材粗提工艺研究 |
一 引言 |
二 仪器与材料 |
三 实验方法 |
四 结果与讨论 |
五 本章小结 |
第4章 钩藤碱分离纯化工艺建立及优化 |
一 引言 |
二 仪器与材料 |
三 实验方法 |
四 结果与讨论 |
五 本章小结 |
第5章 钩藤碱质量标准及初步稳定性研究 |
一 引言 |
二 仪器与材料 |
三 实验方法 |
四 结果与讨论 |
五 本章小结 |
第6章 钩藤碱抗焦虑药效学初步考察 |
一 引言 |
二 仪器与材料 |
三 实验方法 |
四 结果与讨论 |
五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钩藤生物碱药理作用及提取分离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钩藤碱的提取与分离及其水解产物制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钩藤概论 |
1.1.1 钩藤资源及其分布 |
1.1.2 钩藤的药用价值 |
1.1.3 钩藤的化学成分 |
1.2 钩藤碱的研究进展 |
1.2.1 钩藤碱的提取分离 |
1.2.2 钩藤碱的药理作用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钩藤总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
2.1 引言 |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2.2.1 试验材料 |
2.2.2 仪器 |
2.3 试验方法 |
2.3.1 钩藤总碱的提取 |
2.3.2 干膏率的测定 |
2.3.3 钩藤总碱含量的测定 |
2.3.4 单因素试验 |
2.3.5 正交试验 |
2.3.6 提取工艺的验证试验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钩藤总碱提取过程中的单因素影响 |
2.4.1.1 乙醇浓度对钩藤总碱提取工艺的影响 |
2.4.1.2 料液比对钩藤总碱提取工艺的影响 |
2.4.1.3 提取时间对钩藤总碱提取工艺的影响 |
2.4.1.4 超声时间对钩藤总碱提取工艺的影响 |
2.4.2 正交试验的结果分析 |
2.4.3 提取工艺验证实验的结果 |
2.5 小结 |
第三章 钩藤总碱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研究 |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3.1.1 试验材料及试剂 |
3.1.2 试验仪器 |
3.2 试验方法 |
3.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2.2 色谱条件的选择 |
3.2.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3.2.2.2 流动相的选择 |
3.2.2.3 柱温的选择 |
3.2.2.4 流速的选择 |
3.2.2.5 梯度洗脱程序的建立 |
3.2.3 方法学考察 |
3.2.3.1 精密度实验 |
3.2.3.2 重复性实验 |
3.2.3.3 稳定性实验 |
3.3 小结 |
第四章 钩藤碱的分离纯化研究 |
4.1 前言 |
4.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4.2.1 试验材料 |
4.2.2 仪器 |
4.3 试验方法 |
4.3.1 薄层色谱分离法 |
4.3.1.1 样品溶液的制备 |
4.3.1.2 薄层色谱溶剂系统的选择 |
4.3.1.3 薄层色谱的分离 |
4.3.1.4 钩藤碱的HPLC分析 |
4.3.2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 |
4.3.2.1 HSCCC两相溶剂系统的选择 |
4.3.2.2 HSCCC分离 |
4.3.2.3 HPLC检测分析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TLC分离条件的优化 |
4.4.2 TLC分离结果 |
4.4.3 HSCCC分离条件的优化 |
4.4.4 HSCCC分离结果 |
4.4.5 分离产物的纯度检验 |
4.5 小结 |
第五章 钩藤碱水解产物的研究 |
5.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5.1.1 试验材料 |
5.1.2 仪器 |
5.2 试验方法 |
5.2.1 不同温度处理 |
5.2.2 不同的碱处理 |
5.2.3 不同浓度的碱溶液处理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温度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
5.3.2 不同碱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
5.3.3 NaOH的浓度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六章 钩藤碱水解产物理化性质的研究 |
6.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6.1.1 试验材料 |
6.1.2 仪器 |
6.2 试验方法 |
6.2.1 钩藤碱水解产物母液的配制 |
6.2.2 UV扫描 |
6.2.3 IR分析 |
6.2.4 HPLC检测分析 |
6.2.5 温度稳定性试验 |
6.2.6 pH稳定性试验 |
6.2.7 光照稳定性试验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钩藤碱水解产物外观及溶解性 |
6.3.2 UV分析结果 |
6.3.3 IR分析结果 |
6.3.4 HPLC检测分析结果 |
6.3.5 温度对钩藤碱水解产物的影响 |
6.3.6 pH值对钩藤碱水解产物的影响 |
6.3.7 光照对钩藤碱水解产物的影响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作品 |
致谢 |
(5)华钩藤叶生物碱提取分离及降压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钩藤的研究进展 |
1.1.1 钩藤的概述 |
1.1.2 钩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
1.1.3 钩藤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1.1.4 钩藤中生物碱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
1.1.5 钩藤中生物碱检测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二章 引言 |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2 主要研究内容 |
2.3 实验仪器与材料 |
2.3.1 实验仪器 |
2.3.2 实验材料 |
第三章 钩藤中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研究 |
3.1 HPLC测定钩藤中生物碱的含量 |
3.1.1 色谱条件 |
3.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3.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1.4 标准曲线和线性范围 |
3.1.5 精密度 |
3.1.6 回收率 |
3.2 钩藤中生物碱含量变化研究 |
3.2.1 不同海拔高度钩藤及其各部位中生物碱的分布 |
3.2.2 不同产地钩藤中生物碱含量 |
3.2.3 不同月份钩藤中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华钩藤叶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研究 |
4.1 华钩藤叶中总生物碱的提取 |
4.1.1 不同方法提取华钩藤叶总生物碱 |
4.2 华钩藤叶总碱提取物中单体化合物分离与鉴定 |
4.2.1 单体化合物的分离 |
4.2.2 结构鉴定 |
第五章 华钩藤叶生物碱降血压作用的初步研究 |
5.1 实验方法 |
5.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5.1.2 动物分组、给药剂量及途径 |
5.1.3 血压的检测 |
5.1.4 数据处理 |
5.2 实验结果 |
5.2.1 对血压的影响 |
5.3 小结与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图谱 |
(6)正交实验法优选钩藤总碱提取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仪器 |
1.1 药材 |
1.2 试剂 |
1.3 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钩藤总碱的提取方法 |
2.2 干膏率的测定 |
2.3 钩藤总碱含量的测定 |
2.4 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 |
2.5 结果分析 |
2.6 验证实验 |
2.7 浓缩温度考察 |
2.8 干燥温度考察 |
3 讨论 |
(7)脑栓康复片及钩藤叶总生物碱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脑栓康复片及钩藤叶总生物碱的研究概况 |
第一节 脑栓康复片及其相关制剂的研究概况 |
1. 脑栓康复片处方的来源 |
2. 脑栓康复胶囊的方解 |
3. 脑栓康复胶囊方中主药的研究文献综述 |
4. 脑栓康复胶囊的临床研究 |
5. 脑栓康复胶囊的质量标准 |
第二节 钩藤叶总生物碱的研究概况 |
1. 钩藤的研究概况 |
1.1 植物来源及功效 |
1.2 化学成分研究 |
1.3 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
1.4 药理与毒理学研究 |
2. 大孔吸附树脂的研究概况 |
2.1 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原理 |
2.2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操作流程 |
2.3 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纯化生物碱有效成分中的应用 |
第三节 立题依据 |
第二章 脑栓康复片的开发研究 |
第一节 制备工艺的研究 |
1. 提取工艺研究 |
2. 制剂工艺研究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节 质量标准研究 |
1. 薄层色谱法分析 |
2.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
3. 小结 |
第三章 钩藤叶总生物碱提取物的开发研究 |
第一节 钩藤叶总生物碱提取物制备工艺的研究 |
1. 钩藤叶总生物碱提取物提取工艺研究 |
1.1 供试药材 |
1.2 钩藤总生物碱提取物的制备 |
1.3 钩藤叶总生物碱提取物含量测定方法 |
1.4 结果与考察 |
1.5 工艺验证试验 |
第二节 钩藤叶总生物碱提取物精致工艺的研究 |
2. 钩藤叶总生物碱提取物精制工艺研究 |
2.1 试剂与仪器 |
2.2 树脂的预处理 |
2.3 树脂的筛选 |
2.4 上样溶媒的选择 |
2.5 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的脱吸附性能 |
2.6 工艺验证试验 |
2.7 定量法 |
2.8 结果和讨论 |
2.9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文章 |
(8)钩藤叶生物碱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药理活性和急性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说明 |
第一章 钩藤的研究概况 |
1.1 本草考证 |
1.2 钩藤属植物资源分布与现状 |
1.3 钩藤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4 钩藤属植物的药理及毒理学研究概况 |
1.5 钩藤植物及其制剂的临床应用 |
1.6 钩藤叶的研究 |
1.7 立题依据 |
第二章 钩藤叶生物碱对照品研究 |
2.1 实验部分 |
2.2 结果与讨论 |
2.3 小结 |
第三章 钩藤叶生物碱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2 结果与讨论 |
3.3 小结 |
第四章 钩藤叶提取物和生物碱有效部位抗小胶质细胞活化作用及急性毒性的初步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2 结果与讨论 |
4.3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图 |
(9)钩藤总生物碱提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仪器 |
1.1 药材 |
1.2 试剂 |
1.3 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钩藤总生物碱的提取分离方法 |
2.2 钩藤总碱含量的测定 |
2.3 干膏率的测定 |
2.4 结果分析 |
2.5 验证实验 |
3 讨 论 |
(10)新药用资源钩藤叶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钩藤的研究概况 |
1.1 本草考证 |
1.2 化学成分的研究 |
1.3 钩藤叶与钩化学成分对比研究 |
1.4 药理及毒理学研究 |
1.5 药代动力学研究 |
1.6 生物碱类化合物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
1.7 钩藤药材的资源现状及立题依据 |
第二章 钩藤叶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 |
2.1 提取分离 |
2.2 钩藤叶化学成分结构研究 |
2.3 钩藤叶化学对照品性质研究 |
2.4 小结 |
第三章 钩藤叶与钩生物碱类成分的比较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3 小结 |
第四章 钩藤叶提取物制备工艺的初步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2 结果与讨论 |
4.3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图 |
四、钩藤总碱工业生产的初步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钩藤总碱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焦虑作用药效学和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 李晶晶. 第三军医大学, 2013(01)
- [2]钩藤药材质量评价研究[D]. 王海波. 沈阳药科大学, 2014(05)
- [3]钩藤碱提取工艺和质量标准建立、初步药效学研究[D]. 刘明. 第三军医大学, 2011(12)
- [4]钩藤碱的提取与分离及其水解产物制备的研究[D]. 甘琴琴. 福建农林大学, 2012(05)
- [5]华钩藤叶生物碱提取分离及降压活性研究[D]. 汪运. 西南大学, 2011(09)
- [6]正交实验法优选钩藤总碱提取工艺[J]. 王盟,刘卫,邱庆浩,袁红英,杨雪萍. 医药导报, 2009(09)
- [7]脑栓康复片及钩藤叶总生物碱的开发研究[D]. 王玲玲. 沈阳药科大学, 2007(05)
- [8]钩藤叶生物碱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药理活性和急性毒性研究[D]. 刘遂库. 沈阳药科大学, 2008(08)
- [9]钩藤总生物碱提取工艺研究[J]. 窦月,周洪雷,蔡梅超,查慧敏. 辽宁中医杂志, 2011(05)
- [10]新药用资源钩藤叶的基础研究[D]. 汪冰. 沈阳药科大学,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