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单一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为多样化的自觉作文(论文文献综述)
王利[1](2016)在《试论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文中指出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否得到提高,关键在于儿童文学的熏陶和学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作文实践等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阐述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改变固有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李晖[2](2015)在《新媒体在高职英语人文性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过分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的问题。针对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人文性缺失问题,本文在考察新媒体的传播特性与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借助新媒体加强高职英语教学人文性的必要性与优势,提出了利用不同新媒体资源与平台加强高职英语教学人文性的具体设想与方法。
卫三强[3](2014)在《小学儿童文学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对当下的语文教材存在有畏难情绪。有的甚至说:现在当语文教师真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神,新的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还是河北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教材版本,都加强了人文性,增加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我们的语文教师普遍没有系统学习过儿童文学,以前那套沿用了数年、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以不变应万变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教学方法,现在几乎都行不通了。今天的小学语文教师最缺少什么呢?换言之,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最需要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儿童文学,他们必须尽快补上这一课!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阐述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让小学语文教师改变固有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儿童文学之于小学语文教学,其意义不只是识字、练句、作文,更主要的是借助其伟力对成长中的少年儿童以情感的教育、审美的教育。因为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适应他们的年龄特征、审美需求和接受能力的文学,它与小学语文教学在教育的对象、教育的目的上是相通的。笔者旨在从儿童文学自身的规律出发,通过对儿童文学各种文体特征的分析探究,运用儿童文学独特的美学特质,对儿童文学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搞好小学语文教学,改变目前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的问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小学语文课程与儿童文学的关系,让文学教育和语文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小学生的文学兴趣与修养。第二、小学语文中儿童文学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第三、小学儿童文学教学策略与实践。从文学角度开展儿童文学课教学,利用多种艺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对上述几点的调查、研究、分析,让更多的人都来关注小学语文中的儿童文学教学、重视小学语文中的儿童文学教学,进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黄永彪[4](2014)在《民族预科生数学水平评估方式改革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探讨了民族预科生数学水平评估方式的改革,变单一化为多样化,在传统的客观性笔试闭卷测试基础上,增加了通过课内课外观察数学意识和品质、数学思想作文等评估方式的实验研究,验证了客观全面评估民族预科生数学水平对直升本科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积极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民族预科数学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黄永彪[5](2014)在《民族预科生数学水平评估方式改革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民族预科生数学水平评估方式应大力改革,变单一化为多样化,在传统的客观性笔试闭卷测试基础上,增加通过课内课外观察数学意识和品质、数学思想作文等评估方式的实验研究,验证了客观全面评估民族预科生数学水平对直升本科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积极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民族预科数学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洪文娇[6](2013)在《多元文化冲击下深圳市小学德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深圳市作为一座移民城市,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触角已经延伸进社会的各个角落。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进一步促进经济的繁荣,深圳的青少年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他们生活在物质极度丰裕的社会中。深圳市的人口结构、城市特点注定了这座城市形成了独特的移民文化,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口以及少量的外国人口,带来了各自的文化价值观,各种文化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融合碰撞,使深圳文化充满活力和宽容,给青少年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困惑,也给学校的德育教育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的冲击、网络的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现实中,深圳儿童及青少年最大的问题就是网瘾,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交友聊天、网络娱乐以及玩网络游戏,学习只占极少的一部分。青少年学生攀比成风、一切向钱看,游戏人生、道德滑坡,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传统美德在他们的字典中,已是渐行渐远。早恋,沉迷网络,精神生活低迷,“郁闷”、“纠结”这些灰色词语成了孩子的口头禅,有些小学生已有自杀倾向,有个别中学生轻易地选择了自杀。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的问题。孩子们对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缺少合理的思考。而社会的发展却要求他们要深入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点要求我们学校的教育,尤其是德育必须有所作为。深圳德育必须重新思考自身的根本职责和目的,审视自身的教育对象:文化冲击、信息时代下的独生子女,培养能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本论文旨在对深圳南山区德育所面临的情况、现状做研究,探讨在多元文化冲击下深圳德育的创新途径、相关对策。笔者在对深圳市南山区四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小学学生接触到很多不良信息,使其德育状况受到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深圳市小学德育教学应从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等进行策略的改进。
袁牧[7](2012)在《关于中职英语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文中研究说明由于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他们的现状,本文主要阐述中职英语教材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改革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从而吸引学生兴趣,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效果。
裴霞[8](2012)在《新课改下小学作文语用学分析》文中指出作文,不仅能反映一个小学生认识能力、审美能力、思想修养,更能反映一个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书面作文是学生的语言交际作品,是衡量小学生自身综合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国内小学作文理论研究薄弱,教学效益低下,一直困扰着教育研究者和广大语文教师,其中利用语言学的理论指导小学作文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更是少见。鉴于此,本论文从语用学的话语分析角度来对小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进行案例归纳和问卷归因的调查:首先结合部分学生作文案例,小学一线语文教师和自己在学校的实践经验从语用学理论的视角来探求小学作文的现状,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归因出“语言环境和语用主体”对小学生作文的深远影响,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作文教学建议,为更新小学作文教学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
王占宝[9](2007)在《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 ——以南京市F中学为个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项实践探索性研究,本文以“充分发展”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理念,在阐述“充分发展”之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尝试建构一种“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并对其相关保障体系进行了探讨。具体来说,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充分发展”的意涵进行了解析。从教育史的角度对“充分发展”做了历史的梳理;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充分发展”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最后从本体论、方法论以及社会价值方面对“充分发展”实现的价值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从多学科的视角对“充分发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剖析。从哲学视角来看,哲学人类学、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充分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心理学方面,多元智力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充分发展”做了理论的准备;在社会学方面,社会阶层理论、批判教育学、教育机会均等理论为“充分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第三部分,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讨论了影响学生“充分发展”的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核心理念、要素、特点及相关策略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建构“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第四部分,论证了“充分发展”教育模式的保障体系。“充分发展”教育首先需要学校领导观念的革新;其次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充分发展”;第三,需要从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去型塑有利于“充分发展”的文化环境;最后,还需要学校建构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数字化平台。第五部分,在以上各部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供并分析了体现“充分发展”理念的教育案例。生涯规划、菜单式课程、学生意志训练、生活教学、学习—研究型充分发展教研组以及“模拟-体验”课程等案例的展现,为“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建构提供切实的基础与样例。
朱齐庄,王惕安,李全,张长辉,陈龙泉[10](2000)在《现代教育技术介入课堂与教学观念嬗变》文中研究说明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改科研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应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多媒体组合,能够优化教育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并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其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如何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
二、变单一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为多样化的自觉作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单一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为多样化的自觉作文(论文提纲范文)
(1)试论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
3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 |
3.1 创新课堂教学 |
3.2 创设语境, 加强课外阅读 |
3.3 阅读与作文实践相结合 |
4 结语 |
(2)新媒体在高职英语人文性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媒体及其传播特点 |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性缺失 |
三、新媒体在加强高职英语教学人文性方面的优势 |
四、利用新媒体加强高职英语教学人文性的设想与方法 |
(3)小学儿童文学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小学语文和儿童文学的关系 |
第一节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 |
一、小学语文利用儿童文学资源的历史沿革 |
二、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二节 小学语文与儿童文学有着相似的功能 |
一、小学语文与儿童文学有着共同的服务对象 |
二、小学语文与儿童文学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
三、小学语文与儿童文学都肩负着祖国的语言教育 |
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审美情趣的一致性 |
第二章 小学语文中儿童文学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小学儿童文学教学现状 |
一、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儿童文学修养 |
二、小学生缺乏性阅读教学 |
三、小学儿童文学课堂教学生硬僵化 |
第二节 小学儿童文学教学现状分析 |
一、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重视不够 |
二、小学缺乏儿童文学阅读 |
三、儿童文学教学的人文性缺失 |
第三章 小学儿童文学教学策略与实践 |
第一节 强化儿童文学教学的基础 |
一、通过培训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 |
二、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 |
三、为小学生创设儿童文学阅读环境 |
第二节 加强人文性教学 |
一、挖掘课文中的儿童情趣 |
二、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 |
三、注重小学生的情感发展 |
第三节 通过吟诵感知儿童文学 |
一、对儿童文学各文体要明确概念把握特征 |
二、美读成诵感知儿童文学 |
三、美读的方法 |
第四节 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 |
一、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意境 |
二、通过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三、培养小学生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 |
后记 |
(5)民族预科生数学水平评估方式改革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民族预科生数学水平评估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
2民族预科生数学水平评估改革的依据和设计思想 |
2.1依据 |
2.2设计思想 |
3实验过程 |
3.1非客观性笔试闭卷测试评估方式之一——课内课外观察数学意识和品质 |
3.2非客观性笔试闭卷测试评估方式之二——数学思想作文 |
3.3问卷调查 |
3.4对直升本科的民族预科生追踪调查 |
4实验分析 |
(1) 数学意识、数学品质和数学思想作文成绩与客观性笔试闭卷测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
(2) 非客观性笔试闭卷测试评估方式有利于民族预科数学课程内容现代化和民族化的改革. |
(3) 非客观性笔试闭卷测试评估方式有助于激发民族预科生所特有的数学技能、思维的发挥. |
(4) 数学水平评估方式改革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影响少数民族学生数学水平的不是遗传即民族因素, 而是“后天”环境的影响. |
5结论 |
(6)多元文化冲击下深圳市小学德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 导论 |
1.1 什么是多元文化 |
1.2 深圳市的多元文化有哪些 |
1.3 深圳的多元文化对中小学德育的影响 |
1.3.1 多元文化与德育的关系 |
1.3.2 德育具有内在的文化属性 |
第二章 深圳多元文化对小学德育的影响 |
2.1 多元文化冲击、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深圳小学德育教学的影响 |
2.2 深圳市的特殊情况对自身中小学德育教学的影响 |
第三章 多元文化冲击下深圳市小学生德育情况调查问卷及分析结果 |
3.1 统计学分析 |
3.2 结果描述性分析 |
3.2.1 问卷发放回收的基本情况 |
3.2.2 样本人口统计描述分析 |
3.3 问卷效度和信度分析 |
3.4 问卷的效度分析 |
3.5 问卷的信度分析 |
3.6 不同特征比较分析 |
3.6.1 学校间的各指标比较分析 |
3.6.2 性别间的各指标比较分析 |
3.6.3 户籍间的各指标比较分析 |
3.6.4 是否独生子女的各指标比较分析 |
3.6.5 父亲不同学历干预后各指标比较分析 |
3.6.6 母亲不同学历干预后各指标比较分析 |
3.7 各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
3.8 多因素分析 |
3.8.1 影响德育综合得分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四章 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深圳市小学德育教学的新策略 |
4.1 多元文化冲击下深圳市中小学德育教学的现状 |
4.1.1 深圳市中小学德育教学取得的成绩 |
4.1.2 多元文化冲击下深圳市小学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
4.2 多元文化时代深圳市中小学德育教学的新策略 |
4.2.1 由封闭式德育转向“开放式”教育 |
4.2.2 德育目标贴近现实生活,使其具体化和可操作 |
4.2.3 德育内容丰富化,构建特区新时代道德新品质 |
4.2.4 不断改进德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
4.2.5 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德育工作力度 |
4.2.6 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 |
4.2.7 德育观念的转变 |
4.2.8 德育内容的创新 |
4.2.9 德育方法的创新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附录 |
致谢 |
(7)关于中职英语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中职英语教材的改革 |
(一) 选用适合学生的教材 |
(二) 编写适应学生的英语教材 |
二、关于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 |
(一) 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学生程度参差不齐, 学习态度消极, 自卑心强 |
2.教学内容与专业脱节, 缺乏实用性 |
3.教学方法单一, 模式陈旧 |
(二) 改进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举措 |
1.关注每一位学生, 注重情感教育, 形成互动性课堂 |
2.以学生为中心, 变被动为主动 |
3.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设计多元化的作业 |
4.与专业相结合, 增强实用性 |
(1) 转变教学理念, 以实用性原则为主导 |
(2) 突出教学内容的专业性 |
(3) 课堂教学与实践相联系 |
三、改革英语评价制度, 采用多元化考核 |
(一) 听力测试, 变单一化为多样化 |
1.听录音、看录相选答案。 |
2.单元听力小测试。 |
3.听力竞赛。 |
(二) 口语测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
1.创设情景, 展开对话。 |
2.看图说话。 |
3.口语特长加分。 |
4.背课文。 |
(三) 笔试改革:从“传统型”走向“开放型” |
1.词汇测试。 |
2.自由作文。 |
3.学生自己出试卷。 |
四、结语 |
(8)新课改下小学作文语用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的文献综述 |
(一)国内的研究情况 |
(二)国外的研究情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 |
一、基本概念 |
(一)语言、话语 |
(二)口语、书面语 |
(三)新课改下的小学作文 |
(四)语用学 |
二、理论依据 |
(一)话语理论 |
(二)言语行为理论 |
(三)合作原则 |
三、小学作文和语用学的关联性 |
第三章 小学作文的话语现状 |
一、话语意图缺失 |
二、话语权利丧失 |
三、话语内容失真 |
四、话语结构单一 |
五、话语表达笼统 |
第四章 小学作文现状的归因调查 |
一、调查准备、设计及实施 |
(一)调查目的和内容 |
(二)调查方式及实施情况 |
1、信度检验 |
2、探索性因素分析 |
二、小学作文现状归因的调查数据分析 |
第五章 小学作文现状的归因 |
一、语言环境因素 |
(一)显性语境 |
(二)隐性语境 |
二、语用主体因素 |
(一)主观态度 |
(二)主体能力 |
第六章 小学生作文改革的启示 |
一、善待学生话语,提供语言空间 |
(一)成人移情理解 |
(二)社会文化建构 |
二、构建言语环境,强化语境引导 |
(一)家庭环境 |
(二)教学环境 |
三、明确教学目的,渗透语用理念 |
(一)语用课程的探析 |
(二)语用意识的主导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附录 |
后记 |
(9)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 ——以南京市F中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充分发展”的意涵解析 |
一、“充分发展”的历史分析 |
(一) “充分发展”观的历史脉络 |
(二) “充分发展”观的历史局限 |
二、“充分发展”的意涵辨析 |
(一) “充分发展”的含义 |
(二) “充分发展”的实质 |
(三) “充分发展”的特征 |
三、“充分发展”的价值论析 |
(一) 本体论价值 |
(二) 方法论价值 |
(三) 社会学价值 |
第二章 “充分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一、“充分发展”的哲学基础 |
(一) 哲学人类学视阈中的“充分发展” |
(二) 人本主义视阈中的充分发展 |
二、“充分发展”的心理学基础 |
(一) 多元智慧理论与成功智力理论:充分发展的可能 |
(二) 马斯洛需要层次及自我实现理论:充分发展的需要 |
(三) 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最近发展区”:充分发展的实现 |
三、“充分发展”的社会学基础 |
(一) 社会阶层理论:充分发展差异性的理论基础 |
(二) 教育机会均等理论:充分发展差异性的现实基础 |
(三) 来自批判教育学的一些思考 |
第三章 “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 |
一、影响学生充分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
(一) 宏观层面:社会背景与教育体制 |
(二) 中观层面:办学理念与学校管理 |
(三) 微观层面:学生个体与学习情境 |
二、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建构 |
(一) “充分发展”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 |
(二) “充分发展”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 |
(三) “充分发展”教育模式的运行特点 |
(四) “充分发展”教育模式的实施策略 |
第四章 “充分发展”教育模式的保障体系 |
一、领导的观念转型 |
(一) 基于瞻前设计的学校战略领导 |
(二) 基于功能优化的学校战略管理 |
二、师生的同构共生 |
(一) 以教师充分发展共同体建设为前提 |
(二) 以师生共同发展及相互促进为指向 |
三、学校的自主发展 |
(一) 以生为本,校风当先 |
(二) 立足校本,积极开放 |
(三) 革新评价,鼓足驱力 |
四、发展的技术平台 |
第五章 “充分发展”教育模式的案例举隅 |
一、课程设置的意图 |
二、课程结构的特色 |
三、基于课程建构的教育模式案例 |
案例一 生涯规划《充分发展成长记录》 |
案例二 菜单式课程 |
案例三 意志训练课程—步行者行动 |
案例四 亲近生活教学研究——《功率》一节教学案例(物理教师Z) |
案例五 “学习—研究”型卓越发展教研组建设 |
案例六 “模拟—体验”教育课程 |
参考文献 |
四、变单一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为多样化的自觉作文(论文参考文献)
- [1]试论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J]. 王利. 内江科技, 2016(11)
- [2]新媒体在高职英语人文性教学中的应用[J]. 李晖. 新闻研究导刊, 2015(22)
- [3]小学儿童文学教学研究[D]. 卫三强. 河北师范大学, 2014(04)
- [4]民族预科生数学水平评估方式改革的实验研究[A]. 黄永彪. 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2014年国际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4
- [5]民族预科生数学水平评估方式改革的实验研究[J]. 黄永彪. 数学教育学报, 2014(01)
- [6]多元文化冲击下深圳市小学德育问题研究[D]. 洪文娇. 华中师范大学, 2013(S2)
- [7]关于中职英语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袁牧.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3)
- [8]新课改下小学作文语用学分析[D]. 裴霞. 苏州大学, 2012(10)
- [9]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研究 ——以南京市F中学为个案[D]. 王占宝. 南京师范大学, 2007(03)
- [10]现代教育技术介入课堂与教学观念嬗变[J]. 朱齐庄,王惕安,李全,张长辉,陈龙泉.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