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语音系统概述

普通话语音系统概述

一、普通话语音系统概述(论文文献综述)

江喜昌[1](2021)在《江苏常州金坛吴方言研究》文中指出吴方言作为我国第二大汉语方言,对其调查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便已开始。苏南吴语研究成果丰硕,主要集中在苏州等代表城市。金坛处在吴语区与江淮官话区交汇的地方,记录描写金坛境内吴方言意义重大。我们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金坛吴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进行描写与研究。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金坛的地理人口状况、历史沿革、语言概况,综述了江苏境内吴方言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材料来源与体例说明。第二章为金坛吴方言语音研究,首先,描写了金坛吴方言的语音系统、声韵调配合关系及两字组连读变调,并将金坛吴方言语音与中古音系进行纵向比较,总结其语音特点;其次,总结了金坛吴方言的文白异读现象;最后,将金坛吴方言与苏州方言语音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了二者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第三章为金坛吴方言词汇研究,首先,从词形和词义两个方面将金坛吴方言的词汇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其次,分析了金坛吴方言词汇的造词理据,有直接理据和间接理据两种;最后,从体词性和谓词性两类分析了金坛吴方言的古语词。第四章为金坛吴方言语法研究,首先,分析了金坛吴方言的实词和虚词,实词方面分析了名词、代词和数量词,虚词方面分析了副词、介词、连词和助词;其次,分析了金坛吴方言的句式,重点讨论了处置句、被动句、比较句和双宾句;最后,分析了金坛吴方言的句类,重点讨论了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第五章为结语,对金坛吴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进行归纳与总结,金坛吴方言保留着吴语系统的基本面貌,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普通话推广等诸多因素所带来的语言接触与融合,导致金坛吴方言与苏南吴语典型代表点存在差异,它是深受官话影响的吴语。文章最后另有两个附录,一是金坛吴方言同音字汇,一是金坛吴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

魏思文[2](2021)在《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文中提出进入新世纪以来,随各国、各界间的交流和联系的日益深化,世界日益密集为“地球村”,对于多语言人才的需求随之日益增多,三语、多语习得过程中的诸般课题接连进入语言学家的视野,得到日益密切的关注。但时下,三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不繁多,本文系在此前成果之基础上,考察日(L1)英(L2)汉(L3)三语者中的汉语(L3)辅音、元音、声调和变调的语音样貌及其流变,同时通过和日(L1)汉(L2)双语者的汉语语音样貌及其流变过程对比,分析日语(L1)和英语(L2)在汉语(L3)习得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并对日英汉三语者在汉语辅音、元音、声调和变调方面的迁移成因进行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探讨递进教学效能的可能性和相关策略。本文共由七章组成。第一章,绪论。陈述本文研究背景,界定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语音实验采用的研究手段以及方法,展现研究创新点及其价值。随着近年来我国国际影响力增强和正在全球范围内升温的“汉语热”,在一衣带水的日本,汉语学习者持续增多,其中有英语习得经验的日英双语者数量可观。学术界关于汉日双语学习和汉英双语学习的研究比比皆是,对日英汉三语学习的研究却寥若星辰,鲜少得到关注。回顾国内外“三语习得”的研究历程、发展阶段和研究重点,着重关注“三语习得”研究中的热门课题——语言迁移。通过考察日(L1)英(L2)汉(L3)三语者的汉语语音样貌不可避免地受已或部分习得的日语和英语语音经验的迁移过程,探究其因果关系。第二章,本章以既往研究为基础,举凡本文所使用的相关成果,包括:对比分析、偏误分析、语言迁移、中介语以及实验语音学五个方面。第三章,详述调查目的及其相关准备,包括研究对象和语音样本选取、问卷设计理念、语音样本采集原则,特别是基于语音学教研软件praat对于语音样本的判别、分析、取值等具体研究实践及其与预期对应程度。第四章,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审视,展现了两组样本调查数据结果:无英语(L2)参与下,母语为日语(L1)的学习者学习汉语(L3)的迁移和在英语(L2)参与下,母语为日语(L1)的学习者学习汉语(L3)的迁移的对比,阐明日汉双语者的语音迁移和日英汉三语者的语音迁移实践基本相同,求证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学习汉语(L3)主要表现为f[f]和h[x]混淆,r[(?)]和l[l]混淆,sh[(?)]、s[s]和x[(?)]的混淆,舌尖音塞擦音(zh[(?)]、ch[(?)]、z[(?)]、c[(?)])读作舌面塞擦音(j[(?)]、q[(?)]),n[n]和ng[(?)]混淆以及送气音错读为不送气音六类。单元音迁移主要体现在ü[y]、卷舌元音er[(?)]以及-i[(?)]、-i[(?)]和i[i]的迁移;复元音的迁移相对复杂,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复元音发音不连贯,一些复元音单化,还有一些复元音的介音丢失。声调的迁移主要体现在上声错读成阳平。此外,还详细讨论了日汉双语者和日英汉三语者在上声变调、“一”和“不”变调、轻声和儿化的音变时的迁移表现。第五章,本章对日英汉三语者汉语语音迁移考察分析,出现迁移的最重要原因是语际影响。包括无英语(L2)参与下,母语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英语(L2)参与下,母语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以及目的语汉语(L3)对日英汉三语者汉语语音迁移的影响。同时,一些源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时间也是造成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出现迁移的原因。第六章,针对我们样本展现的日(L1)英(L2)汉(L3)三语者的语音迁移,并结合学习者已经掌握的日语(L1)和英语(L2)的音系特征,试提出有进行性功能的教学策略,期盼能给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些许参考。第七章,总结本文,试对日(L1)英(L2)汉(L3)三语汉语习得中的语音迁移形成初步的结论,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王书婷[3](2021)在《怀宁石牌方言语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有一个千年古镇,曾以商贸和戏曲闻名远近,名曰石牌镇。石牌镇处于怀宁县的西部,怀宁县处于江淮官话和赣方言的分界处,怀宁方言在汉语方言中属于赣方言,在安徽方言中属于潜怀方言。《怀宁县志·方言志》中对于县内的方言描写,是以石牌镇和高河镇为中心,将县内方言分为石牌片和高洪片。石牌镇作为怀宁县的老县城,其语音作为怀宁语音的代表,早期在县志中有大致记载。关于怀宁方言的语音研究,学术界目前基本集中于高洪片,对于石牌片的语音研究存在很大空白。本文以怀宁石牌方言语音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对怀宁石牌方言的语音系统、与普通话及中古音的比较、语音的使用差异及变迁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力求填补石牌方言语音专题研究的空白。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怀宁石牌方言语音系统”,内容包括方言语音声母、韵母、声调的描写分类,以及三者之间的搭配运用情况、同音字汇、语流音变等。第二章及第三章是将石牌方言与普通话及中古音,在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进行全面地对比,探索石牌方言语音共时及历时的演变规律。第四章为“怀宁石牌方言语音的使用差异及变迁”,包括地域性差异、文白异读差异及新老差异,通过这些语音的内部差异探寻怀宁石牌方言的语言变迁现象。本文的创新性体现在语料、理论及方法三个方面。语料上,本文经过历时一年多的田野调查,全面搜集了怀宁石牌方言语音的口语材料,通过分析总结,得出石牌方言语音有23个声母、47个韵母、5个声调的结论,相比于已有研究中的20个声母、40个韵母更为精确;理论上,本文力求结合传统语言学、现代语言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的各种理论方法,在运用传统语言学知识、方言学知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融入语言类型学视角、分析性语言的眼光、方言地理学等理论进行研究;方法上,本文在听音、记音的过程中,使用了斐风等语音调查软件来分析石牌方言的声调系统。在得到充足语料之后,基于归纳与比较,研究过程中还将适当运用数理统计法,对得到的样本进行科学有效地统计分析,以得出量化后的研究结果。

尹朋灯[4](2021)在《初级水平缅北克钦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 ——以迈扎央教育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缅甸克钦族(Kachin)在中国被称为景颇族(Wun Pawng),在印度被称为新颇族(Sing Po)。克钦语是克钦族民族通用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克钦语支。近年来,随着源源不断的克钦族学习汉语,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也面临着克钦族汉语学习方面的诸多教学问题。文章基于语言迁移理论、语言对比分析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以缅北迈扎央教育学院的克钦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语音听辨、统计分析和典型样本的实验等方法,从“母语”和“多语”角度分析克钦学生汉语语音偏误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研究发现:“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极差音’是学习者最难学会的内容,而在适度差异范围内,则差异越小越容易学会”;克钦学生学习汉语时受克钦语的影响强于受缅甸语的影响。克钦族汉语初学者有许多规律性、集中性和特殊性的语音问题。声母方面,n、1、z、r属低难度;j、q、s、c、x属中等难度;zh、ch、sh属高难度。发音部位层面,按难度低到高依次是舌尖中、舌尖前、舌面前、舌尖后。发音方法层面,重难点集中在送气擦音和送气塞擦音。韵母方面,(?)、(?)、ua、uai、un、uang、uen、iong、ueng 属低难度;ou、iou、ian、uei、uo、ue、uan 属中等难度;er、ei、u、un属于高难度。其中,儿化音、卷舌音和撮口呼是重难点。声调方面,问题集中且重难点是第二声和第三声,主要是调域、调型、调时和语调问题。其中,调型、调域主要受德宏方言的影响,调时和语调问题是深受缅甸语和克钦语影响,存在声调环绕、颤抖、摇摆等问题。克钦学生存在一些特定的声韵偏误条件,并构成若干个“偏误链”。如:当c、s、q、x与齐齿呼韵母相拼时,常规性误读为[cj]、[sj]、[cj]、[sj];有且仅当n与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相拼时学生会读错;有些韵母单独读时偏误率很高,搭配声母后明显得到改善,如ei、ou。学生的偏误问题有识音层面、听辨层面、发声层面以及综合性的偏误等等,主要偏误原因是多语杂糅、本土汉语教学问题、汉语拼音方案问题、汉语拼音与克钦文的音形差异以及网络汉语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文章从语言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刘丹丹[5](2021)在《普通话语音研究综述与前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普通话语音研究发展历程,按照三个阶段来研究:"奠基期"(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发展期"(改革开放以后至20世纪末)、"深化期"(进入新世纪)。回顾总结了各阶段取得的成绩,并对普通话语音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与主要议题提出建议。

修竺含[6](2021)在《泰国学习者汉语舌尖塞擦音偏误与纠正反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泰两国语言文化的深入交流,以汉语为第二语言(下称“二语”)的泰国学习者也逐年递增。二语学习的第一步是语音,语音偏误的修正是二语学习进程中的紧要环节。是以,如何有效纠正学习者语音偏误已成为二语习得教研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文献梳理和调查,发现舌尖塞擦音z[ts]、c[tsh]、zh[t?]、ch[t?h]是泰国汉语学习者偏误数量最高的四个音素,也是世界上多数汉语二语学习者的偏误症结处,本文就围绕着这四个音素展开研究。第一章,以近三年来(至2019年)泰国汉语学习者语音学习现状为背景,以中介语理论、纠正性反馈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文献研读法、声学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为研究方法,以泰国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的最高效修正(教师纠正反馈)方式的探求为研究目标展开研商。第二章,用定量分析法证明舌尖塞擦音是二语学习者偏误率最高的音素且偏误的原因有声学和心理两个层面(二者处于递进关系)。通过声学分析法和中介语理论分别了解到导致舌尖塞擦音偏误的声学原因为区别特征模糊,作用这一声学原因的心理(中介语)要素是多方面的(偏误的产生不是语言、教师教材、文化、学习者中某一单独因素作用的结果)且各有侧重的。第三章,以纠正性反馈理论为依据对泰国学习者进行语音偏误修正,发现该理论的三项单位(详见图7)之间处于正相关关系或者说“教师给予原始偏误的纠正反馈数量越高,学习者的理解回应效率越强,最终学习者得到修正的偏误数量就越高”。进一步根据教师采用不同纠正反馈方式(详见表5)后产生的偏误得到修正数量评判各种教师纠正反馈方式的有效性,并最终确定“重述”为最有效的修正方法。结语,虽然“重述”是最高效的教师纠正反馈方法,但也不能解决所有语音偏误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在语音学习前要通过舌位图等方式为学习者普及初级语音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设备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为下一步词汇和语法教学提供铺垫,在教学后的世界汉语教育研究中加强对偏误严重语音要素(如舌尖塞擦音)的关注与研商。

王俊丹[7](2021)在《四川阿坝州汶川县等5县方言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阿坝州汶川县等5县的汉语方言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的田野调查,整理录音,在详细地描写这五地汉语方言的语音系统的基础上,对这五地方言音系进行比较,归纳出异同点,与邻近的西南官话湖广话和南路话音系进行对比,分析各方言的音系特征和历史层次,为四川汉语方言调查和描写增加语料。本文分5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研究现状、调查对象、语音材料、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介绍阿坝州汶川县等5县的概述、历史沿革及交通;第三部分描写阿坝州汶川县等5县的语音系统,包括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第四部分是汶川等5县汉语方言语音特征比较,并与成都话(强势方言)、普通话(标准语)比较,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的语音特征对比。其中讨论了九寨沟话的方言特点以及方言与移民的关系;第五部分是总结。结论认为:汶川话接近于西南官话南路话,茂县话、松潘话以及若尔盖话接近于西南官话湖广话,九寨沟话接近于中原官话的秦陇片汉语方言。同时,阿坝州5点的汉语方言都受秦陇片汉语方言和当地少数民族语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语言现象。

宋欣桥[8](2021)在《浅论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理论基础——纪念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工作开展65周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通过追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历史事实,探究有关普通话审音的理论基础。文章阐述了以下基本观点: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是现代汉语语音规范进程中的历史任务,审定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在现代汉语语音规范上功不可没;北京话中的异读词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主要对象,由"异读"审定为"统读"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工作的主要方向;要维护《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权威性,《现代汉语词典》则是落实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成果的领航者;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工作存续相承,推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任重道远。

石芳[9](2020)在《颍上方言语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颍上县是安徽省阜阳市辖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北平原最南端,淮河流经县内。颍上方言是皖北方言中原官话的一个方言点,属信蚌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加剧,颍上方言因此频繁接触其他方言,加上普通话的普遍使用,颍上方言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目前,学术界对颍上方言的研究不是十分系统深入,方言研究仅停留在音系描述和方言字汇的整理上;专门研究颍上方言的硕士学术论文,一篇研究的是颍上方言语法,语音研究不系统;另一篇以颍上方言研究为基础,同皖北阜阳其他四县方言的语音词汇的比较研究又略显粗糙。本文在细致全面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颍上方言的语音进行详细的描写,并在此基础上将颍上方言与普通话进行声韵调的比较;再与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韵进行详细的比较,挖掘颍上方言重要语音现象,为研究颍上方言的发展演变规律提供线索,探讨颍上方言内部几个语音问题,比如文白异读、连读变调以及轻声等。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部分分为五节,第一节主要介绍颍上县的地理历史概况。第二节国内颍上方言研究现状评述,其中包括四个主要问题:一是颍上方言的归属和界定问题;二是皖北阜阳方言语音研究现状;三是信蚌片方言语音研究现状;四是颍上方言研究现状。第三节主要说明本文的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四节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五节介绍本文的语料来源以及发音合作人情况。第六节说明本文使用的音标及其他符号。第二章颍上方言音系,本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声母、韵母、声调系统,颍上方言包括零声母在内共有19个声母,韵母共有35个,开齐合撮四呼俱全,鼻尾韵有[-n]和[-?]两个,鼻化韵丰富。声调有阴平213、阳平55、上声35、去声51四个。第二部分是声韵调配合状况,先列出声韵调配合简表,再列出声韵调配合总表。第三章颍上方言声、韵、调与普通话声、韵、调的比较,将颍上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进行共时的声、韵、调比较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异。第四章颍上方言声、韵、调与中古音的比较,从这三个方面详细比较了颍上方言和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系,理清颍上方言声韵调演变规律,重点对古入声字的今读类型进行了数据统计和说明。第五章是颍上方言的异读现象研究,分别为语音的地域差异、新老异读、文白异读、别义异读等、特殊字音举例、分音词合音词。第六章是对颍上方言中变调现象进行调查和分析。分为连读变调、轻声、副词“不、都、就、[k??]、[p?]、才、还”的变调、数词“一、七、八”的变调、称谓的变调。连读变读包括两字组、三字组、重叠式词语的变调。轻声这一部分主要研究了轻声的音值、常见轻声词举例、二到五字组中的轻声、轻声的作用等。第七章利用《方言调查字表》对颍上方言进行详细的语音调查,补充了部分颍上方言口语中常用但《方言调查字表》中没有收录的字,在此基础上详尽地列出颍上方言的同音字汇。

瑞娜(Steblova Karina)[10](2020)在《巴拉蒂汉语音节转写系统对俄罗斯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由于汉俄语音系统之间的差异较大,俄罗斯学生习得汉语语音在不同程度上难免出现语音偏误。巴拉蒂汉语音节转写系统(也称“汉语拼音巴拉第对照表”),是由俄罗斯汉学家巴拉第·卡法罗夫发明的一种将汉语音节统一转写为西里尔字母标注的语音系统,早在1839年,在没有现代汉语拼音的背景下,它是唯一能够帮助俄罗斯人学习汉语的一个语音系统。目前,尽管该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做汉语专有名词(如:人名和地名)翻译的统一参考标准,但用西里尔字母标注汉语音节仍是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一种方法,甚至本土汉语教师仍会在汉语教学之初参考或者使用该系统。由于该系统与汉语标准语音之间存在不少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俄罗斯汉语学习者的发音。本文主要以对比分析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为基础,全面地研究巴拉蒂汉语音节转写系统对俄罗斯学生汉语发音的影响,在介绍巴拉蒂汉语音节转写系统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对该系统中汉俄对应的辅音、元音基于国际音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在俄汉辅音元音系统对比的基础上,对巴拉蒂汉语音节转写系统的转写规律进行分类和统计,举例说明了该系统转写规律的分类特点。为研究巴拉蒂汉语音节转写系统对俄罗斯学生发音的影响,论文首先对俄罗斯汉语教师和俄罗斯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其对巴拉蒂汉语音节转写系统及其影响的评价。其次,对有巴拉蒂汉语音节转写系统影响和没有该系统影响的两组俄罗斯学生进行录音测试,在对两组学生的录音样本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并总结他们在发音偏误上的不同特点。针对参与测试的两组俄罗斯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特点,就如何提高俄罗斯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的效果,分别对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对俄汉语语音教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二、普通话语音系统概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通话语音系统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江苏常州金坛吴方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金坛区概况
        一、地理人口概况
        二、历史沿革
        三、语言概况
    第二节 江苏境内吴方言研究现状
        一、语音方面
        二、词汇方面
        三、语法方面
    第三节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材料来源与体例说明
        一、材料来源与发音合作人情况
        二、体例说明
第二章 金坛吴方言的语音研究
    第一节 金坛吴方言的语音系统
        一、声韵调系统
        二、声韵调配合关系
        三、两字组连读变调
    第二节 金坛吴方言与中古音系的比较
        一、声母的比较
        二、韵母的比较
        三、声调的比较
        四、语音特点
    第三节 金坛吴方言的文白异读
        一、声母的文白异读
        二、韵母的文白异读
        三、声韵的文白异读
    第四节 金坛吴方言与苏州方言语音的比较
        一、声母的比较
        二、韵母的比较
        三、声调的比较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坛吴方言的词汇研究
    第一节 金坛吴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的比较
        一、词形比较
        二、词义比较
    第二节 金坛吴方言的造词理据
        一、直接理据
        二、间接理据
    第三节 金坛吴方言古语词例释
        一、体词性古语词
        二、谓词性古语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坛吴方言的语法研究
    第一节 金坛吴方言的实词
        一、名词
        二、代词
        三、数量词
    第二节 金坛吴方言的虚词
        一、副词
        二、介词
        三、连词
        四、助词
    第三节 金坛吴方言的句式
        一、处置句
        二、被动句
        三、比较句
        四、双宾句
    第四节 金坛吴方言的句类
        一、疑问句
        二、祈使句
        三、感叹句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金坛吴方言同音字汇
    附录二 金坛吴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2)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语言迁移研究
        1.1.2 语言迁移研究发展简史
        1.1.3 习得
        1.1.4 实践背景
    1.2 研究界定
        1.2.1 三语和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的区别
        1.2.2 三语习得和二语习得
        1.2.3 本文研究问题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仪器
    1.5 研究价值和意义
    1.6 相关文献综述
        1.6.1 三语习得研究发展史
        1.6.2 语言迁移研究动态
    1.7 研究方法
        1.7.1 实证研究法
        1.7.2 对比分析法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实验语音学
    2.2 偏误分析理论
        2.2.1 偏误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状况
        2.2.2 偏误分析理论的发展过程
        2.2.3 偏误分析理论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2.3 语言迁移理论
        2.3.1 语言迁移
        2.3.2 语际影响
    2.4 中介语理论
        2.4.1 中介语的名称之辨
        2.4.2 中介语的形成因素
        2.4.3 中介语的特点
第3章 调查设计与实施
    3.1 设计方案
    3.2 调查对象及过程
        3.2.1 调查对象
        3.2.2 实验信息采集的过程
    3.3 praat辅助语音分析
        3.3.1 praat的相关参数介绍
        3.3.2 基于praat的语音偏误分析
第4章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语音迁移的实证分析
    4.1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辅音的迁移
        4.1.1 擦音的迁移
        4.1.2 塞擦音的迁移
        4.1.3 鼻音的迁移
        4.1.4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迁移
    4.2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元音的迁移
        4.2.1 单元音的迁移
        4.2.2 复元音的迁移
    4.3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音变的迁移
        4.3.1 上声变调的迁移
        4.3.2 “一”和“不”的变调
        4.3.3 轻声
        4.3.4 儿化
第5章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语音迁移的成因分析
    5.1 语际影响
        5.1.1 无英语(L2)参与,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
        5.1.2 英语(L2)参与下,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
        5.1.3 目的语汉语(L3)的影响
    5.2 学习者自身的影响
        5.2.1 学习动机
        5.2.2 学习时间
        5.2.3 学习策略
第6章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语音的教学策略
    6.1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辅音的教学策略
        6.1.1 f和h的教学
        6.1.2 zh、ch、sh的教学
        6.1.3 r和l教学
        6.1.4 z、c、s和 j、q、x的教学
        6.1.5 -n和-ng的教学
        6.1.6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教学
    6.2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元音的教学策略
        6.2.1 单元音的教学
        6.2.2 复元音的教学
    6.3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声调的教学策略
    6.4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音变的教学策略
        6.4.1 汉语(L3)变调的教学
        6.4.2 汉语(L3)轻声的教学
        6.4.3 汉语(L3)儿化的教学
第7章 结语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怀宁石牌方言语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体例说明
绪论
    第一节 怀宁县石牌镇地理人文概况
        一、石牌镇地理概况
        二、石牌镇历史沿革
        三、石牌镇行政区划
    第二节 方言区属及主要语音特点
        一、方言区属
        二、石牌方言主要语音特点
    第三节 怀宁石牌方言研究现状
        一、怀宁方言研究现状
        二、石牌方言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标音符号
        一、石牌方言辅音表
        二、石牌方言元音表
        三、声调符号
        四、其他特殊符号
    第六节 发音合作人
第一章 怀宁石牌方言语音系统
    第一节 单字音系
        一、声母23 个(包括零声母在内)
        二、韵母48 个
        三、声调5 个(不包括轻声在内)
        四、石牌语音特点概说
    第二节 声韵配合表
        一、声韵配合简表
        二、石牌方言声韵调关系配合表
    第三节 石牌方言同音字汇
    第四节 石牌方言的语流音变
        一、连读变调
        二、儿化
        三、特殊音变
第二章 怀宁石牌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
    第一节 声母的比较
    第二节 韵母的比较
    第三节 声调的比较
第三章 怀宁石牌方言与中古音的比较
    第一节 声母的比较
    第二节 韵母的比较
    第三节 声调的比较
第四章 怀宁石牌方言语音的使用差异及变迁
    第一节 石牌方言的地域性差异
        一、方言小片的划分及内部语音特征
        二、方言小片语音差异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石牌方言的文白差异
        一、石牌方言文白异读的规律
        二、石牌方言文读音和白读音用法的比较
        三、石牌方言文白读音的竞争和发展
    第三节 石牌方言的新老差异
        一、石牌方言新老差异的语音现象
        二、石牌方言新老差异原因探析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初级水平缅北克钦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 ——以迈扎央教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四、理论基础
    五、术语、符号说明
第一章 学院概况与调查综述
    第一节 校园环境与办学情况
    第二节 汉语专业办学情况
    第三节 调查与分析综述
第二章 语料采集与录音样本分析
    第一节 克钦学生汉语声母偏误分析
    第二节 克钦学生汉语韵母偏误分析
    第三节 克钦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
    第四节 克钦教师汉语语音偏误分析
    第五节 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声学分析
第三章 克钦学生汉语语音偏误成因分析
    第一节 已学语言和语言习得负迁移
    第二节 目的语引起的偏误
    第三节 汉语拼音与克钦文的音形差异
    第四节 本土汉语教学导致的语音偏误
第四章 克钦族学生汉语语音偏误解决策略
    第一节 宏观视角下的语音教学策略
    第二节 微观视角下的语音教学策略
    第三节 教学管理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论着类
    二、学位论文类
    三、期刊论文类
    四、其他类
附录
    附录1:《迈扎央教育学院克钦族师生汉语语音测试表》
    附录2 -1:《PC5(预科班)学生基本信息调查表》
    附录2 -2:《TCL(大一)学生基本信息调查表》
    附录3:《迈扎央教育学院师生汉语语音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4 -1:《汉语普通话与克钦语声母对照表》
    附录4 -2:《汉语普通话与克钦语韵母对照表》
    附录5:《汉语与缅语韵母系统对照表》
    附录6 -1:《德宏方言声母系统对照表》
    附录6 -2:《德宏方言韵母系统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普通话语音研究综述与前瞻(论文提纲范文)

一奠基期(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一)北京音系标准音地位的探讨
    (二)普通话标准音音系的研究与基础知识的普及
        1. 对《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以下简称《初稿》)的关注与探讨
        2. 对普通话音系的研究与基础知识的普及
二发展期(改革开放以后至20世纪末)
    (一)《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简称《审音表》)的研究
    (二)探讨普通话标准音的范围界定与主体内容
        1. 对普通话标准音的范围界定及其与北京话关系的探讨
        2. 对普通话语音标准框架与内容的探讨
    (三)音系学和实验语音学
        1. 音系学
        2. 实验语音学
    (四)普通话“过渡语”研究
    (五)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
三深化期(进入新世纪)
    (一)《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相关探讨
    (二)进一步探讨普通话标准音的框架和内容
    (三)进一步探讨普通话“过渡语”
        1. 对“地方普通话”特点及变化规律的研究
        2. 对汉语二语习得(含少数民族)中普通话“中介语”的考察、研究
    (四)深入研究普通话水平测试
四结语
    (一)进一步明确普通话标准音语音系统
    (二)进一步考察普通话语音规范的过程与趋势
        1. 从方言的角度来考察,进一步深入考察方言到普通话之间的过渡状态、规范过程。
        2. 从普通话角度来考察,进一步考察普通话标准音规范、动态发展、完善的过程。

(6)泰国学习者汉语舌尖塞擦音偏误与纠正反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术语的界定
    第二节 文献综述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研究意义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泰国学习者汉语舌尖塞擦音偏误缘由分析
    第一节 泰国学习者汉语声母偏误现状与定量分析
        一、实验目标
        二、调查字表设计
        三、实验对象
        四、实验方法
        五、初步结果
    第二节 舌尖前塞擦音偏误声学与中介语理论分析
        一、舌尖前塞擦音偏误的声学分析
        二、舌尖前塞擦音偏误的中介语理论分析
        三、常见课堂应对策略
    第三节 舌尖后塞擦音偏误声学与中介语理论分析
        一、舌尖后塞擦音偏误的声学分析
        二、舌尖后塞擦音偏误的中介语理论分析
        三、常见课堂应对策略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泰国学习者汉语语音偏误纠正反馈研究
    第一节 泰国学习者汉语语音偏误现状与纠正性反馈理论
        一、语音偏误现状及其修正概说
        二、语音偏误与纠正性反馈理论间关系
    第二节 泰国学习者汉语语音偏误与纠正性反馈理论的三项单位
        一、纠正性反馈理论的三项单位概说
        二、纠正性反馈理论三项单位间关系
    第三节 泰国学习者汉语语音偏误与教师纠正反馈
    本章小结
结语
    一、启发与感悟
        (一)语音偏误前语言学知识的渗透
        (二)习得过程中促进其他语言要素的认知
    二、展望与建议
        (一)教师素养
        (二)大纲设定
        (三)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调查字表
附录 Ⅱ 英汉术语对照表
附录 Ⅲ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后记(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7)四川阿坝州汶川县等5县方言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现状综述
    1.2 本文的调查对象、时间以及所采用的语音材料、研究方法
        1.2.1 发音人情况
        1.2.2 调查字表、录音设备及分析软件
        1.2.3 本文所用的语音材料来源
        1.2.4 研究方法
    1.3 本文所用符号说明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 阿坝州汶川县等5 县市的概述、历史沿革及交通
    2.1 汶川县的概述、历史沿革及交通
        2.1.1 汶川县的概述
        2.1.2 汶川县的历史沿革
        2.1.3 汶川县的交通
    2.2 茂县的概述、历史沿革及交通
        2.2.1 茂县的概述
        2.2.2 茂县的历史沿革
        2.2.3 茂县的交通
    2.3 松潘县的概述、历史沿革及交通
        2.3.1 松潘县的概述
        2.3.2 松潘县的历史沿革
        2.3.3 松潘县的交通
    2.4 九寨沟县的概述、历史沿革及交通
        2.4.1 九寨沟县的概述
        2.4.2 九寨沟县的历史沿革
        2.4.3 九寨沟县的交通
    2.5 若尔盖县的概述、历史沿革和交通
        2.5.1 若尔盖县的概述
        2.5.2 若尔盖县的历史沿革
        2.5.3 若尔盖县的交通
3 阿坝州汶川县等5 县市语音系统
    3.1 汶川县方言语音系统
        3.1.1 汶川话声母系统
        3.1.2 汶川话韵母系统
        3.1.3 汶川话声调系统
    3.2 茂县方言语音系统
        3.2.1 茂县话声母系统
        3.2.2 茂县话韵母系统
        3.2.3 茂县话声调系统
    3.3 松潘县方言语音系统
        3.3.1 松潘话声母系统
        3.3.2 松潘话韵母系统
        3.3.3 松潘话声调系统
    3.4 九寨沟县方言语音系统
        3.4.1 九寨沟话声母系统
        3.4.2 九寨沟话韵母系统
        3.4.3 九寨沟话声调系统
    3.5 若尔盖县方言语音系统
        3.5.1 若尔盖话声母系统
        3.5.2 若尔盖话韵母系统
        3.5.3 若尔盖话声调系统
4 阿坝州汶川等5 县市语音特征比较
    4.1 声母语音特征
        4.1.1 古精组和知系今读
        4.1.2 古非晓组今读分混
        4.1.3 古泥来母今读分混
        4.1.4 古疑影母开口呼今读
        4.1.5 古疑影微母合口呼今读
        4.1.6 古端精见齐齿呼分混
    4.2 韵母语音特征
        4.2.1 假摄三等知系读音
        4.2.2 深摄舒声字读音
        4.2.3 臻摄舒声字读音
        4.2.4 宕摄舒声读音
        4.2.5 江摄舒声读音
        4.2.6 曾摄舒声读音
        4.2.7 梗摄舒声读音
        4.2.8 通摄舒声读音
        4.2.9 深臻曾梗开口三四等入声字读音
    4.3 音系对比
        4.3.1 阿坝五点方言与南路话、成都话、普通话的语音特点比较
        4.3.2 阿坝五点方言与南路话、湖广话的相似度
        4.3.3 九寨沟话的方言归属
    4.4 方言与移民的关系
5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阿坝茂县同音字表
附录2 阿坝松潘同音字表
致谢

(8)浅论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理论基础——纪念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工作开展65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是现代汉语语音规范进程中的历史任务
二、 审定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在现代汉语语音规范上功不可没
三、 北京话中的异读词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主要对象
四、 由“异读”审定为“统读”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工作的主要方向
五、 《现汉》是落实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成果的领航者
    第一,建议不采用“口语中也读××音”的注释。
    第二,更不要采用“口语中多读××音”的注释。
六、 要维护《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权威性
七、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工作存续相承,推行《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任重道远

(9)颍上方言语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颍上县地理历史概况
        1.1.1 颍上县地理交通概况
        1.1.2 颍上县人文历史概况
    1.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1.2.1 颍上方言的隶属划分
        1.2.2 皖北阜阳方言语音研究现状
        1.2.3 信蚌片方言语音研究现状
        1.2.4 颍上方言研究现状
    1.3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3.1 选题缘由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语料来源及主要发音合作人
    1.6 本文使用的音标和符号
第二章 颍上方言音系
    2.1 声母
    2.2 韵母
    2.3 声调
    2.4 声韵配合规律
    2.5 声韵调配合总表
第三章 颍上方言声、韵、调与普通话声、韵、调的比较
    3.1 声母的比较
    3.2 韵母的比较
    3.3 声调的比较
第四章 颍上方言声、韵、调与中古音的比较
    4.1 声母的比较
    4.2 韵母的比较
    4.3 声调的比较
第五章 颍上方言中的异读现象
    5.1 地区差异
        5.1.1 西北部受阜阳话影响形成的差异
        5.1.2 东南部受信蚌片其它方言点影响形成的差异
    5.2 新老异读
    5.3 文白异读
        5.3.1 声母的文白异读
        5.3.2 韵母的文白异读
        5.3.3 声调的文白异读
        5.3.4 声母韵母都不一样的文白异读
        5.3.5 与文白异读有关的颚化现象
    5.4 颍上方言中的分音词合音词
    5.5 特殊字音举例
    5.6 别义异读
第六章 颍上方言中的变调现象
    6.1 连读变调
        6.1.1 两字组连读变调
        6.1.2 三字组连读变调
        6.1.3 重叠式变调
    6.2 轻声
        6.2.1 轻声的音高
        6.2.2 轻声词举例
        6.2.3 二到五字组中的轻声
        6.2.4 轻声带来的语音弱化现象
        6.2.5 轻声作用
    6.3 副词“不、[k??]、[p?]、都、就、才、还”的变调
    6.4 数词“一、七、八”的变调
    6.5 称谓的变调
第七章 颍上方言同音字汇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巴拉蒂汉语音节转写系统对俄罗斯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第二章 巴拉蒂汉语音节转写系统及其对应汉语音节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巴拉蒂汉语音节转写系统简介
    第二节 基于国际音标的汉俄辅音元音系统对比
    第三节 巴拉蒂汉语音节转写系统与其对应汉语音节的对比分析
第三章 巴拉蒂汉语音节转写系统对俄罗斯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的影响调查
    第一节 语音习得影响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第二节 语音习得效果的测试与分析:以中高级水平的俄罗斯学生为例
第四章 面向俄罗斯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初级阶段的语音教学
    第二节 中高级阶段的语音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巴拉蒂汉语音节转写系统与普通话音节对照表
附录二 :巴拉蒂汉语音节转写系统声母转写规律分类表
附录三 :巴拉蒂汉语音节转写系统韵母转写规律分类表
致谢

四、普通话语音系统概述(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苏常州金坛吴方言研究[D]. 江喜昌.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D]. 魏思文. 吉林大学, 2021(01)
  • [3]怀宁石牌方言语音研究[D]. 王书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初级水平缅北克钦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 ——以迈扎央教育学院为例[D]. 尹朋灯.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5]普通话语音研究综述与前瞻[J]. 刘丹丹. 语言文字应用, 2021(02)
  • [6]泰国学习者汉语舌尖塞擦音偏误与纠正反馈研究[D]. 修竺含. 喀什大学, 2021(07)
  • [7]四川阿坝州汶川县等5县方言音系研究[D]. 王俊丹.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8]浅论普通话异读词审音的理论基础——纪念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工作开展65周年[J]. 宋欣桥. 辞书研究, 2021(01)
  • [9]颍上方言语音研究[D]. 石芳. 阜阳师范大学, 2020(06)
  • [10]巴拉蒂汉语音节转写系统对俄罗斯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的影响研究[D]. 瑞娜(Steblova Karina). 青岛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普通话语音系统概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