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高职学生语文能力的实践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彭静悦[1](2021)在《高职语文教学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赵佳[2](2020)在《高职语文项目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需求的转变,我国职业院校越来越关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但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普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和有效性;语文听、说、读、写的实际应用能力底子薄弱,缺乏良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缺乏语文课程学习兴趣。同时,许多高职院校对语文课程重视程度不够,院校师资队伍知识更新过慢决定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适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语文教学校本教材。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形式、教学效果评价等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项目教学法强调通过实践来获得并巩固知识,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创新型地引入项目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组织管理等能力,最重要的是能有针对性地、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职业院校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文章针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带给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和高职语文教学现存问题,分析高职语文教学进行项目教学模式是改革的可行性;分别对两个语文项目教学单元设计及实施过程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高等职业院校语文项目教学改革中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因为项目组织过程缺乏科学性,学生独立学习方式向合作学习方式转变困难;教师进行语文项目教学改革的努力程度和参与课程开发,优化设置教学内容的参与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总结实践经验,从课程知识结构重置、学生观念转变、教师角色转型及校本教材开发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首先,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找准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联系点,重视知识间的联系,提高知识的结构化,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认真了解学情,精心设计教学项目,创设职业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做好课程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多元化评价标准,做好教学反思工作。第三,结合实际开发校本教材。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过程中,遵循职业教育发展导向,结合专业特点,开发合适的校本教材。
彭召军[3](2019)在《高职语文教学渗透职业素养研究 ——以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张家港分院为例》文中提出现代职业教育既要培养合格的职业技能人才,也要关注职业技能人才的人文素养提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老师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其中,高职院校语文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近年来教育部为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明确了改革取向。这其中包括,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必须贯穿职业素养教育。语文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功用。在协调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均衡统一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开展言语实践,引导情感体验,凸显职业素养教育,是一亟待研究的课题。这其中既涉及职业素养内涵本质的把握、培育路径与方法的设计,又关乎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自然融入的策略与方法等诸多问题。因此,要真正重视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使之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中发挥特殊功用,就必须认真研究现阶段高职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为此,本论文以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张家港分院为样本,从厘清与界定职业素养概念切入,以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为借鉴,再以样本校现状剖析为基础,重点研究高职语文教育渗透职业素养的原则与途径,提出实践案例,为高职语文教学有效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本论文研究内容为以下部分。绪论。在阐述研究缘起和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说明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一章:基本理论研究。从职业教育性质、任务的高度论证职业素养是培养目标题中之义,对职业素养的内涵进行厘清与界定,对相关理论进行简要阐明。第二章:样本研究。本部分包括第一章的样本现状分析与第二章的样本现状症结判断。第一节,分析样本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现状,剖析其存在问题,如对职业素养内涵认识存在片面性、将职业素养培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学校主体缺乏职业素养教育整体规划、教师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方法与手段单一等。第二节,对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存在问题的症结进行分析。首先展开实地调研,得出真实数据;然后据此从家庭、院校、社会等方面分析原因。第三章:实践应用。提出高职语文教学渗透职业素养的途径。首先提出渗透职业素养的原则,再提出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的具体路径,分别为从涵养学生职业态度上立意、在相机结合专业学习上着力、在科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上提升、向提高学生能力上突破、从着重引入职业情境融通,在这些路径中分别例举高职语文教育中有效渗透职业素养的应用案例。结语。对本论文研究的总结与再研究的展望。在归结全文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高职语文课程如何有效渗透职业素养作了前瞻性展望。
肖阳[4](2018)在《高职语文主题单元的创建与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主题单元教学这一种特殊的语文教材编排和学习方式,是将若干篇写作题材不同、具有不同风格的文章组合成一个共同单元来学习的大胆尝试,这些独立的文章可能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是它们表达的都是同一种主题。这种类似于群文阅读一样的单元式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把不同文体、不同角度论述的文章放在一起理解,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和不同的语言学习方式,辅助高职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阅读的真意。这种语文学习的新方式,能够更加全面的理解生活和认识生活,能够以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慢慢促使高职院校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阅读目标。高职语文主题单元学习内容的创建,实际上能够将具有特色化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好的注重读书方法。主题单元学习在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主题近似或者题材相近的一组内容来帮助学生们进行学习,这种语文教学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能够达成更好的能力训练和技巧训练效果,在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展开主题内容结合的阅读学习模式,就可以在主题单元创建的同时,增强高职院校学生语文整体的综合教学效果,全面而扎实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理解语文阅读,并结合生活实践的能力。作为一种基于教材编排理念、以单元主线内容为整体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模式,“主题单元教学”的主题既不能片面地理解为一种笼统的思想主题,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知识主题,而是应该从课程目标和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课题研究中,应该将其理解为基于文化的主题单元学习过程,以保证高职语文教学在文化背景下渗透整体整合意识。教学实践中要避免“主题先行”,做到以科学贴切的课程目标为导向;避免单元内部学习内容和活动过于“化整为零”,应该做到针对内容的“有机整合”。这样的主题单元教学才能真正循序渐进地落实学段目标,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课程目标,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本课题拟划分六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与文献综述,阐述该课题研究的背景,综述国内高职语文主题化教学研究的概况。简单介绍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创新点。这部分的核心文献有曹长德《对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余文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邱晓雅《素质教育“内化”意识略论》;白文君《人文精神的核心理念及其当代作为》。第二部分是第一章,首先对高职语文主题教学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什么是语文主题教学,什么是语文主题教学策略。接着介绍语主题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基本类型。第三部分是第二章,在深入实践调查中去了解当下高职语文主题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探究。第四部分是第三、四章,带着之前对现存问题的反思确定主题单元教学的实施原则,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主题单元教学评价,并拟定评价方案,展示评价案例。第五部分是第五章,主要论述主题单元教学实践步骤及策略,也是论文最核心的部分。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语文》为例,首先论述了构建高职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策略。其次,详细论述了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流程与教学方法。并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阐明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及课后训练的策略。第六部分为结语部分,对本课题的研究做收尾性的总结及笔者对这一课题的后续性研究抱有的期望。
张宏武[5](2015)在《高职语文情境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文中提出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学院所设的专业覆盖了北京市重点发展的各个支柱产业。该学院的高职语文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拓宽学生人文知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任。它对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高职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学院所面对的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不容乐观,高职语文教学存在诸多的困难。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无法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情境教学是从教学需要出发,围绕某一教学活动主题,发掘教学资源,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将高职语文教学内容与真实或虚拟的情境融会贯通,缩短学生与语文知识之间的距离,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来提高教学效果,对改变电科院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情境教学的研究现状,结合所调研的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对高职语文教学现状、高职语文情境教学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客观地分析。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对高职语文情境教学的内涵进行界定。根据建构主义、情境认知与学习、多元智能等理论以及教学设计原理构建高职语文情境教学模式。从高职语文教学需要出发,针对电科院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研究具体的实施过程和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设计典型的教学案例。最后,结合调查反馈情况总结高职语文情境教学的实施效益。本文对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贡献三点:一是从电科院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探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情境教学模式引入高职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增强教学效果,为该学院的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的路径;二是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将信息技术与高职语文情境教学有机融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三是设计典型的情境教学案例,为同行提供可操作的范例与参考。
陈嫣嫣[6](2011)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已掀起了一股课程改革浪潮。身处弱势的大学语文教师并不希望在这个浪潮中毫无作为。虽然学界普遍认识到了人文教育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语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却没有明显改观。笔者认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应该尊重教师的研究、协商和专业文化,而教师必须充分发展课程理解能力和革新能力,通过设计课程的过程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笔者首先探讨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问题。我们应在高职教育的背景中探讨大学语文课程的价值,明确课程的目标。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应是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塑造学科和课程理念,构建课程的主体;同时结合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改革实践,形成以母语教育为本,主动打开学科边界的交叉特色。第三章揭示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在课程开设、教学模式和课程合作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第四章则从研究意识、研究理论、研究环境三个角度入手探究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问题的成因。第五章是从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的角度谈谈推进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对策。笔者提出要把语言能力的研究作为突破口,把语文学科的交叉性充分发挥出来,并且要推动不同教育团体开展大学语文教育的交流、合作和协调。
龚莎莎[7](2010)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口语教学研究探索》文中提出职业学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中存在着训练科学性、系统性不够,凭经验训练,随意性较大以及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必须明确训练目标,确定训练内容,落实训练渠道,加强考核督促,使口语训练切实收到成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笔者运用了查阅文献资料、样本测评、对比研究、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试图有针对性地探索一条道路,科学、有序、高效地组织好口语教学。本文结合我国在语文口语教学中的积极探索,以及切合当今社会需要和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出语文口语教学的意义,并针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及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从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及教学实践论述高职口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探讨高职口语教学的教育理念、目标定位、原则体系、教学方法。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研究的对象是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简称无锡机电高职)的学生。这是一所由中职升格的高职学校,学校以理工科专业为主,是全国百所重点职业学校之一。随着现在职业学校的迅速发展,技能型人才在未来国家的经济转型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高职校学生的素质必将成为社会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探索以无锡机电高职学生为本位,我们的方案为无锡机电高职的学生量身订制,虽然这是针对无锡机电高职的现状、学生实际需求和学校发展所需多开展实践,但我们相信,这样的设计方案和探索实践将为高职院校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在高职院校中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王凯[8](2010)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问题、归因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了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生力军。但社会对高职生不满的是其职业素质之外的隐性素质,主要就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缺少文化底蕴,或者说语文素养不高。语文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具有综合性、基础性的特点。它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在高职院校开设语文课程,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而且可以使高职大学生具备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具备明晰的科学理论和创新能力。但是当今有关高职语文教学的研究确实比较薄弱,这与语文在高职院校不受重视有关。高职作为中国内地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自兴办以来在各方面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很多一线教师只能就事论事,将课程教学、教科书作为关注对象,进行针对性较强但流于零散的思考和探讨,近年来除了屈指可数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就语文学科教学进行研究之外,鲜有较具影响的专着对职校尤其是高职语文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本人在高职院校从事语文教学已有十几年时间,虽然学生对我授课的反应良好,但心里总觉得不安。一方面感觉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和人生阅历方面的积淀过于单薄,另一方面深切感到授课内容过于陈旧,脱离学生实际,授课方式也不能沿袭本科中文专业授课的方式。本文力图对高职语文进行重新定位,挖掘出其在教育教学上的强大功能,唤起社会对高职语文的重视,并从教育教学者的身份提出改进高职语文教学的对策,为高职教育走上正轨添砖加瓦。本论文的主体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对当前相关本论题的研究进行了分析综述,指出其不足之处和有待于改进的地方。二、分析了当前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从课程定位、课时量、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论述了当前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三、针对当前高职语文教学问题探究原因,主要归纳为理论匮乏,体制束缚、教法单一、教师素质低、学用脱节等因素。四、根据原因,以教育学理论和学科理论并结合自身实践,制定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对策。实践性强,且有科学性和创新性。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虽然如此,但我觉得语文对高职大学生教育的积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对高职语文教学进行系统的分析,希望能为完善高职语文教学作出微薄贡献。
王芳[9](2022)在《如何提升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水平》文中研究表明高职学校开设汽修专业的目标就是给汽修行业输送优质的专业人才,现阶段的高职汽修专业授课实施思路与方法已经得到全面的调整和创新,师生针对语文课程教学给予了更多地重视。而汽修专业学生能否形成优良的综合实践素养能力,根本上取决于他们自身的人文素养,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此为目标,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人文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刘育红[10](2021)在《高职院校“大语文”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大学语文作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始逐渐受到重视,但其重要性与受重视程度并不匹配,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在教育部提出"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规范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的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大学语文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课程定位,在"大语文"视域下构建以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和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的高职语文课程体系。高职语文课程体系涵盖人文素质教育模块、语言应用能力模块和课外拓展实践模块,基本覆盖了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语文能力需求,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提高高职学生语文能力的实践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高职学生语文能力的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2)高职语文项目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原因 |
1.2 理论依据 |
1.2.1 研究方法的创新 |
1.2.2 研究内容的创新 |
1.2.3 研究角度的创新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行动研究法 |
1.4.2 横向比较研究法 |
1.4.3 文献研究法 |
2 高职语文教学进行项目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
2.1 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2.2 高中语文课改对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影响 |
2.3 高职语文项目教学模式的优势 |
2.4 高职语文项目教学存在的问题 |
2.4.1 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
2.4.2 项目教学改革教师适应性不足 |
2.4.3 缺乏合适的项目教学校本教材 |
3 高职语文项目教学模式实施案例及经验分析 |
3.1 案例一《旅游应用语文》项目教学单元设计 |
3.1.1 项目设置依据 |
3.1.2 项目实施过程设计 |
3.1.3 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 案例二国学经典诗歌朗诵比赛项目实施过程设计 |
3.2.1 项目教学目标设置分析 |
3.2.2 项目教学内容改革分析 |
3.2.3 项目实施过程设计分析 |
3.2.4 项目实施过程存在问题分析 |
4 基于高职语文项目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对策 |
4.1 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
4.1.1 创设职业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4.1.2 要找准语文课与专业课的联系点 |
4.1.3 加强知识的结构化 |
4.2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
4.2.1 充分做好项目实施准备工作 |
4.2.2 提高教师课堂掌控力 |
4.2.3 多元化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 |
4.2.4 做好教学反思工作 |
4.3 结合实际开发校本教材 |
4.3.1 课程性质分析 |
4.3.2 教材改革思路分析 |
4.3.3 教学内容重置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高职语文教学渗透职业素养研究 ——以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张家港分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3. 经验与启示 |
三、研究定位及目标 |
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五、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一章 基本理论:研究高职语文教育内涵本质及职业素养相关理论 |
第一节 高职语文教育内涵本质及其蕴含的职业素养教育价值 |
第二节 职业素养概念的界定 |
第三节 职业素养基本理论 |
一、人本主义情感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三、心理学理论 |
第四节 渗透职业素养对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作用 |
一、高职语文教学渗透职业素养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
二、高职语文教学渗透职业素养提高了课程功能 |
第二章 样本研究: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的现状分析与症结判断 |
第一节 样本学校语文教学渗透职业素养现状 |
一、对职业素养内涵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
二、学校主体职业素养教育整体规划缺失 |
三、教师渗透职业素养的方法与手段单一 |
第二节 样本学校语文教学渗透职业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及症结判断 |
一、实地调研 |
二、主要原因及症结分析 |
第三章 实践应用:高职语文教学渗透职业素养的途径 |
第一节 高职语文教学渗透职业素养的原则 |
一、秉承学生发展为旨归的教育理念 |
二、遵循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
三、坚持激发兴趣的教学策略 |
四、恪守“语文就是语文”的教学准则 |
第二节 高职语文教学渗透职业素养的路径 |
一、从涵养学生职业态度上立意:渗透职业素养之方向性路径 |
二、在相机结合专业学习上着力:渗透职业素养探索前行的路径 |
三、在科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上提升:渗透职业素养十分有效的路径 |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高职语文主题单元的创建与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
二、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综述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高职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策略概述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及阐释 |
一、语文主题单元教学 |
二、语文主题单元教学思考 |
三、高职语文主题单元创建的理论依据 |
四、语文主题单元教学实践 |
第二节 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 |
一、提供实践指导 |
二、达成教学目标 |
第二章 高职语文主题单元教学实施现状调查 |
第一节 高职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调查及分析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内容 |
三、结果分析 |
第二节 高职语文主题单元教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当 |
二、教学内容拘泥于教材 |
三、学习方式欠妥 |
四、评价方式落后 |
第三节 问题的原因探究 |
一、主管部门重视不够 |
二、教师主题单元教学理论水平较低 |
三、忽视教学实际情况 |
四、教学评价理念落后 |
第三章 高职语文主题单元教学实施原则 |
第一节 转变教育理念要建立在培训基础之上 |
第二节 通过研读语文教学标准来规范教育行为 |
一、教师的生活素质亟待提升 |
二、实践效果是检验教学素养的标准 |
三、集中把握因材施教的过程 |
第三节 立足教材、勇于创新 |
一、立足教材、强化知识结构 |
二、勇于创新、探索主题化实践 |
第四节 坚持以学生为本 |
一、合理规划课时 |
二、培养学生兴趣 |
三、丰富课程资源 |
四、因材施教 |
第四章 高职语文单元主题化教学评价 |
第一节 基本操作步骤 |
一、确定主题 |
二、制定方案 |
三、实施方案 |
四、交流评价 |
第二节 实践课例展示及总结 |
一、案例展示及列举 |
二、文本疏通 |
三、文本初读(PPT、板书) |
四、案例分析及总结 |
第五章 高职语文单元主题化教学实践步骤及策略 |
第一节 构建高职院校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策略 |
一、注重整体,统揽全局 |
二、内外统筹,关联整合 |
三、梳理提炼,归纳总结 |
第二节 具体主题单元教学内容、教学流程与教学方法 |
一、主题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 |
二、主题单元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 |
第三节 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与课后训练策略 |
一、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课前预习 |
二、整体感知、分步感悟的课堂教学 |
三、练习巩固与迁移提高相结合的课后训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高职语文情境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对情境教学思想源起的研究 |
1.2.2 对情境教学模式的研究 |
1.2.3 有关情境教学创设的研究 |
1.2.4 对信息技术与情境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
1.3 概念阐述 |
1.3.1 情境的内涵 |
1.3.2 情境教学的内涵 |
1.3.3 高职语文情境教学的内涵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
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
2.3 多元智能理论 |
第3章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语文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
3.1.1 学校简介 |
3.1.2 语文学科的地位不高 |
3.1.3 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较低 |
3.2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1 教学方式的使用不理想 |
3.2.2 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简单 |
3.2.3 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
3.2.4 高职学生学习习惯不良 |
第4章电科院语文情境教学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4.1 电科院语文情境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
4.1.1 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
4.1.2 是信息技术与语文有效整合的路径 |
4.1.3 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
4.2 电科院语文情境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
4.2.1 设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为实施情境教学提供了保障 |
4.2.2 学院资源库的建设为情境教学的实施搭建了资源共享的平台 |
4.2.3 高素质教师团队为开展情境教学创造了条件 |
4.2.4 开展教师集体备课可拓宽情境教学设计的思路 |
第5章 高职语文情境教学模式设计——以电科院为例 |
5.1 学习需要分析 |
5.1.1 学生特点分析 |
5.1.2 课标和教材分析 |
5.1.3 学习内容分析 |
5.2 教学目标分析 |
5.3 语文情境教学的过程设计 |
5.3.1 创设情境 |
5.3.2 实施探究 |
5.3.3 体验情境 |
5.3.4 拓展情境 |
5.4 教学评价 |
5.4.1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
5.4.2 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
5.4.3 评价主体、内容和方法的多元化 |
第6章 情境教学设计案例 |
6.1 诗歌《蒹葭》学习需要分析 |
6.1.1 语文课标和教材分析 |
6.1.2 学情和学习内容分析 |
6.2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
6.2.1 教学目标分析 |
6.2.2 教学重难点分析 |
6.3 教学方法和手段分析 |
6.3.1 教学方法分析 |
6.3.2 教学手段分析 |
6.4 情境教学过程设计 |
6.5 教学评价 |
6.5.1 形成性评价 |
6.5.2 终结性评价 |
6.6 情境教学实施效益分析 |
6.6.1 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
6.6.2 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突出 |
6.6.3 语文教学成效得以提高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情境教学调查问卷:《诗经·蒹葭》学习反馈 |
附录 2:高职语文课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6)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已有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案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二章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 |
第一节 作为高职教育课程的大学语文——职业性 |
一、应在内容上体现职业教育的要求 |
二、应在教学方法上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 |
三、应在职业关键能力培养中发挥作用 |
第二节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大学语文——人文性 |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有着深厚的传统和积淀 |
二、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应继承发扬人文性传统 |
第三节 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大学语文——母语性 |
一、高职院校中唯一的母语教育课程 |
二、高职院校的母语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 |
第三章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问题 |
第一节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情况 |
一、高职院校要不要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存在争议 |
二、开设什么内容的高职语文课程,存在分歧 |
三、选用选编教材,存在偏差 |
四、高职语文课程的评价体系,存在矛盾 |
第二节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 |
一、课程教学模式长期封闭发展 |
二、职教课程模式变革产生的影响 |
三、大学语文课程分科化教学模式改革 |
第三节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合作参与 |
一、与专业课程教师的合作 |
二、与行企业专家的合作 |
三、与课程专家的合作 |
四、与家长等社会力量的合作 |
第四章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一节 教育意识的淡漠 |
一、高职院校的母语保护意识淡薄 |
二、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意识的缺陷 |
第二节 课程研究的苍白 |
一、高职语文课程的基础研究不足 |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实践研究贫乏 |
第三节 研究环境的困顿 |
一、校内保障不力 |
二、校际交流欠缺 |
第五章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取向 |
一、革新母语教育思想,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目标 |
二、探索课程交义领域的开发机制 |
三、构建大学语文课程的知识网络 |
四、强化互动开放的教学方法 |
五、追求公平有效的多元评价 |
六、建立课程合作研究平台,培养专门的母语师资队伍 |
结语 |
附录 |
教师访谈提纲 |
访谈记录摘选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口语教学研究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口语交际和教学的理论研究 |
第一节 口语交际的定义 |
第二节 口语交际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三节 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
第四节 口语教学中教育理念的更新 |
第五节 我国语文口语教学的改革 |
第二章 高职口语教学研究 |
第一节 高职培养目标研究 |
第二节 高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
第三章 高职口语教学现状 |
第一节 对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
第二节 对已就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
第三节 无锡机电高职口语教学现状研究 |
第四章 高职口语教学方案和实践 |
第一节 高职口语教学探索的原则 |
第二节 高职学生口语能力培养方案 |
第三节 高职口语教学实践探索 |
第四节 高职口语教学改革 |
第五节 实践研究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后记 |
(8)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问题、归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三、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问题 |
(一) 定位模糊 |
(二) 课时不足 |
(三) 教材落伍 |
(四) 教法陈旧 |
(五) 知识本位 |
(六) 学生厌学 |
(七) 考评单一 |
四、高职院校语文教学问题的归因 |
(一) 理论匮乏,缺乏引导 |
(二) 体制、观念束缚,环境功利 |
(三) 职教追求速效,语文显效迟缓 |
(四) 教法单一,内容陈旧 |
(五) 经师不为,人师羸弱 |
(六) 生源质低,基础薄弱 |
(七) 考评失真,机制不善 |
五、解决高职院校语文教学问题的对策 |
(一) 革新思想,转变观念 |
(二) 明晰目标,准确导向 |
(三) 科学定位,合理开课 |
(四) 重建教材,学用结合 |
(五) 整合师资,能技并举 |
(六) 形式多样,灵活开放 |
六、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如何提升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宗旨目标 |
二.高职汽修专业的语文授课开展实施现状 |
(一)语文授课模式相对单一 |
(二)语文授课内容没有紧密结合学生专业实践 |
(三)语文教师缺乏与学生主动沟通的意识 |
三.提升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水准的途径 |
(一)创建有趣生动的语文课堂情境 |
(二)提高语文服务于专业领域实践(从这修改,我觉得段落之间可以调整一下顺序) |
(三)要增进高职教师与学生联系互动的意识 |
(10)高职院校“大语文”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现状 |
(一)重视程度不够 |
(二)课程定位不明确 |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
三、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
(一)人文素质教育模块 |
1.加强核心课程建设,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
2.开设相关辅修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
(二)语言应用能力模块 |
1.加强核心课程建设,提高语言应用水平。 |
2.开设相关辅修课程,助力专业技能提升。 |
(三)课程实践拓展模块 |
四、结语 |
四、提高高职学生语文能力的实践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语文教学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为例[D]. 彭静悦.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高职语文项目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 赵佳. 洛阳师范学院, 2020(07)
- [3]高职语文教学渗透职业素养研究 ——以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张家港分院为例[D]. 彭召军.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4]高职语文主题单元的创建与教学实践研究[D]. 肖阳.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5]高职语文情境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D]. 张宏武. 北京理工大学, 2015(11)
- [6]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D]. 陈嫣嫣.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 [7]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口语教学研究探索[D]. 龚莎莎.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3)
- [8]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问题、归因及对策[D]. 王凯.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04)
- [9]如何提升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水平[J]. 王芳. 文学教育(下), 2022(01)
- [10]高职院校“大语文”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索[J]. 刘育红.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