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中专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择职就业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韦金孜[1](2021)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以柳州C学院中印SGMW汽车学院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大批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但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海外招工问题尤为突出,当地技术工人水平偏低,文化认同感不强,而国内工人出国务工人力资源成本又高。因此,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提出,我国职业教育要加快培养国际产能合作急需人才,“加强职业学校与境外中资企业合作,支持职业学校到国(境)外办学,培育一批‘鲁班工坊’,培养熟悉中华传统文化、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进行研究,不仅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实需要,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柳州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于2015年8月在印尼建立生产基地,为加快培育符合公司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上汽通用五菱公司与柳州C学院共建中印SGMW汽车学院,招收印尼留学生来华学习。本论文以柳州C学院中印SGMW汽车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对其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研究,指出其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借鉴国外在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策略和办法,提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进策略。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的意义和研究设计。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主要是对本文研究的核心概念: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人才培养、策略进行界定。并介绍了需求导向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能力素质模型,为人才培养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通过对柳州C学院中印SGMW汽车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解读,以及对其人才培养情况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第四部分是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通过分析柳州C学院中印SGMW汽车学院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是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进策略。针对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四条改进策略:制定校本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优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制度;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最后是结论和展望。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分析柳州C学院中印SGMW在实施改进策略后取得的相应成效,对未来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进行展望。希望本研究的改进策略能切实对柳州C学院中印SGMW汽车学院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为其他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陈晓芳[2](2020)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研究 ——以西藏Z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文中认为目前,随着国家、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与重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正快速而稳步的大发展,学前教育人才需求量仍存在很大缺口,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学前教育教师人才的主力军。然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毕业生的质量不容乐观。据调研显示,目前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后较为普遍的存在着缺乏综合职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等突出问题。其原因虽然是综合性多方面的,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亦是其重要影响性因素。面对中职学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堪忧的困境,本研究从具体的调查研究入手了解西藏中职学前的课程设置现实状况,探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并结合既有研究和实践调查提出自己的相关改进建议和思考,从而指导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以期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促进西藏幼儿园师资培养并促进学校的发展。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展开具体研究。问卷调查从培养规格目标、课程设置整体看法、课程内容的安排与实施效果来阐述西藏中职学前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然后结合职业能力教育思想,分析西藏中职学前专业当前课程设置现状,将中职学前的职业要求与课程设置进行了对比并且深入分析,并结合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总体态度发现中职学前课程设置存在着的主要问题。进而,以西藏Z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个案,综合运用了访法、问卷调查以及文本分析法,在纵向分析比较个案对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该专业一、二、三年级随机抽取34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课程设置结构与目标的合理性以及课程设置对升学和就业的偏重性了解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整体看法;从安排的课时量、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及学习内容对学生的难易程度调查课程内容的合理性;从课程重要性、课时及内容安排的满意度、学习效果及原因、与幼儿园的关联程度等方面调查了学生对课程实施的评价。本研究还选取了6名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通过访谈来了解个案对象的课程结构、师资队伍、实训建设、课程内容、园校合作情况等。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定位不准,培养方向不够明确;课程设置整体构建不完善,课程结构与实践能力培养脱节;课程与幼儿园实际脱节,理实分离未一体化;缺乏统一的课程实施评价标准,对开设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民族文化课程和双语教育课程等。进一步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这些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缺乏紧跟时代的职业教育新理念引领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没有调研分析职业能力要求、未健全保障课程设置有效实施的体系、形式主义严重,对国家以及地方政策的解读把握不到位等。结合既有研究成果和思考,基于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相关课程理论建设理念,论文最后,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思考:第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先进的职业能力教育新理念以及正确科学的现代儿童观;第二,调研西藏当前幼儿市场人才职业能力要求修订明确培养目标;第三,加强校企联办,密切园校合作,沟通搭建继续教育桥梁;第四,合理设计课程结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第五,完善课程设置有效实施的保障体系。从师资建设、课程整合、实训基地、国家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有关西藏中职学前课程设置的思考。
戴星媚[3](2019)在《中职邮轮乘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以北海中职校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邮轮旅游在我国快速发展,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充满异域风情的游历体验、国际化的工作团队和比较丰厚的薪酬待遇,“阳光、高薪、体面”的邮轮乘务专业(方向)成为中职学校学生新的就业热门和未来职业发展追求。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国内中职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先行者之一,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和案例匮乏,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遇到不少问题与困难。如何科学、规范和系统的进行中职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成为理论与实践领域亟待解决的痛点问题,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采取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等主要研究方法。从一线岗位能力调研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比较系统地研究中职邮轮乘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路径与模式。以北海中职校邮轮乘务专业(方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例开展实证研究:通过调研分析该校邮轮专业办学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与解决方案:确立“立足内河,放眼海外”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内容,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搭建产教融合的实训实习平台,不断探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校企协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河海互通”中职邮轮乘务人才培养特色模式,为广西乃至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邮轮乘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蒲虹宇[4](2019)在《可雇佣性视角的TF学院会计专科人才培养模式诊断与提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近百万的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多是因为各高校所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毕业时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能否达到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要求,是中国各高校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鲜有论文针对会计专科学生的可雇佣性及其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社会上各种背景的人进入会计行业,会计专科学生在其中的优势与劣势是什么?可雇佣性究竟如何?针对如上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可雇佣性、人才培养模式等相关内容。然后从可雇佣性视角出发,了解会计行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以及TF学院会计专科人才培养的模式。随后以TF学院历届会计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了解TF学院会计专科在校生和毕业生对于自身可雇佣性评估上的差异与差距,对TF学院会计专科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现有问题进行诊断。并综合上述分析,以提升学生可雇佣性为主线,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优化人品锻造平台、规划职业发展体系、提供反馈跟进服务五个方面的内容,形成提升会计专科学生可雇佣性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院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各项能力,使学生成为可雇佣的合格毕业生。本研究可为改革现行的高教模式提供依据,并为TF学院和同类独立学院基于可雇佣性的视角来改善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思路。培养会计专科学生,高校应站在为未来的用人单位培养合格员工的角度考虑,现行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须以提升大学生的可雇佣性为己任,全面提升学生在未来劳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国晓娜[5](2019)在《许昌市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兴起、衰落、复兴的过程,历尽艰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并且仍然在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中等职业教育人才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有力的人力资源基础。许昌市地处河南省中部,位置优越,商业经济繁荣。许昌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为许昌地区的众多企业输送了很多劳动技术型人才,为许昌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许昌市的中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较弱,所以跟河南省的郑州市、外省的先进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找出许昌市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有助于促进许昌市中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的框架如下:论文绪论部分对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的背景、意义、现状、思路、方法以及创新点进行了阐述,着重介绍了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的理论成果。论文第二章介绍了许昌市中等职业教育目前的状况,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学生发展现状、质量保障现状、政府履职现状。论文第三章找出许昌市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有:招生数量和质量不高、师资力量不足、专业设置不合理、校企合作不深入、顶岗实习不规范。同时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观念落后、教师待遇较低、专业设置与就业不匹配、校企合作对企业吸引力低、学校对顶岗实习督导不力。论文第四章针对找出的问题,结合许昌市的社会和经济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下:加强招生管理、增强师资力量、健全专业设置、加深校企合作、完善实习实训等。
达西亚[6](2019)在《县域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状况与提升策略研究 ——以眉县职教中心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等职业学校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也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换和中下等人群收入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绩,不仅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做出贡献,也是国家教育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点。而眉县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中等职业教育除了存在起步晚、基础薄的天然缺陷以外,还被县域经济的发展所制约。本文将眉县的职教中心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其发展现状的研究,灵活应用文献法、访谈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来找出眉县职教中心的发展障碍,针对性地从外部环境、制度空间和内部要素三个维度提出对策建议。首先,应用文献研究法对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趋势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对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介绍,并拟定了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随后分析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其次,特定时期内政策发展的走向体现了这一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趋势,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情况,本文根据对职业教育界有重大影响的政策文件的出台或是重大事件的出现为依划分为把有关中等职业学校政策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将中等职业学校的政策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8-1984年)中等职业教育政策恢复期;第二个阶段(1985-1996年)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发展完善期;第三个阶段(1997-2001年)中等职业教育政策非均衡发展时期;第四个阶段(2002年至今)创新与内涵发展共进期。最后,根据对眉县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眉县职教中心发展现状的研究,包括从建校到2017年在校生人数变化,专业数量的变化、专业设置的分布情况,不同专业课程设置状况、各类课程所占比重,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专任教师所占比重,历年毕业生就业去向以及近四年毕业生所选择的企业分布现状等。全面分析了眉县职教中心的发展问题表征,对存在问题的分析主要从现状分析的5个方面进行,主要存在:生源不足、专业设置与县域产业结构不协调、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培训不到位等问题。结合眉县职教中心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社会环境、政府以及学校自身三个角度出发,对县域中等职业学校生存现状的提升策略做了梳理,并借鉴欧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为领先的国家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为我国县域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给出一些对策与建议。县域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因其所处地区的不同而具独特性,但因为此类学校所面对的群体以及发展的目标与要求的相似性,县域中等职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又具有共性,所以在县域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彼此的发展经验。此外,县域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是长期的进行时,其发展过程是循序渐进而非一激而就,故而对县域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现状所提的对策也只适用于特定时期,后续根据学校的不断发展还要随之动态调整。
苏雅拉其其格[7](2018)在《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历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深化,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的人文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显的更为重要。在教学改革中,课程开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重点和难点。因而历史教育在培养中职、高职学生的人文观、人生观的价值观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根据职校学生的特点和办学特色,开设历史教育课程,从而探索适合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历史教育的新路是研究本课题的目的所在。本文主要从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的概况;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的历史教学现状;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历史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对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强化历史教育的对策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学院根据中职、高职教育和民族特色专业开设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课程选修课程及专题讲座,并利用校园文化开展多样化的历史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人力资源,编写特色教材。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促进职业学院学生的人文素质。
何敏卿[8](2018)在《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职业护理教育是以服务于“人的健康”为主的教育,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医学模式的变革、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社会经济和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环境变迁,职业护理教育面临多方面的挑战。然而,现行的职业护理教育培养模式过于传统,未能及时调整以适应现今职业护理人才需求规格,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需求和职业护理人员的培养教育之间缺乏沟通反馈机制,并没有形成很好的对接。职业护理培养的毕业生质量,还未能完全契合医疗卫生行业对护理人员的能力需求。本研究旨在以现今医疗卫生行业环境和护理职业教育为背景,以当前职业护理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和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需求为研究内容,以广州市某职业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及相关的医疗卫生单位作为调查对象,由此对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展开研究。通过调查、分析、研究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与护理行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找出导致护理职业能力需求落差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实用的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建议,保障职业护理人才教育的质量。最后为结语部分,包括反思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后续需要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王永东[9](2018)在《中专计算机工程与管理专业教学的创新路径探析》文中提出中专计算机工程与管理专业是互联网+时代的热门专业之一,旨在适应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为一线的计算机工程与管理岗位输送技术工人。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新时代中专计算机工程与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这就中专院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创新。本文从具体的创新路径着眼,探讨了中专计算机工程与管理专业教学的创新问题。
包斌杰[10](2017)在《面向中专学生的Android移动学习应用开发与运用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计算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得教育中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学习形式——移动学习。相较于传统课堂,移动学习可以将学习者从固定的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中解放出来,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这一新型的学习范式可以为传统课堂提供辅助教学,使学习者在课后也可以温故课上所学的内容,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其次,也可以作为单独的线上学习课程投放到移动终端上,实现移动式远程教学。其对于知识经济社会学习社会化与终身化提供了便捷和高效率的学习途径。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和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为移动学习提供了可靠的硬件环境;以及移动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在国内外都开展了各种基于移动设备和移动网络的教学,为本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撑。其中,Android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以其低价、高性价比等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了可靠并经济的移动学习硬件设备,并且其高市场占有率的特点成为了移动学习应用开发平台的首选,也更能契合中专学生的经济能力。再加上我国移动4G网络以及WiFi校园网络铺盖面越来越广,为学习者提供了高速、便捷的学习网络环境。目前,国内外的移动学习研究者主要是针对高等教育学习人群和社会职业人群展开移动教学研究,对于中等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还比较少。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学生既是即将投入社会的劳动者也是在校的学习者,无论是学习的内容还是他们自身的学习者特征都具有特殊性存在,移动学习不应不踏入中等职业教育。本论文将针对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中专学生,结合移动学习理论,搭建移动学习应用具体探讨移动学习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和研究,同时对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相应的思考。针对中专学生移动学习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对移动学习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背景和意义做出探讨,其次对国内外移动学习动态做出综述,并对移动学习在中专教育中的发展现状做出分析。2.对移动学习理论和其相关支持理论做出分析,为移动学习应用的开发和移动教学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并对中专学生的学习者特征和移动学习在中专中应用的可行性做出具体分析。3.对基于Android系统移动学习应用的开发设计提出技术路线和功能分析,并对其主要关键技术的实现做出阐述,论证技术上的可行性。4.具体论述移动学习应用的实现,并对移动学习应用在实际教学中的开展过程和结果做出分析。最后,针对实际应用数据提出研究总结和展望。相较于其他移动学习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在移动学习应用开发上,首先该移动学习应用集合了云计算中云存储的概念。其次加入了学习进度管理机制,便于监督学生学习,并与学习提醒机制结合可以为远程学习中的辍学率高的问题提供一条良好的解决途径。最后将学习的提醒机制以及学习资源的推送采用第三方推送平台实现,这会大大减少构建移动学习平台的难度,并且易于进行管理。2.将中专学生作为移动学习的学习群体,相较以往研究仅关注移动学习平台构建,本论文将移动学习应用具体实践到教学中,探讨移动学习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运用,发现中专学习者能够接受移动学习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并逐渐产生兴趣。通过学习进度监督机制能够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督促作用,减少移动学习辍学率,保持一定的在线学习人数。对于如何吸引学习者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式学习采用基于学习者内部学习动机构建的方式来进行,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对于如何保持这一学习动机仍需要进一步思考。本论文对于移动学习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如何开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对中专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择职就业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中专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择职就业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以柳州C学院中印SGMW汽车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1.国际化办学是职业院校应对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
2.招工难、用工荒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瓶颈问题 |
3.国际化人才培养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挑战 |
(二)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文献综述述评 |
(三)研究的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设计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3.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 |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高等职业教育 |
2.国际化人才 |
3.人才培养 |
4.策略 |
(二)理论依据 |
1.需求导向理论 |
2.人力资本理论 |
3.能力素质模型 |
三、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及调查结果 |
(一)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 |
1.人才培养对象的分析 |
2.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 |
3.人才培养规格分析 |
4.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
5.课程设置分析 |
6.课程学分与学时统计 |
(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实施情况调查 |
1.调查目的及调查方法 |
2.调查的基本框架 |
3.调查实施情况 |
4.调查结果 |
5.调查分析 |
四、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
1.人才培养目标缺少层次性 |
2.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职业能力衔接不够密切 |
3.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 |
4.人才培养过程未考虑学生适应性,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
5.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功效发挥不足 |
6.人才培养缺乏特色,高质量发展乏力 |
7.评价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保障 |
(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不够科学 |
2.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 |
3.激励机制吸引力不强 |
4.我国尚未健全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
五、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改进策略 |
(一)制定校本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
1.科学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
2.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人才 |
(二)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 |
1.加大教师国际化能力的培训 |
2.优化课程体系与开发国际化教材 |
3.开展多元化课堂教学 |
4.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
(三)优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制度 |
1.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 |
2.完善创建国际化人才管理机制 |
3.打造个性化的培养制度 |
(四)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 |
1.制定科学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2.建立全面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系统 |
3.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政策的执行力度 |
4.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1.健全“政校企双边三方”跨境协同育人机制 |
2.构建校企跨境协同的“三养成三结构三阶段”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附录二: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研究 ——以西藏Z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1.顺应学前教育发展形势之必然需求 |
2.解决西藏学前教育发展所遇问题之应然选择 |
3.西藏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窘境之实然状态 |
4.个人兴趣之主要助推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
2.国内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研究 |
3.简评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中职学校 |
2.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
3.课程设置 |
4.能力本位 |
(五)本研究设计 |
1.研究思路 |
2.研究内容 |
3.研究方法 |
一、理性探究: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
(一)基本课程定位 |
1.就业导向课程理念 |
2.能力本位课程理念 |
(二)一般原则 |
1.适应性原则 |
2.能力本位原则 |
3.整体性原则 |
4.循序渐进原则 |
(三)藏区特殊要求 |
二、西藏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一)基本情况 |
1.个案基本情况 |
2.西藏中职学前教育基本情况 |
(二)某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解读分析 |
1.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
2.职业面向 |
(三)某个案课程设置的文本分析 |
(四)西藏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总体状况描述 |
1.对象选择和问卷设计 |
2.问卷调查的方法 |
3.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
4.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调查情况总结 |
三、西藏中职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主要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 |
(一)主要问题 |
1.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定位不准,培养方向不够明确 |
2.课程设置整体构建不完善,课程结构与实践能力培养脱节 |
3.课程与幼儿园实际脱节,理实分离未一体化 |
4.缺乏统一的课程实施评价标准,对开设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
5.缺乏民族文化课程和双语教育课程 |
(二)主要影响因素 |
1.观念因素——课程设置缺少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的引领 |
2.个体差异因素——课程设置未对职业能力要求调研分析 |
3.保障课程设置有效实施的体系不健全 |
4.形式主义严重,对国家以及地方政策的解读把握不到位 |
四、优化西藏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与思考 |
(一)优化西藏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先进的职业能力教育新理念以及正确科学的现代儿童观 |
2.调研西藏当前幼儿市场人才职业能力要求修订明确培养目标 |
3.加强校企联办,密切园校合作,沟通搭建继续教育桥梁 |
4.合理设计课程结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
5.完善课程设置有效实施的保障体系 |
(二)关于西藏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
1.加强师资建设 |
2.提升教学实践频次 |
3.整合课程,改进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
4.熟悉国家发展的宏观政策,搭建中职学校——幼教行业联系平台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访谈提纲 |
致谢 |
(3)中职邮轮乘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以北海中职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1.研究缘起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总体评述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调查研究法 |
3.实证研究法 |
(五)研究创新点 |
二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邮轮乘务专业 |
2.人才培养目标 |
3.课程体系 |
4.人才培养模式 |
(二)理论基础 |
1.能力本位教育 |
2.工作过程导向 |
3.人才培养差异 |
三 中职邮轮乘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研究 |
(一)中职邮轮乘务专业发展现状 |
(二)邮轮乘务专业岗位调研分析 |
1.国际邮轮岗位调研分析 |
2.国内邮轮岗位调研分析 |
3.中职生邮轮适岗性分析 |
(三)培养目标定位 |
1.岗位能力分析 |
2.培养目标定位 |
(四)课程体系构建 |
1.课程开发理念 |
2.课程体系设计 |
3.实践教学体系 |
4.核心课程大纲 |
(五)师资队伍建设 |
(六)实训实习平台建设 |
(七)专业人才评价方法 |
四 实证研究:北海中职校邮轮乘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一)专业建设现状 |
1.专业招生生源稳定 |
2.课程开发成果初显 |
3.岗位能力定位明确 |
4.校企合作不断深化 |
(二)主要存在问题 |
1.培养目标定位过高 |
2.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
3.实训设备差强人意 |
4.课程体系急需完善 |
5.校企合作内涵不足 |
(三)邮轮乘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优化 |
1.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 |
3.校企合作共建师资队伍 |
4.搭建产教融合实训平台 |
(四)优化成效与不足 |
1.主要成效 |
2.存在不足 |
(五)改进策略与思考 |
1.多措并举,建设师资队伍 |
2.合纵联横,提升职业素养 |
3.训育结合,增强职业能力 |
4.校企联合,完善课程体系 |
五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和不足 |
1.主要研究结论 |
2.不足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邮轮乘务岗位调研企业访谈纲要 |
附录2 《北海市中职校邮轮乘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
附录3 《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大纲 |
附录4 《餐饮服务接待综合岗位情境模拟实训》教案设计 |
附录5 北海市中职校邮轮乘务专业实习学生跟踪调查问卷 |
附录6 北海市中职校邮轮乘务专业企业实习指导老师调查问卷 |
读硕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可雇佣性视角的TF学院会计专科人才培养模式诊断与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3.1 有助于高校学生有的放矢地提升自身能力 |
1.3.2 有助于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可雇佣性 |
2.1.2 人才培养模式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2.2.1 可雇佣性理论 |
2.2.2 “可雇用性”理论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TF学院会计专科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
3.1 会计专科教育发展的背景 |
3.2 会计专科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现状分析 |
3.2.1 会计专科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的意义 |
3.2.2 会计专科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
3.3 TF学院会计专科教育人才培养现状 |
3.3.1 课程设置与修读要求 |
3.3.2 TF学院会计专科人才的培养途径与特色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TF学院会计专科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现有问题诊断 |
4.1 问卷内容的设计与预调查 |
4.1.1 问卷内容的设计 |
4.1.2 问卷预调查 |
4.2 正式问卷的调查过程与样本概况 |
4.2.1 正式问卷的调查过程 |
4.2.2 样本概况 |
4.3 TF学院会计专科在校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
4.3.1 在校生的问卷维度信度测量 |
4.3.2 实践活动与在校生可雇佣性的差异性分析 |
4.3.3 人才培养模式与在校生可雇佣性的相关性分析 |
4.3.4 在校生对学校培养满意度及培养策略建议 |
4.4 TF学院会计专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
4.4.1 毕业生的问卷维度信度测量 |
4.4.2 实践活动与毕业生可雇佣性的差异性分析 |
4.4.3 人才培养模式与毕业生可雇佣性的相关性分析 |
4.4.4 毕业生对学校培养满意度及培养策略建议 |
4.5 TF学院会计专科在校生与毕业生的对比分析 |
4.5.1 实践活动与TF学院学生可雇佣性的差异性分析 |
4.5.2 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可雇佣性的相关性分析 |
4.5.3 TF学院学生对学校培养满意度及培养策略的建议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TF学院会计专科学生的可雇佣性培养模式架构与对策 |
5.1 TF学院会计专科学生可雇佣性培养模式架构 |
5.1.1 可雇佣性培养模式架构的整体目标 |
5.1.2 TF学院会计专科学生可雇佣性培养模式的具体架构 |
5.2 TF学院会计专科学生可雇佣性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
5.2.1 利用双课堂制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
5.2.2 联动校企合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
5.2.3 实现个性指导优化人品锻造平台 |
5.2.4 围绕可雇佣性规划职业发展体系 |
5.2.5 利用校友资源提供反馈跟进服务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许昌市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1、相关概念界定 |
2、理论基础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创新点 |
二、许昌市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
(一)基本情况 |
1、结构规模 |
2、硬件设备 |
3、教师队伍 |
(二)学生发展现状 |
1、学生素质 |
2、就业情况 |
(三)质量保障现状 |
1、专业分布 |
2、教学质量 |
3、教师培训 |
(四)政府履职现状 |
1、政策经费落实 |
2、职普协调发展 |
三、许昌市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许昌市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
1、招生数量和质量不高 |
2、师资力量不足 |
3、专业设置不合理 |
4、校企合作不深入 |
5、顶岗实习不规范 |
(二)许昌市中等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社会观念落后,招生标准降低 |
2、教师待遇较低,缺乏激励机制 |
3、专业设置与就业不匹配 |
4、校企合作对企业吸引力低 |
5、学校对顶岗实习督导不力 |
四、加强许昌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议 |
(一)加强招生管理 |
1、强化正面宣传,引导正确观念 |
2、扩大政府投入,规范招生制度 |
(二)增强师资力量 |
1、扩大教师队伍 |
2、加强教师培训 |
3、强化教师激励 |
(三)健全专业设置 |
1、科学合理设置专业 |
2、加强专业设置审核 |
3、促进专业就业结合 |
(四)加深校企合作 |
1、强化政策引导,激发企业热情 |
2、加强学校管理,引进企业入校 |
(五)规范实习实训 |
1、跟进实习,完善就业指导 |
2、产教融合,推进现代学徒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6)县域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状况与提升策略研究 ——以眉县职教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中等职业教育受到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 |
1.1.2 中等职业教育认同度连续提升 |
1.1.3 县域中等职业学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力军 |
1.1.4 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现状令人担忧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内有关中等职业学校的研究 |
1.3.2 国外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的研究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访谈调查法 |
1.6 核心概念界定 |
1.6.1 中等职业学校 |
1.6.2 县域经济 |
1.7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章 基于政策变迁的眉县职教中心的发展历程 |
2.1 中等职业学校政策恢复期(1978-1984年) |
2.1.1 扩大中等职业学校规模 |
2.1.2 改革中等职业学校制度 |
2.2 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发展完善期(1985-1996年) |
2.2.1 中等职业学校持续发展 |
2.2.2 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 |
2.2.3 中等职业学校进入了依法治教新阶段 |
2.3 中等职业教育政策非均衡发展时期(1997-2001年) |
2.3.1 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 |
2.3.2 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行为 |
2.4 创新与内涵发展共进期(2002年至今) |
2.4.1 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要求从量到质的变化 |
2.4.2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被提出 |
2.5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政策的变迁的内在逻辑 |
2.5.1 紧扣当时社会政治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 |
2.5.2 中等职业学校政策更加合理,更趋于多样化发展 |
2.5.3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体制趋于多元化 |
第3章 眉县职教中心的发展现状 |
3.1 眉县发展现状 |
3.1.1 眉县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及对人才的需求 |
3.1.2 眉县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对人才需求 |
3.2 眉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
3.2.1 生源现状 |
3.2.2 专业建设情况 |
3.2.3 课程设置状况 |
3.2.4 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
3.2.5 毕业生就业去向 |
第4章 眉县职教中心发展困境 |
4.1 生源困境 |
4.1.1 生源数量与质量下降 |
4.1.2 传统观念导致招生困难 |
4.2 专业设置理念缺乏科学性 |
4.2.1 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脱节 |
4.2.2 涉农专业缺失 |
4.3 课程设置不合理 |
4.3.1 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课程设置缺乏特色 |
4.3.2 课程设置定位不当 |
4.4 师资力量薄弱 |
4.4.1 师资比例失衡 |
4.4.2 教师培训不足 |
第5章 中等职业学校的提升策略 |
5.1 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外部环境 |
5.1.1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国民认可度与满意度 |
5.1.2 校企深度融合,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
5.2 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制度空间 |
5.2.1 保证中等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地位不动摇 |
5.2.2 完善县级中等职业学校的经费保障机制 |
5.2.3 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体制 |
5.3 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内部要素 |
5.3.1 专业建设协同区域发展,动态调整对接产业需求 |
5.3.2 课程开发与设置符合中职特色,提高人才供给效率 |
5.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管理与考评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历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意义及目的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的方法 |
(四)论文的创新点 |
一、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概况 |
(一)多元学校的整合和专业设置 |
(二)师资团队及学生生源 |
(三)职业教育研究所科研获奖与社会效益 |
二、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历史教育现状 |
(一)职业学院加强历史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二)教育部对职业学院培养目标的要求 |
(三)从学院文化课程设置看历史教育 |
(四)学院学生及家长对历史教育的认识 |
(五)职校缺失历史教育的影响 |
三、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历史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
(一)社会上对历史教育重视不够 |
(二)职校的性质定位有别于普通中学 |
(三)职院对人文素质教育缺乏创新 |
(四)学生生源及功利性的影响 |
四、对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强化历史教育的对策 |
(一)国家应将历史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 |
(二)学院根据中、大专教学和民族特色专业开设历史课程 |
1.坚持对中专学生开设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课程 |
2.高职大专部可开设相关历史选修课和讲座 |
3.根据民族特色专业开设相关专题课 |
4.加强历史师资力量,编写适合本校的历史相关教材 |
(三)利用校园文化开展多样化的历史教育活动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附件二 |
致谢 |
附件 |
(8)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关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概况 |
1.3.2 关于护理职业能力的研究概况 |
1.3.3 研究综述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的概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职业教育 |
2.1.2 职业能力 |
2.1.3 职业院校护理职业能力 |
2.2 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
2.2.1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念 |
2.2.2 职业社会化理论 |
第三章 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
3.1 职业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
3.2 职业院校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
3.3 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考取护士职业资格证情况 |
3.4 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在校学生对职业能力需求情况 |
第四章 用人单位对护理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评价和需求 |
4.1 调查背景分析 |
4.2 调查方式和内容 |
4.3 用人单位对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 |
4.3.1 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偏低 |
4.3.2 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价值观评价较高 |
4.4 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的需求 |
第五章 影响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因分析 |
5.1 学生对护理职业能力的内涵认识有偏差 |
5.2 人才培养方案未凸显职业能力培养导向 |
5.3 课程设置不合理,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作用不大 |
5.4 学生学习能力下降,不利于职业能力养成 |
5.5 护理职业能力评价的缺失 |
第六章 提升职业能力的对策思考 |
6.1 转变职业院校护理人才培养理念 |
6.1.1 适应时代的发展,护理人才培养的“规格”要与时俱进 |
6.1.2 转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 |
6.2 科学制定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案 |
6.2.1 明确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与临床岗位接轨 |
6.2.2 増加实践模块,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
6.3 端正学生对护理职业能力的认识和理解 |
6.4 加强与医疗卫生用人单位的沟通,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
6.5 构建护理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需求意向征询表 |
附录2 :职业院校护理专业职业能力调查问卷(用人单位) |
(9)中专计算机工程与管理专业教学的创新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实需要:中专计算机工程与管理专业教学路径创新的价值 |
(一) 中专计算机工程与管理专业分析 |
(二) 中专计算机工程与管理专业教学路径创新的价值分析 |
二、理性思考:中专计算机工程与管理专业教学的现实问题 |
(一) 学生基础薄弱, 教学管理和服务问题多 |
(二) 就业竞争力不强, 职业教育面临挑战多 |
三、路径探析:中专计算机工程与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具体措施 |
(一) 明确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
(二) 创新教学形式, 增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
(三) 增强师生认识水平, 提升教学活动的自觉性 |
四、结束语 |
(10)面向中专学生的Android移动学习应用开发与运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 |
二、移动学习国内研究现状 |
三、移动学习在中专教育的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一、本文的研究内容 |
二、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移动学习理论与学习者特征分析 |
第一节 移动学习理论 |
第二节 相关教育理论支持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
三、非正式学习理论 |
四、境脉学习理论 |
第三节 中专学生学习者特征分析 |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 |
二、移动学习可行性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移动学习应用的分析与设计 |
第一节 移动学习应用的分析 |
一、开发可行性分析 |
二、相关教育理论指导开发设计分析 |
三、功能需求分析 |
第二节 移动学习应用总体框架设计 |
一、总体框架设计思路 |
二、中专学生学习者特征出发设计思路 |
三、中专学生功能需求分析出发设计思路 |
第三节 移动学习应用总体功能设计 |
一、学生客户端功能设计 |
二、助教客户端功能设计 |
三、Java服务端功能设计 |
四、Web服务端功能设计 |
第四节 数据库结构设计 |
一、服务端MySQL数据库结构设计 |
二、客户端SQLite数据库结构设计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移动学习应用及其关键技术实现 |
第一节 学生客户端的实现 |
一、注册和登录功能实现 |
二、学习站点功能实现 |
三、学生提问功能实现 |
四、学习讨论区功能实现 |
五、学习资源分享功能实现 |
六、学习进度上传和分享功能实现 |
第二节 助教客户端的实现 |
一、登录功能实现 |
二、学生问题查看与回复功能实现 |
三、学生学习进度查看功能实现 |
第三节 JPush第三方推送的实现 |
第四节 Java服务端的实现 |
第五节 移动学习应用关键技术实现 |
一、SQLite数据库操作 |
二、Socket通信 |
三、WebView内置浏览器 |
四、JDBC数据库访问 |
五、JPush第三方推送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移动学习应用实践运用分析 |
第一节 移动学习内容组织 |
一、依据中专学生学习者特征选择学习内容 |
二、依据中专学生学习者特征组织学习内容 |
第二节 学习策略的使用 |
一、内部构建学习动机 |
二、外部学习督促机制 |
第三节 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分析 |
一、学生注册情况分析 |
二、学生登录情况分析 |
三、学习进度情况分析 |
四、学习分享与学生提问情况分析 |
五、学习讨论区与资源分享情况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一、研究成果总结 |
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对中专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择职就业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以柳州C学院中印SGMW汽车学院为例[D]. 韦金孜.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2]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调查研究 ——以西藏Z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D]. 陈晓芳. 西南大学, 2020(05)
- [3]中职邮轮乘务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以北海中职校为例[D]. 戴星媚.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4)
- [4]可雇佣性视角的TF学院会计专科人才培养模式诊断与提升[D]. 蒲虹宇.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5]许昌市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国晓娜. 郑州大学, 2019(08)
- [6]县域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状况与提升策略研究 ——以眉县职教中心为例[D]. 达西亚.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7]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历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 苏雅拉其其格.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01)
- [8]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 何敏卿. 广州大学, 2018(01)
- [9]中专计算机工程与管理专业教学的创新路径探析[J]. 王永东. 智富时代, 2018(05)
- [10]面向中专学生的Android移动学习应用开发与运用探索[D]. 包斌杰.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