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论文文献综述)
付圣杰[1](2019)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研究 ——以“数与代数”领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了数学教育界的热点问题,而实现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继而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作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再一次引起学者关注。但现有课堂教学研究多关于新授课,对复习课关注较少。本文进行的是关于小学“数与代数”领域单元复习课教学研究,选取国家公共资源服务平台“一师一优课”中6节“部级”复习课,通过对这6节复习课之间的相互比较,了解当今小学数学复习课课堂教学的实践样态,研究小学数学复习课课堂的特征,从而为一线教师打造优质数学复习课课堂提供思路。首先结合教育观察理论以及其他类型课堂视频分析的框架,基本确定了含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行为三方面的分析维度。通过深入分析,发现这几节数学单元复习课异中存同,共性有:第一,教学目标方面,比较关注学生数学基本知识掌握、数学思考,但表述需要改进;第二,从教学结构来看,教学环节成分基本相同;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第三,从练习设置来看,练习题目设置具有层次性;第四,从问题设置来看,教师多采取问题串导学的方式,认知型问题居多;第五,从反馈方式来看,多注重积极正向反馈,方式灵活。6节单元复习课个性有:第一,有的教师情感目标关注较少;第二,教学环节占比、教学反馈类型、提出问题类型依据学段变化。针对上述特征,结合当前复习课现状,得到以下启示:单元复习课应促进三维目标融合、应明确学生的复习起点、应设置层次分明的练习、应主动放权给学生、应活用反馈与提问。
李殿芬[2](2020)在《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文中认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须关注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课堂提问作为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以生活教育为基础,探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的途径,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帮助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到学生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从课堂提问主体向度、提问内容、师生提问意识、提问动机和提问反应这五个维度对Q市M小学的学生及教师进行调查,以了解该学校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向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最后分别对教师和学生提出针对性建议,促进学生课堂提问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的构建,帮助小学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设计以及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是调查设计与实施部分,阐述了调查设计目的与对象的选择、调查方法的设计与实施以及调查数据的处理与总结,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第三部分总结指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向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课堂提问认识不足、学生形成机械学习模式;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提问处理不当、学生存在课堂提问障碍;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主要表现为教师权威性影响学生间提问、学生间不会提问。第四部分从教师和学生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主要是由于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盲目信任;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主要是由于教师“三怕”(怕影响教学计划、怕权威受到挑战、怕考试成绩不高)压抑学生提问、学生“三差”(个体心理素质差、课堂提问观念差、语言表达能力差)阻碍个人提问;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主要是由于教师不让问、学生不会问。第五部分是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角度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的建议及对策。针对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的建议是改变教师传统提问理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精神;针对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的建议是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提问、学生要自觉培养提问能力;针对学生提问学生的形式较少的建议是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学生要主动进行互相提问。
刘会容[3](2020)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信息纷繁复杂,个体为了生活和工作,必须对社会上的种种现象和信息进行分析、辨别,从而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不仅能帮助个体熟练而可靠的思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抉择,还可以促进个体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探索个体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就很有必要。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作为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基础教学,比较重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但是学生数学概念掌握的效果并不好。通过课堂观察可知,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式单一,片面的要求学生记住概念,学生并不能深度的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一种可以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思维和能力,如果能够与死板的数学概念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的促进小学生数学概念深度理解和掌握。鉴于此,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批判性思维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的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试图探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全文主要分五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缘由,以及综述了关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和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现状,并说明本次的研究目的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理论探讨。这部分主要是阐释了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理论基础、教学过程以及在概念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可行性。第三部分是相关的调查分析。本章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了重庆市多位教师的批判性思维现状;其次,采用了课堂观察的方法来分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表现,并总结和分析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第四部分,策略研究。研究者根据文献查阅和调查情况积极探求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首先,在课前阶段,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融入批判性思维的因素。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并不断改善概念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同时鼓励增加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另外,还需要建立一个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最后,在课后阶段,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还要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的课后练习。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每一个阶段,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五部分,典型课例设计与分析。根据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者设计出两个教学案例并作出详细的分析,努力的使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能够落到实处。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是聚焦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来尝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但进行时间较短,没有机会进行实证研究,导致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希望能继续后续研究。
张艾楠[4](2019)在《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要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就必须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足够重视。本文以高中数学课堂中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比较为研究切入点,希望通过分析其中的差异性,为新手教师成长提供对策建议。本文在研究中采取平行构思方法,对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在提问行为、言语行为、理答行为、等待行为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分析,逐一反思形成每个方面的研究结论,最终保障了整体研究成果的完善性和丰富性。论文的内容共分为九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论述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和研究现状等内容,为论文研究进行谋篇布局。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和主要概念阐述,对文章研究进行理论准备。第三部分主要论述研究对象和问卷设计思路,对文章研究中涉及的问卷部分进行论述。第四部分对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提问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反思形成研究结论,针对新手教师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第五部分对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的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反思形成研究结论,针对新手教师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第六部分对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的理答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反思形成研究结论,针对新手教师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第七部分对新手教师和专家教师的等待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反思形成研究结论,针对新手教师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第八部分是研究的结论与建议。总结全文,为进一步提高新手教师教学素质提出对策建议。第九部分是结语。总结研究不足,提出研究展望。
宋超[5](2020)在《小学数学“大问题”教学策略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为例》文中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是学生的主体。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而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还存在学生缺乏问题意识、自主探索和交流不充分等问题,对此,本研究以图形与几何为例,具体研究小学数学“大问题”教学策略,从而充实新型教学模式范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国内外已有文献和着作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梳理出问题教学的起源、“大问题”教学的内涵和特征、提“大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大问题”教学的含义、课堂教学结构。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大问题”、“教学策略”进行了概念界定。为了了解小学数学“大问题”教学的困境,本研究针对M市“大问题”教学联合教研团队中的32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两个维度,一是教师对“大问题”教学的认知情况,二是基于“大问题”的教学实践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要开展“大问题”教学,首先需要提出“大问题”。本研究通过研究文本,结合课堂观摩及讲座学习,分析21个“大问题”课堂案例中的“大问题”,结合提“大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梳理出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知识的课时性“大问题”,单元架构的“大问题”和主题架构的“大问题”,为开展“大问题”教学做好准备。在梳理出“大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教师开展小学数学“大问题”教学的困境,本研究制定出一些普适性的教学策略,分别是:提“大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学生自主探究,初步解决“大问题”;开展合作学习,综合研究结论;采用“小老师”教的策略;在思维重点处开展深度对话;实行积极的评价方式。最后,本研究选取M市M学校2个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从“大问题”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活动组织、反馈评价等方面分析课例中具体运用了哪些教学策略,并反思实际引用的效果和不足。本研究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具有指导性,但并不具有规定性,这些教学策略也并非适用于所有教师和所有的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另外,本研究旨在抛转引玉,为更好地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一种思路和借鉴。
常代代[6](2020)在《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指出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间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课堂提问的状况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及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比较随意、提问流于形式、提问质量不高等现象仍然存在。为此,本研究针对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展开调查,针对当前教师课堂提问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策略和优化方案,以改善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质量,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法对教师课堂提问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了解有关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现状,确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并进一步探究了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概念、特点及作用等内容。其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本研究制定调查工具并实施调查,通过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考察石家庄市Z小学的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最后,结合理论研究和实际调查结果,提出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还存在些许问题,比如:教师课堂提问语言的表述缺乏严谨性;教师占课堂提问的绝对主导地位;课堂提问内容固化于书本,提问内容和类型丰富性欠缺;课堂提问理答方式不够完善;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反思意识需要增强等问题。鉴于此,本研究针对上述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比如:规范教师课堂提问语言的表述;从提问者和被提问者两个角度来把握课堂提问对象的均衡性;提升课堂提问内容与类型的多样化;提高课堂提问理答的合理性;加强教师自身课堂提问能力的提升。
张琦[7](2018)在《小学数学新手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沈阳市H区为例》文中指出在国家大力进行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下,教师们开始追求课堂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师也不例外,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不可避免的问题。其中课堂提问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广泛。提问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师经常应用的教学技能,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新手教师,在教学中对于课堂提问技能是否应用得当,这将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虽然近年来小学数学新手教师在这方面逐渐重视,但在行动上效果并不显着,在具体的实际课堂中,小学数学新手教师的课堂提问技能仍然存在着问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课堂提问的相关研究,并对课堂提问、提问技能、新手教师等做出了相关的概念界定。然后笔者选取沈阳市H区三所小学6位新手数学教师为具体研究对象,将《古德和布罗菲的问题类型检测编码表》进行改编,从提问设计技能、发问技能、候答技能、叫答技能、理答技能这五个维度设计观察量表,亲自进入学校选取观察对象,运用课堂观察法对小学数学新手教师进行课堂实录,了解小学数学新手教师课堂提问技能在课中实施的现状;结合问卷调查法,从课堂提问的观念、课堂提问的准备方面以及课堂提问的反思方面这三个维度对沈阳市H区的小学数学新手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更加全面地了解沈阳市H区的小学数学新手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的现状,通过对观察及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从小学数学新手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观念、课堂提问的准备、课堂提问的实施情况以及课堂提问的反思情况这四个维度来揭示小学数学新手教师课堂提问技能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基于小学数学新手教师主体的角度,从这四大维度提出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的对策。小学数学新手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的提高,对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充实小学数学新手教师课堂教学理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周曼钰[8](2020)在《小学数学教材习题二次开发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习题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引入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功能。为更好地发挥好这些功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练习课堂的效率,需要对原有的教材习题进行二次开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材习题却是例题的配角,总被教师们所忽略。要改善这样一种状态,教师们应当意识到二次开发教材习题的重要性,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开发技巧与策略开发教材习题,激发练习课堂的活力。为了验证用二次开发后教材习题进行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运用教学实验法进行了验证,选取了长沙市某小学四年级二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等组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将该班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实验过程中经历了预实验、预实验反思以及正式实验、数据处理分析等环节,用于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假设:用二次开发的教材习题进行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通过以上研究,笔者发现,尽管“用二次开发的教材习题进行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的结论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但实验组的教学效果的确比控制组的教学效果更好。在验证完毕后,笔者结合值得借鉴的习题二次开发相关策略,反思自身在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提出了二次开发教材习题的六条建议:一、习题二次开发以层次化目标为引领;二、习题二次开发以学生需求为依据;三、习题二次开发以教材习题意图为参照;四、习题二次开发以反思为再生动力;五、习题二次开发以习题资源库为平台;六、习题二次开发以评价体系为强化机制。笔者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引起广大教师对教材习题二次开发的重视,并给教师们提供些许参考与建议,也为“二次开发教材”相关的理论研究贡献出微薄的力量。
刘彩静[9](2017)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它将教师、学生、教材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关系着一节课的课堂效率,然而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课堂提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种状况也引起了一线教师及教育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许多学者和教师就课堂提问策略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然而,就笔者看来,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的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也直接阻碍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的提升,因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是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的专题研究。笔者选择所工作的郑州市东三马路小学为研究的样本单位,主要采取学生问卷、教师访谈及随堂观察等调查方法,揭示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遇到的问题,并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初步给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与建议,希望藉此研究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帮助。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阐明了本文写作的原因、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意义、写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综述。第二部分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进行调查,选取郑州市某小学为调查对象,通过学生问卷、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式,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和描述。第三部分在充分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对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第四部分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性;注重问题设计的创造性;把握问题认知的层次性;注意提问范围的广泛性。
张佳[10](2020)在《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整理和复习》为例》文中指出纵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重视点状知识而忽略知识结构和数学思想,以及平均化教学等。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高年级学生正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发展,这就需要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准确、结构化地组织信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数学学科图景。再加之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的教学意图与结构化教学十分契合,且相关研究较少。因此,对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研究势在必行。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目的有二。一是通过分析结构化教学与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调查了解当前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基于结构化教学的教学设计;二是给一线教师提供《整理和复习》的教学参考,以求数学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结构,构建数学学科图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以及实验研究法。通过研读结构化教学相关文献厘清了结构化教学的内涵、基本理念以及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特点和价值。结构化教学围绕数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基本方法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学科图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新旧知识的同化,不断获得学习的方法,并且认知水平逐渐提高,思维不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断提升。通过访谈两所小学的一线教师并收集相关的教学设计,了解到当前《整理和复习》教学的实际情况,存在如下问题,分别是:教材整合意识不强,缺乏知识整体联系;教学模式固化,教学目标不明确;淡整理而重练习,知识结构整理深度不够;淡化数学思想与方法,学生主动性不强等。结合《整理和复习》版块的特点以及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基于结构化教学的《整理和复习》版块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首先,要转变对《整理和复习》的观念,不将其视为一个固定的教学栏目,而是将“整理”和“复习”当成一种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进展合理安排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结构化教学更强调通过联系课时、单元、学段内容来整合教材,对学科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进行分析与处理,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发现薄弱之处并复习知识、运用知识,感受到知识间内在的逻辑关联。整个教学过程体现的是由“整”到“分”再到“整”的思维过程。此研究则对怎样整合教材、确定教学主题、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教学流程等作了详细说明。除此之外,在进行《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时要遵循结构性、主体性、系统性、发展性的原则。通过实际的教学应用,根据教师反馈和学生课后测试的形式来综合分析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结构化教学的教学效果。实验表明结构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收效良好,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且巩固知识,强化联系;教师们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对《整理和复习》的观念,更加重视和关注《整理和复习》,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了结构化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二、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研究 ——以“数与代数”领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1. 数学教育进入“素养本位”时代 |
2.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反思 |
3. 对教学质量提升的不舍追求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综述 |
1. 单元复习课教学价值研究 |
2. 单元复习课教学问题研究 |
3. 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研究 |
4. 单元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 |
5. 单元复习课教学评价研究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一、研究设计 |
(一) 确定研究维度 |
(二) 选取研究样本 |
(三) 观看视频录像 |
(四) 进行统计分析 |
二、数学单元复习课观察维度解析 |
(一) 教学目标 |
1. 目标的设置 |
2. 目标的表述 |
(二) 课堂结构 |
(三) 教学行为 |
1. 教师提问 |
2. 教师反馈 |
三、数学单元复习课特征分析 |
(一) 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
1. 教学目标的内容分析 |
2. 教学目标的表述分析 |
(二) 教学结构设计分析 |
1. 教学环节更替分析 |
2. 教学主要环节分析 |
(三) 教学行为设计分析 |
1. 教师提问行为分析 |
2. 教师反馈行为分析 |
四、研究结论 |
(一) 单元复习课的共性与个性 |
1. 单元复习课的共性 |
2. 单元复习课的个性 |
(二) 单元复习课的研究启示 |
1. 单元复习课应促进三维目标的融合 |
2. 单元复习课应明确学生的复习起点 |
3. 单元复习课应精心设计练习与导入 |
4. 单元复习课应将主动权移交给学生 |
5. 单元复习课应活用教学反馈与提问 |
五、结语 |
(一) 研究不足 |
(二)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课A教学实录 |
附录二: 课B教学实录 |
附录三: 课C教学实录 |
附录四: 课D教学实录 |
附录五: 课E教学实录 |
附录六: 课F教学实录 |
致谢 |
(2)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重视课堂提问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
2.课堂提问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
3.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
4.改变提问向度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
(二)研究的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课堂中学生提问价值的研究 |
2.课堂中提问主体和提问向度的研究 |
3.课堂提问内容的研究 |
4.课堂提问功能的研究 |
5.对国内外研究的思考 |
(四)研究设计 |
1.研究方法 |
2.论文研究思路 |
(五)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界定 |
1.理论基础 |
2.核心概念界定 |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设计目的与对象的选择 |
1.调查设计目的 |
2.调查对象的选择 |
(二)调查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
1.课堂观察法的设计与实施 |
2.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3.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
(三)调查数据的处理 |
1.提问主体和向度 |
2.提问内容 |
3.提问意识 |
4.提问动机 |
5.提问反应 |
6.对调查数据的总结 |
二、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提问学生的现象占主导 |
1.教师对课堂提问认识不足 |
2.学生形成机械学习模式 |
(二)学生提问教师的现象极少 |
1.教师对学生提问处理不当 |
2.学生存在课堂提问障碍 |
(三)学生提问学生的现象较少 |
1.教师权威性影响学生间提问 |
2.学生间不会提问 |
三、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主导提问的原因分析 |
1.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
2.学生对教师的盲目信任 |
(二)学生缺少向教师提问的原因分析 |
1.教师“三怕”压抑学生提问 |
2.学生“三差”阻碍个人提问 |
(三)学生之间缺少提问的原因分析 |
1.教师不让问 |
2.学生不会问 |
四、改进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的建议 |
(一)针对教师提问学生的建议 |
1.改变教师传统提问理念 |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精神 |
(二)针对学生提问教师的建议 |
1.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提问 |
2.学生要自觉培养提问能力 |
(三)针对学生提问学生的建议 |
1.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提问 |
2.学生要主动进行互相提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调查问卷(实测) |
附录二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现状的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小学生课堂提问现状的访谈提纲 |
附录四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案例分析 |
案例一:关于一年级《0的认识》的案例分析 |
案例二:关于一年级《8和9的加减法》的案例分析 |
案例三:关于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的案例分析 |
案例四:关于二年级《认识时间》的案例分析 |
案例五:关于三年级《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案例分析 |
案例六:关于三年级《周长的计算》的案例分析 |
案例七:关于四年级《亿以上数的认识》的案例分析 |
案例八:关于四年级《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案例分析 |
案例九:关于五年级《小数乘小数》的案例分析 |
案例十:关于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案例分析 |
案例十一:关于六年级《分数乘分数》的案例分析 |
案例十二:关于六年级《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案例分析 |
致谢 |
(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六)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理论探讨 |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理论基础 |
(三)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 |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研究设计 |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
(三)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三、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
(一)提高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二)概念教学设计中融入批判性思维的因素 |
(三)提高小学数学概念课堂教学的探究性 |
(四)尊重教学过程中的生成 |
(五)建立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 |
(六)重视概念教学课后的反思与总结 |
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策略运用的案例分析 |
(一)《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
(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硏究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实践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问题及框架 |
2. 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界定 |
2.1 研究综述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1.3 述评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专家型教师 |
2.2.2 新手型教师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问卷设计 |
3.3 效度、信度 |
3.4 研究过程 |
3.5 本文研究整体构思 |
4. 提问行为数据分析 |
4.1 基于《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提问行为比较 |
4.2 提问行为比较 |
4.2.1 提问行为设计比较 |
4.2.2 教师提问有效性比较 |
4.3 本章小结 |
5. 言语行为数据分析 |
5.1 教学环节中言语行为类型数量的分析 |
5.1.1 听觉语言的应用比较 |
5.1.2 视觉语言的应用比较 |
5.2 教师言语有效性的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理答行为数据分析 |
6.1 理答认识的比较 |
6.2 教师理答总量的比较 |
6.3 理答行为的比较 |
6.3.1 理答方式的比较 |
6.3.2 理答对学生的影响比较 |
6.4 本章小结 |
7. 等待行为数据分析 |
7.1 教学环节中等待行为类型数量的分析 |
7.2 教师等待行为的分析 |
7.2.1 等待行为总体差异 |
7.2.2 等待行为心理因素差异 |
7.3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8.2.1 对新手教师改进提问行为的建议 |
8.2.2 对新手教师言语行为方面的对策建议 |
8.2.3 对新手教师提高理答行为能力的建议 |
8.2.4 对新手教师等待行为方面的建议 |
9.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理答认识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等待行为心理因素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5)小学数学“大问题”教学策略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1.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
2.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 |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诉求 |
4.实践现状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
1.“大问题” |
2.教学策略 |
(四)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问题教学理论 |
3.课程整合理论 |
(五)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六)研究目标与内容 |
1.研究目标 |
2.研究内容 |
(七)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小学数学“大问题”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一)现状调查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1.教师对于“大问题”教学的认知情况 |
2.教师“大问题”教学的实践情况 |
二、基于《课标》和教材的“大问题”整理 |
(一)基于节点切割的“大问题”整理 |
1.低段(一、二年级)图形与几何课程的“大问题”整理 |
2.中段(三、四年级)图形与几何课程的“大问题”整理 |
3.高段(五、六年级)图形与几何课程的“大问题”整理 |
(二)“大问题”的结构化和系列设计 |
1.单元架构的“大问题” |
2.主题架构的“大问题” |
三、小学数学“大问题”教学策略 |
(一)提“大问题”,确定学习目标 |
1.创设情境催生“大问题” |
2.学生根据课题提“大问题” |
3.学生研读文本提“大问题” |
(二)学生自主探究,初步解决“大问题” |
1.自主探究中的合情推理 |
2.自主探究中的体验式教学 |
3.自主探究中的“做数学” |
(三)开展合作学习,综合研究结论 |
1.合作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 |
2.立足“大问题”的解决开展合作学习 |
(四)采用“小老师”教的策略 |
1.运用“小老师”策略的时机 |
2.教师总是站在“小老师”的身后 |
(五)在思维重点处开展深度对话 |
1.倾听表达 |
2.价值判断 |
3.智慧回应 |
4.共同概括 |
5.行动延伸 |
(六)以积极的评价方式强化学生的成功意识 |
1.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与师生评价相结合 |
2.评价内容多元化 |
3.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
四、小学数学“大问题”教学案例分析 |
(一)以《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为例 |
1.课前思考 |
2.课堂回放 |
3.案例分析 |
(二)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 |
1.课前思考 |
2.课堂回放 |
3.案例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小学数学“大问题”教学现状调查 |
致谢 |
(6)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国家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要求 |
(二)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
(三)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行为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
二、研究综述 |
(一)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类型与作用的研究 |
(二)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与效果的研究 |
(三)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教学案例研究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价值 |
(二)实践意义 |
四、研究目标及内容 |
五、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理论基础 |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多元智能理论 |
第二章 理论研究 |
一、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概念界定 |
(一)课堂提问 |
(二)教师课堂提问 |
(三)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 |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特点 |
(一)课堂提问中的双主体性 |
(二)课堂提问目的的明确性 |
(三)课堂提问类型的丰富性 |
(四)课堂提问内容的全面性 |
(五)课堂提问对象的均衡性 |
(六)课堂提问理答的合理性 |
三、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作用 |
(一)数学课堂提问是学生元认知提升的关键 |
(二)数学课堂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
(三)数学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质疑和创新 |
(四)数学课堂提问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
第三章 工具的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一)课堂观察对象的选择 |
(二)问卷调查对象的选择 |
(三)访谈调查对象的选择 |
三、工具制定 |
(一)课堂观察表的设计 |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
(三)访谈提纲的设计 |
四、调查实施 |
(一)课堂观察的实施 |
(二)问卷调查的实施 |
(三)访谈调查的实施 |
第四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结果与分析 |
(一)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三)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二、总结与讨论 |
(一)结果总结 |
(二)分析问题 |
第五章 优化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策略 |
一、规范教师课堂提问语言的表述 |
二、把握课堂提问对象的均衡性 |
(一)把握课堂提问中师生双主体的平衡 |
(二)保障课堂提问中学生间的机会均等 |
三、提升课堂提问内容与类型的多样化 |
(一)充实课堂提问类型的丰富性 |
(二)顾及课堂提问内容的全面性 |
四、提高课堂提问理答的合理性 |
五、加强教师自身课堂提问能力的提升 |
(一)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拓宽教师课堂提问的思路 |
(二)安排录播听评课,加强教师对课堂提问的反思 |
(三)组织优质培训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技巧 |
(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优化教师课堂提问的实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7)小学数学新手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沈阳市H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
(二) 数学课堂本身的需要 |
(三) 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一) 课堂提问 |
(二) 提问技能 |
(三) 新手教师 |
四、文献综述 |
(一) 国外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 |
(二) 国内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 |
(三) 研究述评 |
五、研究设计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小学数学新手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的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一、从课堂观察的角度分析 |
(一) 提问设计技能方面 |
(二) 发问技能方面 |
(三) 候答技能方面 |
(四) 叫答技能方面 |
(五) 理答技能方面 |
二、从问卷调查的角度分析 |
(一) 从课堂提问观念方面 |
(二) 从课堂提问准备方面 |
(三) 从课堂提问反思方面 |
第三章 小学数学新手教师课堂提问技能存在的问题 |
一、课堂提问观念不明确 |
(一) 对课堂提问的认知程度不高 |
(二) 缺乏关于课堂提问理论的学习 |
二、课堂提问准备不充分 |
(一) 对教学内容理解不透彻,提出的问题草率 |
(二) 对学生个体差异性预设不足,问题缺乏针对性 |
(三) 问题设计脱离生活,问题的用词与句法欠考虑 |
三、课堂提问实施不到位 |
(一) 问题类型单一,目的性不强 |
(二) 发问方式失当,发问动机偏差 |
(三) 叫答过于随意,缺乏针对性 |
(四) 候答时间过短,缺少独立思考时间 |
(五) 评价表现力度不足,语言匮乏 |
四、课堂提问反思角度单一 |
(一) 课后缺乏对课堂提问的自我反思 |
(二) 课后缺乏与学生关于课堂提问的沟通 |
(三) 平时缺乏和同伴对课堂提问的相互交流 |
第四章 提高小学数学新手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的对策 |
一、加强课堂提问的观念 |
(一)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课堂提问认知 |
(二) 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
二、对课堂提问做好充分的准备 |
(一) 抓住教材内容,重视教学目标 |
(二) 准确了解学情,设计针对性问题 |
(三) 问题设计联系生活,仔细斟酌提问用词与句法 |
三、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实施环节 |
(一) 明确提问目的,确定提问顺序 |
(二) 转换提问方式,把握提问时机 |
(三) 根据提问目的,进行分层叫答 |
(四) 保证候答时间、给予充分思考 |
(五) 针对学生回答,选择理答方式 |
四、多角度进行课堂提问反思 |
(一) 及时主动进行自我反思 |
(二) 课后与学生及时进行有效沟通 |
(三) 平时与同伴相互交流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8)小学数学教材习题二次开发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小学数学教材习题 |
二、教材习题的二次开发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数学教材习题的现状研究 |
二、小学数学教材二次开发的相关研究 |
三、小学数学教材习题的开发研究 |
第五节 理论基础 |
一、基于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的二次开发 |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二次开发 |
第六节 研究总体构思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实验设计 |
第一节 实验假设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假设 |
第二节 实验变量 |
一、实验变量及控制方法 |
二、实验设计模式 |
三、实验对象 |
第三节 预实验 |
一、实验的准备 |
二、习题的开发 |
三、实验的实施 |
四、预实验后的反思 |
第三章 实验实施 |
第一节 实验调整与改进说明 |
一、实验材料方面 |
二、实验操作方面 |
第二节 实验开发案例 |
一、实验内容的安排 |
二、实验内容的开发 |
三、数据处理 |
第四章 数据结果与分析 |
第一节 测试单数据结果 |
一、预实验数据结果 |
二、正式实验数据结果 |
第二节 数据结果归因分析 |
一、两次实验结果差异归因分析 |
二、实验组与控制组结果差异分析 |
三、P值数据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果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一、习题二次开发以层次化目标为引领 |
二、习题二次开发以学生需求为依据 |
三、习题二次开发以教材习题意图为参照 |
四、习题二次开发以反思为再生动力 |
五、习题二次开发以习题资源库为平台 |
六、习题二次开发以评价体系为强化机制 |
第三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创新 |
二、研究不足 |
第五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9)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 文献综述 |
1、国内相关问题的研究 |
2、国外相关问题的研究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一) 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1、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提问的态度积极认可 |
2、大部分学生对数学课堂上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太满意 |
3、多数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的课堂评价比较认可 |
(二) 随堂听课记录 |
(三) 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访谈结果 |
1、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一定偏差 |
2、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运用情况还有待提高 |
3、教师对学生回答提问后的回应与处理基本合理 |
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
1、课堂提问的频率过高且随意性大,提问目的不明确 |
2、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较随意,提问水平偏低 |
3、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 |
4、课堂提问忽视主体,不能面向绝大多数学生 |
(二)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重视程度不够 |
2、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所限 |
3、教师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
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
(一) 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性 |
(二) 注重问题设计的创造性 |
(三) 把握问题认知的层次性 |
(四) 注意提问对象的广泛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整理和复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三)概念界定 |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六)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一、结构化教学的理论分析 |
(一)结构化教学的基本理念 |
(二)结构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
(三)结构化教学的特点 |
(四)结构化教学的价值 |
二、当前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的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二)调查结果 |
三、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优化 |
(一)《整理和复习》的观念重构 |
(二)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的内涵 |
(三)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的原则 |
(四)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的步骤 |
四、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 |
(一)教学实施 |
(二)教学设计案例对比 |
(三)实施结果分析 |
五、实施小学数学《整理和复习》结构化教学的建议 |
(一)整合知识,探寻联系 |
(二)启发思考,一点多问 |
(三)探寻原理,引导迁移 |
(四)总结指导,结构可视化 |
(五)立足实际,安排学材 |
(六)以学定教,捕捉教学契机 |
(七)联系生活,加强跨学科拓展 |
六、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的结论 |
(二)研究的不足 |
(三)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研究 ——以“数与代数”领域为例[D]. 付圣杰.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2]小学数学课堂双向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Q市M小学为例[D]. 李殿芬.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D]. 刘会容. 西南大学, 2020(01)
- [4]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比较研究[D]. 张艾楠.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5]小学数学“大问题”教学策略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为例[D]. 宋超. 西南大学, 2020(01)
- [6]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研究[D]. 常代代.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7]小学数学新手教师课堂提问技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沈阳市H区为例[D]. 张琦. 沈阳师范大学, 2018(11)
- [8]小学数学教材习题二次开发的实验研究[D]. 周曼钰.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研究[D]. 刘彩静.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10]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 ——以《整理和复习》为例[D]. 张佳.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