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消柳汤主治肝癌8例

自拟消柳汤主治肝癌8例

一、自拟消瘤汤为主治疗肝癌8例(论文文献综述)

吴艳秋[1](2020)在《扶正降逆通幽汤治疗食管癌Ⅳ期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扶正降逆通幽汤治疗食管癌Ⅳ期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食管癌Ⅳ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口服消癌平片,8片/次,3次/日,治疗组予扶正降逆通幽汤加减治疗,水煎服,3次/日。两组均以连续治疗2个月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KPS评分、生命质量、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接受坚持长期服药的患者随访生存期。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生存和生命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虽中医证候中的胸背疼痛(P=0.056)以及生命质量症状领域中的疼痛(P=0.069)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经治疗后疼痛改善率为36.36%,稳定率为54.55%,总体能稳定和改善症状。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但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免疫指标中的CD3+(P=0.085)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不良反应改善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一疗程中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0,对照组10%。治疗组中位生存期(10.27±5.57)个月,半年生存率86.36%,对照组中位生存期(9.05±4.55)个月,半年生存率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降逆通幽汤对食管癌Ⅳ期患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稳定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不良反应,且使用安全。

刘彩凤[2](2020)在《软坚散结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研究目的:1.1对中医软坚散结法或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以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三种疾病为例)的近况进行定量分析,为客观评价软坚散结法治疗常见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的疗效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提高软坚散结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常见结节性疾病的临床疗效。1.2对治疗肝经结节性疾病(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的中药复方进行用药规律分析,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治疗每种疾病的高频用药、核心用药组合,发掘核心方剂,总结软坚散结法治疗每种疾病的临床运用规律。1.3探索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三种疾病中的两种或三种疾病同时发生在相同患者的中医辨治规律。2研究方法:2.1 Meta 分析计算机检索CNKI、VIP、CBM、Wanfang、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19年12月公开发表的软坚散结法或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依据改良版Jadad评分量表评价文献质量,Revman5.3作为分析辅助工具,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森林图模型展示分析结果,绘制漏斗图使纳入文献发表偏倚情况一目了然。2.2数据挖掘搜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公开发表的软坚散结法治疗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的中药复方,建立中药方剂药物稀疏矩阵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数据,进行基础数据分析。应用Clementine12.0建立Apriori模型进行数据关联规则分析。应用IBM Statistic23软件进行R型聚类分析,挖掘软坚散结法治疗每种疾病的用药规律、常用药物组合、核心方剂,并挖掘新的有效方剂。3研究结果:3.1软坚散结中药复方治疗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的meta分析结果(1)甲状腺结节:研究共纳入34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软坚散结方药或联合西药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缩小甲状腺结节大小方面均优于西药治疗,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2)乳腺增生症:研究共纳入40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软坚散结方药或联合西药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乳腺增生结节大小、结节硬度、相关激素(E2、P)水平、乳房疼痛积分等方面均优于西药治疗,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3)子宫肌瘤:研究共纳入29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软坚散结方药或联合西医疗法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子宫肌瘤体积、相关激素(FSH、LH、E2、P)水平、乳房疼痛积分等方面均优于西医治疗,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3.2数据挖掘结果(1)甲状腺结节:共筛选处方96首,药物使用频次在50次以上的共5味,依据频次降序排列:夏枯草、浙贝母、柴胡、莪术、牡蛎。关联规则分析出的药物组合前3位依次是:夏枯草、郁金;莪术、浙贝、夏枯草;夏枯草、陈皮(莪术、浙贝母、牡蛎并列第3)。聚类分析得出的核心方:C1方:郁金、夏枯草、陈皮、甘草、茯苓、连翘;C2方:三棱、莪术、青皮;C3方:海藻、昆布、半夏、当归。C4方:浙贝母、牡蛎、玄参。(2)乳腺增生症:共筛选处方112首,药物使用频次在50次以上的共5味,依据频次降序排列:柴胡、香附、当归、白芍、浙贝母。关联规则分析出的药物组合前3位依次是:柴胡、香附;柴胡、当归;柴胡、白芍;聚类分析得出的核心方:C1方:三棱、莪术、青皮、王不留行、海藻、昆布、牡蛎;C2方:浙贝母、瓜蒌、穿山甲、夏枯草、延胡索、丹参;C3方:白术、茯苓、白芍、当归;C4方:枳壳、甘草、川芎、柴胡、陈皮、香附。(3)子宫肌瘤:共筛选处方70首,药物使用频次在35次以上的共2味,依据频次降序排列:莪术、三棱。关联规则分析出的药物组合前3位依次是:三棱、莪术;三棱、莪术、夏枯草;三棱、莪术、桃仁。聚类分析得出的核心方:C1方:三棱、莪术、香附、丹参;C2方:夏枯草、牛膝、牡蛎、海藻、昆布、荔枝核;C3方:鸡内金、山楂、黄芪、党参、白术;C4方:柴胡、白芍、土鳖虫、鳖甲、水蛭;C5方:桃仁、穿山甲、赤芍、川芎、当归、桂枝、茯苓、丹皮。4研究结论:4.1 Meta分析结论软坚散结法单独或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在改善病灶大小、硬度、总有效率、及相关激素水平等方面较单纯使用西医常规疗法有一定优势,并且不良反应少,相对安全。4.2数据挖掘结论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用药以化痰散结药为主,配合理气药、化瘀药,夏枯草、浙贝母的使用率最高。核心处方以海藻玉壶汤、消瘰丸为主。可见人体上部甲状腺结节病理变化以痰凝为主,可伴血瘀和气滞,消瘿散结、化痰行气为主要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用药以疏肝理气药为主,配合养血活血药、化痰散结药,柴胡、香附使用率最高。核心处方以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为主。可见人体中部乳腺增生症病理变化以肝郁气滞为主,伴有血虚、血瘀、痰凝等特点,疏肝理气、养血柔肝为主要治法。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用药以活血破血消症药为主,莪术、三棱使用率最高。核心处方以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为主。可见人体下部子宫肌瘤病理变化以血瘀为主,破血消症软坚散结为主要治法。若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症、子宫肌瘤中的两种、或三种疾病同时出现在同一患者,可根据患者的整体表现判断患者以痰凝、气滞、血瘀中的何种病理变化为主,以此为处方用药的基本依据,病灶所在人体的上、中、下部位为辅助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治疗三种疾病的常用中药具有多靶点性,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灵活选择中药。

张彩云[3](2020)在《名老中医潘敏求教授治疗食管癌经验的数据挖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诊疗系统,挖掘国家级名老中医潘敏求教授对食管癌的临床诊治经验及学术思想,实现名医经验的有效总结与传承。方法:按照诊断、纳入、排除的筛选标准,收集和整理潘敏求教授诊治食管癌患者的门诊病历,并以“食管癌病历信息采集表”的形式进行记录,对原始资料的症状、中药等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EXCEL数据库,将规范化的病案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的数据采集系统,采用频数统计法、聚类分析方法、药物关联规则法等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病案进行研究分析,以一般资料、药物、证型、并发症为基本线索,完成数据挖掘,提炼出精华。结果:本研究共筛选潘老诊疗102例食管癌病案,共220诊次,涉及130味中药,经统计分析得出:1.所有诊次用药频率最高的前十位是:甘草、黄芪、白术、白花蛇舌草、茯苓、陈皮、灵芝、女贞子、枸杞子、麦芽。2.所有用药以补虚药、清热药的使用频率最高,特别是补气类以及清热解毒类;用药略偏寒凉,药物甘味、苦味、辛味三者为主,归经以肝、脾、肾、胃经为主。3.常用的五个药对:(1)黄芪、白术;(2)白花蛇舌草、黄芪;(3)白术、茯苓;(4)白花蛇舌草、白术;(5)陈皮,茯苓。4.常用的五个核心组合:(1)茯苓,灵芝配白术;(2)人参,黄芪配白术;(3)黄连配吴茱萸;(4)桔梗配厚朴;(5)菟丝子,枸杞子配女贞子。5.核心用药处方为:甘草、黄芪、人参、白术、枸杞子、菟丝子、白花蛇舌草、陈皮、灵芝、半枝莲、莪术、枸杞子、石见穿、法半夏、谷芽、麦芽、茯苓、鸡内金、夏枯草。6.提取出6组新组方,分别是:(1)莪术、土贝母、僵蚕、全蝎、半枝莲、夏枯草;(2)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3)茯苓、砂仁、郁金、法半夏;(4)野菊花、北沙参、麦冬、石斛、紫花地丁;(5)陈皮、人参、黄芪、桑白皮、茯苓皮、大腹皮;(6)北沙参、石斛、麦冬、白术、西洋参。7.统计了潘老辨治食管癌的所有证型共7个,其中常见的主要证型有4个:脾肾亏虚证、痰气互阻证、阴虚热毒证、血瘀痰滞证,得出四种不同证型常用药物以及核心处方。8.统计了食管癌相关并发症共有16种,分别得到潘老治疗食管癌患者合并的前4种常见并发症的关键用药。结论:通过对数据挖掘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总结了潘老治疗食管癌的主要学术思想有:(1)明察病机,扶正培本;(2)因证施治,对症用药;(3)调畅气机,顺达食道;(4)涤痰化瘀,点睛之笔;(5)猛将斩敌,祛邪抗癌;(6)虫类用药,搜剔松动。

李晓晓[4](2020)在《实脾饮联合BILT肝病治疗仪治疗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实脾饮联合BILT肝病治疗仪治疗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对其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探讨,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观察组2,各组30例。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病因、护肝、利尿等对症治疗);观察组1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实脾饮;观察组2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实脾饮和BILT(DSG-III型)肝病治疗仪。经4周治疗后,对症状、肝功能(AIL、AST、ALB、TBIL)、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腹水分级、腹围、体重、24小时尿量、临床疗效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三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2总有效率96.7%,高于观察组1总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肝功能(AIL、AST、ALB、TBIL):三组患者的肝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1、观察组2与对照组比较肝功能(ALT、AST、ALB、TBI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2与观察组1比较ALT、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腹水分级:治疗前后三组患者腹水分级比较均有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腹水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腹围、体重、24小时尿量:三组患者的腹围、体重、24小时尿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观察组1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2与观察组1在腹围、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治疗后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临床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63.3%,观察组1总有效率83.3%,观察组2总有效率96.7%,P<0.05,有统计学差异;7.安全性指标:治疗过程中、治疗后三组患者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其短期应用安全可靠。结论:1.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实脾饮联合BILT(DSG-III)型肝病治疗仪能更好的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消退腹水、缩减腹围、降低体重;2.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实脾饮联合BILT(DSG-III)型肝病治疗仪治疗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优于实脾饮治疗,BILT(DSG-III)肝病治疗仪在辅助治疗肝硬化腹水方面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3.在临床用药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其短期应用安全可靠。

郑泽宇[5](2020)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证型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乳果糖氢呼气试验以检测NASH患者SIBO的情况,研究NASH患者各中医证型与SIBO的相关性及变化规律,为NASH的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病例来源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健康管理中心及消化内科门诊,符合本研究诊断标准、排纳标准的患者共120例。记录患者的相关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四诊资料、肝功能(ALT、AST、GGT)、脂肪肝分级、乳糖氢呼气试验结果等,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建立数据库,经统计分析以得出NASH中医证型与SIBO的相关研究结果。结果1、一般资料:(1)本课题共收录NASH患者共120例,男性74例,女性46例,男女比例为1.61:1;(2)随着年龄的增长,NASH发病率逐步上升,且年龄与各中医证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郁脾虚组年龄最小,痰瘀互结组年龄最大。2、BMI:NASH患者多有BMI升高,超重人数多达48.4%,肥胖人数占19.2%,且BMI与各中医证型在统计学上有差异性(P<0.05),肝郁脾虚组最低,痰浊内阻组最高。3、脂肪肝分级:NASH患者中轻度脂肪肝占36.67%,中度脂肪肝占51.67%,重度脂肪肝仅占11.66%。同时,NASH各中医证型在脂肪肝分级上有差异性(P<0.05),轻度脂肪肝以肝郁脾虚证最多,占比为74.07%,中度以痰浊内阻证和湿热蕴结证多见,占比分别为73.53%、63.16%,重度则以痰瘀互结证最多见,占比为42.85%。4、肝功能(ALT、AST、GGT):肝功能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痰瘀互结组升高最明显,肝郁脾虚组最低。同时,肝功能的异常主要表现在ALT及GGT,AST升高幅度较小。5、年龄与SIBO关系:18-29岁组与50-65岁组比较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SIBO的阳性率增高。6、各证型与SIBO关系:各证型与SIBO经卡方检验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BO的阳性率方面:湿热蕴结组、痰浊内阻组、肝郁脾虚组、痰瘀互结组占比分别为34.2%、67.6%、59.3%及66.7%。结论1、NASH各中医证型中,痰浊内阻组的BMI最高,痰瘀互结组、湿热蕴结组次之,肝郁脾虚组的BMI最低。2、在NASH中,随着脂肪肝分级由轻度、中度向重度进展,中医证型也由肝郁脾虚证向痰浊内阻证或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转变。3、NASH患者年龄的增长与SIBO的阳性率呈正相关。各中医证型中,痰浊内阻组SIBO阳性率最高,痰瘀互结组、肝郁脾虚组次之,SIBO阳性率最低为湿热蕴结组。

赵青[6](2020)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及中药用药规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黄育华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硬化腹水疗效及常用中药分析,探讨黄教授治疗肝硬化腹水常用的方剂的中药组成、性味、归经、功效及常见中药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提供治疗思路与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在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住院,经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且病因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或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经黄育华教授诊治的患者85例。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前及用药后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腹部B超或腹部CT等病历资料及中药处方,建立Excel数据库。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舌象、脉象及中药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高频药物功效、四气、五味及归经使用IBM SPSS 20.0进行频数分析,对患者用药前后体重、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腹部B超或腹部CT进行配对设计t检验分析,对常用药物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本次研究纳入的病例中,男性病例55例,占全部病例的64.71%,女性病例30例,占全部病例的35.29%,男女病例比为1.93:1;发病年龄从33-70岁,平均年龄65.85±21.47岁;证型以湿热水停证所占比例最高。2、临床疗效综合疗效比较: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临床缓解者19例,占22.35%;显效者36例,占42.35%,有效者28例,占32.94%;无效者2例,占2.35%;总有效率为97.65%。治疗后患者体重及腹围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小时尿量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者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超敏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较前无明显升高或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超敏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肌酐、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百分比活动度、白蛋白、胆碱酯酶活性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用药规律本研究共纳入85份病例,85首处方,共涉及82味中药,累计用药888次;按药效分类以清热药、利水消肿药、补阴药、理气药为主;按四气分类以寒性药物使用频率最高;五味分类以苦味与甘味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归经分类以归脾、肺、肝、胃、肾为主;发现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是:茯苓、白术、泽泻、茵陈蒿;发现常用药对:茯苓-白术-泽泻、茯苓-白术-茵陈蒿、茯苓-白术-猪苓等;核心处方为:茯苓、白术、泽泻、茵陈蒿、大腹皮、鳖甲、猪苓、甘草、黄芪。结论黄育华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硬化腹水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感染,改善患者肝脏解毒、合成功能,预防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本病,黄教授的基本治法为健脾益气、清热利湿、软坚散结。体现重视脾胃,顾护中焦,用药平和,标本兼治的学术思想。

屈帅勇[7](2019)在《加味虎七散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痰瘀互结型食管癌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加味虎七散联合“紫杉醇+顺铂(TP)”方案治疗中晚期痰瘀互结型食管癌的远期和近期疗效,初步研究加味虎七散联合TP方案对比单纯TP方案的疗效差异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病例来源于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在河南省中医院肿瘤科、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及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将符合标准的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主要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FS),疾病控制率(DCR)和临床症状积分,次要观察指标为体力状况评分(KPS评分)及毒副反应。研究终点为疾病进展或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随访至2019.02.01。结果:1.治疗组中位PFS为6.8(4.464~9.136)月,对照组中位PFS为4.8(2.469~7.131)月,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DCR为81.4%,对照组DCR为6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临床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后两组总积分有显着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吞咽困难、呕吐带血、呕吐痰涎以及舌苔方面更有优势,P<0.05。4.在KPS评分方面,治疗组的治疗后评分显着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5.在毒副反应方面,出现的主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以及脱发等,未出现其它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出现的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治疗组出现Ⅲ-Ⅳ度毒副反应的例数少于对照组,提示加味虎七散联合化疗有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的趋势。结论:相对于单纯TP方案,加味虎七散联合TP方案治疗中晚期痰瘀互结型食管癌更有优势,主要体现在疾病控制率、中医症状和KPS评分的改善方面。虽然在提高PFS以及减轻毒副反应方面未见明确效果,但是有较好的趋势,且中药联合化疗组未出现其它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中可推广应用。

张梦蝶[8](2019)在《中药消瘤汤加味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VEGF表达及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和探讨以消瘤汤为基础方的扶正祛邪法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血清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于我科住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60例,按照随机对照试验(RCT)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治疗组在腹腔内热灌注化疗的基础上同时口服中药煎剂消瘤汤加味。依据中医证候辨证论治,将治疗组患者分为气血亏虚、湿热内蕴、气滞血瘀3型,在消瘤汤基础方上随症加减用药。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VEGF表达水平,比较其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VEGF表达情况,探讨以消瘤汤为基础的扶正祛邪法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血清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中医证候、生存质量、肿瘤标记物、局部复发、远处转移、1年生存率等指标的变化,评价消瘤汤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改善方面,治疗组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46.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治疗组有效率(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6.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标记物方面,两组治疗后CEA、CA125、CA199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瘤汤能够抑制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可能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转移复发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并能改善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生存质量。

李瑶[9](2019)在《三棱-莪术组分配伍抑制大鼠子宫肌瘤成纤维细胞活化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雌孕激素负荷法结合外因素刺激法复制气滞血瘀子宫肌瘤大鼠模型;通过检测成纤维活化标记蛋白FAP、细胞增殖通路相关信号因子p-MEK2、MEK2、AKT、p-AKT、p-ERK1/2、ERK1/2,细胞外基质蛋白Fibronectin(FN)、CollagenⅠ、及TGF-β表达水平,探索成纤维活化机制及TAF促进子宫肌瘤发生发展机制;以“有效组分与病证”为理论基础,以三棱-莪术组分配伍为干预药物,研究三棱-莪术组分配伍抑制子宫肌瘤TAF活化从而防治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防治子宫肌瘤提供新思路。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阳药组)、三棱总黄酮组(S组)、莪术挥发油组(E组)、三棱-莪术水煎液组(水煎液组)、三棱-莪术有效组分1:1配伍(S-E)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适应性喂养4天后开始造模。空白组,每天灌胃给予蒸馏水(2ml/d),同时每周一、三、五下肢肌注1mg黄体酮注射液,共五周。其余8组每日上午灌胃给予己烯雌酚,1.35mg/kg,同时每周一、三、五下肢肌注1mg黄体酮注射液,共五周。并于第四周开始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5mg·kg-1·d-1,4h后给予如下刺激((1)60db噪音刺激连续3h,(2)昼夜颠倒,(3)5-10℃冰水浴游泳4min,(4)悬尾10min),每日随机给予1种刺激,整个周期中每种刺激不少于2次,连续2周。除了空白组与模型组,从造模开始,阳药组,S-E高、中、低组,三棱总黄酮组,莪术挥发油组,水煎液组每日下午分别灌胃给予宫瘤消胶囊药液,S-E高剂量药液(66.7%S-E药液),S-E中剂量药液(33.3%S-E药液),S-E低剂量药液(16.7%S-E药液),66.7%三棱总黄酮药液,66.7%莪术挥发油药液,三棱-莪术水煎液,10ml/kg,共五周。大鼠处死后取动脉血并分离血清,取子宫、卵巢称重,测量子宫横径、竖径。计算子宫、卵巢脏器系数,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大鼠血清雌激素(E2)、孕激素(P)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子宫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成纤维活化蛋白(FAP)表达,WB检测FAP、CollagenⅠ、TGF-β、Fibronectin(FN)表达水平,AKT、ERK1/2、MEK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空白组大鼠子宫为淡粉色,质软,未见结节、囊肿、水肿等外观改变,病理检测显示,子宫组织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粘膜下层结缔组织排列致密,子宫肌层排列整齐,肌层厚薄均匀,肌纤维轮廓清晰。而造模后大鼠子宫出现肉眼可见的畸形、结节与水肿,且横径与竖径增加;模型组大鼠子宫脏器系数增大,卵巢系数减小;病理检测可见子宫组织肌层厚薄不均、肌纤维排列紊乱、成纤维细胞变性等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中E2(p<0.05)、P(p<0.01)浓度明显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大鼠子宫组织中ER、PR、FAP表达水平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AP(p<0.01)、CollagenⅠ(p<0.001)、TGF-β(p<0.01)与FN(p<0.05)表达水平明显上升,AKT(p<0.01)、ERK1/2(p<0.001)、MEK(p<0.001)磷酸化水平明显上升,具有显着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用S-E有效组分配伍药液干预后可改善子宫肌瘤大鼠子宫的畸形、结节与水肿,还可以改善肌层厚薄不均、肌纤维排列紊乱、成纤维细胞变性等病理学改变。子宫横径、竖径、子宫系数在各给药组无明显改变(p>0.05),S-E中组(p<0.05),三棱总黄酮组(p<0.01),莪术挥发油组(p<0.01)大鼠卵巢系数升高。S-E高组大鼠血清E2浓度降低(p<0.05),其余给药组E2浓度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高(p<0.01)、中(p<0.01)、低组(p<0.05)大鼠血清P浓度降低,其余给药组P浓度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阳药组(p<0.05)与S-E高组(p<0.01)、水煎液组(p<0.01)大鼠子宫组织ER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其余组ER表达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药组、S-E低组大鼠子宫PR蛋白含量均降低,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大鼠子宫组织PR蛋白宫组织含量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阳药组(P<0.01),S-E高组(P<0.05),莪术挥发油组(P<0.05)子宫组织FAP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KT与ERK1/2磷酸化水平在各给药组大鼠子宫均降低(P<0.05),MEK磷酸化水平在阳药组、S-E高、中组及三棱总黄酮组大鼠子宫中降低(P<0.05)。给予三棱总黄酮、莪术挥发油、S-E配伍药液、宫瘤消胶囊、三棱莪术水煎液后,大鼠子宫中TGF-β1明显降低(P<0.05)。除了三棱总黄酮组,各给药组Collagen I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FN表达水平在各给药组未明显降低(P>0.05)。结论:1.使用雌孕激素负荷结合外因素刺激法可成功建立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大鼠模型;2.三棱总黄酮-莪术挥发油配伍可降低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大鼠子宫中TGF-β1含量,抑制子宫肌瘤成纤维活化;3.三棱总黄酮-莪术挥发油配伍可抑制TAF活化,抑制细胞增殖通路因子p-AKT、p-ERK1/2、p-MEK及Collagen I表达,达到防治子宫肌瘤的作用。

田承满[10](2019)在《疏肝消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以疏肝健脾化湿活血法立方的疏肝消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同时评价Fibroscan与B超诊断脂肪肝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门诊就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根据随机化原则和平行对照试验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治疗组以疏肝消脂方治疗,两组均需配合行为干预疗法,疗程为3个月,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症状、肝功能(ALT、AST、γ-GT)、血脂(TC、TG)、尿酸(UA)、空腹血糖(FBG)、B超、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Scan)测得受控衰减参数(CAP)的影响,评估疏肝消脂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比较Fibroscan与B超诊断脂肪肝的一致性。结果:1.疏肝消脂方组治愈6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例、10例、15例、3例,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2.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相关症状总积分均明显改善(P<0.01),经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存显着差异,疏肝消脂方组疗效明显(P<0.01);3.治疗后各主症比较,除饮食无显着差异外(P>0.05),其余各主症比较,治疗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后两组在肝功能(ALT、AST、γ-GT)、尿酸(UA)水平均前明显好转(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5.疏肝消脂方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TC、TG)有显着下降(P<0.05),而对照组在血脂水平上无改善(P>0.05);6.两组治疗后CAP均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组降幅明显;7.治疗组所有患者前后两次检测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均未见异常;8.Fibroscan与B超在诊断脂肪肝上有一定相关性(r=0.522,P=0.000<0.01),一致性尚可(Kappa值=0.744)。结论:1.疏肝健脾化湿活血法立方的疏肝消脂方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水平;2.疏肝消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显着,用药安全,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3.Fibroscan用于NAFLD无创定量诊断,与B超诊断一致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二、自拟消瘤汤为主治疗肝癌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拟消瘤汤为主治疗肝癌8例(论文提纲范文)

(1)扶正降逆通幽汤治疗食管癌Ⅳ期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传统中医对食管癌的认识
        1.1 病名源流
        1.2 病因病机
        1.3 治则治法
    2 现代中医对食管癌的研究
        2.1 病因病机
        2.2 治则治法
        2.2.1 辨证论治
        2.2.2 单味药
        2.2.3 验方及固定方
        2.2.4 中成药
        2.2.5 中药提取物
        2.2.6 针灸
        2.2.7 外治法
        2.2.8 晚期食管癌并发症的治疗
        2.3 中医药治疗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2.3.1 通过辨证论治,中药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2.3.2 通过分型论治及专方专药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2.3.3 通过配合放化疗,达到增效减毒作用
        2.3.4 通过中医药的维持治疗,可达到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2.3.5 通过扶正抗癌方法防治食管癌复发转移作用
        2.4 食管癌中医药治疗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2.4.1 抑制癌细胞增殖
        2.4.2 诱导癌细胞凋亡
        2.4.3 逆转多药耐药
        2.4.4 抑制肿瘤血管增生
        2.4.5 调节免疫功能
    3 现代医学对食管癌的研究
        3.1 病因学研究
        3.2 治疗现状
        3.3 靶向药物治疗机制
        3.4 食管癌的免疫治疗
        3.5 综合治疗的研究
        3.6 对食管癌并发症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观察
        1.3.1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1.3.2 生存质量疗效评定
        1.3.3 生命质量疗效评定
        1.3.4 免疫指标观察
        1.3.5 不良反应评定
        1.3.6 肝肾功能分析
        1.3.7 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1.3.8 生存期观察
        1.3.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的比较
        2.2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2.3 生存质量疗效分析
        2.4 生命质量疗效分析
        2.5 免疫指标变化比较
        2.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2.7 肝肾功能变化情况
        2.8 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2.9 生存期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1 朱良春教授对食管癌的认识
    2 扶正降逆通幽汤的组方特点及用药分析
    3 现代药理研究
    4 研究结果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软坚散结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循证医学和数据挖掘相关概念及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软坚散结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基于Meta分析的软坚散结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研究一 软坚散结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的Meta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软坚散结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Meta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三 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肌瘤的Meta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组方配伍规律的研究
    研究一 软坚散结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用药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软坚散结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用药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三 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结论
附录
创新点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3)名老中医潘敏求教授治疗食管癌经验的数据挖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名老中医潘敏求教授治疗食管癌经验的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内容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的采集
        2.2 数据的规范化处理
        2.3 建立数据库
        2.4 数据的核查与修正
        2.5 数据的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统计
        3.2 四诊资料统计
        3.3 处方用药统计
        3.4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数据挖掘
        3.5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
        3.6 中医证候与药物关联分析
        3.7 并发症与药物关联分析
    4 结果分析
        4.1 一般资料及四诊资料分析
        4.2 处方高频用药分析
        4.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4.4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
        4.5 中医证候与药物关联分析
        4.6 并发症与药物关联分析
    5 讨论
        5.1 潘老对食管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5.2 潘老独特的治疗理念和用药特点
第二部分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综述一:食管癌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中医药领域中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参考文献

(4)实脾饮联合BILT肝病治疗仪治疗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简表
前言
第1章 理论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鼓胀的认识
    1.2 西医学对肝硬化腹水的认识
第2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病例选择标准
    2.4 研究方法
    2.5 统计学分析
    2.6 研究结果
第3章 讨论
    3.1 选题依据
    3.2 组方用药分析
    3.3 单味药现代药理研究分析
    3.4 研究结果分析
    3.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证型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法
        5.1 基本资料的收集
        5.2 客观化资料的收集
        5.3 课题资料的录入
        5.4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性别与年龄分布情况
        1.2 四组年龄比较
        1.3 四组性别比较
        1.4 BMI指数
    2 NASH不同中医证型在客观指标上的比较
        2.1 脂肪肝分级
        2.2 肝功能(ALT、AST、GGT)
    3 脂肪肝分级与SIBO的相关性分析
    4 年龄与SIBO的关系
    5 中医证型与SIBO的关系
第三部分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NAFLD的认识
        1.1 对病名的认识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对中医辨证分型的认识
    2 西医对NAFLD的认识
        2.1 西医病因的研究
        2.2 西医发病机制的研究
    3 NASH不同中医证型客观化的研究
        3.1 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3.2 中医证型与BMI的关系
        3.3 中医证型与脂肪肝分级的关系
        3.4 中医证型与肝功能的关系
        3.5 NSAH 患者各年龄段与 SIBO 的关系
        3.6 中医证型与SIBO的关系
    4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西医诊断标准
    附录B 中医辨证标准
    附录C 知情同意书
    附录D 临床调查表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及中药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患者一般情况分布
    3.2 临床疗效评价
    3.3 中药规律
4 讨论与总结
    4.1 现代医学对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的认识及治疗方案
    4.2 中医对臌胀的认识
    4.3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I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IV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加味虎七散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痰瘀互结型食管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研究方案设计
        1.7 治疗方案
        1.8 观察指标
        1.9 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基线比较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第二部分 理论探讨
    1 疗效分析
        1.1 对患者PFS的影响
        1.2 对DCR的影响
        1.3 对临床症状积分的影响
        1.4 对KPS评分的影响
        1.5 对毒副反应的影响
    2 现代医学对食管癌的认识及化疗
        2.1 现代医学对食管癌病因及机制的认识
        2.2 食管癌的化疗
        2.3 TP方案的作用机制及副反应
    3 中医对痰瘀互结型食管癌的认识及治疗
        3.1 食管癌中医分型情况
        3.2 对痰瘀互结证的认识
        3.3 痰瘀互结型食管癌的中医治疗
        3.4 虎七散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4 导师学术思想
    5 中药配伍
    6 药理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件1 国际抗癌联盟(UICC)最新版食管癌 TNM 分期(第8版)
        附件2 体力状况评价(KPS)表的评分标准
        附件3 RECIST 疗效评价标准(2000 年)
        附件4 食管癌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附件5 急性和亚急性毒副反应表(WHO标准)
    附录2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食管癌的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3 在校期间论文论着和科研情况

(8)中药消瘤汤加味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VEGF表达及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实验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主要试剂及药物
2、临床资料
    2.1 病例选择
        2.1.1 研究对象
        2.1.2 诊断标准与分期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脱落标准
    2.2 患者一般资料
        2.2.1 治疗组
        2.2.2 对照组
3 治疗方法
    3.1 术中、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
    3.2 以扶正祛邪法为治疗原则的中医辨证论治
4 观察指标
    4.1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测定
    4.2 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改善评定(KPS评分)
    4.3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4.4 肿瘤标志物观察
    4.5 两组治疗后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1年生存率比较
5 统计方法
6 结果
    6.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6.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比较
    6.3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改善比较
    6.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主症改变情况比较
    6.5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记物的变化比较
    6.6 两组治疗后肿瘤复发、转移及1年生存率比较
7.讨论
    7.1 中医对结直肠癌的认识
    7.2 结直肠癌治疗研究
        7.2.1 腹腔内热灌注化疗
        7.2.2 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
    7.3
        7.3.1 新生血管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7.3.2 VEGF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7.3.3 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研究
    7.4 以消瘤汤为基础的扶正祛邪法
8 结果
9 结论
10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三棱-莪术组分配伍抑制大鼠子宫肌瘤成纤维细胞活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注释表
引言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药物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分组
        2.2.2 造模及给药
        2.2.3 药物制备
        2.2.4 标本制备与保存
        2.2.5 计算脏器系数
        2.2.6 测量子宫横径及竖径
        2.2.7 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E2、P浓度
        2.2.8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子宫匀浆中相关蛋白表达
        2.2.9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大鼠行为学改变
    3.2 大鼠子宫形态大体观改变
    3.3 大鼠子宫病理学改变
    3.4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对大鼠子宫、卵巢脏器系数的影响
    3.5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对大鼠子宫横径、竖径的影响
    3.6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对大鼠血清E2、P水平的影响
    3.7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对大鼠子宫组织中ER、PR表达水平影响
    3.8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对大鼠子宫组织中FAP表达水平影响
    3.9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对大鼠子宫组织中CollagenⅠ、TGF-β、FN表达水平影响
    3.10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对大鼠子宫组织中增殖相关信号因子表达水平影响
    3.11 大鼠子宫组织FAP与 TGF-β、CollagenⅠ、p-AKT、p-ERK1/2、p-MEK相关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成功建立子宫肌瘤模型的常用评价标准
    4.2 实验成功建立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大鼠模型
    4.3 TAF与肿瘤的关系
    4.4 S-E组分配伍可防治子宫肌瘤
    4.5 三棱-莪术组分配伍与三棱-莪术水煎液问题讨论
    4.6 三棱总黄酮、莪术挥发油及其配伍防治作用比较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实验创新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相关性分析散点图
附录2 成纤维活化蛋白研究进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疏肝消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认识
        一、定义
        二、流行病学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四、治疗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认识
        一、病名
        二、病因病机
        三、中医治疗
    第三节 童光东教授治疗NAFLO的经验
第二章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研究对象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剔除、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试验分组
        (二) 治疗方法
        (三) 观察指标
        (四) 评价标准
    三、统计方法
    四、研究结果
        (一)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二) 治疗前后比较
        (三) Fibroscan技术与肝脏B超诊断脂肪肝的一致性评价
        (四) 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
    一、疏肝消脂方的立法依据
    二、疏肝消脂方的方药分析与现代药理研究
        (一) 方药分析
        (二) 现代药理学研究
    三、疏肝消脂方的疗效分析
        (一) 结果
        (二) 分析
    四、Fibroscan定量评价脂肪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四、自拟消瘤汤为主治疗肝癌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扶正降逆通幽汤治疗食管癌Ⅳ期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D]. 吴艳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软坚散结法治疗肝经循行路线结节性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D]. 刘彩凤.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3]名老中医潘敏求教授治疗食管癌经验的数据挖掘研究[D]. 张彩云.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实脾饮联合BILT肝病治疗仪治疗脾肾阳虚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D]. 李晓晓.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证型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相关性研究[D]. 郑泽宇.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及中药用药规律分析[D]. 赵青.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 [7]加味虎七散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痰瘀互结型食管癌的临床观察[D]. 屈帅勇.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9
  • [8]中药消瘤汤加味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VEGF表达及临床疗效研究[D]. 张梦蝶.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三棱-莪术组分配伍抑制大鼠子宫肌瘤成纤维细胞活化机制研究[D]. 李瑶.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疏肝消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D]. 田承满.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自拟消柳汤主治肝癌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