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宏观调控方式改革的新选择——论贷款证券化

金融宏观调控方式改革的新选择——论贷款证券化

一、金融宏观调控模式改革的新选择──谈贷款证券化(论文文献综述)

夏冰[1](2020)在《制度变迁情境下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过去十年间,地方平台公司作为政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政府竞争和分税制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激发、“投资饥渴”的症状显现,地方平台公司无疑是矛盾缓和与症状缓解的重要制度性设计。地方平台公司充分利用土地和金融资源撬动资金杠杆,以投融资营造城市发展环境,推动地方经济和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但在新的发展周期里,一方面,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地方平台公司的资源输入管道在逐步撤离,“政府输血”式发展难以为继;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的任务式思维和规模化路径导致地方平台公司债台高筑、企业经营活力不足,“自我造血”发展能力堪忧。企业内外部经营压力并发,这是地方平台公司不可否认的问题。地方平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有条件的。作为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地方平台公司的成长得益于制度设计,也受制于新的制度安排。自2014年以来,受“供给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债务防化”等系列政策影响,地方平台公司融资功能和融资渠道全面受限,其新一轮发展迎来了“两难”局面。向外看,地方平台公司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投融资功能不会改变,投身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项目的要求持续升级;向内看,地方平台公司的治理结构、业务结构、财务结构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以防范风险,谋求支持发展的资源和能力。因此,制度变迁背景下,地方平台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将必然要求其在发展理念上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发展模式上进行负债驱动向质量驱动的转变。当前各界对地方平台公司的大量评价与预判是有失偏颇的。客观地分析地方平台公司对地方经济发展价值的形成与变迁,是地方平台公司谋划新一轮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我们不得不带着历史观对政府竞争背景下平台公司如何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进行总结;我们不得不带着未来观对负债约束下平台公司如何深化改革以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进行研判;其中,我们也不得不探讨资源约束和机制约束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地方平台公司发展的作用。这就形成本文希望解答的三大问题。为探讨上述研究问题,本文选择民营经济发达的佛山市顺德区、南海区的平台公司为样本,运用扎根研究的方法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对案例资料的开放式译码—主轴译码—选择性译码确定核心范畴的范式模型,进而构建研究变量,分析研究变量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提出初始假设命题,为构建总体研究框架奠定基础。根据理论分析进一步完善研究框架,并选取78个地级市441家平台公司以及376家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检验假设,提出了以下有益结论:(1)“地方政府-平台公司-资本市场融资”价值链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结构性设计。政府竞争背景下地方政府具有很强的负债冲动,这种负债冲动通过土地资源注入让平台公司获得了强大的融资能力,大规模的融资不断投入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2)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更好的平台公司拥有更好的资源配置与转化能力,其溢出效应更强。通常,经济效益好的平台公司有更好的业务结构设计、运营管理效率和企业经营活力,它们以更高的质量服务于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时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3)制度变迁背景下,平台公司是否拥有自生能力,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挥具有决定性作用。当前制度变迁带来的直接影响表现为传统的价值链逻辑被打破,原有资源输入管道被撤离,这对平台公司通过债权融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产生了抑制效应;相反,形成良性经营循环的平台公司受制度变迁的影响不大,它们能够通过内生动力反哺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可持续的路径。(4)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平台公司发展的作用受到制度变迁和区域市场化水平的影响。一方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在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公司治理水平有利于提高混改主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资本优势与非国有资本的灵活市场机制,保证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诉求,形成相互制衡与互赢共利的载体;同时,本文也发现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更需要通过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为地方平台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陈韵仪[2](2020)在《万科地产资产证券化效果及风险防控研究》文中提出作为资金密集行业,房地产行业对融资十分“渴求”,但近年来,经济形势下行,房地产融资政策收紧使得房地产企业融资越来越难。为打破困局,部分龙头企业已开始利用资产证券化为企业融资。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万科系列资产支持计划为例,分析房地产企业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动因、效果,剖析和评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并提出相应防范对策。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二部分,首先,从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的相关背景出发,研究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的现状;随后,系统研究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理论,对其概念、特征、相关原理、交易架构进行深入的阐述,为后续案例分析做理论准备。第三部分,以万科地产发行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系列产品为案例,先简述万科概况和万科资产支持计划的基本信息,包括交易结构、信用增级方式、基础资产情况、项目运营情况;再从外部融资环境和企业自身需求两大方面分析万科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动因。第四部分,从财务效应、融资模式、融资渠道、市场效应、信用评级效益以及企业声誉六大部分分析万科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效果。第五部分,识别资产证券化相关风险,具体包括与外部环境有关的风险、与基础资产有关的风险、与资产支持证券有关的风险、与专项计划管理有关的风险。第六部分,针对识别出来的风险提出应对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其他房地产实施资产证券化提供借鉴,为投资者理性投资提供思路。

韦家鹏[3](2019)在《我国不良住房贷款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 ——以“建鑫2016-2”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2015年以来的经济下行,各家商业银行银行均面临着不良资产大幅攀升现象,传统不良资产处置手段不再满足银行的需求,其必须为不良资产的处置找到一个新的方向和渠道,避免由于银行不良资产过高而引发银行的银行经营风险失控。建设银行积极响应人民银行等八部委的号召,于2016年9月23日成功发行了不良证券化重启后的境内首单不良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建鑫2016-2。研究其发行过程与构架,可以剖析我国不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问题情况,对推动我国住房信贷领域及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其次对“建鑫2016-2”案例进行介绍和剖析,归纳其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出表后的贷款服务商依然为发行机构,二是基础资产计息方式单一,三是证券基础资产的标准化程度不够高,四是证券投资者仅有境内金融机构,最后针对目前我国不良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业务和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存在共性的问题提炼出如下对策:一是由政策引导成立专业的贷款服务商,二是推出更多的贷款类型,三是贷款定价进一步利率市场化,四是进一步提升贷款管理信息化程度,五是引入全国统一口径的借款人信用分数,六是进一步引进更多类型投资者。

付宇杰[4](2019)在《安徽池州市污水处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方案设计》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对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也日益增加,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增加。由于PPP模式能有效解决政府财政支出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发展PPP模式,各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都积极推广PPP模式。但通过PPP模式建设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一般具有合同期限长、投资规模大、成本回收期长等特点,使得社会资本方参投PPP项目的热情不高。因此为社会资本方建立有效健全的退出机制,从而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方投资PPP项目,对未来我国PPP模式的发展推进起到一个良好作用。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PPP模式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特点,分析了我国目前PPP模式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进程及首批PPP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经验借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安徽池州市污水处理PPP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包括对池州市污水处理PPP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说明,分析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构建项目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池。通过对污水处理服务成本以及污水处理服务收入数据的分析假设,预测了安徽池州市污水处理PPP项目未来五年现金流入。为资产支持计划选择合适的SPV,采用内部增级和外部增级相结合的方式对资产支持计划进行信用评级,对设计出的证券化产品测算产品偿还计划以及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融资成本,可知资产证券化能有效降低项目的融资成本。本文最后针对产品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现金流预测偏差、资金混同、破产隔离等风险,设置了现金流封闭操作、超额利差账户等风险缓解措施。最后分析产品未来拟上市流通后的市场环境,设计出的产品在资本市场未来偿还风险较小,收益率较同类产品高,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将资产证券化与PPP模式相结合,将资产证券化关键环节应用于PPP项目,设计出适用于PPP项目的资产证券化方案,得到最终PPP资产证券化产品,既降低了PPP项目融资成本也有利于我国PPP项目中社会资本有效退出,为我国未来拟进行资产证券化的PPP项目提供借鉴。

薛瑾[5](2019)在《轻资产运营模式下万科集团财务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政府运用各种调控政策抑制了房地产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房地产企业要谋求可持续发展,势必结合国家政策和公司实际,摒弃过去习以为常的重资产运营模式,转而采取轻资产运营模式来进行公司运营,使得企业实现第二次发展。在轻资产运营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出现了新的特征和问题。基于此,本文以万科集团为研究对象,对其轻资产运营模式下的财务进行评价。本文在微笑曲线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梳理、实地调研、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等方法,对万科集团转型轻资产运营模式后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个方面进行了评价,研究认为:万科集团的经营风险和融资成本在转型轻资产运营模式后有明显的下降,充实了公司的现金流,使公司的竞争力和价值都有所提升,同时也存在“小股操盘”运作模式下如何确保产品质量并制定合理的合作机制,“事业合伙人”制度导致母公司大股东与少数股东之间产生利益诉求冲突,睿服务相关的APP选项具有局限性从而影响消费体验以及偿债能力较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细化“小股操盘”制度,建立合作方调查档案,明确合作各方的风险划分,预先约定违约责任;完善“事业合伙人”制度,对不同跟投项目按照风险收益程度分级,完善跨项目跟投机制;挖掘睿服务商圈的盈利性,在线下加强与小区周边商家合作,通过优惠活动刺激线上消费;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偿债能力等对策建议。本文通过对万科集团轻资产运营模式下的财务进行评价,旨在为万科集团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为相关的企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李颖[6](2019)在《我国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法律规则的完善》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重要阶段,房地产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进入存量时代,加快推进REITs发展势在必行。过去几年里,我国虽然没有国际上标准的REITs出现,但类REITs发展迅猛,截止2018年底,我国共发行43支类REITs,累计发行金额超过900亿元人民币,相关产品不断寻求创新,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在法律层面,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新的规定,试图为REITs发展扫除障碍,但是随着REITs的深入发展,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中不符合其发展的部分也日益明显。我国《证券法》、《信托法》、《税法》等法律中均存在与REITs发展背道而驰的规定。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关于REITs的专项立法,关于REITs的法律规定散见于诸多法律文件中。为了推动我国REITs有序发展,本文将阐明我国现行法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我国REITs的立法体例选择以及部门法完善提出建议。

王皖君[7](2018)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价值增长机制分析及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这十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呈现出持续高速发展的势头。由于房地产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其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资金需求,对我国金融系统也带来了一定冲击。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和金融水平。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以下简称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的出现,为房地产融资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资产证券化工具,有效满足了房地产业的资金需求并提升了资金的流通性,因此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与支持,成为重要的一种房地产融资形式。自1960年REITs诞生于美国至今,目前全球已有37个国家或地区推行了REITs立法,正在考虑推行REITs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尼、波兰和瑞典等8个国家。在推广REITs的过程中,我国政府这十年来,力度逐渐加强,在2018年最新两会上,REITs再次被纳入议题。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王景武在全国两会提出提案称,公募REITs对防控金融风险意义重大,建议因地制宜尽快推出公募REITs管理办法。本文通过定性、定量等分析法,提出REITs价值增长的具体机制及增长要素,以发达国家现行REITs数据为研究基础,分析内部增长的源泉和外部增长的方式并作出具体实证分析,陈述了各要素对REITs增长的贡献程度和方式,并以此提出了REITs价值增长的对策及政策建议。全文共七章。第一章的内容主要是阐述了REITs市场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第二章的内容明确了REITs的基本概念,并对其他相似概念进行类比;运用FFO、AFFO指标、NAV净值模型、P/FFO或P/AFFO模型及现金流折现模型,总结了市场对REITs价值进行估值及预估的方法。第三章详细论述了REITs价值增长的机制,主要包括内部增长机制和外部增长机制。首先文章阐述了内部增长的主要要素,包括租金增长、租户升级、物业翻新以及资本再循环的方式;其次阐述了外部增长的主要渠道,包括收购、开发等外部增长方式。REITs价值增长可以通过其蓝筹股的业绩增长来体现,本章的最后部分,总结归纳了世界范围内REITs蓝筹股的特征及表现,包括管理团队的素质、额外的内部增长机会、良好的物业区位优势、业绩记录跟踪以及资产负债表的强健程度。第四章对内部增长机制要素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模型,选取新加坡整体REITs市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数据和指标体系的分析,做出VAR脉冲分析及因素方差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无论是外部宏观、行业中观和选取的微观要素都对REITs增长有影响,但各自影响的程度与方向不一样。其中,租金增长是影响REITs增长的源泉与可控要素,提高租金的能力,是REITs内部增长的决定因素。现实情况下,租金率还能够随宏观、行业环境的提高而增长,意味着更高的租金收入使得REITs的资产价值不断有内生的能力。第五章用中国香港越秀地产REITs 2008—2017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并购、开发带来的非租金增长的增长要素对REITs价值外部增长的影响。首先本章对越秀房产信托基金的增长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包括其十年的内部增长与外部增长表现并作出增长函数模型,通过模型的计量分析,尤其阐述了越秀信托基金的外部增长要素。2008年开始越秀REITs通过外部收购的形式,收购了多样的资产,改变了单一租金收入来源的状况,特别是2012年斥资134.4亿元收购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国金中心)后,国金中心中包含了诸如酒店等多种形态的收入形式,使得非租金收入这一外部增长对越秀的收益率增长做出了显着的正向的贡献。第六章首先列举了国际惯用对蓝筹REITs进行估值的模型和方法;然后选取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及中国香港共8只蓝筹REITs,对其绩效进行归纳分析,通过对蓝筹股的实证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蓝筹股REITs的业绩,无论是股本回报率、资产回报率还是股本乘数方面,都有较好且稳定的成绩,是比较理想的固定投资类产品;其次,从物业涉及的类型来看,依据研究样本商业地产的投资回报率会高于其他物业类型,尤其显着高于多样化地产经营的单位业绩。第三部分运用资本定价模型CAPM来测度国际知名蓝筹REITs的绩效价值,并与金融业、制造业、科技类企业分析比较,从而找出REITs呈现的绩效价值特性。综合而言,蓝筹REITs具有和科技行业一样具有较好的绩效价值,但各企业的价值呈现不太一样,有的绩效价值更多体现在其超额的Alpha收益上,而有的企业绩效价值更多的体现在其相对稳定的风险上。第七章研究REITs价值增长的策略和政策,从内部增长的租金增长、物业翻新、租户升级三个角度分别陈述相关策略;从收购、开发两个方面陈述外部增长策略;通过对委托代理理论模型的分析提出更有利于蓝筹公司经营管理的治理机制;最后从宏观角度,结合我国目前REITs发展现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对目前发行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价值增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待硏究结果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有一定的启示,同时希望本硏究能够在理论上可以弥补目前国内对REITs硏究的不足,丰富REITs价值增长理论和方法,为市场收益管理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本文立足于大量与REITs相关的统计数据和市场收益管理理论,一方面为REITs市场收益管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为REITs市场收益管理提供实践价值。

蒋雨亭[8](2017)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绩效增长与金融监管》文中研究说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这两个概念长期富有争议,因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一直受到学术界、企业界和政治家的关注。2007年次贷危机后,人们对于这个问题有了多视角的认识,再次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讨论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讨论的焦点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金融创新的合理范围;二是金融创新真正的动因是什么?;三是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立足于西方金融市场的发展,经济学界对这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本项研究的重点也是围绕着这三个方面展开的,但是我们采取的样本有别于以往的讨论,我们立足于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特殊核心地位。针对“金融创新过度——加强金融监管——传统金融机构萧条——放松金融监管——金融创新泛滥——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金融创新向他国扩散”的怪圈,本文在激励相容和预先承诺制等经典金融创新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区间调控论。对金融创新的活跃程度、强度进行区间调控,限定金融创新的合理区间,明确了区间调控的逻辑路径是“轨道”金融,而非“漂流”金融。本文认为需要监管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相对比例,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和优化条件确定这一比例的最优区间是15%-25%。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还应该对不同股权结构的银行采取有所区别的监管模式和监管政策,这有助于破解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循环的“怪圈”。本文所使用的是结构——动因——绩效的分析框架。按照这个框架,重点讨论我国商业银行因股权结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种类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动因,对于不同动因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金融绩效及负向绩效(风险),提出了相应的监管策略。根据研究,我们发现已有理论对金融创新动因的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技术推动论、利润诱导论和规避监管约束论。本文把这三种理论综合起来,把技术推动、利润诱导和规避监管约束作为金融创新的三种直接动因。通过中美两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历史演进的分析,发现美国及中国的私营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三种动因的推动作用都比较强;但是中国国有银行由于受到政府行政干预的作用比较大,因而金融创新的利润诱导和规避监管约束动因相对弱化。二者不同的最根本原因在于股权结构的不同。通过对非国有的民生银行的建模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创新、人力资本增长、制度创新贡献率对民生银行绩效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通过对银行的人力资本激励、资本组合调整和制度创新,民生银行的运行效率从2000年的52.5%提高到2013年94.1%,非国有银行的创新动力比较充足。而外部冲击、政策变化和过度监管的相互作用,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创新内部动力不足、金融制度创新落后于市场创新等问题。我们需要有新的思路来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绩效增长和金融监管三者匹配与协调策略,从根本上解决好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通过金融创新保证正向绩效增长和降低金融风险,将风险控制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

王乃女[9](2017)在《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货币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一,本文通过对其传导机制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并找出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作用减损的因素,进而改进或扫除这些不利因素,同时通过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其作用机理和运行规律,有利于货币当局制定和执行更加专业的货币政策,改善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平衡发展,提高居民福利水平。从2001年末我国加入WTO以来,金融开放不断加深,我国实行的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作用效果并未得到充分地发挥,大多被日益增加的国内和国际资本流动总量抵消。央行一直致力于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措施。央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如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实施再贷款等,力争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四大宏观调控目标之间找到协调发展的着力点。国内外的复杂状况决定了货币政策需要不断调整,在这一背景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妨碍其发挥作用的不利因素,为货币当局更好地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性地总结和回顾了从2001年我国加入WTO这15年以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行环境的变化,概括归纳了这一时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特点,并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16年7月175个月的月度数据,检验了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运行效果。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以内部传导和外部传导为研究框架,分别测定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长期和短期效率。本文采用时间序列计量方法,基于VAR和ECM模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内部和外部传导机制。涉及的计量方法主要有ADF检验、多变量连续系统识别方法、双变量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Almon估计、脉冲响应分析(IRF)和方差分解(Variance Decomposition)。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根据货币政策的经典理论以及在我国的实践经验,界定了本文所研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涵。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一问题具有宏观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微观化和细分化,将其划分为内部传导和外部传导两个部分,这是本文研究的整体框架与基础,无论是对货币政策运行特点的总结和回顾,还是实证检验均在这个框架下进行。以往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多数是以货币供应量为起点,研究其直接对最终目标的影响,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之间的传导机制始终如飞机上未找到的"黑匣子"。本文研究整合了相关文献,引入了信贷、利率、汇率、房价和股价这五个关键变量,将货币供应量传导到最终目标之间的通道打通,能够更加清晰地观测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哪个环节出现了效率减损。同时本文以货币政策工具为起点,分析了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效率,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更加完整。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和外部传导机制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在货币政策内部传导过程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基础货币的关系与经济理论相反,说明法定存款准备金对基础货币的长期作用较差,其作用可能被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如外汇占款的作用冲销,因为在样本区间内,我国的外汇储备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2)在样本区间内,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对基础货币的长期信号作用远远高于外汇占款和再贷款。从我国货币政策实践来看,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一直较高,而且调整的幅度和频率均较低。从深层次分析来看,我国一直较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特别是在经济形势收紧的时候,会潜在地激发商业银行"惜贷"的动机,其更愿意将存款直接存入中央银行赚取较为平稳的收益,这使得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数量大大增加。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增加不仅仅会削弱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节基础货币的作用,还会通过影响货币乘数而影响货币供应量,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并不显着,反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的长期作用较为强烈。(3)在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中,货币供应量M1、M2对信贷、利率、汇率、房价和股价存在着长期传导作用,货币供应量中M2对各个关键变量的影响大于M1。货币供应量对各关键变量的长期作用优于短期作用。(4)在货币政策外部传导关键变量向最终目标及其组成部分的传导过程中,房地产价格传导机制的作用力较强,信贷传导机制次之,货币市场利率传导机制较弱,汇率传导机制的影响力有所提升,股价的作用最弱。(5)本文还研究了中介目标向最终目标的直接传导机制,将信贷、利率、汇率、房价和股价的影响隐含其中,以此反映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的整体作用,无论广义货币供应量M2还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都与名义GDP、实际GDP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之间存在很强的Granger因果关系。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外部传导机制在长期是有效的,广义货币供应量的传导效果优于狭义货币供应量。短期来看,M1和M2对实际GDP和名义GDP的短期传导作用均不显着,仅有M1和M2对物价水平的作用通过了显着性检验,这说明短期来看,货币政策的外部传导机制并不顺畅,M1和M2作为中介目标对产出的调控能力较弱。本文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基本与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相契合,这既丰富和完善了现有的货币政策理论与应用研究,同时为未来货币当局设计和执行更加科学有效的货币政策抛砖引玉。

董在东[10](2016)在《次贷危机后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最新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是仅次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大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重创影响至今。这一危机不仅带来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转型,也引发了西方经济伦理思想学界的反思。自危机爆发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哲学界的各流派纷纷对危机的成因、后果进行探讨研究。本文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构架,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后西方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对危机的深层解读与评析,包括危机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应对经济危机政策的经济伦理取向及其论争,并通过系统回顾经典马克思主义、近代与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关于危机伦理观、公平效率伦理观以及资本主义前途命运观等经济伦理观念,对比和评析了危机后西方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关于引发危机的外因——自由放任抑或国家干预、内因——效率优先抑或公平优先的伦理思想,继而揭示出西方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对危机后果——资本主义前途命运的评析与判断。西方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在针对危机救市政策、对危机成因的解读以及对危机后果的论争中,其经济伦理思想产生新的发展,呈现出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分别在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中失灵,两大主流经济学派在其主阵地陷入进退失据的尴尬境地;同时两大学派有部分观点出现了融合的趋势。第二、西方经济学说的新发展由强调市场效率优先转向重视社会分配不平等及机会不均等的经济伦理问题。第三、资本主义体制结构性危机显现,其前途和命运遭到怀疑,但是各派经济学说的经济伦理思想本质仍然以对资本主义的维护和改良为目的。在此次危机中,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以及赤字福利的国家模式均已失灵。诚如斯蒂格利茨所说,“我们已经在另一条路上走得太远,在这条路上,我们构建的社会,物质主义战胜了道德承诺,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取得的快速增长并不是环境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的”。面对危机后亟待重建的国家经济,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都束手无策,支持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伦理观念受到冲击和质疑。可以说,此次危机既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也是一场资本主义经济伦理的危机。在这场危机中产生的新的经济伦理思想和观点既代表了西方经济伦理的最新发展,又为我国社会避免和化解经济危机提供了宝贵的启迪和借鉴。

二、金融宏观调控模式改革的新选择──谈贷款证券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融宏观调控模式改革的新选择──谈贷款证券化(论文提纲范文)

(1)制度变迁情境下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设计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地方政府公司主义
    2.2 地方政府平台公司
    2.3 制度变迁理论
    2.4 混合所有制改革
    2.5 文献述评
第3章 案例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设计
    3.3 研究变量构建
    3.4 初始假设命题的提出
    3.5 总体研究框架
第4章 平台公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4.1 研究假设与研究框架
    4.2 研究设计
    4.3 实证分析
    4.4 结论与讨论
第5章 制度变迁在平台公司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调节作用
    5.1 研究假设与研究框架
    5.2 研究设计
    5.3 实证分析
    5.4 结论与讨论
第6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平台公司经济效益的影响
    6.1 研究假设与研究框架
    6.2 研究设计
    6.3 实证分析
    6.4 结论与讨论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理论贡献
    7.3 实践启示
    7.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研资料汇总
    附录二 调研访谈提纲
    附录三 访谈情况统计
    附录四 样本城市及所在省份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2)万科地产资产证券化效果及风险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1.4.1 论文创新点
        1.4.2 论文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特征
        2.1.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2.1.2 资产证券化的特征
    2.2 资产证券化相关理论
        2.2.1 现金流分析理论
        2.2.2 资产重组理论
        2.2.3 风险隔离理论
        2.2.4 信用增级理论
    2.3 资产证券化的交易架构
        2.3.1 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
        2.3.2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流程
    2.4 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简介
        2.4.1 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概念及作用
        2.4.2 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种类
        2.4.3 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特点
    2.5 风险防控相关理论
        2.5.1 风险防控的概念
        2.5.2 风险防控的方法
第3章 万科资产证券化项目介绍及动因分析
    3.1 万科简介
        3.1.1 基本情况
        3.1.2 行业地位
    3.2 万科4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介绍
        3.2.1 基本信息
        3.2.2 交易结构
        3.2.3 信用增级方式
        3.2.4 基础资产情况
        3.2.5 盈利模式及现金流预测分析
        3.2.6 专项计划运营情况
    3.3 万科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动因分析
        3.3.1 企业外部环境严峻促使实施资产证券化
        3.3.1.1 行业“寒冬”现状促使实施资产证券化
        3.3.1.2 行业融资收紧促使实施资产证券化
        3.3.2 企业内部自身需求要求实施资产证券化
        3.3.2.1 改善财务状况要求实施资产证券化
        3.3.2.2 优化融资模式要求实施资产证券化
        3.3.2.3 拓宽融资渠道要求实施资产证券化
第4章 万科资产证券化项目的效果分析
    4.1 改善了财务状况
        4.1.1 缓解了部分短期偿债压力,但未使资产负债率有效降低
        4.1.2 提升了应收账款运营效率,但对存货周转率不起作用
        4.1.3 拉动了营业收入增长和营业净利率的上涨
        4.1.4 提升了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
    4.2 优化了融资模式
    4.3 拓宽了融资渠道
    4.4 提高了企业的市场价值
        4.4.1 公告发布后股价上涨
        4.4.2 证券化实施后股东财富增加
    4.5 维持了信用评级
    4.6 稳定或小幅提升了企业声誉
第5章 万科资产证券化风险识别
    5.1 与外部环境有关的风险
        5.1.1 政策法律风险
        5.1.2 经济周期风险
        5.1.3 税收风险
    5.2 与基础资产有关的风险
        5.2.1 债务人违约风险及付款抗辩风险
        5.2.2 原始权益人违约风险
        5.2.3 基础资产合规性风险
        5.2.4 现金流量预测风险
        5.2.5 破产风险
    5.3 与资产支持证券有关的风险
        5.3.1 利率风险
        5.3.2 流动性风险
        5.3.3 评级风险
    5.4 与专项计划管理有关的风险
        5.4.1 专项计划操作风险
        5.4.2 相关人员尽责风险
第6章 万科资产证券化风险防控分析
    6.1 与外部环境有关的风险防控措施
        6.1.1 加强宏观经济研究
        6.1.2 加强行业政策研究
        6.1.3 进行税务筹划
    6.2 与基础资产有关的风险防控措施
        6.2.1 把关基础资产调研工作
        6.2.2 合理组合基础资产
        6.2.3 引进违约保理机制
    6.3 与资产支持证券有关的风险防控措施
        6.3.1 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
        6.3.2 建立信息交流机制
        6.3.3 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6.4 与专项计划管理有关的风险防控措施
        6.4.1 加强人员专业素质
        6.4.2 加强人员职业操守
        6.4.3 建立相关融资小组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我国不良住房贷款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 ——以“建鑫2016-2”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我国银行业不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概述
    2.1 银行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总体情况
        2.1.1 市场发行情况
        2.1.2 基础资产类型分布
        2.1.3 银行间市场发行利率情况
    2.2 银行业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情况
        2.2.1 不良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市场概况
        2.2.2 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2.3 不良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一般发行流程
        2.3.1 监管机构及一般监管流程
        2.3.2 对于发起机构一般操作流程
        2.3.3 对于中介机构一般操作流程
第三章 “建鑫2016-2”RMBS案例介绍及分析
    3.1 “建鑫2016-2”基本情况
    3.2 “建鑫2016-2”基础资产池
        3.2.1 “建鑫2016-2”资产池的组建
        3.2.2 “建鑫2016-2”基础资产总体特征
        3.2.3 基础资产分布信息
        3.2.4 基础资产分析
    3.3 “建鑫2016-2”产品结构
        3.3.1 “建鑫2016-2”交易结构
        3.3.2 “建鑫2016-2”流动性储备账户设置及现金流支付顺序
        3.3.3 信用增级措施
    3.4 “建鑫2016-2”基础资产池分析
        3.4.1 “建鑫2016-2”基础资产池优点
        3.4.2 “建鑫2016-2”基础资产池的不足
    3.5 “建鑫2016-2”估值及风险测算
        3.5.1 影响估值相关风险分析
        3.5.2 “建鑫2016-2”估值过程及风险测算
第四章 我国不良住房贷款证券化作用和问题分析
    4.1 我国不良住房贷款证券化作用分析
        4.1.1 对发行方起到的作用——以“建鑫2016-2”为例
        4.1.2 对社会起到的作用——以“建鑫2016-2”为例
    4.2 我国不良住房贷款证券化缺陷及风险分析——以“建鑫2016-2”为例
        4.2.1 出表后的贷款服务商依然为发行机构
        4.2.2 基础资产计息方式单一,有一定的利率风险
        4.2.3 证券基础资产的缺乏统一化、数值化的指标
        4.2.4 证券投资者仅有境内金融机构
    4.3 我国不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存在的问题
        4.3.1 无专业的贷款服务商
        4.3.2 贷款利率类型和还款方式单一,市场定价程度低
        4.3.3 贷款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4.3.4 缺乏全国统一的信用评分系统
        4.3.5 二级市场流动性差,投资者范围偏窄,市场份额占比低
第五章 我国不良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风险防范对策及展望
    5.1 我国不良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风险防范对策
        5.1.1 由政策引导成立专业的贷款服务商
        5.1.2 推出更多的贷款类型
        5.1.3 贷款定价进一步利率市场化
        5.1.4 进一步提升贷款管理信息化程度
        5.1.5 引入全国统一口径的借款人信用分数
        5.1.6 进一步引进更多类型投资者
    5.2 我国不良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业务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安徽池州市污水处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
        1.3.1 PPP模式文献综述
        1.3.2 资产证券化文献综述
        1.3.3 PPP资产证券化文献综述
        1.3.4 文献评述
    1.4 本文创新及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的不足
2 PPP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2.1 PPP资产证券化发展进程
        2.1.1 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范围
        2.1.2 我国PPP资产证券化市场概况
    2.2 PPP资产证券化运作要点
        2.2.1 PPP资产证券化的主体
        2.2.2 PPP资产证券化运作流程
    2.3 我国首单PPP资产证券化产品经验借鉴
        2.3.1 新水源PPP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介绍
        2.3.2 新水源PPP资产证券化经验借鉴
3 安徽池州市污水处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3.1 安徽池州市污水处理PPP项目概述
    3.2 安徽池州市污水处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必要性分析
        3.2.1 污水处理行业资金需求大
        3.2.2 污水处理PPP项目融资渠道窄,落地率低
    3.3 安徽池州市污水处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
        3.3.1 相关政策法规逐步完善
        3.3.2 安徽池州市污水处理PPP项目运营状况良好
4 安徽池州市污水处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方案及产品
    4.1 安徽池州市污水处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方案
        4.1.1 安徽池州市污水处理PPP项目资产池构建
        4.1.2 安徽池州市污水处理PPP项目未来现金流预测
        4.1.3 安徽池州市污水处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结构设计
        4.1.4 构建安徽池州市污水处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SPV
        4.1.5 安徽池州市污水处理PPP项目信用增级
    4.2 安徽池州市污水处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
        4.2.1 安徽池州市污水处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概要
        4.2.2 具体偿还计划
        4.2.3 综合融资成本测算
5 产品总结
    5.1 产品风险控制分析
    5.2 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致谢
参考文献

(5)轻资产运营模式下万科集团财务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概况
        三、研究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关键概念界定
        一、轻资产
        二、盈利模式
        三、轻资产运营模式
    第二节 主要理论
        一、微笑曲线理论
        二、企业能力理论
        三、价值链理论
        四、财务评价相关理论
第三章 轻资产运营模式下万科集团的财务现状
    第一节 万科集团运营模式分析
        一、万科集团简介
        二、万科集团转型之前运营模式介绍
        三、轻资产运营模式的目标
        四、万科集团轻资产运营模式
    第二节 万科集团轻资产运营模式前后财务对比分析
        一、轻资产运营模式前的财务状况
        二、轻资产运营模式下的财务状况
第四章 轻资产运营模式下万科集团的财务评价
    第一节 评价方法
        一、财务指标维度评价方法
        二、非财务指标维度评价方法
    第二节 评价内容
        一、财务指标维度评价
        二、非财务指标维度评价
        三、综合评价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小股操盘”模式实践中的困境
        二、“事业合伙人”制度影响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三、睿服务商圈盈利性有待挖掘
        四、偿债能力有待提高
第五章 对万科集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合作制度,细化“小股操盘”模式
        一、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管理能力
        二、完善合作模式
        三、明确权责划分
    第二节 完善“事业合伙人”制度
        一、加强沟通,及时更新制度
        二、加强组织管理
        三、优化股权结构
    第三节 挖掘睿服务商圈的盈利性
        一、拓展线下合作
        二、刺激线上消费
    第四节 拓展融资渠道,提高偿债能力
        一、选择长期合作的银行
        二、拓展融资方式
        三、鼓励员工持股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法律规则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
        (二)国外文献
    三、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基本理论
    第一节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概述
        一、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概念与特征
        二、REITs 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的种类
        一、以组织形式划分
        二、以投资方式划分
        三、以运作方式划分
        四、以基金募集方式划分
        五、以交易的公开程度划分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REITs的现状及法律障碍
    第一节 我国REITs的现状
        一、我国REITs的探索进程
        二、我国类REITs的实践路径
    第二节 我国REITs运行的法律障碍
        一、REITs专项立法缺失
        二、证券法法律规制不足
        三、税收法双重征税问题
        四、信托法律规范缺失
    本章小结
第三章 REITs法律制度的国际考察
    第一节 美国REITs的借鉴
        一、美国REITs的发展
        二、美国REITs的法律规制
    第二节 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REITs的借鉴
        一、日本REITs的法律规制
        二、新加坡REITs法律规制
        三、中国香港地区REITs法律规制
    第三节 域外REITs法律制度比较与我国法律移植
        一、美国与亚洲区域国家REITs法律制度比较
        二、我国REITs法律移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REITs法律规则的完善
    第一节 对我国REITs立法体例的建议
    第二节 REITs部门法完善建议
        一、税法方面
        二、证券法方面
        三、信托法方面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价值增长机制分析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中国大陆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
        1.1.3 现有REITs的发展状况
        1.1.4 我国REITs的发展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 国外学者的研究
        1.3.2 国内学者的研究
        1.3.3 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相关理论基础
    2.1 REITS概念界定
        2.1.1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的概念
        2.1.2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相关概念的辨析
    2.2 REITS市场价值相关理论概述
        2.2.1 组合投资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风险控制理论
    2.3 REITS价值增长的理论基础
        2.3.1 REITs的价值概述
        2.3.2 REITs价值估值方法与模型
第3章 REITS价值增长的作用机制
    3.1 内部增长
        3.1.1 租金增长
        3.1.2 租户升级
        3.1.3 物业翻新
        3.1.4 出售原物业
    3.2 外部增长
        3.2.1 收购机会
        3.2.2 新开发
    3.3 REITS价值增长的具体体现:蓝筹股REITS
        3.3.1 管理团队的绝对重要性
        3.3.2 额外的内部增长
        3.3.3 良好的物业区位优势
        3.3.4 价值创造的业绩记录
        3.3.5 资产负债表的强健程度
第4章 REITS内部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4.1 分析方法:VAR模型
        4.1.1 建立REITs内部增长要素VAR模型
        4.1.2 方差分解概述
        4.1.3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
    4.2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4.2.1 新加坡REITs收益率模型
        4.2.2 收益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4.3 ADF单位根检验
    4.4 JOHANSEN协整分析
    4.5 VAR模型滞后期的选取
    4.6 VAR模型的稳定性判别
    4.7 因素方差分析
    4.8 脉冲分析
    4.9 研究结论
第5章 REITS外部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以越秀房产信托基金为例
    5.1 REITS外部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的基本框架
    5.2 香港蓝筹REITS越秀房产信托基金增长分析
        5.2.1 越秀REITs内部增长
        5.2.2 越秀REITs外部增长
    5.3 模型设定与数据
        5.3.1 模型设定
        5.3.2 对数据的说明
    5.4 估计结果与结论
        5.4.1 估计结果
        5.4.2 结论分析
第6章 国际知名蓝筹股REITS的估值方法及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6.1 蓝筹REITS股票估值因素
        6.1.1 账面资产价值
        6.1.2 净资产价值NAV
        6.1.3 REITs证券市场的整体估值和历史数据
        6.1.4 小结
    6.2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蓝筹股REITS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6.2.1 指标设计
        6.2.2 各大REITs公司ROE的实证分析
        6.2.3 启示
    6.3 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国际知名蓝筹股REITS的绩效价值分析
        6.3.1 基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绩效价值分析框架
        6.3.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与本文的模型设定
        6.3.3 数据说明与分析
        6.3.4 实证分析与检验结论
第7章 REITS市场收益增长的策略分析
    7.1 REITS市场收益内部增长策略解析
        7.1.1 租金增长
        7.1.2 租户升级:吸引最好的租客
        7.1.3 物业翻新
        7.1.4 出售原资产
    7.2 市场收益外部增长的策略解析
        7.2.1 收购
        7.2.2 新开发
        7.2.3 扩张或再开发原有物业
        7.2.4 联合企业战略
        7.2.5 参与房地产相关的业务
    7.3 蓝筹价值增长策略:提高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及案例分析
        7.3.1 REITs公司委托代理理论
        7.3.2 REITs委托代理问题的模型分析
        7.3.3 案例分析:越秀REITs的治理结构
    7.4 REITS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7.4.1 .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实施运作创造必要的宏观环境
        7.4.2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防范体系
        7.4.3 完善REITs理论研究、重视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附原始数据表
后记

(8)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绩效增长与金融监管(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选题背景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思路
    创新点
第1章 金融创新理论梳理
    1.0 金融创新概念的分歧
    1.1 金融创新概念的分歧
        1.1.1 微观视角的金融创新
        1.1.2 中观视角的金融创新
        1.1.3 宏观视角的金融创新
    1.2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动因综述
        1.2.1 技术动因论
        1.2.2 利润诱导引致论
        1.2.3 规避金融约束论
    1.3 金融创新与绩效增长
        1.3.1 金融创新和广义的经济绩效
        1.3.2 金融创新与狭义企业绩效
    1.4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1.4.1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1.4.2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1.5 结构——动因——绩效的分析框架
    本章小结
第2章 中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历史演进比较
    2.1 美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历史演进
        2.1.1 1933年大萧条后美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2.1.2 《金融现代服务法》约束条件下的美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2.1.3 次贷危机与美国金融监管改革
    2.2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历史演进
        2.2.1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历史
        2.2.2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基本特点与重点领域
        2.2.3 中国金融监管的改革与发展
    2.3 反思中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区间调控论的提出
        2.3.1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路线图
        2.3.2 承诺博弈与激励相容原理:金融创新的分类区间调控论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与基于区间调控的金融监管模式
    3.1 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3.1.1 技术应用风险
        3.1.2 信用风险
        3.1.3 市场变化风险
        3.1.4 操作风险
        3.1.5 流动性风险
        3.1.6 系统性风险
    3.2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与金融监管
        3.2.1 金融创新引发风险的条件
        3.2.2 审慎、包容、区间、协调的监管模式
        3.2.3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区间调控
    3.3 区间调控的逻辑路径:轨道金融而不是漂流金融
    3.4 金融创新合理区间的“上下限”
        3.4.1 中美金融创新强度的演化趋势对比
        3.4.2 非利息收入比例最优浮动区间的确定
        3.4.3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指标预警体系的完善
    本章小结
第4章 金融创新与绩效增长的量化分析
    4.1 金融创新的量化指标与中国不同股权形式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比较
        4.1.1 金融创新的衡量指标
        4.1.2 中国商业银行的不同股权结构
        4.1.3 不同股权结构的商业银行创新能力比较
        4.1.4 不同股权结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差异的原因剖析
    4.2 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以民生银行为例
        4.2.1 银行绩效的高速增长
        4.2.2 创新对民生银行业绩增长的贡献分析
        4.2.3 制度创新在民生银行绩效高速增长中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4.3 金融创新对投资银行绩效增长的贡献分析—以高盛银行为例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绩效增长和金融监管匹配与协调策略
    5.1 金融创新、绩效增长和金融监管匹配与协调的原则
        5.1.1 效率优先原则
        5.1.2 安全性原则
        5.1.3 服务实体经济原则
    5.2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绩效增长和金融监管匹配与协调的综合创新路径
        5.2.1 重视科技进步应用的改进路径
        5.2.2 重视制度设计与完善的改革路径
        5.2.3 加快提升金融人力资本
    5.3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5.3.1 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
        5.3.2 扩大民营商业银行规模
    5.4 绩效增长良性回馈金融创新
        5.4.1 建立突出金融创新地位的绩效评价体系
        5.4.2 绩效增长应用于增加金融创新的投入
    5.5 完善科学的激励性监管制度
        5.5.1 引进行业自治监管模式
        5.5.2 重构行业监管体系
        5.5.3 金融立法规范金融创新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9)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本文的分析框架和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二、分析框架和章节安排
        三、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研究
        二、国内文献研究
        三、国内外文献研究评述
    第二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基础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概念的界定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般理论
        三、货币政策内部传导与外部传导机制的划分
第三章 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
    第一节 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环境
        一、开放条件下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
        二、开放条件下我国两次汇率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开放条件下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第二节 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的特征
        一、公开市场操作对象转向国债或金融机构债券
        二、央行创设新型贷款工具
        三、实行差额存款准备金制度和定向降准
    第三节 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的特征
        一、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数量型目标向价格型目标转变
        二、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注重内外部均衡
        三、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呈现多样化趋势
第四章 我国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货币政策内部传导变量的选择与平稳性检验
        一、我国货币政策内部传导的作用机制与样本区间
        二、货币政策内部传导代理变量的选择与统计描述
        三、货币政策内部传导代理变量的预处理
        四、货币政策内部传导变量的序列平稳性检验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向操作目标传导机制的检验
        一、货币政策工具和操作目标因果关系的检验
        二、货币政策工具向操作目标传导的长期作用检验
        三、货币政策工具向操作目标传导的短期作用检验
        四、货币政策工具向操作目标传导的时滞分析
    第三节 操作目标向中介目标传导机制的检验
        一、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因果关系的检验
        二、操作目标向中介目标传导的长期作用检验
        三、操作目标向中介目标传导的短期作用检验
        四、操作目标向中介目标传导的时滞分析
第五章 我国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货币政策外部传导变量的选择与平稳性检验
        一、我国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的示意图与样本区间
        二、货币政策外部传导代理变量的选择与统计描述
        三、货币政策外部传导变量的序列平稳性检验
    第二节 中介目标向信贷、利率、汇率、房价和股价传导机制的检验
        一、中介目标和信贷、利率、汇率、房价和股价因果关系的检验
        二、中介目标向信贷、利率、汇率、房地产价个和股价传导的长期作用检验
        三、中介目标向信贷、利率、汇率、房价和股价传导的短期作用检验
        四、中介目标向信贷、利率、汇率、房价和股价传导的时滞分析
    第三节 信贷、利率、汇率、房价和股价向最终目标及其组成部分的传导机制
        一、信贷、利率、汇率、房价和股价和最终目标及其组成部分因果关系的检验
        二、信贷、利率、汇率、房价和股价向最终目标及其组成部分传导的长期作用检验
        三、信贷、利率、汇率、房价和股价向最终目标及其组成部分传导的短期作用检验
        四、信贷、利率、汇率、房价和股价向最终目标及其组成部分传导的时滞分析
    第四节 中介目标向最终目标直接传导机制的检验
        一、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因果关系的检验
        二、中介目标向最终目标传导的长期作用检验
        三、中介目标向最终目标传导的短期作用检验
        四、中介目标向最终目标传导的时滞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结论
        一、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研究结论
        二、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研究结论
    第二节 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政策建议
        一、推进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货币供应量向利率转变
        二、进一步完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三、优化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环境
参考文献
致谢

(10)次贷危机后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最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理由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理由
        三、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次贷危机及欧债危机的研究
        二、关于次贷危机后经济伦理思想的最新研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目标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研究创新
第二章 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中发达国家的救市政策
    第一节 次贷危机概述
        一、次贷危机的起源及影响
        二、美国政府的干预措施及救助计划
    第二节 欧债危机概述
        一、欧债危机的起源及影响
        二、欧元区国家的干预措施及救助计划
        三、英国与德国的政策调整
    第三节 小结与评述
第三章 美国应对危机政策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第一节 美国短期应对手段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一、美国救助华尔街计划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二、美国救助汽车行业计划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三、美国“财政悬崖”及债务上限政策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第二节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一、量化宽松政策的由来和发展
        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第三节 美国长期应对手段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一、美国救市长期应对手段的主要内容
        二、美国金融机构救助和监管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三、美国长期财政政策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第四节 小结与评述
第四章 欧盟各国应对危机政策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第一节 欧盟各国救市措施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一、欧盟各国短期提高流动性措施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二、欧盟各国中期加强财政整顿措施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三、欧盟各国长期结构调整及欧元货币政策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第二节 欧盟国家和社团应对救助危机政策的分歧
        一、德国对于救助危机国的态度
        二、英国对于救助危机国的态度
        三、欧洲社团主义的态度
    第三节 小结与评述
第五章 关于危机外因——自由放任还是政府干预的伦理论争
    第一节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伦理观
    第二节 西方经济思想中的危机伦理观
        一、近代西方经济思想中的危机伦理观
        二、凯恩斯主义的危机伦理观
        三、新自由主义的危机伦理观
    第三节 次贷危机后关于自由放任还是政府干预的伦理论争
        一、凯恩斯主义自由放任导致危机的观点
        二、新自由主义政府干预导致危机的观点
        三、其他学派的观点
    第四节 小结与评述
第六章 关于危机内因——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的伦理论争
    第一节 马克思的公平效率伦理观
    第二节 西方经济思想中的公平效率伦理观
        一、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
        二、功利主义的观点
        三、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
        四、新自由主义的观点
    第三节 次贷危机后关于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的伦理论争
        一、凯恩斯主义公平优先的观点
        二、新自由主义效率优先的观点
        三、其他学派的观点
    第四节 小结与评述
第七章 关于危机后果——资本主义的前途的伦理论争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前途命运观
    第二节 西方经济思想关于资本主义的前途命运观
        一、近代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
        二、当代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
    第三节 次贷危机后关于资本主义前途和命运的伦理论争
        一、资本主义前途黯淡派的观点
        二、资本主义前途改良派的观点
        三、资本主义前途乐观派的观点
    第四节 小结与评价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危机后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新发展
        一、危机应对政策中的经济伦理思想新发展
        二、危机成因认识中的经济伦理思想新发展
        三、危机后果研判中的经济伦理思想新发展
    第二节 西方经济伦理思想新发展的评析
        一、西方经济伦理思想新发展的特征与积极性
        二、西方经济伦理思想新发展的趋势与局限性
    第三节 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一、关于应对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启示与借鉴
        二、关于危机后社会经济伦理思想调适的启示
        三、关于新常态下的财富伦理观变革的思考
中外文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四、金融宏观调控模式改革的新选择──谈贷款证券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制度变迁情境下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 夏冰. 中山大学, 2020(03)
  • [2]万科地产资产证券化效果及风险防控研究[D]. 陈韵仪. 南昌大学, 2020(01)
  • [3]我国不良住房贷款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 ——以“建鑫2016-2”为例[D]. 韦家鹏. 广西大学, 2019(01)
  • [4]安徽池州市污水处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方案设计[D]. 付宇杰. 贵州大学, 2019(12)
  • [5]轻资产运营模式下万科集团财务评价研究[D]. 薛瑾.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6]我国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法律规则的完善[D]. 李颖.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7]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价值增长机制分析及策略研究[D]. 王皖君. 武汉大学, 2018(03)
  • [8]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绩效增长与金融监管[D]. 蒋雨亭. 东北财经大学, 2017(06)
  • [9]开放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 王乃女.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7(01)
  • [10]次贷危机后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最新发展研究[D]. 董在东. 武汉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金融宏观调控方式改革的新选择——论贷款证券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