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缓复方甘草合剂沉淀的实验研究

延缓复方甘草合剂沉淀的实验研究

一、延缓复方甘草合剂沉淀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苏慧宗[1](2019)在《基于“胆汁酸-TLR4-NF-κB”通路茵陈合甘草治疗胆汁淤积肝损伤的配比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不同配比茵陈甘草合剂对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小鼠的肝脏胆汁酸负荷作用、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而影响炎性细胞因子分泌作用的研究,明确茵陈甘草合剂治疗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最佳配比和保护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利用C57BL/6小鼠制作ANIT诱导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肝损伤模型,给予不同比例茵陈甘草合剂(4:0、4:1、2:1、1:1、1:2、1:4、0:4),连续给药10天,采集肝脏和血浆样本。2.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各组血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HE染色)。3.用LC-MS/MS检测各组肝脏中CA、DCA、α-MCA、β-MCA、TCA、TCDCA、TUDCA、TDCA、LCA浓度。4.利用Western blot测定各组肝组织的TLR4、My D88、p-NF-κB p65蛋白表达,用Elisa法测定肝组织中IL-6、IL-1β、TNF-α、MCP-1和MIP-2水平。结果:1.ANIT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模型小鼠肝细胞结构破坏,可见大片肝坏死,肝窦处炎性细胞募集明显。血生化含量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5),TLR4/NF-κB通路蛋白及细胞因子和炎性因子表达显着性增加(P<0.05)。2.茵陈甘草合剂(1:4、0:4)可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血浆TBA、TBIL、AST、ALT、ALP含量(P<0.05),光学显微镜显示肝细胞坏死明显减少,肝窦处炎性细胞募集减少,其中茵陈甘草0:4效果最显着,坏死积分最低。茵陈甘草合剂(4:0、4:1、2:1、1:1)组血生化含量与模型组无异,肝脏仍有大片坏死,肝窦处炎性细胞募集明显,肝损伤未见好转。3.茵陈甘草合剂(2:1、1:1、1:2、1:4、0:4)可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肝脏胆汁酸浓度(P<0.05),以茵陈甘草0:4组效果最好。而茵陈甘草(4:0、4:1)组肝脏胆汁酸与模型组无显着性差异。4.茵陈甘草合剂(1:4、0:4)组肝脏中TLR4、My D88、p-NF-κB p65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显着性减少(P<0.05),并显着性下调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和趋化因子MCP-1水平(P<0.05),以茵陈甘草0:4组效果最显着。茵陈甘草合剂(4:0、4:1、2:1、1:1)组TLR4/NF-κB通路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茵陈甘草合剂(1:4、0:4)组可降低肝内胆汁酸含量及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和炎症细胞浸润,达到缓解肝损伤的作用。

陈静[2](2020)在《乌梅甘草合剂对放射性损伤大鼠颌下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导致唾液腺损伤,从而出现放射性口干症,口干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交谈,更甚者引起口腔局部感染、疼痛,这些问题阻碍了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研究发现用乌梅甘草喷雾剂(主要成分:乌梅、甘草)干预可以促进唾液分泌,改善口干症;基础研究发现,乌梅甘草合剂可以降低放射性损伤细胞凋亡率。乌梅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柠檬酸,而柠檬酸常常被用作酸刺激法刺激分泌唾液。本研究通过建立放射性损伤的原代SD大鼠颌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SMG)细胞模型,对比探讨乌梅甘草合剂和柠檬酸对放射性损伤颌下腺细胞的影响,为乌梅甘草合剂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SD大鼠原代颌下腺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并观察细胞特征。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柠檬酸对放射性损伤大鼠颌下腺细胞的增殖活性,确定柠檬酸给药浓度。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柠檬酸对损伤模型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乌梅甘草合剂和柠檬酸对颌下腺细胞的毒性。镜下观察对比乌梅甘草合剂与柠檬酸对放射性损伤颌下腺细胞形态的影响。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水平,对比探究乌梅甘草合剂和柠檬酸对放射性损伤大鼠颌下腺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1.相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刚获取接种的颌下腺细胞在呈悬浮状态的圆球形,轮廓清晰光滑,有环形光晕,分散在培养液中,细胞接种24h后慢慢贴壁生长,而后包质展开,可见扁平多边形,细胞数量增多融合成片,成“铺路石”、“鹅软石”状。2.用4种不同浓度的柠檬酸对损伤模型细胞干预后,颌下腺细胞生存率发生变化,其中10ug/mL柠檬酸组颌下腺细胞生存率明显提高(P<0.05)。3.用10ug/mL柠檬酸干预放射性损伤的颌下腺细胞,细胞凋亡率无明显改变(P>0.05)。4.乌梅甘草组(50ug/mL,前期研究所得最佳浓度)、柠檬酸组(10ug/mL)对正常颌下腺细胞生存率无明显影响(P>0.05)。5.建模24小时后形态学观察到,正常组细胞排列紧密,呈扁平多边形,边界清晰,成“铺路石”、“鹅软石”状。模型组细胞收缩,边界不清,死亡细胞增多,细胞间距变大,密度减小。与模型组比较,乌梅甘草组和柠檬酸组细胞数量增多,细胞间距变小,密度增大。6.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Bax/Bcl-2蛋白表达显着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50ug/m乌梅甘草组的Bax/Bcl-2蛋白表达显着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10ug/mL柠檬酸组的Bax/Bcl-2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1.乌梅甘草合剂可能通过调整Bax/Bcl-2平衡,从而抑制损伤颌下腺细胞的凋亡。2.目前研究表明,10ug/mL柠檬酸,可以促进放射性损伤颌下腺细胞增殖。3.10ug/mL柠檬酸对放射性损伤细胞凋亡率无影响,对细胞凋亡率无影响可能是因为对凋亡蛋白Bax/Bcl-2比值的表达无影响。

柳海艳[3](2014)在《含反药组合的甘遂半夏汤不同条件下加减甘遂甘草对腹水大鼠“毒—效”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十八反”属于中医配伍禁忌的范畴,一些医家认为反药同用会产生毒副作用,应该禁止配伍应用,而另一些医家认为反药同用相反相激,运用得当能够治疗沉疴痼疾。而现代对于十八反的实验研究多是在生理条件下进行单纯反药组合或含反药组合的复方的研究,同时在临床应用含反药组合的复方中有一些医家去掉复方中的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也有一些医家运用含反药组合的复方,但未设立复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的对照组,因此没有办法考证所产生的疗效是否与方中的反药组合相关。因此一方面为了符合临床应用的条件,另一方面考察含反药组合的复方所产生的“效”是否与反药组合相关,本课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接近临床应用剂量,有效且未表现出明显毒性的含甘遂甘草特定比例、特定剂量和不同炮制品种的甘遂半夏汤进行进行实验研究。目的:选择接近临床应用剂量,有效且未表现出明显毒性的含甘遂甘草特定比例、特定剂量和不同炮制品种的甘遂半夏汤进行进一步实验,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与相应的全方组比较,观察其对腹水模型大鼠的影响,以进一步考察含甘遂甘草反药组合的甘遂半夏汤产生的“效”是否与反药组合相关,去掉方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是否会产生增效、减效或致毒(增毒)、减毒的作用,为指导临床医生安全合理的使用甘遂甘草反药组合提供科学支撑,为丰富和完善“十八反”的配伍禁忌理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课题前期已经对甘遂、甘草、甘遂甘草配伍及甘遂半夏汤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研究,其结果显示醋甘遂(研末冲服)与甘草(炙)配伍长期大量使用较单味给药组有一定的毒性增加作用,但含醋甘遂与甘草(炙)的复方则无明显毒性作用。为了能更好地说明单味药、反药组合以及复方的毒性大小,因此本文在前期的基础上,选择含有炙甘草、醋甘遂的甘遂半夏汤全方、全方去掉甘草、甘遂半夏汤去掉甘遂、甘遂半夏汤去掉甘草甘遂、单味甘遂、单味甘草及甘遂甘草配伍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以验证出现的毒或效的反应来自于甘遂甘草反药组合配伍应用或来自于甘遂、甘草本身,在实验结果不满足于LD50计算条件时,选择连续给药累计半数致死的天数即LD50(n)来进行评价。②课题前期已经对甘遂半夏汤中甘遂与甘草不同比例配伍和不同剂量配伍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前期甘遂半夏汤中甘遂与甘草共设有7个不同配伍比例和高中低三个不同剂量,其结果显示配比四组和低剂量组具有较好的药效,同时未显示出明显毒性。那么配比四组和低剂量组显示出的“效”是否与甘遂甘草反药组合相关,全方去掉甘遂、全方去掉甘草和全方去掉甘遂甘草是否会对药效产生影响,有待于实验的进一步验证。配比四组中炙甘草用量为3.467g,醋甘遂用量为0.39g,转换成人的用量分别为34.67g和3.9g,同时低剂量甘遂半夏汤中醋甘遂用量转化成人的用量为1.1g,甘草用量转换成人的用量为16.7g,《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规定甘遂的用量为0.5-1. 5g,炙甘草的用量为2-10g,因此配比四组在7个配比组中甘遂甘草用量较接近《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规定的临床人的用量范围,而低剂量甘遂半夏汤中甘遂甘草用量也较接近《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规定的临床人的用量范围,而本课题是基于临床应用的条件下来探讨含甘遂甘草反药组合的甘遂半夏汤的应用条件,因此选择七个配伍比例和高中低三个剂量中甘遂甘草剂量接近临床应用量,有效且毒性不明显的配比四组和低剂量组来进行进一步实验研究,观察含特定比例和剂量下含甘遂甘草反药组合的甘遂半夏汤全方及全方去掉甘草、全方去掉甘遂和全方去掉甘草甘遂对腹水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前期实验显示出的“效”是否与反药组合相关。③课题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含炙甘草生甘遂反药组合的甘遂半夏汤有较好的利水作用,同时在心肝肾等方面未显示出明显的毒性,而含炙甘草醋甘遂、生甘草生甘遂、生甘草醋甘遂反药组合的甘遂半夏汤也显示出明显的利水作用,但是对肝功能的损伤也较重。本文在进行后续研究中一方面考虑将前期的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另一方面结合本文需要探讨甘遂半夏汤去掉甘草、甘遂半夏汤去掉甘遂、甘遂半夏汤去掉甘草甘遂是否会对甘遂半夏汤全方所表现出的“效”产生影响的目的,因此将前期实验中含甘遂甘草不同炮制品种的甘遂半夏汤均进行进一步研究,去掉甘遂半夏汤中的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与相应的全方比较从而探讨“效”是否与反药组合相关,并继续探讨不适合配伍应用的含甘遂甘草不同炮制品种的甘遂半夏汤表现出的“毒”是否与方中的反药组合相关。结果:1.急性毒性实验或LD50(n)实验各给药组均不能做出LD50,甘遂半夏汤去炙甘草组、甘遂半夏汤去醋甘遂组、甘遂半夏汤去炙甘草醋甘遂组及醋甘遂组小鼠连续给药28d仍达不到半数致死量,故以最大给药量作为最大耐受量,依次为60.87、78.8、80、10g生药·kg-1,甘遂半夏汤、炙甘草组和炙甘草配醋甘遂组其LD50(n)依次为51.01、48.26、44.21 g生药· kg-1。同时在LD50(n)实验结束后通过摘眼球取血,检测未死亡小鼠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包括ALT、AST、ALP、BUN、CRE,其结果显示单味醋甘遂、单味炙甘草及其配伍在复方中应用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肝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且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在复方中应用较其单独配伍使用对肝功能的损害有降低的趋势,而前期LD50(n)实验结果显示,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在复方中应用其LD50(n)值较二者单独配伍应用有升高趋势,复方中的其他药物可能具有升高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单独配伍LD50(n)值的作用,即复方中的其它药物能够降低甘遂甘草单独配伍应用的毒性,减轻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单独配伍应用对肝脏的损伤。2.优选特定比例下的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对腹水模型大鼠生物效应影响及机制探讨(1)毒性表征心功能: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心脏指数低于模型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有统计学差异(p<0. 05),但是各给药组对大鼠血清CK和LDH无明显影响;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心脏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减轻,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大鼠心脏的病理损伤稍减轻。肝功能: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肝指数低于模型组、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有统计学差异(p< 0. 01或p< 0. 05);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血清ALB的含量及A/G比值均较模型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 05),同时也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 05);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大鼠血浆SOD的含量较模型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 0.05),且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血浆SOD的含量高于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有统计学差异(p< 0. 05),且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血浆SOD的含量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 05);甘遂半夏汤全方组肝组织的脂肪变、炎症细胞浸润较模型组减轻,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减轻。肾功能: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肾指数较模型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给药组大鼠肾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血清BUN的含量较模型组、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 0.05);甘遂半夏汤全方组、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大鼠血清CRE的含量均较模型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 0. 01),且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血清CRE的含量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肾组织管型及纤维增生等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及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甘遂半夏汤去醋甘遂组和甘遂半夏汤去草遂组减轻。(2)药效评价利水作用: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均有一定的增加大鼠体重、降低腹围/体重比值,增加尿量,降低腹水量的作用,甘遂半夏汤全方组较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在上述作用方面有一定优势,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在降低大鼠血浆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方面甘遂半夏汤全方组优于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但与模型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免疫调节:甘遂半夏汤全方组腹水中IgA的含量高于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有统计学差异(p<0. 05),且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大鼠腹水中中白蛋白的含量低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大鼠腹水中白蛋白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 05);甘遂半夏汤全方组血浆IgG的含量低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 0. 05),并且低于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大鼠血浆IgG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 05);甘遂半夏汤全方组腹水中IL-6的含量低于模型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及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有统计学差异(p<0. 01或p< 0.05);(3)机制探讨:肝脏方面: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大鼠肝脏CYP2E1 mRNA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1或p<0.05),且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肝脏CYP2E1 mRNA表达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CYP2E1蛋白的表达与CYP2E1mmRNA的表达不一致;甘遂半夏汤全方组、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大鼠肝脏CYP3A1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 01或p<0. 05),并且甘遂半夏汤全方组CYP3A1mRNA的表达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 0. 01或p< 0. 05);肾脏方面: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肾组织AQP-2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 01),同时也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降低(p<0. 05),但甘遂半夏汤全方组肾组织AQP-2蛋白的表达与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 05);甘遂半夏汤全方组、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和阳性药组大鼠肾组织的凋亡较模型组减轻(p< 0.01),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肾组织的凋亡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均有降低趋势,并且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肾组织的凋亡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减轻有统计学差异(p< 0.05)3.优选接近临床应用剂量下的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对腹水模型大鼠生物效应影响及机制探讨(1)毒性表征心功能: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大鼠心脏指数较模型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 0.01),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大鼠心脏指数与模型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心脏指数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均具有降低趋势且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 0.05);但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对大鼠血清CK和LDH的含量未产生明显影响。肝功能: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肝脏指数较模型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大鼠肝指数与模型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肝指数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均有降低趋势,且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在降低大鼠血清AST/ALT比值,升高血清ALP、ALB、TP含量及A/G比值、升高血浆SOD、GSH含量方面的作用整体上优于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肾功能:甘遂半夏汤全方组、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大鼠肾脏指数较模型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 0.01),且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肾脏指数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 0.05);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血清BUN的含量较模型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 0.05),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大鼠血清BUN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血清BUN的含量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 0.05);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血清CRE的含量较模型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 0.05);(2)药效评价利水作用:给药第4天,阳性药组、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大鼠体重均较模型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 0.01或p< 0.05),且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体重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给药第8天,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体重也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大鼠体重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 0. 01或p< 0. 05);给药第4天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腹围/体重比值较模型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 0.01),且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腹围/体重比值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同时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在增加大鼠尿量、减少腹水量、增加净体重、减少血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含量方面的作用总体上优于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免疫调节: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在降低大鼠腹水中ALB含量、血浆中IgA、IgG、IgM的含量、降低腹水中IL-6、TNF-α、VEGF和增加IL-2含量、升高全血CD3+相对计数方面的作用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有一定的优势(3)机制探讨:肝脏方面: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肝脏CYP2E1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 0.05),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较模型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 0.01),CYP2E1蛋白的表达与CYP2E1mRNA的表达基本一致;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大鼠肝脏CYP3A1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且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CYP3A1 mRNA表达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 0.01或p < 0.05);肾脏方面: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肾脏AQP-2 mRNA的表达和AQP-2蛋白的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尿LDH、尿β2-MG和尿EGF的含量均较模型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且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尿LDH、尿β 2-MG均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炙甘草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 0.05),而甘遂半夏汤全方组大鼠尿EGF的含量较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甘遂半夏汤组大鼠肾组织的凋亡较模型组、甘遂半夏汤全方去醋甘遂组和甘遂半夏汤全方去草遂组减轻有统计学差异(p< 0.01或p< 0.05)。4.含甘遂甘草不同炮制品种的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对腹水模型大鼠生物效应影响及机制探讨(1)毒性表征心功能方面:,含甘遂甘草不同炮制品种的甘遂半夏汤全方及其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在降低大鼠心脏指数方面均未显示出明显的毒性及疗效。在降低大鼠血清CK含量方面以全方组(炙醋)的效果最好,全方组(炙生)大鼠血清LDH较模型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 0.05),其它含甘遂甘草不同炮制品种的甘遂半夏汤组大鼠血清CK和LDH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方组(炙生)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大鼠血清LDH的含量较全方组(炙生)有升高趋势,且全方去炙甘草组大鼠血清LDH含量较全方组(炙生)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 0.05);肝功能:在改善肝脏功能方面,包括降低大鼠血清AST、ALT、ALP、AST/ALT、GLB、升高TP、ALB方面全方组(炙生)的作用较全方组(炙醋)、全方组(生生)和全方组(生醋)整体上有一定优势,但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全方组(炙生)在改善上述肝脏相关指标方面的作用较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有一定优势。而全方组(炙醋)、全方组(生生)和全方组(生醋)在改善大鼠指标方面的作用总体上较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略差。在改善肝脏抗氧化指标方面如SOD、MDA、GSH方面全方组(炙生)的作用优于全方组(炙醋)、全方组(生生)和全方组(生醋),全方组(炙生)的作用优于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而全方组(炙醋)、全方组(生生)和全方组(生醋)在改善肝脏抗氧化方面的作用较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略差。肾功能:在降低大鼠肾脏指数方面以全方组(炙生)的效果相对较好,而全方组(炙醋)和全方组(生醋)大鼠肾脏指数较全方组(炙生)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而全方组(炙生)和全方组(生生)大鼠肾脏指数较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降低;全方组(生醋)大鼠血清BUN和CRE的含量均较全方组(炙生)升高;全方组(炙生)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后血浆BUN的含量较全方组升高,而全方组(生醋)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血浆BUN和CRE的含量较全方组均降低。(2)药效评价利水作用:在含甘遂甘草不同炮制品种甘遂半夏汤全方的情况下均显示含炙甘草生甘遂反药组和的甘遂半夏汤全方在增加大鼠体重、降低大鼠腹围/体重比值、增加尿量、降低腹水量、降低血钾、升高血钠、降低抗利尿激素含量方面的作用较好,而含炙甘草醋甘遂和含生甘草醋甘遂反药组合的甘遂半夏汤全方在此方面的作用则较差,但也为显示出明显毒性。而全方组(炙生)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后在改善上述各利水指标方面的作用较全方组(炙生)的效果相对较差。而全方组(炙醋)和全方去(生醋)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后在改善上述各利水指标方面的作用较相应的全方组效果好。免疫调节方面:在含甘遂甘草不同炮制品种的甘遂半夏汤全方中,含炙甘草生甘遂反药组的甘遂半夏汤组脾脏指数较模型组、全方组(生生)和全方组(生醋)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 0.01),全方组(炙生)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脾脏指数较全方组(炙生)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全方组(生生)去生甘草组大鼠脾脏指数较全方组(生生)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含甘遂甘草不同炮制品种的甘遂半夏汤全方及其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对大鼠腹水中 IL-6、IL-2、TNF-α、IFN-γ、VEGF 及血 CD3+、CD4+、CD8+均无显着影响;(3)机制探讨:肝脏方面:含甘遂甘草不同炮制品种的甘遂半夏汤全方均具有抑制肝脏CYP2E1mRNA表达的作用,同时较相应的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的效果好,与CYP2E1蛋白表达结果不一致。全方组(炙生)、全方组(炙醋)和全方组(生生)均具有提高大鼠肝脏CYP3A1 mRNA表达的作用,但全方去掉草遂组较空白、模型及相应的全方均升高,与肝组织CYP3A2mRNA的表达基本一致。肾脏方面:全方组(炙生)、全方组(炙醋)和全方组(生醋)均有一定抑制大鼠肾脏AQP-2 mRNA表达的作用,全方组(炙生)的作用优于全方组(生醋),且全方组(炙生)在抑制AQP-2 mRNA表达方面的作用优于全方去掉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而全方组(生醋)在抑制肾脏AQP-2 mRNA表达方面较全方去掉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稍差;全方组(炙生)有降低大鼠尿表皮生长因子和尿β 2-微球蛋白的作用,并且在此方面的作用优于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全方组(炙醋)和全方组(生生)大鼠尿表皮生长因子含量较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有升高趋势。而全方组(炙生)大鼠尿92-微球蛋白的含量较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有降低趋势,而全方组(生醋)大鼠尿β 2-微球蛋白的含量较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有升高趋势。结论:①含甘遂甘草特定比例的甘遂半夏汤及其加减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对腹水模型大鼠的影响可以看出,全方组在利水作用、免疫调节、改善肝肾功能、及对肝脏P450酶、肾脏AQP-2表达的调节方面较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有一定的优势,但全方组及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在本实验所检测的相关指标方面未表现出明显的毒性,因此特定比例的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在复方中应用属于“增效”配伍。与前期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②含甘遂甘草特定剂量的甘遂半夏汤其加减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对腹水模型大鼠的影响可以看出全方组在利水作用、免疫调节、改善心肝肾功能以及对肝脏P450酶、肾脏AQP-2表达和肾脏相关机制调节方面优于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即接近临床应用剂量的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在复方中应用属于“增效”配伍。与前期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③含炙甘草生甘遂反药组合的甘遂半夏汤在利水作用,改善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及肾功能相关机制,抑制CYP2E1mRNA表达的作用优于全方组(炙醋)、全方组(生生)和全方组(生醋),以全方组(生醋)的作用最差,与前期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而全方组(炙生)在改善上述功能方面优于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即炙甘草生甘遂反药组合在复方中应用属于“增效”配伍。全方组(生醋)在改善上述功能方面较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稍差,即生甘草醋甘遂反药组合在复方中属于“减效”配伍。含甘遂甘草不同炮制品种的甘遂半夏汤全方均具有一定提高大鼠肝脏CYP3A1 mRNA、CYP3A2 mRNA表达的作用,但全方去草遂后大鼠肝脏CYP3A1 mRNA、CYP3A2mRNA均较空白组和模型组升高,是否属于毒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因此也无法判断在改善肝脏CYP3A1mRNA、CYP3A2mRNA表达方面是全方组的“效”优还是全方去掉其中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的“效”优。

田学浩,张昊,李桐,王辉,李佳媛,王鹏龙,雷海民[4](2017)在《中药配伍理论科学内涵的外在表象——复方水煎自沉淀》文中研究表明从化学成分角度研究中药配伍理论是当前阐释方剂遣药组方原理的重要手段。中药复方中的化学成分类别众多,包括生物碱类、苷类、有机酸类、鞣质类、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中药复方水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溶出后便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并生成自沉淀。传统中医认为自沉淀应与汤药同服,自沉淀的形成蕴含着中药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因此复方水煎自沉淀现象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通过总结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了复方中不同类别有效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及水煎自沉淀现象的研究进展,为中药复方水煎自沉淀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阐释中药组方配伍理论提供新思路。

李海燕[5](2006)在《龙芩草、通络救脑组方成分的药学、药效学及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目的 现代中药制剂应具有“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五方便(储存、运输、服用、携带和生产方便)”的优点,并且安全、有效、可控、稳定。本研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中药地龙、黄芩、甘草:栀子、三七进行有效部位提取,分别精制而成龙芩草喷雾剂、龙芩草口含片和通络救脑注射液、通络救脑口服微乳等现代剂型。通过药学、药效学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成分基本明确、药效可以肯定、质量能够控制,进而确定合理的制剂工艺,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并通过口、鼻腔粘膜给药(龙芩草喷雾剂、口含片)和运用纳米级微乳载药体系口服给药(通络救脑口服微乳),提高生物利用度,增进疗效。 2方法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龙芩草喷雾剂、口含片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主要药效学、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毒理学等;通络救脑口服微乳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家兔体内血药浓度的测定。 龙芩草组方部分:龙芩草组方由地龙、黄芩、甘草组成,结合病毒感染所致的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特点,遵循中医药理论配伍规律,经药理学筛选得到最佳处方,运用现代制药新技术,经高效提取分离有效部位制成经口、鼻腔粘膜给药制剂,具有清肺利咽,解毒泻热之功效。 (1)龙芩草喷雾剂、口含片制备工艺:地龙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提取有效成分;黄芩依《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黄芩提取物项下要求、甘草依国家药品标准WS-10001(HD1269)-2002项下甘草酸单铵盐有关规定,用HPLC方法控制黄芩苷和甘草酸单铵盐含量;依照喷雾剂、口含片的制剂要求确定各步参数,从而确定制备工艺。 (2)龙芩草喷雾剂、口含片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黄芩、甘草、地龙进行定性鉴别,用HPLC方法对方中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确定制剂黄芩苷含量限度;并按《中国药典》附录制剂通则口服液、口含片项下规定制定检查项目。 (3)龙芩草制剂稳定性实验:用留样观察方法、按拟定质量标准项目,检查各项。 (4)龙芩草喷雾剂、口含片药效学实验: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致日本大耳白家兔发热模型,观察龙芩草制剂的解热作用及其对TNF-α的影响;用小鼠氨水引咳法,观察龙芩草制剂对模型小鼠的镇咳功效;采用油酸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龙芩草喷雾剂对大鼠肺组织内TNF、IL-6、IL-2等炎性因子的表达的影响;采用流感病毒A1型(H1N1)鼠肺适应株FM-1致小鼠感染,测得LD50;测得龙芩草小鼠的最大耐受量;以小鼠死亡率、保护率、平均生活日及延长生命率为指标,测得龙芩草喷雾剂对流感病毒致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 (5)龙芩草喷雾剂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实验:实验采用家兔经口、鼻腔粘膜给药与口服给药,分别在不同时间取血,测得相应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比较二给药途径的血药浓

王茜[6](2012)在《甘遂半夏汤中甘遂与甘草反药组合的配伍宜忌条件实验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十八反”作为中药传统的配伍禁忌,历来争议颇多,有遵从古训者,亦有勇越雷池者,其能否同用,一直是中医药学界的难题之一。近来有研究表明,“十八反”配伍是有条件的配伍禁忌,但目前研究多针对单纯反药组合在生理情况或病理状态下进行的,而临床多使用复方。因此,为了更符合临床应用的特点,本课题选择含反药组合的经方甘遂半夏汤为载体,基于该方峻下逐水的作用特点,建立腹水病理模型,从而观察方中甘遂与甘草在不同配比、不同剂量及不同炮制品种配伍条件下的生物学效应。目的: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揭示甘遂与甘草反药组合的配伍关系,探索其更贴近临床实际的致毒、增毒、减效的禁忌条件及致毒特征,或减毒、增效的适宜条件及取效特正,为指导临床合理安全使用甘遂与甘草反药组合提供科学支撑,为丰富和完善中药配五理论提供依据。方法:首先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探讨甘遂与甘草配伍及其复方使用是否较单味给药且有毒性增加作用,同时确定不同比例配伍实验中甘遂与甘草的最大用药剂量范围。其(?),根据均匀设计二因素七水平的原则,设置甘遂与甘草配伍的七个配比组,即甘草与甘遂配比一组(10.40:1.17)、配比二组(6.94:2.23)、配比三组(13.87:0.05)、配比四组(3.47:0.39)、配比五组(0.21:1.56)、配比六组(20.80:0.78)、配比七组(17.34:1.94),以正常组、模型组及呋塞米组作为对照,观察不同配比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的生物学效应。通过检测尿量、腹水量及腹水细胞因子含量变化来评价药效学作用,通过肝功、肾功、心肌酶相关指标检测以及脏器组织病理形态观察评价其毒性作用,采用SPSS软件及中药组方优化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得出甘遂与甘草配伍的比例宜忌条件。然后,选择生物效应显着的配比进行甘遂与甘草不同剂量及不同炮制品种配伍对癌(?)腹水模型大鼠的生物学效应。在进行甘遂与甘草不同剂量配伍实验中,分为高剂量组(炙甘草:醋甘遂=15g:1g)、中剂量组(炙甘草:醋甘遂=5g:0.3g)、低剂量组(炙甘草:醋甘遂=1.7g:0.1g),在甘遂与甘草不同炮制品种配伍实验中分为醋甘遂炙甘草组、生甘遂炙甘草组、生甘遂生甘草组、醋甘遂生甘草组,均以正常组、模型组及呋塞米组作为对照,观察甘遂与甘草不同剂量及不同炮制品种配伍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的生物学效应影响。通过检测尿量、腹水量及腹水细胞因子含量变化来评价药效学作用,通过肝功、肾功、心肌酶相关指标检测以及脏器组织病理形态观察评价其毒性作用,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甘遂与甘草配伍的的剂量宜忌条件及炮制品种宜忌条件。结果:1.急性毒性实验(1)醋甘遂及甘遂半夏汤(生甘草)组小鼠连续给药28天仍达不到半数致死量,故用最大给药量作为最大耐受量,分别为10g生药/kg、57.6g生药/kg。(2)炙甘草组、炙甘草与醋甘遂配伍组短时间给药(7~9天)高剂量组(48.4g生药/kg)即可出现半数致死,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死亡数量增加。累积给药28天后,炙甘草组各剂量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死亡;配伍组前四个剂量组小鼠死亡数量较多,最低剂量组仅死亡1只。(3)生甘草与醋甘遂配伍组虽然小鼠第一次出现死亡的时间较短(3~4天),但累积给药21天才出现半数致死,且累积给药28天后前三个剂量组小鼠死亡数量较多。(4)综合急毒实验结果,炙甘草组的小鼠死亡数量最多,第一次出现死亡以及达到半数死亡的时间最短,依次为炙甘草和醋甘遂配伍组>生甘草和醋甘遂配伍组>甘遂半夏汤(炙甘草)组>生甘草组>醋甘遂组>甘遂半夏汤(生甘草)。炙甘草组小鼠死亡数量较多的原因可能是药液粘腻,影响吸收,导致胃肠胀气所引起,可能不属于毒性表现,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在急毒实验中,醋甘遂与甘草配伍长期大量使用较醋甘遂及生甘草单味给药可能有毒性增加作用,含反药组合的复方未表现出明显的毒性。2.基于均匀设计二因素七水平的甘遂与甘草不同比例配伍实验研究(1)炙甘草与醋甘遂(15g:1g)的配比可能增加尿量,降低腹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减小AST/ALT比值,提示该配比具有一定利水及抗腹水细胞因子的作用,且肝毒性较小,但能增加醛固酮(ALD)、尿素氮(BUN)含量,降低肌酸激酶(CK)活性,提示对心脏和肾脏可能表现为毒性作用。(2)以炙甘草与醋甘遂15g:1g的配比为基础,通过改变炙甘草剂量或醋甘遂剂量预测可能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当醋甘遂剂量为1g,炙甘草剂量8g~20g;或炙甘草剂量为15g,醋甘遂剂量0.35g~1.75g时,有利水作用及抑制腹水细胞因子升高的作用,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以上述比例配伍可能不显示相反作用,但是对CK活性可能影响更大。此实验仅是初步的软件分析结果,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当醋甘遂剂量为1g,炙甘草剂量>20g;或炙甘草剂量为15g,醋甘遂剂量>2.1g时,二者配伍可能表现为相反作用,对肝脏有一定损伤作用。(3)甘遂与甘草不同比例配伍均能够上调肾脏水通道蛋白2(AQP2)mRNA表达;配比二组(694:223)、配比三组(13.89:0.05)显着下调CYP2E1mRNA表达,配比四组(3.47:0.39)上调CYP2E1mRNA表达;各配比组及呋塞米组显着下调CYP1A2mRNA表达;各组之间CYP3A2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3.炙甘草与醋甘遂(15:1)不同剂量配伍的实验研究(1)甘遂与甘草高、中、低剂量配伍组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尿量及减少腹水量生成的作用,各组之间血、尿钠离子水平无明显差异,低剂量组尿中钾离子水平较模型组显着降低,高剂量组血钾水平较模型组显着升高。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抗利尿激素水平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甘遂与甘草高、中、低剂量配伍组均能增加胸腺指数,但无统计学差异;对脾脏指数,各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高剂量组能增加腹水IgG含量,降低腹水白蛋白含量;各给药组对腹水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VEGF均无显着性差异。模型组及给药组较空白组CD4水平降低,但各配伍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CD3、CD8水平各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3)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着升高,球蛋白含量显着降低;尿素氮含量(BUN),模型组及各给药组较空白组显着升高;心肌酶含量,低剂量组肌酸激酶(CK)活性较空白组显着降低,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较空白组显着升高。(4)病理形态观察表明,高、中剂量组肝损伤较模型组重,低剂量组、阳性组肝损伤较轻。心、肾组织结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以上结果表明,炙甘草与醋甘遂高(15g:1g)、中(5g:0.3g)剂量配伍组利尿效果好,但肝损伤较重;低剂量组(1.7g:0.1g)有较好的利水作用,且肝损伤较轻,但对心肌酶有一定影响。4.甘草与甘遂(15g:1g)不同炮制品种配伍的实验研究(1)甘草与甘遂各不同炮制品种配伍组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尿量及减少腹水量生成的作用,各组之间血、尿钠离子水平无明显差异,生甘遂与生甘草配伍组(SS)尿中钾离子水平较模型组显着降低。醋甘遂与炙甘草配伍组(CZ)血钾水平较模型组显着升高。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抗利尿激素水平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SS组较模型组能显着降低血浆醛固酮含量。(2)不同炮制品种配伍组均能增加胸腺指数,但无统计学差异;对脾脏指数,各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CZ组能增加腹水IgG含量,降低腹水白蛋白含量;各给药组对腹水IL-2、IL-6、TNF-α、VEGF均无显着性差异。模型组及给药组较空白组CD4水平降低,但各配伍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CD3、CD8水平各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3)心脏指数:生甘遂与炙甘草配伍组(SZ)较模型组显着增加;肝脏指数:SS组较模型组显着增加;肾脏指数:各组之间无明显变化;谷草转氨酶(AST)水平:CZ组较模型组显着升高;尿素氮含量(BUN):模型组及呋塞米组显着升高,各配伍组有降低趋势,以SZ组降低较为明显;肌酸激酶(CK)活性:醋甘遂与生甘草配伍组(CS)、 SS组、SZ组较空白组显着降低。各组之间LDH活性无显着差异。(4)病理形态观察表明,CS及SS组肝损伤较重,其次为CZ组,SZ组、阳性组肝损伤最轻。心、肾组织结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以上结果表明,CZ组、CS组、SS组均有较好的利水作用,但肝损伤较重;SZ组有利尿效果,且肝损伤较轻,还能降低尿素氮水平,但对CK有一定影响。结论:综合以上数据可以得出,甘草与甘遂反药组合较单味给药组可能由毒性增加作用,复方中反药组合是有条件的配伍禁忌。(1)比例宜忌条件:当醋甘遂剂量为1g,炙甘草剂量8g~20g;或炙甘草剂量为15g,醋甘遂剂量0.35g~1.75g时,利水作用及抑制腹水细胞因子升高的作用,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以上述比例配伍可能不显示相反作用,但是对CK活性可能影响更大。当醋甘遂剂量为1g,炙甘草剂量>20g;或炙甘草剂量为15g,醋甘遂剂量>2.1g时,二者配伍可能对肝脏有一定损伤作用,以上述比例配伍可能显示相反作用。以上结果仅是初步的软件分析结果,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2)剂量宜忌条件:醋甘遂与炙甘草高剂量(1g:15g),中剂量(0.3g:5g)配伍时肝损伤较重,可能表现为相反作用;而低剂量(0.1g:1.7g)配伍时,肝损伤较轻,在肝毒性方面可能不表现为相反作用,但以该剂量配伍对CK活性有降低作用,是否属于毒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3)炮制品种宜忌条件:醋甘遂与炙甘草(生)配伍组以及生甘遂与生甘草配伍组肝损伤较重,可能表现为相反作用;生甘遂与炙甘草配伍肝损伤较轻,还能降低尿素氮水平,在肝、肾毒性方面可能不表现为相反作用,但对CK活性有降低作用,是否属于毒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甘遂与甘草在不同比例、不同剂量、不同炮制品种条件下配伍均有较好的利水作用,且对肾脏功能影响不明显;相反表现的主要毒性靶器官为肝脏;心脏可能是潜在的毒性靶器官,有待进一步证实。

株州市立第二医院药剂科[7](1976)在《延缓复方甘草合剂沉淀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本品是一种较常用的镇咳、祛痰药。但稍经贮存,即有很多沉淀产生,影响服用剂量的准确性。为了尽量防止沉淀,提高配制质量,曾作如下实验,经临床使用,效果尚好。一、实验材料亚硝酸乙酯醑 pH1.95 甘草流浸膏 pH6.32 复方樟脑酊 pH4.55浓氨水23.62% 吐温-80 粘度400~700。二、实验方法 A 法:按药典配制方法,在每一百毫升复方甘草合剂内,分别加入不同容量氨溶液,其结果如表1。B 法:先将吐温-80溶解在配制用水里(含吐温0.2%)按药典配制方法,最后每一百毫升分别加入不同容量氨水分装密封。其结果如表2。

武玲苓,曲素欣,王正芝[8](1994)在《pH值对小儿棕黄合剂稳定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小儿棕黄合剂随时间的推移pH值下降并混浊、沉淀。色泽由深棕色变为淡棕黄色。实验研究确定pH值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范围。经添加0.4%枸绿酸钠后,经留样观察和临床使用,溶液质量稳定。

王鹏[9](2018)在《天龙咳喘灵干预COPD稳定期多中心临床观察和BATMAN-TCM药理学—转录组药效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对天龙咳喘灵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综合评价和分析天龙咳喘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1)以随机、双盲单模拟、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探讨龙咳喘灵胶囊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症状、肺功能、CAT评分和针对疾病的生活质量测评的效果。以评价天龙咳喘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对天龙咳喘灵复方进行分析,探索其药物化学成分;预测其治疗疾病的种类和作用、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本文旨在运用中药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天龙咳喘灵制剂进行分析,系统的分析和解读天龙咳喘灵,预测该药治疗COPD的药物分子学机制。(3)本研究尝试以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天龙咳喘灵作用后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的肺组织进行转录组生物信息学进行研究,以期能更系统、更全面评价天龙咳喘灵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探明方向。研究方法:(1)采用随机、双盲单模拟、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在多个研究中心中筛选符合标准的稳定期COPD患者92名,随机分为天龙组和安慰剂组,天龙组予天龙咳喘灵胶囊,安慰剂组予安慰剂.用药三个月后观察天龙咳喘灵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主要指标(FVC、FEV1、FEV1%)、慢性阻塞性肺病CAT评分量表评分、祛痰参数的积分和祛痰疗效、咳嗽症状积分和咳嗽治疗疗效、呼吸困难分级(mMRC)积分和呼吸困难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中医证候疗效的影响。(2)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对天龙咳喘灵胶囊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进行筛选和评估。利用TCMSP中检测草药成分与其药物动力学相关性质的功能,分别鉴定了天龙咳喘灵胶囊潜在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及其人体口服生物利用度,半衰期,药物相似性,Caco-2渗透性,血脑屏障和Lipinski规则(LR)等性质。根据LR、OB、DL对成分进行药理学分析。利用第一款专为中医药分子机制研究而设计的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天龙咳喘灵的主要有效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主要作用途径、天龙咳喘灵可能治疗的疾病等信息。(3)本研究中,我们利用烟熏和经气管滴入脂多糖(LPS)的方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将85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PD模型组、中药组、泼尼松组、联合用药组,从造模当天起每日灌胃给药,用药时间共3个月。收集大鼠一般情况和体重变化;采用小动物肺功能仪(BUXICO)测定肺功能;处死动物后,采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TNF-α、IL-8表达量;此外,提取大鼠肺组织中的RNA,构建文库获得原始测序序列以及进行库检后,筛选出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此外在正常对照组与COPD组、COPD组与天龙组的2组差异基因数据中挑选出相同并且有上下调改变的关键基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1)天龙咳喘灵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虚证)的随机、双盲单模拟、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三个实验中心共纳入研究的患者共108名,最终完成研究的患者共92名。脱落的病例中有8例患者因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COPD急性发作合并并发症需加其它药物和方法治疗,6名患者因无法按要求服用药物而剔除,另两名患者因不愿配合完成相关检查而剔除。108名患者中,其中33名患者来源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8名患者来源于广州市中医院,31名患者来源于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92名患者实验前一般情况、病程、肺功能情况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实验后发现:(1)肺功能主要指标:实验后安慰剂组与天龙组FVC值、FEV1值、FEV1%值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天龙组患者实验前后FVC值、FEV1值、FEV1%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慢性阻塞性肺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CAT)评分:实验后安慰剂组与天龙组CAT评分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天龙组患者实验前后CAT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咳嗽症状评分和咳嗽疗效:实验后安慰剂组与天龙组咳嗽症状评分积分和咳嗽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天龙组患者实验前后咳嗽症状评分积分和咳嗽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祛痰积分和祛痰疗效:实验后安慰剂组与天龙组祛痰积分和祛痰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天龙组患者实验前后祛痰积分和祛痰疗效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实验后安慰剂组与天龙组祛痰呼吸困难分级和呼吸困难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天龙组患者实验前后呼吸困难分级和呼吸困难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实验后安慰剂组与天龙组中医证候积分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天龙组患者实验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中未发现因服用天龙咳喘灵胶囊而出现的安全性问题。(2)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天龙咳喘灵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利用TCMSP从天龙咳喘灵复方中获取了1258种化学成分。根据LR、OB和DL特性从这1258种化学成分中筛选择出80种潜在有效成分。运用BATMAN-TCM对筛选出的80种药物化学成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共得到145条KEGG通路,其中显着富集的KEGG通路有29条。进一步筛选后,获得了36条生物过程(BP)、10条细胞组分(CC)、7条分子功能(MF)。在此基础上运用OMIM数据库进一步分析,预测出天龙咳喘灵潜在治疗的疾病共188个。运用TTD数据库深入分析,筛析出天龙咳喘灵潜在治疗的疾病30个。(3)天龙咳喘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的转录组生物信息学研究在本实验中,COPD模型组大鼠静止聚集毛皮,体重增长缓慢,呼吸频繁,咳嗽频繁,肺功能下降,有大量IL-8和TNF-α表达,病理组织显示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气道粘膜水肿,粘液分泌增加,局限性肺气肿,气腔狭窄等病理表现,提示CO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从大鼠一般情况及体重、肺功能检测、炎性指标检测以及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天龙咳喘灵可有效改善大鼠一般情况,改善Cdyn、FRC、PEF、FEV0.3/FVC等肺功能指标,减少大鼠肺泡中炎性因子IL-8和TNF-α的渗出,可缓解了部分病理损伤,减少气道扩张,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轻气道粘膜水肿。经构建RNA文库后测序分析发现在COPD组与TL组中有27个基因进行差异和注释。其中上调基因有13个,下调基因有14个。KEGG代谢通路富集发现,相对于COPD组,TL组在抗原处理和表现、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显着富集。结论:(1)天龙咳喘灵胶囊短期服用对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作用不明显。虽然个别指标有升高的趋势,但还需要扩大样本量继续验证。天龙咳喘灵胶囊能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天龙咳喘灵能改善COPD患者痰多、痰粘、排痰困难的临床表现,使患者舒适感增加。天龙咳喘灵具有良好的止咳效果。天龙咳喘灵胶囊能有效缓解气道阻塞使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减轻。天龙咳喘灵还能改善COPD患者常出现的自汗、恶风、乏力、纳呆、腹胀、便溏等临床症状。总之天龙咳喘灵胶囊能安全有效地从多个角度有效缓解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2)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发现天龙咳喘灵呈现出“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根据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天龙咳喘灵可能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药物靶点CACNA1C、ARRB2、ADRA1A、ADRA1B、ADRA1C、HTR2A、HTR2B、HTR2C和CHRM2分别调控MAPK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RP通道的炎症介质调节、血管平滑肌收缩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起到抗氧化应激、调节炎症反应、抑制肺血管平滑肌收缩、抗细胞凋亡作用。(3)本研究以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天龙咳喘灵作用后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的肺组织进行转录组的生物信息学进行研究,发现天龙咳喘灵可以改善COPD大鼠一般情况,改善Cdyn、FRC、PEF、FEV0.3/FVC等肺功能,减少IL-8和TNF-α的表达,改善COPD大鼠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气道粘膜水肿,粘液分泌增加,局限性肺气肿,气腔狭窄等病理表现。天龙咳喘灵最主要是通过调控Hsp90aa1、Pf4、CXCL10、Ifit1等靶点基因,通过抗原处理和表现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起到免疫调节、抗炎、抗病毒、抗血小板及抗凝等作用。

刘颖[10](2011)在《甘草海藻配伍前后化学成分变化及指纹图谱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选甘草提取工艺,以甘草酸的含量为指标,对甲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四个因素进行了考察。通过直观和方差分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60%的甲醇,料液比为1 : 12,在60℃水浴加热回流1h,提取3次。并建立了RP-HPLC法测定甘草海藻药对中甘草酸的含量。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乙腈- 0.2 mol·L-1醋酸铵溶液-冰醋酸(45:15:4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10μL。甘草酸线性范围为39.18195.90μg·mL-1,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1.5)%(n=9)。甘草海藻配伍比例为1 :1时甘草酸含量最低。结果表明,在上述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简便,重复性好,为研究甘草海藻配伍禁忌提供数据依据。本文建立了甘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A)- 0.08 mol·L-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0℃,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10μL。测定了不同地区的10种甘草的指纹图谱,标定了21个共有指纹峰,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该方法稳定、可靠,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可为甘草的质量控制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不同比例的甘草海藻配伍后对甘草指纹图谱的影响显着。本文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选海藻提取工艺,以海藻多糖的含量为指标,对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三个因素进行了考察。通过直观和方差分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pH=3.0的稀酸水溶液、料液比为1∶30,在85℃水浴加热回流5 h,提取2次。并建立了苯酚-硫酸法测定甘草海藻药对中海藻多糖的含量。葡萄糖线性范围为20100μg·mL-1,回归方程Y=0.0084X-0.0995,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0.7)%(n=9)。随着甘草在配伍中比例的提高,甘草多糖的含量逐渐提高,然而海藻与甘草配伍后的总多糖量却逐渐减少,这说明甘草海藻配伍时,会影响有效成分海藻多糖的变化,可能正是由于成分的变化导致疗效的降低,或许可以揭示出甘草海藻配伍禁忌的物质基础。

二、延缓复方甘草合剂沉淀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延缓复方甘草合剂沉淀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胆汁酸-TLR4-NF-κB”通路茵陈合甘草治疗胆汁淤积肝损伤的配比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不同配比的茵陈甘草合剂对ANIT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小鼠肝损伤保护作用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药品与试剂
        1.3 仪器
    2 方法
        2.1 药物配制
        2.1.1 不同配比茵陈甘草合剂的配制
        2.1.2 ANIT油溶液的配制
        2.2 给药方案
        2.2.1 动物分组与给药
        2.2.2 样本采集
        2.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3.1 血生化检测
        2.3.2 肝脏病理观察
        2.4 数据处理方法
    3 结果
        3.1 小鼠体重变化及肝功能检测结果
        3.2 肝脏外观与肝脏病理变化
    4 讨论
第二章 不同配比的茵陈甘草合剂对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小鼠肝脏中胆汁酸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药品与试剂
        1.3 仪器
    2 方法
        2.1 液相条件
        2.2 质谱条件
        2.3 溶液的配制
        2.4 肝脏样品处理
        2.5 数据处理方法
    3 结果
        3.1 方法学考察
        3.1.1 特异性
        3.1.2 标准曲线及最低定量下限
        3.1.3 精密度与准确度
        3.1.4 提取回收率与基质效应
        3.2 肝脏中胆汁酸含量测定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不同配比的茵陈甘草合剂对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小鼠TLR_4/NF-κB信号通路及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影响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药品与试剂
        1.3 仪器
    2 方法
        2.1 Western Blot检测方法
        2.1.1 试剂配制
        2.1.2 胞浆蛋白的提取
        2.1.3 核蛋白、胞浆蛋白的提取
        2.1.4 蛋白浓度的测定
        2.1.5 Western Blot检测
        2.2 Elisa检测方法
        2.2.1 肝脏样本处理
        2.2.2 蛋白浓度的测定
        2.2.3 小鼠IL-Iβ检测方法
        2.2.4 小鼠IL-6检测方法
        2.2.5 小鼠MCP-1检测方法
        2.2.6 小鼠TNF-α检测方法
        2.2.7 小鼠MIP-2检测方法
        2.4 数据处理方法
        2.4.1 Western Blot数据处理方法
        2.4.2 Elisa数据处理方法
    3 结果
        3.1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3.2 Elisa检测结果
    4 讨论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基于“TLR_4-NF-κB”信号通路中药治疗肝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3 :参加学术会议

(2)乌梅甘草合剂对放射性损伤大鼠颌下腺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西医对放射性口干症的研究进展
        一、唾液腺的生理病理
        二、放射性口干相关的分子机制
        三、西医对放射性口干症的防治措施
    第二节 中医学对放射性口干症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学对放射性口干症的认识
        二、中医学对放射性口干症的防治措施
    第三节 基于酸甘化阴理论乌梅甘草合剂防治放射性口干的实证研究
        一、酸甘化阴理论的发展
        二、乌梅甘草及乌梅的主要成分柠檬酸
        三、理论框架
        四、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五、初步基础实验研究
        六、扩大临床应用研究
        七、细胞实验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柠檬酸对放射性损伤大鼠乳鼠颌下腺细胞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及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与分析
    第二节 乌梅甘草合剂与柠檬酸对颌下腺细胞放射性损伤的影响比较
        一、实验材料及仪器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与分析
结语
    一、结论
    二、创新性
    三、局限性
    四、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含反药组合的甘遂半夏汤不同条件下加减甘遂甘草对腹水大鼠“毒—效”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单味甘遂、甘草及其配伍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甘遂半夏汤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节 甘遂半夏汤中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加减应用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实验一 甘遂半夏汤中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加减应用的急性毒性实验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甘遂半夏汤中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加减应用的急性毒性实验对小鼠肝肾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优选特定比例下的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对腹水模型大鼠生物效应影响及机制探讨
        实验一 优选特定比例下的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对腹水模型大鼠生物效应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优选特定比例下的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对腹水模型大鼠CYP450 MRNA及CYP2E1蛋白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优选特定比例下的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对腹水模型大鼠肾脏AQP-2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优选特定比例下的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对腹水模型大鼠肾脏影响相关机制探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优选接近临床应用剂量下的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对腹水模型大鼠生物效应影响及机制探讨
        实验一 优选接近临床应用剂量下的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对腹水模型大鼠生物效应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优选接近临床应用剂量下的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对腹水模型大鼠CYP450 MRNA及CYP2E1蛋白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优选接近临床应用剂量下的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对腹水模型大鼠AQP-2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优选接近临床应用剂量下的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对腹水模型大鼠肾脏影响相关机制探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节 含甘遂甘草不同炮制品种的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对腹水模型大鼠生物效应影响及机制探讨
        实验一 含甘遂甘草不同炮制品种的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对腹水模型大鼠生物效应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含甘遂甘草不同炮制品种反药组合的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对腹水模型大鼠CYP450 MRNA及CYP2E1蛋白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含甘遂甘草不同炮制品种的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对腹水模型大鼠AQP-2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含甘遂甘草不同炮制品种的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对腹水模型大鼠肾脏影响相关机制探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1
附图2
附图3

(4)中药配伍理论科学内涵的外在表象——复方水煎自沉淀(论文提纲范文)

1 含苷类与生物碱类成分中药的配伍
2 含有机酸类与生物碱类成分中药的配伍
3 含鞣质与生物碱类成分的中药配伍
4 含鞣质与蛋白质成分中药的配伍
5 形成其他分子复合物沉淀的配伍
6 结语

(5)龙芩草、通络救脑组方成分的药学、药效学及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理论和方法学研究
    1 中药有效部位提取纯化技术的发展
        1.1 提取中草药的有效部位进行制剂,是现代中药复方研究的主要趋势
        1.2 应用中药提取纯化新技术,提高有效成分收率
        1.3 新的给药途径,促进中药现代化进程
    2 龙芩草、通络救脑组方的主要成分研究概况
        2.1 地龙的各种酶及其药用活性
        2.2 黄芩的药学、药理学以及体内动力学研究
        2.3 甘草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病毒作用
        2.4 栀子的化学成分及其凉血解毒的药理作用
        2.5 三七的化学成分及其活血化瘀、通脉活络的药理作用
    3 现代中药复方制剂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1
实验研究
    1 龙芩草喷雾剂、口含片药学实验
        1.1 龙芩草喷雾剂、口含片制剂工艺研究
        1.2 龙芩草喷雾剂、口含片质量标准研究
        1.3 龙芩草喷雾剂、口含片稳定性考察
        1.4 中试产品试制实验
        1.5 讨论
    2 龙芩草喷雾剂、口含片药效学实验
        2.1 龙芩草制剂解热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
        2.2 龙芩草制剂对小鼠氨水引咳的镇咳试验
        2.3 龙芩草制剂经雾化吸入对油酸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肺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2.4 龙芩草喷雾剂体内抗流感病毒实验
        2.5 龙芩草制剂口、鼻腔给药与口服给药血药浓度比较
        2.6 龙芩草制剂雾化给药,口、鼻腔粘膜含药量的测定
        2.7 龙芩草喷雾剂毒性实验
        2.8 龙芩草喷雾剂、口含片的研制的意义
    3 通络救脑口服微乳药学实验
        3.1 制剂的成型工艺实验
        3.2 通络救脑口服微乳质量标准研究
        3.3 制剂稳定性实验结果
        3.4 讨论
    4 通络救脑口服微乳家兔体内血药浓度测定
    5 本研究的新发现、新见解及其意义
参考文献2
附件
致谢
个人简历

(6)甘遂半夏汤中甘遂与甘草反药组合的配伍宜忌条件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框架结构示意图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十八反研究概况
    综述二 甘遂与甘草反药组合的研究概况
    综述三 甘遂半夏汤的临床应用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节 甘遂、甘草、甘遂甘草配伍及甘遂半夏汤急性毒性实验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基于均匀设计的甘遂与甘草不同比例配伍宜忌条件研究
        实验一 甘遂与甘草不同比例配伍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生物效应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甘遂与甘草不同比例配伍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AQP-2基因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甘遂与甘草不同比例配伍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CYP450基因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甘遂与甘草不同比例配伍实验的数据挖掘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节 甘遂与甘草不同剂量配伍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生物效应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节 甘遂与甘草不同炮制品种配伍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生物效应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个人简历
致谢
附图1
附图2
附图3

(9)天龙咳喘灵干预COPD稳定期多中心临床观察和BATMAN-TCM药理学—转录组药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研究论述概要
        1.1 中医对慢阻肺的病因病机认识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治疗进展
        1.3 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机制研究进展
    2 天龙咳喘灵胶囊治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2.1 天龙咳喘灵胶囊治疗肺系疾病的临床研究
        2.2 天龙咳喘灵胶囊治疗肺系疾病的实验研究
        2.3 天龙咳喘灵胶囊中有效成分分析
    3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运用
    4 慢性阻塞性肺病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4.1 慢性阻塞性肺病西医病因与机制研究
        4.2 慢性阻塞性肺病西医诊断评估
        4.3 慢性阻塞性肺病西医治疗
    5 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设计方法
        1.2 样本含量及分组
        1.3 盲法实施
    2 病例的来源和选择
        2.1 病例的来源
        2.2 病例的选择
    3 实验药物和给药方案
        3.1 试验药物
        3.2 试验药物用法用量
        3.3 药物包装
        3.4 合并用药
        3.5 药物的分发
        3.6 药物的清点
        3.7 药物的保存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资料
        4.2 安全性指标
        4.3 其他指标
        4.4 疗效指标
    5 疗效判定标准
        5.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评分(CAT)(见附件1)
        5.2 肺功能
        5.3 祛痰疗效
        5.4 止咳疗效
        5.5 次要疗效判断标准
    6 不良事件的观察
        6.1 定义
        6.2 不良事件的观察及处理
        6.3 不良反应程度分级
        6.4 不良事件与试验药物相关性评估
        6.5 严重不良事件及报告
        6.6 随访
    7 统计分析
        7.1 数据库建立
        7.2 数据录入
        7.3 试验统计分析
    8 伦理学要求
    9 结果
        9.1 纳入患者情况
        9.2 两组患者肺功能主要指标比较
        9.3 两组患者CAT评分比较
        9.4 两组患者祛痰积分和祛痰疗效比较
        9.5 两组患者咳嗽症状积分和咳嗽疗效的比较
        9.6 两组患者呼吸困难分级和疗效比较
        9.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9.8 药物安全性评价
    10 小结
        10.1 天龙咳喘灵治疗COPD稳定期(肺肾气虚兼痰湿阻肺证)的临床疗效分析
        10.2 天龙咳喘灵治疗COPD稳定期(肺虚证)的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1 方法与结果
        1.1 化学成分构建
        1.2 潜在有效成分构建
        1.3 生物信息学分析
        2 小结
    实验二
        1 材料和方法
        1.1 化学和动物
        1.2 临床分组
        1.3 大鼠COPD造模
        1.4 给药
        1.5 观察指标
        2 RESULTS结果
        2.1 大鼠一般情况及体重
        2.2 肺功能变化
        2.3 炎性指标检测情况
        2.4 组织病理学分析情况
        2.5 正常对照组与COPD模型组的转录组差异
        2.6 COPD模型组与TL组的转录组差异
        2.7 经TL治疗后转录组变异的深入分析
        3 小结
第四部分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10)甘草海藻配伍前后化学成分变化及指纹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关于中药“十八反”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十八反的实验研究
第一章 甘草-海藻配伍前后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1.1 实验材料
    1.2 甘草药材提取工艺的研究
    1.3 甘草海藻配伍前后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
    1.4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甘草与海藻配伍前后指纹图谱变化研究
    2.1 仪器与试药
    2.2 方法与结果
    2.3 甘草海藻配伍后甘草指纹图谱的变化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海藻与甘草配伍前后海藻多糖变化研究
    3.1 仪器与试药
    3.2 海藻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3.3 羊栖菜中海藻多糖的含量测定
    3.4 甘草-海藻配伍前后样品中海藻多糖的含量测定
    3.5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发表文章

四、延缓复方甘草合剂沉淀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胆汁酸-TLR4-NF-κB”通路茵陈合甘草治疗胆汁淤积肝损伤的配比及机制研究[D]. 苏慧宗.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2]乌梅甘草合剂对放射性损伤大鼠颌下腺细胞凋亡的影响[D]. 陈静.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3]含反药组合的甘遂半夏汤不同条件下加减甘遂甘草对腹水大鼠“毒—效”影响的实验研究[D]. 柳海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1)
  • [4]中药配伍理论科学内涵的外在表象——复方水煎自沉淀[J]. 田学浩,张昊,李桐,王辉,李佳媛,王鹏龙,雷海民. 中草药, 2017(22)
  • [5]龙芩草、通络救脑组方成分的药学、药效学及作用机制[D]. 李海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01)
  • [6]甘遂半夏汤中甘遂与甘草反药组合的配伍宜忌条件实验研究[D]. 王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1)
  • [7]延缓复方甘草合剂沉淀的实验研究[J]. 株州市立第二医院药剂科. 中草药通讯, 1976(05)
  • [8]pH值对小儿棕黄合剂稳定性的影响[J]. 武玲苓,曲素欣,王正芝. 天津药学, 1994(02)
  • [9]天龙咳喘灵干预COPD稳定期多中心临床观察和BATMAN-TCM药理学—转录组药效机制研究[D]. 王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10]甘草海藻配伍前后化学成分变化及指纹图谱研究[D]. 刘颖.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01)

标签:;  ;  ;  ;  ;  

延缓复方甘草合剂沉淀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