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胡启超[1](2020)在《初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中概念形成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计算思维”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并且其理念及内涵也迅速向初中学段蔓延,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更加重视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Python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动态类语言,凭借着其简单、易学、可移植性高等优势迅速成为初中阶段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部分内容的尚佳软件。例如,山东教育出版社2018版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就将Python作为教学的首选软件编制于第四册教材中,本研究也是将研究范围框定在了初中阶段Python软件的教学中,迎合新课标改革的趋势,符合时代的选择。概念的学习,是很多知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Python中相关概念的学习也是如此,它贯穿着对整个算法与程序设计部分内容质的理解。从宏观的概念到具体的概念,无不渗透着程序设计部分内容区别于其它部分内容、Python软件区别于其它软件的特别之处,亦散发出计算思维、算法思维培养的精神思想与内涵。因此,对Python教学中概念形成策略进行研究有助于学生直接对Python本身的学习,亦对学生计算思维及算法思维的培养有很大增益。本论文分为六章,主体部分由第二章到第六章构成,每章的内容概述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绪论除了来说明本研究的背景和源起、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的价值与思路等内容,其中也还包括了对相关文献的综述研究。第二章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确定了理论的基础。本章对“Python中的概念”、“概念形成”、“概念形成策略”等重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框架支持、工具支持和内涵支持三方面找到可以支持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三章是概念定位及相关理论对策略制定的支持性探析。本章主要在充分厘清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上,具体分析了2018版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第四册第二单元“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这部分内容,对需要进行策略制定的概念进行了定位,并详细分析理论对策略制定的框架支持和工具支持。第四章是初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中概念形成策略的综合制定。本章是在确定具体的概念研究对象的基础上,找到了可以支撑概念形成策略制定的相关依据,并在这些依据的支持下综合制定出针对性的概念形成策略。第五章是初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中概念形成策略的实验验证。本章主要是以案例的形式来呈现概念形成策略的实施过程,并且通过教育实验来分析策略在教师Python教学中之于学生相关概念形成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情况,进而对概念形成策略的有效性和价值性等做出综合的判断说明。第六章为本研究的总结、局限及展望。本章作为最后一章,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贡献,讨论了研究对于Python中相关概念教学的现实指导意义,亦对研究历程进行了反思,讨论了研究的局限性,并且指出未来研究的可期性。
斯琴巴图[2](2020)在《米尔斯开创“净室软件工程”的历史贡献研究》文中认为从1968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首次公开提出术语“软件工程”至今,计算机界对“软件工程”的研究和实践已经经历了52年。这期间,出现了多种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和软件项目管理技术,也出现了很多为“软件工程”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净室软件工程”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一种应用数学和统计学以经济的方式生产高质量软件的工程技术,它将缺陷预防放在了绝对重要的首位,而不像传统开发那样开发之后再排除错误。迄今为止,软件开发方法中有两种方法可以把软件做到最好,趋近于零缺陷。第一种是形式化方法,第二种是净室软件工程方法。美国IBM公司的米尔斯(Harlan D.Mills)博士在其同事的协助下,从1970年至1990年的20年间奠定了净室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开发了其三大关键技术,也因此被称为净室软件工程创始人。此后几十年的软件实践也证明了净室方法的可靠与强大。本文通过分析软件工程和相关软件技术历史文献资料,展示了净室软件工程形成的历史环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米尔斯的论文着作和其他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了净室方法的形成历史,通过具体文献资料详细展现了米尔斯的贡献,探索了其思想(观点)的变化。全文分为七章。第1章为引言,主要包括研究意义、现状、目标、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等内容;第2章主要包括米尔斯的生平、论文着作和贡献,净室软件工程的介绍及其形成的历史过程,以及上世纪60、70、80年代软件工程和软件技术的发展概况;第3章主要包括米尔斯提出将数学引入软件开发达到提升软件生产率的观点的论证,米尔斯通过三篇文章确立净室软件工程数学基础的过程,以及将程序正确性引入“净室”的过程;第4章首先介绍了上世纪70、80年代流行的3种生命周期模型,然后介绍了“净室”增量开发技术的形成过程和产生的影响。第5章主要介绍了规格说明、设计、盒式结构,以及米尔斯提出和完善盒式结构方法的过程;第6章主要介绍了米尔斯在净室测试和净室软件认证方面的贡献;第7章为结语,包括净室的形成与米尔斯工作的总结,米尔斯的贡献及产生的影响的总结,以及不足与展望。本文认为净室软件工程形成于1970年至1990年的20年之间。其数学理论基础形成于1970年至1975年之间;其增量开发技术的发展过程为:提出于1970年,经过不断发展,最终成熟于1986年;其盒式结构方法于1986年被开发,该方法取代了1979年提出的数学函数理论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于1988年米尔斯完善了该方法;其统计测试和软件认证技术的思想也出现于1970年,但直到1983年才开发出该技术。对于净室软件工程,米尔斯通过近20年的大量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其贡献主要有:确立净室软件工程数学基础,提出统计过程控制下的增量开发技术,提出基于函数理论的规格、设计和验证方法,以及在统计测试和软件认证方面的工作。
马晓星,刘譞哲,谢冰,余萍,张天,卜磊,李宣东[3](2019)在《软件开发方法发展回顾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软件是信息化社会的基础设施,而构造并运用软件的能力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软件开发方法凝结了系统化的软件构造过程和技术.简要回顾了50年来软件开发方法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里程碑,包括基于结构化程序设计和模块化开发的基本方法、面向对象方法、软件复用与构件化方法、面向方面的方法、模型驱动的方法,以及服务化的方法.而后针对Internet的发展普及以及人机物融合应用对软件开发方法提出的挑战,介绍了网构软件的研究和探索,并展望未来人机物融合的软件方法和技术.
卓丽栋[4](2020)在《框图编程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框图编程技术是计算机视觉研究的扩展课题之一,广泛应用于研发辅助领域和计算机语言教学领域。由于框图编程系统的研发需要同时具备图形可视化开发能力,以及代码自查、代码解析引擎开发能力,使得框图编程技术主要停留在理论阶段,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主要以手绘框图,采用人工检查的方式检查框图结构逻辑的正确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使用动态DFM文件技术实现结构化框图的可视化,借鉴国内外学者对结构化框图自动生成代码的解决方法,通过组合结构化框图输出程序代码。并使用代码高亮组件、代码自查组件、代码解析组件实现代码的编译输出。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框图编程系统研究主要涉及到用户操作界面、框图的图形处理、框图结构输出为程序、程序代码解析等方面问题。在开发工具选型中,论文首先介绍了使用Delphi应用程序开发工具,透过IDE、VCL工具与编译器,配合连结数据库的功能,构成一个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为中心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使用Delphi开发框图编程系统用户界面,快速、便捷,并且便于后期可扩展各种功能。在框图的图形处理方面,论文围绕图形可视化的设计基本原理,介绍如何实现框图的位置移动、框图的大小缩放、框图的组合等可视化编辑,对所见即所得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在程序代码解析问题方面,论文基于国内外框图解析为代码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程序解析块的概念。分析了框图编程系统所使用的各种结构框图控件,如何通过解析框图的结构块,从而实现框图到程序语言的自动化输出。在程序代码自查编译方面,论文介绍了SynEdit系列控件,它是一个高级的多行文本编辑控件,适用在Delphi和Kylix等开发环境。他支持语法高亮、自动换行、代码自动完成、代码纠错等功能。介绍了PaxCompiler控件,它是一款针对Pascal、Basic和JavaScript编程语言的可嵌入编译器,生成的机器代码用于和Intel兼容的处理器,是一个嵌入式跨平台Pascal编译器的对象。最后,论文介绍一个自动化时间转化运算的案例。通过绘制程序框图,实现时间换算程序。
王帼钕[5](2013)在《程序流程图结构化验证与实时监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模型驱动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模型驱动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基于模型驱动的开发技术,能够使得开发者从整体逻辑框架上去设计软件系统,而不需要关系具体的细节,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另一方面,结构化程序设计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消除GOTO语句也是程序设计的关键。因此,在基于模型的开发中确保模型的结构化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针对模型驱动开发相关领域,研究了基于程序流程图的结构化验证与实时检测算法。提出了一种针对标准程序流程图的结构化验证算法。该算法是在充分研究程序流程图不同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图论等相关知识设计而成的。该算法具有以下功能:对程序流程图中的循环结构进行结构化验证;识别程序流程图中标识CONTINUE、BREAK以及RETURN的流程线,并对其进行结构化验证;将循环结构线性化,消除循环结构对分支结构的影响,同时运用递归的方式确定程序流程图中分支结构的作用域,并对分支结构进行结构化验证。本文通过大量实例,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程序流程图的实时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在用户建模的每一步对程序流程图进行结构化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实时地反馈给用户。以文字提示的方式反馈非结构化错误类型,并在程序流程图中突出显示造成非结构化错误的结点或连线。
李新[6](2012)在《“程序设计方法学”双层次并行教学模式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程序设计方法学"的课程内容分为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两大部分,两者处于不同的知识层面,前者具有严谨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演绎形式,后者更多的建立在经验化的基础之上;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以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状况,设计了一种双层次并行的教学模式,并且,在两个层次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整合思维的手段;对于扩充课程的知识容量,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积极的意义.
曲辉,李海军,吴利斌,张海军[7](2010)在《单片机应用系统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与实现》文中提出本文提出了单片机应用系统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设计要求及特点,分析了结构化程序模块的3种基本程序结构,并结合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给出了实现方法,阐述了单片机应用系统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具体方法、步骤、设计要求及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
杨勇,王为民[8](2007)在《MCS-51系列单片机结构化程序设计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讨了MCS-51系列单片机结构化程序设计相关问题,研究了MCS-51系列单片机结构化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并给出了程序实现方法范例,介绍了MCS-51系列单片机结构化程序设计步骤及各部分具体设计要求。
唐光海[9](1999)在《瀑布模型与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产生背景和结构化程序,对瀑布模型及基于瀑布模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也作了介绍,并以实例对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作了分析
李辉[10](2011)在《软件工程开发方法的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从当前主流软件开发方法入手,总结当前软件开发方法的现状,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这些问题为出发点展望未来软件开发方法的发展趋势。
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中概念形成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缘起 |
1.1.1 《新课标》的制定对初中生计算思维培养的要求提高 |
1.1.2 Python凭借多重优势在中学编程教学中愈发受到重视 |
1.1.3 概念形成相关研究在信息技术学科领域不投入、不深入 |
1.1.4 初中Python教学中相关概念的形成存在一定的困难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Python教学相关文献综述 |
1.2.2 概念形成策略相关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1.4 研究的价值与思路 |
1.4.1 研究的价值 |
1.4.2 研究的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人工概念和自然概念 |
2.1.2 Python教学中的概念 |
2.1.3 概念形成 |
2.1.4 概念形成策略 |
2.2 理论基础 |
2.2.1 框架支持层面:APOS理论 |
2.2.2 工具支持层面:思维可视化理论 |
2.2.3 内涵支持层面:建构主义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概念定位及相关理论对策略制定的支持性探析 |
3.1 基于对教材Python单元分析的概念定位 |
3.1.1 教材中Python单元特点分析 |
3.1.2 教材中Python单元概念定位 |
3.2 APOS理论对概念形成策略的支持探析及框架建构 |
3.2.1 APOS理论对Python中相关概念形成策略的宏观支持 |
3.2.2 APOS理论对Python中相关概念形成策略的具体支持 |
3.2.3 基于APOS理论支持的三类概念集合形成框架建构 |
3.3 思维可视化理论对概念形成策略的支持探析 |
3.3.1 思维可视化的四种表征对概念形成策略的宏观支持 |
3.3.2 几类思维可视化工具对概念形成策略的具体支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初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中概念形成策略的综合制定 |
4.1 初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中概念形成策略的制定依据 |
4.1.1 《鲁教版》新教材的理念与要求 |
4.1.2 Python自身逻辑结构上的特点 |
4.1.3 相关理论对概念形成策的支持 |
4.1.4 初中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
4.2 初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中概念形成策略的制定 |
4.2.1 操作阶段:问题情境化导入概念直观背景策略 |
4.2.2 过程阶段:多元表征式构建概念内部特征策略 |
4.2.3 对象阶段:类比应用式构建概念符号表征策略 |
4.2.4 图示阶段:结构整合化形成概念网络体系策略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初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中概念形成策略的实验验证 |
5.1 概念形成策略的实验设计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对象 |
5.1.3 实验假设 |
5.1.4 实验变量 |
5.1.5 实验测量工具 |
5.1.6 实验流程设计 |
5.2 概念形成策略的实验实施 |
5.2.1 实验前测 |
5.2.2 实验过程 |
5.2.3 策略应用的具体教学案例 |
5.2.4 实验后测 |
5.3 概念形成策略的实验结果 |
5.3.1 概念理解和掌握水平测试题结果分析 |
5.3.2 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5.3.3 计算思维水平前后测量结果分析 |
5.4 实验结果总结及讨论 |
5.4.1 实验结论 |
5.4.2 实验结论之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总结、局限及展望 |
6.1 本研究的总结 |
6.2 本研究的局限 |
6.3 本研究的展望 |
注释文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概念理解和掌握水平测试题 |
附录二 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三 计算思维前测量表 |
附录四 计算思维后测量表 |
后记 |
(2)米尔斯开创“净室软件工程”的历史贡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缘起 |
1.1.1 净室软件工程及其历史 |
1.1.2 选题缘起 |
1.2 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
1.2.1 研究意义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目标、方法、内容和创新之处 |
1.3.1 研究目标与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创新之处 |
第2章 米尔斯与净室软件工程 |
2.1 关于米尔斯(Harlan D.Mills) |
2.1.1 米尔斯生平 |
2.1.2 米尔斯在净室方面的重要论文及着作 |
2.1.3 米尔斯对净室软件工程的贡献 |
2.2 净室软件工程 |
2.2.1 软件工程 |
2.2.2 净室软件工程 |
2.2.3 净室的理论基础及关键技术 |
2.3 净室软件工程形成历史 |
2.3.1 净室诞生的历史环境 |
2.3.2 净室的形成过程(1970-1990) |
第3章 米尔斯在净室软件工程数学基础方面的贡献 |
3.1 提出观点 |
3.2 确立净室数学基础 |
3.3 在净室中引入程序正确性证明 |
第4章 米尔斯在增量开发技术方面的贡献 |
4.1 上世纪70、80 年代的生命周期模型 |
4.2 净室增量开发的形成过程 |
4.3 净室增量开发技术的影响 |
第5章 米尔斯在盒式结构方法方面的贡献 |
5.1 规格说明与设计 |
5.2 盒式结构方法 |
5.3 盒式结构方法的提出及完善 |
5.3.1 盒结构方法的提出及完善 |
5.3.2 四个关键原则的论述 |
第6章 米尔斯在统计测试与软件认证方面的贡献 |
6.1 统计测试 |
6.1.1 测试技术 |
6.1.2 净室中的测试策略 |
6.1.3 在净室测试方面的工作 |
6.2 净室软件认证 |
第7章 结语 |
7.1 净室的形成与米尔斯的工作 |
7.2 米尔斯的贡献及其影响 |
7.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框图编程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2章 框图编程系统概况 |
2.1 程序框图的定义 |
2.1.1 结构化程序设计 |
2.1.2 程序框图与框图编程系统关系 |
2.1.3 框图编程系统业务流程 |
2.2 框图编程系统开发环境 |
2.2.1 Delphi开发工具 |
2.2.2 SynEdit系列控件介绍 |
2.2.3 PaxCompiler脚本引擎介绍 |
2.3 框图编程系统的输入 |
2.3.1 插入代表不同功能的框图 |
2.3.2 逻辑计算语句 |
2.3.3 绘制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流程图 |
2.4 框图编程系统的输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框图可视化模块的设计 |
3.1 系统可视化编程主界面 |
3.2 自动化代码输出界面 |
3.3 框图可视化实现技术 |
3.3.1 动态DFM文件的创建 |
3.3.2 动态DFM文件的规范 |
3.3.3 动态DFM文件的使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框图解析为源代码的设计 |
4.1 源代码解析设计方案 |
4.2 源代码解析流程 |
4.2.1 插入程序框图 |
4.2.2 对框图进行解析操作 |
4.3 框图分块设计原理 |
4.3.1 对变量和记录对象进行操作 |
4.3.2 算法结构的解析操作 |
4.3.3 算式的自动化计算案例 |
4.4 框图常用三种基本结构 |
4.4.1 顺序结构 |
4.4.2 条件结构 |
4.4.3 循环结构 |
4.5 程序框图到源代码的自动转换 |
4.5.1 顺序执行关系代码 |
4.5.2 条件执行关系代码 |
4.5.3 循环执行关系代码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框图源代码编译的设计 |
5.1 程序语言解释器模块 |
5.2 脚本解析引擎外部函数拓展功能 |
5.2.1 stdcall调用约定 |
5.2.2 使用PaxCompiler注册内部函数示例 |
5.2.3 使用PaxCompiler注册变量 |
5.3 代码质检原理 |
5.3.1 自定义代码的纠错 |
5.3.2 结构化代码的纠错 |
5.4 时间换算程序输出案例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6.2 研究的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参考文献 |
(5)程序流程图结构化验证与实时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模型驱动技术的发展 |
1.2.2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发展 |
1.3 本文的研究问题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
2.1 程序流程图 |
2.2 结构化程序设计 |
2.3 强连通分量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程序流程图结构化验证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
3.1 整体框架结构的识别 |
3.1.1 计算强连通分量 |
3.1.2 单个结点的结构化验证 |
3.2 循环结构结构化验证 |
3.2.1 循环结构入口合法性检查 |
3.2.2 循环判定结点的选择 |
3.2.3 循环判定结点的确定 |
3.2.4 循环结构出口合法性检查 |
3.3 CBR 结构结构化验证 |
3.4 分支结构结构化验证 |
3.4.1 循环结构线性化 |
3.4.2 循环结构处理 |
3.4.3 IF 结构处理 |
3.4.4 SWITCH 结构处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时检测的设计与实现 |
4.1 实时检测的发生时机 |
4.2 实时检测的预处理 |
4.3 实时检测算法 |
4.4 相关数据结构的设计 |
4.4.1 程序流程图数据结构 |
4.4.2 强连通图数据结构 |
4.4.3 非结构化错误信息数据结构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测试与验证 |
5.1 非结构化程序流程图的测试 |
5.1.1 循环结构的非结构化实例 |
5.1.2 分支结构非结构化实例 |
5.2 实时检测的测试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7)单片机应用系统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结构化程序设计要求及特点 |
2 3种基本程序结构及实现方法 |
2.1 顺序结构 |
2.2 分支选择结构 |
2.2.1 二分支选择结构 |
2.2.2 多分支选择结构 |
2.3 循环结构 |
2.3.1 当型循环结构 |
2.3.2 直到型循环结构 |
3 结构化程序设计过程 |
3.1 任务确定 |
3.2 系统方案设计 |
3.3 确定算法, 建立模型 |
3.4 算法设计 |
3.5 编写程序 |
3.6 程序编译 |
3.7 程序调试 |
3.8 文档整理 |
4 结束语 |
(8)MCS-51系列单片机结构化程序设计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MCS-51系列单片机结构化程序设计概述 |
2 三种基本结构及程序实现方法 |
2.1 顺序结构 |
2.2 选择结构 |
2.2.1 二分支选择结构 |
2.2.2 多分支选择结构 |
2.3 循环结构 |
2.3.1 当型循环结构 |
2.3.2 直到型循环结构 |
3 MCS-51系列单片机结构化程序设计步骤 |
(1) 需求分析 |
(2) 总体规划 |
(3) 总体设计 |
(4) 模型建立 |
(5) 数据结构 |
(6) 算法设计 |
(7) 程序编辑 |
(8) 程序编译 |
(9) 程序调试 |
(10) 文档整理 |
(10)软件工程开发方法的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软件工程开发方法发展历程 |
三、当前主流的软件开发方法 |
1.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
2. 结构化分析方法和结构化设计方法 |
四、软件开发方法发展趋势 |
四、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信息技术Python教学中概念形成策略研究[D]. 胡启超. 山东师范大学, 2020(11)
- [2]米尔斯开创“净室软件工程”的历史贡献研究[D]. 斯琴巴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3]软件开发方法发展回顾与展望[J]. 马晓星,刘譞哲,谢冰,余萍,张天,卜磊,李宣东. 软件学报, 2019(01)
- [4]框图编程系统研究与应用[D]. 卓丽栋. 江苏大学, 2020(02)
- [5]程序流程图结构化验证与实时监测[D]. 王帼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S2)
- [6]“程序设计方法学”双层次并行教学模式探讨[J]. 李新.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7]单片机应用系统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与实现[J]. 曲辉,李海军,吴利斌,张海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8]MCS-51系列单片机结构化程序设计探讨[J]. 杨勇,王为民. 电子技术应用, 2007(07)
- [9]瀑布模型与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J]. 唐光海.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2)
- [10]软件工程开发方法的现状与展望[J]. 李辉.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