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材料热老化试验研究

绝缘材料热老化试验研究

一、绝缘材料热老化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灿[1](2018)在《热老化下低密度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和空间电荷特性研究》文中认为与纯聚乙烯绝缘材料相比,聚乙烯/氧化镁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具有更高的绝缘强度和机械性能,并且能够抑制材料在高压直流电场作用下的空间电荷累积,有望成为下一代高压电力设备的绝缘材料。然而,在高压电力设备的长期运行过程中,聚乙烯绝缘材料不仅会承受高电压的作用还会受到高温环境的影响而逐渐出现热氧老化的现象,在热氧老化的过程中聚乙烯材料分子链的三级碳原子会与氧气发生反应,导致分子链断裂并且生成大量的自由基,该过程的进行会引起材料绝缘性能的下降,最终造成聚乙烯材料的绝缘失效,因此有必要研究具有抗热老化能力的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本文选用LDPE/MgO纳米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以LDPE/SiO2和LDPE/ZnO纳米复合材料为对照组,对热老化后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特性、分子结构、击穿场强、介电特性以及空间电荷行为特性等多个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揭示了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抗热老化机理,为制备具有抗热老化能力的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纳米粒子种类的选择和浓度的控制提供了指导。本文完成的主要的工作如下:(1)研究了LDPE/MgO、LDPE/ZnO和LDPESiO2这三种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特性、理化特性、介电特性以及空间电荷分布等绝缘特性,研究得到了具有最优绝缘性能的纳米粒子配比浓度,分析得到了影响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绝缘性能的主要因素。(2)研究了热老化过程中纳米粒子对聚乙烯基体的作用效果,分析了热老化前后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特性和理化特性,研究得到了能够提高聚乙烯基体抗热老化能力的纳米粒子种类和浓度配比,为制备具有抗热老化能力的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浓度配比提供了指导。(3)对热老化前后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纳米粒子是否能够降低热老化后聚乙烯绝缘材料的介电损耗,利用Debye模型拟合计算得到了热老化前后材料的直流电导率,研究了纳米粒子对热老化过程中聚乙烯材料中直流电导率的作用机理,揭示了纳米粒子能够使聚乙烯基体的介电损耗在热老化后仍然维持较低水平的原理。(4)对热老化前后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空间电荷行为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热老化过程中材料内的电荷累积量和载流子迁移率的变化,研究了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在热老化后是否仍然具有抑制空间电荷累积的能力,利用去极化特性计算得到了热老化前后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电荷陷阱分布,揭示了纳米粒子能够在热老化后仍然具有抑制材料内空间电荷累积能力的作用机理。(5)通过计算分析纳米粒子与聚乙烯基体之间的氢键强弱、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活化能、氧气在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中的扩散程度以及氧化物纳米粒子与聚乙烯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揭示了纳米粒子能够提高聚乙烯基体材料抗热老化能力的机理,为制备具有抗热老化能力的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纳米粒子种类的选择提供了指导。此外,本文还通过计算含有C=O双键的聚乙烯材料的态密度的变化情况,解释了热老化对材料的电荷陷阱深度以及空间电荷分布的影响机理。本文的研究工作表明了MgO和ZnO纳米粒子能够有效的提高聚乙烯基体材料的抗热老化能力,同时也能够保护材料在热老化过程中的绝缘性能。此外,以试验和仿真模拟的结果为基础,本文从氢键作用、活化能、氧气扩散程度和相互作用能等方面揭示了纳米粒子提高聚乙烯基体抗热老化能力的作用机理,为制备具有抗热老化能力的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纳米粒子的种类的选择和浓度的控制提供了指导。

单威威[2](2019)在《临界温度下ZR-BVR线绝缘材料老化后火灾危险性研究》文中指出阻燃型聚氯乙烯软电线(ZR-BVR线)因具有非常理想的阻燃效果而被广泛应用在建筑中。随着环境温度及时间的改变,ZR-BVR线会发生老化,不仅增加了建筑物内的火灾风险,同时还对建筑物的耐火性造成破坏。规范JB/T8734.1-2016、GB/T19666-2005规定BVR电线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不超过70℃,但是,在临界温度70℃下,对于其工作时间只有一个“不能长时间”的模糊规定,因此,为了研究临界温度下热氧老化随着时间变化对其火灾危险性的影响,本文选用市场上销售的ZR-BVR线为研究对象,以70℃作为老化温度,并借助相关仪器从材料的含水率、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热分解性能以及燃烧性能五个方面研究临界温度下热氧老化对其火灾危险性的影响。通过对老化后的ZR-BVR线绝缘材料含水率、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热分解性能、燃烧性能分析,得出临界温度下热氧老化使得ZR-BVR线火灾危险性增加。ZR-BVR线在老化过程中,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颜色加深且变暗淡,色牢度发生改变,且在老化过程中散发特殊气味。同时,材料含水率降低而导致材料硬度变大,脆性增强,易断裂,力学性能显着降低。另外,ZR-BVR线绝缘材料在老化20天时出现挤包,老化40天时表面发生龟裂,老化60天时ZR-BVR线绝缘材料内部生成电树枝,老化后的ZR-BVR线绝缘材料内部生成C=C键,由于结构缺陷,易与氧气发生作用,生成过氧基,导致峰谱在1630 cm-1处吸光度降低;绝缘材料的热稳定性及热释放量随着老化时间都是先增强后降低;相同条件下,带线芯样品相对于不带线芯样品,热解温度降低2℃,热解初始发生时间提前8秒左右;宏观燃烧性能测试表明,CO含量变化主要发生在宏观燃烧的分解阶段、引燃阶段、燃烧阶段、蔓延阶段以及火焰熄灭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CO气体释放量整体上增加,ZR-BVR线燃烧火灾危险性增加,且ZR-BVR线在火源的作用下充分燃烧后,形成“毛刺状”结构,燃烧后的ZR-BVR线形貌直径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由大逐渐变小再变大。利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作为ZR-BVR线绝缘材料临界温度下长时间加速老化寿命演变规律及燃烧规律模拟模型的对照参数,有助于判断ZR-BVR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大小,对降低电气火灾发生的概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聂洪岩[3](2019)在《过电压下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失效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干式空心电抗器被广泛安装于电力系统中,起到限流、滤波及无功调节等作用。运行中绝缘老化引起匝间绝缘击穿,甚至着火燃烧,是干式空心电抗器的主要故障形式。过电压及其作用下的电老化作为引起绝缘性能退化的主要因素一直是工程领域不断探索的研究重点。关于干式空心电抗器操作过电压产生原因、所遵循的规律及过电压作用下匝间绝缘失效机理的系统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主要针对干式空心电抗器操作过电压及过电压下匝间绝缘劣化规律等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为研究开断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过程中产生操作过电压的原因及其遵循规律,建立三相仿真模型及理论分析电路。仿真获取开断过电压的典型波形,分析各相关参数对过电压的影响规律,采用仿真、理论分析及数据拟合相结合的方法求取截流过电压及复燃过电压的最大值数学模型。该相关研究结果为干式空心电抗器过电压保护的参数整定提供理论依据。针对操作过电压累积作用下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劣化规律问题,制作匝间绝缘模型试样,设计并搭建指数衰减振荡电压累积试验装置。测量模型试样局部放电、绝缘电阻等绝缘性能参量随操作过电压累积次数的变化情况,击穿电压随累积作用操作过电压幅值的变化情况,分析操作过电压累积作用下匝间绝缘的劣化机理。该研究为干式空心电抗器绝缘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研究热老化对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操作过电压耐受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匝间绝缘模型试样的加速热老化试验,探索模型试样耐受操作过电压累积次数随热老化程度的变化规律。根据模型试样电气性能参量及聚酯薄膜机械性能参量随热老化程度的变化规律,分析热老化对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操作过电压耐受特性影响机理,为进一步开展多因素联合作用下匝间绝缘的劣化机理研究奠定基础。为得到工频过电压下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电老化寿命模型,采用恒定电压法及阶梯电压法进行匝间绝缘模型试样的加速电老化试验,建立两种电压施加方式下的电老化反幂寿命模型。从工频过电压条件下匝间绝缘失效机理出发,分析两个寿命方程存在差别的原因并进行试验验证。修正工频过电压条件下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模型试样的工频电老化反幂寿命方程,为干式空心电抗器寿命预测提供了更准确的方法。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制造企业对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设计的优化及生产工艺的改进,为电力运行部门对干式空心电抗器运行方式的改进及过电压防护装置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周长亮[4](2012)在《基于介电频谱特性的低压橡胶绝缘电缆老化程度评估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缆在电力系统中承担着输送电能的重要作用,电缆绝缘材料老化状态直接影响用电设备的使用安全和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因此对于电缆绝缘状态检测技术的研究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对橡胶绝缘低压电缆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加速老化分析,结合介电频谱特性测量,提出了一种可在低压电缆上应用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该方法建立了低压电缆绝缘老化方程,并应用人工神经网络优化分析低压电缆老化状态。本文提出的无损检测方法可应用于低压电缆状态评估,对保障电缆安全运行具有实际应用意义。论文详细地研究了橡胶绝缘低压电缆损耗的老化机理,指出了影响绝缘材料老化的典型因素。针对绝缘材料老化特征分析了常用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和诊断的重点。根据电缆结构分析建立了等效结构模型和电缆老化模型,计算不同等效模型中与绝缘性能相关的电气参数。论述了介电频谱检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分析了介电频谱检测参数(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的测量特性和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针对橡胶绝缘低压电缆设计了加速热老化试验和浸水热老化试验,获取不同老化情况下的试样。测量了试样的介电频谱曲线,对比分析了介电频谱曲线与机械性能曲线、化学性能曲线的内在联系,得到了整个测量区间内介电频谱曲线与绝缘材料劣化性能密切相关的敏感区间。确定了低频敏感区间为10-2。Hz-1Hz分析得到了该区间内介电频谱曲线的积分特性。结果表明了介电频谱积分特征值具有明显的温度特性,并与机械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相同。通过浸水老化试验,得到了在水分存在下介电频谱曲线与绝缘材料内部含水量及老化特性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了介电频谱低频敏感区间积分值更好地反映了绝缘材料的劣化程度和含水量情况,为构建基于介电频谱特性的热老化方程打下基础。在加速热老化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介电频谱低频区间积分值作为推导老化状态方程的特征值。选取了基准温度后,推导了其他老化温度下的时间折算因数,得到温度的折算方法;通过拟合基准温度下介电频谱低频区间积分值数据得到老化趋势方程,再与折算方法综合分析得出绝缘材料老化方程。推导分析出多因素互相影响函数并修正了老化方程,进而推出材料的多因素老化状态。理论分析和实际测量结果表明,介电频谱低频区间积分值具有良好的测量准确性和检测效果,电缆实际运行数据也验证了老化方程的有效性。由于低压电缆敷设的环境,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良好预测特性分析电缆现场敷设的复杂环境,修正了介电频谱的老化方程中多因素的影响并统计分析了线芯温度。建立了三层BP人工神经网络,利用Matlab软件预测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出数据,并结合原始测量数据得到训练误差,根据训练误差来推断了老化特征值的有效性和线芯温度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训练后介电频谱域低频区间积分值有效地反映出橡胶绝缘低压电缆老化程度,准确预测了线芯温度。基于介电频谱低频区间特征值的橡胶绝缘低压电缆评估方法,有效地反映出了绝缘材料的老化特征,定量的分析出了绝缘材料的老化状态,为低压电缆现场老化评估工作提供了一种可应用的无损测量方法。

刘飞[5](2014)在《35kV及以下XLPE电力电缆绝缘老化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是一个多地表水的城市,且许多电缆已经运行了20年左右,处于事故多发期,研究中低压电缆在特征环境下的老化状态显得非常重要。本论文通过水树枝观测、介电谱测试、FTIR光谱、拉伸试验、电老化试验、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热老化试验以及加速水树老化试验等,对电缆绝缘老化及其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提出水树含量与最大水树枝长度、高频介损峰值与羰基指数、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累积击穿强度、活化能、基于等效热历史参数的新参数ln(t/τT)等多个现场老化电缆绝缘老化状态检测量,用于表征电缆水树化程度、热氧老化程度、绝缘降解程度、耐受电老化能力、绝缘热分解难易程度、绝缘老化状态等,以全面反映电缆绝缘中可能存在的各种老化形态。对不同老化状态电缆样品的各检测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上述检测量均可对不同老化程度的现场老化电缆进行标识。此外,通过水树枝观测发现了大量典型的领结形水树枝,说明水树老化是上海中低压电缆的典型现场老化特征;对电缆径向不同位置处的绝缘进行了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氧气是导致电缆热氧老化的主要因素;对热重分析数据进行了热降解动力学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60%适合作为Ozawa法(或Toop法)求取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热分解活化能时失重百分数的选择标准,20℃/min下的Coast-Redfern法(机理S9)可作为大量现场老化电缆样品绝缘热分解活化能的快速测定方法;加速水树老化试验结果表明,现场运行电缆的水树化过程是加速进行的。运用上述检测方法对上海市近20年内、约300条线路466根现场老化电缆样品进行了实验室理化分析,对每两项检测量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树枝观测以及拉伸试验是有效且可靠的;水树化程度越高,力学性能倾向于变差;证实固体材料的微观不完整性增大会提高介质的击穿强度;电缆绝缘的现场老化过程是加速进行的;证实热氧化老化会抑制电缆径向的水树生长;绝缘热氧化老化过程伴随着XLPE交联网络的降解;ln(t/τT)能够有效表征现场老化电缆绝缘老化降解程度。对每项检测量进行了T-检验、方差分析,分析了敷设方式、采样区段等对电缆老化降解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敷设方式对羰基指数与拉伸强度均有显着性的影响,排管电缆比直埋电缆更易发生热氧化,而直埋电缆比排管电缆更易发生绝缘老化降解;能够体现采样区段以及敷设区域显着性影响的检测量只有传统功能性参数拉伸强度和累积击穿强度,并且基于两个检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一致,其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选取回归分析中相关度高、方差分析和T检验中能可靠体现差异性,并且结果合理的检测量作为特征变量,包括水树含量、拉伸强度、累积击穿强度和活化能。将高度相关的两个检测量组合进行二维模糊聚类,所得聚类中心作为特征模糊变量的隶属度函数参数。根据模糊聚类情况与专家经验,建立了诊断规则。采用强度转移法,建立了电缆绝缘模糊聚类诊断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电缆绝缘的综合老化状态,且电缆绝缘老化状态与投运时间没有必然联系。根据电缆检测数据与绝缘诊断模型,开发了电缆状态评估与老化趋势管理系统软件,并对所有线路电缆样品进行了绝缘诊断,诊断结果的统计分析与电缆状态检测数据统计分析的结论完全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同一现场运行条件下的正常现场老化电缆样品的绝缘状态检测数据与老化时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结果显示老化时间与水树含量,累积击穿强度与活化能等三个检测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显着,据此建立了电缆绝缘多变量老化模型,模型参数取决于具体的现场运行条件,对应一定的绝缘降解速率实例分析表明该老化模型是合理的,并且绝缘失效取决于电缆降解速率而非电缆的投运时间。

屠幼萍,孙伟忠,岳彩鹏,王伟,陈广辉[6](2013)在《固体绝缘材料热老化电气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油浸式变压器所用固体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大小和耐高温性能是影响变压器容量和尺寸大小的重要因素。本文选择了聚酯薄膜、聚碳酸酯、聚苯硫醚三种耐高温聚合物材料为试验对象,在130℃条件下进行了最长1 200 h的热老化试验,测试了各试样老化前及老化各阶段的介电谱(相对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随温度变化特性)和击穿强度。测试结果表明,三种聚合物材料老化前后的相对介电常数值均比油浸变压器目前常用的绝缘纸板的小(更加接近变压器油),相应的介质损耗因数也远远低于绝缘纸板;聚苯硫醚和聚酯薄膜的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在90℃附近明显增大,但聚碳酸酯的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基本不变;在油中热老化后,三种聚合物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未老化的相似;在老化各阶段,聚酯薄膜、聚碳酸酯和聚苯硫醚材料的工频击穿强度基本与热老化时间无关。综合聚酯薄膜、聚苯硫醚和聚碳酸酯三种聚合物材料热老化前后的介电特性变化情况,对比常用的绝缘纸板的特性,考虑到相对较低的介电常数与介质损耗因数和较高的击穿场强,聚碳酸酯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有可能用来替换常用绝缘纸板的替换材料。

梁韵[7](2015)在《多因素协同作用下交联聚乙烯绝缘老化评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电缆广泛应用于城市配电系统、发电厂、变电站和工矿企业。在电、热、机械、水分、高能辐射等因素的协同作用下,运行中的电缆绝缘会逐渐老化,降低电缆运行的可靠性,缩短其使用寿命。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针对电、热两种因素作用下电缆绝缘的老化机理和单因素老化模型,缺乏多因素协同作用下电缆绝缘老化特性方面的研究,且运行条件下电缆的老化数据积累较少,不利于开展运行条件下电缆的绝缘老化状态评估。因此,本文通过制备XLPE试样,开展加速老化试验,提取老化特征参量,建立XLPE绝缘老化的多因素耦合评估模型,为评估XLPE电缆绝缘老化状态提供技术支持。主要工作和成果有:①依据IEC 60502.2-2005,IEC 60811-3-1以及GB/T 1048.1-2006等规程,制备哑铃状和圆片状XLPE薄膜试样,设计相应的热老化、浸水热老化、多种含水量电热联合老化等试验方案,开展多因素协同作用下的老化试验,获得试样的断裂伸长率、频域介电频谱、空间电荷分布等与老化状态相关的试验数据。②分析热老化、浸水热老化试验后哑铃状和圆片状XLPE试样的断裂伸长率和频域介电谱曲线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0.011Hz低频段频域介电特性能够较好反映试样的含水量和老化程度。对不同含水量电热联合老化试验后圆片状XLPE试样空间电荷分布特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交流电场强度的增大,试样的空间电荷密度会明显增大;随着含水量的升高,试样内所积聚的电荷量会减少,负电荷密度峰更明显。③基于实验数据,选取介质损耗区间积分值和空间电荷总量作为XLPE的老化特征量;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老化时间、温度、含水量、电场强度和老化特征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时温叠加原理,以120℃为基准温度,建立老化时间与不同老化温度间的折算关系模型;以50k V/mm为基准场强,建立老化时间与不同老化场强间的折算关系模型。④综合老化时间、温度、含水量、电场强度和老化特征量间的关系模型以及老化时间与不同老化温度、不同老化电场间的折算关系模型,建立多因素协同作用下XLPE绝缘老化状态评估模型,通过分析老化特征量计算值和实测值间误差耦合关系,确定评估模型的修正函数。最后,分别利用XLPE试样的实验室加速老化试验数据和XLPE电缆的现场运行数据验证了评估模型的有效性。

薛程[8](2014)在《XLPE高压电缆绝缘老化状态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在国内已有40多年的运行历史,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老化并不是单一应力作用的结果,而是电、热、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运行中的电缆绝缘的老化状况一直是电网单位关注的重点,但目前国内外对XLPE电缆绝缘老化的研究大多是未投入运行的新电缆,对已运行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老化机理及老化状态的研究还较少。不同老化程度XLPE电缆绝缘的介电及理化性能特征明显不同。因此,测量老化前后XLPE电缆绝缘的电气性能、理化性能的变化,研究电缆绝缘材料各项性能与其老化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出有效的XLPE电缆老化状态评估方法很有必要。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取得成果如下:1、确立了XLPE电缆绝缘的老化状态与其电气及理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XLPE电缆绝缘在电场、温度、机械及环境等的同时作用下其电气性能及理化性能会发生变化,其中温度和电场是造成XLPE电缆绝缘发生老化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对比不同老化程度的XLPE电缆绝缘的介电及理化性能等参数的测量,可以对其老化状态进行有效评估。2、研究了多种XLPE老化性能评估方法,包括宽频介电阻抗谱测试、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机械性能测试以及耐压性能测试。采用上述方法对人工加速老化及实际运行不同年限的XLPE电缆试样进行了老化评估,结果证明了XLPE电缆绝缘的宽频介损频谱、氧化诱导期、羰基指数、断裂伸长率、耐压性能在表征电缆绝缘的老化状态方面有很好的一致性。当绝缘出现老化时,材料的介质损耗增大、氧化诱导期减小、羰基指数升高、断裂伸长率降低、耐压性能下降。3、XLPE电缆绝缘的宽频介损频谱(尤其是低频区)与其老化状态存在明显关联,该方法精度高,测试快,可以用来准确地表征其老化程度。缺点是只能反映电缆整体的老化程度,对局部树枝化的反映较差,且仪器价格昂贵,不易推广。测试XLPE电缆绝缘的氧化诱导期和羰基指数可以定性地评估其热氧老化程度,但对样品要求较高,测试步骤较复杂。测试XLPE电缆绝缘在恒定电场下的耐压时间比击穿电压能更好地反映其老化程度,该方法简单有效,适合工程应用,但需多次测量减小误差。

高丹妮[9](2019)在《加成型硅橡胶/氧化铝热界面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热界面复合材料可以填充在发热器件和散热器之间,具有驱逐空气和加快散热的作用,被广泛用于电力电子设备。提高热界面复合材料的导热能力及综合性能,对保证电力电子装备的正常运行、促进电力电子装备向轻量化、微型化和高效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热界面复合绝缘材料的制备原料及制备流程。实验以乙烯基硅油为硅橡胶基体,含氢硅油为交联剂,铂金催化剂和阻聚剂原液为导热助剂,使用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对氧化铝填料进行表面处理,构成高导热填料体系,填充到基体中,在130℃下硫化10-15min,固化成型。其次,研究了热界面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导热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将70μm、5μm和1.5μm的球形氧化铝经偶联剂处理后,按照6:2:2的质量比混合,制得复合材料,当填料的填充含量在0%-96%的范围内时,热界面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填充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填料粒径为45μm且填充含量为80%时,球形氧化铝的热导率大于类球形氧化铝,而类球形氧化铝的热导率又大于片状氧化铝。使用单一粒径的球形氧化铝填充硅橡胶基体,当填充含量为88%时,在1.5μm到100μm的粒径范围内,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粒径的增大先升高再降低,当填料粒径为70μm时,其热导率最高,为1.63W/(m·K)。两种不同粒径氧化铝复配制得的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高于单一粒径填料填充制得的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将70μm和5μm的球形氧化铝经偶联剂处理后,按照6:4的质量比混合制得复合材料,当填充含量达到90%时,其热导率为3.1W/(m·K)。三种不同粒径氧化铝复配可进一步完善材料内部导热网络,将70μm、5μm和0.5μm的球形氧化铝经偶联剂处理后,按照6:2:2的比例混合制得复合材料,当填充含量达到96%时,其热导率为6.42W/(m·K)。再次,研究了热界面材料的电气绝缘性能。研究发现:将70μm、5μm和1.5μm的球形氧化铝经偶联剂处理后,按照6:2:2的质量比混合制得复合材料,当填料的填充含量在0%-95%之间时,复合材料的击穿场强随着填料填充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当填料的填充含量在0%-90%之间时,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随着填料填充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在20℃-160℃的温度范围内,同一填充含量下,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最后,研究了热界面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发现:将70μm、5μm和1.5μm的球形氧化铝经偶联剂处理后,按照6:2:2的质量比混合制得复合材料,当填料的填充含量在0%-95%之间时,热界面复合材料的硬度随着填充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和压缩比均随着填充含量的增大而减小。研究表明,通过采用填料表面改性处理和填料混配等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热界面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热界面复合材料的电气绝缘性能和力学性能。

胡孟岩[10](2016)在《热老化对高压直流电缆XLPE绝缘材料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具有输电线路走廊窄、输送距离不受限制、输送容量大、不易受容性电流的影响、可实现电网间的异步联接等优点,因此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具有较好的运行特性及经济价值,再次被人们所看重。随着新能源政策的实施,新能源得到广泛的利用,柔性高压直流输电将成为直流电网中最主要的输电方式之一。然而,在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电缆的运行过程中,XLPE绝缘材料在热的长时间作用下会发生降解,引起不可逆转的化学结构和形态上的变化。因此,开展高压直流电缆XLPE绝缘材料的热老化性能研究,是当前需要关注的热点课题。该课题不仅具有科学研究意义,也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促进我国电缆行业的全面发展。本论文以高压直流电缆XLPE绝缘材料为研究对象,选取130℃、140℃、150℃三个温度对XLPE试样进行加速热老化实验,对经历不同老化时间的XLPE试样进行直流击穿强度、电导率、空间电荷、介电常数和损耗因数、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凝胶含量、拉伸、热延伸等测试,研究热老化对高压直流电缆XLPE绝缘材料电性能、理化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热老化的过程中,热裂解反应以及再交联反应同时存在于XLPE绝缘材料中,在热老化的初期阶段,分子的再交联反应起主导作用,XLPE绝缘材料的电导特性、空间电荷分布、力学性能、交联程度等都未发生恶化;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热裂解反应起主导作用,热老化对其电性能、理化性能、力学性能开始有了明显的破坏作用。

二、绝缘材料热老化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绝缘材料热老化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热老化下低密度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和空间电荷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热老化条件下聚乙烯绝缘材料绝缘性能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2.2 热老化条件下聚乙烯的研究现状
        1.2.3 热老化条件下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热老化条件下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理化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加速热老化试验
        2.2.1 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2.2.2 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加速热老化试验
    2.3 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特性
    2.4 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老化生成物以及老化程度分析
        2.4.1 不同纳米浓度的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
        2.4.2 不同热老化条件下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图谱
        2.4.3 红外光谱图的分峰处理
        2.4.4 热老化产物的生成量分析
    2.5 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2.5.1 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分析
        2.5.2 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热重分析
    2.6 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直流击穿场强
    2.7 不同老化程度下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
    2.8 小结
3 热老化条件下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特性
    3.1 引言
    3.2 频域介电谱测试的基本原理
    3.3 热老化条件下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介电特性的测试过程
    3.4 纳米粒子浓度对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介电特性的影响
        3.4.1 LDPE/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特性
        3.4.2 LDPE/ZnO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特性
        3.4.3 LDPE/MgO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特性
    3.5 纳米粒子浓度对热老化后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介电特性的影响
    3.6 不同热老化时间对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介电特性的影响
        3.6.1 热老化条件下纯LDPE的介电特性
        3.6.2 热老化条件下LDPE/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特性
        3.6.3 热老化条件下LDPE/ZnO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特性
        3.6.4 热老化条件下LDPE/MgO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特性
    3.7 测量温度对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介电特性的影响
    3.8 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直流电导以及弛豫现象的分析
    3.9 热老化对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介电特性的作用机理
        3.9.1 纳米粒子对聚乙烯基体介电特性的作用机理
        3.9.2 热老化对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介电特性的作用机理
    3.10 小结
4 热老化条件下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空间电荷特性
    4.1 引言
    4.2 未老化条件下不同浓度的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空间电荷特性
    4.3 不同浓度的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在热老化后的空间电荷分布
    4.4 不同老化条件下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空间电荷分布
    4.5 电荷的移动速率
    4.6 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在不同老化阶段的电荷陷阱深度及密度
        4.6.1 理论推导
        4.6.2 不同老化时间下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电荷陷阱能级分布
    4.7 不同热老化程度下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抑制空间电荷的机理分析
        4.7.1 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抑制空间电荷累积的机理
        4.7.2 热老化对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空间电荷特性的作用机理
    4.8 小结
5 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抗热老化能力的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纳米粒子与聚乙烯基体间的氢键作用
    5.3 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活化能
    5.4 氧气在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中扩散过程的模拟
    5.5 聚乙烯分子链与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能
    5.6 聚乙烯材料的态密度计算
    5.7 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2)临界温度下ZR-BVR线绝缘材料老化后火灾危险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研究方向
        1.3.2 电缆燃烧规律研究
        1.3.3 绝缘材料老化后的相关性能分析
        1.3.4 电流过载导致电线电缆火灾研究
        1.3.5 其他
    1.4 研究现状评述
        1.4.1 主要存在的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主要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2 试样制备
    2.1 老化试样制备
        2.1.1 电线电缆老化因素
        2.1.2 电线电缆热氧老化机理
        2.1.3 电线电缆老化常用的表征方法
    2.2 试样制备
        2.2.1 老化试验仪器介绍
        2.2.2 试验样品选择
        2.2.3 样品老化处理
    2.3 本章小结
3 临界温度下热氧老化对ZR-BVR线含水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装置及参数
        3.1.1 卤素水分测定仪
        3.1.2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
    3.2 含水率及拉伸试验方法
        3.2.1 含水率测试实验方法
        3.2.2 拉伸试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讨论及分析
        3.3.1 含水率实验结果分析
        3.3.2 拉伸试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临界温度下热氧老化对ZR-BVR线绝缘材料微观结构影响
    4.1 实验装置及参数
        4.1.1 SEM实验仪器
        4.1.2 红外光谱实验仪器仪器
    4.2 SEM及红外光谱实验方法
        4.2.1 SEM实验方法
        4.2.2 红外光谱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讨论及分析
        4.3.1 SEM分析
        4.3.2 红外光谱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临界温度下热氧老化对ZR-BVR线绝缘材料热分解的影响
    5.1 实验装置及参数
    5.2 热重分析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讨论及分析
        5.3.1 热失重曲线结果分析
        5.3.2 DSC曲线结果分析
        5.3.3 微商热失重曲线结果分析
        5.3.4 对安装环境的火灾载荷密度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临界温度下热氧老化对ZR-BVR线燃烧性能的影响
    6.1 实验装置及参数
        6.1.1 单根电线电缆垂直燃烧测试仪
        6.1.2 燃烧分析仪
    6.2 燃烧实验方法
    6.3 实验结果讨论及分析
        6.3.1 ZR-BVR线绝缘材料微观燃烧过程分析
        6.3.2 ZR-BVR线宏观燃烧过程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过电压下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失效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发展现状
        1.2.1 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发展
        1.2.2 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分类及用途
        1.2.3 干式空心电抗器的结构
    1.3 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问题的研究现状
        1.3.1 电抗器操作过电压研究现状
        1.3.2 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老化问题的研究现状
    1.4 已开展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开断过电压研究
    2.1 引言
    2.2 随机参数对开断过电压影响规律的仿真分析
        2.2.1 仿真模型的建立
        2.2.2 随机参数对开断过电压的影响规律
    2.3 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开断过电压理论分析
        2.3.1 截流过电压
        2.3.2 复燃过电压
    2.4 过电压分析结果讨论
        2.4.1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2.4.2 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投切过电压累积作用下匝间绝缘的劣化规律
    3.1 引言
    3.2 指数衰减振荡电压试验系统的设计与搭建
        3.2.1 标准推荐干式电抗器匝间过电压试验电路
        3.2.2 指数衰减振荡电压试验装置原理分析
        3.2.3 指数衰减振荡电压试验系统的搭建
    3.3 投切过电压累积作用试验设计
        3.3.1 模型试样的设计
        3.3.2 试验电极的设计
        3.3.3 匝间绝缘模型试样特征参数测试装置
        3.3.4 试验方案的制定
    3.4 匝间绝缘模型试样的劣化规律分析
        3.4.1 局部放电参量变化规律
        3.4.2 绝缘电阻变化规律
        3.4.3 击穿电压测试结果
        3.4.4 试验结果综合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老化对匝间绝缘操作过电压耐受特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试验设计
        4.2.1 加速热老化试验原理
        4.2.2 试验方案设计
    4.3 热老化对模型试样操作过电压耐受特性影响机理
        4.3.1 操作过电压耐受特性随热老的变化规律
        4.3.2 模型试样电气性能参数随热老化的变化规律
        4.3.3 聚酯薄膜的机械性能随热老化变化规律
        4.3.4 影响机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频过电压下匝间绝缘的电老化寿命评估
    5.1 引言
    5.2 试验系统的搭建及试验方案的设计
        5.2.1 电老化试验平台
        5.2.2 试验方案设计
    5.3 试验结果分析及电老化反幂模型的修正
        5.3.1 电老化寿命模型参数估计
        5.3.2 反幂模型参数差异原因分析
        5.3.3 验证试验及结果分析
        5.3.4 电老化反幂寿命模型的修正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介电频谱特性的低压橡胶绝缘电缆老化程度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电缆劣化机理综述
    1.3 电缆老化诊断研究
        1.3.1 机械参数检测方法
        1.3.2 化学分析检测方法
        1.3.3 电气参数检测方法
        1.3.4 人工神经网络系统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1 目前存在问题
        1.4.2 研究内容
2 低压电缆结构模型及介电频谱特性
    2.1 低压电缆结构模型
        2.1.1 低压电缆常用结构模型
        2.1.2 低压电缆的实际结构模型
        2.1.3 检测参数的分析
    2.2 低压电缆绝缘材料老化模型
    2.3 低压电缆的介电频谱特性
        2.3.1 介质损耗因数特性
        2.3.2 时域特性
        2.3.3 电桥测量特性
        2.3.4 介电频谱特性
    2.4 本章小结
3 加速热老化条件下橡胶绝缘低压电缆的介电频谱特性
    3.1 低压电缆加速热老化试验
        3.1.1 样品准备
        3.1.2 试样初始参数测量
    3.2 低压电缆的介电频谱特性
        3.2.1 介电频谱特性分析
        3.2.2 时域特性分析
        3.2.3 介电频谱与时域特性转化
    3.3 介电频谱特性与机械性能曲线对比分析
    3.4 介电频谱特性与化学性能曲线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浸水热老化条件下橡胶绝缘的介电频谱特性
    4.1 浸水老化试验
    4.2 含水量测定
    4.3 含水试样的介电频谱特征
    4.4 低压电缆含水老化程度与介电频谱特性的关系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介电频谱特性的老化状态方程
    5.1 加速热老化的介电频谱老化方程推导
        5.1.1 温度折算方法
        5.1.2 老化趋势及老化状态方程的推导
    5.2 多因素的介电频谱老化方程推导
    5.3 低压电缆运行中的老化程度评估
    5.4 本章小结
6 人工神经网络综合诊断
    6.1 人工神经网络的意义
    6.2 BP网络模型的建立
        6.2.1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确立
        6.2.2 训练流程及参数
    6.3 BP神经网络预测绝缘材料老化行为
        6.3.1 机械性能参数的神经网络训练
        6.3.2 介质频谱特性的神经网络训练
    6.4 低压电缆线芯温度推算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6.4.1 低压电缆热传导模型推导
        6.4.2 低压电缆神经网络模型推导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5)35kV及以下XLPE电力电缆绝缘老化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与目标
    1.3 XLPE电力电缆绝缘老化相关理论
        1.3.1 XLPE电力电缆简介
        1.3.2 XLPE电力电缆绝缘老化原因
        1.3.3 XLPE电力电缆绝缘老化现象及其机理
    1.4 电缆绝缘老化评估方法综述
        1.4.1 电缆系统的诊断
        1.4.2 电缆绝缘材料的诊断
        1.4.3 电缆老化模型
        1.4.4 加速老化试验
    1.5 统计分析基本理论
        1.5.1 统计假设检验
        1.5.2 回归分析
        1.5.3 二样本T检验
        1.5.4 方差分析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电缆绝缘老化及其检测方法研究
    2.1 水树枝观测
        2.1.1 实验部分
        2.1.2 结果和讨论
    2.2 介电谱测试
        2.2.1 实验部分
        2.2.2 结果和讨论
    2.3 FTIR光谱
        2.3.1 实验部分
        2.3.2 结果和讨论
    2.4 拉伸试验
        2.4.1 实验部分
        2.4.2 结果和讨论
    2.5 电老化试验
        2.5.1 实验部分
        2.5.2 结果和讨论
    2.6 热重分析
        2.6.1 实验部分
        2.6.2 结果和讨论
    2.7 差示扫描量热
        2.7.1 实验部分
        2.7.2 结果和讨论
    2.8 热老化试验
        2.8.1 实验部分
        2.8.2 结果和讨论
    2.9 加速水树老化试验
        2.9.1 实验部分
        2.9.2 结果和讨论
    2.10小结
第三章 电缆绝缘状态检测数据统计分析
    3.1 检测量间的相关性
        3.1.1 水树含量与最大水树长度
        3.1.2 水树含量与拉伸强度
        3.1.3 最大水树长度与羰基指数
        3.1.4 高频介损峰值与断裂伸长率
        3.1.5 羰基指数与累积击穿强度
        3.1.6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3.1.7 拉伸强度和活化能
        3.1.8 拉伸强度和ln(t/τT)
        3.1.9 回归分析不正常观测点统计
    3.2 敷设方式对电缆绝缘老化的影响
        3.2.1 敷设方式对羰基指数的影响
        3.2.2 敷设方式对拉伸强度的影响
    3.3 采样区段对电缆绝缘老化的影响
        3.3.1 采样区段对拉伸强度的影响
        3.3.2 采样区段对累积击穿强度的影响
    3.4 敷设区域对电缆绝缘老化的影响
        3.4.1 敷设区域对拉伸强度的影响
        3.4.2 敷设区域对累积击穿强度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XLPE电力电缆绝缘模糊诊断研究
    4.1 模糊诊断法简介
    4.2 确定输入输出变量
    4.3 模糊聚类
    4.4 输入输出变量模糊化
        4.4.1 特征模糊变量与状态模糊变量
        4.4.2 建立隶属度函数
    4.5 模糊诊断规则
    4.6 模糊推理
    4.7 实例分析
    4.8 电缆状态评估与老化趋势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4.8.1 电缆状态评估与老化趋势管理系统简介
        4.8.2 应用实例统计分析
    4.9 小结
第五章 XLPE电力电缆绝缘多变量老化模型
    5.1 检测量对老化时间的依赖性
    5.2 单变量老化模型
        5.2.1 老化模型建立
        5.2.2 老化模型参数设计
        5.2.3 老化模型验证
    5.3 多变量老化模型
        5.3.1 老化模型建立
        5.3.2 老化模型验证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6)固体绝缘材料热老化电气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试验材料及试样制备
3 热老化试验和电气特性测试
    3.1 热老化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案
    3.2 电气特性测试方法
4 电气特性测试结果及分析
    4.1 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因数
        4.1.1 聚酯薄膜
        4.1.2 聚碳酸酯
        4.1.3 聚苯硫醚
        4.1.4 绝缘纸
    4.2 工频击穿场强
5 结论

(7)多因素协同作用下交联聚乙烯绝缘老化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XLPE绝缘材料老化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老化形式的研究现状
        1.2.2 老化判据的研究现状
        1.2.3 老化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
        1.2.4 老化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XLPE绝缘材料的多因素老化试验
    2.1 引言
    2.2 加速老化试验方案
        2.2.1 试样的制备和预处理
        2.2.2 试验电压、温度、取样时间间隔的选取
        2.2.3 测量参数的选取
        2.2.4 试验方案的设计
    2.3 测试装置及方法
    2.4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2.4.1 含水量变化规律
        2.4.2 断裂伸长率变化规律
        2.4.3 介电性能变化规律
        2.4.4 空间电荷分布特性
    2.5 小结
3 XLPE绝缘材料的单因素老化模型
    3.1 引言
    3.2 XLPE绝缘老化特征量的提取
        3.2.1 介损的区间积分值
        3.2.2 空间电荷总量
    3.3 老化时间和温度、介损区间积分值间的关系模型
        3.3.1 老化时间与不同老化温度间的折算关系模型
        3.3.2 老化时间和介损区间积分值之间的关系模型
        3.3.3 基于温度和介损区间积分值的老化状态模型的建立
    3.4 基于交流电场强度和空间电荷特性的老化状态方程
        3.4.1 老化时间与不同电场强度间的折算关系模型
        3.4.2 老化时间和空间电荷总量之间的关系模型
        3.4.3 基于电场强度和空间电荷总量的老化状态模型的建立
    3.5 含水量和外加电场强度与老化特征量之间的关系模型
        3.5.1 含水量与介损区间积分值之间的关系模型
        3.5.2 外加电场强度与空间电荷总量之间的关系模型
    3.6 小结
4 XLPE绝缘材料老化的多因素耦合分析模型
    4.1 引言
    4.2 老化因素之间的耦合性分析
        4.2.1 温度和含水量之间耦合性的验证
        4.2.2 温度、含水量和电场强度三因素之间耦合性的验证
    4.3 基于多因素耦合性分析的老化评估模型
        4.3.1 老化时间和温度、含水量、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
        4.3.2 多因素耦合修正函数
        4.3.3 多因素耦合分析模型
    4.4 评估实例
        4.4.1 实例一:基于加速老化数据的评估实例
        4.4.2 实例二:基于现场测试数据的评估实例
    4.5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情况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8)XLPE高压电缆绝缘老化状态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样制备与实验方法
    2.1 老化试样制备
    2.2 实验方法与设备
        2.2.1 宽频介电阻抗谱测试
        2.2.2 差示扫描量热测试
        2.2.3 红外光谱测试
        2.2.4 机械性能测试
        2.2.5 耐压测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3.1 宽频介电阻抗谱法测试
        3.1.1 热老化试样
        3.1.2 电老化试样
    3.2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
        3.2.1 热老化试样
        3.2.2 电老化试样
    3.3 傅立叶红外光谱法测试
        3.3.1 热老化试样
        3.3.2 电老化试样
    3.4 机械性能测试
    3.5 耐压性能测试
        3.5.1 热老化试样
        3.5.2 电老化试样
    3.6 实际运行电缆性能测试
        3.6.1 宽频介电阻抗谱测试
        3.6.2 差示扫描量热测试
        3.6.3 红外光谱测试
        3.6.4 耐压性能测试
    3.7 理化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加成型硅橡胶/氧化铝热界面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热界面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3 论文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论文主要研究目的
        1.3.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原料、设备及制备流程
    2.1 实验原料
        2.1.1 乙烯基硅油
        2.1.2 含氢硅油
        2.1.3 铂金催剂
        2.1.4 阻聚剂原液
        2.1.5 偶联剂
        2.1.6 填料
    2.2 材料制备及测试仪器
        2.2.1 材料制备仪器
        2.2.2 测试仪器
    2.3 热界面复合材料制备原理
    2.4 热界面复合材料的制备流程
    2.5 热界面复合材料制备后的外观形貌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热界面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研究
    3.1 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研究
    3.2 填充量对热导率的影响
    3.3 填料形状对热导率的影响
    3.4 填料粒径对热导率的影响
    3.5 两种粒径填料混配对热导率的影响
    3.6 三种粒径填料混配对热导率的影响
    3.7 偶联剂改性填料对热导率的影响
    3.8 复合材料的红外热像仪分析
    3.9 本章小结
4 热界面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分析
    4.1 复合材料的击穿场强特性分析
        4.1.1 复合材料的击穿
        4.1.2 复合材料的击穿特性分析
    4.2 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特性分析
        4.2.1 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
        4.2.2 复合材料的介电特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热界面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5.1 复合材料的硬度分析
    5.2 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析
    5.3 复合材料的撕裂性能分析
    5.4 复合材料的压缩比
    5.5 复合材料的热老化性能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热老化对高压直流电缆XLPE绝缘材料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热(氧)老化原因及机理
    1.3 聚合物热老化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热老化对XLPE绝缘材料电性能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 试样的制备
    2.3 热老化对XLPE绝缘材料直流击穿强度的影响
        2.3.1 热老化时间对XLPE绝缘材料直流击穿强度的影响
        2.3.2 热老化温度对XLPE绝缘材料直流击穿强度的影响
    2.4 热老化对XLPE绝缘材料电导率的影响
        2.4.1 热老化时间对XLPE绝缘材料电导率的影响
        2.4.2 热老化温度对XLPE绝缘材料电导率的影响
    2.5 热老化对XLPE绝缘材料的空间电荷分布的影响
    2.6 热老化对XLPE绝缘材料介电常数和损耗因数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热老化对XLPE绝缘材料理化性能的影响
    3.1 热老化对XLPE绝缘材料分子结构的影响
    3.2 热老化对XLPE绝缘材料DSC行为的影响
    3.3 热老化对XLPE绝缘材料凝胶含量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老化对XLPE绝缘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1 热老化对XLPE绝缘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
    4.2 热老化对XLPE绝缘材料热延伸伸长率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绝缘材料热老化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热老化下低密度聚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介电和空间电荷特性研究[D]. 王灿. 重庆大学, 2018(04)
  • [2]临界温度下ZR-BVR线绝缘材料老化后火灾危险性研究[D]. 单威威. 河南理工大学, 2019(07)
  • [3]过电压下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失效机理研究[D]. 聂洪岩.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4]基于介电频谱特性的低压橡胶绝缘电缆老化程度评估方法研究[D]. 周长亮. 大连理工大学, 2012(10)
  • [5]35kV及以下XLPE电力电缆绝缘老化评估研究[D]. 刘飞.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1)
  • [6]固体绝缘材料热老化电气特性的研究[J]. 屠幼萍,孙伟忠,岳彩鹏,王伟,陈广辉. 电工技术学报, 2013(01)
  • [7]多因素协同作用下交联聚乙烯绝缘老化评估方法研究[D]. 梁韵. 重庆大学, 2015(03)
  • [8]XLPE高压电缆绝缘老化状态评估研究[D]. 薛程. 天津大学, 2014(05)
  • [9]加成型硅橡胶/氧化铝热界面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高丹妮.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10]热老化对高压直流电缆XLPE绝缘材料性能的影响[D]. 胡孟岩.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绝缘材料热老化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