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出口企业反倾销的对策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讯[1](2021)在《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磷化工产业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历经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之后,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逐渐抬头,加之以中美贸易争端和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贸易形势极为严峻。1983-2020年间,美国对外一共发起828起反倾销调查案件,其中中国遭遇反倾销调查192件,俨然是美国对外反倾销的重点对象。美国对华发起反倾销所涉及的产品涵盖领域广泛,包括我国机电、化工、纺织等领域。其中,化工占据美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总数的15%,而磷化工是化工行业的支柱产业,屡遭反倾销调查以及高额的反倾销税给我国磷化工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对与反倾销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从国际贸易和经济学角度出发,对其福利影响以及贸易效应进行分析;介绍了美国对我国反倾销的整体情况,特别是对我国磷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美国对我国磷化工产业反倾销的基本情况。针对2001-2020年美国对华磷化工产品发起的5件反倾销调查,分析美国对华磷化工反倾销的总体概况。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美国对华磷化工产业反倾销的宏微观经济因素,以草甘膦为例论证出口价格增长率和进口渗透率对反倾销产生的影响,并从四个宏观经济层面来分析我国磷化工企业遭受反倾销的原因。本文还以反倾销案件为案例,分析了美国对华磷化工产业反倾销所产生的五大贸易效应,并结合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具体案例和RCA指数等对其非贸易效应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分析。最后,结合我国磷化工产业特点,从反倾销预警机制、企业应对能力和产业层面提供对策建议,帮助我国磷化工产业做出长期产业规划并优化产业结构,进而减少美国反倾销给我国磷化工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
桂琳慧[2](2021)在《基于成本会计视角的DS公司应对欧盟反倾销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各国之间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贸易除了受到市场本身的供需要求的影响,还会受到进口国的各种贸易壁垒的影响,反倾销已经成为了贸易壁垒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一种形式。在全球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案件中,我国由于出口量比较大,成为了各国针对的对象。为了保护本国贸易的顺利推进,我们需要对反倾销这一因素给予高度的重视。界定一个行业是否存在倾销有几个关键因素,其中一点即产品价格是否低于其正常价值。从常规角度来看,反倾销主要是关于进出口贸易方面的问题,但是在实际应诉过程中,还有法律和成本会计等重要因素对应诉结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企业是否决定应诉,以及应诉过程中的调查取证,抗辩等等各个环节,都是涉及到产品的成本的问题。从而企业的成本信息对于企业应诉反倾销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中国日用陶瓷行业对于反倾销调查的内容了解不够,以及提交的成本会计的证据不被调查机构认可,从而导致日用陶瓷反倾销胜诉比较比较低。本文通过对倾销和反倾销与成本会计的关系分析,以DS公司应对欧盟对中国发起的日用陶瓷反倾销为例,介绍了基于成本会计视角欧盟反倾销问题的分析和应对。首先阐述了DS公司应对欧盟反倾销的主要历程,以及在欧盟反倾销应诉过程中DS公司发现的成本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企业在成本会计管理方面不够规范,成本信息记录不规范,以及成本管理缺乏反倾销导向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成本核算内容与反倾销成本核算存在差异,实际成本核算存在难度,缺乏完善的会计信息档案系统以及反倾销成本管理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针对这些问题,企业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完善本企业的成本信息管理,从而为反倾销应诉提供充足可采用的成本会计支持。本文通过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针对发现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提供应对策略,希望为日用陶瓷企业在以后应诉反倾销过程中能够以反倾销应诉成本会计的角度去考虑,使其成本信息可以被调查机构所信任和认可。从而实现在反倾销应诉过程中成本会计的抗辩和应诉的作用,为取得反倾销应诉做出一定的贡献。
孙舒[3](2020)在《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研究》文中认为法律技术脱节是指国际体系中同属特定领域国际公约的缔约方,在公约框架下的法律制定技术与法律适用技术的不一致。法律技术脱节研究是基于对法律主体在特定法律领域的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的研究,研究方法是采取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得出该主体与其他国际法律主体之间存在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的不一致的现象。针对特定领域法律技术脱节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转化称为该领域法律技术的调整依据。法律技术脱节作为国际法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长久以来没有得到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重视,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2017年8月以来,美国对华发起“301调查”1并根据调查结果威胁加征关税,中美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互相申诉的同时利用国内措施互相进行贸易制裁施压,中美贸易关系急转直下,贸易争端解决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议题。当前中美贸易对立关系已经形成,在大国权利政治的较量之下,法律技术是处理中美经贸关系的有力合法武器,中国应根据中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发展演变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鉴于实践和理论需要,论文以中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为研究切入点,以中美在世界贸易组织的39起争端解决案件为观察样本,研究中美在WTO框架下法律技术脱节的现象和原因,进而提出中国贸易法律技术的调整方案。论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概述了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的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创新点和现有研究述评。论文第二章重点解释了法律技术脱节的内涵和外延,法律技术脱节的概念是基于法律技术提出的。本文对传统法律技术概念进行了拓展,认为法律技术包括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法律技术脱节是指国际体系中同属特定领域国际公约的缔约方,在公约框架下的法律制定技术与法律适用技术的不一致。这一部分的重点是论文的理论概念解析。第三章内容为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包括WTO概况、中国对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以及美国对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这一部分是后面的研究背景。第四章为法律技术脱节背景下中美世贸争端案件的统计分析。论文这一部分统计了中国诉美国的16起WTO争端案件和美国诉中国的23起WTO争端案件,并根据案件统计信息分析了案件的基本特点。第五章为WTO框架下中美实体法律规则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本章分析了中美互相提起的39起世贸案件涉及的WTO实体规则,以及通过案件分析中美在实体规则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即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在实体领域的不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美在WTO实体规则体系下存在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第六章为WTO框架下中美程序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本章重点分析案件中涉及的程序性规则,重点集中在“双反”调查的程序和DSU程序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现象和原因。论文最后一部分为中国贸易法律技术的调整方案。针对前文分析的中美在实体法和程序法领域存在的法律技术脱节现象及原因,提出中国应对中美在WTO框架下法律技术脱节的方案,主要是贸易法律价值合法化、立法技术和法律适用技术调整路径。综上所述,本论文统计分析了中美互相在WTO争端解决机制提起的39起争端案件,并以法律技术脱节为切入点,分别分析了中美在实体和程序领域的具体法律技术脱节现象和原因。最后提出了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法律技术脱节的调整方案。论文要强调的是国际法律技术脱节存在必然性,在应对国际法律技术脱节做出具体法律技术调整的过程中必须不以国内法律技术脱节为代价,这样一国的法律技术才能在相关法律领域发挥最大的效力。
车悦驰[4](2020)在《中国钢铁企业出口贸易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以反倾销风险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铁行业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基础,同时钢铁下游行业的发展也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同时,自中国加入WTO以来,钢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国内钢铁企业与国际钢铁市场发展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在进行钢铁出口贸易中的一些问题也随之涌现而来。其中,钢铁出口贸易风险,尤其是钢铁企业遭遇国际发起反倾销调查的风险问题在近些年来尤为严重。众多钢铁企业由于遭遇反倾销风险以及相关因素的制约,都先后面临着许多发展上的瓶颈,中国钢铁产业整体的出口也因此受到了一定负面影响。以上,针对钢铁企业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风险进行风险管理相关研究,并给予能够防范或解决风险问题的相关对策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钢铁企业现存的出口贸易共性风险问题以及相关诱因进行深入分析,阐述出为钢铁企业建立反倾销风险预警机制具有的重要意义。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反倾销风险影响因素权重的测度;采用了相关统计方法对机制的警兆区间作出了划分。因而研究出了符合中国钢铁企业反倾销风险实情以及易于应用的风险预警机制。并根据研究成果为中国钢铁企业给出了以下建议:第一,企业应根据本文所分析的重点风险诱因给予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应对整个钢铁产业的升级、企业间合作重组予以重视;第二,企业应普及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应用,根据本文预警机制的设计日益丰富自身风险监控系统,并加强与同业之间的合作应用;第三,在预警到重度贸易风险后,企业应尽早采取应对措施,针对国际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提高自身应诉能力。
何白俐[5](2019)在《广西陶瓷企业应诉欧盟反倾销的现状及对策》文中提出欧盟实施对广西北流陶瓷企业的反倾销措施是广西北流陶瓷企业遭遇的第一起反倾销案件。目前,该案件仍处于实施中。案件经历了反倾销立案、初裁、终裁、期中复审、日落复审等主要反倾销案件节点。此次反倾销行为对北流陶瓷企业影响深远,导致其他国家也频繁向北流日用陶瓷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削减了北流陶瓷企业在欧盟的市场份额,也使各企业能进一步提升反倾销意识,规范国际贸易经营方式。且广西陶瓷企业主要以中小型外贸企业为主,研究广西陶瓷企业应诉欧盟反倾销的现状及对策,可为中国中小外贸企业应诉反倾销提供对策建议。首先,本文从理论角度出发,介绍了反倾销的主要概念以及反倾销调查的基本程序,其中重点介绍了欧盟对中国实施反倾销调查时,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不认可的做法。从贸易保护理论和自由贸易理论出发,解释了发起反倾销和应诉反倾销的原因。其次,通过整理广西统计年鉴以及贸易救济相关统计数据得出,第一,广西陶瓷的发展现状主要以出口为主,且频繁遭受来自他国的反倾销措施;第二,通过在广西北流陶瓷企业以及陶瓷行业协会的实地调研了解到,广西陶瓷企业遭遇反倾销损失严重,积极应诉的企业获得了全国较低的税率;第三,广西陶瓷企业经营中的不足面临欧盟经济不景气是广西陶瓷企业遭遇欧盟反倾销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最后,本文重点以广西三环集团和广西老田瓷业公司在应诉欧盟反倾销的工作展开分析,广西三环为获得行业最低税率组建了反倾销应诉小组并且争取进口商的配合非常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广西老田在应诉过程中还应该加强企业员工的反倾销意识。总结企业在应诉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企业应该重视反倾销预警工作,并通过建立反倾销应诉小组以及稳定进口商合作关系等方式提升应诉能力,通过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还要争取来自政府和行业协会在信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宋舒婷[6](2019)在《我国上市公司应对反倾销调查的资本市场反应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今贸易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间的贸易往来频繁,同时,贸易摩擦与纠纷也不断发生。各国家和地区为了维护和谐有序的国际贸易秩序及本国的贸易发展,为了创造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关税壁垒措施不断减弱的同时,WTO所许可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如反倾销、反补贴、贸易保障措施被频繁使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反倾销调查都是出于保护本国产业的“正义”行为,许多国家打着反倾销的幌子只是为了限制国外的产品进入。反倾销措施已经成为各国和地区对我国出口贸易限制的常用手段。一旦某个国家对某种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该产品生产企业就会面临失去该国市场的风险,可见,反倾销调查会直接削弱相关出口企业的竞争力,这种影响进而会沿着产业链传递,最终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因此,关于反倾销调查对相关企业产生何种影响,影响程度如何,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信号传递理论和产业保护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反倾销的调查过程和反倾销对涉案企业的潜在影响机理,结合国内外关于反倾销宏观和微观影响的文献梳理,在对反倾销对上市公司行为影响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四个研究假设。以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披露反倾销公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首先运用事件研究法对相关企业的股价变动情况进行实证分析,从而获悉贸易救济调查对相关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反应影响程度。然后利用设定的事件窗口期间,通过市场累计的异常收益率回归分析企业研发投资、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三个方面对遭受反倾销调查的涉案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如何才能更有效的应对反倾销调查。实证结果得出:在被调查国资本市场上,遭受反倾销调查上市公司的市场反应显着为负;并且涉案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越多,反倾销调查的负向市场反应越弱;涉案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越完善,反倾销调查的负向市场反应越弱。因此,本文认为,企业无论是加强研发投资、还是完善内部控制对于应对反倾销调查都有一定的积极效果,而这些措施属于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并非在短期内可以达成的,这就表明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调查不能临时抱佛脚,必须注重内涵发展,不断完善企业自身发展,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才能更好的应对反倾销调查带来的负面影响。
李斯琦[7](2019)在《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的贸易效应研究》文中提出钢铁行业作为美国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最频繁的行业之一,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典型案例,美国坚持认为由于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导致全球钢铁价格降低,造成美国关闭部分钢铁工厂。在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各国都急于解决本国产能过剩的问题,纷纷将矛头指向中国,钢铁产品遭遇的贸易摩擦也日益频繁。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中国钢铁行业举步维艰,因此在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发展前景尚不明朗的背景下,分析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的贸易效应并提出相应对策,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展开讨论,第一部分为绪论,是文章的问题提出部分;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对反倾销措施的四种贸易效应进行界定,并利用产量竞争模型及三国博弈模型进行理论分析;第三部分为现状分析,对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的现状、特点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首先通过贸易数据的观察,粗略估计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是否存在贸易限制效应、贸易转移效应以及贸易偏转效应,随后利用2001年到2015年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案例中HS10位编号涉案产品的月度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引用申请前、申请后、初裁前、初裁后、终裁前、终裁后六个虚拟变量,实证检验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过程中不同阶段贸易效应的存在及大小;第五部分为对策部分,根据本文的现状分析和实证分析,从宏观层面及微观层面提出我国钢铁行业今后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对策。结论发现,无论是从数据的直观分析还是实证分析,一旦美国政府做出肯定性初裁,无论终裁结果如何,涉案产品对美出口量都会减少,同时美国从墨西哥、印尼等竞争国进口同类涉案产品数量会增加;中国的涉案产品会增加向第三方市场的出口,且更多地向发展中国家而非发达国家偏转。我国应配合“一带一路”政策实行市场多元化、调整对美出口钢铁产品结构、密切关注美国对中国竞争国的钢铁产品的反倾销情况;充分利用反倾销的时滞效应,善于运用价格承诺,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以期减少反倾销调查带来的损失。
杨岚[8](2018)在《我国反倾销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不断的加深、关税壁垒不断弱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将反倾销作为保护本国贸易的主要手段。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出口企业蓬勃发展加之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成本优势,我国已连续23年成为全球反倾销调查的第一“目标国”,反倾销已经对我国的外贸出口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加之2017年中美贸易战的发生,国际间的贸易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反倾销压力将继续增加。反倾销诉讼它并不是仅仅是普通的法律诉讼,它本质上是会计制度的一种纷争。在反倾销调查中,会有非常多的涉及会计专业问题的事项,在应诉反倾销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套完整的会计框架。并且,在不同的会计制度和市场环境下反倾销调查对会计的要求又有所不同,因此结合我国政策和国情的反倾销会计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能为企业反倾销应诉提供准确有力的会计支持,有助于提高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能力、维护企业正当权益。本文以我国企业反倾销会计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反倾销调查对会计的要求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反倾销应对和反倾销会计发展的现状,采用规范分析为主、比较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提出我国反倾销会计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一些我国反倾销应诉的实际案件进行具体分析。另一方面,主要从会计准则差异和成本核算的差异的方面分析了反倾销会计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及其成因从会计信息、成本核算、会计预警和人才培养四个层面,对我国企业反倾销会计的完善提出较为可行的建议。
迟铮[9](2015)在《基于应对反倾销的会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频繁遭遇反倾销。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美国及欧盟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纷纷采取反倾销调查等方式对我国产品的出口实施限制。据WTO统计显示,自1995年以来,我国已连续18年成为全球反倾销第一大目标国,是世界上受反倾销伤害最深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国际市场上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呈现出涉案产品范围不断扩大,发起诉讼次数愈发增多,反倾销税率越来越高的趋势。国外对华反倾销否定了我国许多具有低成本优势的产品,导致大量的“中国制造”滞销,使得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不断萎缩,众多出口企业屡遭重创,有的因此而半停产、停产甚至倒闭。毫无疑问,愈演愈烈的国际反倾销,给我国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甚至是致命打击,已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的工作一直处于不力的局面,其成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会计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更是难辞其咎。因此,正视国际反倾销的严峻形势,从会计的视角深度分析我国为何成为国际反倾销的众矢之的,并积极探索应对反倾销的会计对策,对于贯彻落实国家提出的“走出去”战略方针,促进国有企业加快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进—步夯实我国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以及推动我国成本会计制度改革无疑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文分为以下8章内容:第1章,导论。本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章,文献综述。本章主要对国内外关于反倾销及其应对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旨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贡献及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本文的重点研究方向。第3章,应对反倾销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阐述本文的重要支撑理论,包括战略管理贸易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博弈论、会计决策有用论等,目的在于分别从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和会计学角度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4章,我国企业遭遇反倾销调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本章以2010—2013年沪深A股842家出口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我国出口企业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内在影响因素,力求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我国出口企业遭遇反倾销的原因所在,为进一步探索应对反倾销的对策寻找“突破口”。第5章,我国企业应诉美国钻管反倾销案的会计启示。本章以美国对华钻管反倾销案为例,基于会计的微观视角,全面总结胜诉企业的成功经验与败诉企业的失败教训,进而分析该案为反倾销会计所带来的启示。第6章,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对策。本章首先提出了企业构建反倾销危机财务管理系统的设想,并对该系统运行的保障机制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然后,着重从改善成本信息质量的视角为企业如何谋取市场经济待遇提出了若干建议。本章最后重点讨论了出口企业怎样计算产品的结构价格,以及如何解决产品结构价格核算中所面临的各种难点问题。第7章,应对反倾销与我国成本会计制度的改革。应对反倾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问题。为了适应应对反倾销对会计尤其是成本会计的挑战,我国成本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本章对我国现行成本核算制度体系进行了简要的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应对反倾销的考量对我国制定成本会计准则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第8章,研究结论与展望。本章对本文研究结论进行了全面总结,并指出了应对反倾销会计下一步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力求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1)采用二元Logistic的大样本回归模型,以及沪深A股842家出口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来检验我国企业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内在影响因素,在我国学术界首次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揭示了未获得市场经济待遇、国有股“一股独大”、销售毛利率低和出口比重大是影响企业遭遇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因素。(2)通过中国企业应诉美国对华钻管反倾销的案例,对胜诉企业的经验和败诉企业的教训进行剖析,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该案对我国反倾销会计的启示意义,从而保证了所提出的各项应对反倾销的会计对策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3)在我国学术界首次提出构建反倾销危机财务管理系统,以及建立出口产品应诉准备金制度的设想。(4)在我国学术界首次对出口产品结构价格的计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我国出口企业如何在现行成本核算制度框架下优化产品结构价格的核算方法提出了独到见解。(5)基于应对反倾销的需要,对深化我国成本制度改革问题提出了具体方案,并对我国制定成本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准则中应着重规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研究目的是:以战略管理贸易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博弈论、会计决策有用论为理论基础,运用实证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会计的视角,对我国出口企业遭遇反倾销的成因及对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及决策参考。
曾艳军[10](2015)在《我国应对反倾销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允许用来抵制倾销的贸易救济措施,同时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做法,该做法已经对我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出口商品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以来,我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在WTO公布的反倾销报告中讲到:“中国依然处于被反倾销调查最频繁的对象地位”,“从中国出口的商品仍然遭受到最频繁的最终反倾销措施”。中国出口产品符合反倾销法上的倾销构成要件,是进口国对华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前提。反倾销法包括国内法和国际条约。WTO《反倾销协议》是反倾销法上非常重要的国际条约,在成员国内具有普遍效力。它规定反倾销措施仅适用于《关贸总协定》(GATT)1994第6条规定的情况。因此,关于倾销的构成要件,目前最常用的标准是GATT1994第6条的规定,即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办法进入另一国商业,如因此对一缔约国领土内已建立的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或实质阻碍一国内产业的新建,则构成倾销。进口国反倾销主管机构进行裁决时,会涉及正常价值的确定、正常贸易过程、损害的确定、同类产品、国内产业、因果关系等具体问题。对中国而言,因为属于非市场经济国家还会涉及替代国制度和单独税率等等。这些问题是研究我国应对反倾销之前首先要解决的。WTO允许其成员方采用反倾销的手段维护公平贸易秩序,抵制不正当竞争,因此反倾销法律已成为WTO成员方贸易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入世后,我国既是贸易大国,又是反倾销最大的受害国。反倾销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之中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对华反倾销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这种局面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因此要认真对待,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我国应对反倾销过程中出现不少对我国有较大影响的问题,例如替代国制度、倾销与损害之间一般因果关系、日落复审、单独税率、“双反调查”、环境倾销和劳动力倾销等等。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因为WTO《反倾销协议》的模糊规定和缺漏,给了进口国反倾销主管机关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另一方面是由于进口国违反WTO《反倾销协议》,滥用反倾销措施,导致我国出口产品没有倾销的认定为倾销,倾销幅度低的认定为倾销幅度高,给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反倾销不仅是国内问题,还是国际问题;不仅是贸易问题,还是经济问题、法律问题、政治问题、企业问题。因此反倾销的应对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采取措施,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角度来应对。从国际层面上,我国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应对:如果其他成员国利用WTO《反倾销协议》的不合理和模糊规定之处,对我国采取反倾销措施,我国可以提议修改WTO《反倾销协议》相关规定或者进行合理解释。如果其他成员国的反倾销措施不符WTO《反倾销协议》的相关规定,我国可以提交WTO争端解决机制,若胜诉可以要求其按照WTO的裁决修改其反倾销法。对进口国反倾销主管机构作出的反倾销行政行为不服的,我国出口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在进口国寻求司法救济。由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我国出口产品在反倾销调查中遭到歧视对待,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多方交涉和谈判,争取合理对待,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待遇。从国内层面上,政府应对反倾销,主要从加强立法,争取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待,加强政府机关在反倾销中的服务意识,推动产业转型等方面采取措施;行业协会应对反倾销,则是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及时有效地组织企业应诉,建立应诉基金制度等等;企业应对反倾销,应该转化观念,改变低价出口的竞争战略,内部协调,改变出口低端无序的状态,积极应诉等等。应对反倾销是一项多方位的工程,仅靠任何一方是不行的,需要综合政府、企业、外贸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力量,各方面要通力合作并积极配合。2016年12月我国根据《入世议定书》将自动取得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进口国不能再采取替代国制度来计算我国出口产品的正常价值。我国应对反倾销的问题会不会迎刃而解呢?情况不容乐观,因为西方发达国家不会轻易放弃反倾销这种对中国出口产品非常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不少国家已经开始对我国提出环境倾销和劳动力倾销的指控,这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应。同时,国外对我国规避反倾销调查的案件数也增长很快,成为我国继反倾销之后面临的新一轮贸易壁垒,将进一步削弱中国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的能力。这些问题跟传统的反倾销比较起来,应对的难度更大,又具有现实紧迫性。面对反倾销的新发展,我国不能再沿用过去的解决办法,否则只会徒劳无功。我国应该从理论上阐述新型反倾销的缺陷,同时深刻理解国际条约中的相关条款,并加以运用,在实践中寻求有效的法律解决途径,为维护国际贸易秩序和我国企业的正常出口保驾护航。
二、我国出口企业反倾销的对策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出口企业反倾销的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磷化工产业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 |
(一)研究方法 |
(二)内容结构 |
四、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倾销 |
二、反倾销、反倾销流程与反倾销税 |
第二节 倾销与反倾销经济学分析 |
一、倾销经济学分析 |
二、反倾销经济学分析 |
第三节 反倾销相关贸易理论 |
一、资源禀赋理论 |
二、新贸易理论 |
三、保护贸易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美国对华磷化工产业反倾销现状 |
第一节 美国对华反倾销基本情况 |
一、反倾销数量成上升趋势 |
二、涉案产业分布广 |
三、肯定性终裁比率高 |
四、高税率对相关产业影响深远 |
第二节 美国对华磷化工产业反倾销情况 |
一、磷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
二、磷化工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
三、美国对华磷化工产业反倾销案例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美国对华磷化工产业发起反倾销调查原因 |
第一节 贸易价格与贸易量 |
一、我国对美草甘膦原药贸易现状 |
二、出口价格增长率 |
三、进口渗透率 |
第二节 宏观经济环境 |
一、美国实际GDP增长率和失业率 |
二、实际汇率增长率 |
三、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长率 |
第三节 其他因素 |
一、中国磷化工企业的反倾销应诉能力 |
二、中国上一年是否对美国发起反倾销调查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美国对华磷化工产业反倾销的影响 |
第一节 对磷化工产业的贸易效应 |
一、贸易效应分析 |
二、美国反倾销对磷化工产生的贸易效应 |
第二节 对磷化工产业产生的非贸易效应 |
一、继发性保护效应 |
二、对国别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
三、投资跨越效应 |
四、国家间的报复效应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构建结构化反倾销预警机制 |
一、结构化反倾销预警机制 |
二、构建行业协会主导的反倾销预警机制 |
第二节 提高磷化工企业应诉能力 |
一、调整企业发展战略 |
二、通过行业协会联动企业和政府 |
三、营造良性政治和商业环境 |
第三节 磷化工产业创新升级 |
一、发展多元化产品格局 |
二、同其他化工以及尖端领域联合发展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成本会计视角的DS公司应对欧盟反倾销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创新点与不足点 |
第二章 反倾销及反倾销成本会计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反倾销的相关概念 |
2.1.1 倾销和反倾销 |
2.1.2 反倾销的调查程序 |
2.1.3 倾销的分类 |
2.1.4 欧盟反倾销的特点 |
2.2 反倾销应诉的会计核心因素 |
2.2.1 产品成本 |
2.2.2 正常价值 |
2.2.3 出口价格 |
2.2.4 倾销幅度 |
2.3 反倾销应诉中成本会计的作用 |
第三章 DS公司应对欧盟反倾销主要历程及存在的成本会计问题 |
3.1 DS公司应对欧盟反倾销的主要历程 |
3.2 DS公司应对欧盟反倾销存在的成本会计问题 |
3.2.1 成本会计管理不规范 |
3.2.2 成本信息记录不规范 |
3.2.3 成本管理缺乏反倾销导向 |
第四章 DS公司应诉反倾销存在成本会计问题原因分析 |
4.1 成本核算内容与反倾销成本核算要求存在差异 |
4.2 实际成本核算存在难度 |
4.3 缺乏完善的会计信息档案系统 |
4.4 缺乏反倾销成本管理的专业人才 |
第五章 DS公司对欧盟反倾销成本会计问题应对策略 |
5.1 完善企业成本会计信息,与欧盟反倾销成本核算趋同化 |
5.1.1 完善企业的社会责任成本 |
5.1.2 完善企业非直接成本的归集 |
5.2 进行规范的成本管理 |
5.2.1 完善企业成本会计体系 |
5.2.2 完善企业成本会计信息记录 |
5.2.3 完善企业成本核算范围 |
5.2.4 完善企业出口产品定价制度 |
5.3 寻求反倾销应诉成本会计人才和专业服务支持 |
5.3.1 加强企业内部人员培训 |
5.3.2 寻求外部专业服务支持 |
5.4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
5.4.1 优化企业产品结构 |
5.4.2 提升企业硬件设备 |
5.4.3 提升企业软实力竞争 |
5.5 通过对企业成本-效益的分析,积极应对反倾销 |
5.6 寻求国家和行业支持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中美贸易争端解决对中国贸易发展的重要性 |
二、WTO争端解决机制对中美争端解决的重要意义 |
三、中美法律技术脱节和中美贸易争端的关系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法律技术脱节的研究 |
二、关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研究 |
三、关于中美贸易争端的研究 |
四、关于中国贸易法律技术的研究 |
五、关于美国贸易法律技术的研究 |
六、关于中美贸易发展和战略的研究 |
七、关于中国发展战略和实力的研究 |
八、研究现状评述及启示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一、研究范畴 |
二、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 |
三、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法律技术脱节的内涵与外延 |
第一节 法律技术的概念发展及特征 |
一、法律技术的概念渊源 |
二、法律技术的概念拓展 |
三、法律技术的特性 |
第二节 法律技术脱节的基本内容 |
一、法律技术脱节的内涵 |
二、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和特征 |
第三节 法律技术脱节的影响 |
一、法律技术脱节在国内领域的影响 |
二、法律技术脱节在国际领域的影响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WTO框架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背景分析 |
第一节 WTO的发展与现状 |
一、WTO制度发展 |
二、WTO规则体系的困境 |
第二节 中国对美国贸易法律技术脱节背景 |
一、入世后中国贸易发展概况、特点和前景 |
二、中国对美贸易战略演变 |
三、中国贸易法与WTO规则关系 |
第三节 美国对中国贸易法律技术脱节背景 |
一、2001 年至今美国贸易发展概况、特点和前景 |
二、美国对华贸易战略演变 |
三、美国贸易法与WTO规则关系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美贸易争端的法律技术脱节案例表现 |
第一节 中国诉美国的WTO争端案件统计与分析 |
一、年度起诉案件变化规律 |
二、美国应诉方式法律性强 |
三、从案件结果看 |
第二节 美国诉中国的WTO争端案件统计与分析 |
一、年度起诉案件变化规律 |
二、案件涉及传统贸易和美国优势领域 |
三、中国应诉方式政治性强 |
四、从案件结果看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美在WTO实体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 |
第一节 中美贸易争端涉及的实体法领域概况 |
第二节 中美实体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内容和特点 |
一、涉案WTO实体法规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内容 |
二、涉案WTO实体法规下中美法律技术脱节的特点 |
第三节 中美实体性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 |
一、实体性立法领域的原因 |
二、实体法适用领域的原因 |
第五章 中美在WTO程序法领域的法律技术脱节 |
第一节 中美“双反”案件中程序性的法律技术脱节 |
一、AD和 SCM中的程序性规定 |
二、中美涉反倾销或反补贴程序案的概况 |
三、中美在双反领域中的程序性法律技术脱节 |
第二节 中美在DSU程序中的法律技术脱节 |
一、DSU程序性规定 |
二、中美WTO争端案件涉DSU程序概况 |
三、中美在DSU程序下的法律技术脱节 |
第三节 中美WTO争端中程序性法律技术脱节的原因 |
一、程序价值理念不一致 |
二、程序性立法差异 |
三、程序法适用差异 |
第六章 WTO体系下中国的贸易法律技术调整方案 |
第一节 贸易法价值合法化 |
一、维护WTO多边贸易体制 |
二、坚持自由贸易和公平贸易原则 |
三、实体法和程序法并重原则 |
第二节 中国对美贸易立法技术调整方案 |
一、平衡内外的立法方针 |
二、调整立法机制和机构 |
三、确立科学的立法规范 |
第三节 中国对美贸易法律适用技术调整方案 |
一、法律适用部门分工专业化机制化 |
二、积极主动参与国际贸易争端解决 |
三、建立与立法机构的反馈机制 |
四、转变“第三方”思维,实践中提高对实体法的解释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参考文献 |
(一)中文着作 |
(二)中文译着 |
(三)中文论文 |
(四)中文学位论文 |
二、英文参考文献 |
(一)英文着作 |
(二)英文论文 |
三、相关网站数据库 |
附件:中美提交WTO争端案件统计(2001-2019) |
致谢 |
(4)中国钢铁企业出口贸易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以反倾销风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贸易风险的相关研究 |
1.2.2 预警机制的相关研究 |
1.2.3 贸易风险预警机制的相关研究 |
1.2.4 钢铁反倾销风险预警机制的相关研究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出口贸易风险与风险管理概述 |
2.1 出口贸易风险的含义 |
2.2 出口贸易风险的分类 |
2.3 风险管理理论与预警机制 |
2.3.1 风险管理理论的内涵 |
2.3.2 风险管理的流程 |
2.3.3 出口贸易风险预警机制及流程结构 |
第3章 中国钢铁企业出口贸易风险分析 |
3.1 钢铁企业面临出口贸易风险现状 |
3.1.1 产能过剩,企业出口竞争压价 |
3.1.2 出口退税等国内政策变动风险 |
3.1.3 双边政治关系与国际经济形势影响 |
3.2 钢铁企业遭遇反倾销风险与其他风险的关联 |
3.2.1 遭遇反倾销风险的界定 |
3.2.2 钢铁企业遭受反倾销风险的原因 |
3.2.3 反倾销风险与其他风险的关联与比较分析 |
3.3 建立反倾销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意义 |
3.3.1 中国钢铁企业遭遇反倾销风险现状 |
3.3.2 遭遇反倾销风险给钢铁企业带来的影响 |
第4章 中国钢铁企业反倾销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 |
4.1 反倾销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
4.2 反倾销风险预警指标权重的计算 |
4.3 反倾销风险预警警限区间的确定 |
第5章 反倾销风险预警机制的应用分析 |
5.1 反倾销风险预警机制的运行流程 |
5.2 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实践应用(以美国对华发起反倾销预警为例) |
5.3 美国对华发起反倾销风险近况及预警作用分析 |
第6章 中国钢铁企业贸易风险对策分析 |
6.1 对标风险诱发因素的企业对策建议 |
6.1.1 推进优化重组,加快产业升级 |
6.1.2 跟进关注下游经济发展趋势 |
6.1.3 提高反倾销应诉能力 |
6.2 积极应用贸易风险预警机制 |
6.2.1 根据预警机制建立风险监控系统 |
6.2.2 加强风险管理与风险预警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广西陶瓷企业应诉欧盟反倾销的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反倾销调查程序研究 |
1.3.2 企业遭受反倾销研究 |
1.3.3 反倾销应对措施研究 |
1.3.4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与不足点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点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2.1 反倾销的概念 |
2.1.1 反倾销的定义 |
2.1.2 反倾销调查程序 |
2.2 反倾销相关理论 |
2.2.1 自由贸易理论 |
2.2.2 贸易保护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西陶瓷企业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分析 |
3.1 广西陶瓷企业发展现状 |
3.2 广西陶瓷企业遭遇欧盟反倾销概况 |
3.2.1 遭遇反倾销企业概况 |
3.2.2 反倾销案件主要历程 |
3.2.3 应诉反倾销主要措施 |
第四章 广西陶瓷企业遭受反倾销原因分析 |
4.1 内部原因 |
4.1.1 广西陶瓷低价出门 |
4.1.2 企业市场结构单一 |
4.2 外部原因 |
4.2.1 欧盟经济低迷 |
4.2.2 进口国贸易保护措施 |
4.2.3 歧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
第五章 广西陶瓷企业应诉欧盟反倾销的经验与教训 |
5.1 广西陶瓷企业应诉欧盟反倾销的经验 |
5.1.1 组建反倾销应诉小组 |
5.1.2 积极参与行业抗辩 |
5.1.3 积极配合反倾销调查 |
5.2 广西陶瓷企业应诉欧盟反倾销的教训 |
5.2.1 产品结构失衡 |
5.2.2 缺少技术创新能力 |
5.2.3 缺乏反倾销应诉能力 |
第六章 广西陶瓷企业应诉欧盟反倾销对策 |
6.1 提高企业应诉能力 |
6.1.1 重视反倾销预警工作 |
6.1.2 成立反倾销应诉小组 |
6.1.3 稳定与进口商合作关系 |
6.2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
6.2.1 优化企业产品结构 |
6.2.2 调整企业市场结构 |
6.3 争取政府及行业协会的支持 |
6.3.1 建立信息沟通渠道 |
6.3.2 积极实施应诉工作 |
6.3.3 争取反倾销应诉补贴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我国上市公司应对反倾销调查的资本市场反应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可能提供的贡献 |
1.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信号传递理论 |
2.1.2 产业保护理论 |
2.2 相关文献综述 |
2.2.1 反倾销的动因及影响因素研究 |
2.2.2 反倾销经济效应研究 |
2.2.3 反倾销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
2.2.4 文献述评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反倾销对上市公司影响的理论分析与相关研究假设 |
3.1 相关基本概念 |
3.1.1 倾销与反倾销 |
3.1.2 反倾销调查程序 |
3.1.3 资本市场反应 |
3.2 反倾销对上市公司影响的理论分析 |
3.2.1 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反倾销对上市公司影响分析 |
3.2.2 基于产业保护理论的反倾销对上市公司影响分析 |
3.2.3 反倾销对涉案企业潜在的影响机理分析 |
3.3 反倾销调查对涉案上市公司影响的相关研究假设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应对反倾销的资本市场反应实证分析 |
4.1 资本市场反应的实证模型与数据 |
4.1.1 数据的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
4.1.2 模型的假设与设定 |
4.2 实证结果与分析 |
4.2.1 涉案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反应结果与分析 |
4.2.2 涉案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反应规律及原因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上市公司应对反倾销调查措施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
5.1 反倾销应对措施有效性的实证模型与数据 |
5.1.1 变量设计 |
5.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5.1.3 模型构建 |
5.2 回归结果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 |
6.2.2 提高企业创新技术水平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的贸易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反倾销贸易效应的国内外研究 |
1.2.2 关于反倾销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 |
1.2.3 关于对华钢铁反倾销的研究 |
1.2.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之处及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倾销与反倾销的基本概念 |
2.1.1 倾销的概念及类型 |
2.1.2 反倾销的相关概述 |
2.2 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效应 |
2.2.1 反倾销的贸易限制效应 |
2.2.2 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 |
2.2.3 反倾销的贸易偏转效应 |
2.2.4 反倾销的贸易抑制效应 |
2.3 反倾销措施贸易效应的理论分析 |
2.3.1 反倾销贸易限制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的理论分析 |
2.3.2 反倾销贸易偏转效应和贸易抑制效应的理论分析 |
3 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现状及特征分析 |
3.1 中国对美国钢铁产品出口现状及特征 |
3.1.1 中国对美国钢铁产品出口现状 |
3.1.2 中国对美国钢铁产品出口特征 |
3.2 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的现状及特点 |
3.2.1 我国钢铁产品遭遇反倾销的现状 |
3.2.2 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实施反倾销的现状及特征 |
3.3 我国钢铁产品频繁遭遇美国反倾销调查的原因 |
3.3.1 美国方面 |
3.3.2 中国方面 |
4 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 |
4.1 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的流量分析 |
4.1.1 贸易限制效应的流量分析 |
4.1.2 贸易转移效应的流量分析 |
4.1.3 贸易偏转效应的流量分析 |
4.2 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贸易效应的实证模型 |
4.2.1 模型的设定和变量的选取 |
4.2.2 数据来源说明 |
4.2.3 模型的检验及修正 |
4.3 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的贸易效应的实证结果 |
4.3.1 贸易限制效应 |
4.3.2 贸易转移效应 |
4.3.3 贸易偏转效应 |
5 应对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的对策 |
5.1 宏观层面 |
5.1.1 针对不同程度的贸易限制效应,调整对美出口结构 |
5.1.2 利用贸易转移效应,适时增加对美出口 |
5.1.3 考虑贸易偏转效应,配合“一带一路”实行市场多元化 |
5.2 微观层面 |
5.2.1 充分利用时滞效应,尽可能减少损失 |
5.2.2 善于运用价格承诺,维护合理贸易利益 |
5.2.3 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8)我国反倾销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1.2.3 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3.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3 本文创新点 |
2 反倾销调查与反倾销会计 |
2.1 倾销与反倾销 |
2.1.1 倾销与倾销的认定 |
2.1.2 反倾销与反倾销调查 |
2.1.3 反倾销与反倾销调查的关键 |
2.2 反倾销调查的会计解读 |
2.2.1 反倾销调查程序与调查问卷的会计解读 |
2.2.2 反倾销调查内容的会计解读 |
2.3 反倾销会计及其信息质量要求 |
2.3.1 反倾销会计 |
2.3.2 反倾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3 我国反倾销会计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
3.1 反倾销及反倾销会计发展的现状 |
3.1.1 我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 |
3.1.2 我国应对反倾销的现状 |
3.1.3 我国反倾销会计发展的现状 |
3.2 反倾销会计发展的制约因素 |
3.2.1 成本核算的差异及其分析 |
3.2.2 会计准则差异及其分析 |
3.2.3 政策与市场差异及其分析 |
3.3 反倾销会计存在的问题 |
3.3.1 缺乏反倾销导向的成本核算 |
3.3.2 反倾销会计资料准备不足 |
3.3.3 缺乏反倾销会计预警能力 |
3.3.4 缺乏反倾销会计专业人才 |
4 反倾销会计应对思路及对策 |
4.1 反倾销会计应对思路 |
4.2 反倾销会计问题的应对对策 |
4.2.1 加强反倾销导向成本核算 |
4.2.2 建立反倾销信息库 |
4.2.3 建立反倾销会计预警系统 |
4.2.4 培养反倾销会计专业人才 |
5 研究结论与研究局限 |
附录A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应对反倾销的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与局限性 |
1.4.1 主要创新之处 |
1.4.2 研究的局限性 |
1.5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2.1.1 关于反倾销动因的研究 |
2.1.2 关于反倾销贸易救济效果的研究 |
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2.2.1 关于企业遭遇反倾销影响因素的研究 |
2.2.2 关于应对反倾销会计的研究 |
2.3 反倾销会计相关文献述评 |
2.4 本章小结 |
3 应对反倾销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倾销、反倾销与反倾销会计概念阐释 |
3.1.1 倾销的含义 |
3.1.2 反倾销及其措施 |
3.1.3 反倾销会计及其职能 |
3.2 战略管理贸易理论 |
3.2.1 幼稚产业保护论 |
3.2.2 战略贸易政策理论 |
3.2.3 战略管理贸易理论对应对反倾销的启示 |
3.3 公共物品理论 |
3.3.1 公共物品的含义及分类 |
3.3.2 公共物品的供给 |
3.3.3 公共物品的消费 |
3.3.4 公共物品理论对应对反倾销的启示 |
3.4 博弈理论 |
3.4.1 博弈论的含义及分类 |
3.4.2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
3.4.3 博弈论对应对反倾销的启示 |
3.5 会计决策有用论 |
3.5.1 会计决策有用论的信息观 |
3.5.2 会计决策有用论的契约观 |
3.5.3 会计决策有用论对应对反倾销的启示 |
3.6 本章小结 |
4 我国企业遭遇反倾销调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4.2 研究设计 |
4.2.1 模型设定 |
4.2.2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
4.3 实证检验 |
4.3.1 描述性统计 |
4.3.2 相关性分析 |
4.3.3 回归分析 |
4.3.4 稳健性检验 |
4.4 结论与启示 |
4.4.1 结论 |
4.4.2 启示 |
4.5 本章小结 |
5 我国企业应诉美国钻管反倾销案的会计启示 |
5.1 美国对华钻管反倾销案情简介 |
5.1.1 案情背景 |
5.1.2 案情进程 |
5.1.3 终裁结果 |
5.2 美国反倾销规则解读 |
5.2.1 反倾销税率 |
5.2.2 市场导向型产业 |
5.2.3 替代国制度 |
5.3 美国对华钻管反倾销案的会计信息需求分析 |
5.3.1 反倾销调查问卷的会计需求分析 |
5.3.2 反倾销实地调查的会计需求分析 |
5.4 A公司胜诉美国钻管反倾销案的会计原因分析 |
5.4.1 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
5.4.2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
5.4.3 作业成本法与标准成本制度的结合 |
5.5 C公司败诉美国钻管反倾销案的会计原因分析 |
5.5.1 会计基础工作失范 |
5.5.2 成本核算方法较落后 |
5.5.3 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不力 |
5.6 美国对华钻管反倾销案的会计启示 |
5.6.1 产品成本理念差异亟需消除 |
5.6.2 反倾销危机防范意识亟需强化 |
5.6.3 成本信息亟需国际上的认可 |
5.6.4 成本信息生成机制亟需完善 |
5.7 本章小结 |
6 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对策 |
6.1 构建反倾销危机的财务管理系统 |
6.1.1 危机管理概述 |
6.1.2 企业反倾销危机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 |
6.1.3 企业反倾销危机财务管理系统保障机制的建设 |
6.2 改善成本信息质量,助力企业谋取市场经济待遇 |
6.2.1 市场经济规则的由来及相关概念辨析 |
6.2.2 我国企业获取市场经济待遇面临的障碍 |
6.2.3 对企业谋取市场经济待遇的若干建议 |
6.3 大力开展出口产品结构价格的核算 |
6.3.1 结构价格的构成及作用 |
6.3.2 产品结构价格的计算 |
6.3.3 出口产品结构价格核算面临的障碍及其解决方案 |
6.4 本章小结 |
7 应对反倾销与我国成本会计制度的改革 |
7.1 我国原成本会计制度体系的构成及缺陷 |
7.1.1 我国原成本会计制度体系的构成 |
7.1.2 我国原成本会计制度体系的缺陷 |
7.2 新成本核算制度的创新及不足 |
7.2.1 新成本核算制度的创新点 |
7.2.2 新成本核算制度对成本会计实务发展的深远影响 |
7.2.3 新成本核算制度的不足之处 |
7.3 完善成本会计制度体系的设想 |
7.3.1 制定成本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分析 |
7.3.2 制定成本会计准则的可行性分析 |
7.3.3 对制定成本会计准则的建议 |
7.4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我国应对反倾销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1 选题研究的背景 |
1.2.2 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对反倾销法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拟创新之处 |
1.4.1 拟对我国应对反倾销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
1.4.2 在充分竞争和国际市场的视角下还原倾销制度的实质 |
1.4.3 适当运用合理的贸易保护措施进行反制 |
1.4.4 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环境倾销问题 |
1.4.5 产业转型是解决反倾销问题的主要途径 |
1.5 研究方法 |
1.5.1 比较分析方法 |
1.5.2 文本分析方法 |
1.5.3 典型案例分析方法 |
1.5.4 综合分析方法 |
第2章 WTO体制下反倾销制度的功能与缺陷 |
2.1 反倾销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2.1.1 反倾销和反倾销法的概念 |
2.1.2 反倾销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2.2 反倾销法关于倾销的界定 |
2.2.1 倾销的概念 |
2.2.2 倾销的原因 |
2.2.3 反倾销法上倾销的构成要件 |
2.3 反倾销法的独特制度功能使其成为各国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 |
2.3.1 WTO各成员方经济利益的需要 |
2.3.2 国内产业集团利益的驱使 |
2.3.3 反倾销操作方便且效果显着 |
2.4 反倾销法的理论缺陷与制度功能的扩大化 |
2.4.1 反倾销法的理论缺陷 |
2.4.2 反倾销法在现阶段存在的合理性 |
2.4.3 反倾销法的改革 |
第3章 我国出口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的原因与症结 |
3.1 中国出口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的现状考察 |
3.1.1 中国出口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的背景 |
3.1.2 中国出口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的具体情形 |
3.1.3 中国出口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的新特征 |
3.1.4 中国出口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的影响 |
3.2 中国出口企业频繁遭到反倾销的主要原因 |
3.2.1 中国经贸出口的持续增长对欧美相关产业形成竞争压力 |
3.2.2 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 |
3.2.3 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 |
3.2.4 WTO反倾销协议某些规定的模糊行和不确定性 |
3.2.5 对华日益增长的贸易逆差 |
3.2.6 部分倾销产品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进入中国 |
3.2.7 中国出口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引发反倾销调查的直接诱因 |
3.3 我国应对反倾销不力的症结所在 |
3.3.1 替代国制度成为我国应对反倾销的“绊脚石” |
3.3.2 倾销与损害之间一般因果关系的设定导致反倾销案件增多 |
3.3.3 国外对华频繁发起反倾销“日落复审” |
3.3.4 符合条件的中国出口企业没有被给予单独税率 |
3.3.5 对我国提起的“双反”案件日趋增多 |
3.3.6 我国被频频提起环境倾销和劳动力倾销的调查 |
3.3.7 反规避调查成为我国面临的新的贸易壁垒 |
第4章 国际层面上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基本策略 |
4.1 充分利用新回合谈判提出完善WTO《反倾销协议》的建议 |
4.1.1 明确反倾销措施实施基本要件中的相关概念 |
4.1.2 明确倾销要件 |
4.1.3 完善替代国制度 |
4.1.4 明确损害要件 |
4.1.5 改进累积评估制 |
4.1.6 明确损害和倾销之间的因果关系 |
4.1.7 改进现有的调查启动机制 |
4.1.8 强化“公共利益”条款 |
4.1.9 强化“日落条款”的作用 |
4.1.10 强化对反倾销案件的监督 |
4.2 对恶意、不当反倾销调查及时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 |
4.2.1 法律依据 |
4.2.2 我国提交D S B时应该重视的问题 |
4.2.3 我国诉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的实践 |
4.2.4 我国提交WTO争端机制解决的典型案例 |
4.3 适时和有选择地利用进口国的司法审查制度 |
4.3.1 司法审查制度的法律依据 |
4.3.2 利用进口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典型案例 |
第5章 国内层面上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基本对策 |
5.1 国家(政府)层面的法律应对 |
5.1.1 加强相关立法 |
5.1.2 争取市场经济国家的对待 |
5.1.3 加强政府机关在反倾销中的服务意识 |
5.1.4 政府推动设立出口应诉费用保险 |
5.1.5 调整企业出口的优惠及鼓励政策 |
5.1.6 产业转型 |
5.1.7 反倾销人才的培养 |
5.1.8 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 |
5.1.9 适当运用合理的贸易保护措施进行反制 |
5.2 行业协会的协调应对 |
5.2.1 行业协会在应对反倾销过程中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 |
5.2.2 及时有效地组织企业应诉 |
5.2.3 行业协会可以作为利害关系人应诉 |
5.2.4 协调行业内部以杜绝低端无序竞争 |
5.2.5 完善反倾销预警机制 |
5.2.6 建立应诉基金制度 |
5.3 企业自身的主动应对 |
5.3.1 改变低价出口的竞争战略 |
5.3.2 改变出口低端无序的状态 |
5.3.3 积极应诉 |
5.3.4 掌握反倾销协议中的“可获得最佳资料”规则 |
5.3.5 聘请熟悉反倾销规则的律师 |
第6章 我国应对新型反倾销的特殊对策 |
6.1 环境倾销问题的分析和特殊对策 |
6.1.1 环境倾销理论产生的原因 |
6.1.2 环境倾销理论出台的国际背景 |
6.1.3 环境倾销与W TO反倾销规则的冲突 |
6.1.4 从中欧光伏贸易摩擦看环境成本转移 |
6.1.5 我国应对环境倾销的特殊对策 |
6.2 劳动力倾销问题的分析和特殊对策 |
6.2.1 劳动力倾销问题概述 |
6.2.2 劳工标准定义 |
6.2.3 国家贸易中的劳工标准 |
6.2.4 实施反劳动力倾销贸易措施与W TO反倾销措施的关系 |
6.2.5 劳工标准已经进入贸易领域 |
6.2.6 劳动力倾销论调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
6.2.7 我国应对劳动力倾销的特殊对策 |
6.3 反规避措施的分析和特殊对策 |
6.3.1 反倾销领域规避和反规避概述 |
6.3.2 欧美反倾销法中反规避措施研究 |
6.3.3 反规避对我国的影响 |
6.3.4 我国应对反规避的特殊对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我国出口企业反倾销的对策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磷化工产业的影响研究[D]. 张讯. 黑龙江大学, 2021(10)
- [2]基于成本会计视角的DS公司应对欧盟反倾销问题与对策研究[D]. 桂琳慧. 河北地质大学, 2021(07)
- [3]WTO框架下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法律技术脱节研究[D]. 孙舒. 外交学院, 2020(08)
- [4]中国钢铁企业出口贸易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以反倾销风险为例[D]. 车悦驰. 吉林大学, 2020(08)
- [5]广西陶瓷企业应诉欧盟反倾销的现状及对策[D]. 何白俐. 广西大学, 2019(01)
- [6]我国上市公司应对反倾销调查的资本市场反应及对策研究[D]. 宋舒婷. 济南大学, 2019(01)
- [7]美国对华钢铁产品反倾销的贸易效应研究[D]. 李斯琦.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8]我国反倾销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杨岚. 云南大学, 2018(01)
- [9]基于应对反倾销的会计问题研究[D]. 迟铮. 东北财经大学, 2015(08)
- [10]我国应对反倾销法律问题研究[D]. 曾艳军. 湖南大学,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