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砂芯粘合剂苯基苯酚—甲醛树脂的试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飞[1](2021)在《基于酚化木质素改性的木材胶粘剂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消费者对家居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人们期望开发健康环保型的木材胶粘剂。生物质资源(如淀粉、蛋白质、木质素和单宁)作为重要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之一,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和无污染等优点。其中,木质素含有丰富的官能团和芳环结构,以木质素为前驱体制备胶粘剂将为人造板领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本论文将硫酸盐木质素(KL)经过球磨-酚化处理制得酚化硫酸盐木质素(PKL),以PKL为基体在碱性条件下与甲醛、糠醛反应,分别制备木质素-酚醛树脂(KLPF)胶粘剂、酚化木质素-酚醛树脂(LPF)胶粘剂、酚化木质素-糠醛/甲醛树脂(LPFF)胶粘剂和酚化木质素-糠醛树脂(LPFu)胶粘剂,并对其合成条件及理化性能进行探讨。在研究过程中逐步降低甲醛用量,最终以糠醛完全替代甲醛,实现木质素无甲醛胶粘剂的制备。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对KL球磨后,在苯酚和木质素的质量比为1:1、温度为80°C、时间为2 h的条件下与苯酚反应获得改性效果最佳的PKL,其总羟基含量为4.8526 mmol/g、酚羟基含量为2.9331 mmol/g和醇羟基含量为1.9195 mmol/g。FTIR分析表明,木质素有部分甲氧基脱落,苯酚与木质素α-羟基发生加成反应;SEM分析表明,PKL颗粒表面形成大量的孔洞,比表面积增加,木质素的三维网状结构遭到破坏;TG分析表明,改性后的木质素热稳定性明显提高。使用KL和PKL分别制备KLPF和LPF胶粘剂。与KLPF胶粘剂相比,LPF胶粘剂的干胶合强度增加了11.70%(由1.88 MPa至2.10MPa)、湿胶合强度增加了51.61%(由0.62 MPa至0.94 MPa)、黏度增加了132.56%(由86 m Pa·s至200 m Pa·s)、固含量增加了27.19%(由41.38%至52.63%)、游离醛含量降低了62.96%(由0.27%至0.10%)、游离酚含量降低了31.85%(由1.35%至0.92%)。TG分析表明,LPF胶粘剂的热稳定性优于KLPF胶粘剂;FTIR分析表明,PKL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能有效地与醛类化合物发生缩合反应。因此,木质素改性后制备的胶粘剂综合性能优异,球磨和酚化相结合的改性方法为木质素在生物质胶粘剂中的应用提供了极其广阔的空间。(2)在低甲醛用量的情况下将糠醛作为交联剂应用到木质素胶粘剂的制备中,以PKL、糠醛和甲醛为原料合成具有高胶合强度的LPFF胶粘剂。结果表明,当糠醛添加量为15%时胶粘剂显示出优异的性能,其湿胶合强度为1.30 MPa、黏度为124.50 m Pa·s,与LPF胶粘剂相比湿胶合强度提高了38.30%、黏度降低了37.75%。TG分析表明,LPFF胶粘剂在800°C时残炭率为61.30%,热稳定性明显优于LPF胶粘剂;SEM分析表明,在LPFF的胶接面观察到大量木纤维撕裂,胶粘剂在木材内部形成胶钉,使LPFF胶粘剂具有较好的粘结强度;FTIR、1H-NMR和13C-NMR分析表明,糠醛与酚类化合物以-CHF-OH(F为呋喃环)键连接形成交联网络结构,在促进缩聚反应程度的同时,能有效抑制水分子对网络结构的破坏。(3)在碱性条件下以PKL和糠醛为原料,制备不含甲醛的LPFu胶粘剂。结果表明,当糠醛和苯酚的摩尔比为1.8:1、糠醛和木质素的质量比为0.1:1、缩合反应时间为3.5 h、Na OH用量为17%时制备的LPFu胶粘剂综合性能最佳,其干胶合强度为1.90 MPa、固含量为57.31%、黏度为1597.50 m Pa·s、游离糠醛含量为0.28%、游离酚含量为0.90%。TG和SEM分析表明,LPFu胶粘剂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粘附力;FTIR、1H-NMR和13C-NMR分析表明,糠醛的醛基与酚类化合物的活性位点发生加成反应,小分子之间以-O-、-CH2和-CH的形式交联合成大分子网络结构。LPFu胶粘剂的制备成功解决了甲醛污染问题,为木材胶粘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王玉停[2](2021)在《基于4,4’-联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生物基聚酯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石油资源日益匮乏,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依赖于石油资源的聚酯工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制备的生物基聚酯材料应运而生。生物基聚酯材料能够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并促进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常见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与石油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材料相比存在耐热性和力学性能差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分子结构上缺少刚性的芳香环。4,4’-联苯二甲酸(BBA)与对苯二甲酸(TPA)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分子结构上还多一个刚性芳香环,有望替代TPA等石油基芳香平台化合物,合成高性能生物基聚酯。本课题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纤维素为起点得到的生物基化学品4,4’-联苯二甲酸二甲酯(BDD)为原料单体,通过常规酯交换熔融缩聚合成了一系列4,4’-联苯二甲酸二甲酯基生物聚酯。采用不同链长度的脂肪族二元醇与具有对称性和刚性的双苯环BDD发生反应,得到一系列4,4’-联苯二甲酸二甲酯基均聚酯。在此基础上,通过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2,5-DAF)对其进行共聚改性,制备得到一系列具有高玻璃化转变温度、高韧性的4,4’-联苯二甲酸二甲酯基共聚酯。在搭建4,4’-联苯二甲酸二甲酯基芳香聚酯的基础研究制备上进行了有益的摸索,为高性能生物基聚酯在纤维、纺丝、瓶级包装、工程塑料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本论文第三章是以基于可再生生物质资源BDD与不同链长度的脂肪族链二元醇制备新型4,4’-联苯二甲酸二甲酯基均聚酯。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分析。表明成功制备一系列4,4’-联苯二甲酸二甲酯基均聚酯。比浓粘度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具有高比浓粘度的均聚酯,其中聚4,4’-联苯二甲酸-1,5-戊二醇酯(PPB),聚4,4’-联苯二甲酸-1,6-己二醇酯(PHB),聚4,4’-联苯二甲酸-1,10-癸二醇酯(PDB)的比浓粘度均大于1 d L/g,其中PPB的比浓粘度达到1.43 d L/g。通过X射线衍射(XRD)、热失重分析(TGA)、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等研究分析了4,4’-联苯二甲酸二甲酯基均聚酯的热力学和结晶性能。结果表明,PPB、PHB、PDB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且Tg均大于91℃,其中PPB的Tg达到91.45℃。在390℃以下,该系列4,4’-联苯二甲酸二甲酯均聚酯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中PPB的热稳定性最好,其Tdmax达到了409.6℃。通过流变测试、拉伸测试等研究了4,4’-联苯二甲酸二甲酯基均聚酯的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4,4’-联苯二甲酸二甲酯基均聚酯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其中PPB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其拉伸强度达到31.5 MPa,杨氏模量为806.5 MPa,断裂伸长率能达到60.5%。2.本论文第四章是以基于可再生生物质资源BDD和2,5-DAF与乙二醇(EG)制备新型4,4’-联苯二甲酸二甲酯基共聚酯。通过采用常规酯交换熔融缩聚法调控BDD和2,5-DAF的摩尔投料比,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摩尔比的聚4,4’-联苯二甲酸-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B)。利用FTIR、1H-NMR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生物基原料BDD和2,5-DAF与EG已成功合成了PEFB系列共聚酯。比浓粘度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具有一定比浓粘度的PEFB共聚酯,PEFB共聚酯的比浓粘度均大于PEF的比浓粘度0.6 d L/g,其中PEFB-50%的比浓粘度达到1.02 d L/g。通过TGA、DSC、DMA等研究分析了PEFB系列共聚酯的热力学性能。该系列PEFB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且Tg均大于PEF的Tg(85.19℃)。其中PEFB-50%的热稳定性最好,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100.88℃。在390℃以下,PEFB共聚酯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几乎不分解。通过流变测试、拉伸测试、紫外透过测试等研究了PEFB系列共聚酯的力学性能和紫外透过性能。力学性能测试表明:BDD的添加有利于提高PEF的韧性,BDD含量为50%的PEFB-50%的拉伸强度达到67.2 MPa,杨氏模量为1509 MPa,断裂伸长率能达到194.2%。
刘璟宏[3](2021)在《基于丁香酚的生物基阻燃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其阻燃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粘合剂、电子印刷线路板、包装材料等许多领域。目前,90%以上的商用环氧树脂是石油基双酚A(BPA)型环氧树脂,BPA会对人体内分泌系统产生干扰,甚至致癌。因此,开发无害的生物基环氧树脂可以满足环境和健康的双重需求。但生物基环氧树脂仍然存在耐热性低、易燃性高的问题。首先,本文选用生物质平台化合物丁香酚和六氯环三磷腈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一种六臂结构的丁香酚基环三磷腈环氧单体(EHEP),并借助NMR和MALDI-TOF证明了该单体的成功合成。EHEP在聚醚胺(D230)固化下制得相应的环氧树脂(EHEP-D230)。通过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D230)的DSC、DMA、拉伸测试、TGA、极限氧指数测试、垂直燃烧测试数据对比发现:EHEP-D230具有更高的最佳固化温度(144 vs.130℃),更优异的Tg(119 vs.85℃),拉伸强度(56.7 vs.64.2 MPa),残炭率(39%vs.8%),极限氧指数(31%vs.21%)以及阻燃等级(V-0 vs.无等级)。锥形量热测试显示,EHEP-D230燃烧时的放热速率峰值、总放热量和总产烟量相对E51-D230分别降低了66%、65%和78%,并且呈现典型的膨胀阻燃特征。此外,采用SEM,EDS面扫,FTIR,XPS和固体31P-NMR对EHEP-D230炭层进行分析,发现炭层是独特的“磷聚集-蜂窝状”膨胀结构,磷酸(酯)聚集在囊泡之间的韧带上。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初步阐述了这种“磷聚集-蜂窝状”炭层可能的形成机制。其次,本文设计合成了2,2’-双丁香酚缩水甘油醚(EP4),并以它作为基础化合物,同时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双芳环或联苯结构、烯丙基、甲氧基等结构的环氧单体,作为对比模型化合物。探索研究环氧单体中各种结构单元(烯丙基及其数量、甲氧基、苯环桥联基团以及各基团的相对位置等)对单体黏度、最佳固化温度和固化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氧单体黏度会随烯丙基的引入量增加而降低,而引入甲氧基则会增加相应单体的黏度,低黏度的环氧树脂有利于基材的浸渍和模具充模,可适用的成型工艺范围广;而环氧单体中烯丙基和缩水甘油醚基处于邻位时,最佳固化温度的增高幅度更大,这对固化设备要求提高,但是从另一角度看固化成型时操作周期延长,加工窗口宽,赋予其良好的可加工性;DMA的结果表明,引入烯丙基虽然会以40至76℃不等的幅度,分别降低树脂的Tg(Tg1),但是在经过烯丙基高温交联后可以得到更高Tg(Tg2)的环氧树脂(最高Tg2可达390℃)。Tg1和Tg2会随桥联基团的长度增加而降低(Tg1约-25℃,Tg2约-80℃),而甲氧基对两个Tg影响较小;TGA结果表明,烯丙基的引入可以提高树脂的热降解温度(可达+38℃)。虽然甲氧基的引入降低树脂热解温度(约-10℃),但是可以提高树脂的残炭率(约+5%)。而树脂的热解温度(约-3%)和残炭率会(至少-7%)因桥联键增长而下降。此外,还借助LOI和UL94,研究发现引入甲氧基及桥联基团对树脂有助燃效果,而引入烯丙基,交联后有利于提高树脂阻燃性能我们还借助Py-GC/MS和二阶FTIR对烯丙基交联网络进行表征。烯丙基在高温下可能会由阳离子机理发生交联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构。其中2,3-二氢-2甲基苯并呋喃(DHMBZF)结构是酚羟基和邻位烯丙基加成形成的五元环结构,对Tg2提升没有帮助。环氧树脂的性能可以通过二次固化的时间进行调控,并且环氧预聚物比单体制备的烯丙基环氧树脂在性能调控方面会更加有优势。
余尧[4](2021)在《天然橡胶的绿色改性及高性能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文中研究指明天然橡胶具有一些合成橡胶无法相比的优异性能,其弹性高,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好,所制成的橡胶制品在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中广泛应用。本研究选用环境友好、低成本的改性剂,对天然橡胶进行绿色改性,制备出高性能天然橡胶。并将其用于天然橡胶/填料复合材料的制备,以探索其在工业产品中的应用前景。天然橡胶在长期贮存过程中,由于其大分子链上发生醇醛缩合反应,使门尼粘度逐渐增加,导致其发生“贮存硬化”,严重影响了橡胶的加工性能和橡胶制品的性能一致性。本研究选用新型恒粘剂烷基肼化合物(OP)与传统恒粘剂盐酸羟胺(HH)对天然胶乳进行改性,探索其最佳用量,工艺条件,改性机理,以及所制备的恒黏橡胶(CV-NR)的综合性能。实验证明:OP和HH可与天然橡胶大分子链上的醛基发生醛胺缩合反应以屏蔽醛基团,降低分子链的交联,从而使门尼粘度明显下降,且控制在60±5,塑性初值(P0)降低但高于30,塑性保持率(PRI)高于60,完全符合恒黏橡胶CV60的标准。并且CV-NR分子链柔顺,Tg较低,结晶性较好。OP用量不超过0.2 phr为最佳用量,其恒黏橡胶的分子量降低,凝胶含量减少,加工性能改善,且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耐老化性能。为探究所制备恒黏天然橡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制备了恒黏天然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CV-NR/SiO2),以探究恒黏天然橡胶对于CV-NR/SiO2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微观形貌和动态机械性能等方面的影响。实验证明:烷基肼化合物(OP)的使用量为0.1 phr时,复合材料的抗湿滑性提升,滚动阻力降低,Payne效应降低,加工性能改善。并且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白炭黑在恒黏橡胶基体中的分布更加均匀,相容性和结合性有所提高。腰果酚是一种酚类化合物,其含有苯环、酚羟基和脂肪族长侧链,具有特别的化学性质。本研究将其用于改性天然胶乳,深入研究其最佳用量,改性工艺和所制备的高强度天然橡胶(HSNR)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的HSNR的凝胶含量明显增加,分子链交联密度提升,Tg有所升高,结晶度下降。当腰果酚使用量为1.0 phr时,HSNR的弹性模量G’值最大,拉伸强度提升7.8%,撕裂强度提升5.3%。同时具有非常优异的耐老化性能,老化系数从0.31提升到0.50。随着国产航空轮胎被列为未来重点科研领域,人们对于航空轮胎越来越重视。航空轮胎多以烟片胶(RSS)作为原材料,然而我国已全面禁止生产RSS。因此,迫切寻求新的生产技术以填补我国对RSS的需求。本实验采用腰果酚改性的高强度天然橡胶作为原材料,与1#RSS做对比,探究其在航空轮胎胎面胶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高强度天然橡胶/炭黑复合材料(HSNR/CB)的拉伸强度提高到30.4MPa,撕裂强度达到74.7 k N·m-1,并且抗老化性能突出。同时,具有优异的耐磨、耐屈挠龟裂和耐压缩温升性能,并且抗湿滑性好,滚动阻力低。
刘烨[5](2021)在《中国与欧洲铸造生产工艺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从不同种类铸造粘结剂体系的应用现状出发,阐述了相应铸造生产工艺的技术特点、应用范围、发展方向和存在的问题。我国铸造企业众多,不同的铸件质量要求是造成生产工艺和材料选择差异的主要原因。
刘颖,王德堂,李敢,肖先举[6](2015)在《树脂催化腰果酚改性砂芯粘合剂的制备与表征》文中研究指明在邻苯酚甲醛树脂体系中引入具有长链烷基的取代酚——腰果酚,采用强碱性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进行改性。经试验研究,得到了较好的制备了腰果酚邻苯基苯酚甲醛树脂粘结剂的工艺条件。通过IR、DSC、TG等手段对腰果酚邻苯基苯酚甲醛树脂的结构、固化性能及耐热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成树脂结构中含有腰果酚,该树脂耐热性优于邻苯基苯酚甲醛树脂,具有优异的韧性及粘结性能。
刘颖[7](2014)在《铸造砂芯粘合剂邻苯基苯酚甲醛树脂的工艺改进》文中提出本文主要研究了铸造砂芯粘合剂苯基苯酚甲醛树脂的合成路线。以邻苯基苯酚和甲醛为原料,乙醇为溶剂,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通过催化缩合、真空抽滤、蒸馏等过程,制得苯基苯酚甲醛树脂。实验结果表明,邻苯基苯酚用量为100 g时、使用145 m L甲醛、50 g催化剂、35℃反应温度、6.5 h反应时间所得产品的质量最好。粘度在300 MPa·s以上,甲醛含量低于2%,固化时间在210 s左右。是一种耐水和酸碱、稳定性较好的苯基苯酚甲醛树脂。
王德堂,周立雪,冷士良,吴昊,乔卉莹,肖先举[8](2007)在《油溶性纯酚醛树脂新工艺生产技术和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以邻苯基苯酚和甲醛为原料,经离子交换树脂催化缩合、过滤、蒸馏等过程制得油溶性纯酚醛树脂产品,其耐水和酸碱,稳定性较好,主要用于船舶漆及铸造砂蕊粘合剂等领域。生产工艺免除了无机酸碱催化工艺的中和、水洗、pH调节等过程,减少了水污染,完善了清洁工艺,推动了合成工艺技术的发展和产品应用。
王德堂,吴昊,乔卉莹,张大志,时光霞[9](2007)在《低粘度热固性苯基苯酚甲醛树脂的固体碱催化法合成新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以邻苯基苯酚和甲醛为原料,经固体碱(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缩合、过滤、蒸馏等过程制得产品,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法工艺路线,免除了无机碱(NaOH)催化工艺中的中和、水洗、pH值难以测定等过程,减少了水污染,产品质量好,是一种耐水和酸碱、稳定性较好的苯基苯酚甲醛树脂,主要用于船舶漆及铸造砂蕊粘合剂等领域,推动了苯基苯酚的应用和合成工艺的发展。
胡婷婷[10](2007)在《铸造用聚氨酯粘合剂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铸造用的聚氨酯粘合剂主要有两组份构成,组份Ⅰ为多羟基化合物,如苯醚型酚醛树脂为主要成份;组份Ⅱ为聚异氰酸酯,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固化。根据固化方式不同,又分为三乙胺冷芯盒工艺(三乙胺法)和自硬酚脲烷树脂工艺(PEPSET树脂)。自1968年美国Ashland油脂化学公司发明并推广冷芯盒技术以来,冷芯盒制芯因其生产效率高、铸件质量好等特点而被广泛采用。它是目前国内外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效制芯工艺之一,同时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制芯工艺。自硬酚脲烷树脂(PEPSET树脂)由于其型砂可使用时间与脱模时间之比远远大于其它自硬树脂砂、固化反应不产生影响固化速率的附产物、型砂在密闭或敞开时的固化情况基本相同、硬化速率可随意调解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然而,国内没有见到有关聚氨酯粘合剂树脂组份的合成工艺及合成条件、溶剂组成及比例等的相关报道,而所引进的国外的相关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如溶剂种类不一定适合国情等,这对于我国铸造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并且实际应用中发现,铸造用聚氨酯粘合剂还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聚异氰酸酯和三乙胺催化剂及高芳烃溶剂的毒性、砂芯抗潮性不好等方面。本文针对铸造用聚氨酯粘合剂存在的问题做了以下研究:①确定合成苯醚型酚醛树脂的较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苯醚型酚醛树脂合成工艺、原料种类及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的最佳值,并对在较佳合成条件下合成的酚醛树脂进行红外检测;②降低聚氨酯粘合剂溶剂的毒性。以砂型强度、溶剂的相容性及树脂与溶剂的相容性等为衡量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低毒、无毒溶剂的种类及比例;③延长三乙胺冷芯盒工艺的可使用时间。从金属离子的浓度、溶剂的组成和延缓剂等方面考察其对可使用时间影响;④提高聚氨酯粘合剂树脂砂的抗潮性能。寻找新的抗潮剂,在潮湿环境中,通过对比各种新型抗潮剂的种类、用量、添加方式等对砂型抗潮性能的影响,得到改善抗潮性能明显的抗潮剂。
二、砂芯粘合剂苯基苯酚—甲醛树脂的试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砂芯粘合剂苯基苯酚—甲醛树脂的试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酚化木质素改性的木材胶粘剂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木质素的结构及分类 |
1.2.1 木质素的结构 |
1.2.2 木质素磺酸盐 |
1.2.3 有机溶剂木质素 |
1.2.4 硫酸盐木质素 |
1.3 木质素的改性方法 |
1.3.1 木质素化学改性 |
1.3.2 木质素物理改性 |
1.3.3 木质素生物改性 |
1.4 木质素改性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
1.4.1 木质素脲醛树脂胶粘剂 |
1.4.2 木质素酚醛树脂胶粘剂 |
1.4.3 木质素聚氨酯胶粘剂 |
1.5 木质素无甲醛胶粘剂 |
1.5.1 木质素-糠醛胶粘剂 |
1.5.2 木质素-单宁胶粘剂 |
1.5.3 木质素-大豆蛋白胶粘剂 |
1.6 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
1.6.1 研究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1.7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木质素改性及木质素-酚醛树脂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2.3 木质素的球磨-酚化处理 |
2.2.4 木质素改性酚醛树脂胶粘剂的制备 |
2.3 测试和表征方法 |
2.3.1 羟基含量测定 |
2.3.2 胶粘剂性能测试 |
2.3.3 FTIR分析 |
2.3.4 SEM分析 |
2.3.5 TG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苯酚和木质素的质量比对酚化反应的影响 |
2.4.2 温度对酚化反应的影响 |
2.4.3 时间对酚化反应的影响 |
2.4.4 木质素改性前后FTIR分析 |
2.4.5 木质素改性前后TG分析 |
2.4.6 木质素改性前后SEM分析 |
2.4.7 胶粘剂的理化性能分析 |
2.4.8 胶接面破坏情况分析 |
2.4.9 胶粘剂的TG分析 |
2.4.10 胶粘剂的FTIR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酚化木质素-糠醛/甲醛树脂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试剂 |
3.2.2 实验仪器 |
3.2.3 酚化木质素-糠醛/甲醛树脂胶粘剂的制备 |
3.3 测试和表征方法 |
3.3.1 胶粘剂性能测试 |
3.3.2 FTIR分析 |
3.3.3 ~1H-NMR和~(13)C-NMR分析 |
3.3.4 SEM分析 |
3.3.5 TG分析 |
3.3.6 DSC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糠醛添加量对耐水性的影响 |
3.4.2 糠醛添加量对胶粘剂理化性能的影响 |
3.4.3 TG分析 |
3.4.4 DSC分析 |
3.4.5 SEM分析 |
3.4.6 FTIR分析 |
3.4.7 ~1H-NMR和~(13)C-NMR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酚化木质素-糠醛树脂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试剂 |
4.2.2 实验仪器 |
4.2.3 酚化木质素-糠醛树脂胶粘剂的制备 |
4.3 测试和表征方法 |
4.3.1 胶粘剂性能测试 |
4.3.2 FTIR分析 |
4.3.3 ~1H-NMR和~(13)C-NMR分析 |
4.3.4 SEM分析 |
4.3.5 TG分析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糠醛和苯酚的摩尔比对LPFu胶粘剂的性能影响 |
4.4.2 糠醛和木质素的质量比对LPFu胶粘剂的性能影响 |
4.4.3 缩合时间对LPFu胶粘剂的性能影响 |
4.4.4 NaOH用量对LPFu胶粘剂的性能影响 |
4.4.5 TG分析 |
4.4.6 SEM分析 |
4.4.7 FTIR分析 |
4.4.8 ~1H-NMR和~(13)C-NMR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5.3 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2)基于4,4’-联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生物基聚酯合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石油基聚酯的研究进展 |
1.2.1 石油基聚酯的概念分类 |
1.2.2 石油基聚酯的聚合方法 |
1.2.3 石油基聚酯的应用发展 |
1.3 生物基聚酯的研究进展 |
1.3.1 2,5-呋喃二甲酸二甲酯 |
1.3.2 4,4'-联苯二甲酸二甲酯 |
1.4 本论文的工作 |
1.4.1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 |
1.4.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1.4.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原料和测试方法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仪器 |
2.2.3 实验表征 |
2.2.4 实验预处理 |
2.2.5 实验后处理 |
第3章 4,4'-联苯基均聚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4,4'-联苯二甲酸二甲酯基均聚酯的合成 |
3.2.1 PPB均聚酯 |
3.2.2 PHB均聚酯 |
3.2.3 PDB均聚酯 |
3.2.4 4,4'-联苯二甲酸二甲酯基均聚酯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均聚酯的条件优化 |
3.3.2 均聚酯的结构分析 |
3.3.3 均聚酯的热性能 |
3.3.4 均聚酯的机械性能 |
3.3.5 均聚酯的偏光表征 |
3.3.6 均聚酯的流变行为 |
3.4 小结 |
第4章 PEF及 PEFB共聚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PEB及 PEFB共聚酯的合成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PEFB共聚酯的条件优化 |
4.3.2 PEFB共聚酯的结构分析 |
4.3.3 PEFB共聚酯的热性能 |
4.3.4 PEFB共聚酯的机械性能 |
4.3.5 PEFB共聚酯的紫外性能 |
4.4 小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本文使用的主要缩写词及符号 |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基于丁香酚的生物基阻燃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其阻燃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环氧树脂介绍 |
1.1.1 环氧树脂的发展简史 |
1.1.2 常用的环氧树脂结构与性能 |
1.1.3 环氧树脂面临的问题 |
1.2 生物基环氧树脂 |
1.2.1 生物基环氧树脂定义 |
1.2.2 生物基环氧树脂类型 |
1.3 生物基阻燃环氧树脂 |
1.3.1 常见的阻燃原理 |
1.3.2 生物基材料的阻燃行为 |
1.4 丁香酚基环氧树脂及其阻燃性能 |
1.4.1 丁香酚简介 |
1.4.2 丁香酚环氧树脂 |
1.4.3 丁香酚环氧树脂的阻燃性能 |
1.5 本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及创新之处 |
1.5.1 目的意义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5.3 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丁香酚基环三磷腈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其阻燃性能、阻燃机理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 |
2.2.2 测试与表征 |
2.2.3 六[(4-烯丙基-2-甲氧基)苯氧基]环三膦腈(HEP)的合成 |
2.2.4 六[(4-环氧丙基-2-甲氧基)苯氧基]环三膦腈(EHEP)的合成 |
2.2.5 环氧固化物的制备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化学结构表征 |
2.3.2 样品的固化行为、耐热性能及力学性能 |
2.3.3 热稳定性、残炭率及其热解气体产物 |
2.3.4 燃烧性能 |
2.3.5 燃烧后的炭层形貌 |
2.3.6 炭层的化学组成及形成机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双丁香酚基环氧单体及对比模型环氧单体的结构与固化树脂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 |
3.2.2 测试与表征 |
3.2.3 2,2’-双丁香酚(BP4)和2,2’-双二氢丁香酚(BP6)的合成 |
3.2.4 2,2’-双丁香酚甲烷(BP5)的合成 |
3.2.5 3,3’-双丁香酚甲烷(BP5’)的合成 |
3.2.6 3,3’-二烯丙基-4,4’-二羟基联苯(BP8)、3,3’-二烯丙基-2,2’-二羟基联苯(BP9)和3,3’-二烯丙基厚朴酚(BP10)的合成 |
3.2.7 双酚化合物的缩水甘油醚化 |
3.2.8 EP3’合成 |
3.2.9 EP3、EP4、EP5、EP9 副产物制备 |
3.2.10 环氧树脂的制备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化学结构 |
3.3.2 单体黏度表征 |
3.3.3 固化特性 |
3.3.4 玻璃化转变温度 |
3.3.5 热降解性能 |
3.3.6 阻燃性能 |
3.3.7 交联网络结构 |
3.3.8 二次固化中交联网络的变化 |
3.3.9 烯丙基交联网络形成机制 |
3.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4)天然橡胶的绿色改性及高性能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天然橡胶的概述 |
1.2.1 天然橡胶的发展与种类 |
1.2.2 天然橡胶分子链结构 |
1.2.3 天然胶乳的组成 |
1.2.4 天然橡胶的化学改性 |
1.3 恒黏橡胶的概述 |
1.3.1 天然橡胶贮存硬化机理 |
1.3.2 恒黏橡胶的研究进展 |
1.4 腰果酚的概述 |
1.4.1 腰果酚的结构与性质 |
1.4.2 腰果酚的应用 |
1.5 白炭黑与航空轮胎的概述 |
1.5.1 白炭黑的研究进展 |
1.5.2 航空轮胎的研究进展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1.6.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烷基肼化合物和盐酸羟胺制备恒黏天然橡胶 |
2.1 引言 |
2.2 烷基肼化合物恒黏机理 |
2.3 实验部分 |
2.3.1 实验原料 |
2.3.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3.3 实验配方 |
2.3.4 恒黏天然橡胶(CV-NR)的制备 |
2.3.5 测试与表征 |
2.4 试验结果与讨论 |
2.4.1 恒粘剂及加速贮存对天然橡胶门尼粘度的影响 |
2.4.2 恒粘剂对天然橡胶分子量及其分布(GPC)的影响 |
2.4.3 恒粘剂对天然橡胶塑性初值(P_0)和塑性保持率(PRI)的影响 |
2.4.4 恒粘剂对天然橡胶凝胶含量的影响 |
2.4.5 恒粘剂对天然橡胶加工性能(RPA)的影响 |
2.4.6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2.4.7 X-ray射线衍射分析(XRD) |
2.4.8 热重分析(TGA) |
2.4.9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2.4.10 恒粘剂对天然橡胶硫化特性的影响 |
2.4.11 恒粘剂对天然橡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2.4.12 恒粘剂对天然橡胶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恒黏天然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 |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3.2.3 实验配方 |
3.2.4 恒黏天然橡胶/白炭黑复合材料(CV-NR/SiO_2)的制备 |
3.2.5 测试与表征 |
3.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3.3.1 CV-NR/SiO_2复合材料的门尼粘度 |
3.3.2 CV-NR/SiO_2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 |
3.3.3 CV-NR/SiO_2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
3.3.4 CV-NR/SiO_2复合材料的耐老化性能 |
3.3.5 CV-NR/SiO_2复合材料的耐磨耗性能 |
3.3.6 CV-NR/SiO_2复合材料的压缩温升性能 |
3.3.7 CV-NR/SiO_2复合材料的屈挠龟裂性能 |
3.3.8 CV-NR/SiO_2复合材料的橡胶加工分析(RPA) |
3.3.9 CV-NR/SiO_2复合材料的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
3.3.10 CV-NR/SiO_2复合材料的白炭黑分散度分析 |
3.3.11 CV-NR/SiO_2复合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腰果酚改性制备高强度天然橡胶 |
4.1 引言 |
4.2 腰果酚改性天然橡胶机理 |
4.3 实验部分 |
4.3.1 实验原料 |
4.3.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4.3.3 实验配方 |
4.3.4 高强度天然橡胶(HSNR)的制备 |
4.3.5 测试与表征 |
4.4 试验结果与讨论 |
4.4.1 腰果酚对天然橡胶门尼粘度的影响 |
4.4.2 腰果酚对天然橡胶分子量及其分布(GPC)的影响 |
4.4.3 腰果酚对天然橡胶塑性初值(P_0)和塑性保持率(PRI)的影响 |
4.4.4 腰果酚对天然橡胶凝胶含量的影响 |
4.4.5 腰果酚对天然橡胶加工性能(RPA)的影响 |
4.4.6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4.4.7 X-ray射线衍射分析(XRD) |
4.4.8 热重分析(TGA) |
4.4.9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4.4.10 腰果酚对天然橡胶硫化特性的影响 |
4.4.11 腰果酚对天然橡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4.4.12 腰果酚对天然橡胶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强度天然橡胶在航空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原料 |
5.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5.2.3 实验配方 |
5.2.4 高强度天然橡胶/炭黑复合材料(HSNR/CB)的制备 |
5.2.5 测试与表征 |
5.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5.3.1 HSNR/CB复合材料的门尼粘度 |
5.3.2 HSNR/CB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 |
5.3.3 HSNR/CB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
5.3.4 HSNR/CB复合材料的耐热氧老化性能 |
5.3.5 HSNR/CB复合材料的耐臭氧老化性能 |
5.3.6 HSNR/CB复合材料的耐磨耗性能 |
5.3.7 HSNR/CB复合材料的压缩温升性能 |
5.3.8 HSNR/CB复合材料的压缩永久变形 |
5.3.9 HSNR/CB复合材料的屈挠龟裂性能 |
5.3.10 HSNR/CB复合材料的橡胶加工分析(RPA) |
5.3.11 HSNR/CB复合材料的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
5.3.12 HSNR/CB复合材料的炭黑分散度分析 |
5.3.13 HSNR/CB复合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中国与欧洲铸造生产工艺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和欧洲铸件产品与市场发展态势 |
2 铸造生产工艺对比 |
2.1 单件小批量铸铁生产工艺 |
2.2 单件小批量铸钢工艺 |
2.3 砂型有色铸造工艺 |
2.4 大批量铸造生产的高效制芯工艺 |
2.5 无机粘结剂温芯盒工艺 |
3 对比结果的启示 |
(6)树脂催化腰果酚改性砂芯粘合剂的制备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试验部分 |
1.1试验原料 |
1.2操作步骤 |
2结果与讨论 |
2.1各工艺条件对产品的影响分析 |
2.1.1酚醛缩合反应时间的影响 |
2.1.2催化剂加入量的影响 |
2.1.3腰果酚加入量的影响 |
2.1.4甲醛量的影响 |
2.1.5反应温度的影响 |
2.2产品的各项表征和分析 |
2.2.1腰果酚改性邻苯基苯酚甲醛树脂的红外表征与分析 |
2.2.2腰果酚改性邻苯基苯酚甲醛树脂的DSC表征与分析 |
2.2.3腰果酚改性前后邻苯基苯酚甲醛树脂的失重表征与分析 |
2.2.4机械性能测试 |
3结语 |
(7)铸造砂芯粘合剂邻苯基苯酚甲醛树脂的工艺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部分 |
1. 1 实验操作 |
1. 1. 1 催化缩合 |
1. 1. 2 蒸馏 |
1. 2 苯基苯酚甲醛树脂的性能测试 |
1. 2. 1 游离甲醛含量的测定 |
1. 2. 2 粘度的测定 |
1. 2. 3 固化时间的测定 |
2结果与讨论 |
2. 1 实验数据 |
2. 2 结果讨论 |
2. 2. 1 游离甲醛含量与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 |
2. 2. 2 树脂产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
2. 2. 3 粘度与催化剂用量的关系 |
2. 2. 4 甲醛用量对合成的影响 |
2. 2. 5 催化剂用量对合成的影响 |
2. 2. 6 温度对合成的影响 |
2. 2. 7 反应时间对合成的影响 |
2. 3 优化实验 |
3结 论 |
(10)铸造用聚氨酯粘合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铸造用聚氨酯粘合剂组成 |
1.2 苯醚型酚醛树脂的合成 |
1.3 铸造用聚氨酯粘合剂的溶剂选择 |
1.4 铸造用聚氨酯粘合剂存在的问题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2 苯醚型酚醛树脂的合成工艺条件 |
2.1 实验部分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 主要结论 |
3 铸造用聚氨酯粘合剂溶剂的选取 |
3.1 实验部分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 主要结论 |
4 三乙胺法树脂砂可使用时间的延长 |
4.1 延长可使用时间的方法 |
4.2 实验部分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4 主要结论 |
5 抗潮性能的改善 |
5.1 添加剂的选取 |
5.2 实验部分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4 主要结论 |
6 结论 |
6.1 苯醚型酚醛树脂的合成工艺条件 |
6.2 铸造用聚氨酯粘合剂溶剂的选取 |
6.3 三乙胺法树脂砂可使用时间的延长 |
6.4 抗潮性能的改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情况 |
详细摘要 |
四、砂芯粘合剂苯基苯酚—甲醛树脂的试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酚化木质素改性的木材胶粘剂制备及性能研究[D]. 张玉飞. 广西大学, 2021(12)
- [2]基于4,4’-联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生物基聚酯合成与性能研究[D]. 王玉停. 吉林大学, 2021(01)
- [3]基于丁香酚的生物基阻燃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其阻燃机理研究[D]. 刘璟宏. 广东工业大学, 2021
- [4]天然橡胶的绿色改性及高性能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D]. 余尧.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5]中国与欧洲铸造生产工艺的比较[J]. 刘烨. 铸造工程, 2021(02)
- [6]树脂催化腰果酚改性砂芯粘合剂的制备与表征[J]. 刘颖,王德堂,李敢,肖先举. 现代盐化工, 2015(05)
- [7]铸造砂芯粘合剂邻苯基苯酚甲醛树脂的工艺改进[J]. 刘颖. 化工时刊, 2014(11)
- [8]油溶性纯酚醛树脂新工艺生产技术和应用[J]. 王德堂,周立雪,冷士良,吴昊,乔卉莹,肖先举. 江苏化工, 2007(05)
- [9]低粘度热固性苯基苯酚甲醛树脂的固体碱催化法合成新工艺研究[J]. 王德堂,吴昊,乔卉莹,张大志,时光霞. 化学工程师, 2007(05)
- [10]铸造用聚氨酯粘合剂的研究[D]. 胡婷婷. 山东科技大学,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