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略论市场经济意识的泛化(论文文献综述)
张琼[1](1995)在《略论市场经济意识的泛化》文中研究指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自觉选择。它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走向民富国强。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中,已呈现出明显的市场经济意识泛化的态势。对此应该如何看?本文拟就市场经济意识泛化的内涵、实质和泛化现象滋长的原因作一些探讨。
赵羿安[2](2020)在《非正式制度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经济持续40年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问题日益凸显,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换取的,这种强调数量增长的赶超型、粗放型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发展阶段变为追求经济平衡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现如今,在中国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难点,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并向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的对策与思路是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问题。制度创新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非正式制度作为制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以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问题主导,进行了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论证分析。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制度变迁过程中,非正式制度的影响与制约作用十分突出。非正式制度产生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对经济发展既有正向调节也有负向调节,非正式制度若在符合实际发展需求与经济规律时,可实现促进经济绩效提高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会阻碍经济绩效的提升。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非正式制度于中国经济发展进程有着不可否认的正向调节作用,中国渐进式改革印证了这一积极促进作用。在渐进式改革外部条件稳定的情况下,人们自身认知能力、文化水平与习俗习惯及社会大环境下的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行进情况均可被视为影响改革方向和进程的重要非正式制度因素。因此,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论证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介绍了主题的背景、意义、创新点和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从分析非正式制度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入手,首先,通过分析选取了四个方面内容作为说明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经济发展影响关系的传导媒介,并通过这四方面的传导媒介分析论证了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传导途径。从文化传统、意识形态、习俗习惯和伦理道德作为非正式制度的四个维度内容分别论证分析了与中国经济发展关系的内在机理和传导途径。建立了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其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不同层面维度的测度标准、指标选取和指标趋势走向对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经济发展分别进行了探讨。本文在论证分析过程中严格依照非正式制度性质、内容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对每个维度进行测度定义,并按照国家经济发展标准、测度定义和鱼骨图问题追溯的思想选取符合非正式制度内容且具有经济特性的可测指标,实现构建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并利用通过对数据的统一、筛选和优化过程最终确定非正式制度选取的16项测度指标和中国经济发展选取的22项测度指标,分别构成初始时序面板数据集,且依次绘制16项指标和22项指标的平滑曲线图和趋势走势图,借助数据的分布规律寻到异常临界点,并结合历史进程和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给出较为基础的成因解释说明。再次,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建立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函数并进行关联,通过函数系数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再根据中国经济发展选取的22项指标建立中国四个大区域的数据面板,分别建立非正式制度与中国四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函数,论证非正式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影响关系,进一步说明非正式制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同时构建了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传导媒介的测度指标体系,并分别建立了非正式制度与传导媒介,中国经济与传导媒介之间的函数关系,验证了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传导途径。最后,本文根据上文的理论分析,运用实证数据结果,分别从“正确引导意识形态高效变迁”、“加快市场经济文化建设”、“重视习俗习惯正向有效变迁”、“加速推广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观”、“加快有效正式制度改革,拉升非正式制度相融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文化价值”以及“坚持党和政府引领新理念,扩大有效供给增加消费需求”与非正式制度内容相关的七个方面提出推进中国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文理平[3](1995)在《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综述(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综述(上)文理平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学、艺术以及人文学科诸领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成为知识界、学术界以至整个社会关心的问题。1993年第...
张琼[4](1995)在《对“高校德育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再思考──兼论市场经济意识泛化》文中认为对“高校德育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再思考──兼论市场经济意识泛化张琼当前我国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渡期中已呈现明显的市场经济意识泛化的态势。市场经济意识的泛化给社会带来了危害,使许多人产生了困惑和迷惘。本文...
李文明[5](1997)在《也谈市场经济意积的泛化》文中指出近读张琼《略论市场经济意识的泛化》(《求是》1995年第1期)一文[以下简称张文],笔者深受启发,但对张文的一些观点和论述未敢苟同.
赵传伟,唐祖建[6](1995)在《谈档案工作领域中的市场经济意识》文中认为谈档案工作领域中的市场经济意识赵传伟,唐祖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意识对我们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也产生了冲击。当前,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经济意识在档案工作领域的泛化。对此该如何看,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认识。要谈市场经济意识在档案工作领域的泛化,...
陈龙国[7](2016)在《大学生科技意识形态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泛化”及其学科坚守》文中研究表明大学生科技意识形态的发展是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形成的校园文化诱因,揭示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理论和科技文化教育活动传播功能,必须关注大学生科技意识形态发展过程中的话语"泛化"。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科技意识形态话语的"泛化"研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科技意识形态及其话语的"泛化",从而引领大学生科技意识形态话语发展,实现由话语"泛化"的必然向自身学科坚守的自觉转化,并在推进和实现大学生科技意识形态观念构建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泛化"与学科坚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统一。
傅玲[8](1999)在《浅谈农村市场经济意识泛化及对策》文中指出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农村和城市一样,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繁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且能促使人们奋发向上、注重实效;另一方面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伴随?..
胡惠林[9](2018)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新冷战”趋势下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策论——兼论中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治理》文中研究表明意识形态是一种象征性国家力量形态,包含着深刻的国家战略利益,是现代国家能力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与存在方式。不同国家的性质是由不同国家的意识形态来定义的。现代国家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归结为意识形态行为。意识形态安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具有特别重大的价值。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是由不同国家间不同的意识形态安全体系与政策构成的国家力量关系。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两大意识形态体系,是构成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的主要制度性杠杆。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经济意识形态。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成为全球化进程中一种新意识形态,正在演变发展为一种"新冷战"趋势。中美经贸关系处于这种"新冷战"趋势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的核心位置。
何金生[10](2019)在《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不仅在西方世界独领风骚,还影响着世界其他各国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上的本质区别,决定了两者在意识形态上的不同。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意识形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逐渐影响并挑战着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不小的影响。本文简要梳理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研究其基本内容,指出其意识形态主张,探讨其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影响的表现、原因和应对对策。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表明,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它具有辩护、指导、批判、整合等功能,对于一个国家进行凝聚社会力量、整合社会思想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突出表现为意识形态之争、话语权之争,在社会制度存在本质区别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在经济实力处于不对等的状态下,意识形态之争必然引起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同时,西方国家为了资本的扩张趁机加快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球的影响和渗透,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尤其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作为当今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严重影响并威胁着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本论文通过梳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主张,分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意识形态性,阐述其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影响的表现并探究产生影响的原因,提出抵御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意识形态以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面对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意识形态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和挑战,本文提出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释力与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融媒体时代传播优势以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等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设。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查阅解析马恩经典着作以及西方自由主义的代表着作,并进行系统的梳理,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以及西方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张;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原理为指导,结合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现状,对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实际解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因果分析法,由于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和相应的行为表现,通过分析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意识形态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产生影响的主要表现,寻找其相应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运用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既研究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理论和基本主张,同时也研究其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影响的过程,促进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设。本文采用多种方法共同服务于本课题的研究,使本论文的研究具有历史厚度和理论深度等特色,如文献分析法,通过对马恩经典着作和西方自由主义代表着作的梳理,明确意识形态的发展逻辑和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历史;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和静态研究结合动态研究的方法,分析西方经济思想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之间的关系,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本文提出了创新性的对策,从针对性、可行性角度,运用新时代经济发展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通过分析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意识形态性并揭示其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产生的影响,并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对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意识形态性进行批判性分析,有利于对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启发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视和思考,为科学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奠定基础,也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强化我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增强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
二、略论市场经济意识的泛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市场经济意识的泛化(论文提纲范文)
(2)非正式制度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非正式制度相关文献综述 |
1.2.2 国内外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相关的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结构 |
1.3.3 主要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与不足 |
1.4.1 主要创新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非正式制度研究 |
2.1.1 马克思与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 |
2.1.2 非正式制度和经济发展 |
2.1.3 非正式制度变迁 |
2.2 社会学相关理论视阈下的非正式制度研究 |
2.2.1 微观社会交换和非正式规范的产生与维持 |
2.2.2 宏观社会交换与社会制度化结构的维持和变迁 |
2.2.3 非正式规范与正式组织规则的相互作用 |
2.3 新制度经济学视阈下的非正式制度研究 |
2.3.1 文化传统 |
2.3.2 习俗习惯 |
2.3.3 伦理道德 |
2.3.4 意识形态 |
2.4 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
2.4.1 非正式制度的界定和功能 |
2.4.2 制度决定经济发展 |
2.4.3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共同作用于经济发展 |
第3章 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非正式制度概况 |
3.1 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非正式制度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
3.1.1 在意识形态方面 |
3.1.2 在文化传统方面 |
3.1.3 在习俗习惯方面 |
3.1.4 在伦理道德方面 |
3.2 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非正式制度的特性 |
3.2.1 具有路径依赖性 |
3.2.2 具有嵌入性 |
3.2.3 具有集体规范性 |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非正式制度建设历程 |
3.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意识形态的建设历程 |
3.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文化制度的改革历程 |
3.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关于伦理道德问题的探索历程 |
第4章 非正式制度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分析 |
4.1 非正式制度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传导途径 |
4.1.1 非正式制度通过生产力结构配置效率影响中国经济发展 |
4.1.2 非正式制度通过金融稳定性影响中国经济发展 |
4.1.3 非正式制度通过生态可持续性影响中国经济发展 |
4.1.4 非正式制度通过社会供需关系平衡性影响中国经济发展 |
4.2 意识形态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分析 |
4.2.1 意识形态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内在机理 |
4.2.2 意识形态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内在机理 |
4.2.3 意识形态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传导途径 |
4.3 文化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分析 |
4.3.1 文化传统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内在机理 |
4.3.2 文化传统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内在机理 |
4.3.3 文化传统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传导途径 |
4.4 习俗习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分析 |
4.4.1 习俗习惯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内在机理 |
4.4.2 习俗习惯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内在机理 |
4.4.3 习俗习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传导途径 |
4.5 伦理道德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分析 |
4.5.1 伦理道德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内在机理 |
4.5.2 伦理道德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内在机理 |
4.5.3 伦理道德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传导途径 |
4.6 小结 |
第5章 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经济发展测度指标选取与趋势分析 |
5.1 非正式制度的测度 |
5.1.1 非正式制度测度的概念 |
5.1.2 文化传统测度指标选取 |
5.1.3 意识形态测度指标选取 |
5.1.4 习俗习惯测度指标选取 |
5.1.5 伦理道德测度指标选取 |
5.2 非正式制度及其测度指标趋势分析 |
5.2.1 文化传统测度指标趋势分析 |
5.2.2 意识形态测度指标趋势分析 |
5.2.3 习俗习惯测度指标趋势分析 |
5.2.4 伦理道德测度指标趋势分析 |
5.2.5 非正式制度趋势分析 |
5.3 中国经济发展测度指标选取及趋势分析 |
5.3.1 中国经济发展测度的概念 |
5.3.2 中国经济发展测度指标与选取 |
5.3.3 中国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
5.3.4 中国经济发展的指标趋势分析 |
第6章 非正式制度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
6.1 非正式制度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
6.1.1 时序面板数据的建立 |
6.1.2 主成分综合评价函数的构建 |
6.1.3 逻辑回归拟合 |
6.1.4 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经济发展间的函数关系 |
6.2 非正式制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分析 |
6.2.1 区域面板数据的建立 |
6.2.2 主成分综合评价函数的构建 |
6.2.3 多元回归拟合 |
6.2.4 结果分析 |
6.3 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经济发展传导途径的实证分析 |
6.3.1 传导媒介指标的选取与来源 |
6.3.2 传导媒介指标体系的构建 |
6.3.3 非正式制度与传导媒介间的函数关系 |
6.3.4 传导媒介指标体系与中国经济发展间的函数关系 |
6.3.5 结果分析 |
第7章 非正式制度推进中国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
7.1 正确引导意识形态高效变迁 |
7.2 加快市场经济文化建设 |
7.3 重视习俗习惯正向有效变迁 |
7.4 加速推广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观 |
7.5 加快有效正式制度改革,拉升非正式制度相融合发展 |
7.6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文化价值 |
7.7 坚持党和政府引领新理念,扩大有效供给增加消费需求 |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5)也谈市场经济意积的泛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7)大学生科技意识形态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泛化”及其学科坚守(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科技意识形态发展概述 |
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职能,推进科技意识形态话语的“泛化” |
三、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泛化”中实现其学科坚守的哲学统一 |
(10)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的来源 |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内文献综述 |
2.国外文献综述 |
(四)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 |
(二)意识形态安全的概念 |
(三)经济自由主义的概念 |
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内容 |
(一)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 |
1.古典自由主义阶段 |
2.现代自由主义阶段(New Liberalism) |
3.新自由主义阶段(Neo-Liberalism) |
(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内容 |
1.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及其意识形态性分析 |
2.现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及其意识形态分析 |
3.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及其意识形态性分析 |
(三)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理论及其实践后果 |
1.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理论 |
2.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实践后果 |
三、马克思主义对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意识形态的批判 |
(一)马克思对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意识形态的批判 |
1.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制度永恒化的意识形态批判 |
2.马克思对交换价值理论掩盖剩余价值的批判 |
3.马克思对古典自由主义否认经济危机思想的批判 |
4.马克思对经济学思想价值中立的批判 |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自由主义经济意识形态的批判 |
1.卢卡奇对商品拜物教和资本主义制度自然性的批判 |
2.弗洛姆对西方自由主义经济中个人异化的批判 |
3.大卫.哈维对新自由主义资本积累的批判 |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意识形态的批判 |
1.毛泽东对资本主义自由化的批判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自由主义经济意识形态的批判 |
四、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及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 |
(一)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历程及传播特点 |
1.19 世纪末至20 世纪中期,西方自由主义在我国的早期传播 |
2.改革开放以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在我国的曲折发展 |
3.21 世纪以来至今,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在我国的传播与渗透 |
4.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传播的特点 |
(二)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表现、路径及原因 |
1.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表现 |
2.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分析 |
3.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原因分析 |
五、防范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 |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 |
1.拓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促进经济思想的建设 |
2.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优势 |
(二)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释力与创新能力,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
1.加强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体化 |
2.加强学术研究的管理和监督,增强理论的科研创新能力 |
(三)充分发挥融媒体时代的传播优势,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
1.优化传播方式,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
2.创新传播手段,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 |
六、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略论市场经济意识的泛化(论文参考文献)
- [1]略论市场经济意识的泛化[J]. 张琼. 求是, 1995(01)
- [2]非正式制度对中国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 赵羿安. 吉林大学, 2020(08)
- [3]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综述(上)[J]. 文理平. 文艺理论与批评, 1995(03)
- [4]对“高校德育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再思考──兼论市场经济意识泛化[J]. 张琼.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5)
- [5]也谈市场经济意积的泛化[J]. 李文明. 自贡师专学报, 1997(01)
- [6]谈档案工作领域中的市场经济意识[J]. 赵传伟,唐祖建. 档案学研究, 1995(04)
- [7]大学生科技意识形态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泛化”及其学科坚守[J]. 陈龙国. 学术论坛, 2016(02)
- [8]浅谈农村市场经济意识泛化及对策[J]. 傅玲. 今日农村, 1999(18)
- [9]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新冷战”趋势下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策论——兼论中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治理[J]. 胡惠林. 学术月刊, 2018(10)
- [10]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研究[D]. 何金生.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