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热钱”冲浪沪深股市(论文文献综述)
邸敬存[1](2017)在《媒体表达侵害公共秩序的主要类型及其规制》文中研究指明谣言,虚假商业宣传与虚假金融(证券)信息,涉民族(种族)、宗教歧视(或仇恨)言论,伪医疗、伪保健信息等四类信息的媒体表达,往往侵害公共秩序。本研究详细梳理了前述四类媒体表达的具体表现,并主要从法律视角入手分别对四类媒体表达规制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谣言往往侵害公共安宁,需要依法规制。适用刑法规制谣言要恪守谣言入罪的三条标准,即:信息虚假;故意(编造);造成现实危害。同时,用来规制谣言的具体法律条款要符合基本法理。诽谤罪、寻衅滋事罪的适用,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其所保护法益的边界,应该设置煽动扰乱公共秩序(骚乱)罪来取代相关罪名的适用。《广告法》对虚假广告的规制作出了详细规定。虚假代言人广告泛滥的主要原因是监管出现疏漏,消费者的监督能促使相关责任主体的行为向法律回归;竞价排名属于广告是国际常识,在我国也不存在法理困境,应通过严格执法来遏制其危害;事件营销型炒作适用“非法经营罪”规制存在一定的法理困境,应将其纳入广告法规制范畴。另外,我国立法倾向于严格管控证券信息的传播。国际社会对民族(种族)歧视或仇恨言论的法律规制,在理念上是有共识的,在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却存在较大差异;“亵渎宗教”类媒体表达的规制,则带有强烈的文化特色,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在规制途径上存在重大差异。在我国,在保护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不受媒体表达侵害问题上,相关立法是比较完善的;但我国无法立法禁止媒体“亵渎”宗教,这与宗教世俗化、文化化等因素有重要关系,也是《宪法》第36条的必然要求。舆论调节和媒体自律也是规制相关媒体表达之危害的重要途径。媒体要通过坚守专业理想和提升专业素养来有效遏制伪医疗、伪保健类媒体表达的危害;要通过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改进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策略等途径有效遏制谣言;要在媒体自律领域给予宗教充分尊重,杜绝无底线的“亵渎”等。
杨殿梁[2](2013)在《蝴蝶传说》文中研究指明一是陶醉,还是羞涩?裸躺在郁金香花丛中的夏蝴蝶用双手捂住了自己的眼睛,透过松开的指间,是轻轻摇曳着的牧野……一对花蝴蝶在花丛间翩翩起舞,那双上下舞动的翅膀很好看。她松开捂在脸上的双手,指着花蝴蝶说:"看,花蝴蝶!"于是,那对花蝴蝶也飞进了戈力的视界。他漫不经心地观赏着,说:"这对蝴蝶上下舞动的翅膀,可以在气象学上产生连锁反应,进而
戚克栴[3](2013)在《证券市场开放条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证券市场开放(或资本市场开放)的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经济学理论界,资本市场开放的利弊之争由来以久,而提出明确的开放条件,是确保利大于弊的核心问题。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资本市场开放与近年盛行的国际金融危机密切相关,而中国亦已逐步进入资本市场开放的关键阶段。在怎样的条件下开放资本市场,才可以确保利大于弊?在不同的开放阶段,是否有不同的开放条件?如果有,各阶段的开放条件有哪些?这是本文努力回答的问题。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对境内外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与梳理,包括与资本市场开放相关的文献及与开放条件相关的文献。第二章搭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从资本市场开放的收益及成本两个维度,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如何确保资本市场开放的利大于弊的条件进行了逐一推理、论证。第三章提出了证券市场开放的条件与“冲浪”矩阵,包括对开放对象进行约定,提出了开放的“冲浪”条件。然而,资本市场的开放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本文将资本市场的开放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将开放条件与各个阶段相对应,形成“冲浪”矩阵。第四章是证券市场开放国际经验的实证研究,选择了亚洲、拉美、欧洲的七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样本国家进行分析,验证了“冲浪”条件与“冲浪”矩阵。第五章对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的历史及现状,开放条件的演进,及下一步开放的总体设想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本文认为我国目前处于即将进入加速阶段的关键时期,并大胆的设想中国将经过未来十年左右的进一步改革、开放与发展,逐步具备资本市场基本全面开放的条件。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成本与收益分析的方法,归纳与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本文的创新主要包括:第一,本文首次提出的证券市场开放的冲浪条件(CIRFI Conditions),包括:1、经常账户已开放并具备持续创汇的能力(C);2、理性优质机构主导市场(I);3、监管市场化与国际化(R);4、浮动汇率制度(F);5、利率市场化(I)。这五个条件的关键词英文首字组成CIRFI,发音与英文冲浪(Surfing)相似,而开放的实质又与冲浪类似,故我将本论文提出的证券市场开放条件命名为“冲浪”条件。第二,本文首次提出的证券市场开放的冲浪矩阵(CIRFI Matrix)。本文将证券市场的开放分成四个阶段,即一、起步阶段;二、成长阶段;三、加速阶段;四、基本全面开放阶段,并首次提出了证券市场开放的“冲浪”矩阵,即:在阶段一,需要满足C;在阶段二,需要满足CI;在阶段三,需要满足CIR;在阶段四,需要满足CIRFI。第三,本文首次将“冲浪”条件与“冲浪”矩阵应用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将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划分为四个阶段,提出中国资本市场截至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开放的起始阶段(1992-2002)及成长阶段(2002-2013),即将进入加速开放阶段。并且大胆的设想,中国资本市场将再经过约10年的发展进入基本全面开放阶段。本文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有限及收集资料困难,未对世界上所有开放资本市场的国家进行实证检验,在未来我将进一步进行相关的研究。
王衡丽[4](2009)在《大规模热钱流入我国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系列金融危机席卷了发展中国家: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在这些发生危机的国家中,大部分处于资本项目开放进程中,而这些发展中国家在资本项目开放后经历了大规模的短期资本流入。这些资本流入后,大部分并没有流向实际经济部门,而是投向了银行、证券或房地产等行业,造成该国的经济泡沫。一旦这些国家经济有所下滑,这些资本便一反之前的大量流入而开始撤出,如此大规模的资本聚集和逆转必然会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带来极大的危害。而中国在2001年入世后,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在不断提高,资本项目管制的有效性实际上也在不断下降,大量国际热钱开始流入我国。为了防止类似金融危机的事情在我国发生,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有序发展,我们必须从热钱流入我国的根本原因着手,弄清热钱流入我国的影响因素,从而加强监管。本文则重在分析热钱流入我国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对部分行业的影响,这对于应对热钱流入给我国造成的冲击,减少或避免热钱流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从理论着手,说明了国际热钱的含义及特点,阐述了国际上关于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的各种基本理论,并参照国际上通用的各种统计热钱规模的方法,采用直接法对我国的热钱流入量进行估算。其次,本文详细说明了热钱流入我国的途径及方式,分析了热钱流入对我国货币政策、股市及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以及热钱流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紧接着,本文从影响热钱流入的影响因素入手,运用Eviews统计软件对热钱流入量及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实证得出汇率预期是影响我国热钱流入量的主要因素。最后,本文提出针对我国热钱流入方面的政策建议。
戴京焦,滕泰,金岩石,余喆,蔡宗琦[5](2009)在《从单边上扬到大幅震荡 蓝筹行情能否延续》文中研究指明货币政策不会迅速转向 主持人:市场普遍关注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央行是否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微调货币政策? 戴京焦:下半年货币政策会不会转向是目前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目前来看,国内经济复苏态势并没有改变,预计今年三季度会出现轻微通缩加经济增?
刘大毅[6](2008)在《震荡行情下细观股指期货价值》文中研究指明自去年四季度以来,A股市场中的调整持续不断,股指在年线附近徘徊,交易量明显萎缩,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各方对市场的信心有所下降。而与现货市场行情呈相反趋势的是,随着震荡的不断持续,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却在几个调整波段中,合约整体表现出近强远弱,在看似安全的窄幅
张新建[7](2007)在《证券联姻艺术》文中研究指明房地产、证券、艺术品是当今社会三足鼎立的投资热点。天下三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合纵连衡,又势同水火,在社会货币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投资者的海量资金随着国际形势、市场态势和资金走势的总体动向而在三者之间奔突涌动。今年4~5月,央行数据显示,居民户人民币存款净减少4458亿元,4~6月20日,沪深两市投资者新增开户数为1770.42万户,而2006年全年新增开户数仅517.93万户。毫无疑问,由于证券市场牛气冲天,大量资金流入股市,而同属社会投资热点的房
尚理慧[8](2000)在《金融投资工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的核心是金融投资工具。对金融投资工具进行了理论界定,运用效用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技术分析理论、基本分析理论、博弈论等经济学理论以及国内外学者在金融投资与金融工具领域的大量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金融投资工具的种类、制度安排、功能和属性,深入探讨了投资者运用这些工具进行投资的理论、行为与过程,分析了金融投资工具的风险属性及其微观风险宏观化的流动机理,提出了防范金融危机、完善金融监管的有关原则和措施,以及这些理论和原则在我国的应用。 全文共十章,大致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四章,主要从理论上对金融工具与金融投资工具作出明确界定,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金融投资工具的分类、制度安排、功能,并讨论了金融投资工具的风险属性以及风险的分类与衡量。第二部分由五、六、七章组成,详细考察了金融投资工具的交易与投资问题。对交易的考察主要是对交易市场、交易者类型、交易行为和交易机制的分析。对投资问题的讨论是从两种常用投资理论——技术分析理论与基本分析理论入手分析投资行为,并用博弈论分析了这两种理论所代表的投机策略与投资策略及其均衡问题,告诫投资者要合理地运用这些理论。第三部分由第八、第九章组成,主要阐述了金融投资工具微观风险的管理方法、流动机理及其向宏观风险转化从而引发金融危机的非线性机制。分析了对金融投资工具进行监管的制度、动态和不足,提出了完善金融投资工具监管的原则。第四部分为第十章,论述了我国未来发展衍生性金融投资工具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讨论了我国未来相关监管体系的建立等问题。 本文对我国金融理论的建设、宏观决策、投资者的投资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第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未来必然要大力发展金融投资工具。本文为我国更好地发展金融投资工具尤其是衍生性金融投资工具提供了知识上的准备;第二,界定了金融工具和金融投资工具的概念,为我国理论工作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石;第三,澄清了人们对金融投资理论的一些模糊认识,指出了运用误区,为我国投资者提供了参考与指导;第四,指出了金融危机的微观成因,对我国从微观层面入手防范金融危机有着指导作用;第五,为我国科学地进行金融投资工具监管提供了理论准备与实践指南。
思荇[9](1997)在《股海观潮话投资(上)》文中认为股海观潮话投资(上)○思荇“春江水暖鸭先知”,对1996年我国将取得宏观经济调控成功,国民经济将走出低谷这一事实,反应最早、也最快的莫过于中国的股市。沪深股市分别于1996年初达到当年最低点(综指512点,成指917)后,就步步盘升,并展开了一场波澜...
二、国际“热钱”冲浪沪深股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热钱”冲浪沪深股市(论文提纲范文)
(1)媒体表达侵害公共秩序的主要类型及其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1章 媒体表达侵害公共秩序的主要类别 |
1.1 社会生活中侵害公共秩序的谣言 |
1.1.1 地震、爆炸、生化等恐怖信息谣言 |
1.1.2 食品、疾病(药品)及人身安全谣言 |
1.1.3 社会性突发事件中的谣言 |
1.2 虚假商业宣传与虚假金融、证券信息类媒体表达 |
1.2.1 虚假商业宣传类媒体表达 |
1.2.2 虚假金融、证券信息类媒体表达 |
1.3 涉宗教、民族(种族)类媒体表达 |
1.3.1 冒犯宗教 “神圣”人物引发社会冲突 |
1.3.2 煽动种族歧视或仇恨酿成悲剧 |
1.3.3 侵害民族风俗习惯引发社会冲突 |
1.4 伪科学、迷信等类别信息的媒体表达 |
1.4.1 伪医疗、伪保健类媒体表达损害公众生命健康 |
1.4.2 迷信、邪教信息之媒体表达侵蚀公共秩序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侵害公共秩序的谣言之法律(刑法)规制 |
2.1 《刑法》中相关罪名设置及入其罪标准 |
2.1.1 可用来规制侵害公共秩序的谣言的罪名 |
2.1.2 恪守谣言入罪的三条标准 |
2.2 “诽谤罪”之 “但书”适用问题分析 |
2.2.1 “自诉”转 “公诉”的具体标准 |
2.2.2 “公诉”标准的司法实践考察 |
2.2.3 “但书”标准中法理困境再评价 |
2.3 网络空间之 “寻衅滋事罪”适用问题分析 |
2.3.1 网络 “辱骂、恐吓”不宜适用寻衅滋事罪 |
2.3.2 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宜适用寻衅滋事罪 |
2.4 设置 “煽动扰乱公共秩序(骚乱)罪” |
2.4.1 “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设置有不当之处 |
2.4.2 设置 “煽动扰乱公共秩序(骚乱)罪”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虚假商业宣传、虚假证券信息类媒体表达法律规制 |
3.1 规制 “虚假广告”的立法现状 |
3.1.1《广告法》等禁止虚假广告 |
3.1.2 关于虚假广告的处罚规定 |
3.2 虚假的代言人广告之法律规制 |
3.2.1 泛滥之原因:旧《广告法》等立法缺失与监管缺位 |
3.2.2 新《广告法》对代言人广告作出了严格规范 |
3.2.3 根治虚假的代言人广告:普法与民众监督 |
3.3 网络 “竞价排名”的法律规制 |
3.3.1 “竞价排名”是广告属于常识 |
3.3.2 搜索公司有内容审核义务 |
3.3.3 搜索公司有广告标识义务 |
3.4 商业型网络水军炒作的法律规制 |
3.4.1 “诋毁型”与 “删帖型”炒作的法律规制 |
3.4.2 事件营销型炒作与 “非法经营罪”适用 |
3.4.3 将事件营销型炒作纳入广告范畴管理 |
3.5 虚假证券信息类媒体表达的法律规制 |
3.5.1 我国法律禁止媒体传播虚假的证券信息 |
3.5.2 依法规制虚假证券信息类媒体表达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涉种族(民族)、宗教类媒体表达的法律规制 |
4.1 涉种族歧视或仇恨类媒体表达的国际规制经验 |
4.1.1 涉种族歧视或仇恨言论的国际规范及其案例 |
4.1.2 美国:对涉种族歧视或仇恨言论持宽容态度 |
4.1.3 德国、新加坡:严厉规制种族歧视或仇恨言论 |
4.2 法律规制 “亵渎宗教”类媒体表达的国际经验 |
4.2.1 西方主要国家:法律不禁止媒体 “亵渎宗教” |
4.2.2 伊斯兰世界:法律严厉禁止 “亵渎宗教”言论 |
4.2.3 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禁止媒体 “亵渎宗教” |
4.2.4 “亵渎宗教”类媒体表达法律规制的复杂性 |
4.3 我国 “亵渎宗教”类媒体表达规制: “因俗制宜” |
4.4 依法规制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类媒体表达 |
4.4.1 我国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 |
4.4.2 相关媒体表达规制的启示 |
4.4.3 法律规制的困境与反思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媒体表达的舆论调节与媒体自律 |
5.1 伪医疗、伪保健类媒体表达的舆论调节与媒体自律 |
5.1.1 法律难以有效规制各种伪医疗、伪保健类媒体表达 |
5.1.2 通过舆论监督来遏制或边缘化其危害 |
5.1.3 以专业理想和专业素养抵御资本侵蚀 |
5.2 通过信息发布遏制谣言对公共秩序的侵害 |
5.2.1 普遍社会恐惧与社会传播系统紊乱导致谣言泛滥 |
5.2.2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压缩谣言滋生空间 |
5.2.3 改进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策略以遏制谣言 |
5.3 媒体表达应努力避免伤害宗教情感 |
5.3.1 世界各国(地区)媒体职业道德要求尊重宗教 |
5.3.2 政治人物的呼吁及部分媒体的坚守 |
5.3.3 我国相关职业道德建设的方向 |
5.4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2)蝴蝶传说(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十三 |
十四 |
十五 |
十六 |
十七 |
十八 |
十九 |
二十 |
(3)证券市场开放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章 证券市场开放条件研究文献综述 |
第一节 证券市场开放研究的文献综述 |
一、 关于金融开放的研究 |
二、 关于资本市场开放的研究 |
第二节 证券市场开放条件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二章 证券市场开放的风险—收益分析 |
第一节 证券市场开放的收益分析 |
一、 引入资本,促进增长 |
二、 分散投资风险 |
三、 实现间接收益(或“附带收益”) |
第二节 证券市场开放的风险分析 |
一、 资本出逃的风险 |
二、 汇率危机的风险 |
三、 “泡沫-破裂”的风险 |
四、 债务危机的风险 |
第三章 证券市场开放的条件与“冲浪”矩阵 |
第一节 证券市场开放研究对象的约定 |
第二节 证券市场开放的“冲浪”条件 |
一、 条件一:经常账户已开放并具备持续创汇的能力(C) |
二、 条件二:理性优质机构主导市场(I) |
三、 条件三:监管市场化与国际化(R) |
四、 条件四:浮动汇率制度(F) |
五、 条件五:利率市场化(I) |
六、 与其它开放条件的关系 |
第三节 证券市场开放不同阶段的开放条件 |
一、 证券市场开放的阶段 |
二、 证券市场开放的“冲浪”矩阵 |
第四章 证券市场开放的国际经验与实证 |
第一节 样本国家地区选择及冲浪矩阵结果 |
第二节 样本国家地区资本市场开放的历程、条件与效果 |
一、 泰国 |
二、 韩国 |
三、 中国台湾 |
四、 墨西哥 |
五、 智利 |
六、 德国 |
七、 俄罗斯 |
第三节 国际经验的启示 |
第五章 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的时机与步骤 |
第一节 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的进程 |
一、 境内企业去境外上市 |
二、 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QDII) |
三、 B 股市场 |
四、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QFII) |
五、 中国证券行业的开放及中资机构“走出去” |
第二节 中国证券市场开放条件的演进 |
一、 经常账户开放且具有持续创汇能力(C) |
二、 理性优质机构主导市场(I) |
三、 监管市场化与国际化(R) |
四、 浮动汇率制度(F) |
五、 利率市场化(I) |
第三节 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的总体设想 |
一、 证券市场开放的第一阶段:起步阶段 |
二、 证券市场开放的第二阶段:成长阶段 |
三、 证券市场开放的第三阶段:加速阶段 |
四、 证券市场开放的第四阶段:基本全面放开阶段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大规模热钱流入我国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2章 国际热钱和热钱流入理论 |
2.1 国际热钱及国际热钱流入的含义 |
2.2 国际热钱流动特点及在我国的历程 |
2.2.1 国际热钱流动的特点 |
2.2.2 国际热钱在我国的历程 |
2.3 国际热钱流入的影响因素的基本理论 |
第3章 大规模热钱流入我国的现状及影响 |
3.1 热钱流入我国的总量估算 |
3.2 热钱流入我国的渠道 |
3.3 国际热钱流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
3.3.1 热钱流入对我国股市的影响 |
3.3.2 热钱流入对我国房市的影响 |
3.3.3 热钱流入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
3.3.4 热钱撤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
第4章 大规模热钱流入我国的影响因素 |
4.1 变量的选取 |
4.1.1 因变量 |
4.1.2 自变量 |
4.2 热钱流入我国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2.1 模型建立 |
4.2.2 数据区间与来源 |
4.2.3 数据处理结果 |
4.2.4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4.2.5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
4.2.6 模型改进及结果分析 |
第5章 热钱流入我国的政策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金融投资工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 论 |
一 、 缘起 |
二、 自我要求、研究角度与思路 |
三、 内容及章节安排 |
四、 创新及其意义 |
五、 应用的理论 |
六、 研究方法 |
七、 本文特点 |
第一章 金融投资工具的理论界定 |
第一节 金融工具的涵义 |
一、 国内外学者的认识或定义 |
二、 本文的定义 |
三、 对 Financial Instrument不同中文名称的阐释 |
第二节 金融工具的分类、特征及功能 |
一、 分类 |
二、 金融工具的特征 |
三、 金融工具的主要经济功能 |
第三节 金融工具的制度安排属性 |
第四节 对金融工程的研究及结论 |
一、 金融工程的涵义 |
二、 金融工程的原理及产生动因 |
三、 金融工程与金融创新的关系 |
四、 两个结论 |
第五节 金融投资工具的理论界定 |
一、 金融投资工具的概念 |
二、 划分出金融投资工具的必要性与意义 |
三、 金融投资工具的主要种类 |
四、 金融投资工具的功能 |
小结 |
一、 本章的主要成果 |
二、 本章内容对我国的作用 |
第二章 基础性金融投资工具概述 |
第一节 货币市场投资工具简介 |
一、 即期外汇 |
二、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
三、 短期商业票据 |
四、 银行承兑汇票 |
五、 购回协议 |
第二节 股票 |
一、 股票的制度安排 |
二、 股票的四种价值 |
三、 股票的收益 |
四、 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 |
第三节 债 券 |
一、 债券的制度安排 |
二、 债券的种类 |
三、 债券价格的影响因素 |
第四节 投资基金 |
一、 投资基金的定义与分类 |
二、 投资基金的特点与性质 |
三、 投资基金的当事人 |
四、 投资基金的契约和说明书 |
五、 投资基金的资产形式与收益分配 |
六、 受益凭证的价格 |
七、 我国投资基金发展情况简介 |
小结 |
第三章 衍生性金融投资工具概述 |
第一节 金融衍生工具 |
一、 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 |
二、 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 |
三、 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 |
四、 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 |
第二节 金融远期 |
一、 远期外汇合约 |
二、 远期利率协议 |
第三节 金融期货 |
一、 金融期货的定义及功能 |
二、 金融期货的产生及基本特征 |
三、 金融期货的规则 |
四、 金融期货与其他工具的比较 |
第四节 金融期权 |
一、 期权的定义和分类 |
二、 期权交易的要素 |
三、 金融期权的两大种类 |
四、 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 |
小结 |
第四章 金融投资工具的风险及其衡量 |
第一节、 金融投资工具风险概述 |
一、 风险一般 |
二、 与金融投资工具有关联的风险 |
三、 金融投资工具风险的涵义 |
第二节 金融投资工具风险种类 |
一、 微观风险种类 |
二、 宏观风险的两类表现 |
第三节 金融投资工具微观风险的定性衡量 |
一、 基础性金融投资工具风险的识别 |
二、 衍生性金融投资工具的风险识别 |
第四节 金融投资工具微观风险的定量衡量 |
一、 标准差法衡量金融投资工具的市场风险 |
二、 风险值(Value at Risk)法衡量市场风险 |
小结 |
一、 本章主要结论 |
二、 本章内容对我国的作用 |
第五章 金融投资工具交易概述 |
第一节 金融投资工具的交易市场 |
一、 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
二、 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
三、 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 |
第二节 金融投资工具的投资者及其行为 |
一、 不同投资者及其行为 |
二、 从博弈论角度分析投资者行为 |
三、 我国交易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 |
第三节 经营机构:做市商及其行为 |
一、 做市商的作用 |
二、 做市商的成本与风险分析 |
三、 做市商的买卖报价行为分析 |
四、 促进做市商制度不断发展的两个因素 |
第四节 金融投资工具的交易机制 |
一、 定期交易系统 |
二、 连续交易系统 |
三、 指令流的不同形式 |
四、 不同交易系统的比较分析 |
小结 |
一、 本章主要结论 |
二、 本章结论对我国的启示 |
第六章 金融投资工具的技术分析理论 |
第一节 金融投资工具交易的分析理论概述 |
第二节 技术分析概述 |
一、 技术分析的定义(Technical Analysis)与起源 |
二、 技术分析的假定条件 |
三、 技术分析的统计学基础 |
第三节 技术分析方法简介 |
一、 线图分析 |
二、 趋势分析 |
三、 形态分析 |
四、 技术指标分析 |
五、 波浪理论 |
第四节 对技术分析的评价 |
一、 预言自我应验论 |
二、 有效市场假说与随机游走理论对技术分析的攻击 |
三、 我国投资者应用技术分析的两大误区 |
四、 对技术分析的客观评价 |
小结 |
第七章 金融投资工具的基本分析理论 |
第一节 基本分析概述 |
一、 基本分析涵义的演变 |
二、 基本分析的原理 |
第二节 金融投资工具的定价 |
一、 金融投资工具定价的原理 |
二、 债券定价 |
三、 股票定价 |
四、 远期和期货的定价 |
五、 期权定价 |
第三节 资本市场理论 |
一、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 |
二、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三、 套利定价理论 |
第四节 对基本分析理论的评价 |
一、 对资本市场理论的简评 |
二、 对基本因素分析与内在价值分析的评价 |
三、 我国投资者应用基本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
四、 以博弈论对投资行为与投机行为的再分析 |
小结 |
第八章 金融投资工具微观风险的管理及流动 |
第一节 金融投资工具风险管理综述 |
一、 风险管理的通常手段 |
二、 不同过程中可采用的风险管理手段 |
三、 对风险管理手段的评述 |
第二节 风险转移:以套期保值为例 |
一、 套期保值的概念与表现 |
二、 投资者进行套期保值的基本步骤 |
第三节 微观风险的流动分析 |
一、 微观风险的流动及其可能的结果 |
二、 线性机制下风险流动的状态 |
三、 非线性机制下的风险流动 |
第四节 金融投资工具微观风险的宏观化 |
一、 金融领域非线性机制的两种表现 |
二、 金融投资工具微观风险宏观化的描述 |
小结 |
一、 本章的结论 |
二、 本章结论对我国的贡献 |
第九章 金融投资工具宏观风险的管理:监管 |
第一节 金融投资工具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
一、 外部效应 |
二、 公共物品 |
三、 信息不完全 |
四、 不完全竞争 |
五、 金融投资工具监管的目标 |
第二节 金融投资工具监管概述 |
一、 金融投资工具监管的制度安排 |
二、 金融投资工具监管的主体及客体 |
三、 金融投资工具监管的措施 |
四、 政府监管实证:以美国为例 |
第三节 衍生性金融投资工具监管的国际动态 |
一、 国际组织的监管动态 |
二、 有代表性的国家(地区)的监管动态 |
第四节 金融投资工具监管的不足及其完善 |
一、 金融投资工具监管的不足 |
二、 金融投资工具监管的完善 |
小结 |
一、 本章主要内容 |
二、 本章内容对我国的作用 |
三、 一些余论:对前九章的小结 |
第十章 关于我国发展衍生性金融投资工具的讨论 |
第一节 我国发展衍生性金融投资工具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
一、 以往的衍生性金融投资工具 |
二、 发展的必要性 |
三、 发展的可能性 |
第二节 我国发展衍生性金融投资工具的策略 |
一、 发展难点分析 |
二、 发展的策略分析 |
三、 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
第三节 衍生性金融投资工具监管体系的构建 |
一、 加强立法 |
二、 监管体系的构建及运行 |
小结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 记 |
四、国际“热钱”冲浪沪深股市(论文参考文献)
- [1]媒体表达侵害公共秩序的主要类型及其规制[D]. 邸敬存. 河北大学, 2017(08)
- [2]蝴蝶传说[J]. 杨殿梁.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13(05)
- [3]证券市场开放条件研究[D]. 戚克栴. 中共中央党校, 2013(10)
- [4]大规模热钱流入我国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 王衡丽. 湖南大学, 2009(02)
- [5]从单边上扬到大幅震荡 蓝筹行情能否延续[N]. 戴京焦,滕泰,金岩石,余喆,蔡宗琦. 中国证券报, 2009
- [6]震荡行情下细观股指期货价值[N]. 刘大毅. 辽宁日报, 2008
- [7]证券联姻艺术[J]. 张新建. 中外文化交流, 2007(10)
- [8]金融投资工具研究[D]. 尚理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01)
- [9]股海观潮话投资(上)[J]. 思荇. 统计与信息, 1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