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汉语教学如何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论文文献综述)
师丽俊[1](2021)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审美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汉语热的传递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逐渐成为在全世界更为通用的语言。本论文从审美化教学的概念入手,将审美化教学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相结合,分析审美化教学各个要素在汉语口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旨在通过审美化途径促进口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对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审美化的相关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审美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本文从审美化教学的理论分析着手,对审美化教学的内涵、特点、原则、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审美路径等审美化教学各个要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从汉语口语的形式美与内容美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汉语口语语音之美、词汇对称美以及意蕴美等诸多方面。充分运用教师自身审美化、审美导入、形象展示、意蕴暗示、美感体验以及审美发现等多种审美资源及其展示和运用,并结合具体的审美化口语教学案例为例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方式收集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探究审美化教学在口语教学中实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反馈信息中分析实施的优势和不足,反思不足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建议。研究认为,审美化教学实践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能收到显着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为:汉语口语之美达到了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形象展示、意蕴暗示、美感体验以及审美发现等方法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能够收到显着的教学效果;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曹钰茹[2](2021)在《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汉语成语习得偏误研究 ——以新加坡汉语学习者为例》文中认为成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成语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新加坡学习者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独特的思维方式,而且有利于其更好的融入汉语语境,提高其汉语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汉语的教与学。但是,成语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特点又使成语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不易领会其深层次的文化含义及其蕴含的感情色彩,也较难理解成语的内在结构并准确运用,使得汉语学习者在习得成语时存在一定的偏误。本文重点关注新加坡学习者在习得成语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情况,目前新加坡的汉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并没有与欧美非等国家和地区的教学方法区分开来,新加坡虽然具有较丰富的汉语文化背景,但是对新加坡的汉语成语教学缺少针对性的研究。因此本文以新加坡汉语学习者为例,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汉语成语习得偏误进行研究,分析新加坡学生在成语学习中存在的偏误类型,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本文研究除引言和结论外,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引言部分主要是陈述了本研究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并对汉语国际教学中关于成语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论述了成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内容,首先说明了新加坡学生学习汉语的背景情况,再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新加坡汉语学习者使用的成语进行检索、分析其在习得成语中存在的偏误,对新加坡汉语学习者的成语偏误进行分类,并剖析偏误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内容,主要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针对新加坡汉语学习者成语习得存在的偏误类型及原因,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新加坡汉语学习者的成语学习。第四部分内容,是以新加坡学生的一篇偏误类型较多的作文语料为例,分析写作中学生存在成语使用的偏误,并运用前文所提到的教学方法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减少成语习得的偏误现象,促进新加坡学生对成语的学习。结语部分主要是对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汉语成语习得偏误研究进行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不足与展望。
魏思文[3](2021)在《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各国、各界间的交流和联系的日益深化,世界日益密集为“地球村”,对于多语言人才的需求随之日益增多,三语、多语习得过程中的诸般课题接连进入语言学家的视野,得到日益密切的关注。但时下,三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不繁多,本文系在此前成果之基础上,考察日(L1)英(L2)汉(L3)三语者中的汉语(L3)辅音、元音、声调和变调的语音样貌及其流变,同时通过和日(L1)汉(L2)双语者的汉语语音样貌及其流变过程对比,分析日语(L1)和英语(L2)在汉语(L3)习得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并对日英汉三语者在汉语辅音、元音、声调和变调方面的迁移成因进行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探讨递进教学效能的可能性和相关策略。本文共由七章组成。第一章,绪论。陈述本文研究背景,界定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语音实验采用的研究手段以及方法,展现研究创新点及其价值。随着近年来我国国际影响力增强和正在全球范围内升温的“汉语热”,在一衣带水的日本,汉语学习者持续增多,其中有英语习得经验的日英双语者数量可观。学术界关于汉日双语学习和汉英双语学习的研究比比皆是,对日英汉三语学习的研究却寥若星辰,鲜少得到关注。回顾国内外“三语习得”的研究历程、发展阶段和研究重点,着重关注“三语习得”研究中的热门课题——语言迁移。通过考察日(L1)英(L2)汉(L3)三语者的汉语语音样貌不可避免地受已或部分习得的日语和英语语音经验的迁移过程,探究其因果关系。第二章,本章以既往研究为基础,举凡本文所使用的相关成果,包括:对比分析、偏误分析、语言迁移、中介语以及实验语音学五个方面。第三章,详述调查目的及其相关准备,包括研究对象和语音样本选取、问卷设计理念、语音样本采集原则,特别是基于语音学教研软件praat对于语音样本的判别、分析、取值等具体研究实践及其与预期对应程度。第四章,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审视,展现了两组样本调查数据结果:无英语(L2)参与下,母语为日语(L1)的学习者学习汉语(L3)的迁移和在英语(L2)参与下,母语为日语(L1)的学习者学习汉语(L3)的迁移的对比,阐明日汉双语者的语音迁移和日英汉三语者的语音迁移实践基本相同,求证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学习汉语(L3)主要表现为f[f]和h[x]混淆,r[(?)]和l[l]混淆,sh[(?)]、s[s]和x[(?)]的混淆,舌尖音塞擦音(zh[(?)]、ch[(?)]、z[(?)]、c[(?)])读作舌面塞擦音(j[(?)]、q[(?)]),n[n]和ng[(?)]混淆以及送气音错读为不送气音六类。单元音迁移主要体现在ü[y]、卷舌元音er[(?)]以及-i[(?)]、-i[(?)]和i[i]的迁移;复元音的迁移相对复杂,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复元音发音不连贯,一些复元音单化,还有一些复元音的介音丢失。声调的迁移主要体现在上声错读成阳平。此外,还详细讨论了日汉双语者和日英汉三语者在上声变调、“一”和“不”变调、轻声和儿化的音变时的迁移表现。第五章,本章对日英汉三语者汉语语音迁移考察分析,出现迁移的最重要原因是语际影响。包括无英语(L2)参与下,母语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英语(L2)参与下,母语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以及目的语汉语(L3)对日英汉三语者汉语语音迁移的影响。同时,一些源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时间也是造成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出现迁移的原因。第六章,针对我们样本展现的日(L1)英(L2)汉(L3)三语者的语音迁移,并结合学习者已经掌握的日语(L1)和英语(L2)的音系特征,试提出有进行性功能的教学策略,期盼能给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些许参考。第七章,总结本文,试对日(L1)英(L2)汉(L3)三语汉语习得中的语音迁移形成初步的结论,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阮氏兰(NGUYEN THI LAN)[4](2021)在《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汉语教学在我们越南国家已有着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语教学需求和教学形态也不同。但不管是方法手段上,或是策略上存在差异,最终的目标仍是不断完善,不断发展越南的汉语教学事业,实现汉语教学过程效果的优化。然而,一位教师如何能实现汉语教学优化之目标?应从哪方面入手?据现代教学思想,从教学优化的角度来看,想达成教学优化之目标,必须要从教学优化设计做起,要清楚教学准备实施之前的依据,和所遵循相关过程等,来解决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优化”该词在教学中一般都指的是创设相关条件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来提高当前教学效率。提到“优化”这一说法,学术界研究者都以苏联着名的教育学家——尤·克·巴班斯基所提“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作为优化方案的根据。这一理论体系对世界学术界来讲,它并不陌生,该理论在很久以前,大约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苏联学者巴班斯基教授所提出来的一种全新教学学术理论体系。该理论主要运用在教学的理论研究之中,以现代教学系统理论的相关原则和方法,对教学理论体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求索。同时,该理论也获得学术界的共同观点,可以解决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学生的负担,解决教学效率偏低问题,使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最好的效果。目前,通过文献检索方法和实际调查,笔者发现越南汉语教学也存在着许多缺陷,面临着瓶颈问题,处于“无顶层设计缺支撑”状态,并与这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也不完善,急需现有一套标准、统一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流程方案,帮助每一位越南汉语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条件和教学任务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协调修改,完成即定的教学任务,让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由此,笔者也是怀着笃行致远的目标,为改善越南高校汉语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进行撰写本研究。在本研究中,笔者使用的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专业数据库、图书文献检索、调查问卷、非参与性课堂观察、综合数据的整理等工作手段。理论方面上,以二语习得理论、交际学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汉语教学理论作为本研究的指导理论,其中,借鉴巴班斯基教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体系、汉语教学的理论(包括汉语教学设计理论)作为核心理论依据。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具体如下:第一章是从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去了解在过去中至今的越南汉语教学形态和状况,确认其中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方面。第二章是对越南高校汉语教学情况进行实际调查,共调查了越南河内商业技术大学和越南河内首都大学两所学校的汉语教学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含学校现行汉语教师使用的教材来源、教学的目标、教学所用内容、教学的方法、教学课件、课堂活动组织等方面,以及汉语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对汉语课堂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等,来了解越南高校汉语教学实施情况。第三章是根据目前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条件,经过分析原因,针对学校现存的问题试图为越南高校归纳制定,提供一套标准的、规范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方案。第四章是通过优化设计的应用实施研究,来验证笔者的观点,为确认笔者在探索解决方法过程中,更有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思路。第五章是笔者为促进实施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的方案提供的保障性建议。笔者是一位来自越南的汉语学习者,《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研究》是笔者关注已久的课题,这一课题来源于笔者的汉语学习实践、教学实践和自身经历。在进行本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以教学优化设计方案作为目标设计,明显有助提高越南教师对于汉语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习得效果,并且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笔者的观点,证明这一套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教学优化设计方案可以帮助教师们有效地展开教学工作,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笔者衷心希望本研究能为越南的高校之中的汉语言教学优化研究方面的实施提出启示。在实践意义上,可应对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低效的问题。在理论意义上,可弥补越南高校教学优化设计研究方面的不足,为越南汉语教师给予理论性的帮助。同时,能够为当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有一定价值性的参考依据。为推动和深化中国、越南两国之间的关系稳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起到积极的贡献。
尹朋灯[5](2021)在《初级水平缅北克钦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 ——以迈扎央教育学院为例》文中指出缅甸克钦族(Kachin)在中国被称为景颇族(Wun Pawng),在印度被称为新颇族(Sing Po)。克钦语是克钦族民族通用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克钦语支。近年来,随着源源不断的克钦族学习汉语,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也面临着克钦族汉语学习方面的诸多教学问题。文章基于语言迁移理论、语言对比分析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以缅北迈扎央教育学院的克钦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语音听辨、统计分析和典型样本的实验等方法,从“母语”和“多语”角度分析克钦学生汉语语音偏误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研究发现:“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极差音’是学习者最难学会的内容,而在适度差异范围内,则差异越小越容易学会”;克钦学生学习汉语时受克钦语的影响强于受缅甸语的影响。克钦族汉语初学者有许多规律性、集中性和特殊性的语音问题。声母方面,n、1、z、r属低难度;j、q、s、c、x属中等难度;zh、ch、sh属高难度。发音部位层面,按难度低到高依次是舌尖中、舌尖前、舌面前、舌尖后。发音方法层面,重难点集中在送气擦音和送气塞擦音。韵母方面,(?)、(?)、ua、uai、un、uang、uen、iong、ueng 属低难度;ou、iou、ian、uei、uo、ue、uan 属中等难度;er、ei、u、un属于高难度。其中,儿化音、卷舌音和撮口呼是重难点。声调方面,问题集中且重难点是第二声和第三声,主要是调域、调型、调时和语调问题。其中,调型、调域主要受德宏方言的影响,调时和语调问题是深受缅甸语和克钦语影响,存在声调环绕、颤抖、摇摆等问题。克钦学生存在一些特定的声韵偏误条件,并构成若干个“偏误链”。如:当c、s、q、x与齐齿呼韵母相拼时,常规性误读为[cj]、[sj]、[cj]、[sj];有且仅当n与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相拼时学生会读错;有些韵母单独读时偏误率很高,搭配声母后明显得到改善,如ei、ou。学生的偏误问题有识音层面、听辨层面、发声层面以及综合性的偏误等等,主要偏误原因是多语杂糅、本土汉语教学问题、汉语拼音方案问题、汉语拼音与克钦文的音形差异以及网络汉语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文章从语言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黄煌[6](2021)在《中缅边境国门中学汉语教学情况研究 ——以畹町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1967年以后,在中缅关系缓和的大背景下,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周边国家对中国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16年中缅形成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中缅双方关系更加紧密。在此背景下,缅甸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在汉语学习方面,除了缅甸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缅甸学生专门来华学习汉语(如去华文学校,进入大学汉语课堂学习)的情况以外,还出现了缅甸学生在中缅边境国门中学进行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情况。缅甸学生在国门中学进行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时,其语文学习作为这部分学生学习汉语的一种方式,为华文教育发展做出贡献。本研究旨在探讨和分析国门中学缅籍学生汉语学习情况。研究通过对中缅边境国门中学(以德宏畹町中学为主)各方面的观察来了解学校现状,在学习方面从师资力量、教材情况,学生课程安排、学生汉语学习效果、学生学习动机来探究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师教学情况,在教学环境方面从学校环境、教室宿舍环境、上下学往返情况等方面探究其学习环境和学习难度,在资金和前途方面,从奖助学金的发放,家庭情况,学习汉语后的发展前途方向来观察学习汉语后可以给学生带来的帮助。研究通过问卷发放和访谈的形式,对中缅边境国门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除此以外对校园进行实地观察和调研,来对国门中学(以畹町中学为主)以及国门中学中汉语教学情况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通过数据资料调查分析得出国门中学在学生读书随意性,资金,以及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出现读书随意性大、资金保障不足、社会认可度不够高等问题,在国门中学留学生的调查问卷发现学校在学费及学杂费、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形式等方面有所不足。研究在最后为国门中学华文教育的发展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以便于促进国门中学华文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陈娟[7](2021)在《《HSK(五级)考试大纲》中的文化词汇及其教学研究》文中提出汉语文化词汇的语义和结构当中渗透许多我们中华民族的特色,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多数不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在理解和运用汉语文化词汇时就会存在问题,从而导致交际失败。随着学习汉语进程的深入,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汉语文化词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讲解文化词汇,精准地传达语义、传播中国文化变得十分重要。本论文参照常敬宇先生的《汉语词汇文化》中对文化词汇的界定和分类,以孔子学院/国家汉办主编的《HSK(五级)考试大纲》词汇大纲中的文化词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文化词汇进行定量统计、分类及分析,并且提出汉语文化词汇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选取《HSK(五级)考试大纲》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文化词汇在对外汉语文化词汇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提出教学建议。
海客(HAYKEL T0UMI)[8](2021)在《多语背景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突尼斯中文教育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师资、教材、教学法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突尼斯中文教育的良好发展。本文立足于语言规划和汉语国际传播理论,对突尼斯中文教育进行历时与共时的研究,聚焦突尼斯中文教育的“三教”(师资、教材、教法)问题,分析突尼斯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影响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评析中文教育在突尼斯的地位,提出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的对策,不仅可以为中文教育国别化研究增加一个个案,丰富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同时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突尼斯中文教育水平的提升,并且对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的中文教育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研究资料。我们对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布尔吉巴语言学院和19所开设中文课程的高中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在大学任教的7位本土汉语教师和1位输入式教师以及在高中任教的7位本土汉语教师进行了访谈,实地走访了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布尔吉巴语言学院、马尔萨高中等开设中文教育的学校和机构,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研究材料,在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师资方面,突尼斯中文教师数量较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输入型教师,即由中国国家汉办派出的中国教师(7人);一类是突尼斯本土汉语教师(25人),其中在中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毕业于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汉语本科专业的教师21人。突尼斯汉语师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合格中文教师短缺;中文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缺乏中文教师选拔和评估标准;中文教师的专业培训不足;教师收入偏低导致教师热情不高。改进突尼斯中文师资的对策为:制定突尼斯本土中文教师标准;加大本土教师培养力度,充实突尼斯中文师资力量;加强中文教师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提高中文教师待遇水平。教材方面,40年以来突尼斯各高校中文教育一直使用中国政府赠送的通用型教材,以《新实用汉语课本》为主,本土中文教材只有一套在高中使用的教材《龙》,缺乏针对高校和培训机构的本土中文教材。教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输入型教材缺乏对突尼斯学习者的针对性;本土中文教材严重缺乏;教材种类不够丰富。改进突尼斯本土中文教材的对策为:培养汉语知识足以承担编写任务的本土教师;本土教师和中国教师一起参加编写教材的项目;注重开发纵向的系列教材和横向的配套教材;根据突尼斯学习者的特点筛选教材内容。课程与教学方面,突尼斯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法来支撑中文教学,教师常常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决定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法以语法翻译法为主,部分教师也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汉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不利于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不够丰富;教学中缺乏中国文化元素,不能满足学习者需求。改进突尼斯汉语教学的对策为: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听说能力培养;创造中文情景,营造轻松氛围,增加学习者的开口率;采用任务教学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为汉语学习者创造更多文化体验和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语言规划角度看,突尼斯是一个多语社会,中文在突尼斯的地位不太高,中文教育的竞争力有待提升。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中文教育缺乏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中文教育体系不完整,教育机构数量无法满足中文学习需求;突尼斯中文教育存在“四缺”现象,即:缺乏行业标准、缺少专业的汉语师资、缺少有针对性的本土汉语教材、缺少适合突尼斯学习者的汉语教学法,直接影响了中文教育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发展突尼斯的中文教育,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一)政府应更加重视中文教育,为中文教育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二)增加各级各类中文教育机构的数量,扩大中文教育规模;(三)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包括汉语能力标准、教学大纲、教师标准等),确保中文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四)解决“三教”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中文教育水平;(五)加强与中国高校和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六)借鉴法国中文教育的有关标准和汉语教材。非洲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在中文教育发展上存在一些共同特点,因此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的解决方案对其他非洲和阿拉伯国家有一定借鉴意义。
田海琰[9](2021)在《西藏农牧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昂仁县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7年秋,西藏自治区初中起始年级开始使用全国统编语文教材;2019年8月笔者来到西藏昂仁县中学支教,发现统编语文教材的使用对当地教师和学生都有着一定的挑战。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教材、亲近教材,如何使教学更适合农牧区学生,并着眼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是笔者在支教期间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试图要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课程标准的梳理、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实践的感悟中进行研究。在课标的梳理中,发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标的内容在内部之间有继承和发展,与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有趋同和差异;在教材的对比中,发现统编语文教材与西藏区编汉语教材的相同篇目存在差异性,不同篇目存在相通性。因此,统编本在西藏农牧区的教学实践中,可立足于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借鉴区编汉语教材的选择与教学。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对西藏农牧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启发。本论文一共分为绪论、三个章节和结语:绪论部分明确研究动机和选题依据,阐明研究内容和方法,同时在相关文献的梳理上提出本论文的创新点。第一章从课程标准的研究入手,2014年的《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对2006年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有继承和发展,201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2014年的《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既有差异又有趋同,找出课程标准间的趋近性和差异性,以便更好地指导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第二章从教材的研究入手,将统编语文教材与以前的西藏区编教材进行对比,立足于两套教材范文的相同篇目和不同篇目。相同篇目的文题、所在位置、单元编排方式、注释、练习以及教学要求存在差异,不同篇目的主题、文体、作者、描写对象等又存在相通之处。通过教材的比较,找出两套教材内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让农牧区教师在统编教材的使用中找到突破口,克服畏难情绪。第三章从教学实践的研究入手,从口语交际、阅读、写作三个方面,指出昂仁县中学的教学现状、分析原因,并在教学实践的感悟中给出建议。结语部分对本论文的研究进行总结,提出西藏农牧区走进统编语文教材可以进一步努力的几个方面,并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作了说明。
夏之芳[10](2021)在《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历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乌兹别克斯坦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之一,自古便与中国有密切往来。2013年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联系愈发密切。随着中乌关系的友好发展,汉语在中乌交往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需要大量汉语人才。近几十年来,汉语教学在乌兹别克斯坦发展迅速,不仅开设了孔子学院、培训中心等专业汉语机构,同时,汉语教学也进入了国家教育体系,大学本科教育、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均有汉语课程的开设。在取得以上成果的同时,当前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发展出现了滞缓现象,近年来教学方式及相关政策萧规曹随,并未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需求而改变。因此,寻找乌兹别克斯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打破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章:第一章论述了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的历史渊源、现状意义及研究方法。本文采取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日记法、数据分析法等对该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其中问卷调查法和日记法是对乌兹别克斯坦汉语学习者及汉语课堂情况的真实调查。第二章对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地区汉语教学情况以及汉语教学渊源进行分析。在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公立的教学单位以外,孔子学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在乌兹别克斯坦共有两所孔子学院,他们分别是塔什干孔子学院和撒马尔罕孔子学院,这两所孔子学院对汉语教学的推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第三章对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情况的问卷调研。该部分以几所高校汉语系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从学习汉语的动机、学习汉语的目的、学习汉语的态度、对教学、教师、教材的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以期为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的发展提供较为真实客观的建议。第四章从教学过程和教师的发展等方面入手,对乌兹别克斯坦当前汉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描述。本章指出来目前在教材、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及课堂教学过程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第五章和第六章则是针对当前各汉语教学机构的教材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目前各教学单位所使用的汉语教材有的是通用化教材,有的是本土国别化的教材。对各单位汉语教材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和描述,有助于系统的对比分析各类教材,也为未来的教材选择提供一个横向参考。同时,本文建议未来汉语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可有针对性地开发本土化教材。本文通过回顾并总结乌兹别克斯坦对外文化历史发展沿革,简要梳理主要历史时期的汉语发展过程。苏联时期塔什干国立大学就成立了汉语专业,1991年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汉语教学在当地快速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本文通过调研的方式收集有关乌兹别克斯坦教学的各方面数据。结合现实情况从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育与教学相关制度与政策、教育教师提升与培训制度、汉语教材、汉语课程等方面,对汉语教师与汉语专业大学生做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客观、系统化的分析整理,找出汉语教学在乌兹别克斯坦发展的“瓶颈”根源所在。同时,指出乌兹别克斯坦学校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汉语教学在乌兹别克斯坦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提高汉语教学在乌兹别克斯坦的适用性、功能性、受欢迎程度。
二、浅谈汉语教学如何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汉语教学如何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审美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审美化教学相关理论 |
1.5.1 审美化教学的教育心理学基础 |
1.5.2 审美化教学的生理学基础 |
1.5.3 美感理论的借鉴 |
第二章 审美化教学的内涵、特征和实施路径 |
2.1 审美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
2.2 审美化教学的特点 |
2.2.1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
2.2.2 实效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
2.2.3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
2.3 审美化教学的原则 |
2.4 教学的审美化路径 |
2.4.1 教学因素的审美转化 |
2.4.2 教学过程的审美转化 |
2.4.3 教学主体审美关系的建构 |
第三章 汉语口语教学的审美因素分析 |
3.1 汉语口语的形式美 |
3.1.1 汉语口语的语音美 |
3.1.2 汉语口语词汇的对称美 |
3.2 汉语口语的内容美 |
3.2.1 汉语口语的含蓄美 |
3.2.2 汉语口语词汇的具象性 |
3.2.3 汉语口语的意蕴美 |
第四章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审美化实践 |
4.1 教师自身的审美价值 |
4.1.1 树立正确的审美教育理念 |
4.1.2 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 |
4.2 教学过程的审美化 |
4.2.1 优选教学媒体,进行课堂导入 |
4.2.2 运用审美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
4.2.3 第二课堂作业布置的审美化设计 |
第五章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审美化设计 |
5.1 审美化教案设计 |
5.1.1 课前分析 |
5.1.2 《旅游》教案教学实施 |
5.2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审美化评估与建议 |
5.2.1 问卷调查 |
5.2.2 实地访谈 |
5.2.3 教学效果 |
5.2.4 教学建议 |
第六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审美化调查 |
附录2 学生访谈分布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汉语成语习得偏误研究 ——以新加坡汉语学习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1.汉语国际教学中有关成语文化教学方面的研究 |
2.汉语国际教学中有关成语教学策略建议方面的研究 |
3.汉语国际教学中有关成语习得偏误的研究 |
4.汉语国际教学中有关成语教材和工具书方面的研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新加坡学生汉语习得现状 |
(一)数量庞大的学习群体 |
(二)英语语言文化环境的冲击 |
(三)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阻碍 |
(四)学生汉语成语水平较低 |
二、新加坡汉语学习者成语习得偏误及原因分析 |
(一)偏误类型 |
1.字形偏误 |
2.结构偏误 |
3.语义偏误 |
4.语用偏误 |
(二)产生偏误的原因 |
1.成语结构的复杂性 |
2.成语文化内涵的深层次性 |
3.第一语言负迁移 |
三、针对新加坡汉语学习者成语偏误的教学方法 |
(一)类比法 |
(二)溯源教学法 |
1.情节溯源 |
2.形象溯源 |
3.手法溯源 |
(三)说文解字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新加坡汉语学习者使用成语的教学设计 |
致谢 |
(3)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语言迁移研究 |
1.1.2 语言迁移研究发展简史 |
1.1.3 习得 |
1.1.4 实践背景 |
1.2 研究界定 |
1.2.1 三语和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的区别 |
1.2.2 三语习得和二语习得 |
1.2.3 本文研究问题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仪器 |
1.5 研究价值和意义 |
1.6 相关文献综述 |
1.6.1 三语习得研究发展史 |
1.6.2 语言迁移研究动态 |
1.7 研究方法 |
1.7.1 实证研究法 |
1.7.2 对比分析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实验语音学 |
2.2 偏误分析理论 |
2.2.1 偏误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状况 |
2.2.2 偏误分析理论的发展过程 |
2.2.3 偏误分析理论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
2.3 语言迁移理论 |
2.3.1 语言迁移 |
2.3.2 语际影响 |
2.4 中介语理论 |
2.4.1 中介语的名称之辨 |
2.4.2 中介语的形成因素 |
2.4.3 中介语的特点 |
第3章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1 设计方案 |
3.2 调查对象及过程 |
3.2.1 调查对象 |
3.2.2 实验信息采集的过程 |
3.3 praat辅助语音分析 |
3.3.1 praat的相关参数介绍 |
3.3.2 基于praat的语音偏误分析 |
第4章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语音迁移的实证分析 |
4.1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辅音的迁移 |
4.1.1 擦音的迁移 |
4.1.2 塞擦音的迁移 |
4.1.3 鼻音的迁移 |
4.1.4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迁移 |
4.2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元音的迁移 |
4.2.1 单元音的迁移 |
4.2.2 复元音的迁移 |
4.3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音变的迁移 |
4.3.1 上声变调的迁移 |
4.3.2 “一”和“不”的变调 |
4.3.3 轻声 |
4.3.4 儿化 |
第5章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语音迁移的成因分析 |
5.1 语际影响 |
5.1.1 无英语(L2)参与,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 |
5.1.2 英语(L2)参与下,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 |
5.1.3 目的语汉语(L3)的影响 |
5.2 学习者自身的影响 |
5.2.1 学习动机 |
5.2.2 学习时间 |
5.2.3 学习策略 |
第6章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语音的教学策略 |
6.1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辅音的教学策略 |
6.1.1 f和h的教学 |
6.1.2 zh、ch、sh的教学 |
6.1.3 r和l教学 |
6.1.4 z、c、s和 j、q、x的教学 |
6.1.5 -n和-ng的教学 |
6.1.6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教学 |
6.2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元音的教学策略 |
6.2.1 单元音的教学 |
6.2.2 复元音的教学 |
6.3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声调的教学策略 |
6.4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音变的教学策略 |
6.4.1 汉语(L3)变调的教学 |
6.4.2 汉语(L3)轻声的教学 |
6.4.3 汉语(L3)儿化的教学 |
第7章 结语 |
7.1 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4)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越南高校汉语教学发展呈现新需求 |
(二)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亟需解决低效问题 |
(三)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是低效问题解决的关键 |
(四)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设计研究不足 |
(五)本研究者具有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研究的条件 |
二、概念界定 |
(一)外语教学 |
(二)高校汉语教学 |
(三)汉语教学的优化 |
三、文献综述 |
(一)外语教学优化研究 |
(二)汉语教学优化研究 |
(三)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研究 |
(四)研究述评 |
四、理论基础 |
(一)二语习得理论 |
(二)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三)汉语教学理论 |
(四)交际学理论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步骤 |
第一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育的发展历程 |
一、萌芽阶段(公元前1 世纪至黎朝时期) |
(一)社会背景:封建社会政治、宗教上的影响和需求 |
(二)高校汉语教育状况:建立最早的封建社会汉语教学大学 |
(三)汉语教学的形态:个别式教学 |
(四)汉语教学的结果:教育资源受限,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
二、形成阶段(阮朝时期至1975 年) |
(一)社会背景:受政治的影响,汉语成为越南人学习的一种外语 |
(二)高校汉语教育状况:汉语主要由国家公办外语系大学进行教授 |
(三)汉语教学的形态:以传递—接受为标准教学形式 |
(四)汉语教学的结果:教学效果处于低效状态 |
三、发展阶段(1975 年至今) |
(一)社会背景:政治、经济、教育的需求,汉语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
(二)高校汉语教育状况:公办大学及民办大学大量开设汉语系 |
(三)汉语教学的形态:以传达—交换信息为标准教学形式 |
(四)汉语教学的结果:面临瓶颈问题 |
第二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现状分析 |
一、现状描述 |
(一)调查对象 |
(二)数据收集方法 |
(三)调查结果 |
二、现状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设计问题 |
(二)课堂教学实施问题 |
三、原因分析 |
(一)内部因素 |
(二)外部因素 |
第三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设计的优化 |
一、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目标 |
(一)能够引导教学活动方向,提高教学质量 |
(二)要考虑到课程时间标准、精力的消耗和教学环境条件 |
(三)要明确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学生能否达到汉语能力培养目标的可能性 |
二、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内容 |
(一)内容要以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目标为基础 |
(二)内容要有完整性 |
(三)内容要有科学性和实践性 |
(四)内容要符合学生当前水平可接受的可能性 |
(五)内容要符合教程规定的课时标准 |
(六)内容要符合当前的教学条件和物质条件 |
三、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理据 |
(一)二语习得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
(二)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
(三)汉语教学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
(四)交际学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
四、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形态 |
(一)教学设计优化的理念 |
(二)教学设计优化的形式 |
(三)教学设计优化的原则 |
(四)教学设计优化的方法 |
五、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条件 |
(一)汉语教师能力要满足工作的专业性要求 |
(二)教学方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 |
(三)发挥现有教学条件的可能性 |
(四)创造适合本土学习的教学条件 |
六、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过程 |
(一)课堂教学的前期信息调查分析阶段 |
(二)课堂教学的中期的课程策划阶段 |
(三)后期教学实施阶段 |
第四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实施优化 |
一、准备的优化 |
(一)教学对象分析的优化 |
(二)教学环境分析的优化 |
二、运行的优化 |
(一)教学目标定制的优化 |
(二)课堂管理组织的优化 |
三、评估的优化 |
(一)评估的标准 |
(二)评估的内容 |
四、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分析 |
(一)初级汉语水平学生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 |
(二)中级汉语水平学生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 |
(三)高级汉语水平学生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 |
第五章 促进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的建议 |
一、教材编写的建议 |
(一)推动针对越南本土学生的教材编写 |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
二、教师教学的建议 |
(一)教师的自身素养 |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方面 |
三、教学管理的建议 |
(一)创设必要的教学基础条件 |
(二)提升教师们的教学管理主体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研究对象综合信息调查问卷 |
附录二 研究对象特征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学校教学环境调查问卷 |
附录四 教学对象特征的访谈提纲设计 |
附录五 教师的汉语教学现状及教学观念调查问卷 |
附录六 越南高校教师的访谈提纲设计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5)初级水平缅北克钦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 ——以迈扎央教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四、理论基础 |
五、术语、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学院概况与调查综述 |
第一节 校园环境与办学情况 |
第二节 汉语专业办学情况 |
第三节 调查与分析综述 |
第二章 语料采集与录音样本分析 |
第一节 克钦学生汉语声母偏误分析 |
第二节 克钦学生汉语韵母偏误分析 |
第三节 克钦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 |
第四节 克钦教师汉语语音偏误分析 |
第五节 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声学分析 |
第三章 克钦学生汉语语音偏误成因分析 |
第一节 已学语言和语言习得负迁移 |
第二节 目的语引起的偏误 |
第三节 汉语拼音与克钦文的音形差异 |
第四节 本土汉语教学导致的语音偏误 |
第四章 克钦族学生汉语语音偏误解决策略 |
第一节 宏观视角下的语音教学策略 |
第二节 微观视角下的语音教学策略 |
第三节 教学管理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论着类 |
二、学位论文类 |
三、期刊论文类 |
四、其他类 |
附录 |
附录1:《迈扎央教育学院克钦族师生汉语语音测试表》 |
附录2 -1:《PC5(预科班)学生基本信息调查表》 |
附录2 -2:《TCL(大一)学生基本信息调查表》 |
附录3:《迈扎央教育学院师生汉语语音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4 -1:《汉语普通话与克钦语声母对照表》 |
附录4 -2:《汉语普通话与克钦语韵母对照表》 |
附录5:《汉语与缅语韵母系统对照表》 |
附录6 -1:《德宏方言声母系统对照表》 |
附录6 -2:《德宏方言韵母系统对照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中缅边境国门中学汉语教学情况研究 ——以畹町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一、国门学校的界定和起源 |
二、缅籍学生义务教育阶段跨境入学情况研究综述 |
三、国家政策的补贴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缅边境德宏国门中学概况 |
第一节 德宏概况 |
一、自然概况 |
二、人文概况 |
第二节 中缅边境国门中学概况及其汉语教学概况 |
一、德宏国门中学概况 |
二、畹町中学汉语教育概况 |
第二章 中缅边境国门中学针对缅籍学生汉语教学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发放的实施 |
一、问卷设计 |
二、调查实施 |
第二节 畹町中学办学情况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样本结构 |
二、畹町中学教师情况 |
三、畹町中学学生构成情况 |
四、学生住行条件调查分析 |
五、畹町中学办学情况及办学情况调查 |
第三节 畹町中学汉语教学情况调查 |
一、学生汉语水平调查 |
二、汉语教材情况 |
三、汉语课程设置情况调查 |
四、就业及升学前景调查 |
第三章 国门中学汉语教学存在困难、问题分析 |
第一节 缅甸国内政策带来困难 |
一、缅甸国内对华态度的历史问题 |
二、缅甸华文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
三、缅甸国内政策对国门中学教学带来的影响 |
第二节 缅籍学生来华学习随意性强 |
一、畹町中学学生流失问题 |
二、畹町中学学生流失情况分析 |
第三节 中缅边境国门中学汉语教学问题 |
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
二、教学方法有待提升 |
第四节 社会对华文教育认可度不够 |
一、国家层面认可度问题 |
二、民间层面认可度问题 |
第五节 学生学习经费保障存在问题 |
一、国门中学经费保障基本情况 |
二、国门中学学费及补助情况与高校留学学费及补助对比 |
第四章 对国门中学办学及汉语教学的建议 |
第一节 对国门中学办学的建议 |
一、小班化教学 |
二、加强对缅籍学生的帮扶 |
三、增加针对缅籍学生汉语学习活动安排 |
第二节 对国门中学汉语教学的建议 |
一、适当地删减改编教材或是编写新教材 |
二、加强与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合作交流 |
三、根据学生要求,丰富教学手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附录 汉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7)《HSK(五级)考试大纲》中的文化词汇及其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化词汇的研究现状 |
(一)汉语文化词汇本体研究 |
(二)文化词汇的翻译研究 |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汇的研究 |
四、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汇及其教学的重要性 |
第一节 文化词汇的界定与分类 |
一、文化词汇的界定 |
二、文化词汇的分类及《HSK(五级)考试大纲》中文化词汇的分类 |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
一、文化词汇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
二、文化词汇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三、文化词汇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四、文化词汇的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
第二章 《HSK(五级)考试大纲》词汇大纲介绍及其文化词汇的定量统计 |
第一节 《HSK(五级)考试大纲》词汇大纲介绍 |
一、词汇大纲中词汇级别的构成 |
二、词汇大纲中不同性质词汇数量统计 |
第二节 《HSK(五级)考试大纲》中文化词汇的定量统计 |
一、《HSK(五级)考试大纲》中文化词汇的统计 |
二、《HSK(五级)考试大纲》中文化词汇的分析 |
第三章 文化词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及《HSK(五级)考试大纲》中的文化词汇教学设计 |
第一节 对外汉语文化词汇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
一、对外汉语文化词汇的教学原则 |
二、对外汉语文化词汇的教学方法 |
第二节 《HSK(五级)考试大纲》中文化词汇教学设计 |
一、文化词汇的教学设计 |
二、文化词汇教学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多语背景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研究动态 |
(一) 国别化汉语传播研究 |
(二) 国别汉语教学的“三教”问题研究 |
(三) 有关国家的中文教育研究 |
(四) 突尼斯中文教育研究 |
四、研究内容 |
五、理论基础 |
(一) 语言规划理论 |
(二) 语言传播理论 |
六、研究方法 |
(一) 问卷调查法 |
(二) 访谈法 |
(三) 文献法 |
第一章 突尼斯国情及中文教育概况 |
第一节 突尼斯共和国概况 |
一、突尼斯的地理位置优势 |
二、突尼斯历史回顾 |
三、突尼斯的政治格局 |
四、突尼斯经济概况 |
第二节 突尼斯的语言使用情况与语言政策 |
一、突尼斯的语言使用情况 |
二、突尼斯语言政策 |
第三节 突尼斯中文教育概况 |
一、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历史 |
二、突尼斯的中文教育机构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突尼斯中文教师研究 |
第一节 突尼斯中文教师发展背景 |
一、突尼斯国民教育体制 |
二、突尼斯教师培养体系 |
三、突尼斯教师在职培训体系 |
四、突尼斯本土中文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
第二节 突尼斯中文教师队伍状况 |
一、突尼斯中文教师的来源 |
二、突尼斯高校的中文教师 |
三、突尼斯中学的中文教师 |
四、突尼斯中文教师的构成 |
五、突尼斯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
第三节 突尼斯中文师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一、突尼斯中文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突尼斯中文教材研究 |
第一节 突尼斯中文教材概况及输入型教材的适用性 |
一、突尼斯中文教材概况 |
二、输入型教材对突尼斯大学生的适用性分析 |
第二节 突尼斯本土中文教材《龙》分析 |
一、《龙》的结构 |
二、《龙》的内容分析 |
三、《龙》的使用情况分析 |
第三节 突尼斯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
一、突尼斯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 |
二、编写突尼斯本土汉语教材的几点建议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突尼斯中文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法研究 |
第一节 突尼斯中文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 |
一、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初期(1977-1990年)的课程设置 |
二、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第二个时期(1990-1998年)的课程设置 |
三、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第三个时期(1998年-2007年)的课程设置 |
四、突尼斯中文发展第四个时期(2007至今)的课程设置 |
第二节 突尼斯中文教学方法 |
一、语法翻译法 |
二、任务型教学法 |
三、游戏教学法 |
第三节 突尼斯中文课程与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
一、突尼斯中文课程与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
二、改进突尼斯中文教学效果的对策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语言规划视角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的思考 |
第一节 突尼斯中文教育的地位及发展困境 |
一、突尼斯的外语教育政策 |
二、突尼斯各种外语的地位 |
三、中文教育在突尼斯的地位及发展困境 |
第二节 突尼斯民众对汉语的态度及学习需求 |
一、对汉语的态度 |
二、汉语学习倾向 |
第三节 中阿合作背景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对策 |
一、中阿关系及其对阿拉伯国家中文教育的影响 |
二、语言规划背景下的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对策 |
第四节 本研究对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文教育发展的启示 |
一、非洲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中文教育发展的共同问题 |
二、突尼斯解决方案对其他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文教育发展的启示 |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一、本文研究结论 |
二、创新之处 |
三、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突尼斯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汉语) |
附录2: 突尼斯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阿拉伯语) |
附录3: 补充调查: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针对《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内容的调查)(汉语) |
附录4: 补充调查: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针对教材内容的调查)(英语) |
附录5: 对突尼斯高中学习者的调查问卷 |
附录6: 对突尼斯高中汉语教师的调查问卷 |
附录7: 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中国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8: 高校本土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9: 补充访谈(高校本土教师对《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内容的看法) |
附录10: 教师访谈结果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西藏农牧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昂仁县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动机 |
二 选题依据 |
三 研究综述 |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五 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课程标准的趋近与差异 |
第一节 课程标准的继承与发展 |
一 从课程性质分析 |
二 从课程理念分析 |
三 从课程目标分析 |
第二节 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
一 课程性质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
二 课程理念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
三 课程目标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
第三节 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的变化和问题 |
一 从教与学的理念来看 |
二 从教与学的方式来看 |
三 从教材和教师素养来看 |
四 从汉语学习环境来看 |
第二章 教材内容的分析与选择 |
第一节 《汉语》教材分析 |
一 教材体系结构介绍 |
二 教材范文分析 |
三 两套教材的比较与分析 |
第二节 相同篇目比较 |
一 相同篇目的差异性 |
二 相同篇目中教学要求的异同 |
三 相同篇目教材内容的选择 |
第三节 不同篇目比较 |
一 不同篇目的相似性 |
二 不同篇目教材内容的选择 |
第三章 教学实践的分析与建议 |
第一节 口语交际教学分析 |
一 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 |
二 口语交际现状原因分析 |
三 口语交际教学实践分析与建议 |
第二节 阅读教学分析 |
一 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
二 阅读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
三 阅读教学实践分析与建议 |
第三节 写作教学分析 |
一 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
二 写作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
三 写作教学实践分析与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图表索引 |
附录A 《汉语》教材目录一览表 |
附录B 相同篇目练习题梳理 |
致谢 |
(10)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历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汉语教学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发展及现状 |
2.1 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地区的汉语环境 |
2.1.1 前苏联时期的汉语教学 |
2.1.2 苏联时期的汉语教学 |
2.1.3 独立后的汉语教学 |
2.2 乌兹别克斯坦孔子学院的发展与现状 |
2.2.1 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孔子学院 |
2.2.2 撒马尔罕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 |
2.3 结语 |
第三章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调研 |
3.1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育相关制度与政策 |
3.1.1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高等教育政策 |
3.1.2 乌兹别克斯坦各学段汉语教师提升进修与培训制度 |
3.1.3 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赴中国留学奖学金制度 |
3.2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情况调查 |
3.3 学习汉语的动机及其对学习兴趣与效果的影响 |
3.4 对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中教学方法应用的调研 |
3.4.1 交际法 |
3.4.2 任务型 |
3.4.3 多媒体使用 |
3.4.4 网络使用 |
3.4.5 汉语课程设置以及课堂教学方法 |
3.4.6 学生课外活动学习情况 |
3.4.7 学生学习汉语的收获与毕业后打算 |
第四章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
4.1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的未来及现今所存在的问题 |
4.2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育发展建议 |
4.2.1 课前相关的文化导入 |
4.2.2 如何提高学生课堂语言表达兴趣及加强其表达能力 |
4.2.3 加强本土汉语教师的专业培训(汉语知识及教学方法的提高) |
4.2.4 建立培养汉语专业人才机制 |
第五章 教材的使用现状调查、分析与建议 |
5.1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材使用现状调查 |
5.1.1 学校汉语课程设置情况 |
5.1.2 大学汉语教材使用情况 |
5.1.3 中学汉语教材使用情况 |
5.2 教材的外在形式 |
5.2.1 字号与字体 |
5.2.2 版面结构 |
5.2.3 插图形式 |
5.3 教材的内容结构 |
5.3.1 语音 |
5.3.2 词汇 |
5.3.3 语法 |
5.3.4 课文 |
5.3.5 练习 |
5.4 翻译模式 |
5.4.1 词汇翻译 |
5.4.2 语法解释 |
5.4.3 课文内容方面 |
5.4.4 练习方面 |
5.4.5 汉语教材的适用情况 |
第六章 汉语文化流行趋势带动下的教材发展 |
6.1 适用中小学阶段的综合性教材 |
6.1.1 适合小学使用的教材:《汉语乐园》 |
6.1.2 适合中学使用的教材:《跟我学汉语》 |
6.2 适用于大学阶段的综合性汉语教材 |
6.2.1 针对大学阶段的综合汉语教材:《当代汉语》 |
6.2.2 适用大学阶段的国别化综合汉语教材:《基础汉语》与《新实用汉语课程》 |
6.3 其他教材 |
6.3.1 成人教材 |
6.3.2 网络多媒体教材 |
6.4 教材本土化的研究状况 |
6.4.1 本土化教材的概念 |
6.4.2 本土化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
6.4.3 教材本土化的跨度 |
6.5 俄语版汉语教材的研究综述 |
6.5.1 中国关于教材编写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6.5.2 乌兹别克斯坦各高校、中、小学校所用的汉语教材综述 |
6.6 汉语教材编写及改进建议 |
6.6.1 教材生词编写的建议 |
6.6.2 教材语法编写的建议 |
6.6.3 教材话题编写的建议 |
6.6.4 教材练习编写的建议 |
6.6.5 教材文化内容编写的建议 |
6.6.6 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材编写所存在的问题及对其展望 |
6.6.7 其他的相关建议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乌兹别克斯坦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 |
四、浅谈汉语教学如何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论文参考文献)
- [1]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审美化研究[D]. 师丽俊.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汉语成语习得偏误研究 ——以新加坡汉语学习者为例[D]. 曹钰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3]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D]. 魏思文. 吉林大学, 2021(01)
- [4]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研究[D]. 阮氏兰(NGUYEN THI LAN). 西南大学, 2021(01)
- [5]初级水平缅北克钦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 ——以迈扎央教育学院为例[D]. 尹朋灯.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6]中缅边境国门中学汉语教学情况研究 ——以畹町中学为例[D]. 黄煌.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7]《HSK(五级)考试大纲》中的文化词汇及其教学研究[D]. 陈娟.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8]多语背景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研究[D]. 海客(HAYKEL T0UMI).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1)
- [9]西藏农牧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昂仁县中学为例[D]. 田海琰.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乌兹别克斯坦汉语教学历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夏之芳.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