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耳螨的治疗和预防

兔耳螨的治疗和预防

一、兔耳螨的治疗和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王可轩[1](2020)在《青蒿素固体分散体制备及猫眼草黄素影响青蒿素耐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实验研究了青蒿素固体分散体(Artemisinin solid dispersions,ART SDs)的制备工艺并确定了工艺参数,初步阐述青蒿素工业生产废料中的非抗疟成分猫眼草黄素基于转运体影响青蒿素耐药性机制,为寻找青蒿素耐药外排小分子抑制剂奠定重要基础。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青蒿素固体分散体的含量,确定桨法测定其溶出度。青蒿素固体分散体采用溶剂法制备,通过单因素筛选载体种类、载体比例、搅拌时间、溶剂用量,以溶出度为评价指标优化处方确定青蒿素固体分散体的最佳制备工艺,以红外吸收光谱法(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青蒿素原料药(Artemisinin)、大豆卵磷脂(Soy lecithin)、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聚乙二醇6000(PEG6000)、物理混合物(Physical mixture,PM)、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s,SDs)进行鉴别。筛选出的最佳制备工艺为:青蒿素-大豆卵磷脂-PVPk30=1:1:7。无水乙醇溶剂20 mL,搅拌时间30 min,50℃干燥24 h。红外吸收光谱法(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结果表明青蒿素与载体间形成氢键且以新的无定型状态存在。在溶出结果显示青蒿素原料药40 min内几乎不溶出,固体分散体在30 min内快速溶出,30 min后达到溶出平衡,溶出度达到87.2%。通过血传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建立青蒿素敏感、抗性小鼠模型,分别连续灌胃给予青蒿素、青蒿素固体分散体、青蒿素固体分散体-丙酮层、猫眼草黄素及青蒿素分散体-猫眼草黄素(1:2)复配药物,考察不同药物处理组小鼠的抗疟活性。检测抗疟活性发现青蒿素、青蒿素固体分散体在抗性小鼠模型上原虫寄生率高于敏感小鼠,而抑制率低于敏感组;猫眼草黄素单用组及青蒿素分散体-猫眼草黄素复配组在敏感动物模型上无抗疟活性,但在抗性小鼠感染模型上敏感性增加,原虫寄生率显着降低,而抑制率显着升高。采用RT-qPCR法,考察不同药物处理组小鼠小肠MRP(1、2、4、5)/ABCC1、ABCC2、ABCC4、ABCC5mRNA表达水平变化。RT-qPCR法表明青蒿素、青蒿素固体分散体连续给药七天可显着上调MRP2/ABCC2 mRNA表达,猫眼草黄素单用组及复配组可显着逆转由青蒿素诱导上调的MRP2基因表达水平。本实验确定的青蒿素固体分散体(Artemisinin solid dispersions,ART SDs)制备工艺操作简单,显着改善了青蒿素的溶出度,解决了青蒿素水溶性差的问题。发现青蒿素耐药性形成的关键机制可能与MRP2密切相关。猫眼草黄素可显着下调MRP2/ABCC2mRNA表达水平是其逆转青蒿素耐药性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戴江[2](2020)在《兔皮肤真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文中研究指明兔皮肤真菌病,是由须毛癣菌和小孢子霉菌等多种真菌所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极强的皮肤传染病,又称脱毛癣、皮肤癣菌病、钱癣等。其特征为皮肤呈不规则块状或圆形脱毛、断毛以及皮肤炎症。本病是养兔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要加强防控。

聂永胜,杨立峰,林美琼,曾裕[3](2018)在《一例试验用新西兰白兔耳螨病的诊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年11月广东地区进入秋冬季节,本科室试验用兔饲养区分笼饲养了36只试验用新西兰兔,有几只出现外耳道脱毛,严重的一只耳朵形成厚厚的棕色结痂,导致"耳朵溃疡",病兔饮食不佳,而且烦躁不安,不断摇头,搔耳,而且日渐消瘦,后经诊断为耳螨感染,以下对本病进行报告:1流行情况本病的传播途径为水平传播,直接或间接接触都会引起感染,健康兔与病兔直接接触,或者健康兔接触了受污染的笼具,

张娜[4](2018)在《金龟子绿僵菌对绵羊痒螨(兔亚种)的致病力及致病机制初探》文中认为痒螨病是我国养兔业中的常见外寄生虫病,其感染率约11.11%70.00%。该病是由绵羊痒螨(兔亚种)(Psoroptes ovis var.cuniculi)寄生于兔的外耳道皮肤表面,以形成卷纸样痂皮为主要临床特征,可导致患兔消瘦,降低肉品质,甚至引起死亡,严重影响了养兔业的发展。随着杀螨化学药物耐药性的不断出现和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的增加,需要寻求新的、绿色有效的痒螨病防控方法。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lpliae)是一种广泛用于防治农林害虫的生物杀虫剂,已有研究证实其对痒螨具有离体致病能力,但是否对痒螨病具有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痒螨的致病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从离体和在体试验评价了金龟子绿僵菌对绵羊痒螨(兔亚种)的致病力,同时进一步探讨其致病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金龟子绿僵菌对绵羊痒螨(兔亚种)的致病力研究为研究金龟子绿僵菌对痒螨是否具有致病能力。采用4种不同浓度(6.14×107、6.14×108、6.14×109、6.14×1010个孢子/m L)的金龟子绿僵菌悬浮液对活性较好的绵羊痒螨(兔亚种)进行离体杀螨观察;以离体试验中筛选出的最佳杀螨浓度(109个孢子/m L)喷涂痒螨病患兔,同时以伊维菌素皮下注射组和无菌水喷涂组分别为阳性和阴性对照,治疗后定期记录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金龟子绿僵菌对绵羊痒螨(兔亚种)有较高的离体杀虫活性,且离体杀虫效率与真菌悬浮液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成正相关性;在金龟子绿僵菌作用的第9d,109、1010个孢子/m L浓度组的螨虫致死率分别是93.33%和100.00%。临床治疗试验发现,金龟子绿僵菌对兔痒螨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21d所有患兔全部治愈,治疗效果与伊维菌素组相当。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对绵羊痒螨兔亚种具有较高的致病力。2金龟子绿僵菌对绵羊痒螨(兔亚种)杀虫机理的初步探究为了探究金龟子绿僵菌对绵羊痒螨(兔亚种)的杀虫机理,本试验测定了经金龟子绿僵菌(109个孢子/m L)处理17d的绵羊痒螨(兔亚种)谷光氨肽-s-转移酶(GST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m RNA转录水平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组的GSTs、SOD、CAT m RN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的总体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POD总体变化与对照组差异不大。综合4种酶m RNA转录水平和酶活性的变化过程,说明金龟子绿僵菌的侵染对绵羊痒螨(兔亚种)产生毒害作用,且随着金龟子绿僵菌侵染时间的增长,酶的合成逐渐受到抑制,虫体趋向死亡。且金龟子绿僵菌对GSTs和SOD影响较大,GSTs和SOD在对抗金龟子绿僵菌时所起作用更为重要;其对POD和CAT影响较小,POD和CAT在对抗金龟子绿僵菌侵染时起到的作用较小。

鲁蒙蒙[5](2017)在《缓释型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固体分散体技术研制缓释型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IVM-SD),延长IVM在动物体内的持效期,减少给药次数,将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抗寄生虫效果。本研究以伊维菌素(Ivermectin,IVM)为目标药物,固体分散体(Solid dispersion,SD)为载药系统,氢化蓖麻油(hydrogenated castor oil,HCO)作为缓释载体,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缓释型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IVM-SD)。对IVM-SD的理化性质、体外释药动力学和稳定性进行了系统评价,通过给自然感染兔耳螨虫的兔子皮下注射IVM-SD混悬注射剂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首先,本研究以IVM为目标药物,HCO为载体,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出了 IVM-SDs。并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IVM-SD的形态特征,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IVM-SD中IVM的含量和制备过程中的IVM回收率;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检测IVM-SD中药物和载体的相容性和相互作用;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热台显微镜分析IVM-SD中IVM的相容性和存在状态;通过热重分析等测定IVM-SD降解温度和样品干燥程度等;通过溶出度试验对IVM-SD进行了释药动力学研究,检测IVM-SD体外缓释效果并分析释放机制;用MDCK细胞对IVM-SD的细胞毒性进行了评价。含量和回收率的测定表明溶剂-熔融法是制备IVM-SD的有效方法。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IVM-SDs中IVM与HCO形成一个整体,呈现为均一的不规则颗粒,而IVM-PMs中药物和载体独立存在。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表明SD1:3,SD1:5,SD1:7中,IVM以无定型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而且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产生了分子间氢键,这有助于提高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核磁共振结果说明IVM-SDs制备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化学物质。差示扫描量热结果表明药物与载体之间有很好的相容性,热重分析法结果显示制备成IVM-SDs提高了 IVM的热稳定性,而且制备时使用的溶剂已彻底除去。热台显微镜分析再次表明SD1:3,SD1:5中IVM以无定型存在。体外溶出实验结果表明,IVM-SDs在体外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其溶出符合Higuchi模型,属于扩散释放,载体比例是影响药物溶出的关键因素。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IVM-SD提高了 IVM对MDCK细胞的安全性。为了给IVM-SD的贮存条件提供选择依据,并了解其长期贮存过程中的变化,开展了 IVM-SD稳定性试验:影响因素试验(光照4500 lx,高温60℃,高湿度90%),加速试验(40℃,相对湿度75%)、长期稳定性试验(常规条件25℃,冷冻条件-20℃,冷藏条件5℃,相对湿度60%)和UVA光稳定性试验。影响因素试验结果显示:IVM-SD在强光照射下颜色变微黄;在高温条件下颜色变黄并结块;在高湿条件下外观没有明显变化。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的结果表明:IVM-SDs在40-C(相对湿度75%)储存6个月,在25℃、5℃和-20℃(相对湿度60%)储存12个月,样品没有发生重结晶,IVM仍以无定型稳定存在。但是在40℃条件下,样品出现轻微结块现象,DSC图谱显示IVM-SD的吸热峰面积变宽,可能是载体发生了老化。在各个储存条件下,不同药物-载体比例的IVM-SD,溶出初始速率都有减慢。UVA光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HCO对IVM有很好的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氢键的产生有关。根据稳定性试验结果,IVM-SD在避光、干燥、低温下贮存可以利于样品的性质稳定。给自然感染兔耳螨虫的兔子皮下注射IVM-SD(SD1:3)混悬注射剂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表明IVM-SD(2mg/kg)单次颈部皮下注射给药可以有效杀灭兔耳螨虫,14d时杀灭效率达100%,持效期长达42 d,明显长于伊维菌素普通注射剂(害获灭)。本研究利用固体分散体技术,成功制备缓释型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通过对理化性质、释药动力学、稳定性和药效学等方面的研究表明:所研制的IVM-SD具有安全、质量稳定和缓释的特点,用其制备而成的IVM-SD混悬注射剂,能彻底杀灭兔耳螨、持效期长达42 d。本研究解决了临床上治疗寄生虫感染时频繁给药的问题,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畜产品消费安全。并为兽药新制剂的研制提供借鉴和理论基础。

李瑞珍,孔令芸,宋高杰,潘耀谦[6](2016)在《兔脑炎原虫病与其相似病的鉴别及治疗》文中认为由兔脑炎原虫引起的歪头、斜颈和平衡障碍等神经症状,在临床上易与兔耳螨病和兔巴氏杆菌性中耳炎相混淆。本文通过对3种疾病的共同症状分析、病原形态学、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学的鉴别建立了正确的诊断,并提供了治疗3种疾病的方法。

宋富华[7](2015)在《家兔常见皮肤病的防治》文中指出家兔常见的皮肤病有兔脚皮炎、兔螨虫病和兔真菌性皮肤病等。1脚皮炎家兔脚底部出现破皮、损伤、炎症和化脓性感染等症状的一种疾病。1.1病因主要是由于家兔长期呆于兔笼内,脚底部皮肤被笼底的粗糙不平或尖锐异物刺伤、刮伤,继发细菌感染后发生化脓性或溃疡性炎症。还有的种兔因体型大,长期在无竹笼底板的铁丝上站立,因铁丝较细,使脚底单位面积承载重量过大,长期这样引起兔脚底皮肤出现压迫性炎症。

李治杰,周建设,刘向波,路鹏,李明[8](2011)在《家兔螨虫病防治体会》文中认为螨虫主要寄生于家兔表皮,会引起家兔的螨虫病,对养兔生产危害较大。笔者在河南兰考等地獭兔场对螨虫引起的疥癣病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观察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李治杰,周建设,刘向波,路鹏,李明[9](2011)在《家兔螨虫病防治体会》文中指出螨虫主要寄生于家兔表皮,会引起家兔的螨虫病,对养兔生产危害较大。笔者在河南兰考等地獭兔场对螨虫引起的疥癣病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观察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张秀荣,许顺哲,金贞吕,金月[10](2008)在《兔耳螨病的治疗》文中研究说明耳痒螨病由耳痒螨属(Otodectes)螨引起,螨虫多寄生于兔、犬或猫的耳内。兔耳螨病是由寄生于兔体表的兔痒螨(P. communis cuniculi)引起的一种外寄生虫病,以剧痒及各种类型的皮肤炎症,形成糠麸样痂皮、蜕皮和消瘦为特征。其传染性很强,以接触感染为主。

二、兔耳螨的治疗和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兔耳螨的治疗和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青蒿素固体分散体制备及猫眼草黄素影响青蒿素耐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青蒿素研究进展
        1.2.1 青蒿素的概述
        1.2.2 青蒿素的来源
        1.2.3 青蒿素的理化性质
        1.2.4 青蒿素类药物抗药性
    1.3 固体分散体研究进展
        1.3.1 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
        1.3.2 固体分散体制备方法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课题来源
        1.4.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青蒿素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仪器
        2.2.2 试药
    2.3 实验方法
        2.3.1 溶液的配制
        2.3.2 检测波长的确定
        2.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4 精密度实验
        2.3.5 稳定性实验
        2.3.6 重复性实验
        2.3.7 回收率实验
        2.3.8 固体分散体中青蒿素的含量测定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检测波长的确定
        2.4.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4.3 精密度实验结果
        2.4.4 稳定性实验结果
        2.4.5 重复性实验结果
        2.4.6 回收率实验结果
        2.4.7 固体分散体中青蒿素的含量测定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青蒿素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仪器
        3.2.2 试药
    3.3 实验方法
        3.3.1 溶剂法制备青蒿素固体分散体
        3.3.2 单因素筛选实验优选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
        3.3.3 青蒿素固体分散体的评价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单因素筛选实验优选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实验结果
        3.4.2 青蒿素固体分散体最优处方验证
        3.4.3 青蒿素固体分散体的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猫眼草黄素及青蒿素固体分散体-猫眼草黄素复配抗疟活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1 仪器
        4.2.2 试药
        4.2.3 实验动物及虫株来源
    4.3 实验方法
        4.3.1 疟原虫虫株冻存液的配制
        4.3.2 伯氏疟原虫敏感虫株的复苏、传代以及保存
        4.3.3 伯氏疟原虫抗药虫株的复苏、传代以及保存
        4.3.4 建立伯氏疟原虫敏感/青蒿素抗药虫株感染动物模型
        4.3.5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案
        4.3.6 检测指标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变化
        4.4.2 小鼠形态学的变化
        4.4.3 模型组小鼠生存曲线
        4.4.4 病理模型组小鼠感染率与抑制率
    4.5 本章小结
5 猫眼草黄素对MRPs介导青蒿素耐药性影响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1 仪器
        5.2.2 试药
    5.3 实验方法
        5.3.1 小肠组织总RNA提取
        5.3.2 总RNA纯度测定及凝胶电泳
        5.3.3 RNase free
        5.3.4 RT-qPCR中各引物的序列
        5.3.5 反转录过程
        5.3.6 荧光定量PCR
        5.3.7 数据分析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RT-qPCR的溶解曲线与扩增曲线
        5.4.2 RT-qPCR测定基因的表达
    5.5 本章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兔皮肤真菌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一、流行特点
二、临床症状
三、诊断方法
    1. 刮屑检查
    2. 鉴别诊断
四、防治措施
    1. 预防
    2. 治疗

(3)一例试验用新西兰白兔耳螨病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情况
2 临床症状
3 实验室诊断
    3.1 皮肤刮片显微镜检查法
    3.2 透明胶带制片显微检查法
4 诊断
5 防治措施
6 总结

(4)金龟子绿僵菌对绵羊痒螨(兔亚种)的致病力及致病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防治痒螨病的研究进展
        1.1 化学药物防治研究现状
        1.2 中药防治研究现状
        1.3 生物防治现状
        1.4 免疫方法防治现状
    2 金龟子绿僵菌防治植物害虫和动物体外寄生虫的研究现状
        2.1 金龟子绿僵菌对植物害虫防治的研究现状
        2.2 金龟子绿僵菌对动物体外寄生虫的防治研究现状
        2.3 金龟子绿僵菌的杀虫机理
    3 绿僵菌安全性的研究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一章 金龟子绿僵菌对绵羊痒螨(兔亚种)的致病力研究
        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 金龟子绿僵菌对绵羊痒螨(兔亚种)的离体杀虫效力
        2.1 收集螨虫
        2.2 金龟子绿僵菌悬浮液的配制
        2.3 试验方法
        3 金龟子绿僵菌临床治疗绵羊痒螨(兔亚种)效果的初步评价
        3.1 金龟子绿僵菌悬浮液的配制
        3.2 试验动物的选取
        3.3 试验设计
        4 数据统计处理
        5 试验结果
        5.1 金龟子绿僵菌对离体绵羊痒螨(兔亚种)具有较好的致病力
        5.2 金龟子绿僵菌对痒螨病患兔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6 讨论
        6.1 金龟子绿僵菌对离体兽医节肢动物蜱螨杀虫效应的分析
        6.2 金龟子绿僵菌对痒螨病患兔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第二章 金龟子绿僵菌对绵羊痒螨(兔亚种)杀虫机理的初步探究
        1 试验仪器及试剂
        2 金龟子绿僵菌对绵羊痒螨(兔亚种)4种酶mRNA的转录水平的影响..
        2.0 金龟子绿僵菌悬浮液的配制
        2.1 收集螨虫
        2.2 试验设计
        2.3 供试螨总RNA的提取
        2.4 痒螨cDNA模板的制备
        2.5 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反应(qPCR)
        3 虫体内酶类活性的变化测定
        3.1 金龟子绿僵菌悬浮液的配制
        3.2 收集螨虫
        3.3 试验设计
        3.4 酶活性的检测
        4 数据统计
        5 试验结果
        5.1 金龟子绿僵菌可影响痒螨体内酶的mRNA转录水平
        5.2 虫体内酶类活性的变化测定
        6 讨论
        6.1 金龟子绿僵菌影响痒螨4种酶mRNA转录水平的分析
        6.2 金龟子绿僵菌影响痒螨酶活性变化的分析
第三部分 结论与创新点
    1.结论
    2.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缓释型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前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兽用抗寄生虫缓释制剂的研究
        1.1.2 伊维菌素简介
        1.1.3 伊维菌素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1.1.4 缓释型固体分散体的研究进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物理化学性质测定
    前言
    2.1 试验设备和材料
        2.1.1 主要试验设备
        2.1.2 主要材料
        2.1.3 溶液的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2.2.2 伊维菌素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
        2.2.3 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物理化学性质检测
        2.2.4 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的细胞毒性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2.3.2 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物理化学性质测定
        2.3.3 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细胞毒性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研究
    前言
    3.1 试验设备和材料
        3.1.1 主要试验设备
        3.1.2 主要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试验
        3.2.2 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加速试验
        3.2.3 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的长期稳定性试验
        3.2.4 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的光稳定性研究
    3.3 实验结果
        3.3.1 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试验
        3.3.2 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
        3.3.3 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光稳定性研究
    3.4 讨论
        3.4.1 影响因素试验
        3.4.2 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
        3.4.3 光稳定性试验
    3.5 小结
第四章 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的药效学研究
    前言
    4.1 试验设备和材料
        4.1.1 主要试验设备
        4.1.2 主要材料
        4.1.3 实验药品
        4.1.4 实验动物
    4.2 试验方法
        4.2.1 实验分组和给药
        4.2.2 临床指标
        4.2.3 螨虫计数
        4.2.4 病变记分
        4.2.5 全群给药
        4.2.6 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临床指标
        4.3.2 螨虫计数和病变记分
        4.3.3 全群给药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兔脑炎原虫病与其相似病的鉴别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3种疾病主要的相同症状
2 3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2.1 病原形态学鉴别
        2.1.1 兔脑炎原虫病的病原鉴别
        2.1.2 兔耳螨病的病原鉴别
        2.1.3 兔巴氏杆菌病的病原鉴别
    2.2 临床症状鉴别
        2.2.1 兔脑炎原虫病的症状鉴别
        2.2.2 兔耳螨病的临床鉴别
        2.2.3 兔巴氏杆菌性中耳炎的临床鉴别
    2.3 病理解剖学鉴别
        2.3.1 兔脑炎原虫病的病理鉴别
        2.3.2 兔耳螨病的病理鉴别
3 3种疾病分别的治疗方法
    3.1 兔脑炎原虫病的治疗
    3.2 兔耳螨病的治疗
    3.3 兔巴氏杆菌性中耳炎的治疗

(7)家兔常见皮肤病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脚皮炎
    1.1 病因
    1.2 症状
    1.3 诊断方法
    1.4 综合防制措施
2 兔螨虫病
    2.1 流行病学
    2.2 临床症状
    2.3 诊断方法
    2.4 综合防制措施
3 皮肤真菌病
    3.1 流行病学
    3.2 临床症状
    3.3 诊断方法
    3.4 综合防制措施

(8)家兔螨虫病防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体
    1.1 兔疥螨虫形态特征
    1.2 痒螨形态与特征
    1.3 生活史
2 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
    2.2 传播途径
    2.3 易感动物
    2.4 流行特点
3 临床症状
    3.1 耳螨
    3.2 体螨
4 病理变化
5 实验室诊断
6 防治方案
    6.1 治疗方案
    6.2 注意事项
        6.2.1 7~9天后的重复注射必不可少
        6.2.2 治疗与环境消毒要同步
        6.2.3 药液涂抹治疗时要控制好药液浓度
        6.2.4 治疗病兔时注意人员安全
        6.2.5 注意与皮肤真菌病的区别
    6.3 预防方案
        6.3.1 把好种兔关
        6.3.2 把好环境关
        6.3.3 把好隔离关

(10)兔耳螨病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2 临床症状
3 剖检
4 虫体检查
5 诊断与防治
6 讨论
7 总结

四、兔耳螨的治疗和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青蒿素固体分散体制备及猫眼草黄素影响青蒿素耐药研究[D]. 王可轩.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1)
  • [2]兔皮肤真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 戴江. 科学种养, 2020(01)
  • [3]一例试验用新西兰白兔耳螨病的诊治[J]. 聂永胜,杨立峰,林美琼,曾裕. 今日畜牧兽医, 2018(08)
  • [4]金龟子绿僵菌对绵羊痒螨(兔亚种)的致病力及致病机制初探[D]. 张娜.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5]缓释型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的研究[D]. 鲁蒙蒙.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7)
  • [6]兔脑炎原虫病与其相似病的鉴别及治疗[J]. 李瑞珍,孔令芸,宋高杰,潘耀谦. 中国养兔, 2016(03)
  • [7]家兔常见皮肤病的防治[J]. 宋富华. 中国养兔, 2015(03)
  • [8]家兔螨虫病防治体会[J]. 李治杰,周建设,刘向波,路鹏,李明. 中国养兔, 2011(06)
  • [9]家兔螨虫病防治体会[A]. 李治杰,周建设,刘向波,路鹏,李明. 首届(2011)中国兔业发展大会会刊, 2011(总第166-171期)
  • [10]兔耳螨病的治疗[J]. 张秀荣,许顺哲,金贞吕,金月. 中国畜禽种业, 2008(21)

标签:;  ;  ;  ;  ;  

兔耳螨的治疗和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