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酸甲酯的合成

丁香酸甲酯的合成

一、丁香酸甲酯的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肖攀蕾,顾家,聂旭亮[1](2021)在《黄酮中间体乙酰酚酯化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文中研究表明以4-羟基苯甲酸甲酯、 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甲酯和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分别与乙酸酐反应,合成了3个4-乙酰氧基苯甲酸甲酯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确征。4-乙酰氧基苯甲酸甲酯(2a)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5.400(4)?、 b=5.9738(10)?、 c=12.746(2)?、 V=1928.5(6)?3。3-甲氧基-4-乙酰氧基苯甲酸甲酯(2b)属单斜晶系,P-1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5.552 3 (7)?、 b=12.761 0 (17)?、 c=15.374 (2)?、 V=1089.3 (2)?3。3,5-二甲氧基-4-乙酰氧基苯甲酸甲酯(2c)属单斜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8.020 7(13)?、 b=7.688 5(5)?、 c=18.232 6(13)?、 V=2526.2(3)?3。

田舟祺[2](2021)在《氧化钐和氧化铈催化剂在木质素解聚中的应用》文中认为

慈玉辉[3](2021)在《新型硼酸基三元低共熔溶剂高效分离木质纤维素组分及其高值化利用》文中研究表明开发了一种新型近中性低共熔溶剂(DES)解聚小麦秸秆,以提取木质素并促进粗纤维素残渣后续的酶解糖化。DES由氯化胆碱(Ch Cl)、硼酸(BA)和聚乙二醇-200(PEG-200)组成,其中,BA和PEG-200原位络合促进木质素的解聚。结果表明,这种DES能溶解大量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并能很好地保留纤维素。在随后的有限时间(5天)和较低的酶添加量(30 FPU/g)下的酶糖化中,酶水解产糖量达到593 mg/g。木质素的去除率与DES中BA的用量呈正相关。2D-HSQC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表明,再生木质素是一种典型的G-S-H型,保留了其完整的结构(如β-O-4、β-β、β-5等),并且其碳链骨架稳定。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测试,提取的木质素分子量具有更低的分布范围。热裂解测试表明,D-Lignin热裂解终点的焦碳含量要高于A-Lignin和E-Lignin两种木质素,并且热裂解产物中,H单元所产生的芳香族化合物种类较多。这表明,D-Lignin有利于热裂解制生物质油和转化为芳香族平台化学品。量化计算表明,BA与-OH能够形成氢键,具有与Cl-相同的处理效果,而且BA比Cl-具有更多有效位点以破坏木质素和纤维素之间氢键网络。DES可以多次使用而不会显着降低解聚性能,并且其结构在多次循环使用后中几乎保持不变。为了进一步探究DES解聚小麦秸秆的最佳条件,以温度、时间、液固比(L/S)为影响因素,采用BBD模型设计了三因素双响应值响应面试验,建立了三个影响因素和响应值之间的回归方程数学模型,得出了各因素对木质素回收率以及纤维素回收率的影响,并确定了PBDES解聚小麦秸秆的最佳工艺条件。根据试验,建立了2个显着性极高(p<0.0001)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相关性系数分别为R1=0.9784,R2=0.9996。当解聚温度、解聚时间和液固比(L/S)分别为125.382℃、4 h、和19.880时为最佳工艺条件。在该条件下,预测值和测定值相差不足1%,

祝敏[4](2021)在《西北五种特色单花种蜂蜜花源特征性成分及其对酒精性胃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单花种蜂蜜是蜜蜂采集单一植物的花蜜经充分酿制而成的天然甜物质。受蜜源植物化学成分的影响,单花种蜂蜜具有独特的风味和生物活性,因而也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和更高的市场价值。其中,特色植物源的单花种蜂蜜风味品质及生物活性是蜂蜜研究的重点内容,然而,使用低价值单花种蜂蜜冒充或掺入高价值单花种蜂蜜的花源掺假现象频发,已成为目前蜂蜜领域最普遍且最难鉴别的造假现象之一,严重阻碍蜂蜜产业的健康发展,亟需解决方法。本文以西北地区五种特色单花种蜂蜜罗布麻蜜、沙枣蜜、薰衣草蜜、枣花蜜和紫穗槐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理化指标、挥发性成分、酚类成分的检测分析,确定五种单花种蜂蜜花源特征性化学成分,建立单花种蜂蜜花源鉴别方法,为单花种蜂蜜花源掺假鉴别提供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紫穗槐蜜和沙枣蜜对小鼠酒精性胃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为西北地区特色蜂蜜的营养健康功效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共分为六章,作者主要贡献如下:1.分析了罗布麻蜜、沙枣蜜、薰衣草蜜、枣花蜜和紫穗槐蜜的理化指标和营养组成,结果表明,五种单花种蜂蜜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相关质量要求。同时,通过化学计量学判别分析,得到五种单花种蜂蜜花源特征性理化指标分别是:罗布麻蜜的总酸含量(25.85-37.94 meq/kg)和Mg元素含量(20.108-79.018 mg/kg);沙枣蜜的K元素含量(706.391-848.680 mg/kg);薰衣草蜜的Na元素含量(19.305-42.672mg/kg);枣花蜜的p H值(6.24-7.25)和游离酸含量(5.21-11.98 meq/kg);紫穗槐蜜的内酯酸含量(3.17-4.50 meq/kg)、果葡糖含量比例(Fructose to Glucose ratio,F/G)(1.35-1.70)和果糖含量(39.94-49.79 g/100g)。2.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三重四级杆气相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mass,HS-SPME-GC-TQ-MS)技术分析了五种单花种蜂蜜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五种单花种蜂蜜共检出包括酮类、醇类、醛类、酯类、烃类等在内的113种化合物。结合化学计量学判别分析,筛选五种单花种蜜的花源特征性挥发成分主要包括:罗布麻蜜中的薄荷醇、二氢异佛尔酮和1,1,6-三甲基-2H-萘等;沙枣蜜中的壬酮、3-甲基戊酸和苯乙烯等;薰衣草蜜中的己醛、己醇、庚醛和庚醇等;枣花蜜中的辛烯醛、水杨酸甲酯、异辛醇和茴香醛;紫穗槐蜜中的茶螺烷、石竹烯、蒎烯和1-辛烯-3醇等。此外,五种蜂蜜挥发性成分气味活性值和气味贡献值分析结果表明,27种风味活性化合物(Odour-active compounds)共同作用形成了本文五种单花种蜂蜜的特征风味,其中β-大马士酮、壬醛、芳樟醇、癸醛和苯乙醛是五种蜂蜜共有的甜香和果香的主要呈香化合物。1,1,6-三甲基-2H-萘、3-甲基戊酸、4-甲氧基苯甲醛和1-辛烯-3醇分别赋予罗布麻蜜、沙枣蜜、枣花蜜和紫穗槐蜜特殊的木香、草药香、辛香和蘑菇香,而薰衣草蜜独特的青草香气主要由庚醛和己醇形成。3.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or-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er,HPLC-DAD/Q-TOF-MS)技术,对罗布麻蜜、沙枣蜜、薰衣草蜜、枣花蜜和紫穗槐蜜的酚类成分进行分析,从五种单花种蜂蜜共鉴别出46种酚类成分。罗布麻蜜的花源特征性酚类成分是金丝桃苷;紫穗槐蜜的花源特征性酚类成分是刺芒柄花素和金圣草黄素;沙枣蜜中与花源植物化学成分相关的特征性酚类成分是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和异鼠李素;枣花蜜的花源特征性酚类成分是阿魏酸;薰衣草蜜中的主要酚类成分是原儿茶酸和迷迭香酸,其含量占总酚含量的30%以上。4.采用化学模型和细胞模型评价了紫穗槐蜜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紫穗槐蜜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80.94-132.81 mg/m L)、Fe3+还原能力(1.38-2.52μmol Fe SO4·7H2O/g)、Fe2+络合能力(65.51-111.47 mg Na2EDTA/kg)以及对H2O2诱导的小鼠DNA氧化损伤保护作用。利用一次性灌胃酒精诱导的急性酒精性胃溃疡小鼠模型,研究紫穗槐蜜对急性胃溃疡的预防性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紫穗槐蜜可以有效保护小鼠胃黏膜组织结构、降低溃疡指数,抑制小鼠胃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过度累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以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PGE2)水平,同时有效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途径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下调小鼠胃组织炎症因子表达,预防小鼠急性酒精性胃溃疡的损伤。5.以连续4周酒精灌胃诱导的慢性胃损伤小鼠模型为对象,研究沙枣蜜对长期酗酒造成的慢性胃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了小鼠胃组织病理形态、氧化应激参数、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蛋白免疫印迹表达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发现,沙枣蜜不仅对慢性酒精诱导的胃黏膜损伤有显着保护作用,而且能够有效抑制MDA含量的升高、提高小鼠胃组织SOD、GSH、NO、PGE2水平,降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s,i NOS)、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基因表达,下调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此外,沙枣蜜的摄入能够调节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在门水平上,提高了厚壁菌(Firmicutes)的丰度、减少拟杆菌(Bacteroidetes)和疣微菌(Verrucomicrobia)的丰度;在科水平上,抑制了产气菌克里斯滕森菌(Christensenellaceae)的过度定殖。结果表明,沙枣蜜能够通过保护胃组织结构、干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重塑肠道微生物群落等多种途径,发挥对长期酗酒引发胃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刘庆竹,孙凯,司友斌[5](2021)在《真菌漆酶介导自由基偶联和接枝反应在绿色化学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漆酶(p-苯二醇:分子氧氧化还原酶;EC 1.10.3.2)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类胞外含铜多酚氧化还原酶.漆酶能够以环境中氧分子作为电子接受体,催化4个底物分子的单电子氧化形成4个相应的反应活性自由基或醌类中间体,随后这些活性中间体在酶促位点外发生步进式偶联反应,生成多种具有复杂结构的大分子C—C、C—O—C或C—N—C共价聚合产物.该反应过程中仅生成唯一副产物水,具有反应温和、底物广谱、催化效率高、操作可控和经济环保等优点.目前,真菌漆酶介导低分子有机物和高分子化合物的自由基偶联和接枝反应已经被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该技术克服了传统物理化学方法存在的弊端,在保护人群健康和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广泛地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本文详细地概述了真菌漆酶催化不同底物分子的自由基偶联和接枝反应在环境修复、生物监测、食品加工、纤维改性、纺织染色、制药行业和有机合成等绿色化学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开发和拓展真菌漆酶在绿色化学技术领域中的多功能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达娃央宗[6](2021)在《两种虎耳草外源性自由基抑制剂活性成分研究》文中提出黑虎耳草(Saxifraga atrata),山地虎耳草(Saxifraga sinomontana),均为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虎耳草属(Saxifraga)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青海、甘肃、西藏、四川及云南等地,中藏药中均以花入药。黑虎耳草具有止咳,降血压,滋补等功效,还可治肺炎、淋病、淋巴结核、子宫病等。山地虎耳草的功效则用于治疗肝胆湿热、脾胃湿热、痈肿疮疖等,并可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也可用于神经痛。已有研究表明,唐古特虎耳草、青藏虎耳草等植物中含有大量外源性自由基(Ex FR)抑制剂,但是对黑虎耳草(S.atrata)和山地虎耳草(S.sinomontana)外源性自由基抑制剂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论文主要对黑虎耳草(S.atrata)和山地虎耳草(S.sinomontana)的外源性自由基抑制剂进行初步研究。本论文以黑虎耳草和山地虎耳草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DPPH在线活性筛选的方法,对其中抑制外源性自由基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和研究,并结合中、高压制备液相分析分离方法,建立了一种集高通量分析-靶向识别-高效制备于一体的快速分离分析技术,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建立了一种HPLC-DPPH在线活性筛选方法,通过柱后衍生系统可以实时在线检测黑虎耳草和山地虎耳草中具有外源性自由基抑制活性的成分。(2)通过中、高压制备液相结合二维分离纯化方法,即亲水/反相分离模式,反相/反相分离模式对黑虎耳草和山地虎耳草中的具有外源性自由基抑制活性的成分进行靶向分离,得到纯度均大于95%的单体化合物。(3)分离并鉴定出15个化合物;首次从黑虎耳草中鉴定11个化合物,其中6个为外源性自由基抑制剂,分别为:没食子酸乙酯(1),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2),芦丁(3),异槲皮苷(4),(-)-4-O-(E)-咖啡酰-L-苏糖酸(5),腺苷(6)。剩余5个化合物为:11-氧-(4-氧甲基没食子酰)岩白菜素(7),山奈酚-3-O-芸香糖苷(8),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9),尿苷(10),岩白菜素(11);从山地虎耳草中鉴定出4个外源性自由基抑制剂,其中有两个新化合物为二芳基壬烷类:4-羟基-2-甲氧基苯酚-1-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12),3,4,5-三甲氧基苯基-(6’-O-没食子酰基)-O-β-D-葡萄糖苷(13),(3E)-1,9-双(3,4-二羟基苯基)-7-甲氧基-3-壬烯-5-酮(14*),(3E,6E)-1,9-双(3,4-二羟基苯基)-3,6-壬二烯-5-酮(15*)。

魏娟[7](2020)在《柠檬醛和肉桂醛抑制接骨木镰刀菌生长和产毒的机理》文中认为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num)是一种重要的果蔬采后病原真菌,能侵染马铃薯等多种作物。该病原菌不仅造成采后腐烂,而且会在寄主体内积累大量的单端孢霉烯毒素,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柠檬醛和肉桂醛是普遍存在于植物精油中的天然醛类化合物,具有抑菌的特性,但两者对接骨木镰刀菌的生长和产毒抑制及其机理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在鉴定柠檬醛和肉桂醛对接骨木镰刀菌体内和体外抑菌活性的基础上,观察处理后孢子的超微结构,分析处理对单端孢霉烯毒素积累量,以及孢子细胞壁、细胞膜、胞内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检测菌体细胞膜麦角固醇和丙二醛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并通过蛋白组学和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全方位揭示柠檬醛和肉桂醛抑菌和影响产毒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柠檬醛和肉桂醛对接骨木镰刀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3 mmol/L,两者可显着抑制孢子萌发以及菌落生长,3 mmol/L处理可使孢子萌发率分别减少99.93%和98.5%,当两者浓度达到4 mmol/L时则完全抑制了菌落生长。此外,柠檬醛和肉桂醛均能够抑制损伤接种F.sambucinum马铃薯切片和块茎的病斑直径扩展,4 mmol/L柠檬醛处理的病斑直径分别低于对照69.0%和76.9%,同样浓度的肉桂醛处理低于对照66.9%和65.7%。柠檬醛和肉桂醛处理改变了孢子的超微结构,使细胞膜破损,细胞质不均匀,细胞器完整性被破坏。2.柠檬醛对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蛇形毒素的积累具有抑制作用,浓度为3 mmol/L时,体外和体内条件下蛇形毒素积累量分别降低了91.2%和79.2%。进一步研究显示,柠檬醛抑制了蛇形毒素的合成,但不能分解该毒素。相反,肉桂醛却显着促进了蛇形毒素的合成,当浓度为2 mmol/L时,体外和体内条件下蛇形毒素积累量分别提高了3.5倍和1.58倍。3.柠檬醛和肉桂醛导致了接骨木镰刀菌孢子细胞膜的破损,当浓度为3 mmol/L时破损率分别增加了98.1%和97.3%,同样浓度处理时间为4 h,柠檬醛和肉桂醛可使胞外电导率分别提高2.37倍和2.16倍,使A260值升高2.14倍和1.75倍,使丙二醛含量分别提高2.3倍和2.0倍。此外,柠檬醛和肉桂醛抑制了菌体麦角固醇的合成,当浓度为3 mmol/L,麦角固醇的含量分别低于对照63.9%和67.9%。4.柠檬醛和肉桂醛提高了接骨木镰刀菌胞内活性氧含量,降低了线粒体膜电位。当浓度为3 mmol/L时,柠檬醛和肉桂醛分别使胞内活性氧含量增加了3.3倍和3.1倍。此外,柠檬醛和肉桂醛还显着抑制了抗氧化酶的活性,当浓度为3 mmol/L时,柠檬醛对总超氧化物歧化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到35.8%、35%、41.3%、38.6%和35.5%,同等浓度肉桂醛对这些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39.5%、28.7、48.1%、34.9%和24.8%。5.柠檬醛和肉桂醛处理分别使3512个和3061个蛋白发生了差异表达。KEGG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主要涉及氨基酸、糖的生物合成和代谢途径,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代谢和降解,脂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此外,还涉及了碳代谢、细胞基础代谢、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抗生素的合成、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6.柠檬醛和肉桂醛处理使接骨木镰刀菌麦角固醇合成通路的乙酰CoA乙酰基转移酶、HMG-CoA合成酶、法尼烯合酶、鲨烯合酶、C-14羊毛固醇脱甲基酶、C-14固醇还原酶、C-3固醇脱氢酶、C-3酮基固醇还原酶、C-24固醇甲基转移酶、C-8固醇异构酶和C-22固醇脱氢酶蛋白发生了下调表达,而C-5麦角脱氢酶蛋白仅在柠檬醛处理组发生了下调表达。同时,柠檬醛和肉桂醛处理使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1、超氧化物歧化酶2、双功能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蛋白发生了下调表达,而柠檬醛同时也降低了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还原酶的蛋白表达。另外,肉桂醛处理促进了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蛋白的表达。RT-qPCR验证结果显示,某些差异基因在转录和翻译两种水平上的变化不成比例,有时甚至会出现相反的结果。综上所述,柠檬醛和肉桂醛能够显着抑制接骨木镰刀菌的生长和降低其致病力,同时柠檬醛可以抑制蛇形毒素毒素的合成。另外,柠檬醛和肉桂醛会导致胞内活性氧的大量积累,引发膜脂过氧化反应,抑制抗氧化酶活性和麦角固醇的合成,导致氧化胁迫和细胞膜受损,引起菌体死亡。柠檬醛和肉桂醛对接骨木镰刀菌的抑菌和影响毒素合成的机理与麦角固醇合成通路、活性氧代谢以及蛇形毒素合成途径密切相关。

胡春潮[8](2020)在《乙酰基丁香酸的合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丁香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一直以来备受研究工作者的关注,它是有机合成和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它可以被用作各种类型的现有天然或非天然的前体药物,同时也可以用于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本论文改进了丁香酸乙酰化的合成工艺,通过丁香酸在有二氯乙烷为溶剂和无溶剂条件下乙酰化反应的对比,得出丁香酸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反应速率更快,产率更高。此外,做了三种不同催化剂下丁香酸乙酰化的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到了丁香酸乙酰化反应的最佳组合条件是在50℃的条件下以一倍量的三乙胺作为催化剂,醋酸酐作为反应原料与丁香酸反应7h,在该反应条件下,乙酰基丁香酸的产率可达到95%。为了探究在有无二氯乙烷为溶剂的条件下反应的产率不同的原因,分离提纯了含量相对较多的乙酰化副产物Ⅱ,用红外、紫外、气质联用和核磁对相应结构进行表征,同时也得到了另外三种乙酰化副产物(Ⅲ、Ⅳ、Ⅴ),对其进行了液质联用谱图分析;并对四种乙酰化副产物的生成机理进行了推测。乙酰基丁香酸的合成:反应物为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用三氯化铝催化,CH2Cl2为反应溶剂在室温下搅拌反应6h生成丁香酸,产率为79.2%;再以合成的丁香酸为反应底物,然后分别在以1,2-二氯乙烷为溶剂和无溶剂条件下,参照文献的反应方法,用三乙胺催化,得到白色的粉末状固体3,5-二甲氧基-4-乙酰基苯甲酸(乙酰基丁香酸),产率分别为80.2%和89.3%。并对在有1,2-二氯乙烷溶剂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主要副产物进行后处理,用柱层析的方法分离出来(用乙酸乙酯与石油醚进行梯度洗脱),得到新的产物3,5-二甲氧基-4-乙酰基苯甲酸-(2-氯乙基)酯并推测了另外三种乙酰化副产物(Ⅲ、Ⅳ、Ⅴ)的结构。本论文通过对含有酚羟基和酚甲氧基的丁香酸合成乙酰基丁香酸工艺的探讨,改变了制备丁香酸的反应条件,做了三种不同催化剂下的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并对丁香酸乙酰化生成的副产物进行了分析。该研究为优化有机合成工艺和如何降低副产物对工艺合成的影响等方面提供了思路。

周冰倩[9](2020)在《核桃壳和分心木资源化利用的化学基础研究》文中指出核桃(Juglans regia)因其利用价值高,种植面积日益扩大,核桃副产物的产量也相应增多,核桃壳被随意丢弃在田间或简单加工成活性炭和滤料使用;分心木直接作为中药利用,但都因利用率不高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研究采用核桃壳和分心木为原料,通过多种有机溶剂进行高效提取,联合采用红外(FT-IR)、气质联用(GC/MS)和超高分辨率液质(UPLC-QTOF-LC/MS)等进行化学成分解析,深入分析分心木和核桃壳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组分特征及用途,为核桃副产物附加值提升和多级利用奠定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核桃壳和分心木的多种溶剂高效提取: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核桃壳中含有酯类,酮类和酸类物质。分心木中存在醇类,酯类和酮类物质。核桃壳和分心木被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溶液高效提取。(2)核桃壳和分心木的挥发性组分特征及功能分析:气质检测结果分析发现核桃壳中的挥发性物质有175种,其中主要挥发性物质有肉豆蔻酸、反油酸、糠酸和马鞭草烯醇等。在核桃壳中新发现的挥发性物质有12种,如柚皮苷和紫罗兰酮等。分心木中的挥发性物质有186种,主要挥发性物质有D-gamma-生育酚、顺式-10-十七烯酸、S-(7-辛烯基)乙硫酸氢钠和琥珀酸单乙酯等。在分心木中新发现的挥发性物质有14种,如樱花苷和紫罗兰酮等。核桃壳和分心木中的共有物质多达21种,主要成分为反油酸、樱花苷和虾青素等,其中新发现的成分有5种。核桃壳乙酸乙酯溶液的提取效果最好,提取物适宜用作生物医药和化工原料;其中的紫罗兰酮是进口的医药中间体。分心木乙醇溶液的提取效果最好,提取物在医药和化工行业有重要作用,如庚酸可用于合成抗霉菌药;柚皮苷具有明显消炎效果。(3)核桃壳和分心木的不挥发性组分特征及用途分析:经超高分辨率液质检测发现核桃壳中不挥发性物质867种,主要有己二酸二甲酯,苯乙烯和磷酸三苯酯等物质,其中在核桃壳中新发现的物质有28种,如癸二酸、5,8,12-三羟基-9-十八烯酸和生育酚酸等。分心木中不挥发性物质有1019种,主要有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次鸟头硷和山奈酚等,其中新发现成分有45种。核桃壳和分心木中共有的首次发现的不挥发性物质有1 5种,如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鞘磷脂和酚红钠等。核桃壳乙酸乙酯提取效果最好,不挥发性物质适宜开发生物医药和香精香料类产品;分心木乙醇溶液提取效果最好,不挥发性物质适宜用作化工和医药原料。(4)核桃壳和分心木的潜在抗癌主效因子分析:核桃壳和分心木中不挥发性物质具有抗癌效果的成分作为主要成分,经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得到核桃壳和分心木中共有15种潜在抗癌活性主效因子,其中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山奈酚以及呋喃碱作为主要因子贡献了接近10%的抗癌效果,且在这些物质周围存在的功能不明的物质如七烷酰基肉碱在消炎,抑菌等方面具有研究潜力。本论文以核桃壳和分心木为研究对象,利用目前较为先进的红外,气质和超高分辨率液质检测,系统解析核桃壳和分心木中挥发性物质,不挥发性物质的组分特征及用途。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系统分析核桃壳和分心木中不挥发性物质的潜在抗癌主效因子,为核桃壳和分心木的资源化利用、以及提高核桃附加值奠定了基础。

迟韵阳[10](2020)在《蜂蜜成熟过程中糖的变化及油菜蜜腺分泌蔗糖的分子机制》文中研究表明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花蜜或植物活体分泌物或在植物活体上吮吸蜜源昆虫排泄物等生产的天然甜味物质,与其自身分泌的特殊物质结合转化、沉积、脱水、贮藏并留存于蜂巢中直至成熟。蜂蜜含有糖、酚类化合物、蛋白质、酶等对身体健康有益的化合物。蜂蜜的生产过程是及其复杂的生物转化过程,花蜜转化为蜂蜜的机制,既是蜂蜜生产的起点,又直接反应其真实性的途径,故明确蜂蜜成熟过程中物质变化十分必要。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evaporative light-scattering detection,HPLC-ELSD)对6种蜂蜜成熟过程中糖的变化及油菜盛花期花蜜不同时间段糖类物质的组成进行检测,并通过qRT-PCR检测油菜花蜜腺成熟过程和盛花期不同采集时段与花蜜形成的关键基因的表达,以此了解盛花期不同时间段糖类物质组成的差异的分子机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建立了标准品结合HPLC-ELSD分析蜂蜜中糖类物质的方法。该法呈现了很好的方法重复性(RSD为0.04-0.144%)、精密度(RSD为0.013-0.078%)和稳定性(RSD为0.081-0.159%);6种糖类物质的高、中、低浓度的加标回收率为 105.89-115.37%、96.02-106.09%、92.14-98.84%,说明本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2.采用建立的HPLC-ELSD方法,分别以油菜和洋槐的花蜜、蜜囊蜜、水蜜和成熟蜜为实验材料,研究其成熟过程中糖的变化规律。HPLC-ELSD从中测出了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海藻糖和未知峰(保留时间为24.35 min),这些糖的总含量在成熟过程中呈现上升的趋势。在洋槐花蜜中蔗糖含量高达52.14 g/100g,随着蜜蜂分泌的α-葡萄糖苷酶等消化酶的加入,蔗糖不断被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所以蔗糖含量由52.14g/100g逐渐降低至1.39 g/10.0g,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由18.33 g/100g逐渐升高至72.79 g/100g。油菜蜜和洋槐蜜的变化趋势一致,在蜂蜜成熟过程中糖物质越来越丰富,其不同的是油菜花蜜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较高,分别为11.68g/100g和11.16g/100g,而蔗糖含量较低,为1.2 g/100g,这是由于植物为了适应访花者的觅食喜好而产生的生物进化,但单糖:蔗糖的比值仍能说明蔗糖不断被水解为果糖和葡萄糖。脐橙、蜜桔、椴树和油茶蜂蜜成熟过程中除了检测到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和海藻糖,还检测到蜜二糖,其变化趋势与洋槐蜂蜜成熟过程的变化趋势一致。上述结果均表明成熟蜜中的糖物质具复杂性及多样性,成熟蜜更优质。3.利用HPLC-ELSD首次明确了欧洲油菜花蜜中糖的日变化规律。随着时间的延长,花蜜的含水量从92.15%到37.84%显着下降;14:00点之前仅检测到果糖和葡萄糖,二者含量依次为:6.81 g/100g、15.23 g/100g、16.2 g/100g 和 17.45 g/100g,而从16:00开始,开始从花蜜中检出蔗糖(1.18±0.15g/100g)。4.以 8:00、10:00、12:00、14:00、16:00 和 18:00 时采集的欧洲油菜盛花期的蜜腺为实验材料,利用qRT-PCR检测不同采集时段与蜜腺分泌花蜜的相关基因的表达。BrSBE2-1,BrMYB305和BrAMY3基因相对表达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6:00时达到峰值,因此在16:00时较其它时间段也产生较多合成蔗糖的原料,在蔗糖合成相关的BrSUS5和BrSPS2等酶的作用下,淀粉降解产物被重新合成蔗糖;随后蔗糖被其载体BrSWEET9转运到蜜腺开口附近的细胞间隙中,而BrCWINV4全天表达量比较平稳,在16:00时蔗糖被大量转运到细胞间隙中,BrCWINV4不能及时将大量的蔗糖水解成果糖和葡萄糖,蔗糖随着果糖、葡萄糖和水一起通过蜜腺表面开放的气孔分泌到蜜腺外部,从而形成花蜜。因此,在16:00时从欧洲油菜花蜜中能检测到少量的蔗糖,而其它时段未检测到蔗糖。综上所述,蜂蜜成熟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变化为蔗糖水解为果糖和葡萄糖,随着蜜蜂的不断加工,蜂蜜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利用HPLC-ELSD首次明确了欧洲油菜花蜜中糖的日变化规律。利用qRT-PCR技术分析欧洲油菜蜜腺分泌蔗糖的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初步阐明在16:00时左右从欧洲油菜花蜜中检测到蔗糖的内在分子机制。本研究为理解蜂蜜成熟过程中糖的变化规律以及提高花蜜合成和分泌的分子水平调控的认识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丁香酸甲酯的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丁香酸甲酯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1)黄酮中间体乙酰酚酯化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实验部分
    2.1 合成路线
    2.2 仪器和试剂
    2.3 实验步骤
        2.3.1 4-乙酰氧基苯甲酸甲酯(2a)的合成
        2.3.2 3-甲氧基-4-乙酰氧基苯甲酸甲酯(2b)的合成
        2.3.3 3,5-二甲氧基-4-乙酰氧基苯甲酸甲酯(2c)的合成
3 结果与讨论
    3.1 晶体结构测定
    3.2 4-乙酰氧基苯甲酸甲酯(2a)的晶体结构
    3.3 3-甲氧基-4-乙酰氧基苯甲酸甲酯(2b)的晶体结构
    3.4 3,5-二甲氧基-4-乙酰氧基苯甲酸甲酯(2c)的晶体结构
4 结论

(3)新型硼酸基三元低共熔溶剂高效分离木质纤维素组分及其高值化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木质纤维素的基本概念
        1.1.1 木质素
        1.1.2 纤维素
        1.1.3 半纤维素
    1.2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方法
        1.2.1 常规方法预处理木质纤维素
        1.2.2 离子液体(IL)预处理木质纤维素
        1.2.3 低共熔溶剂(DES)预处理木质纤维素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路线
第2章 新型三元低共熔溶剂的合成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4 分析表征方法
        2.4.1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分析
        2.4.2 核磁共振(NMR)波谱分析
        2.4.3 粘度测定
        2.4.4 pH测定
    2.5 结果与讨论
        2.5.1 FT-IR光谱特征分析
        2.5.2 ~1H NMR波谱特征分析
        2.5.3 PBDESs的物理/化学特性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三元低共熔溶剂高效解聚小麦秸秆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PBDES解聚小麦秸秆
        3.3.2 木质素提取和PBDES回收
        3.3.3 粗纤维残渣酶解糖化
        3.3.4 PBDES循环实验
    3.4 分析表征方法
        3.4.1 三素测定方法
        3.4.2 酶解液测定方法
        3.4.3 固体残渣X射线衍射(XRD)分析
        3.4.4 固体残渣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3.4.5 DFT和统计学分析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固体残渣组分分析
        3.5.2 固体残渣XRD分析
        3.5.3 固体残渣SEM分析
        3.5.4 固体残渣酶解糖化分析
        3.5.5 DFT分析
        3.5.6 PBDES循环实验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三元低共熔溶剂提取木质素特性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A-Lignin提取
        4.3.2 E-Lignin提取
    4.4 分析表征方法
        4.4.1 木质素2D-HSQC NMR波谱
        4.4.2 木质素凝胶渗透色谱(GPC)和FT-IR光谱
        4.4.3 木质素热重红外联用(TG-IR)
        4.4.4 木质素热裂解气质(Py-GCMS)
    4.5 结果与讨论
        4.5.1 木质素2D-HSQC NMR分析
        4.5.2 木质素GPC和 FT-IR光谱分析
        4.5.3 木质素TG-IR分析
        4.5.4 Py-GCMS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响应面优化新型低共熔溶剂解聚小麦秸秆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和仪器
    5.3 实验设计
    5.4 分析表征方法
    5.5 结果与讨论
        5.5.1 BBD试验设计和结果
        5.5.2 二次回归模型建立与方差分析
        5.5.3 响应面分析
        5.5.4 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5.5.5 验证性实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展望
    6.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申请专利
    三、参与科研项目
附件

(4)西北五种特色单花种蜂蜜花源特征性成分及其对酒精性胃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单花种蜂蜜理化成分与花源鉴别
        1.1.1 花粉孢子
        1.1.2 理化指标
        1.1.3 挥发性化合物
        1.1.4 酚类化合物
    1.2 单花种蜂蜜的抗氧化及抗炎活性
        1.2.1 抗氧化性
        1.2.2 抗炎活性
        1.2.3 其他生物活性
    1.3 酒精性胃损伤机制及现行治疗
        1.3.1 酒精性胃损伤机制
        1.3.2 现行治疗
        1.3.3 蜂蜜在酒精性胃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1.4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4.1 选题依据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五种单花种蜂蜜理化指标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五种单花种蜂蜜孢粉学分析
        2.2.2 五种单花种蜂蜜理化指标分析及质量评价
        2.2.3 五种单花种蜜花源特征性理化指标的鉴别
    2.3 小结
第三章 五种单花种蜂蜜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五种单花种蜂蜜醛类挥发性成分分析
        3.2.2 五种单花种蜂蜜醇类挥发性成分分析
        3.2.3 五种单花种蜂蜜酮类挥发性成分分析
        3.2.4 五种单花种蜂蜜酯类挥发性成分分析
        3.2.5 五种单花种蜂蜜烷烃及其他类挥发性成分分析
        3.2.6 五种单花种蜜花源特征性挥发成分的鉴别
        3.2.7 五种单花种蜂蜜主要呈香物质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五种单花种蜂蜜酚类成分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酚酸类成分分析
        4.2.2 黄酮类成分分析
        4.2.3 五种单花种蜂蜜花源特征性酚类成分的鉴别
    4.3 小结
第五章 紫穗槐蜜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胃溃疡的保护作用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5.2.2 对急性酒精性胃溃疡小鼠溃疡指数的影响
        5.2.3 对急性酒精性胃溃疡小鼠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
        5.2.4 对急性酒精性胃溃疡小鼠炎症表达的调控
        5.2.5 对急性酒精性胃溃疡小鼠胃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5.3 小结
第六章 沙枣蜜对小鼠慢性酒精性胃损伤的保护作用
    6.1 实验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6.1.2 实验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对慢性酒精性胃损伤小鼠溃疡指数的影响
        6.2.2 对慢性酒精性胃损伤小鼠胃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的调控
        6.2.3 对慢性酒精性胃损伤小鼠胃组织炎症表达的调控
        6.2.4 对慢性酒精性胃损伤小鼠胃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6.2.5 对慢性酒精性胃损伤小鼠肠道微生物群落的调节
    6.3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真菌漆酶介导自由基偶联和接枝反应在绿色化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漆酶的来源、催化特性及其底物谱(Source, catalytic property, and substrate spectrum of laccase)
2 真菌漆酶催化底物分子的自由基偶联和接枝反应(Fungal laccase-catalyzed the radical coupling and grafting reaction of substrate molecule)
    2.1 环境修复
    2.2 生物监测
    2.3 食品加工
    2.4 纤维改性
    2.5 纺织染色
    2.6 制药工业
    2.7 有机合成
3 结论与展望(Conclusion and perspective)

(6)两种虎耳草外源性自由基抑制剂活性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1.1 自由基
    1.2 氧化应激
    1.3 虎耳草属植物研究现状
        1.3.1 虎耳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1.3.1.1 黄酮类化合物
        1.3.1.2 萜类和挥发油类
        1.3.1.3 酚类化合物
        1.3.1.4 甾体类化合物
        1.3.1.5 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
        1.3.1.6 苯丙素类化合物
        1.3.1.7 其他类型化合物
        1.3.2 虎耳草属植物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1.3.2.1 保肝作用
        1.3.2.2 抗氧化作用
        1.3.2.3 抗炎作用
        1.3.2.4 降血糖作用
        1.3.2.5 镇咳作用
        1.3.2.6 抗菌作用
        1.3.2.7 抗肿瘤作用
        1.3.2.8 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
    1.4 黑虎耳草和山地虎耳草研究现状
        1.4.1 黑虎耳草和山地虎耳草的化学成分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黑虎耳草总样在线筛选与粗分离
    2.1 研究材料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 HPLC-DPPH在线筛选
        2.3.1 HPLC-DPPH系统构建
        2.3.2 DPPH溶液的配制
    2.4 黑虎耳草甲醇提取物的制备
    2.5 黑虎耳草HPLC-DPPH色谱分析条件
    2.6 黑虎耳草MCI中压制备
        2.6.1 色谱条件
        2.6.2 样品制备
    2.7 黑虎耳草各组分色谱分析条件
    2.8 实验结果
    2.9 小结
第三章 黑虎耳草外源性自由基抑制剂活性成分研究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 黑虎耳草Fr4 外源性自由基抑制剂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
        3.2.1 实验方法
        3.2.1.1 样品溶液的配制
        3.2.1.2 HPLC-DPPH色谱分析条件
        3.2.1.3 制备色谱条件
        3.2.1.4 外源性自由基抑制剂活性成分的纯度和活性评估
        3.2.2 实验结果
        3.2.2.1 HPLC-DPPH 在线筛选 Fr4 中外源性自由基抑制剂活性成分及其制备
        3.2.2.2 亲水/反相体系制备分离Fr4 中外源性自由基抑制剂活性成分
        3.2.2.3 外源性自由基抑制剂活性成分的纯度分析及活性验证
        3.2.2.4 外源性自由基抑制剂活性成分结构鉴定
    3.3 黑虎耳草Fr4 其他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3.3.1 实验方法
        3.3.1.1 样品溶液的配制
        3.3.1.2 制备色谱条件
        3.3.2 实验结果
        3.3.2.1 反相/反相体系制备分离Fr4 中其他化合物
        3.3.2.2 Fr4 中无自由基抑制活性化合物的纯度分析
    3.4 黑虎耳草Fr3 中主成分的分离纯化
        3.4.1 实验方法
        3.4.1.1 样品溶液的配制
        3.4.1.2 制备色谱条件
        3.4.1.3 分离的Fr3 主成分纯度分析
        3.4.2 实验结果
        3.4.2.1 聚酰胺中压液相色谱法制备样品并富集Fr3 主成分
        3.4.2.2 MCI GEL? CHP20P固定相进行MPLC纯化
        3.4.2.3 黑虎耳草Fr3 主成分纯度分析
        3.4.2.4 黑虎耳草Fr3 主成分结构鉴定
    3.5 黑虎耳草Fr2 外源性自由基抑制剂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
        3.5.1 实验方法
        3.5.1.1 HPLC-DPPH色谱分析条件
        3.5.1.2 样品溶液的配制
        3.5.1.3 制备色谱条件
        3.5.1.4 外源性自由基抑制剂活性成分的纯度和活性评估
        3.5.2 实验结果
        3.5.2.1 HPLC-DPPH在线筛选Fr2 中外源性自由基抑制剂活性成分
        3.2.5.2 XION MPLC制备黑虎耳草Fr2 样品并分析
        3.5.2.3 亲水/反相体系制备分离Fr2-4 中外源性自由基抑制剂活性成分
        3.5.2.4 Fr2-4 中外源性自由基抑制剂活性成分纯度分析及活性验证
        3.5.2.5 亲水/反相体系制备分离Fr2-5 中外源性自由基抑制剂活性成分
        3.5.2.6 Fr2-5 中外源性自由基抑制剂活性成分纯度分析及活性验证
        3.5.2.7 外源性自由基抑制剂活性成分结构鉴定
    3.6 黑虎耳草Fr1 中主成分的分离纯化
        3.6.1 实验方法
        3.6.1.1 样品溶液的配制
        3.6.1.2 亲水/反相色谱柱分析Fr1
        3.6.1.3 制备色谱条件
        3.6.1.4 Fr1 主成分的纯度分析
        3.6.2 实验结果
        3.6.2.1 亲水/反相体系分析Fr1 中的主成分
        3.6.2.2 反相/反相体系制备分离Fr1 的主成分
        3.6.2.3 黑虎耳草Fr1 主成分纯度分析
        3.6.2.4 黑虎耳草Fr1 主成分结构鉴定
    3.7 单体化合物物理常数及波谱数据
    3.8 小结
第四章 山地虎耳草总样在线筛选与粗分离
    4.1 研究材料
    4.2 实验仪器与试剂
    4.3 山地虎耳草甲醇提取物的制备
    4.4 山地虎耳草HPLC-DPPH在线筛选
        4.4.1 DPPH溶液的配制
        4.4.2 色谱分析条件
    4.5 山地虎耳草MCI中压制备
        4.5.1 色谱条件
        4.5.2 样品制备
        4.5.3 山地虎耳草各组分色谱分析条件
    4.6 实验结果
    4.7 小结
第五章 山地虎耳草外源性自由基抑制活性成分研究
    5.1 实验仪器与试剂
    5.2 山地虎耳草外源性自由基抑制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
        5.2.1 实验方法
        5.2.1.1 样品溶液的配制
        5.2.1.2 HPLC-DPPH色谱分析条件
        5.2.1.3 制备色谱条件
        5.2.1.4 外源性自由基抑制活性成分的纯度和活性评估
        5.2.2 实验结果
        5.2.2.1 HPLC-DPPH在线筛选Fr3 中外源性自由基抑制活性成分及其制备
        5.2.2.2 HPLC-DPPH在线筛选Fr4 中外源性自由基抑制活性成分及其制备
        5.2.2.3 山地虎耳草外源性自由基抑制活性成分的纯度分析及活性验证
        5.2.2.4 外源性自由基抑制活性成分结构鉴定
    5.3 单体化合物物理常数及波谱数据
        5.3.1 已知化合物结构鉴定
        5.3.2 新化合物结构解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柠檬醛和肉桂醛抑制接骨木镰刀菌生长和产毒的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缩写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立题依据
    1 马铃薯干腐病及其防控
        1.1 马铃薯干腐病
        1.2 镰刀菌产毒特性及其危害
        1.3 马铃薯干腐病的防控
    2 植物精油中醛类物质对真菌的抑制
        2.1 抑菌活性
        2.2 抑菌机理
    3 植物精油及其活性成分对真菌毒素积累的抑制作用
        3.1 植物精油及其活性成分抑制真菌毒素合成
        3.2 植物精油及其活性成分抑制真菌毒素合成的机理
        3.3 植物精油及其活性成分对真菌毒素的降解作用
    4 蛋白组学技术及其在抑菌机理研究中的作用
    5 本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5.1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的意义
        5.2 研究内容
        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接骨木镰刀菌生长、致病及产毒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2 仪器与设备
        2.3 溶液的配制
        2.4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2.5 孢子萌发率的测定
        2.6 菌落直径的测定
        2.7 孢子超微结构的观察
        2.8 损伤接种切片病斑直径的测定
        2.9 损伤接种块茎病斑直径的测定
        2.10 体外条件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提取
        2.11 损伤接种块茎中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提取
        2.12 对毒素的消解作用
        2.13 DAS、NEO和 T2 毒素的检测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接骨木镰刀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3.2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孢子萌发和菌落直径的抑制
        3.3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孢子超微结构的影响
        3.4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损伤接种马铃薯切片和块茎病斑直径的抑制
        3.5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培养基中毒素积累量的影响
        3.6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接骨木镰刀菌在马铃薯块茎中毒素积累量的影响
        3.7 柠檬醛对DAS毒素的消解作用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接骨木镰刀菌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2 仪器与设备
        2.3 溶液的配制
        2.4 孢子细胞膜和细胞壁完整性的测定
        2.5 孢子胞外电导率的测定
        2.6 细胞成分释放的测定
        2.7 菌体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2.8 菌体MDA含量的测定
        2.9 菌体细胞膜麦角固醇含量的测定
        2.10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孢子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3.2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孢子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3.3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MDA含量的影响
        3.4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
        3.5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孢子细胞壁完整性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接骨木镰刀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2 仪器与设备
        2.3 溶液的配制
        2.4 孢子胞内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测定
        2.5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测定
        2.6 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测定
        2.7 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测定
        2.8 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测定
        2.9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孢子胞内ROS水平的影响
        3.2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孢子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影响
        3.3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菌体T-SOD和 CuZn-SOD活性的影响
        3.4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菌体CAT和 POD活性的影响
        3.5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菌体GR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章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接骨木镰刀菌抑制的蛋白组机理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2 仪器和设备
        2.3 样品处理
        2.4 TMT蛋白组学分析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差异蛋白转录水平变化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蛋白组样品质量评估
        3.2 蛋白质鉴定信息
        3.3 蛋白GO注释分析
        3.4 差异蛋白筛选结果
        3.5 差异蛋白KEGG Pathway分析及富集结果
        3.6 柠檬醛和肉桂醛处理对麦角固醇合成通路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3.7 柠檬醛和肉桂醛处理对抗氧化酶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3.8 柠檬醛和肉桂醛处理对DAS毒素合成途径中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活性氧生成和清除的蛋白组影响
        4.2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麦角固醇合成途径的蛋白组影响
        4.3 柠檬醛和肉桂醛对单端孢霉烯毒素合成途径的蛋白组影响
    5 小结
全文总结与创新点
    1 主要结论
    2 本文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8)乙酰基丁香酸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丁香酸
        1.1.1 丁香酸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1.1.1.1 医药方面的应用
        1.1.1.2 农药方面的应用
        1.1.1.3 抗氧化方面的应用
        1.1.1.4 香料
    1.2 乙酰化反应
        1.2.1 催化剂的选择
        1.2.2 酰化剂
        1.2.3 酚羟基乙酰化反应
    1.3 丁香酸制备工艺的综述
        1.3.1 丁香酸的植物提取工艺
        1.3.1.1 酶解提取工艺
        1.3.1.2 萃取提取工艺
        1.3.2 丁香酸的化学合成工艺
        1.3.2.1 木质素合成丁香酸制备工艺
        1.3.2.2 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合成丁香酸制备工艺
        1.3.2.3 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合成丁香酸制备工艺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的方案
第二章 乙酰基丁香酸合成研究
    2.1 丁香酸合成乙酰丁香酸的制备工艺
        2.1.1 合成路线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1.4 丁香酸的合成
        2.1.5 乙酰基丁香酸的合成
        2.1.5.1 三乙胺为催化剂合成乙酰基丁香酸(1,2-二氯乙烷为溶剂)
        2.1.5.2 三乙胺为催化剂合成乙酰基丁香酸(无溶剂)
        2.1.5.3 浓硫酸为催化剂合成乙酰基丁香酸
        2.1.5.4 吡啶为催化剂合成乙酰基丁香酸
    2.2 产物的验证
        2.2.1 丁香酸的光谱图分析
        2.2.1.1 丁香酸的~1HNMR谱图分析
        2.2.1.2 丁香酸的~(13)CNMR谱图分析
        2.2.1.3 丁香酸的IR谱图分析
        2.2.1.4 丁香酸的UV谱图分析
        2.2.2 乙酰基丁香酸的谱图分析
        2.2.2.1 ~1HNMR谱图分析
        2.2.2.2 ~(13)CNMR谱图分析
        2.2.2.3 IR谱图分析
        2.2.2.4 UV谱图分析
        2.2.2.5 MS谱图分析
    2.3 乙酰基丁香酸制备工艺的反应机理
        2.3.1 合成丁香酸的反应机理
        2.3.2 三乙胺催化丁香酸与乙酸酐反应合成乙酰丁香酸(有溶剂)
        2.3.3 浓硫酸催化丁香酸与乙酸酐反应合成乙酰丁香酸
        2.3.4 吡啶催化丁香酸与乙酸酐反应合成乙酰丁香酸
        2.3.5 三乙胺催化丁香酸与乙酸酐反应合成乙酰丁香酸(无溶剂)
    2.4 实验探究
    2.5 乙酰化正交试验
        2.5.1 乙酰化正交实验的设计
        2.5.2 乙酰化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乙酰化副反应的研究
    3.1 实验方法
    3.2 副产物Ⅱ的确定
        3.2.1 谱图分析
        3.2.1.1 ~1HNMR谱图分析
        3.2.1.2 ~(13)CNMR谱图分析
        3.2.1.3 IR谱图分析
        3.2.1.4 UV谱图分析
        3.2.1.5 MS谱图分析
        3.2.2 反应机理
    3.3 副产物Ⅲ、Ⅳ和Ⅴ推测
        3.3.1 副产物Ⅲ
        3.3.1.1 副产物Ⅲ的LC-MS谱图分析
        3.3.1.2 副产物Ⅲ的反应机理
        3.3.2 副产物Ⅳ
        3.3.2.1 副产物Ⅳ的LC-MS谱图分析
        3.3.2.2 副产物Ⅳ的反应机理
        3.3.3 副产物Ⅴ
        3.3.3.1 副产物Ⅴ的LC-MS谱图分析
        3.3.3.2 副产物Ⅴ的反应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9)核桃壳和分心木资源化利用的化学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核桃壳和分心木概况
    1.2 经济林副产物来源
    1.3 经济林副产物利用情况
        1.3.1 食用价值
        1.3.2 药用价值
        1.3.3 饲料开发
    1.4 经济林副产物提取方法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引言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设计
    3.2 实验材料
    3.3 技术路线
    3.4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3.4.1 实验试剂与耗材
        3.4.2 实验主要仪器
    3.5 实验方法
        3.5.1 核桃壳和分心木的多种溶剂提取
        3.5.2 红外光谱检测
        3.5.3 挥发性成分测定
        3.5.4 不挥发性成分测定
        3.5.5 主成分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核桃壳和分心木多种溶剂提取效率分析
    4.2 核桃壳挥发性组分特征及功能分析
    4.3 分心木挥发性组分特征及功能分析
    4.4 核桃壳不挥发性组分特征及用途分析
        4.4.1 核桃壳不挥发性物质组分特征
        4.4.2 核桃壳不挥发性物质用途分析
    4.5 分心木不挥发性的组分特征及用途分析
        4.5.1 分心木不挥发性组分特征
        4.5.2 分心木不挥发性成分的用途分析
    4.6 核桃壳与分心木潜在抗癌主效因子分析
5. 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6.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附录

(10)蜂蜜成熟过程中糖的变化及油菜蜜腺分泌蔗糖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蜂蜜概述
        1.1.1 蜂蜜的来源
        1.1.2 蜂蜜的化学组成
        1.1.2.1 糖类
        1.1.2.2 蛋白质、酶、氨基酸
        1.1.2.3 有机酸
        1.1.2.4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1.1.2.5 维生素
        1.1.2.6 挥发性化合物
        1.1.2.7 酚类化合物
        1.1.3 蜂蜜生产现状
    1.2 蜂蜜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3 花蜜-蜂蜜转化的研究进展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蜂蜜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的变化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化学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2.4 HPLC-ELSD检测蜂蜜成熟过程中糖含量的变化
        2.2.4.1 样品的制备
        2.2.4.2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2.2.4.3 实验条件
        2.2.4.4 实验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HPLC-ELSD标准品色谱图
        2.3.2 HPLC-ELSD方法学验证
        2.3.2.1 线性关系、检出限、定量限
        2.3.2.2 方法重复性、仪器精密度、样品稳定性及加标回收率
        2.3.3 蜂蜜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的变化
        2.3.3.1 洋槐蜜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的变化
        2.3.3.2 油菜蜜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的变化
        2.3.3.3 椴树、蜜桔、脐橙和油茶蜂蜜成熟过程中糖类物质的变化
    2.4 小结
第3章 欧洲油菜花蜜糖组成分析及蜜腺分泌蔗糖的成因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化学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2.4 HPLC-ELSD检测欧洲油菜花蜜糖类物质
        3.2.4.1 样品的制备
        3.2.4.2 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3.2.4.3 实验条件
        3.2.5 花蜜含水量的测定
        3.2.6 油菜花蜜腺总RNA提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3.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欧洲油菜花蜜含水量的变化
        3.3.2 欧洲油菜盛花期花蜜日变化规律分析
        3.3.3 不同开花阶段的欧洲油菜花蜜腺相关基因表达
        3.3.4 欧洲油菜花盛花期蜜腺相关基因表达的日变化
    3.4 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丁香酸甲酯的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 [1]黄酮中间体乙酰酚酯化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J]. 肖攀蕾,顾家,聂旭亮.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21(05)
  • [2]氧化钐和氧化铈催化剂在木质素解聚中的应用[D]. 田舟祺. 昌吉学院, 2021
  • [3]新型硼酸基三元低共熔溶剂高效分离木质纤维素组分及其高值化利用[D]. 慈玉辉.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0)
  • [4]西北五种特色单花种蜂蜜花源特征性成分及其对酒精性胃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 祝敏. 西北大学, 2021(12)
  • [5]真菌漆酶介导自由基偶联和接枝反应在绿色化学中的应用[J]. 刘庆竹,孙凯,司友斌. 环境化学, 2021(03)
  • [6]两种虎耳草外源性自由基抑制剂活性成分研究[D]. 达娃央宗. 青海师范大学, 2021(12)
  • [7]柠檬醛和肉桂醛抑制接骨木镰刀菌生长和产毒的机理[D]. 魏娟. 甘肃农业大学, 2020
  • [8]乙酰基丁香酸的合成研究[D]. 胡春潮. 安庆师范大学, 2020(12)
  • [9]核桃壳和分心木资源化利用的化学基础研究[D]. 周冰倩.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6)
  • [10]蜂蜜成熟过程中糖的变化及油菜蜜腺分泌蔗糖的分子机制[D]. 迟韵阳. 南昌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丁香酸甲酯的合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