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保险定额预付办法设想(论文文献综述)
张坤婷[1](2021)在《基于CNKI的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文中提出背景医疗保险制度承担着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责任,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支付方式是我国卫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支付方式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大量相关研究不断涌现,增加了学者们整体把握该领域研究趋势和内容的难度,要促进医保支付方式不断地适应我国国情,就需用一种科学全面的研究方法来把握医保支付方式历史发展情况,文献计量是对某一主题领域的学术成果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能够客观呈现该领域研究趋势、结构关系和规律,已广泛被用于医学、教育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体育学、金融学、化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分析。目的和方法虽然已有研究者对该领域进行过总结研究,但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的文献较少,仅有的研究分别对单病种付费、总额预付和DRG付费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但受到期刊文献篇幅限制,都仅关注某一种支付方式,并未对所有的支付方式进行全面计量,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支付方式的发文时间趋势、文献来源、合作模式、研究重点、新兴热点和重点文献,本研究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本文对CNKI数据库中2020年以前收录的有关医保支付方式的文献进行检索,除了期刊和硕博文献外,对重要的报纸、会议等文献也保留下来,利用词频分析、共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借助MicrosoftExcel进行期刊、作者、关键词的统计,CiteSpace、VOSviewer信息可视化软件用做图谱呈现。结果CNKI数据库中医保支付方式研究文献共检索到7312篇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医保支付方式的研究逐渐深入和细化,整体呈增长趋势,从2010年开始相关研究更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在2020年达到峰值,1985-2010近二十年年均发文量为56.35篇,2010-2020十年年均发文为555.18篇;发文量较多的力量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城市,研究主力为高等院校,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处于此领域的核心位置,但主要研究作者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弱;同时,医保支付方式研究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级基金的支持,尤其是国家级基金和省部级基金;其次通过关键词词频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医保支付方式研究内容主要有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和实践、医保费用、医联体和分级诊疗的建设、医疗费用和财务管理。通过关键词突现和研究热点的演进发现,分级诊疗、医疗机构、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按病种分值付费和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仍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支付方式改革是当前最活跃的研究热点。结论医保支付方式发展趋势整体良好,研究领域合作不够紧密,作者地区、机构分布不均,各研究机构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支付方式的不断完善;研究内容扎根紧跟政策变化和实习运行情况,作为研究热点也在不断的深入,其切入点也不断地被刷新,热点研究方向呈现多样化,这些都将会不断地推动支付方式研究的发展。
徐雪珍[2](2020)在《丽水市青田县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人口老龄化、群众医疗消费水平提高、医保报销政策区域差异变小等诸多原因导致医疗保险基金费用支出不断增长,筹资与支付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青田作为丽水市内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县域,尤其是在丽水市《全民医保》政策全面推行后,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水平有了显着提升,医疗服务需求量得到快速释放,医保基金出现严重超支的现象,想要改变现状解决基金赤字问题,除了增加财政投入和个人征收外,更重要的是转变医保支付方式。本文通过对青田县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过程、制度设计进行研究和解读,对现状进行评价,并分析青田县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立足于青田实际,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美国、德国及国内上海市宁夏盐池县经典支付模式,通过健全支付制度设计、强化监督管理、完善改革配套措施三个方面为青田县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以期对青田县乃至其他地区建立总额控制下的混合医保支付方式模式有所创新和突破。
陈娴[3](2020)在《总额预付制下G公立医院应收账款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家医改方案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行业,优化医疗保障制度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到难题。这使得公立医院的外部竞争者增多,医疗保障制度也加剧了医院财务管理的压力,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方法和手段愈加难以适应目前的环境。尤其在全民医保政策和医保总额预付制的补偿机制下,政府将控制医疗成本的主动权交到了医院手里的同时也将资金压力转移到了医院。在这样的环境下,医院一方面要控制成本不超支,另一方面要加快资金的回笼来加速自身的发展,所以医院的应收账款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变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公立医院在现行的医保总额预付制下,如何改善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周转以及减少超支和扣款导致的坏账。本文站在医院管理角度,通过分析G医院的应收账款业务流程、近五年应收账款指标,从数据分析中发现G医院应收账款增速超过收入增速、3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比过大、周转时间较长和坏账计提不合理的问题。从结果出发追溯回原因,将G医院应收账款的整个业务流程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总结出目前G医院在事前阶段职工缺乏管理意识、缺乏对患者的信用评估;在事中阶段临床医务人员缺乏控费意识、各部门间沟通不畅;在事后阶段会计核算不当缺乏对账催收机制。根据问题以及G医院的实际情况,不同阶段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达到优化流程管理,做到事前、事中、事后三步管控,进而达到提高应收账款管理效率的目的。在事前阶段建立各项制度提高全员管理意识、建立患者信用评估系统减少欠费;在事中阶段建立智能监控警报系统实时监督医疗行为、搭建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交流;在事后阶段完善会计处理、建立对账催收机制提高资金周转。同时提供四方面的保障以支持优化方案的实施:信息系统贯穿应收账款管理业务全流程提供信息保障,加强宣教提高员工的管理意识提供观念保障,规范各项制度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增设岗位加强培训提供人员保障。G医院作为本地大型三甲医院,对该医院的应收账款管理研究可以帮助别的医院进行相应的改善管理,优化医保资金的合理利用,使得每一分医保资金发挥到最大用处。
李强[4](2020)在《基于CN-DRGs的A医院预付制医保费用管控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医疗保险秉承着为居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原则,旨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诸如不合理医疗费用上涨较快,医患矛盾加剧,医保基金风险逐年增大等比较显着的问题。为满足我国不同人口群体、不同疾病和医疗服务特点的需要,国家医卫相关部门推行了在总额预付前提下,按CN-DRGs(China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分组的付费方式,新医保支付方式将逐步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在这一发展趋势下,考虑来自预付制总额、病种、诊断、病人个体差异的多边约束,研究优化的医保费用管控策略,以合理抑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平衡医院绩效保障、医疗服务优化与医保监管要求三者的关系,是现在也是今后医院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某三甲医院(以下简称A医院)为例,研究基于CNDRGs分组原理的总额预付制医保费用管控策略及相关落实保障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我国目前医保形势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分析,介绍了国际上在DRGs以及我国在CN-DRGs方面的研究成果。并阐述了基于CN-DRGs分组原理改进A医院预付制医保费用管控策略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其次,阐明了CN-DRGs和ICD-10的基本概念与相关原理,分析了其在医疗支付方面的优点。通过对比我国正在运行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说明了预付制医保支付方式的相关原理。并且针对A医院的整体情况,提出A医院目前在预付制医保付费下的管控方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问题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基于A医院实际医疗费用数据和CN-DRGs建立了相关费用测算模型,对A医院预付制医保费用管控策略进行优化研究,并进一步研究了配套的组织保障、信息化保障和绩效制度保障等措施,以保证所提策略的有效落地和持续改进。
孙超艺[5](2020)在《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与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深化医保改革的要求,国家医保局于2018年12月20日,发布《关于申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的通知》,甄选30个试点城市开展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旨在规范医疗机构经营、对医药实施降本控费,保证患者住院就医质量。天津市作为此次开展按病种付费结算方式改革工作的试点城市之一,在2012年已先尝试进行按病种付费结算方式的试行工作并延续至今。通过对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的研究,发现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对策。根据政策执行系统模型分析,从政策涉及的三个利益主体医保基金、医疗机构及患者角度出发,结合天津市医保中心基金管理工作、对试点医疗机构的走访调查和向公众开展的调查问卷等方式,发现天津市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存在着政策知晓度较低、病种目录范围较小、医保统筹基金支付额度较低、医疗机构经营不规范等问题。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的价值在于实现个人住院看病费用降低、提高医疗机构经营规范性、维护医保基金使用安全,由此针对不同主体具有的特性及相应执行人员的偏好,天津市医保中心需要加强政策宣传普及、在专家指导下扩大病种目录范围、严格监督管制医疗机构经营行为、做好预防欺诈骗保工作,从而完善按病种付费政策的改革工作。本研究将按病种付费结算方式与天津市地方的实际运用情况相结合,使天津市医保部门在防止医保统筹基金恶意流失、形成医疗机构控本结余激励机制和降低患者个人自费部分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完善。下一步,天津市医保中心应加快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结算方式的准备工作,提升结算效率、强化医保控费、优化医疗机构住院看病服务,从而全面深化医保改革工作。
刘彤彤[6](2020)在《总额控制下按病种付费实施现状及效果评价 ——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医保支付方式是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近年来,在医疗费用持续上涨、医保基金压力不断增大的现实背景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越发引起广泛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要求推进医保总额控制以及按病种付费的执行落实。因此,分析总额控制下按病种付费的实施效果,为完善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建议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与实际意义。本文在阐释医保支付方式、按病种付费等概念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介绍江苏省总额控制下按病种付费的实施现状,包括病种支付标准、结算办法与报销政策以及患者的纳入与退出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分析目前江苏省总额控制下按病种付费存在的难点及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样本医院的按病种付费在病种数量、结算费用、人次等覆盖情况以及医保基金占比等情况,利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样本医院肛瘘病种的医疗费用、医疗行为以及患者负担具体分析,并基于已有研究及专家咨询设计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不同患者关于所提供医疗服务满意情况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果并分析与总结。综合对江苏省各地医保部门管理人员访谈内容以及样本医院数据分析结果,为深入推进医保总额控制下按病种付费支付方式改革与完善,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具体包括:通过强化医保总额控制的作用、严格执行将按病种收付费相结合以及转向以成本测算为基础进行科学的病种支付标准的制定,完善按病种付费控费机制;通过严格按病种付费的执行监管、诊疗流程优化以及信息公开完善医疗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完善标准化临床路径的制定以及提高路径执行落实的积极性,落实临床路径的执行;通过医保部门对医院以及医院对医护人员合理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按病种付费评价考核机制;扩大按单病种付费的支付范围,并加快向DRGs或点数法进行转变。
阎月明[7](2020)在《福建省尤溪县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改革对医疗费用影响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分析尤溪县按病种付费改革对医疗费用影响的机制;总结其实施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内容1.尤溪县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改革实施的背景环境。2.尤溪县按病种付费改革的政策措施及现况。3.尤溪县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改革对医疗费用影响的机制分析。4.尤溪县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改革后医疗费用的变化情况。5.总结尤溪县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改革的实践经验并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梳理按病种付费与医疗费用的概念与理论;对尤溪县进行现场调研,向医改办和公立医院相关负责人发放自填式调查问卷并进行知情人访谈;基于CIMO理论框架,分析尤溪县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改革的背景、措施、机制和结果,运用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图,分析医疗费用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按病种付费改革对医疗费用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按病种付费制改革,对医疗服务供方的医疗行为起到激励约束作用,医院通过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策略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医生通过合理诊疗、减少诱导需求行为控制次均医疗费用的过度增加。2.按病种付费改革后,医疗费用增速有所降低,次均医疗费用、患者自付医疗费用增速放缓,医疗费用控制成效较为明显,医院收入结构优化,医保基金运行平稳。研究结论尤溪县实行按病种付费制改革,通过医保基金分配与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激发医院控费意愿、医生控费意识,对医疗费用的控制起到关键作用。建议1.制定科学合理的医保支付标准。2.加强医保部门的监管,完善医院监控体系。3.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4.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5.持续推进按病种付费制改革。
张玉玺[8](2020)在《我国医保支付方式选择研究》文中指出当前,由于人口老龄化、疾病慢性化、医保目录范围扩大等因素导致我国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同时,整体经济下行、企业负担加重,也使医保筹资能力难以延续之前快速增长的态势。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增幅普遍下降、基金支出增幅持续上升的现象愈发突出。随着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民覆盖,基金扩面增收的空间已所剩无几。目前,医疗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存在。2019年11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在此深刻的大背景下,医保支付方式的选择就成为了关键。医保支付方式是费用控制,规范和引导供方的医疗服务行为、需方的就医行为,调节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关系着医疗保险的平稳运行,直接影响到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进而会影响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水平、医疗保险机构的管理成本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是医疗保险中涉及各方经济利益的最直接、最敏感的环节。因此,选择何种医保支付方式使我国医保基金的支出更加科学合理、精准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医患双方道德风险的角度阐释了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影响医疗服务供给方行为的内在机理。其次通过分析医疗服务市场上供需双方和支付方的行为特征,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构建医院、参保患者、医疗保险机构三方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重复博弈模型。分别探讨了当医院出现过度医疗、过度收费、诊疗不足和不当收费的道德风险时,参保患者和医疗保险机构的策略选择。研究了当医疗保险机构分别采取预付制和后付制的情形下,医疗保险机构对医院的最优支付水平及其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以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付费为代表的预付制要优于后付制。本文以北京市实施DRG付费为例,运用双重差分法计量回归模型,比较了DRG付费和单病种付费在医疗费用、医疗质量等方面的实施效果。通过分析DRG付费对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相关利益主体行为的影响,包括医药机构、医务人员、参保患者和医疗保险机构,进一步验证了以DRG付费为代表的预付制可以作为我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优先选择。在借鉴国外实施DRG预付制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对我国实施DRG付费为代表的预付制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有三点:第一,在预付制条件下,要使医院采取诚实策略,则医保机构不能将定价压低到平均成本,而是应该使医院通过获利产生正向激励。第二,当医院不重视未来收益或治疗成本差异足够大时,后付制才会优于预付制,否则预付制将优于后付制。第三,DRG付费方式的控费效果明显,但与DRG医保定额支付标准的降幅相比,实际医疗费用的降幅偏小。本文创新点如下:一是得出DRG付费为代表的预付制优于后付制的前提条件。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构建了医保机构、患者、医院三方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重复博弈模型。在医院重视未来收益、不同治疗手段的成本差异不大的条件下,以DRG付费为代表的预付制要优于后付制。二是提出我国医保支付机制需要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运用双重差分法模型评估了北京市DRG付费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虽然DRG付费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降费效果,但是与DRG医保定额支付标准的降幅相比,实际医疗费用的降幅偏小,还需要其他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三是提出将DRG预付制实施的子系统纳入到医保付费全面系统工程的管控中。以DRG预付制为主的付费方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将狭义的DRG预付制实施的子系统纳入到广义的带量采购、医用耗材定价等系统工程的费用支付和管控中。
聂淇竹[9](2019)在《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生产进步和经济发展;互助共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作用。我国基本建立了全面覆盖的医疗保险体系,医保覆盖率进一步提升。但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发展仍面临医疗费用持续上涨,基层医疗机构不健全、过度医疗等困境。“看病难”、“看病贵”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医疗费用的持续上涨,给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医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抑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平衡医、患、保三者关系是国内外专家一直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难题。众多国家或城市在结合自身情况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有关控费的改革。实践表明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具有良好的控费效果。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是指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代表参保患者向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支付费用的方式。不同的支付方式控费效果不同,预付制较后付制有更好的控费效果,有维护医保制度稳定发展,平衡医、患、保三方关系的作用。我国一直将支付方式改革作为医改的核心环节,积极探索,希望将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作为“新医改”的切入点。2011年人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对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按病种付费方式是未来支付方式改革的重点,并规定了进一步精细化、规范化病种分类。成都市也积极进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2011年5月1日起,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住院治疗规定的10个疾病实行按病种定额付费,开始按病种付费的探索。2013年起以“月度控制、季度考核、超支分担、结余激励”作为原则,在成都市范围内的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了总额控制。积极探索精神病按床日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方式的推广试点工作。成都市的支付方式改革还在继续。其运行、控费效果如何?改革中还面临哪些困境?如何进一步优化成都市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更好地发挥基本医疗保险的作用,进一步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平衡医、患、保三方关系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具体分析了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背景、历程和效果。重点分析了影响恶性肿瘤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医院对于控制医疗费用的作用,探究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成都市实际情况并借鉴国际和国内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全文主要有六个部分的内容:第一章为绪论,通过介绍医疗保险制度的作用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意义说明本篇文章的选题背景和意义,文章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和不足。通过文献综述说明国内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研究现状,阐明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是国际难题,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对控费有较好的效果。第二章介绍核心概念,主要有医疗保险费用和费用控制的概念,对比介绍了主要的支付方式和其优缺点。主要的支付方式有按项目付费、总额预付、按床日付费、按病种(DRGs)付费等。说明现阶段我国医疗费用快速上涨是难题,分析医疗费用上涨背景下的控费措施,说明支付方式改革是有效的方法。第三章说明医疗费用的影响因素及支付方式的控费机理。通过收集成都市城乡居民2014-2016年住院医疗费用的明细数据,分析影响住院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由于目前成都市按病种付费未涉及恶性肿瘤,因此本文选取了成都市城乡居民恶性肿瘤患病人数第一位的肺恶性肿瘤,进行详细分析,说明病种分组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影响费用的主要因素。分析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对医疗机构的作用,认为医疗机构在支付方式改革中是关键的环节。运用经济学的知识,说明不同的支付方式与医疗费用控制的关系。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通过调查的方法,追踪介绍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历程和目前做的较好的部分。成都市2011年开始试点按病种付费,2013年起开展总额控制,在改革过程中,成都市建立了药品和医疗服务费用谈判机制,适时完善了考核机制,优化了医保监管系统。通过成都市的医保报销的具体数据,阐述支付方式改革以来,医疗费用的变化情况,认为支付方式改革有抑制医疗费用上涨、促使医疗服务运行效率更高、医疗行为更规范的作用。同时阐述成都市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存在的问题。成都市城乡居民总控超标,测算不尽科学。按病种付费覆盖病种较少,基层医疗机构不健全,医疗机构没有非常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支付方法改革的配套措施不完善。第五章总结国内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经验。详细说明了美国MsDRGs定价的过程,德国支付方式改革的历程和英国的“守门人”制度。国内部分对改革较早且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市支付方式改革进行详细叙述,总结相关国家和城市的支付方式改革经验。第六章提出完善成都市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建议。优化总额指标制定的流程,建议在衡量费用的基础上引入衡量服务数量、质量的其他的指标。配套考核机制应考虑病人流向问题。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提高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加强医院在改革中的作用。按病种付费方式要扩大试点范围,更新病种目录,加强精准定价。完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加强医疗保险数据交流,发挥各主体的监督作用等配套措施。
黄亦恬[10](2019)在《总额预付下三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在系统梳理总额预付制发展及其对医疗服务影响效应的基础上,探究总额预付制实施背景下三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是否发生显着变化,进一步分析构建总额预付下的医疗质量影响因素体系,讨论总额预付下三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变化情况和可能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总额预付制度优化策略和医疗质量改进策略。【方法】本研究以武汉市为例,运用文献研究法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医保总额预付制度、医院医疗质量评价、总额预付下医疗服务变化情况的研究进展与趋势;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2017年度武汉市总额预付政策范围内中心城区共6家三级公立医院作为研究样本对象,通过开展实地调研,收集样本地区基本信息和医保支付政策制度文件、样本医院基础运行数据和典型病种病历首页数据;通过10名专家参与的专题小组讨论和样本医院基线调查,确定了研究的病种选择范围和质量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构建风险调整模型,基于样本医院3个典型病种共13979例病案首页数据测算了典型病种的质量指标,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非参数统计检验等方法比较和分析了总额预付下样本医院医疗质量变化情况;进一步运用典型案例分析和内容分析法,深入分析58个关键知情人访谈的有效记录,构建了总额预付下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影响因素体系,逐项讨论了影响效应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建议。【结果】1.样本地区总额预付制度分析结果样本地区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历经20012013年的定额支付和2014至今的总额支付两大阶段,2015年是总额预付的过渡时期,自2016年起,落实“年度总额预算,按月预付,过程监管,指标考核,年终清算”的总额预付制度。目前样本地区的总额预付制度借鉴了分类支付的思想,施行超支分摊,医保考核监管兼顾原则性和灵活性,有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额度核定和分配比例固化、结算回款滞后、报销范围覆盖过广等问题,推诿患者与减少医保患者服务利用的现象时有发生。2.总额预付下样本医院医疗质量变化分析结果样本医院层面,死亡率、医疗纠纷发生数均在2015年稍有上升,随后回降;部分医院的院内感染率波动较大;平均住院天数呈持续下降趋势。典型病种层面,经过风险调整排除患者混杂因素后进行比较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17年与2014年相比下降了2.86%(P<0.001);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总体也逐渐下降,2017年比2014年下降0.48%(P<0.001);肺炎的住院患者死亡率则逐年上升,2017年比2014年上升了0.40%(P<0.001);典型病种的患者住院天数均呈现较稳定的下降趋势。样本医院横向比较结果显示,患者住院死亡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O/E比值变化均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不同医院的病种质量水平差异变大;而患者实际住院天数O/E比值逐渐“趋同”,都接近平均水平。3.总额预付下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选取在总额预付下医疗质量综合表现较优的样本医院A,以及总体质量水平相对下降的样本医院E进行典型案例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关键知情人访谈的58份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构建总额预付下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影响因素体系。影响因素主要有保方、医方、患方、其他4个方面,8个二级维度,24个三级条目,关键频次分析得到排序前六位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医方其他内部因素维度的“诊疗技术水平”(50,86.21%),医疗质量控制维度的“医疗质量监管力度”(50,86.21%)、“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执行情况”(49,84.48%)、“临床路径或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情况”(48,82.76%),医方医院战略决策维度的“总额预付下医院领导者态度和决策”(37,63.79%),保方医保监管维度的“医保考核监管标准”(34,58.62%)。【结论】1.总额预付下三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变化样本地区医保改革进程的相对滞后与复杂多变的医疗卫生市场之间存在矛盾,总额预付制的刚性限额与三级公立医院扩张发展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总额预付实施背景下,样本医院的医疗质量变化较为显着,且不同病种、不同医院的质量变化情况不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开始的2015年,样本医院可能还未适应新的形势,医疗服务提供质量出现了短期的下降,后逐步提升,医疗质量整体向好;病种层面,肺炎患者住院死亡率的整体上升表明样本医院确实存在一定的质量缺陷;医院之间“两极分化”的质量水平变化和综合发展情况与样本地区现行总额预付制度存在的不合理性有关。2.总额预付下三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影响因素总额预付背景下,对医疗质量影响最直接的还是医方决策与管理,谋求费用控制与医院发展的“平衡型决策”可能是样本地区三级公立医院的共同趋势;随着总额预付制度的全面推广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逐步深化,临床路径对医疗成本和医疗质量“双控”的优势日益凸显,可能是未来公立医院提质控费的突破口之一;医院对科室或医师的控费要求将通过干预医师行为影响医疗质量,医师在选取治疗方案时,“最优”与“最省”存在权衡效应。医保监管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规范医疗行为的作用,减少了不合理诊疗行为,促进了诊疗质量;同时,许多设置不完全合理或陷阱式的监管标准容易让医师养成“能省则省”的诊疗习惯,一些医疗质量风险随之产生;样本地区医保总额预付制在额度核算、分配、考核等方面尚不完善,对定点医院的引导作用存在一定偏差。3.总额预付下医疗质量改进策略保方可以通过科学测算和调整总额指标、统筹协商分配总额额度、规范医疗费用结算和支付、探索适应区域医疗环境的混合支付模式、切实履行医保监管职能等措施完善总额预付政策制度,规避总额预付下的质量风险;医方可以通过加强支付制度宣教和培训、构建适应支付制度和医院发展的管理机制、严格控制医疗质量、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障信息平台支撑等方式优化医院内部管理,促进总额预付下医疗质量的提升。
二、医疗保险定额预付办法设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疗保险定额预付办法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NKI的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文献计量学发展 |
1.2.2 国内文献计量学的发展 |
1.2.3 文献计量学在医保支付方式领域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法 |
1.4.2 聚类分析 |
1.4.3 词频分析法 |
1.4.4 共词分析法 |
1.4.5 知识图谱分析 |
1.5 资料来源 |
第2章 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相关文献产出概况 |
2.1 文献年代数量分布统计分析 |
2.2 医保支付方式研究发文期刊分布分析 |
2.3 基金项目分布状况 |
第3章 医保支付方式研究主体统计分析 |
3.1 作者及其合作 |
3.1.1 作者发文量统计分析 |
3.1.2 高产作者分析 |
3.1.3 合作模式 |
3.1.4 作者合作类型 |
3.2 机构及其合作 |
3.2.1 规模与特征 |
3.2.2 主要研究机构及其合作 |
第4章 医保支付方式研究关键词分析 |
4.1 关键词分析 |
4.1.1 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 |
4.1.2 研究涉及领域 |
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
4.3 被引频次分析 |
4.4 研究趋势分析 |
第5章 研究热点分析 |
5.1 改革开放以来医保支付方式的发展阶段 |
5.1.1 启蒙试点地区 |
5.1.2 逐步探索阶段 |
5.1.3 各地探索纷呈 |
5.1.4 复合式支付方式发展阶段 |
5.2 医疗机构研究重点内容 |
5.2.1 分级诊疗和医联体 |
5.2.2 医院管理 |
5.2.3 财务管理 |
第6章 研究总结 |
6.1 结论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丽水市青田县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 |
1.1.3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以及拟采取的解决方案 |
1.4.1 研究工作的重点 |
1.4.2 研究工作的难点 |
1.4.3 拟采取的解决方案 |
2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概述 |
2.1 支付方式的涵义 |
2.2 支付方式的分类 |
2.2.1 按服务项目付费 |
2.2.2 总额预付制 |
2.2.3 按人头付费 |
2.2.4 按服务单元付费 |
2.2.5 按病种付费 |
2.3 各类支付方式特点比较 |
3 丽水市青田县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历程及成效分析 |
3.1 青田县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历程 |
3.1.1 青田县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背景 |
3.1.2 青田县医保基金运行情况 |
3.2 青田县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成效分析 |
3.2.1 制度设计结构精细化 |
3.2.2 配套措施紧密协调 |
3.2.3 总额控制初见成效 |
3.2.4 自我约束机制形成 |
3.2.5 受益面和满意度增加 |
4 丽水市青田县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总额控制下的复合支付方式仍需改进 |
4.1.1 复合支付方式覆盖范围和涉及种类少 |
4.1.2 付费方式标准制定不够科学 |
4.1.3 按病种付费执行不到位 |
4.2 横向协作欠缺,监管效果有限 |
4.3 数据信息未能有效对接 |
4.4 起付标准设置无差别 |
4.5 县内实际补偿比例较县外低 |
4.6 “高规格”的就医习惯趋于常态 |
5 国内外医保支付方式的实践经验 |
5.1 国外典型国家医保支付方式实践经验 |
5.1.1 美国DRGs支付方式改革 |
5.1.2 德国“总额预付制”+“G-DRGs”的支付方式改革 |
5.2 国内典型地区支付方式实践经验 |
5.2.1 上海市总额付费支付方式改革 |
5.2.2 宁夏盐池县创新复合支付方式改革 |
5.3 国内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经验启示 |
5.3.1 支付方式改革需要循序渐进 |
5.3.2 利用精细化测算带动精细化管理 |
5.3.3 重视配套管理措施的积极作用 |
5.3.4 发挥“多方参与”的协同作用 |
6 丽水市青田县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建议 |
6.1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复合医保支付方式 |
6.1.1 扩大复合支付方式覆盖范围 |
6.1.2 开展临床路径设置新探索 |
6.1.3 科学制定支付方式标准 |
6.2 强化基金和稽核监管力度 |
6.2.1 强化数据控制管理 |
6.2.2 完善医保管理各项服务协议 |
6.2.3 开辟多渠道监管途径 |
6.3 完善改革配套措施 |
6.3.1 推进大数据为依托的信息系统建设 |
6.3.2 建立报销比例差异化的分级诊疗制度 |
6.3.3 强化人才培养吸纳来打造专业医疗队伍 |
6.3.4 完善医务人员正向考核和激励机制 |
6.3.5 加强道德风险防范来建立自我约束机制 |
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总额预付制下G公立医院应收账款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公立医院补偿制度文献综述 |
1.2.2 应收账款管理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应收账款相关理论概述 |
2.1 公立医院应收账款的产生来源 |
2.2 应收账款管理的内容 |
2.3 医保总额预付制 |
2.3.1 总额预付制的含义 |
2.3.2 总额预付制的基本做法 |
2.3.3 总额预付制对医院应收账款管理的影响 |
第三章 G医院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分析 |
3.1 G医院简介 |
3.2 G医院应收账款质量分析 |
3.2.1 应收医疗款余额分析 |
3.2.2 应收医疗款占医疗收入比 |
3.2.3 账龄分析 |
3.2.4 周转指标分析 |
3.2.5 坏账分析 |
3.3 G医院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
3.3.1 应收账款管理组织构架 |
3.3.2 应收账款管理业务流程 |
3.3.3 G医院应收账款管理与总额预付制 |
3.4 G医院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1 应收账款事前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2 应收账款事中管理存在的问题 |
3.4.3 应收账款事后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G医院应收账款管理优化方案 |
4.1 G医院应收账款管理优化的目标 |
4.2 G医院应收账款管理优化的思路 |
4.3 G医院应收账款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
4.3.1 应收账款事前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
4.3.2 应收账款事中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
4.3.3 应收账款事后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
第五章 G医院应收账款管理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信息系统贯穿业务全流程 |
5.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管理意识 |
5.3 落实三大制度规范管理 |
5.4 增设岗位加强培训提高效率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CN-DRGs的A医院预付制医保费用管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理论与付费方式研究现状 |
1.2.2 医保费用管控方法相关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章 CN-DRGs及预付制医保支付方式相关理论 |
2.1 CN-DRGs及 PDCA基本理论 |
2.1.1 DRGs的概念 |
2.1.2 CN-DRGs原理 |
2.1.3 CN-DRGs分组路径及方法 |
2.1.4 CN-DRGs在医保支付方面的特点 |
2.1.5 PDCA循环 |
2.2 预付制医保支付方法 |
2.2.1 我国医保支付方式 |
2.2.2 预付制医保支付方式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A医院预付制医保费用管控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费用管控现状分析 |
3.1.1 医院概况 |
3.1.2 医院预付制医保情况 |
3.1.3 医院预付制医保管控策略现状 |
3.2 存在的问题 |
3.3 原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A医院预付制医保费用管控策略优化设计 |
4.1 A医院预付制医保费用管控策略优化设计原则与战略目标 |
4.1.1 管控优化设计原则 |
4.1.2 管控战略目标分析 |
4.2 基于CN-DRGs预付制医保费用管控策略优化 |
4.2.1 设计思路 |
4.2.2 策略构建 |
4.2.3 策略验证 |
4.2.4 基于CN-DRGs与 ICD-10 两种方案的对比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A医院预付制医保费用管控策略保障机制设计 |
5.1 组织保障 |
5.2 信息化保障 |
5.3 绩效制度保障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概况 |
1.3.2 国外研究概况 |
1.3.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5.1 研究创新 |
1.5.2 研究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按病种付费结算方式相关概念 |
2.1.1 按病种付费结算方式 |
2.1.2 按项目付费结算方式 |
2.1.3 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方式 |
2.1.4 按病种与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区别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政策执行系统模型理论 |
2.2.2 执行系统模型理论应用 |
第3章 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现状及成效 |
3.1 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现状 |
3.1.1 早期自主探索阶段 |
3.1.2 逐步形成体系阶段 |
3.1.3 深化推进改革阶段 |
3.2 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取得的成效 |
3.2.1 医保统筹基金使用高效 |
3.2.2 医疗机构结余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
3.2.3 患者住院看病个人负担费用降低 |
第4章 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 |
4.1.1 政策知晓度不高 |
4.1.2 病种目录范围较窄且医疗机构可选择性小 |
4.1.3 医保基金支付额度较低 |
4.1.4 试点医疗机构出现趋利性提高治疗费用行为 |
4.1.5 单病种付费方式自身存在的不足 |
4.2 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缺少完备的政策支持 |
4.2.2 政策宣传普及活动较少 |
4.2.3 医保中心对医疗机构的调研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
4.2.4 医保基金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第5章 国内外按病种付费办法实施经验借鉴 |
5.1 国内经验借鉴 |
5.1.1 引入考评机制推动付费政策实施 |
5.1.2 加大医保统筹基金安全维护力度 |
5.2 国外经验借鉴 |
5.2.1 推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方式实施 |
5.2.2 加强对医疗机构成本运营监控 |
第6章 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改善对策 |
6.1 政府应加强政策完善与宣传 |
6.1.1 完善配套政策文件支持 |
6.1.2 加大对按病种付费政策的宣传 |
6.2 加强对试点医疗机构监控管理 |
6.2.1 督促医疗机构提升服务水平 |
6.2.2 加强医疗机构年度考核管理 |
6.3 调研病种范围扩大可行性 |
6.4 加强医保统筹基金运营管理 |
6.4.1 医保统筹基金安全高效使用 |
6.4.2 预防欺诈骗保行为 |
6.5 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政策落实 |
结语 |
附录 |
1.问卷设计 |
2.2019年按病种付费签订附加协议医院名单 |
3.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和收费试点病种及费用标准 |
4.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第二批试点病种及付费标准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总额控制下按病种付费实施现状及效果评价 ——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图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 |
2.1.2 按病种付费 |
2.1.3 支付方式效果 |
2.1.4 临床路径 |
2.2 相关理论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3 公共政策评价理论 |
第3章 总额控制下按病种付费实施现状 |
3.1 按病种付费发展历程 |
3.1.1 国家按病种付费政策发展历程 |
3.1.2 江苏省按病种付费政策发展历程 |
3.2 总额控制下按病种付费主要做法 |
3.2.1 基本情况 |
3.2.2 病种及付费标准的确定 |
3.2.3 结算办法与报销政策 |
3.2.4 单病种患者的识别纳入与反馈退出 |
3.3 按病种付费的实施难点 |
3.3.1 各地按单病种付费具体做法差异较大 |
3.3.2 按单病种付费自身存在一定局限性 |
3.3.3 按单病种付费监督管理存在难度 |
第4章 总额控制下按病种付费效果评价 |
4.1 指标选取 |
4.2 医保方面 |
4.2.1 制度覆盖 |
4.2.2 医保基金 |
4.3 医院方面 |
4.3.1 医疗费用变化 |
4.3.2 医疗行为变化 |
4.4 患者方面 |
4.4.1 受益水平 |
4.4.2 满意度情况 |
4.5 结果与分析 |
4.5.1 按病种付费有利于医疗服务行为的规范 |
4.5.2 按病种付费有利于患者个人负担的减轻 |
4.5.3 按病种付费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
4.5.4 按病种付费对医疗费用的降低作用效果不明显 |
第5章 完善总额控制下按病种付费的建议 |
5.1 完善按病种付费控费机制 |
5.1.1 强化医保总额控制的作用 |
5.1.2 严格执行将按病种收费与付费相结合 |
5.1.3 制定科学的病种支付标准 |
5.2 完善医疗信息平台建设 |
5.2.1 单病种执行监管 |
5.2.2 单病种诊疗管理流程优化 |
5.2.3 单病种信息公开 |
5.3 落实按病种付费中临床路径的执行 |
5.3.1 完善标准化临床路径的制定 |
5.3.2 提高执行落实的积极性 |
5.4 建立科学合理按病种付费评价考核机制 |
5.5 扩大单病种付费的支付范围,并加快向DRGs或点数法转变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与取得的学术成果 |
(一)参与的科研课题 |
(二)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A |
附录B |
(7)福建省尤溪县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改革对医疗费用影响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意义 |
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内容 |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3.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3.1 资料收集方法 |
3.2 资料分析方法 |
3.3 技术路线 |
4. 研究结果 |
4.1 构建尤溪县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下医疗费用研究框架 |
4.2 尤溪县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实施的背景环境 |
4.3 尤溪县实行按病种付费制的政策措施及现况 |
4.4 尤溪县县级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对医疗费用的作用机制 |
4.5 尤溪县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改革后医疗费用的变化情况 |
5. 讨论 |
5.1 按病种付费制下医疗费用控制的关键因素 |
5.2 成本核算体系与医保监管制度促进按病种付费的实施 |
5.3 探讨尤溪县在按病种付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5.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制改革现状及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8)我国医保支付方式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医疗保险制度 |
1.2.2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 |
1.2.3 DRG |
1.3 研究现状 |
1.3.1 医保支付方式中的道德风险与分类比较 |
1.3.2 医保支付方式中的不同选择与实施效果 |
1.3.3 医保支付方式中的博弈分析与DRG预付制 |
1.3.4 述评 |
1.4 研究框架 |
1.4.1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和内容架构 |
1.4.3 技术路线图 |
1.4.4 创新点 |
第2章 医保支付方式的理论基础 |
2.1 风险分担与政策激励 |
2.1.1 风险分担 |
2.1.2 政策激励 |
2.2 第三方支付、道德风险与费用分担 |
2.2.1 第三方支付与患者的道德风险 |
2.2.2 患者的道德风险与医疗费用分担 |
2.3 委托代理与供方诱导需求 |
2.3.1 声誉物品与市场垄断 |
2.3.2 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 |
2.3.3 供方诱导需求的理论解释 |
2.3.4 医保支付方式的选择思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重复博弈视角下医保支付方式的模型分析 |
3.1 医保支付方式的博弈模型框架 |
3.2 供方道德风险的博弈约束条件 |
3.3 医保预付制与后付制的最优价格 |
3.4 DRG预付制优于后付制的条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的实证分析:以DRG付费为例 |
4.1 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的发展进程 |
4.1.1 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的变迁 |
4.1.2 国内对DRG付费的试点 |
4.2 DRG付费与单病种付费实施效果的比较分析 |
4.2.1 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
4.2.2 双重差分法的回归结果 |
4.2.3 模型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
4.3 DRG付费对医保支付相关方的影响分析 |
4.3.1 医疗机构 |
4.3.2 医务人员 |
4.3.3 参保患者 |
4.3.4 医保经办机构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国外医保支付方式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借鉴 |
5.1 国外医保支付方式的实践探索 |
5.1.1 美国 |
5.1.2 德国 |
5.1.3 英国 |
5.1.4 其他国家 |
5.2 国外医保支付方式的经验借鉴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我国医保支付方式选择的政策建议 |
6.1 打好实施基础 |
6.2 完善配套要件 |
6.3 转变角色定位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5.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2.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理论基础 |
2.1 医疗费用控制相关理论 |
2.1.1 医疗费用的概念及现状 |
2.1.2 医疗费用控制的内涵 |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博弈论 |
2.2 主要支付方式及优缺点介绍 |
3.医疗费用影响因素及支付方式的控费机理分析 |
3.1 医疗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
3.1.1 数据来源 |
3.1.2 肺恶性肿瘤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
3.1.3 不同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分析 |
3.2 支付方式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
4.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实践分析 |
4.1 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历程 |
4.1.1 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及现状 |
4.1.2 总额控制方式的推进 |
4.1.3 按项目付费方式的现状 |
4.1.4 按病种付费方式的进展 |
4.2 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经验总结 |
4.2.1 抑制医疗费用增长,合理利用医疗资源 |
4.2.2 建立药品和医疗服务费用谈判机制 |
4.2.3 建立考核机制和监管系统 |
4.3 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
4.3.1 总控超标、测算不尽科学 |
4.3.2 医疗机构职能发挥有限 |
4.3.3 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量少,覆盖面窄 |
4.3.4 支付方式改革配套措施不完善 |
5.国内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经验借鉴 |
5.1 国外支付方式改革情况 |
5.1.1 美国DRGs的定价过程 |
5.1.2 德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 |
5.1.3 英国“守门人”制度 |
5.2 国内支付方式改革情况 |
5.3 国内外支付方式改革经验总结 |
6.完善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建议 |
6.1 优化总额控制方式 |
6.1.1 优化总额控制指标制定流程 |
6.1.2 考核机制应考虑实时病人流向问题 |
6.2 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在支付方式改革中的作用 |
6.3 完善按病种付费方式 |
6.4 完善配套措施 |
6.4.1 医疗信息化的运用 |
6.4.2 发挥各主体的监督作用 |
6.4.3 加强分级诊疗和完善双向转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10)总额预付下三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基本概念 |
1.2.1 总额预付基本内涵 |
1.2.2 医疗质量有关概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国外总额预付下医疗质量变化研究概况 |
1.3.2 国内总额预付下医疗质量变化研究概况 |
1.3.3 总额预付下医疗质量变化研究小结 |
1.4 研究思路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技术路线 |
2 总额预付实施现状分析 |
2.1 样本地区总额预付实施概况 |
2.1.1 医保总额预付相关政策分析 |
2.1.2 样本地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历程 |
2.1.3 样本地区总额预付实施现状 |
2.2 样本地区及医院基本情况 |
2.2.1 样本地区基本情况 |
2.2.2 样本医院基本情况 |
2.3 总额预付下医院管理概况 |
2.3.1 样本医院医保总额指标与完成情况 |
2.3.2 总额预付下样本医院的管理措施与服务行为 |
2.4 本章小结 |
3 总额预付下医疗质量变化分析 |
3.1 医院医疗质量变化初步分析 |
3.1.1 住院患者死亡率变化情况 |
3.1.2 院内感染总发生率变化情况 |
3.1.3 平均住院天数变化情况 |
3.1.4 医院患者满意度变化情况 |
3.1.5 医院医疗纠纷数变化情况 |
3.2 病种筛选与质量指标选取 |
3.2.1 典型病种筛选 |
3.2.2 病种质量评价指标 |
3.3 基于风险调整的病种质量变化分析 |
3.3.1 典型病种基本情况 |
3.3.2 病种风险调整因素集 |
3.3.3 风险调整统计模型 |
3.3.4 基于风险调整的病种质量变化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总额预付下医疗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总额预付下样本医院典型案例分析 |
4.1.1 典型案例医院基本情况 |
4.1.2 总额预付下医院决策和管理方式比较 |
4.1.3 经验借鉴与启示 |
4.2 总额预付下医疗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4.2.1 访谈资料基本情况 |
4.2.2 确定影响因素类别和指标 |
4.2.3 内容分析法信度检验 |
4.2.4 结果统计与关键频次分析 |
4.2.5 影响路径框架 |
4.3 总额预付下医疗质量影响因素讨论 |
4.3.1 保方及管方影响因素 |
4.3.2 医方影响因素 |
4.3.3 患方影响因素 |
4.4 本章小结 |
5 总额预付下医疗质量改进策略探讨 |
5.1 总额预付制度优化策略探讨 |
5.1.1 科学测算和调整总额指标 |
5.1.2 统筹协商分配总额额度 |
5.1.3 规范医疗费用结算和支付 |
5.1.4 探索适应区域医疗环境的混合支付方式 |
5.1.5 切实履行医保监管职能 |
5.2 总额预付下医院管理方式优化策略探讨 |
5.2.1 加强医保总额预付制的宣教和培训 |
5.2.2 构建适应支付制度和医院发展的管理机制 |
5.2.3 严格控制医疗质量 |
5.2.4 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
5.2.5 保障信息平台支撑 |
6 研究总结 |
6.1 研究结果讨论 |
6.2 研究主要结论 |
6.3 研究创新与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四、医疗保险定额预付办法设想(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NKI的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D]. 张坤婷. 山东大学, 2021(12)
- [2]丽水市青田县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对策研究[D]. 徐雪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4)
- [3]总额预付制下G公立医院应收账款管理研究[D]. 陈娴.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4]基于CN-DRGs的A医院预付制医保费用管控策略研究[D]. 李强. 燕山大学, 2020(01)
- [5]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D]. 孙超艺.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6)
- [6]总额控制下按病种付费实施现状及效果评价 ——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D]. 刘彤彤. 江苏大学, 2020(05)
- [7]福建省尤溪县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改革对医疗费用影响的机制研究[D]. 阎月明.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8]我国医保支付方式选择研究[D]. 张玉玺.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9]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研究[D]. 聂淇竹.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10]总额预付下三级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D]. 黄亦恬.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