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500千伏100毫安直流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高压电器研究所三室直流组[1](1967)在《1500千伏100毫安直流装置》文中研究表明 “雄关温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1966年9月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套高压直流装置通过了鉴定,正式投入运行。 1500仟伏直流装置的研究试制,对我们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一无经验,二无资料,加之苏联修正主义者背信弃义,拒不供给按
蔡国材[2](1983)在《直流输电中有关外绝缘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直流输电对外绝缘的要求出发,介绍了国外设计与选择直流悬式、棒型、瓷套绝缘子的一些原则及其生产概况,监介绍了国外直流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王晓东[3](2010)在《薄膜电容直流耐压测试仪的原理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基于所在单位的研发项目“薄膜电容器自动测试分选机的研究设计及实现”,设计了一款“低成本、高可靠性的DCTV-4000薄膜电容直流耐压测试仪”。该仪器能够在复杂的高压高负荷连续生产的环境下精确地检测出薄膜电容器的稳态漏电流,并同步反馈到操作界面和分选机的控制系统。论文首先从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入手,讲述其具体的分类、构造,接着在对薄膜电容器基本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薄膜电容器需要检测的主要参数以及检测仪器的国内外应用现状。接下来,我们解释了耐压测试在薄膜电容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对电容的结构分析来说明耐压测试能够反映薄膜电容器的质量。并对薄膜电容器直流耐压测试与交流耐压测试的特点进行分析,以解释实际生产中采用直流耐压测试的原因。我们还介绍了本课题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我们介绍了薄膜电容直流耐压测试仪的具体设计过程。首先经过综合分析,得出本产品需要实现的主要技术指标,并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建立了整机系统结构模型。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了仪器的高压控制回路、充放电回路和漏电流检测回路等的设计过程,以及电磁兼容性的改善。经过相关仪器的检定,本产品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最后,我们根据在分选机上的实际使用效果,提出一系列建议,其中包括:改进直流耐压测试仪的配套仪器——高压电源;改进测试夹具,降低高压打火概率,以改善其使用环境;在漏电流检测模块中增加芯片保护电路,提高仪器对高压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对模块中芯片的选用提出改进措施等。在薄膜电容自动测试分选机上的应用结果表明,本课题开发出的薄膜电容直流耐压测试仪各项功能和动态指标达到客户的高负荷自动化生产设计要求,已实现批量应用,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WangFeng[4](2008)在《特高压双极直流发生器的暂态过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高压输电技术已经在发展现况及其经济性,我国发展特高压的必要性,而特高压输电技术三大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就是特高压绝缘及要求。为了保障特高压直流设备能够安全稳定运行,特高压直流试验设备必须先行,而作为试验线段主电源的1200kV特高压双极直流发生器本身的稳定运行十分重要。然后本文结合该发生器的设计,采用电磁暂态分析程序ATP-EMTP对该发生器短路放电情况下以及充电到稳定过程时的暂态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发生器暂态特性的影响因素,为该发生器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依据。
付增祜[5](1980)在《高压倍压器电压降与电压脉动计算》文中研究说明 自从格来纳海尔在1921年提出倍压线路以后,有不少人对线路特性进行了研究。1934年包威尔提出了理想条件下计算电压降与电压脉动的公式。以后又有不少人对这种线路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公式和计算图表,但误差较大。其原因主要是在大多数公式推导中,忽略了串联在整流二极管回路中限流电阻的作用。而实际上,为了保护整流二级管不致因过电流而损坏,在回路中串联着限流电阻,其数值与设备的电压、电流、二级管特性有关,有时甚至达几十千欧。由于这个电阻的影响,使得在有负载时,电容器上电压不能充到峰值。正是这个电阻引起电压降增加,使电压脉动减少。
李华[6](1979)在《瑞典通用电器公司(ASEA)的高压开关概况——赴瑞考察报告摘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扼要地介绍了瑞典电力工业发展的概况;描绘了瑞典通用电器公司高压电器产品生产的轮廓;回顾和展望了他们高压断路器的发展历史与未来;较详细、具体地叙述了HCR系列高压少油断路器和SF6全封闭组合电器两个主要产品的现状和发展;并对其高压和强电流试验室的设备参数、试验能力和试验厅结构作了简要介绍。
薛东华,文先明,张益清,黄玉林[7](1980)在《消雷器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根据试验室的大量试验结果,提出了伞、板型和阵列型消雷器电离电流的经验公式,并给出了最佳针数和针距的关系公式。同时也介绍了工业试验的部分结果,提出了伞、板型消雷器最小电离电流值及其保护范围,对35千伏及以上高压线路如何采用消雷器保护也提出了初步意见。
华东电业管理局中心试验所电力系统室[8](1974)在《GLC-2型综合保护装置》文中研究表明 (一)前言目前,高压线路的继电保护装置多属机电式,结构复杂,可靠性不高,体积庞大,给运行、调试和维护带来相当困难。因此,以新的简单可靠的保护取代原有的复杂保护,就显得很有必要。毛主席教导说:“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近年来晶体管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继电保护开辟了新的方向。许多单位进行大量研究工作,试制了若干晶体管继电保护装置,投入试运
吴晓儒[9](2005)在《智能化电源的过电压检测与防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源是电子设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源质量的优劣以及保护措施是否合理、得当,都会影响到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过电压一直是困扰各种电子设备的一个重要隐患,随着工业上各种新设备的不断投入及设备使用电压等级不断提高,使得过电压对电子设备电源的影响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工业上一般的电子设备使用的电源只是提供给设备一个工作电压,本身没有抗过电压的保护模块,因此当有过电压等干扰信号产生时,电源容易损坏、被击毁,这样就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因此本文分析了现代电子设备电源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电源系统中存在的严重过电压干扰的特性,综合电源的优点,对智能化电源的过电压检测和防护技术提出了研究方案。在该方案中对电源模块的过电压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和保护,采用单片机系统实现对整个电源模块的输入信号进行检测,当有干扰信号产生时,通过检测电路和保护电路使得该智能化电源模块具有抗过电压,和防止连续雷电对建筑物内电子设备电源破坏的能力,同时在异常情况下启动备用电源模块,使得电源在有过电压的情况下能正常工作,该方案也引入了485总线和Modbus协议,电源模块通过RS485通信接口,可以与上位计算机通信,使得上位机能及时检测到电源工作时的各种参数和性能,对电源集中监控、集中管理,从而实现“透明电源”。
尹柏睿[10](2019)在《基于ZigBee无线高压直流智能微安表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电力预防性试验是检查、鉴定设备运行状况,防止设备发生损坏、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高压直流试验就是一项常规例行试验,可以发现绝缘设备劣化情况,以便及时更换受损,预防事故发生与扩大。目前高压直流试验在对试品进行测试时,需要使用微安表测量被试品的泄漏电流,出于安全考虑要求试验人员距离微安表有一定安全距离,这并不利于测量人员的读数,在试验过程中经常出现安全距离问题,工作人员与微安表较远导致显示无法看清问题,记录在纸张上的数据容易记录错误,数据丢失等现象。工作人员在后期对数据的使用与管理也需占用大量时间与精力。针对目前使用的高压试验微安表的不足,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ZigBee无线测量装置,实现对高压直流试验的电流无线测量并可通过手持机显示、存储泄露电流值。该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试验电流测量终端、手持机、PC上位机。在该系统中,测量终端采用电阻法对电流进行测量,首先由采样电阻将电流转换成与之对应的电压,之后通过程控放大器将其电压放大,PIC芯片模数转换,通过PIC芯片的控制将电压恢复成电流值。最终通过无线模块将电流信息发送给手机,实现高压直流试验电流的无线测量。在手持机端可以通过无线控制终端的继电器开关状态,实现对终端测量与保护功能的选择。本文还针对手持机设计了上位机数据采集软件系统,可以将手持机中储存的数据上传到PC端对数据进行后期处理,形成设备状态检修记录数据库。与传统的微安表相比,本文设计的微安表是基于ZigBee无线技术的无线测量智能微安表,在使用时可以提高用户的人身安全,减低微安表的损坏率。同时因为ZigBee无线网络能够单一存在于相应的运转体系,因此对该系统的少量修改就可应用到其他的工业测量领域中。
二、1500千伏100毫安直流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500千伏100毫安直流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3)薄膜电容直流耐压测试仪的原理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薄膜电容器概述 |
1.3 薄膜电容器的性能指标 |
1.4 国内外发展状况 |
1.5 论文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薄膜电容直流耐压测试的原理 |
2.1 耐压测试的目的 |
2.2 交流与直流耐压测试方法及比较 |
2.3 直流耐压测试实现方法 |
第三章 薄膜电容直流耐压测试仪的设计 |
3.1 直流耐压测试仪的设计指标 |
3.2 直流耐压测试模型建立及系统结构分析 |
3.3 直流耐压测试仪的硬件结构设计 |
3.4 测试精度及校准 |
3.5 电磁兼容性改进 |
3.6 小结 |
第四章 薄膜电容直流耐压测试仪的应用及分析 |
4.1 其他类型耐压测试仪的应用 |
4.2 本课题的实际应用及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 薄膜电容直流耐压测试仪的改进性建议与总结 |
5.1 供电的高压电源 |
5.2 测试夹具的改善 |
5.3 芯片保护电路的改进 |
5.4 总结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4)特高压双极直流发生器的暂态过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
1.1.1 特高压直流输电现状 |
1.1.2 发展特高压输电的经济性 |
1.1.3 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必要性 |
1.2 研究特高压双极直流发生器暂态的意义 |
2 双极高压直流发生器的ATP-EMTP仿真建模方法研究 |
2.1 高压直流试验设备 |
2.1.1 高压直流发生器的原理 |
2.1.2 高压直流试验设备的技术参数 |
2.2 ATP-EMTP 软件介绍 |
3 双极高压直流发生器的模型参数分析和确定 |
3.1 串级直流高压装置的设计要点 |
3.2 主要参数选择 |
3.2.1 电容器C 的选择 |
3.2.2 高压硅整流器的选择 |
3.3 高压直流串级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
3.4 发生器本体结构设计、建模与仿真 |
4 发生器的充电过程的暂态分析 |
4.1 各元件在充电过程中的暂态分析 |
4.2 结论 |
5 发生器短路放电情况下的暂态分析 |
5.1 在不同时间模拟短路试验 |
5.1.1 在不同时刻模拟短路试验时,直流柱上滤波电容电压 |
5.1.2 在不同时刻模拟短路试验时,交流柱上的电容电压 |
5.1.3 在不同时刻模拟短路试验时,高压硅堆上的电流 |
5.2 输出短路放电情况下的暂态分析 |
5.2.1 交流保护电阻上的暂态分析 |
5.2.2 直流保护电阻上的暂态分析 |
5.2.3 直流柱上滤波电容电压分布 |
5.2.4 交流柱上电容电压波形 |
5.2.5 高压硅堆上的电流分布 |
5.3 讨论 |
6 结论 |
6.1 结论 |
参考文献 |
谢词 |
(9)智能化电源的过电压检测与防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郑重声明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开关电源技术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
1.2 电子设备电源的过电压以及检测现状 |
1.3 电源的过电压检测与防护的意义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电子设备电源的过电压的形成 |
2.1 概述 |
2.2 雷电过电压对电子设备电源的影响 |
2.3 瞬态过电压的形成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
3 过电压保护 |
3.1 过电压保护的原理 |
3.2 过压放电器件与特性分析 |
4 开关电源 |
4.1 开关电源的结构 |
4.2 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 |
4.3 开关型稳压电源的分类 |
4.4 常用开关电源的电路设计 |
5 系统整体设计 |
5.1 系统总体硬件框架电路设计 |
5.2 压敏电阻 |
5.3 电流互感器 |
5.4 过电压检测电路设计 |
5.5 峰值电压采样保持电路 |
5.6 备用电源模块 |
5.7 单片机控制回路 |
5.8 系统软件设计 |
6 检测结果及展望 |
6.1 检测结果 |
6.2 前景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10)基于ZigBee无线高压直流智能微安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现有的高压直流耐压试验流程 |
1.1.2 基于ZigBee无线高压直流耐压试验手持机系统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 ZigBee与其他几种无线通信技术的比较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2 ZigBee技术及其应用 |
2.1 ZigBee技术简介 |
2.2 ZigBee路由算法 |
2.3 ZigBee协议框架 |
2.3.1 物理层 |
2.3.2 MAC层 |
2.3.3 网络层 |
2.3.4 应用层 |
2.4 本章小节 |
3 智能微安表手持机无线模块性能分析 |
3.1 点对点无线通信的能量传递 |
3.2 无线模块发射电路性能分析 |
3.2.1 发射电路发射功率估算 |
3.2.2 发射电路的增益 |
3.3 无线透传模块接收电路性能分析 |
3.3.1 接收电路的灵敏度 |
3.3.2 接收电路噪声分析 |
3.4 芯片的选择 |
3.5 本章小结 |
4 无线智能微安表系统电路设计与实现 |
4.1 无线智能微安表系统终端硬件设计 |
4.1.1 终端电源电路 |
4.1.2 电压取样与保护设计 |
4.1.3 微处理器电路 |
4.1.4 放大器选择 |
4.2 微电流检测原理 |
4.2.1 采样电路仿真测试 |
4.2.2 电流测量实验 |
4.3 无线测量系统手持机设计 |
4.3.1 手持机单元功能设计 |
4.3.2 键盘设计 |
4.3.3 显示屏电路设计 |
4.3.4 RS-232串口电路 |
4.4 本章小结 |
5 智能微安表系统的软件设计 |
5.1 软件开发环境的搭建 |
5.2 软件流程设计 |
5.2.1 键盘操作流程 |
5.2.2 页面显示的流程 |
5.2.3 串口通讯流程 |
5.2.4 射频解析流程 |
5.3 上位机软件设计 |
5.3.1 上位机界面设计 |
5.3.2 通讯设置 |
5.3.3 数据库管理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与创新点 |
6.2 创新点摘要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1500千伏100毫安直流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 [1]1500千伏100毫安直流装置[J]. 高压电器研究所三室直流组. 高压电器, 1967(03)
- [2]直流输电中有关外绝缘问题[J]. 蔡国材. 中国电瓷, 1983(03)
- [3]薄膜电容直流耐压测试仪的原理与实现[D]. 王晓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02)
- [4]特高压双极直流发生器的暂态过程分析[D]. WangFeng. 上海交通大学, 2008(S2)
- [5]高压倍压器电压降与电压脉动计算[J]. 付增祜. 高电压技术, 1980(04)
- [6]瑞典通用电器公司(ASEA)的高压开关概况——赴瑞考察报告摘要[J]. 李华. 高压电器, 1979(04)
- [7]消雷器试验研究[J]. 薛东华,文先明,张益清,黄玉林. 高电压技术, 1980(03)
- [8]GLC-2型综合保护装置[J]. 华东电业管理局中心试验所电力系统室. 电力技术通讯, 1974(01)
- [9]智能化电源的过电压检测与防护技术研究[D]. 吴晓儒. 武汉大学, 2005(05)
- [10]基于ZigBee无线高压直流智能微安表设计与实现[D]. 尹柏睿. 沈阳工程学院,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