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89年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曹琼[1](2019)在《2014-2018年高考生物学试题科学思维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面对新时代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落实作为推动课程改革、促进发展的关键环节。科学思维作为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适应当今知识爆炸时代具有重要意义。高考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分析高考生物学试题中对科学思维进行考查的内容、形式,对于满足教育改革需要,促进教师、学生发展,以及为高考生物学命题提供参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选取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研究较少的高考生物学科学思维试题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结合科学思维内涵和生物学试题的特点,将科学思维试题总结为四大类:归纳与概括类、演绎与推理类、模型与建模类、批判性思维类。分析2014-2018年每一套高考生物学试题对科学思维的考查,发现其总体分布状况以及各省市各类试题的背景、常考查知识点和具体分布状况。结合分布状况和具体例题,总结高考生物学科学思维试题各类的特点:归纳与概括类试题具有注重对实验数据、现象描述进行分析,并通过论述解答问题的特点;演绎与推理类试题常与遗传题相结合考查,具有运用三段论推理考查知识迁移的特点;模型与建模类试题注重对教材模型的理解,以模型为对象进行推理和计算,并注重数学模型的运用,同时注重图文信息的转化,考查模型建构能力;批判性思维类试题注重考查对实验方案、结果的评价,对生物学现象、问题的解释、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并选取科研素材创设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最后,对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教学和高考生物学复习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运用概念教学,培养学生归纳与概括能力;关注实验过程,培养学生演绎与推理能力;利用恰当内容,培养学生模型与建模能力;利用生物科学史及科研素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复习时围绕核心概念展开,提高学生理解试题情境、分析信息的能力,并注重培养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的能力。
刘亮[2](2018)在《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我国高考命题变革为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不仅对古今中外的“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历史进行了重点考察,还对命题方式变革下的命题内容变迁进行了阐述,也对高考命题的部分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若将绪论和结论包括在内,本研究共分为8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的问题、概况与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一章考察了从隋唐至明清的一千余年间的科举考试命题制度的变革历程,重点分析了犹如现代高考的科举考试在命题方式、考试科目、试题难度上的发展脉络。第二章梳理了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方式和命题内容的变革,以国、公立大学招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为主线,审视了不同命题方式下的考试科目及试卷设置形式的演变,以及命题技术、题型、命题立意等方面的变化。第三章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招生考试命题的沿革情形,主要内容包括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高考命题内容的调整与演变、本世纪高校自主招生命题的实施与进展。第四章探究了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境外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方式的变革情况,并重点考察了美国的SAT和ACT、日本的大学入学中心考试、台湾的大学联考等统一命题考试的科目和内容的变革。第五章展示了当前高考命题改革的现状,不仅包括分省命题和全国统一命题两种方式的实施情况,还包括与命题内容相关的科目、考纲、试卷、试题等的设置情况。第六章阐发了高考命题涉及的部分理论问题,运用有关的学科理论视角重点探讨了高考命题的高效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等基本原则。通过以上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得到几项关于我国高考命题变革的主要结论:一、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受到考试文化传统、国家结构形式、考试发展规律、高校办学要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二、高考命题从不分类的统一命题方式发展到分类命题方式符合世界范围内高校招考命题变革的一般趋势;三、统一高考与高校自主招生相结合的机制符合当代世界范围内通行的“统一命题考试+高校自主命题考核”的招生模式;四、不同的高校招考命题方式所对应的考试内容各有侧重点;五、实行不同命题方式的高校招生考试都能引发中学的应试教育现象。
张鹏[3](2020)在《基于SOLO理论的我国高考物理试题能力结构演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这标志着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新一轮招考旨在加强学生的协作、交往、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任何新模式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必然是在旧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高考试题作为考查学生的重要工具,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对高考物理试卷进行系统的梳理,期望能够从研究中找到高考物理试题能力结构的特点,从而为高中教师授课与学生备考提供帮助。本文以1978至2019年的物理高考试卷,从中选取全国卷I(新课标)作为样本,以高考改革过程中发生的标志性事件为节点,将这41年的时间划分为6个阶段,运用SOLO分类理论进行试题能力结构的归纳研究。SOLO分类理论是彼格斯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等级划分的形式表示出来,以此来评价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依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答案所表现出来的结构复杂程度和层次的变化特点,来判断学生处于哪一个思维层次。彼格斯教授在创设SOLO理论时,是让被试学生回答开放性试题,通过学生对开放性试题的回答类型结构,从质的方面确定学生现阶段达到的思维水平。按照SOLO分类理论的思路,我们可以分析解答一道物理试题所涉及的各种因素(知识点),假设学生能正确回答试题,其所需要的最少的知识储备和最基本的思维操作,从而确定高考物理试题所考查的能力结构。于是笔者根据SOLO分类理论和试题实际情况,也将试题能力结构分为五个层次。在统计了历年试卷具体试题的能力层次后,按照不同阶段进行纵向比较研究,并将每一阶段试题能力结构数据用折线图呈现出来,从折线图中寻找规律,为让研究结果能有效落实到教与学,文章统计了每一道试题的知识主题和主要考查内容。在进行了各阶段试题能力结构的演变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1.各阶段试题的能力结构侧重点各不相同;2.可依据SOLO分类理论调控试题对思维能力的要求;3.试题能力结构具有可预测性。根据研究结论,结合具体物理试题,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出了明确考试要点、运用变异理论、强调具身认知、善用数学知识、形象抽象概念、正视演示实验六条建议。
汤咏[4](2020)在《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研究(1978-2019)》文中研究表明高考是一项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的考试制度,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凝聚着太多的期许和推崇。当下,高中语文新课程不断推进,新课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便使得语文高考命题更为严苛。事实上,高考语文阅读试题对于语文高考试题而言至关重要。针对高考语文阅读试题进行相关研究,能够不断推动语文考试科学化以及现代化,对于新课改和语文阅读教学互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笔者仅以1978-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阅读测试内容为研究对象,对高考语文阅读试题的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的发展概况、命题特征、缺陷和展望做了相关研究,希望能够为高考语文阅读试题的命题提供一点思考,位一线教师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教学建议。本文由六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引言,对本文的研究背景、思路以及方法做了概述,并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做了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梳理出现阶段国内外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情况。从整体层面而言,在最近几年关于新课改高考试卷的研究中,当前我国学界对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的研究尚有很大不足和许多有待进一步探索的空间。在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方面,目前多数文章对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包括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亦或是文言文、古代诗歌、基础知识等进行单独的解析,未能进行总结整理,缺乏全面的、深入的研究。第二部分介绍了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的命题准则,具体表现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考语文考试说明,高中语文教科书。其次确定了论文的研究维度,阅读测试要素的水平和阅读测试的形式表征。这两个方面也构成了对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研究的两个关键要点:1.要测试什么(要素层级)2.什么形式来测(形式表征)第三部分介绍了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从纵向概述了高考语文现代化阅读测试内容的演变历史,初步将其划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探索以及改革阶段。就现代文阅读的三种体裁: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进行了介绍,得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选材类型多样化、要素层级丰富化、形式表征稳定化三大特点,同时四十年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文本选择单一化、题型设置固定化、考察内容失真化和考察层级模糊化,根据以上特点与不足,提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的命题展望,即选材突出“时代性”和“人文性”,题型设置“碎片化”和“比较化”,命题突出“开放性”和“整体性”。第四部分介绍了文言文阅读测试内容,先概括了这一命题的发展历程,从1952年正式纳入高考语文的考查范围,到探索期文言文阅读独领风骚,再到标准化试题定型与不断改革阶段。接着分析高考语文文言文文阅读测试内容的特点,包括选材出处,侧重史传、选材体裁,传记为主,重点考察理解能力、开始涉及鉴赏评价能力、形式表征稳定化,题型主客波动分值稳中求变几大特点。并总结了高考语文言文阅读测试内容发展的问题,选文上忽视体裁多样性,题型上主观题缺乏创新,层级上鉴赏评价能力考察不够。最后提出高考语文言文阅读测试内容发展的命题展望,选材出处发散化范围,选材来源新鲜化,文化常识丰富化,人文思想哲理化,鉴赏题型“多元化”,审美能力“综合化”。第五部分介绍了古代诗歌阅读测试内容,先概括了这一命题的发展历程,同样经历了萌芽--探索--深入改革三个阶段。其次是对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测试内容的特点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选材丰富、体裁稳定、题型稳定、侧重鉴赏。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测试内容也存在一些问题,题型固定模式化、注释深奥难理解、鉴赏题型受限制、选材生活无联系。针对上述不足,提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发展的命题展望:扩大古诗文阅读选文范围、扩充古诗文阅读试题考察维度、注重选材与社会现实的联系。第六部分是对高考语文阅读命题趋势的展望和教学建议。主要探讨了1978-2019年高考语文阅读试题总共经历的三大发展阶段:语文高考阅读改革恢复期(1977年一1983年)、语文高考阅读改革试验期(1984年一2006年)、语文高考阅读改革深化期一现在(2007年一现在)。提出对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的命题思考,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建构清晰的阅读命题框架,界定层次明晰的阅读能力,建立阅读文本材料数据库,开发区域性命题资源。最后提出对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四大教学建议,贯彻语境理念,理解关键字词;体会文章内容,加强思维训练;积累文化知识,传承传统文化;以教材为本,注重课内外结合。本论文的研究意义表现在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理论上可以从教育评价的理论视角分析高考语文阅读试题,促进我国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的科学化发展,为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的命题奠定了基础。从实践层面而言,对阅读命题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还不断提升了学生阅读以及教师教学方法,而后从一种全新视角分析高考语文阅读试题。
黄真金[5](2017)在《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高考是我国高考中重要的科目,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关键的学科。长时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育,深受语文高考的束缚和牵制。为了把握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在纵向上梳理了近百年不同历史时期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把握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寻找规律。横向上把二者的关系放到动态的社会环境中来考察,同时关注外在客观条件对二者互动的影响。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概述研究的缘起与意义,综述文献,界定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相关概念,厘定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分析语文高考与影响语文高考的外部环境因素一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回顾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历程,分析二者互动的情况及对当下的启示。第四章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文革”结束、高考恢复之前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起步发展的情况,把握二者互动的特点,寻找与当下问题有关的根源。第五章研究高考恢复以来至语文新课程改革之前,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情况,探讨二者间的关系、成因及其对当下的启示。第六章梳理“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历程,通过调研,结合现象,分析结果,得出这一时期语文高考依旧过度牵制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这一基本事实。第七章剖析实施“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仍旧过度牵制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问题根源,结合当下国家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宏观政策指导和行动,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语文高考,提出完善语文高考改革制度、促进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良性互动的构想与建议。本文获得的结论,主要有:第一,语文高考“指挥”中学语文教育现象,其形成的历史根源是:“文革”结束初期,国家急需人才,语文高考肩负着“为国选材”的大任,地位突出。经历“文革”重创,中学语文教育元气大伤,由于学科建构还很不成熟,只能顺应语文高考的需求发展。高考“指挥棒”对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牵制作用,逐渐形成。第二,语文高考本应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一环,但是,当语文高考的结果对个人,学校利益所产生的的利害关系过大时,高考就远远超越了教育中的“一环”的定位。外在客观条件,促使语文高考逐渐变化为能够干预、牵制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矛盾的一方”,甚至被当作中学语文教育的目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已经发展得极不正常。以满足高考需要为目的的“应试”中学语文教育,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妨碍了中学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也给师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第三,本世纪兴起的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间这种畸形的关系。主要原因在于:十余年间,我们抓住矛盾的一方面——中学语文进行课程改革,对促成矛盾的外在环境,改革的力度显然不够。而在这组矛盾中,最主要的一方应该是语文高考,因此,本文重点讨论如何完善语文高考改革制度、促进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良性互动。藉由相关结论,本文提出缓解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矛盾的构想与建议。就改革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的外部条件而言:政府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健全用人机制;缩小行业差距,加快民主进程。教育管理部门要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功利评价;深化高考改革,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学校要坚守教育立场,坚定育人目标;转变评价观念,改革评价制度。社会和家庭要理性看待高考,淡化功利色彩。在中学语文教育方面:中学语文教育要坚守育人目标;坚定学科基础;坚持课程改革方向;坚决落实“课改”内容。在语文高考改革的层面:改革考试方式的建议包括:增添对汉语“口语表达与交流”素养的考查;尝试“开卷+闭卷”结合考试;改革考试题型。完善考试内容改革的建议包括:“语文知识”考查要更贴近时代及学生的生活需求;“现代文阅读”内容要更加自由多样;要提高“写作能力考查”命题质量。改进语文高考考试评价的建议包括:提高考试评价水平和质量;组建专业试卷评阅队伍;恰当运用语文高考成绩。
黄伟林[6](2016)在《生物实验高考试题及鹤山市高中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生物学科中有着特殊的意义,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成为了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生物试题也逐渐从知识立意逐渐向能力立意转变,在生物实验方面更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如何紧跟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的能力要求,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显得刻不容缓。本文对近五年的高考广东卷和全国卷生物实验试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归纳高考生物实验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呈现形式和分值比例,明确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的能力要求,借助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对鹤山市三所高中的30名生物教师进行调查,初步了解鹤山市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和学生生物实验能力情况,再结合以生物实验试题为依据编制的生物实验能力测试题,对鹤山一中高三级三个平行班的150名学生进行测试,进一步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情况,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近五年高考广东卷和全国卷生物实验试题显示,两者虽然在知识呈现形式有所差别,但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尤其是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在完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以及生物实验能力实测后,发现目前学生实验能力跟高考生物实验能力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原因在于生物实验教学方法陈旧,以及自身实验素养不高的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的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去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学校要保障生物实验的全面开展,教师要通过深入研究高考生物试题、考试大纲及教育教学方法理论,以提高职业素养,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学生也要主动思考,尝试对实验进行改进,以此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张利娜[7](2016)在《2011-2015年高考生物图表类试题的变化、透析及教学策略》文中研究指明高考生物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生物图表类试题在高考试卷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其概括性较强,知识容量相对较大,简单明了但蕴含很多隐藏信息,不仅仅是在考查学生的思维结果,更大程度上是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考能力。在日常的教学和评价过程中,教师很少针对生物图表类试题做专项训练,学生对生物图表类试题的解答存在很大的问题和困惑,且考试过程中失分严重。因此,本文对2011-2015年高考生物图表类试题的变化、透析及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释析了高考生物图表类试题的相关概念:生物图表类试题、透析、教学策略,总结了教学策略的四个特点,并提出了实施教学策略的意义。其次,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对高中生物图表类试题学习及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本文明确了调查目的,锁定了调查范围,设计了调查工具,提出了调查过程,分析了调查结果,总结了调查结论。再次,本文从数量变化、比重变化、类型变化、表达方式变化、知识点分布变化五个方面对2011-2015年高考生物图表类试题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主要体现在高考生物图表类试题的类型方面、高考生物图表类试题的表达方式方面、高考生物图表类试题的知识点分布方面的三点变化。然后,本文对2011-2015年高考生物图表类试题进行了具体的分类透析。笔者根据2011-2015年高考生物图表类试题中所含图表类型的不同,将高考生物图表类试题分为关系图试题、直方图试题、结构模式图试题、过程示意图试题、实验装置图试题、遗传系谱图试题、表格与曲线图试题七类。并从试题的特点、解析过程、典型试题的透析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本文提出了针对高中生物图表类试题的四种教学策略,即信息同化训练策略、拓展延伸策略、限时训练策略和自我反馈策略,并进行基于以上四种教学策略的教学案例开发,包括基于信息同化训练策略和拓展延伸策略的教学案例开发、基于限时训练策略和自我反馈策略的教学案例开发。
曾宪海[8](2020)在《2013-2019年贵州省高考生物试题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改革明确要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纵深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适应育人方式的转变,高考评价体系及时出台。高考评价体系始终坚持以价值为引领,明确招生考试工作要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要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确保立德树人在高考中的落实力度和落实效果,确保高考评价的正确方向。而目前高考生物试题的研究领域缺乏对试题内容、能力要求和考查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情况结合的分析,缺乏对西部省份自使用新课标卷以来的高考生物试题进行这方面的分析,更是缺乏将知识载体、能力立意和素养导向有机结合起来对高考生物试题全面深入地进行系统研究。基于贵州省于2010年秋季在省内的高中一年级开始了课程改革实验,2013年高考开始使用新课标理科综合试卷,一直延续至今的情况。本文创新地将知识载体、能力立意和素养导向有机结合起来对贵州省2013-2019年高考使用的七套新课标卷生物试题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今后围绕《高考评价体系》和生物学核心素养如何更科学、合理命制高考生物试题提供参考。为今后生物学科教学适应育人方式的转变,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与思考。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针对2013-2019年贵州省高考使用的七套新课标卷生物试题从试题考查内容和能力分析、试题体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分析两方面进行研究。试题考查内容和能力分析方面,从试卷结构、考查内容和考查能力三个层面展开,统计分析了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要点、内容要求掌握程度、试题考查能力和考查形式等数据,总结归纳了试题考查的特点及规律。试题体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分析方面,从素养分类标准、四类核心素养考查比例及素养级别三个层面进行了初步分析。从试题考查内容和能力分析及试题体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分析的结果对试题落实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的一致性、科学性进行客观评价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试题突出了对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调节模块的考查,但考查内容的覆盖面不太全面。试题考查形式多样化,除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只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外,其他四个模块都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考查形式。试题考查知识内容深度深浅搭配合理,七套试题考查知识内容掌握程度Ⅰ和Ⅱ几乎各占一半,除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要求全为Ⅱ外,其他模块考查的知识内容要求均包含Ⅰ和Ⅱ。2.试题考查能力多元化,重视对理解能力的考查。年份上看,试题加大了对实验与探究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的考查力度。题目考查能力类型也从单一走向多元,特别是近三年的这种题目的比例在加大。3.试题考查体现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考查四类核心素养的比例稳中有变。七套试题中有五套考查生命观念的比例高于科学思维,其次是科学探究、对社会责任考查偏少。从年份上看,考查生命观念的比例有所下降但逐渐趋于稳定,考查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比例从整体上看在加大。试题考查四类核心素养的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试题考查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级别走向多元化,搭配趋于合理化。七套试题对生命观念的考查主要集中在1级和2级水平,对科学思维的考查主要集中在3级水平,科学探究主要集中在2级水平,对社会责任的考查主要集中在3级水平,且考查四类核心素养的级别均未涉及到4级水平。综上所述,贵州省2013-2019年高考使用的新课标卷生物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和《生物学课程标准》规定的一致,题目设置科学、合理。试题考查的能力稳中有升,逐渐加大了对多项能力的考查。试题体现了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考查四类核心素养的比例稳中有变,逐渐加大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考查力度,考查素养的级别也逐渐多元化,比例也趋于合理化。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结合部分年份的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不太全面,考查各模块的知识内容比例不太合理,考查能力类型的比例个别年份浮动较大,选考内容部分考查能力要求不一致及考查社会责任的题目整体偏少等情况。围绕高考试题命制提出: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既要有所侧重,也要兼顾试题内容的覆盖面;试题考查学生能力类型要科学合理搭配,既要求变也要维稳;把握选考内容部分试题命制的尺度;试题考查四类核心素养的比例需更加合理等建议。围绕学科教学提出:吃透教材,提升业务水平;研究《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的方向;狠抓基础知识,强化能力提升;重视学科核心素养养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建议。围绕高考复习备考提出:知识内容要顾全面,突主干;知识深度要抓基础,攻重难点;能力提升要强化理解能力,突出实验与探究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内化核心素养要树牢生命观念,突出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品质,兼顾社会责任的担当等建议。
胡佑华[9](2019)在《高考生物试题中数学模型的梳理与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考试卷除了具有选拔的功能外,对今后复习备考及高中教学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了解生物学数学模型教学和高考生物试卷中数学模型试题的研究现状;运用比较研究法,以2014-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中数学模型试题为研究对象,梳理统计了数学模型试题的类型变化;数学模型试题的数量、分值和比值变化;全国卷一、全国卷二、全国卷三中六类数学模型试题的题号、分值和比值和六类数学模型试题的知识点分布。总结出试题整体变化特点:(1)数学模型类型方面,全国卷二考查最全面,全国卷一次之,全国卷三最少;(2)曲线模型和表格模型是考查最多的数学模型;(3)光合作用和遗传的基本规律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知识点。同时,对六类数学模型试题的特点、解题思路进行具体的阐述并举例经典的数学模型高考题来说明。采用教育实验法,以教育建模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基于高考生物数学模型试题的考点和模型建构方法,设计出人教版教材必修二中数学模型知识点的教学设计和导学案,对高一下学期两个层次相近的班进行教学实践,实验组的学生进行模型建构教学,使用笔者设计的导学案,在课堂上主动地建构数学模型。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常规教学,采用学校统一的导学案,在课堂上被动地建构数学模型。采用SPSS17.0软件对两个班学生的相应章节习题成绩和期末成绩进行分析,一段时间后,两个班成绩差异性显着,说明数学模型构建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张爱燕[10](2019)在《数学模型在高三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求学生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模型与建模、归纳与概括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同时在“生物与环境”模块明确提出: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模型表征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本研究在整合高中生物数学模型资源的基础上,尝试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应用数学模型,探讨该教学方法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影响,从而为数学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积累案例和资料。首先,采用文本分析法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数学模型资源进行统整,对部分类型进行水平上的划分,并充分挖掘了近3年全国新课标卷中的数学模型资源,以丰富教师应用数学模型的教学素材;然后通过试卷测验法,了解数学模型在高三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现状,结果发现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还需改善。鉴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在贵阳六中选择前测成绩中没有显着差异的两个普通班作为实践对象,其中实验班应用数学模型的教学方法,而对照班采取常规教学模式,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和测试题来评价数学模型在高三生物复习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实践3个多月后,两个班学生的后测成绩存在显着差异,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应用数学模型是有效的。具体分析两个班12道后测试题的小题分,发现两个班在第6、11、12题存在显着差异,而在其余9道测试题中,两个班并没有显着差异,原因可能是:第一,实验班学生提取表面信息的能力是加强了,但对于隐蔽信息的提取能力是不显着的;第二,部分试题除了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之外,还涉及学生的数学基础或强化记忆等要求。另外,通过分析学生的一模成绩和适应性考试成绩,两个班的一模成绩没有显着差异,而适应性考试成绩表现出显着差异,说明该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但在短期内效果不显着,长期坚持才会有较好的效果。依据实践结果,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应用数学模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2)应用数学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3)数学模型的应用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二、1989年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89年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2014-2018年高考生物学试题科学思维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对象 |
(三) 研究方法 |
1. 文献研究法 |
2. 试卷分析法 |
(四) 研究目的 |
(五)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1. 满足教育改革需要 |
2. 促进教师、学生发展 |
3. 为高考生物学命题提供参考 |
4. 创新点 |
二、文献综述 |
(一) 相关概念 |
1. 核心素养 |
2.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3. 科学思维 |
(二) 研究现状 |
1. 国外科学思维研究 |
2. 国内科学思维研究 |
3. 高考生物学试题研究 |
三、高考生物学试题科学思维考查分析 |
(一) 2014-2018年高考生物学考查科学思维试题的分类 |
1. 归纳与概括类 |
2. 演绎与推理类 |
3. 模型与建模类 |
4. 批判性思维类 |
(二) 2014-2018年高考生物学考查科学思维试题的总体分析 |
(三) 2014-2018年高考生物学考查科学思维试题的类型分析 |
1. 归纳与概括类 |
2. 演绎与推理类 |
3. 模型与建模类 |
4. 批判性思维类 |
四、2014-2018年高考生物学试题科学思维考查类型总结及例题分析 |
(一) 归纳与概括类 |
1. 注重对实验数据的归纳概括 |
2. 注重对现象描述的归纳概括 |
3. 通过论述解答问题 |
(二) 演绎与推理类 |
1. 常与遗传题相结合考查 |
2. 运用三段论推理考查知识迁移 |
(三) 模型与建模类 |
1. 注重对教材模型的识记理解 |
2. 以模型为对象进行推理和计算 |
3. 注重数学模型的运用 |
4. 注重图文信息的转化,考查模型建构能力 |
(四) 批判性思维类 |
1. 注重考查对实验方案、结果的评价 |
2. 对生物学现象、问题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 |
3. 选取科研素材创设真实问题情境 |
五、结论和建议 |
(一) 结论 |
(二) 建议 |
1. 对高中生物学科学思维教学的建议 |
2. 对高考生物学复习的建议 |
六、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问题、概况与意义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的框架与方法 |
第一章 科举考试命题的演进 |
第一节 隋唐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
第二节 宋代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
第三节 明清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命题的演变 |
第一节 大学自主招考命题阶段 |
第二节 国家统一招考命题阶段 |
第三节 多种招考命题方式并存阶段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沿革 |
第一节 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 |
第二节 高考命题内容的调整与演变 |
第三节 高校自主招生命题的实施与进展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境外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
第一节 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
第二节 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
第三节 台湾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考命题改革的现实考察 |
第一节 高考分省命题方式的实施情况 |
第二节 高考全国统一命题方式的实施现状 |
第三节 高考命题内容的设置情况——以科目、考纲、试卷、试题为视角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考命题的理论研究 |
第一节 高考命题效率问题的理论探讨 |
第二节 高考命题公平性的理论探讨 |
第三节 高考命题科学性的理论探讨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基于SOLO理论的我国高考物理试题能力结构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题研究背景 |
1.2 SOLO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论题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对研究对象的分类 |
1.4.1 高考命题模式探索阶段(1978-1982 年) |
1.4.2 高考命题改革实验阶段(1983-1987 年) |
1.4.3 高考命题模式调整阶段(1988-1998 年) |
1.4.4 高考科目全面改革阶段(1999-2006 年) |
1.4.5 深化高考科目改革阶段(2007-2013 年) |
1.4.6 新一轮高考改革阶段(2014 年至今)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统计分析法 |
1.5.3 归纳法 |
1.5.4 比较研究法 |
1.6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章 SOLO分类理论概述 |
2.1 简述SOLO分类理论 |
2.2 SOLO层次具体划分实例 |
2.2.1 前结构水平(P) |
2.2.2 单点结构水平(U)例题 |
2.2.3 多点结构水平(M)例题 |
2.2.4 关联结构水平(R)例题 |
2.2.5 抽象拓展结构(E)例题 |
第三章 高考物理试卷能力结构统计分析及比较 |
3.1 各阶段物理试题能力层次统计分析 |
3.1.1 1978 -1982 年物理试题能力层次统计分析 |
3.1.2 1983 -1987 年物理试题能力层次统计分析 |
3.1.3 1988 -1998 年物理试题能力层次统计分析 |
3.1.4 1999 -2006 年物理试题能力层次统计分析 |
3.1.5 2007 -2013 年物理试题能力层次统计分析 |
3.1.6 2014 -2019 年物理试题能力层次统计分析 |
3.2 各阶段物理试题能力结构演变研究 |
3.3 高考物理试题能力结构设置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对教学的几点建议 |
4.1 明确考试重点 |
4.2 运用变易理论 |
4.3 强调具身认知 |
4.4 善用数学知识 |
4.5 形象抽象概念 |
4.6 正视演示实验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4)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研究(1978-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五)理论基础 |
(六)研究设计 |
(七)研究重难点 |
一、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概况 |
(一)高考语文测试内容的命题依据 |
(二)高考语文测试内容的研究维度 |
二、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研究 |
(一)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的发展阶段 |
(二)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的特点分析 |
(三)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的问题分析 |
(四)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内容的命题展望 |
三、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内容研究 |
(一)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内容的发展阶段 |
(二)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内容的特点分析 |
(三)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内容的问题分析 |
(四)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内容的命题展望 |
四、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测试内容研究 |
(一)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测试内容的发展阶段 |
(二)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测试内容的特点分析 |
(三)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测试内容的问题分析 |
(四)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测试内容的命题展望 |
五、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的命题走向与教学建议 |
(一)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的发展阶段 |
(二)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的命题走向 |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我国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际需要 |
二、语文教育研究的现实需要 |
三、研究者的学术旨趣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与语文研究范畴相关的核心概念界定 |
二、与考试研究范畴相关的核心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考试学研究 |
二、高考、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相关研究 |
三、研究评述 |
第五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语文高考与社会诸要素之关系 |
第一节 语文高考与政治的关系 |
一、社会政治对语文高考的影响 |
二、语文高考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
第二节 语文高考与经济的关系 |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语文高考的影响 |
二、语文高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三节 语文高考与文化的关系 |
一、以“文化”为考试内容 |
二、语文高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
第四节 语文高考与教育的关系 |
一、教育对语文高考的影响 |
二、语文高考对教育的影响 |
第三章 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 |
第一节 民国时期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
一、民国时期的大学招生入学考试 |
二、民国时期中学的学制 |
三、民国时期中学语文教育 |
第二节 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相互影响 |
一、语文高考影响中学语文教育的目标定位 |
二、高考内容与中学语文课程的“不谋而合” |
第三节 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
一、民国中学语文教育的相对独立 |
二、民国语文高考的相对独立 |
第四节 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思考 |
一、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相对独立的原因探析 |
二、民国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当代启示 |
第四章 高考恢复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 |
第一节 建国十七年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
一、“十七年”中学语文教育发展概况 |
二、“十七年”语文高考发展概况 |
三、“十七年”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的特点 |
四、“十七年”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关系评述 |
第二节 “文革”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
一、“文革”时期教育发展概况 |
二、“文革”时期的中学语文教育 |
三、“文革”时期的语文“高考” |
四、“文革”时期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关系反思 |
第五章 “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 |
第一节 “新课改”的教育背景 |
第二节 “新课改”前的中学语文教育 |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 |
二、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确立 |
三、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变革 |
第三节 “新课改”前的语文高考 |
一、语文高考总体安排 |
二、语文高考“考纲”变化 |
三、语文高考考试内容的变化 |
四、语文高考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的制定 |
第四节 “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关系的反思 |
一、“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特点 |
二、“新课改”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的思考与启示 |
第六章 “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
第一节 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 |
第二节 “新课改”以来高中语文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
一、重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二、调整高中语文教学内容 |
三、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
第三节 “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的变革与发展 |
一、“新课改”以来国家高考改革的总体情况 |
二、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大纲)”的主要变化 |
三、语文高考形式与内容的革变 |
第四节 “新课改”以来语文高考与高中语文教育互动情况调查 |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
二、调查结果 |
三、调查结果概括与分析 |
第七章 语文高考与中学教育互动关系之理论分析与完善策略 |
第一节 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互动问题成因 |
一、影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的外在环境 |
二、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有待深入 |
三、语文高考不能发挥“指挥棒”的正面导向作用 |
第二节 当下语文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与发展趋向 |
一、影响当下高考改革的主要政策 |
二、语文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 |
三、2017年语文高考改革的主要趋向 |
第三节 改进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策略和构想 |
一、改变影响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关系的外在条件 |
二、继续深化中学语文教育改革 |
三、语文高考改革的策略和构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学语文教师问卷 |
附录2: 中学语文教师问卷 |
附录3: 高中学生问卷 |
附录4: 高中学生问卷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后记 |
(6)生物实验高考试题及鹤山市高中实验教学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生物学科在高考制度改革中的概况 |
1.2.2 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的研究进展 |
1.2.3 实验能力培养研究 |
1.2.4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归纳法 |
1.4.2 比较分析法 |
1.4.3 问卷调查法 |
1.4.4 访谈法 |
1.4.5 实验统计法 |
1.5 研究步骤 |
第二章 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相关分析 |
2.1 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的概念 |
2.2 高考生物实验试题的基础 |
2.3 实验试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 |
第三章 近五年高考生物实验试题分析 |
3.1 2011—2015 年高考广东卷生物实验试题分析 |
3.2 2011—2015 年高考全国卷生物实验试题分析 |
3.3 近五年高考广东卷和全国卷生物实验试题比较 |
第四章 鹤山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其分析 |
4.1 鹤山市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
4.1.1 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
4.1.2 调查实施 |
4.1.3 调查结果 |
4.1.4 访谈调查情况分析 |
4.2 鹤山市高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调查 |
4.2.1 调查工具选择 |
4.2.2 调查结果分析 |
4.3 对鹤山市高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
4.3.1 理论基础方面 |
4.3.2 操作能力方面 |
4.4 鹤山市高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
4.4.1 生物实验教学方法陈旧 |
4.4.2 实验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
4.4.3 生物实验课堂外延不足 |
4.4.4 忽视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
第五章 基于高考生物实验试题要求的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策略 |
5.1 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
5.2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
5.3 重视教研,强化教师素养 |
5.4 夯实基础,对实验进行改进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录1 关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生物实验能力测试题 |
(7)2011-2015年高考生物图表类试题的变化、透析及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Ⅰ 问题的提出 |
Ⅱ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Ⅲ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Ⅳ 研究的理论依据 |
Ⅴ 研究方法 |
Ⅵ 研究路线 |
第一部分 相关概念释析 |
1.1 生物图表类试题的界定 |
1.2 透析的含义 |
1.3 教学策略诠释 |
1.3.1 教学策略的含义 |
1.3.2 教学策略的特点 |
1.3.3 实施教学策略的意义 |
第二部分 关于高中生物图表类试题学习及教学现状的调查 |
2.1 调查目的 |
2.2 调查范围 |
2.3 调查工具 |
2.4 调查过程 |
2.5 调查结果及分析 |
2.5.1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2.5.2 访谈调查结果及分析 |
2.6 调查结论及思考 |
第三部分 2011-2015年高考生物图表类试题的变化 |
3.1 图表类试题的数量变化 |
3.2 图表类试题的比重变化 |
3.3 图表类试题的类型变化 |
3.4 图表类试题的表达方式变化 |
3.5 图表类试题的知识点分布变化 |
第四部分 高考生物图表类试题的透析 |
4.1 关系图试题透析 |
4.1.1 关系图试题的特点 |
4.1.2 关系图试题的解析过程 |
4.1.3 典型试题的透析 |
4.2 直方图试题透析 |
4.2.1 直方图试题的特点 |
4.2.2 直方图试题的解析过程 |
4.2.3 典型试题的透析 |
4.3 结构模式图试题透析 |
4.3.1 结构模式图试题的特点 |
4.3.2 结构模式图试题的解析过程 |
4.3.3 典型试题的透析 |
4.4 过程示意图试题透析 |
4.4.1 过程示意图试题的特点 |
4.4.2 过程示意图试题的解析过程 |
4.4.3 典型试题的透析 |
4.5 实验装置图试题透析 |
4.5.1 实验装置图试题的特点 |
4.5.2 实验装置图试题的解析过程 |
4.5.3 典型试题的透析 |
4.6 遗传系谱图试题透析 |
4.6.1 遗传系谱图试题的特点 |
4.6.2 遗传系谱图试题的解析过程 |
4.6.3 典型试题的透析 |
4.7 表格与曲线图试题透析 |
4.7.1 表格与曲线图试题的特点 |
4.7.2 表格与曲线图试题的解析过程 |
4.7.3 典型试题的透析 |
第五部分 生物图表类试题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案例开发 |
5.1 生物图表类试题的教学策略 |
5.1.1 信息同化训练策略 |
5.1.2 拓展延伸策略 |
5.1.3 限时训练策略 |
5.1.4 自我反馈策略 |
5.2 基于生物图表类试题教学策略的教学案例开发 |
5.2.1 基于信息同化训练策略和拓展延伸策略的教学案例 |
5.2.2 基于限时训练策略和自我反馈策略的教学案例 |
第六部分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8)2013-2019年贵州省高考生物试题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问题的提出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7 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章 试题考查内容和能力分析 |
2.1 试卷结构分析 |
2.2 考查内容分析 |
2.3 考查能力分析 |
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章 试题体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
3.1 分类标准 |
3.2 生命观念考查分析 |
3.3 科学思维考查分析 |
3.4 科学探究考查分析 |
3.5 社会责任考查分析 |
3.6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4.3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课题 |
(9)高考生物试题中数学模型的梳理与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由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考生物试卷中数学模型试题的研究现状 |
1.2.2 生物学数学模型教学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方法与创新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的创新点 |
2 文献理论综述 |
2.1 研究的理论依据 |
2.1.1 教育建模理论 |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1.3 教育测量理论 |
2.2 数学模型试题的分类 |
2.3 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 |
3 2014-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卷中数学模型试题的梳理 |
3.1 数学模型试题的类型变化 |
3.1.1 数学模型试题的类型种类变化 |
3.1.2 数学模型试题的类型间数量变化 |
3.2 数学模型试题的数量、分值和比值变化 |
3.2.1 数学模型试题的数量变化 |
3.2.2 数学模型试题的分值、比值变化 |
3.3 数学模型试题的细目分析 |
3.4 数学模型试题的知识点分布 |
4 高考生物数学模型类试题的透析 |
4.1 曲线模型试题的透析 |
4.2 表格模型试题的透析 |
4.3 几何图模型试题的透析 |
4.4 概率计算模型试题的透析 |
4.5 排列组合模型试题的透析 |
4.6 数学归纳法模型试题的透析 |
5 高中生物教学中数学模型教学实践研究 |
5.1 研究方法 |
5.1.1 教学实践的目的 |
5.1.2 教学实践的对象 |
5.1.3 教学实践的方法 |
5.1.4 教学实践的内容 |
5.2 教学实践的材料 |
5.2.1 案例一 DNA分子的结构 |
5.2.2 案例二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
5.3 教学结果分析 |
5.3.1 “DNA分子的结构”习题成绩分析 |
5.3.2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习题成绩分析 |
5.3.3 期末测试成绩分析 |
6 结论与反思 |
6.1 结论 |
6.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10)数学模型在高三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数学模型概述 |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2.2 数学模型的类型 |
1.2.3 数学模型的特点 |
1.2.4 数学模型的构建原则 |
1.2.5 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 |
1.2.6 数学模型的构建案例 |
1.3 理论基础 |
1.3.1 信息加工理论 |
1.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3.3 有意义学习理论 |
1.4 数学模型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之处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5.3 创新之处 |
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2.1 研究思路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研究法 |
2.2.2 文本分析法 |
2.2.3 试卷测验法 |
2.2.4 案例分析法 |
2.2.5 数据统计法 |
3 数学模型资源的统整 |
3.1 曲线模型 |
3.1.1 正比例模型 |
3.1.2 直线模型 |
3.1.3 斜平线模型 |
3.1.4 钟形模型 |
3.1.5 反抛物线模型 |
3.1.6 J型模型 |
3.1.7 S型模型 |
3.1.8 双峰线模型 |
3.1.9 多峰线模型 |
3.2 表格模型 |
3.2.1 比较类表格模型 |
3.2.2 归纳类表格模型 |
3.2.3 实验类表格模型 |
3.2.4 科学史类表格模型 |
3.3 几何图模型 |
3.3.1 柱状图模型 |
3.3.2 饼状图模型 |
3.3.3 塔型图模型 |
3.4 集合模型 |
3.4.1 子集模型 |
3.4.2 并集模型 |
3.4.3 交集模型 |
3.5 公式模型 |
3.5.1 多肽形成过程中的公式模型 |
3.5.2 DNA分子中的碱基数量的公式模型 |
3.5.3 DNA复制的公式模型 |
3.5.4 杂合子Aa(亲代)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模型 |
3.5.5 种群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公式模型 |
3.5.6 计算种群密度的公式模型 |
3.5.7 “J”型公式模型 |
3.6 概率模型 |
3.6.1 关于分离定律的概率模型 |
3.6.2 关于自由组合定律的概率模型 |
3.6.3 关于遗传病的患病概率模型 |
3.7 排列组合模型 |
4 数学模型在高考生物试题中的体现 |
4.1 2016 年全国卷中的数学模型资源 |
4.2 2017 年全国卷中的数学模型资源 |
4.3 2018 年全国卷中的数学模型资源 |
5 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应用数学模型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5.1 调查目的 |
5.2 调查对象 |
5.3 测试卷的编制 |
5.4 调查过程 |
5.5 调查结果与分析 |
5.6 调查结论 |
6 数学模型在生物复习课中的实践研究 |
6.1 实践方法 |
6.2 实践对象的选择 |
6.3 实践内容 |
6.4 实践案例与分析 |
6.4.1 实践案例1探究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
6.4.2 实践案例2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
6.4.3 实践案例3番茄与水稻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 |
6.4.4 实践案例4伴性遗传 |
6.5 实践后测分析 |
6.5.1 后测成绩分析 |
6.5.2 实践前后测的成绩分析 |
6.5.3 贵阳市一模考试成绩分析 |
6.5.4 贵州省适应性考试成绩分析 |
6.5.5 实践小结与思考 |
7 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2 反思 |
8 启示与建议 |
8.1 教师“教”的启示 |
8.1.1 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模型的应用 |
8.1.2 在设计时合理搭配各类模型 |
8.1.3 在建模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
8.2 学生“学”的建议 |
8.2.1 在运用模型中提高复习效率 |
8.2.2 在构建模型中发挥主体作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1-测试卷 |
附录2-测试成绩 |
附录3-贵阳市8月摸底考试 |
附录4-贵阳市8月摸底成绩 |
附录5-后测试题 |
附录6-后测成绩 |
附录7-贵阳市一模考试 |
附录8-贵阳市一模成绩 |
附录9-贵州省适应性考试 |
附录10-贵州省适应性考试成绩 |
致谢 |
四、1989年高考生物试题的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2014-2018年高考生物学试题科学思维考查分析[D]. 曹琼.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2]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D]. 刘亮. 厦门大学, 2018(07)
- [3]基于SOLO理论的我国高考物理试题能力结构演变研究[D]. 张鹏. 喀什大学, 2020(07)
- [4]高考语文阅读测试内容研究(1978-2019)[D]. 汤咏. 西南大学, 2020(01)
- [5]语文高考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关系研究[D]. 黄真金. 厦门大学, 2017(05)
- [6]生物实验高考试题及鹤山市高中实验教学现状分析[D]. 黄伟林. 广州大学, 2016(03)
- [7]2011-2015年高考生物图表类试题的变化、透析及教学策略[D]. 张利娜. 河北师范大学, 2016(08)
- [8]2013-2019年贵州省高考生物试题分析研究[D]. 曾宪海. 西南大学, 2020(01)
- [9]高考生物试题中数学模型的梳理与教学实践研究[D]. 胡佑华.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10]数学模型在高三生物复习中的应用研究[D]. 张爱燕.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