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吸泵密封环槽的加工

双吸泵密封环槽的加工

一、双吸泵密封环槽的加工(论文文献综述)

崔隆[1](2020)在《自控强排吸机组在钢铁行业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钢铁行业浊环水系统中,旋流井采用的长轴泵、无密封自控自吸泵等提升泵,普遍存在能耗高,稳定性差,故障率高等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和制约钢铁企业的稳定生产,因此迫切地需要一种新型的自控强排吸机组去替代现有的这些高能耗的泵组。针对钢铁企业浊环水系统中现有旋流井的提升泵,研发了一套自控强排吸机组。首先,对自控强排吸机组进行了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主泵的泵型的选择,真空引水系统的设计,并分析比较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真空引水系统性能,同时,对机组装置汽蚀余量进行分析与校核。其次,重点对自控强排吸机组的主泵进行水力模型设计,采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利用CFD软件对流场进行仿真和性能分析,同时对水泵的汽蚀性能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现场磨损的现状,对水泵过流部件磨损的原因进行分析,重点研究对给水泵进行低磨损设计,主要包括对叶轮、蜗壳等部位进行低磨损流体设计,对密封环进行结构改型等,进一步延长了水泵的使用寿命。通过对自控强排吸机组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该机组在钢铁行业的旋流井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节能效果显着。同时故障率大大降低,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图38幅;表11个;参61篇。

侯明伟[2](2009)在《单级双吸中开式离心泵的技术改造》文中认为本文主要介绍了单级双吸中开式离心泵的现状,分析了现有的离心泵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技术改选的方法。

侯明伟[3](2009)在《500SM35单级双吸中开式离心泵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单级双吸水平中开式离心泵采用水平中开式结构,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能自动平衡轴向力,运行可靠稳定;泄漏小,效率高;流量大,汽蚀余量小。由于单级双吸中开泵的上述优点,所以在农业给排水工程、石油及化工、航空航天和航海工程、能源工程和车辆工程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泵又是一种高能耗产品,广泛应用的各种泵消耗了大量的电能。因此如何在研究、设计、制造、选型以及使用等方面采取节能措施,使泵的能量损耗降低到最小,是泵的生产厂家、应用厂商和研究设计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单级双吸中开泵的节能问题研究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1)对国内外单级双吸中开泵性能参数进行了对比,寻找出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为设计新型节能泵提供理论依据。(2)通过论证分析,确定了500SM35单级双吸中开式离心泵,提高效率和汽蚀性能的设计方案。(3)利用速度系数法设计了一台500SM35样机,重点进行了叶轮、吸水室和压水室的水力设计计算,主要性能参数如下:Q=2020m3/h,H=35m,n=970r/min,η=83%,NPSH=5m。(4)依照单级双吸中开泵性能试验的国家标准对样机进行了流量、扬程、功率、效率等指标的试验检测,根据试验数据绘制相应的曲线,通过分析得出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的水平。本文还在最后指出了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完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何创新[4](2013)在《单级双吸中开式离心泵的水力优化及泥沙磨损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农业灌溉、市政建设等工程对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双吸中开泵流量大、扬程高、汽蚀性能好,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供水泵之一。国内的中开泵设计生产虽然起步较早,但其开发技术与国外仍有较大的差距,其能量和汽蚀性能及稳定性方面仍有很多不足。对于输运含大量泥沙颗粒的介质,叶轮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国内对于大型中开泵叶轮的泥沙磨损研究工作开展还不深入。OS型系列双吸中开泵是国内的一套比较完备的中开泵水力模型,但其吸入室几何形状及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型泵抗汽蚀性能的提高,本文针对OS型双吸中开泵的特点,依据双吸泵的基本原理,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的方法,在原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优化改进,进行创新,兼顾了生产加工工艺的可行性,同时保留了原有结构的优点。叶轮是泵的做功部件,是影响泵水力性能的最主要部件,传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比转速较低的离心泵叶轮,而本文专注于中高比转速叶轮的研究,采用高度弯曲进口边的叶片来提高叶轮的抗汽蚀性能,试验结果显示这是在不降低叶轮效率的前提下提高叶轮抗汽蚀性能的的有效方法。文章还研究了叶轮不同参数对泵能量特性的影响,调整了原有模型的水力特性,使新开发的模型性能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本文还研究了微小泥沙颗粒对叶轮的磨损特性,运用拉格朗日粒子跟踪法模拟了叶轮内部泥沙颗粒的运动轨迹及叶片表面的磨损强度分布,并与参考文献中的实验相对照,实验结果印证了本文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在不显着降低泵的水力性能的基础上,叶轮进口之前的密封体导叶,对叶片的磨损具有抑制作用,同时设计合理的叶片流线变化规律,能显着降低叶片工作面的磨损强度。为了减轻对叶片出口背面的磨损,对叶片厚度进行了处理,减小颗粒对叶片尾部背面的冲击角度,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效果良好。本文所研究的优化设计方法在多套高效率抗汽蚀的中开泵水力模型研发工作中得到应用,开发出的水力模型已大批量生产,成功应用于多项实际工程,有的产品已经出口至发达国家,得到了企业的肯定和用户的一致好评,但耐磨损叶轮的实际效果还需在实际运行当中长期观测。

陈凯[5](2016)在《单级双吸离心泵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本课题属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典型离心泵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应用(2011BAF14B00)”研究内容之一和福建省经贸委产业技术创新重大项目“工业泵产品技术提升公共服务平台”子项目研究工作。提高水泵使用效率对节能减排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综述了单级双吸离心泵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以及CFD数值模拟技术在离心泵设计研究中的应用情况。速度系数法设计ES300-435型单级双吸离心泵水力模型。用经验公式计算主要零部件强度和刚性,保证泵运行可靠性和寿命。深入对比国内外单级双吸离心泵,确定ES型单级双吸离心泵的结构形式。2.通过CREO软件创建了ES300-435型单级双吸离心泵的三维几何模型,运用了ICEM对该模型进行了网格划分;在比较和分析了数值模拟中各种湍流模型和计算方法后,利用了ANSYS CFX软件对ES300-435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预测得到的扬程、效率与设计要求趋势基本一致,比较准确的反应了ES300-435的流动情况。3.分析及预测半螺旋形吸水室隔舌安放角对单级双吸离心泵性能影响。半螺旋形吸水室与轴面的隔舌角分别设计为135°、90°、45°,采用CFX软件数值模拟计算单级双吸离心泵的外特性,得到半螺旋形吸水室不同隔舌安放角的QH、Q-η性能曲线,分析了半螺旋形吸水室不同隔舌安放角对单级双吸离心泵水力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同一工况下,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扬程随着隔舌安放角的增大而增加,而效率则随着隔舌安放角的增大而降低。因此,单级双吸离心泵半螺旋形吸水室增大隔舌安放角的设计方法可以提高扬程。4.创新结构设计:单级双吸离心泵半螺旋形吸水室带导流壁式延伸的分流结构形式,降低泵的旋流损失,提高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水力性能;采用内置冷却润滑机械密封技术,能够更好冷却润滑机械密封,改善泵的稳定性,减小泵的故障率。5.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泵的性能优化方案,对其余5台单级双吸离心泵进行了性能整改。重新建立三维水力模型,并再次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优化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优化后各泵的效率在额定工况下有了明显提高,达到了82.87%85.64%,达到了优化性能和节约能源的目的,综合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郭顺贵,周先华[6](2007)在《离心泵的轴封技术》文中认为旋转轴的密封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泵轴密封件是离心泵的关键部件。介绍了离心泵旋转轴用的几种密封技术(包括层状剪切填料密封、磁流体密封、干气密封、动力密封及停机密封等)及其应用现状,剖析了其结构型式及工作原理,分析了各自的性能特点及适用场合,并列举了国内外运用旋转轴密封实现无泄漏的成功运行案例。另外,一种特殊结构的泵将吸入口改为侧向吸入,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泵的无泄漏。运用这些轴封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可靠的密封,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李伟[7](2005)在《端面形貌对气膜密封低速运转性能影响规律研究》文中认为非接触式气体润滑机械密封是近年来流体润滑机械密封技术发展中的前沿课题之一,该类密封是在密封环上开出各种形状的流体动压槽,依靠流体动压效应实现密封的非接触运转,其中以螺旋槽最为代表性。由于螺旋槽气体润滑机械密封具有泄漏量少、磨损小、寿命长、能耗低、密封性能好、维护费用低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诸如离心式压缩机等高速旋转流体机械中。将气体润滑机械密封技术应用到搅拌机、反应釜等低速旋转机械上,是其应用发展的必然趋势。低速运转时,气体润滑机械密封端面间形成的流体润滑膜较薄,其摩擦副端面形貌将会对密封性能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可能使密封端面的某些微突体直接接触,从而使密封工作端面的摩擦加剧,进而使密封严重发热,减少了密封的工作寿命。鉴于此影响,并且目前关于该类问题的研究和理论分析十分缺乏,特别是关于这一方面的文献更是相当缺乏,故本文比较全面而系统地分析研究和讨论了端面形貌(粗糙度、波度和锥度)对低速运转螺旋槽气体润滑机械密封各项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其影响规律,为该类密封的设计、加工以及在低速机械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低速运转时,气体润滑机械密封的流体动压效应相对较弱,如何保证在较低转速条件下,密封端面既能够分离,又能在其间维持连续、稳定的气体润滑膜是关键所在,端面形貌是影响气膜稳定性和连续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研究分析气体润滑机械密封低速运转性能时,有必要考虑端面形貌的影响。目前国内关于这一方面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鉴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和设计、生产中的迫切需要,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修正雷诺方程进行研究,建立了考虑端面形貌影响条件下的低速运转气体润滑机械密封端面气膜润滑的控制方程。然后采用有限单元法并结合螺旋槽气体润滑机械密封的具体边界条件,对上述修正方程进行离散求解,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最后在VC6.0环境下,编写了考虑表面粗糙度、波度、锥度及其组合影响条件下的螺旋槽气体润滑机械密封低速运转的有限元计算分析程序。此程序不仅能够对考虑端面形貌影响的螺旋槽气体润滑机械密封性能进行计算分析,也适用于不考虑端面形貌影响的密封性能计算分析。而且在该程序基础上稍加扩展和继承就可以适用于受端面形貌影响下其它槽型的气体润滑机械密封性能的计算分析。该程序不仅能用于理论分析研究,也可以用于工程设计、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高二玲[8](2019)在《常规岛主给水泵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内、国际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与此同时,以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的一次能源逐渐枯竭,这些都是非再生能源,储量越来越少;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再生资源面临开发难度大,受气象、地理环境影响等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主要的能源是煤炭,造成的环境污染很大。综上所述,大力开发核能既解决能源问题,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核电站是核能的主要载体,是将核能转换成电能的设施。核电站的运转需要大量的核级动力设备,但是考虑核电的特殊性,这些设备必须高度可靠,所以安全级别和制造精度的要求都很高。由于设计和制造的难度很大,核电设备长期被国外的几家先进企业垄断。本文根据某专题任务合同书的要求,对常规岛主给水泵设计、制造、试验等技术研究进行阐述。1、水力设计与计算:根据技术规格书的要求,确定结构形式,合理分配扬程,并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水力模型。通过CFD数值模拟与分析,对水力模型进行优化,最后通过1:1模型泵试验,验证水力模型。2、整体结构设计:结合主给水泵的系统要求,对结构进行整体设计。介绍了加工制造、装配等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最后通过结构完整性分析,对主要零部件的安全性进行校核,满足技术规格书的要求。3、试验研究:通过对主给水泵性能和汽蚀试验、振动和噪音试验、冷-热冲击试验等多方面的试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果与技术规格书的要求完全匹配。

宋青松,李震昙[9](2013)在《高效节能双吸泵的研发》文中提出通过对影响双吸泵效率的各方面的因素分析,结合上海连成集团有限公司的设计、工艺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双吸泵效率的一些方法。

李言亮[10](2012)在《水泵磨蚀修补技术综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泵站工程建设,就其规模和数量来看,均居世界各国前列。但水泵过流部件磨蚀(泥沙磨损、汽蚀)损害问题持续困扰着广大泵站运行管理部门,水泵叶轮等过流部件受含泥沙水磨损、汽蚀或两者共同作用造成水泵的水力性能逐渐劣化,直接造成水泵效率下降、能耗增加。同时,磨蚀造成的叶轮机械损坏还使水泵的检修周期和使用寿命缩短,每年因机组运行效率下降、能源单耗提高、检修维护费用增加等原因,给泵站管理单位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严重妨碍了泵站效益的正常发挥和所在灌排区及供排水单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如何经济有效地解决水泵过流部件磨蚀损害问题,成为泵站主管部门、泵站管理单位和相关科研机构及水泵制造商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理论,对水泵磨蚀综合评价系统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查阅文献和现场调研,分析总结了水泵磨蚀的特征及危害,水泵磨蚀机理,影响水泵磨蚀的基本因素,国内外水泵磨蚀修补技术的科研现状及广泛采用的磨蚀修补技术等内容,确定了水泵磨蚀修补技术的适用范围。(2)应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泵站磨蚀情况采用的修补方法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分析,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得出各种修补方法的优劣顺序。(3)应用Visual Basic语言建立了水泵磨蚀修补技术综合评价系统。该软件具备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实用性。(4)以陕西东雷一级站为例,进行了该泵站工程的磨蚀修补技术综合评价,通过实例验证,说明本论文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双吸泵密封环槽的加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吸泵密封环槽的加工(论文提纲范文)

(1)自控强排吸机组在钢铁行业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旋流井用泵的现状
        1.2.1 长轴泵
        1.2.2 无密封自吸泵
    1.3 高效水力模型的研究方法
        1.3.1 旋转曲线坐标系下复杂内流场的控制方程
        1.3.2 湍流模型的选择
        1.3.3 CFD技术的应用
    1.4 过流部件耐磨性的研究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自控强排吸系统的集成和设计
    2.1 自控强排吸机组工作原理
    2.2 自控强排吸机组系统组成
    2.3 真空引水系统设计与分析
        2.3.1 真空储液罐式自吸装置
        2.3.2 真空引水式自吸装置
        2.3.3 两种引水系统的比较
    2.4 装置汽蚀性能分析
        2.4.1 装置的汽蚀余量和泵的汽蚀余量比较
        2.4.2 计算分析
        2.4.3 提高机组抗汽蚀性能的措施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给水泵建模与CFD分析
    3.1 给水泵的结构设计
    3.2 泵整体结构的设计
    3.3 建模与CFD分析
        3.3.1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3.3.2 CFD分析流程
        3.3.3 建立模型
        3.3.4 网格划分
        3.3.5 边界条件设置
        3.3.6 内部流动分析
        3.3.7 汽蚀性能分析
        3.3.8 性能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给水泵低磨损结构的优化
    4.1 水泵部件损坏的现象分析
    4.2 磨损原因分析以及采取的措施
        4.2.1 泵壳流道的磨损分析
        4.2.2 低磨损密封环的结构设计
        4.2.3 导轴承材质和结构分析
        4.2.4 叶轮的耐磨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自控强排吸系统的能效分析
    5.1 技术优势
    5.2 与同类型的机组性能比较
        5.2.1 自控强排吸机组和同类型机组的比较
        5.2.2 节能效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2)单级双吸中开式离心泵的技术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单级双吸泵的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单级双吸中开泵的技术改造
    1、提高汽蚀性能
    2、提高效率指标

(3)500SM35单级双吸中开式离心泵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1.3 离心泵设计理论研究进展与现状
    1.4 我国离心泵行业的发展趋势
    1.5 本课题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本章小结
第2章 国内外离心泵技术水平对比分析
    2.1 前言
    2.2 数据来源
    2.3 对比分析方法
    2.4 数据处理
    2.5 技术水平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第3章 设计方案技术分析
    3.1 单级双吸中开泵效率的提高
        3.1.1 前言
        3.1.2 影响效率的因素
        3.1.3 提高单级双吸中开泵效率的措施
    3.2 单级双吸中开泵汽蚀性能的改善
        3.2.1 汽蚀发生的机理
        3.2.2 汽蚀的危害
        3.2.3 影响汽蚀性能的主要因素
        3.2.4 提高汽蚀性能的措施
    3.3 单级双吸中开泵可靠性的提高
        3.3.1 可靠性理论研究
        3.3.2 提高可靠性的基本措施
    本章小结
第4章 500SM35单级双吸中开式离心泵的设计计算
    4.1 引言
    4.2 单级双吸中开泵的主要设计方法
        4.2.1 相似换算法
        4.2.2 速度系数法
    4.3 500SM35单级双吸双吸泵水力设计
        4.3.1 叶轮的计算(速度系数计算法)
        4.3.2 压出室的计算
        4.3.3 吸入室的计算
    本章小结
第5章 单级双吸中开式离心泵性能试验
    5.1 单级双吸中开泵性能试验概述
    5.2 单级双吸中开泵的试验系统及测量计算
        5.2.1 试验泵来源
        5.2.2 单级双吸中开泵的试验装置
        5.2.3 测量计算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4)单级双吸中开式离心泵的水力优化及泥沙磨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双吸中开泵的研究及应用
    1.2 离心泵叶轮的泥沙磨损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学模型及试验方法
    2.1 标准k –ε湍流模型理论及粗糙壁面处理方法
    2.2 离心泵汽蚀的数值模拟
    2.3 固液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法及磨损预测
    2.4 试验设备与方法
    2.5 小结
3 中开泵专项技术研究及性能优化
    3.1 带密封体的半螺旋吸入室水力开发
    3.2 叶轮汽蚀特性的分析及试验研究
    3.3 小流量工况振动异常问题的研究及试验分析
    3.4 泵能量特性的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
    3.5 小结
4 耐磨叶轮的研究与开发
    4.1 泵固液两相流数值模拟技术
    4.2 耐磨损叶轮的水力研发
    4.3 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后期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CFD计算网格图片精选
附录二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展示
附录三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四 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

(5)单级双吸离心泵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单级双吸离心泵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单级双吸离心泵概述
        1.2.2 单级双吸离心泵研究现状
        1.2.3 单级双吸离心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ES300-435 型单级双吸离心泵的设计
    2.1 概述
    2.2 ES300-435 型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水力设计
        2.2.1 叶轮的水力设计
        2.2.2 压水室的水力设计
        2.2.3 吸水室的水力设计
    2.3 ES300-435 型单级双吸离心泵的强度计算
        2.3.1 键的强度计算
        2.3.2 叶片的厚度计算
        2.3.3 泵体的强度计算
        2.3.4 轴承寿命计算
    2.4 ES300-435 型单级双吸离心泵的结构设计
        2.4.1 单级双吸离心泵结构特点
        2.4.2 ES300-435 型单级双吸离心泵创新结构设计
第三章 三维数值计算及性能预测
    3.1 单级双吸离心泵的三维造型
        3.1.1 叶轮的三维造型
        3.1.2 压水室的三维造型
        3.1.3 吸水室的三维造型
        3.1.4 水力模型装配
    3.2 CFX中的湍流模型
        3.2.1 湍流的控制方程
        3.2.2 湍流模型
        3.2.3 离散方法
        3.2.4 数值算法
    3.3 网格生成技术
    3.4 边界条件的设定
    3.5 ES300-435 型单级双吸离心泵性能预测
第四章 半螺旋形吸水室隔舌安放角对泵性能影响的研究
    4.1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4.2 数值模拟参数设置
    4.3 计算结果和分析
        4.3.1 模型泵性能预测
        4.3.2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第五章 ES300-435 型单级双吸离心泵外特性试验
    5.2 ES300-435 型级单双吸离心泵外特性试验
    5.3 ES300-435 型单级双吸离心泵外特性分析
第六章 ES系列单级双吸离心泵与KSB单级双吸离心泵性能对比分析
    6.1 ES系列单级双吸离心泵性能试验
    6.2 本课题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技术经济指标对比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离心泵的轴封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填料密封
2 磁流体密封
3 干气密封
4 动力密封
    4.1 螺旋密封
    4.2 副叶轮密封
5 停机密封
6 可实现无泄漏的特殊结构泵
7 结 论

(7)端面形貌对气膜密封低速运转性能影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气膜机械密封简介
        1.1.1 气膜密封的定义及基本形式
        1.1.2 气膜机械密封的密封机理
    1.2 端面形貌对密封运转性能的研究进展
        1.2.1 表面粗糙度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1.2.2 端面波度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1.2.3 端面锥度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1.2.4 端面变形对其性能的影响
    1.3 螺旋槽气体密封研究进展
    1.4 论文工作的提出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1.6 本章小节
第二章 气膜密封端面形貌分析
    2.1 简述
    2.2 表面粗糙度分析
        2.2.1 表面粗糙度评定
        2.2.2 表面粗糙度的统计性能
    2.3 表面波度、锥度分析
        2.3.1 表面波纹度分析
        2.3.2 端面锥度分析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数学模型的建立
    3.1 简述
    3.2 基本假设
    3.3 基本流体力学方程
        3.3.1 连续方程
        3.3.2 纳维埃-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
        3.3.3 雷诺方程的推导
    3.4 雷诺方程的修正
        3.4.1 低速运转下雷诺方程修正
        3.4.2 考虑端面形貌的雷诺方程修正
    3.5 气膜厚度
    3.6 边界条件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端面形貌对气膜密封影响有限元分析及其计算程序
    4.1 简述
    4.2 有限元法基本原理、步骤
    4.3 有限元方程求解
        4.3.1 表达式的推导
        4.3.2 区域剖分
        4.3.3 单元构造函数及方程式的确定
        4.3.4 单元分析
        4.3.5 总体合成
        4.3.6 边界条件处理
        4.3.7 求解总体有限元方程
    4.4 气膜密封性能参数计算
        4.5.1 程序流程
        4.5.2 程序简介
        4.5.3 验证程序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5.1 气膜压力比较
        5.1.1 气膜压力三维比较
        5.1.1 气膜压力二维比较
    5.2 表面粗糙度影响下的气膜密封
        5.2.1 粗糙度修正因子的研究
        5.2.2 给定膜厚及压力下的粗糙度对气膜密封影响
        5.2.3 不同转速下,粗糙度对气膜密封性能影响
        5.2.4 不同表面形貌模数γ对密封性能的影响
    5.3 表面波度对气膜机械密封性能影响
    5.4 端面锥度对气膜机械密封性能影响
    5.5 波度、锥度对气膜机械密封性能影响
    5.6 粗糙度、波度对气膜机械密封性能影响
    5.7 粗糙度、锥度对气膜机械密封性能影响
    5.8 粗糙度、锥度和波度对密封性能的影响
    5.9 转速对粗糙度、波度和锥度影响下的密封性能的影响
    5.10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8)常规岛主给水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常规岛主给水泵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离心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主给水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常规岛主给水泵的功能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第2章 泵组的水力设计研究
    2.1 泵组前置泵、主泵扬程分配
    2.2 泵级数与转速的选择
    2.3 主给水泵组的水力设计和计算
        2.3.1 水力设计上存在以下关键问题
        2.3.2 前置泵的水力设计
        2.3.3 主给水泵的水力设计
    2.4 CFD数值模拟与分析
        2.4.1 CFD计算过程说明
        2.4.2 叶轮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2.5 水力模型验证
    2.6 水力模型改进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泵组总体结构设计
    3.1 总体结构与技术特点
    3.2 主泵、前置泵结构说明
        3.2.1 结构特点
        3.2.2 结构上的关键问题
    3.3 泵组转子力学分析
        3.3.1 转子固有频率(临界转速)的计算
        3.3.2 转子强度(应力)计算
        3.3.3 转子挠度变形计算
    3.4 泵组制造与检验
        3.4.1 主给水泵双吸闭式叶轮数控加工
        3.4.2 焊接工艺
        3.4.3 装配工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构完整性分析
    4.1 承压边界评定
        4.1.1 主给水泵组泵体、泵盖强度计算
        4.1.2 主螺栓强度计算
    4.2 主给水泵冷、热冲击可运行性计算分析
        4.2.1 主给水泵受冷热冲击的影响
        4.2.2 前置泵受冷热冲击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样机的试验研究
    5.1 试验目的
    5.2 试验装置介绍
        5.2.1 试验台架
        5.2.2 测量仪表
        5.2.3 试验介质
    5.3 试验项目
    5.4 试验结果
        5.4.1 性能和汽蚀试验
        5.4.2 振动、噪音试验
        5.4.3 冷-热冲击试验
        5.4.4 拆解检查
        5.4.5 样机试验结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果总结
    6.2 研究结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叶轮水力设计
附录B 键的强度校核
附录C 泵组接管载荷计算
附录D 进、出口接管位移计算
附录E 缠绕垫片、螺纹副的校核

(9)高效节能双吸泵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提高高效节能双吸泵效率的方法
    1. 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提高高效节能双吸泵的效率
    2. 采用新工艺提高高效节能双吸泵效率
    3. 在配套上提高高效节能双吸泵机组效率的方法
三、结语

(10)水泵磨蚀修补技术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水泵抗磨蚀研究现状
        1.2.1 国外水泵抗磨蚀研究现状
        1.2.2 国内水泵抗磨蚀研究现状
    1.3 评价方法概述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水泵泥沙磨蚀状况分析
    2.1 水泵泥沙磨蚀机理
        2.1.1 汽蚀破坏机理
        2.1.2 泥沙磨损机理
        2.1.3 磨蚀机理
    2.2 水泵磨蚀的危害
    2.3 影响水泵磨蚀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水泵磨蚀修补技术及其适用范围
    3.1 国内外水泵抗磨蚀技术
    3.2 水泵磨蚀修补技术的适用范围
        3.2.1 表面涂敷(喷涂)非金属抗磨蚀材料技术
        3.2.2 表面化学热处理法
        3.2.3 焊条堆焊
        3.2.4 表面涂敷(喷涂)合金粉末抗磨蚀材料技术
        3.2.5 Q235钢板焊接叶轮与表面涂敷(喷涂)抗磨蚀材料技术
        3.2.6 基体表面镶嵌不锈钢板
        3.2.7 激光表面熔覆技术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泵磨蚀修补技术综合评判模型
    4.1 层次分析方法理论
        4.1.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4.1.2 层次分析法中判断矩阵的计算方法
        4.1.3 带自动调节功能的层次分析法
    4.2 水泵磨蚀修补技术评价模型的建立
        4.2.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4.2.2 水泵磨蚀修补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3 层次结构模型建立
        4.2.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第五章 计算机评价系统开发
    5.1 目标
    5.2 VB及其开发平台
    5.3 软件结构设计
    5.4 主要功能
    5.5 程序主要操作界面
第六章 工程案例
    6.1 工程概况
    6.2 水泵磨蚀对泵站的影响
    6.3 磨蚀修补技术应用情况及成效
    6.4 水泵磨蚀综合评价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双吸泵密封环槽的加工(论文参考文献)

  • [1]自控强排吸机组在钢铁行业的研究与应用[D]. 崔隆.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2]单级双吸中开式离心泵的技术改造[J]. 侯明伟. 科技信息, 2009(28)
  • [3]500SM35单级双吸中开式离心泵的设计与研究[D]. 侯明伟. 浙江工业大学, 2009(04)
  • [4]单级双吸中开式离心泵的水力优化及泥沙磨损研究[D]. 何创新. 华中科技大学, 2013(06)
  • [5]单级双吸离心泵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D]. 陈凯. 江苏大学, 2016(11)
  • [6]离心泵的轴封技术[J]. 郭顺贵,周先华. 排灌机械, 2007(04)
  • [7]端面形貌对气膜密封低速运转性能影响规律研究[D]. 李伟. 昆明理工大学, 2005(10)
  • [8]常规岛主给水泵的研究[D]. 高二玲. 江苏大学, 2019(05)
  • [9]高效节能双吸泵的研发[J]. 宋青松,李震昙. 通用机械, 2013(07)
  • [10]水泵磨蚀修补技术综合评价[D]. 李言亮. 扬州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双吸泵密封环槽的加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