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域网技术及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包政[1](2020)在《校园宿舍分布式多级无线网络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满足在校师生的网络需求,目前很多院校都在与运营商合作的基础上推进校园无线网络的建设,对学校已有的有线网络进行无线扩充,大大提高了整体校园网络的性能,并加强了网络安全方面的防护,使全校师生员工能够随时随地、方便高效地使用信息网络,真正实现全校无线网络覆盖,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增强在校师生网络信息时代下生活的幸福指数。本文首先对无线网络发展趋势及高校宿舍网络建设现状进行研究说明;其次从总体上分析了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对宿舍无线网络建设的需求,并深入实地分析在校师生的用户需求,关注部署难题,提出总体设计思路,充分运用智分加技术,进行无线信号的有效覆盖,满足复杂的宿舍网环境中高性能的无线网络需求;最后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宿舍无线网络建设的实际工程为背景设计并实现了学院宿舍分布式无线网络多级布置,为在校师生提供高质量、高速的无线网络,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及有线和无线的统一管理,为今后校园宿舍无线网络建设提供借鉴思路。
杜兴[2](2007)在《无线局域网技术和工程设计》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迅速增加,用户要求互连的计算机数量更多,类型也更为复杂。但传统有线网络由于受设计或环境条件的制约,在物理、逻辑和资金方面普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当涉及到网络移动和重新布局时更为困难。因此,一种可行的新技术——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AN)技术应运而生。随着无线局域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发展,无线局域网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一种新型技术,无线局域网有其巨大的应用领域和应用优势。考虑到21世纪社会经济的的发展要求,研究怎样有效利用无线局域网技术,有效地构建无线局域网来方便人们信息沟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本文首先从网络协议、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方面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系统的相关原理,概述了无线局域网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然后,文章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工程实施的一些要求和方案编写的重点。最后,结合无线局域网的设计原则和要求,给出了一个作者勘测设计的无线局域网的实际设计和实现案例。
张昭[3](2019)在《群集性无线局域网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无人系统技术向智能化、网络化、体系化和敏捷化等方向发展,无人系统在民事、军事领域的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由自主移动的机器人节点组成的无人系统在移动过程中,要进行节点协同以完成任务。为支持智能协作,通常要使用无线宽带通信系统来传输多媒体信息,以转发有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保证的报文。当系统中的移动节点彼此相距不远时,遵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能够提供经济高效的通信解决方案。然而,现有的WLAN技术并不能用于移动环境中。当无人系统的节点聚集在一个有限的范围执行任务时,如果我们能够设法让接入点(Access Point,AP)位于该节点集合的逻辑中心,或者说让所有移动节点能够跟随AP移动,节点之间就能够使用WLAN技术了。我们将这种所有节点都能跟随AP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的性质定义为WLAN的群集性(Flocking)。本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是为WLAN技术扩充群集性功能,以支持无人系统的智能节点集合能够使用WLAN技术进行有QoS保证的宽带通信。首先,本文提出了群集性WLAN的概念,基于群体智能概念建立了群集性WLAN的模型,使所有节点保持以AP为中心的运动趋势。其次,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移动群集性WLAN(Distributed Mobile WLAN with Flocking,DMWF)算法和基于Wi-Fi感知距离和基于定位系统感知AP运动趋势的解决方案,使网络节点自行决定自己的行为,跟随AP节点移动,使得WLAN产生群集性。第三,基于OMNeT++设计实现了试验平台,用仿真试验验证了本文模型和技术的可行性。仿真试验结果表明,DMWF算法使原始WLAN产生了群集性,并且具有计算复杂性低、实时性强以及对传感器要求低等优点。最后,基于提出的群集性模型设计了原型系统,利用智能小车和树莓派嵌入式开发板进行了多台智能小车之间的协同工作试验,验证了相关功能。
冷传杰[4](2020)在《虚拟局域网技术在网络工程领域当中的实际运用》文中提出虚拟局域网技术是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网络技术之一,与传统网络技术网络用户物流位置受到限制不同,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网络用户可依照自身需求设定网络分段进而实现了空间限制的突破,因此,虚拟局域网技术在网络工程领域中进行深入运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论文通过对虚拟局域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进行分析,在技术、特点以及优势等三个方面对虚拟局域网络技术进行全方位阐述,并深入分析虚拟局域网技术的划分方法,进而研究虚拟局域网技术在网络工程领域当中的实际运用策略。
冯宇波[5](2006)在《无线局域网技术在餐饮信息化中的运用》文中指出无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各自在最近取得迅猛发展之后,两种新兴技术目前在不断融合。无线局域网技术正是无线通信技术和计算机互联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之一,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线局域网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并逐步向各个行业领域渗透,在许多行业中取得了重要的应用,为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本文简要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特点及其发展的情况,并详细作了无线局域网的技术研究,重点研究了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技术及安全技术,并从理论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在餐饮信息化领域的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建设方案。针对目前重庆餐饮行业的信息化需求的特点,本文以设计一个安全、高效、适用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技术的餐饮信息化系统为目标,提出了适于餐饮行业信息化的一套无线局域网信息系统。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本论文选题及研究意义和论文的工程项目背景;第二章概述了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优点;第三章研究了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的标准,组网技术等;第四章研究探讨了无线局域网的关键技术,包括网络安全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等;第五章详细介绍了无线局域网技术在餐饮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包括网络系统设计,调试过程等。设计并建立适合餐饮行业的无线局域网信息化系统是对无线局域网技术在餐饮行业信息化领域的一次实践和检验,是新技术与行业管理概念的高度集成,也是对推动餐饮信息化中国模式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本文的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在包括重庆聚丰食府在内的10余家餐饮行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之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刘晨,崔斌[6](2019)在《“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认为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单片机与局域网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技术"课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文章探讨了"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对应的教学改革策略,最后总结了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宝贵经验。
孙旭[7](2019)在《虚拟局域网技术在网络工程领域的运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对虚拟局域网技术在网络工程领域的运用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胡洋[8](2014)在《面向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多租户可扩展网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云计算技术发展迅速,成为了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云计算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的服务供应、使用以及交付模式,给用户提供动态可扩展的计算资源。伴随着云计算的高速发展,云计算将给数据中心网络带来结构性变化,网络变革也随之而生。云计算中心网络的配置与管理是数据中心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其网络服务是云计算中心提供其他服务的基本保障。因此设计一种适应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架构的技术标准势在必行。多租户和虚拟化是云计算环境下新的特点,不同于以往传统网络,给数据中心的网络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分析了数据中心相关网络技术,提出了可扩展虚拟局域网技术。对于租户网络隔离的数量限制,本文在VLAN技术上进行改进,为数据中心提供了充足的虚拟网络资源。本文通过网络报文数据链路层再封装的技术极大地减小了交换机地址转发表的存储压力。针对广播报文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本文对虚拟机的ARP报文实现本地解析,降低了ARP报文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本文利用三元组来唯一标识虚拟机,给租户提供足够大的网络自定义空间。可扩展虚拟局域网技术可以在不改变现有网络结构以及网络设备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大规模多租户数据中心网络的支持。在可扩展虚拟局域网的网络结构下,大部分网络信息和设备的配置能够实现自动化,使网络环境的搭建变得简单。针对于数据中心网络跨路由通信存在的限制,本文提出了面向网络链路层路由方法。该方法在原有数据中心的网络结构中,新添了链路层路由器,使得租户虚拟机的网络报文通过链路层路由器进行转发。通过该技术,数据中心网络可以跨路由器通信的同时,使用二层网络虚拟化进行租户的网络隔离。链路层路由协议的设计兼容了可扩展虚拟局域网技术,让两项技术可以同时工作在一个网络中。新设计的链路层路由器配置简单、即插即用。本文对虚拟机的网络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实现了可扩展虚拟局网络模块和面向链路层路由模块。本文在实验室集群中部署了可扩展虚拟局网络模块和面向链路层路由模块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基本上以可忽略不计的损耗实现了对大规模多租户网络的支持。
彭敏[9](2003)在《基于IEEE802.11的无线局域网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通信发展的目标是个人通信,即不论是谁、不论在何处和不论什么时候,都能和希望联系的人进行包括语音、数据、视像在内的多业务通信。这就要求通信系统必须具有支持移动的能力,并且还应具有足够高的数据数率以支持各种类型的服务。在目前的几种移动数据传输方式中,只有无线局域网同时具有高数据速率和可移动性,它必然会成为未来个人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篇论文主要对基于IEEE802.11标准系列的无线局域网的若干技术进行了研究,具体如下: 1.简介了当前无线数据通信的发展状况; 2.阐述了IEEE802.11无线局域网的系统组成和技术特点; 3.分析了各种随机竞争型MAC协议的性能和特点,讨论了适用于无线局域网的MAC协议——CSMA/CA。并对各种MAC协议的吞吐量性能进行了仿真; 4.针对物理层的特点,讨论了无线局域网的两种扩频技术——DSSS和FHSS,分析比较了两者的性能特点和适用的范围,并探讨了一种支持高数据数率的CCK调制方式以及使速率能达到16.5Mbps的CCK改进方案; 5.对无线局域网终端卡的设计问题进行探讨。 在进行了上面的工作后,以对后续工作的一些建议和对未来无线局域网发展的展望作为论文的结尾。
陈军[10](2012)在《浅谈宽带局域网技术及运用》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工作的日渐成熟,我国的宽带局域网的组建技术更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空间:我国是一个互联网用户大国,且在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下,局域网的组建工作更成为了我国现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性基础。而作为这一项工作的支撑主体,宽带局域网技术则也随之而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空间。本文将从宽带局域网技术的角度出发,对其技术的应用作进一步的探讨。
二、局域网技术及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局域网技术及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校园宿舍分布式多级无线网络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无线局域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
2.1 无线局域网标准 |
2.2 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 |
2.3 无线局域网组网技术研究 |
2.4 无线局域网的优势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线局域网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分析 |
3.1 校园网接入设计分析 |
3.2 校园无线网络覆盖规划分析 |
3.2.1 射频规划分析 |
3.2.2 SSID规划分析 |
3.2.3 漫游规划分析 |
3.2.4 QoS规划分析 |
3.2.5 带宽管理分析 |
3.2.6 安全性规划分析 |
3.3 校园无线网络覆盖技术分析 |
3.3.1 放装式安装覆盖 |
3.3.2 室内分布式安装覆盖 |
3.3.3 智分无线覆盖技术 |
3.4 校园无线网络运营方式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学院宿舍无线网络建设目标与需求分析 |
4.1 校园无线网建设目标 |
4.2 学校需求分析 |
4.3 用户需求分析 |
4.4 学院宿舍无线网部署难题分析 |
4.5 总体思路 |
4.5.1 多级分布式无线部署方式 |
4.5.2 802.11ac应对多终端大流量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学院宿舍无线网络组网方案设计 |
5.1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无线网络组网方案设计概述 |
5.2 宿舍区(智分+)无线设计 |
5.3 汇聚交换机设计 |
5.4 有线无线安全出口设计 |
5.4.1 安全防护 |
5.4.2 流量控制 |
5.5 统一账号设计 |
5.5.1 学校自主运营模式 |
5.5.2 多运营商运营模式 |
5.6 原有设备利旧设计 |
5.6.1 认证系统利旧 |
5.6.2 无线控制器利旧 |
5.6.3 网管软件利旧 |
5.7 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管理设计 |
5.8 综合平面图设计 |
5.8.1 S1/S3#楼平面图设计 |
5.8.2 S2/S4#楼平面图设计 |
5.8.3 S5#楼平面图设计 |
5.8.4 S6#楼平面图设计 |
5.8.5 S7#楼平面图设计 |
5.8.6 S8#楼平面图设计 |
5.9 校园宿舍网络测试 |
5.10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无线局域网技术和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无线局域网系统原理介绍 |
2.1 网络与协议模型 |
2.1.1 802.11系列标准 |
2.1.2 国内无线局域网标准 |
2.1.3 频谱划分 |
2.1.4 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 |
2.2 无线局域网的支撑系统 |
2.2.1 无线局域网的认证技术 |
2.2.2 无线局域网的计费 |
2.2.3 无线局域网的管理 |
2.2.4 WLAN网管的几种方式 |
2.3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 |
2.3.1 运用扩展服务集标识号 |
2.3.2 VPN技术 |
2.3.3 数据加密 |
第三章 无线局域网的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 |
3.1 中国WLAN发展现状 |
3.1.1 总体市场状况 |
3.1.2 国内WLAN市场分析 |
3.2 WLAN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
3.2.1 政策开放 |
3.2.2 与移动通信网的结合 |
3.2.3 与固网的结合 |
3.2.4 终端厂商的支持 |
3.2.5 获得Wi-Fi认证 |
3.2.6 技术标准的选择 |
第四章 无线局域网的一般设计原则 |
4.1 网络的设计原则 |
4.1.1 先进性与成熟性 |
4.1.2 安全性和可靠性 |
4.1.3 开放性和可扩充性 |
4.1.4 经济性和实用性 |
4.2 网络方案的编写 |
4.2.1 项目背景介绍 |
4.2.2 任务及需求 |
4.2.3 周围环境分析 |
4.2.4 无线局域网的系统设计 |
4.2.5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设计 |
4.2.6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设计 |
4.2.7 项目的实施计划 |
4.2.8 设备的选型 |
4.2.9 设备及工程报价 |
第五章 杭州的数字化小区—东新园WLAN工程设计方案 |
5.1 工程背景情况介绍 |
5.2 工程任务和需求 |
5.3 社区环境和硬件条件 |
5.4 工程的系统设计 |
5.4.1 系统设计依据 |
5.4.2 设计原则 |
5.4.3 站点配置 |
5.4.4 覆盖效果预测 |
5.4.5 电磁辐射防护 |
5.5 应用和安全设计 |
5.6 设备选型和安装 |
5.6.1 设备及主要性能技术指标 |
5.6.2 设备功率分配表 |
5.6.3 设备的安装及要求 |
5.6.4 设备材料使用清单 |
5.7 工程进度安排 |
5.8 工程测试报告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1 缩略语 |
附录2 系统原理图和安装平面图 |
致谢 |
(3)群集性无线局域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无人系统研究现状 |
1.2.2 群体智能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概述 |
2.1 无人系统概述 |
2.1.1 无人系统简介 |
2.1.2 无人系统构成 |
2.1.3 无人系统网络特性 |
2.2 群集性理论概述 |
2.2.1 Reynolds模型 |
2.2.2 Vicsek模型 |
2.2.3 Couzin模型 |
2.2.4 Olfati-saber算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群体智能的分布式群集性WLAN |
3.1 群集性WLAN的数学模型 |
3.1.1 节点的约束关系 |
3.1.2 模型的数学描述 |
3.2 分布式群集性WLAN |
3.2.1 分布式群集性WLAN算法 |
3.2.2 分布式群集性WLAN系统的仿真设计 |
3.3 仿真试验 |
3.3.1 仿真平台介绍 |
3.3.2 仿真测试方案 |
3.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4 群集性WLAN的避障应用探索 |
3.4.1 避障问题简介 |
3.4.2 避障研究发展 |
3.4.3 群集性WLAN系统避障研究探索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群集性WLAN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群集性WLAN系统的方案设计 |
4.1.1 原型系统架构 |
4.1.2 系统工作流程 |
4.1.3 系统功能模块 |
4.1.4 程序处理流程 |
4.2 群集性WLAN系统的方案实现 |
4.2.1 系统软硬件环境 |
4.2.2 系统初始化 |
4.2.3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4.3 试验验证 |
4.3.1 试验环境部署 |
4.3.2 群集性WLAN的试验过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4)虚拟局域网技术在网络工程领域当中的实际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虚拟局域网技术的基本概念 |
(一)虚拟局域网技术的基本定义 |
(二)虚拟局域网技术的主要特征 |
(三)虚拟局域网技术的优势 |
二、虚拟局域网技术的划分方法 |
(一)基于端口的划分方法 |
(二)基于MAC地址的划分方法 |
(三)基于IP组的划分方法 |
三、在网络工程中虚拟局域网技术的有效运用策略 |
(一)子网共享突出虚拟局域网技术运用效果 |
(二)虚拟局域网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局域网子网划分 |
(三)局域网交叠技术 |
(四)虚拟局域网技术的运维管理 |
四、虚拟局域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
五、结语 |
(5)无线局域网技术在餐饮信息化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论文背景 |
1.2 论文选题及其背景意义 |
1.3 国内外应用的现状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 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方式及其联网方式 |
2 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标准协议 |
3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 |
2 无线局域网的概述 |
2.1 无线局域网的历史 |
2.2 无线局域网的优点 |
2.3 无线局域网术语表 |
2.4 无线局域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
2.5 小结 |
3 无线局域网的技术研究 |
3.1 无线局域网标准 |
3.2 无线局域网的组网及其联网方式 |
3.3 无线局域网的相关技术 |
3.4 无线局域网的相关概念 |
3.5 移动IPv6 在无线局域网中的应用 |
3.6 无线局域网的IAPP 协议 |
3.7 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IEEE 802.11i |
3.8 小结 |
4 无线局域网的关键技术 |
4.1 无线组网天线 |
4.2 无线组网放大器 |
4.3 无线组网混频器 |
4.4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问题 |
4.5 入侵检测技术在无线局域网中的探讨 |
4.6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
4.7 小结 |
5 无线局域网技术在餐饮信息化解决方案上的实际运用 |
5.1 重庆聚丰食府无线局域网络的规划 |
5.2 重庆聚丰食府餐饮信息化解决方案拓朴图 |
5.3 使用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IEEE 802.11i |
5.4 无线局域网实施中出现的故障及解决 |
5.5 聚丰食府餐饮信息化解决方案的系统功能 |
5.6 小结 |
6 结论 |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6.2 进一步的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6)“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技术”教学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 |
1.1“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技术”课程教材滞后 |
1.2“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技术”课程实验实训设备缺乏 |
1.3 教学模式陈旧 |
1.4 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 |
1.5 教学大纲缺乏弹性 |
2“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技术”教学改革的策略 |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
2.2 教学模式的改革 |
2.2.1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
2.2.2 采用多媒体教学 |
2.2.3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
2.2.4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
2.3 提升教学大纲的弹性 |
3 教学效果 |
4 对“汽车单片机与局域网技术”教学的一些建议 |
(7)虚拟局域网技术在网络工程领域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虚拟局域网技术概述 |
1.1 虚拟局域网技术 |
1.2 虚拟局域网技术特点 |
1.3 虚拟局域网技术优点 |
1.4 虚拟局域网技术的划分 |
2 虚拟局域网技术在网络工程领域的运用 |
2.1 虚拟局域网技术的应用可使子网共享 |
2.2 虚拟局域网技术的应用可划分局域网子网 |
2.3 虚拟局域网技术的应用使虚拟局域网实现交叠技术 |
2.4 虚拟局域网技术的维护和管理 |
3 虚拟局域网技术的实现 |
4 结语 |
(8)面向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多租户可扩展网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云计算技术 |
1.1.2 虚拟化技术 |
1.1.3 多租户技术 |
1.2 数据中心网络面临的挑战 |
1.2.1 二层网络面临的挑战 |
1.2.2 三层网络面临的挑战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1.3.1 面向多租户可扩展的虚拟局域网技术 |
1.3.2 面向网络链路层路由方法 |
1.3.3 多租户可扩展网络的实现与测试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研究 |
2.1 二层网络虚拟化技术 |
2.1.1 VLAN |
2.1.2 Q-in-Q |
2.1.3 MAC-in-MAC |
2.2 三层网络虚拟化技术 |
2.2.1 VXLAN |
2.2.2 NVGRE |
2.3 OpenFlow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多租户可扩展的虚拟局域网技术 |
3.1 引言 |
3.2 可扩展虚拟局域网技术设计 |
3.2.1 多租户网络隔离的支持 |
3.2.2 交换机地址表的限制 |
3.2.3 广播报文性能的影响 |
3.2.4 租户的网络自定义空间 |
3.3 可扩展虚拟局域网架构设计 |
3.3.1 系统结构 |
3.3.2 报文特点 |
3.3.3 传输流程 |
3.4 实验结果 |
3.4.1 延时测试 |
3.4.2 带宽测试 |
3.4.3 传输速率测试 |
3.4.4 广播报文测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网络链路层路由方法 |
4.1 引言 |
4.2 面向链路层路由设计思路 |
4.2.1 网络层路由方法分析 |
4.2.2 链路层路由网络结构 |
4.2.3 链路层路由算法 |
4.3 面向链路层路由方法设计 |
4.3.1 链路层路由协议设计 |
4.3.2 链路层路由器设计 |
4.3.3 服务器路由流程 |
4.4 实验结果 |
4.4.1 延时测试 |
4.4.2 网络带宽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多租户可扩展网络的实现与测试 |
5.1 虚拟机的网络结构分析 |
5.1.1 虚拟机的网络设备 |
5.1.2 Linux以太网桥 |
5.1.3 Ebtables以太网桥防火墙 |
5.2 可扩展虚拟局域网实现 |
5.2.1 封装与解封模块实现 |
5.2.2 广播报文控制模块实现 |
5.3 面向链路层路由实现 |
5.3.1 封装与解封模块的实现 |
5.3.2 路由转发模块的实现 |
5.4 综合测试与分析 |
5.4.1 延时测试 |
5.4.2 网路带宽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9)基于IEEE802.11的无线局域网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无线数据通信的发展和现状 |
1.1.1 802.11家族(无线局域网) |
1.1.2 蓝牙技术 |
1.1.3 家庭网络的HomeRF |
1.2 本文的工作 |
2 基于802.11的无线局域网系统 |
2.1 网络拓扑 |
2.2 传输技术 |
2.3 媒体访问控制 |
2.4 定时和能量控制 |
2.5 安全措施 |
2.6 漫游特性 |
3 媒体访问控制层(MAC LAYER)分析 |
3.1 OSI七层模型 |
3.2 MAC层协议 |
3.2.1 ALOHA协议 |
3.2.2 CSMA协议 |
3.2.3 CSMA协议与ALOHA协议的比较 |
3.3 适用于无线局域网的协议--CSMA/CA |
3.3.1 CSMA/CD |
3.3.2 协议的具体说明 |
3.3.3 仿真 |
4 物理层(PHY LAYER)分析 |
4.1 概述 |
4.2 直接序列扩频和跳频扩频 |
4.2.1 FH扩频技术 |
4.2.2 DS扩频技术 |
4.3 两种物理层比较 |
4.3.1 抗干扰能力 |
4.3.2 抗多径能力 |
4.3.3 抗衰落 |
4.3.4 调制方式的比较 |
4.4 CCK调制 |
4.4.1 概述 |
4.4.2 CCK性能分析 |
4.4.3 一种改进的CCK |
5 系统设计方案探讨 |
5.1 系统概述 |
5.2 芯片说明 |
5.2.1 MAC控制器 |
5.2.2 扩频基带处理器 |
5.2.3 I/Q调制解调器 |
5.2.4 上/下变频器 |
5.2.5 功率放大器 |
5.3 设计方案探讨 |
5.4 注意事项 |
6 总结 |
6.1 工作总结 |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
6.3 无线局域网发展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浅谈宽带局域网技术及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宽带局域网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意义 |
2 宽带局域网技术的应用现状 |
2.1 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的不足 |
2.2 维护管理工作的不到位 |
2.3 网络配置的不满足实际需求 |
3 宽带局域网技术及其运用 |
3.1 以太网技术及其应用要点 |
3.2 ATM技术 |
3.3 VLAN技术 |
四、局域网技术及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校园宿舍分布式多级无线网络设计与实现[D]. 包政.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2]无线局域网技术和工程设计[D]. 杜兴. 浙江工业大学, 2007(06)
- [3]群集性无线局域网技术研究[D]. 张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4]虚拟局域网技术在网络工程领域当中的实际运用[J]. 冷传杰. 信息系统工程, 2020(09)
- [5]无线局域网技术在餐饮信息化中的运用[D]. 冯宇波. 重庆大学, 2006(01)
- [6]“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J]. 刘晨,崔斌. 无线互联科技, 2019(12)
- [7]虚拟局域网技术在网络工程领域的运用[J]. 孙旭. 电子测试, 2019(07)
- [8]面向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多租户可扩展网络研究[D]. 胡洋.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4(03)
- [9]基于IEEE802.11的无线局域网技术的研究[D]. 彭敏. 南京理工大学, 2003(01)
- [10]浅谈宽带局域网技术及运用[J]. 陈军. 信息通信,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