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鸡新城疫、支气管炎、病毒性关节炎、法氏囊炎四联油乳剂灭活苗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唐秀英,韩慧珠,冯菊艳,王立滨,曲亚美[1](1996)在《鸡新城疫、支气管炎、病毒性关节炎、法氏囊炎四联油乳剂灭活苗的研究》文中认为用接种新城疫病毒克隆30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株、病毒性关节炎病毒S-1133株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D78株的含毒鸡胚液制成四联油乳剂灭活苗,接种于3~4周龄鸡和成鸡后10天产生免疫力,保护率达90%以上,免疫期达5个月以上。自1993年用本苗在黑龙江、山东、河南、吉林、浙江、广东、天津等省市免疫接种.26万余只鸡,获得满意效果。
徐守振,王艳[2](2011)在《2种不同ND-IB-IBD-Reo四联灭活疫苗免疫肉种鸡后的抗体水平比较》文中指出为了检测肉种鸡开产前免疫2种不同的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性关节炎四联灭活疫苗(ND-IB-IBD-Reo四联苗)后的抗体水平差异,在鸡群20周龄分别用A、B疫苗免疫,免疫后28天和56天用HI检测ND抗体水平,ELISA检测IB、IBD和Reo的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免疫后28天和56天,B疫苗的IBD和REO抗体效价显着高于A疫苗(P<0.05),ND 和 IB 的抗体效价虽较A疫苗高但差异并不显着(P>.05)。结果表明,B 疫苗的总体免疫抗体水平优于 A 疫苗,该研究为肉种鸡ND-IB-IBD-Reo四联灭活疫苗的筛选和合理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依据。
吴清民,陈福勇,张中直,庄文忠,钱凤芹,任红梅,李爱芹,王长法[3](2001)在《鸡4种病毒抗原液的浓缩及其四联油佐剂灭活苗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通过超滤浓缩技术对鸡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尿囊液进行了 10倍或 10倍以上的浓缩处理 ,并按一定的比例配比研制成四联油乳剂灭活疫苗 ,对鸡的最小免疫剂量是 0 .2 5ml,免疫接种二周后 ,鸡新城疫和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的 HI抗体效价分别达到 8log2 和 7log2 以上 ,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体 S/ P值均在 0 .2以上 ,抗体效价呈现明显的递增 ,抗体水平至少可维持 4个月以上。这一结果证明该试验采用的禽类病毒性抗原的浓缩方法 ,适合鸡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等不同抗原液的浓缩 ,同时为其它病毒尿囊液或细胞培养液的浓缩以及不同种类多联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魏战勇[4](2001)在《鸡病毒性关节炎油乳剂灭活苗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比较研究了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地方分离株B、C、G、T四个毒株在鸡胚、鸡胚成纤维细胞、仓鼠肾传代细胞上的增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AVAV地方分离株均能较快适应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其中鸡胚成纤维细胞产毒量高,且易观察细胞病变。四株地方分离株盲传7代均未适应仓鼠肾传代细胞。应用甲醛、二乙烯亚胺对分离毒株进行灭活试验,结果表明,2‰甲醛灭活效果良好,而1%BEI不能完全灭活AVAV。选用上述四株病毒作为种毒,研制了AVA油乳剂灭活苗;经检验该疫苗的物理性状和无菌性均合格,以lml/只注射10日龄雏鸡未见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对雏鸡免疫后15天、30天的攻毒试验结果表明,疫苗免疫雏鸡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85%和90%;疫苗免疫种鸡后,对其后裔雏鸡在5日龄、20日龄时攻毒,保护率分别为80%和53.3%。
毛雅元,张力,王寿山,张立霞,康亚男,何召庆[5](2013)在《鸡病毒性关节炎疫苗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可引起鸡病毒性关节炎(Avian Viral arthritis,AVA)疾病,主要侵害关节滑膜、腱鞘和心肌,引起足部关节肿胀、腓肠腱断裂、跛行,是鸡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目前预防鸡病毒性关节炎(AVA)最有效的方法仍是疫苗接种,因此禽呼肠孤病毒(ARV)疫苗的研发意义非常重大。目前市场上已有许多ARV弱毒及灭活商品疫苗,对于ARV基因工程疫苗也有许多学者正对其研究。现对近几年ARV疫苗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陆凤德[6](2003)在《一些动物疫病的免疫方法》文中研究说明
常继涛[7](2006)在《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分离株S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及RT-PCR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将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AVAV)内蒙古、天津地区分离株(B-98,C-98,G-98,T-98株)经SPF鸡胚增殖活化,进行总RNA的提取。参考GeneBank中ARV-S1133株S1基因序列设计一对测序引物,一对诊断引物。应用测序引物进行RT-PCR特异性地扩增病毒的S1基因。将S1基因cDNA克隆到pGEM-TEasy载体后进行测序。测序结果表明所扩增的cDNA片段长1643个核苷酸,包含了完整的S1基因的三个开放阅读框架(ORF1,ORF2和ORF3)和基因两端的非编码区,ORF1,ORF2和ORF3分别编码P10、P17和σ3蛋白。核苷酸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株AVAV分离株之间在P10和P17蛋白基因上均没有核苷酸差异,在σ3蛋白基因上也只存在3个核苷酸差异;4株AVAV分离株与其它参考毒株除ARV-138和纳尔逊海湾病毒(Nelson Bay Virus,NBV)外,同源性都在95%以上。表明,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我国分离株在S1基因上与参考毒株有很大的相关性。应用诊断引物一步法RT-PCR扩增病毒RNA,以建立RT-PCR诊断方法,同时检测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一步法RT-PCR方法可以检测到经鸡胚增殖的病毒标准株ARV–S11 33及地方分离株(B-98,C-98,G-98,T-98)的核酸,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出现了与预期大小一致的435bp的DNA片段,而其他对照病原(NDV,IBDV,IBV,ILTV,EDS76V)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该RT-PCR的最低检测量为0.5ng的ARV RNA,说明此方法对于禽呼肠孤病毒的检测是特异、敏感的。
郝瑞峰[8](2008)在《禽呼肠孤病毒L1和L3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参考禽呼肠孤病毒S1133株L1基因序列(GenBank),禽呼肠孤病毒1733株L3基因序列(GenBank)分别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以禽呼肠孤病毒内蒙古分离株C-98株和天津分离株T-98株提取的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L1基因和L3基因的cDNA ,获得的cDNA连接到PMD19-T载体中,并进行克隆,经PCR和限制性内切酶切鉴定后的阳性重组质粒送宝生物(大连)有限公司进行测序,对测定的序列进行拼接,结果显示:L1基因cDNA全长3959bp,包含一个由3882bp组成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共编码1293个氨基酸,且在5′端和3′端分别有21bp和56bp组成的非编码区;L3基因cDNA全长3907bp,包含一个由3858bp组成的完整开放阅读框,共编码1285个氨基酸,在5′端和3′端分别有12bp和37bp组成的非编码区,且序列已递交于GenBank数据库中,登录号分别为C-98(L1基因:EU616735;L3基因:EU616737);T-98(L1基因:EU616739;L3基因:EU616738)。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98与T-98在L1和L3基因核苷酸及其推导的氨基酸都有着很高的同源性,为99.8%,99.9%;C-98和T-98与其它12株禽呼肠孤病毒分离株相比较,L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85.4%~99.8%,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6.4%~99.8%;L3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72.6%~99.9%,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3.1%~99.8%。C-98和T-98 L1基因与3株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分离株L3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43.9%~44.5%,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43.0%~43.2%;C-98和T-98 L3基因与3株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L2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4.7%~5.0%,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26.6%~27.4%。进化树分析显示:L1基因分出4个不同的谱系,L3基因分出3个不同的谱系,且各谱系之间与致病性、血清型和分离地区没有相关性,但是C-98、T-98、S1133、1733、2408、919和T6始终在L1基因和L3基因进化树的同一个谱系中。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C-98和T-98及12株参考毒株在L1基因靠近N末端有一个独特的亲水区,位于1aa~110aa,在亲水区内还存在一个可变区,位于19aa~51aa,在肽链的182aa~202aa位存在一个锌指结构基序C2H2;L3基因在169aa与188aa位点有鸟苷酸转移酶(即加帽酶)所必需的赖氨酸(Lys)残基,822aa-830aa具有SAM(S-腺苷-L-甲硫氨酸)结合位点,379aa-386aa存在ATP/GTP结合基序A。
李建云[9](2007)在《禽呼肠孤病毒S3、S4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文中认为本试验提取禽呼肠孤病毒内蒙古、天津地区分离株(B-98、C-98、G-98、T-98株)病毒总RNA。参考GenBank中禽呼肠孤病毒S3、S4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应用RT-PCR技术特异性地扩增病毒的S3、S4基因。将纯化的目的DNA与PMD19-T载体连接,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中,应用蓝白斑法筛选阳性重组质粒,然后用PCR法鉴定重组质粒,将鉴定的阳性重组菌送生物工程公司测定S3、S4基因序列,应用计算机软件将测定序列与参考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测定的S3基因节段长1202bp,均包含完整的开放性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位于31~1134 bp;S4基因节段长1109bp,包含完整的开放性阅读框(ORF),位于2~1105 bp。禽呼肠孤病毒B-98、C-98、G-98和T-98的S3基因序列已成功登录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F030498、EF030496、EF030497、EF030499。四个分离株的S3基因与禽呼肠孤病毒S1133、176和鸡源番鸭呼肠孤病毒YJL的同源性很高在99.2%~100%之间;与禽呼肠孤病毒138的同源性较高在87.0%~87.3%之间;与番鸭呼肠孤病毒S14和89026的同源性较低在60.0%~64.1%之间;与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3和纳尔逊海湾病毒的同源性很低分别为3.8%和19.2%。四个分离株的S4基因与禽呼肠孤病毒S1133、176和鸡源番鸭呼肠孤病毒YJL的同源性很高在98.8%~99.6%之间;与禽呼肠孤病毒138和番鸭呼肠孤病毒S14和89026的同源性较高在76.4%~81.2%之间;与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3和纳尔逊海湾病毒的同源性很低分别为6.5%~6.6%和53.9%~56.2%。S3和S4基因系统发生树分析表明,均与禽呼肠孤病毒S1133、176和鸡源番鸭呼肠孤病毒YJL的遗传进化关系最近,分属同一进化分支。天津、内蒙古分离株的σB蛋白和σNS蛋白结构分析表明,它们均为亲水蛋白,等电点在6.27~7.10之间。天津、内蒙古分离株σB蛋白和σNS蛋白抗原位点与禽呼肠孤病毒S1133、176和鸡源番鸭呼肠孤病毒YJL相同。综上所述,禽呼肠孤病毒内蒙古、天津地区分离株S3和S4基因的抗原位点分析结果与同源性、系统发生树结果相互一致,与禽呼肠孤病毒S1133、176和鸡源番鸭呼肠孤病毒YJL的同源性最高,分属同一进化分支,且抗原位点相同。
祁海波[10](2008)在《禽呼肠孤病毒M组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文中指出本试验提取禽呼肠孤病毒(ARV)内蒙古、天津地区分离株(ARV C-98、ARV T-98)病毒RNA,参考GenBank中禽呼肠孤病毒M1、M2、M3基因序列设计用于扩增M基因的四对引物,分别为M1-1、M1-2、M2、M3。应用RT-PCR技术特异性地扩增ARV C-98、ARV T-98分离株的M1、M2、M3基因。将纯化的目的DNA与PMD19-T载体连接,转化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用PCR法、酶切法鉴定,将鉴定为含有阳性质粒的菌液送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测定基因序列。测序结果表明:ARV C-98、ARV T-98毒株M1、M2、M3基因序列全长分别为2283bp、2158bp、1996bp,编码由732、676和635个氨基酸组成的μA、μB及μNS蛋白,测定核苷酸序列已登录GenBank。基因组非编码区包含禽呼肠孤病毒和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共有的5’GCTTTT、3’TCATC的保守序列。M1基因的5’和3’包含12bp和72bp的非编码区域;M2基因的5’和3’包含29bp和98bp的非编码区域;M3基因的5’和3’包含24bp和64bp的非编码区域。应用计算机软件将测定序列与参考序列的核苷酸的同源性进行比较分析,发现ARV C-98、ARV T-98毒株的M1基因与ARV 2408、ARV 1733、ARV S1133三个毒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9.5%~99.7%;与ARV 176毒株的同源性次之,为98.1%~98.2%;与ARV OS161、ARV 138、ARV 1017-1、ARV 918、ARV 916SI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为88.0%~92.2%;与番鸭呼肠孤病毒(DRV)参考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69.5%~69.7%;与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MRV)参考毒株核苷酸同源性最低,约为28%。ARV C-98、ARV T-98毒株的M2基因与ARV 2408、ARV S1133、ARV1701-1、ARV 1733四个毒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9.4%99.6%;与ARV 176毒株的同源性次之,为95.8%;与ARV OS161、ARV 918、ARV 916SI、ARV 601G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为71.3%~73.3%;与DRV参考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63.6%~63.7%;与MRV参考毒株的同源性最低,为40.3%。ARV C-98、ARV T-98毒株的M3基因与ARV 2408、ARV 1733、ARV S1133、ARV 176四个毒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8.3%~99.8%;与ARV 138、ARV OS161毒株M3基因核苷酸的同源性次之,为89.0%~92.3%;与ARV 918、ARV 1017-1、ARV 916SI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为78.3%~89.3%;与DRV参考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67.7%~68.3%;与MRV参考毒株的同源性最低,为21.5%~23.2%。
二、鸡新城疫、支气管炎、病毒性关节炎、法氏囊炎四联油乳剂灭活苗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鸡新城疫、支气管炎、病毒性关节炎、法氏囊炎四联油乳剂灭活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2种不同ND-IB-IBD-Reo四联灭活疫苗免疫肉种鸡后的抗体水平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免疫应激 |
2.2 抗体检测结果 |
3 讨论 |
(3)鸡4种病毒抗原液的浓缩及其四联油佐剂灭活苗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超滤前后抗原液效价的检验 |
2.2 半成品及其成品的物理性状、无菌性、安全性和灭活检验结果。 |
2.3 四联苗接种剂量的确定 |
2.4 四联苗免疫效力的检测结果 |
2.5 免疫保护试验结果 |
2.5.1 IBD免疫保护试验结果 |
2.5.2 IBV免疫保护试验结果 |
3 小结 |
(4)鸡病毒性关节炎油乳剂灭活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的增殖结果 |
2.2 VAV病毒效果检验结果 |
2.3 油乳剂灭活苗的研制结果 |
2.4 油乳剂灭活苗的物理性状、无菌及安全性检验结果 |
2.5 油乳剂灭活苗的免疫试验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鸡病毒性关节炎疫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ARV弱毒疫苗的研究 |
2 ARV灭活疫苗的研究 |
3 AR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
(7)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分离株S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及RT-PCR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1.1 鸡病毒性关节炎概述 |
1.2 病原学 |
1.2.1 病毒特征 |
1.2.2 生物学特性 |
1.3 流行病学 |
1.4 临床症状 |
1.5 病理变化 |
1.6 鸡病毒性关节炎诊断 |
1.7 鸡病毒性关节炎防制 |
1.8 鸡病毒性关节炎疫苗 |
1.9 研究新进展 |
1.10 本论文研究依据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试验毒株 |
2.1.2 鸡胚 |
2.1.3 菌株及质粒 |
2.1.4 酶和生物试剂 |
2.1.5 培养基和抗生素 |
2.1.6 主要仪器设备 |
2.1.7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2.2 方法 |
2.2.1 病毒的增殖 |
2.2.2 处理病料 |
2.2.3 RNA 的提取 |
2.2.4 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 51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2.2.5 一步法 RT-PCR 检测 ARV |
3 试验结果 |
3.1 目的基因的 PCR 扩增 |
3.2 重组pGEM-T/51 质粒的 PCR 鉴定结果 |
3.3 重组质粒测序结果 |
3.4 AVAV 51 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
3.4.1 P10 蛋白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
3.4.2 P17 蛋白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
3.4.3 σ3 蛋白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
3.5 一步法 RT-PCR 检测试验结果 |
3.5.1 一步法 RT-PCR 检测特异性试验结果 |
3.5.2 一步法 RT-PCR 检测敏感性试验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8)禽呼肠孤病毒L1和L3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禽呼肠孤病毒概述 |
1.2 历史 |
1.3 病原学 |
1.3.1 病毒形态与特征 |
1.3.2 生物学特性 |
1.4 ARV 分子生物学特性 |
1.4.1 基因组 |
1.4.2 基因重组 |
1.4.3 ARV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及其功能 |
1.5 流行病学 |
1.5.1 宿主 |
1.5.2 传播方式 |
1.5.3 潜伏期 |
1.6 临床症状 |
1.7 病理变化 |
1.8 诊断 |
1.8.1 实验室诊断 |
1.8.2 鉴别诊断 |
1.9 防制 |
1.10 疫苗 |
1.10.1 弱毒疫苗 |
1.10.2 油乳剂灭活疫苗 |
1.10.3 基因工程苗 |
1.11 研究依据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病毒 |
2.1.2 参考基因序列及登录号 |
2.1.3 克隆菌株与载体 |
2.1.4 生物试剂及试剂盒 |
2.1.5 实验所用溶液及配制 |
2.1.6 主要仪器设备 |
2.2 方法 |
2.2.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2.2.2 病毒RNA 的提取 |
2.2.3 ARV L1,L3 基因一步法RT-PCR |
2.2.4 PCR 产物的纯化回收 |
2.2.5 重组质粒的构建 |
2.2.6 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2.2.7 重组质粒的转化 |
2.2.8 重组质粒的鉴定 |
2.2.9 序列的测定与分析 |
3 结果 |
3.1 L1,L3 蛋白基因一步法RT-PCR 扩增结果 |
3.1.1 L1 基因一步法RT-PCR 扩增结果 |
3.1.2 L3 基因一步法RT-PCR 扩增结果 |
3.2 重组质粒的PCR 鉴定结果 |
3.2.1 L1 基因重组质粒的PCR 鉴定结果 |
3.2.2 L3 基因重组质粒的PCR 鉴定结果 |
3.3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结果 |
3.3.1 L1 基因重组质粒酶切鉴定结果 |
3.3.2 L3 基因重组质粒酶切鉴定结果 |
3.4 基因序列测定结果 |
3.4.1 L1 基因序列测定结果 |
3.4.2 L3 基因序列测定结果 |
3.5 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
3.5.1 L1 基因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 |
3.5.2 L1 基因遗传演化分析结果 |
3.5.3 L3 基因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结果 |
3.5.4 L3 基因遗传演化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9)禽呼肠孤病毒S3、S4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禽呼肠孤病毒感染概述 |
1.2 病原学 |
1.2.1 分类、形态与特性 |
1.2.2 化学组成 |
1.2.3 抗原性 |
1.2.4 培养特性 |
1.2.5 致病性 |
1.2.6 抵抗力 |
1.2.8 病毒基因组及编码蛋白质的功能 |
1.3 流行病学 |
1.3.1 易感动物 |
1.3.2 传染源 |
1.3.3 传播途径 |
1.4 临床症状 |
1.5 病理变化 |
1.6 诊断 |
1.7 防治 |
1.8 本论文研究依据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试验用病毒株 |
2.1.2 参考毒株序列 |
2.1.3 菌株及质粒 |
2.1.4 主要试剂以及试剂盒 |
2.1.5 试验所用溶液及其配制 |
2.1.6 主要仪器设备 |
2.2 方法 |
2.2.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2.2.2 病毒 RNA 的提取 |
2.2.3 病毒目的基因的一步法 RT-PCR 扩增 |
2.2.4 病毒目的基因的克隆 |
2.2.5 质粒DNA 测序 |
2.2.6 基因序列拼接 |
2.2.7 序列比较分析 |
3 结果 |
3.1 病毒目的基因的一步法 RT-PCR 扩增结果 |
3.1.1 S3 基因的一步法 RT-PCR 扩增结果 |
3.1.2 S4 基因的一步法 RT-PCR 扩增结果 |
3.2 重组质粒的 PCR 鉴定结果 |
3.2.1 S3 基因的重组质粒的PCR 鉴定 |
3.2.2 S4 基因的重组质粒的PCR 鉴定 |
3.3 序列的测定结果 |
3.3.1 S3 基因序列测定结果 |
3.3.2 S4 基因序列测定结果 |
3.4 序列分析结果 |
3.4.1 S3 基因序列分析 |
3.4.2 S4 基因序列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10)禽呼肠孤病毒M组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呼肠孤病毒 |
1.1.1 分类 |
1.1.2 病原研究 |
1.1.3 禽呼肠孤病毒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
1.1.4 病毒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质的功能 |
1.1.5 抗原性 |
1.1.6 呼肠孤病毒的复制 |
1.1.7 抵抗力 |
1.1.8 培养 |
1.2 致病性及发病机理 |
1.2.1 致病性 |
1.2.2 发病机理 |
1.2.3 病毒在体内的生长及持续感染 |
1.3 流行病学 |
1.3.1 易感动物 |
1.3.2 传染源 |
1.3.3 传播途径 |
1.4 临床症状 |
1.5 病理变化 |
1.6 诊断 |
1.6.1 病原鉴定 |
1.6.2 血清学检测方法 |
1.6.3 分子生物学诊断 |
1.7 防制 |
1.7.1 弱毒疫苗 |
1.7.2 灭活疫苗 |
1.7.3 基因工程疫苗 |
1.8 本文研究依据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试验毒株 |
2.1.2 参考毒株及登录号 |
2.1.3 菌株及质粒 |
2.1.4 主要试剂以及试剂盒 |
2.1.5 试验所用溶液及其配制 |
2.1.6 主要仪器设备 |
2.2 方法 |
2.2.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2.2.2 病毒RNA 的提取 |
2.2.3 病毒目的基因的一步法RT-PCR 扩增 |
2.2.4 病毒目的基因的克隆 |
2.2.5 质粒DNA 测序 |
2.2.6 基因序列拼接 |
2.2.7 序列比较分析 |
3 结果 |
3.1 病毒目的基因RT-PCR 扩增 |
3.1.1 M1 基因的扩增 |
3.1.2 M2 基因的扩增 |
3.1.3 M3 基因的扩增 |
3.2 重组质粒鉴定结果 |
3.2.1 重组质粒PCR 鉴定结果 |
3.2.2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结果 |
3.3 序列测定结果 |
3.3.1 M1 序列测定结果 |
3.3.2 M2 序列测定结果 |
3.3.3 M3 序列测定结果 |
3.4 序列分析结果 |
3.4.1 M1 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
3.4.2 M2 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
3.4.3 M3 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四、鸡新城疫、支气管炎、病毒性关节炎、法氏囊炎四联油乳剂灭活苗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鸡新城疫、支气管炎、病毒性关节炎、法氏囊炎四联油乳剂灭活苗的研究[J]. 唐秀英,韩慧珠,冯菊艳,王立滨,曲亚美. 中国畜禽传染病, 1996(01)
- [2]2种不同ND-IB-IBD-Reo四联灭活疫苗免疫肉种鸡后的抗体水平比较[J]. 徐守振,王艳.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6)
- [3]鸡4种病毒抗原液的浓缩及其四联油佐剂灭活苗的研制[J]. 吴清民,陈福勇,张中直,庄文忠,钱凤芹,任红梅,李爱芹,王长法. 中国兽医杂志, 2001(01)
- [4]鸡病毒性关节炎油乳剂灭活苗的研究[D]. 魏战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1(01)
- [5]鸡病毒性关节炎疫苗的研究进展[J]. 毛雅元,张力,王寿山,张立霞,康亚男,何召庆. 家禽科学, 2013(08)
- [6]一些动物疫病的免疫方法[J]. 陆凤德. 当代畜牧, 2003(02)
- [7]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分离株S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及RT-PCR检测方法的研究[D]. 常继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6(10)
- [8]禽呼肠孤病毒L1和L3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D]. 郝瑞峰.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11)
- [9]禽呼肠孤病毒S3、S4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D]. 李建云.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03)
- [10]禽呼肠孤病毒M组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D]. 祁海波.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