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止风门处水沟漏风的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武捷[1](2021)在《综放工作面均压通风技术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为防止上覆煤层采空区内有毒有害气体通过采空区裂隙进入工作面及采空区内遗煤自燃,研究提出采用均压通风技术,对工作面均压风量的配备、通风机的选型进行计算。5320工作面回采期间需配备的风量为2202 m3/min,选用风机型号为FBDNo8.0/2×75,安装4台实行并联运行满足供风需求,并合理设计构筑通风设施。应用结果表明: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工作面上覆采空区内的有毒有害气体涌出量得到有效控制,未在采空区内检测到CO。
刘源远[2](2021)在《皇后煤业15105综放工作面封闭防灭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皇后煤业15105综放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燃问题,考虑工作面地质构造、遗煤、漏风通道等因素,对遗煤自燃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工作面实际情况,以减少漏风,隔绝氧气,杜绝高温为原则,制定防灭火措施。采空侧应用新型防灭火材料全覆盖堵漏,停采线位置的设计考虑避免密闭处顶煤松动变形带来漏风,实现了综放面的安全封闭。
王秉高[3](2021)在《龙峰煤矿井下通风系统优化与安全管理探讨》文中指出煤矿通风系统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煤矿生产进程中,需对其通风系统予以优化,并将各类通风措施落于实处,才能有效防治井下瓦斯。基于此,就龙峰煤矿井下通风系统优化与安全管理措施予以讨论。
赵波[4](2021)在《大厂煤矿机械化改造中的井田开拓方式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土地辽阔,资源类型丰富且多样,其中具有庞大的煤炭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煤炭是目前我们不可取代的重要能源之一。煤炭开采时,根据不同煤层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开采。在保证采矿安全前提下,优化整个矿井、采区和巷道的布置,最大的提高矿井产量,选取优化适合的井田开拓方式对煤炭的开采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大厂煤矿机械化改造中的井田开拓方式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煤矿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综合比较研究煤矿的地质构造情况、煤层赋存情况、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通过查阅和参考国内外大量煤矿的井田开拓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相关着作后,通过实地踏勘、基础理论分析和基础数据采集等多种方式,提出了两种开拓方式,探讨了两种开拓方式的优劣,提出适合本矿井的开拓方式。在通风与安全方面,本文根据机械化改造后的开拓方式,重新计算了矿井的总需风量,同时按照矿井实际提出预防瓦斯爆炸、粉尘、井下火灾、水灾、顶板垮塌等事故的对策措施。在“六大系统”方面,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大厂煤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改造的方案。
张朋[5](2021)在《通风安全设施质量标准化在矿井安全中的研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地下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是保证井下人员工作及设备运行所需的新鲜空气,确保井下人员的安全;排出并冲淡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保证安全生产,调节井下温度、湿度、风速,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了使井下风流沿指定路线流动分配,就需要在巷道内建设引导控制风流的构筑物,即通风安全设施,所以通风安全设施的质量标准化在矿井生产中尤为重要。
卢辉[6](2020)在《南山煤矿孤岛工作面采空区防火通风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山煤矿步入关井时期,可采资源已经基本枯竭,存在较多的采空区。矿井通风方式为抽出式,周边存在压入式通风的地方矿井,且部分采空区为共有采空区,漏风通道众多,漏风严重,威胁采掘工作面安全且难以治理。为了全面了解南山煤矿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首先使用Ventsim三维通风仿真软件对南山煤矿全矿通风系统进行1:1等比例建模,并将井下实测的通风数据输入通风模型,对其进行调整优化,使通风模型与南山煤矿通风系统基本吻合,建立南山矿通风系统仿真模型。在接续面盆底区南翼18层一分段32181孤岛工作面掘送期间,为了降低工作面冲击地压风险等级,决定把工作面溜子道、回风道、切眼布置在原有采空区内,为了降低此布置方案产生的采空区外部瓦斯补给对工作面瓦斯治理的影响,首先,在工作面对局部通风机和均压风门风窗的控制进行实验,测量通风数据并分析;其次,根据实验分析结果和该工作面历史通风数据,设计6种均压通风方案,使用Ventsim三维通风仿真软件基于全矿三维通风模型对该6种均压通风方案的工作面通风系统和工作面风压分布状态进行了模拟,通过对各方案模拟结果比较分析,确定方案三为最优均压通风设计方案,并根据方案三对孤岛工作面实施均压通风;最后,工作面实施均压通风后,对工作面通风数据进行测量,验证了该最优均压通风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及可靠性,该运行稳定的均压通风系统保证了工作面正常开采所需风量,且采空区漏风量较小,并对开采过程中以及推进到停采线时均压通风系统进行了稳定性和均压调节变化情况的分析,并提出了通风管理措施。图[30],表[31],参考文献[80]
王建[7](2020)在《霄云煤矿胶带顺槽护巷煤柱宽度优化设计与施工管理》文中研究指明霄云煤矿1314工作面胶带顺槽部分地段变形、破坏严重,支护失效,煤岩体的直观强度较低,上覆细砂岩顶板岩层呈现分层破断现象,且局部发生大面积冒顶,严重阻碍着霄云煤矿开采工作的进展。经现场调研发现,由于护巷煤柱留设宽度过窄,不足以维持巷道稳定,进而导致巷道变形严重,1314工作面被迫停止生产。因此,矿井急需设计一条合理护巷煤柱,在保证1314工作面能够安全开采的前提下,实现该工作面经济获益。首先,本文通过现场调研获取了工作面应力分布规律及现场地质条件,进行了1314工作面潜在风险预判,确定了优化护巷煤柱宽度为28m。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评定方法分析了该护巷煤柱宽度下的经济效益并通过6S管理方式加强了复工生产前的管理细节,规范了管理陋习。更进一步地,从采煤工艺、提高开采效率、顶板管理、通风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改进了现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加强顶板来压特殊时期的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确保1314工作面开采工作顺利进行。加强现场煤炭生产过程中的煤质管理工作,提高了采出煤炭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最后,采用定量分析的方式比较分析了煤柱优化前后的经济效益。相比优化前护巷煤柱,护巷煤柱优化后的1314工作面生产可为霄云煤矿创造10653.15857万元的经济效益价值,该数值进一步验证了护巷煤柱宽度设计的合理性。
胡俊[8](2020)在《晋北煤业中央水仓周边煤层自燃火区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煤自燃是引发矿井火灾的主要诱因之一,特别是重组矿井或者周边附有小窑的矿井煤自燃现象尤其严重。由于小煤窑的越层越界乱采乱掘以及后期的不恰当维护,致使小煤窑火区错综复杂,加大了火区的治理难度。为高效治理晋北煤业中央水仓复杂火区的发火问题,论文采用理论分析、实验测试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提出了一套针对小煤窑火区的综合治理体系,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全面分析了中央水仓火区的特性,研究了火区发展与5上-103工作面开采的相互影响关系。通过事故报告调查和理论分析,晋北煤业中央水仓火区具有多点火源、火源位置隐蔽、超大立体空间火区、火区空间异构的特性,且水仓原本的排水能力缺失,存在发生水害事故的风险。通过SF6示踪气体对火区漏风通道进行定性检测,对重点漏风区域定量检测,弄清了晋北煤业中央水仓火区和5上-103工作面间的关系;通过取点测压绘制出火区与5上-103工作面区域间的压能图,发现区域内回风大巷压能最低,风流均流向回风大巷,并不会向工作面汇集,5上-103工作面在均压措施下能够保证正常回采。针对晋北煤业中央水仓火区的发火特性,构建了井上与井下相结合的综合防灭火系统,制定了缩封启封的治理方案,形成了一套综合治理体系。井上防灭火系统主要通过地面灌注大流量三相泡沫达到覆盖火区熄灭隐蔽火源的目的,井下注浆系统通过在回风斜井布置的8个钻场向火区共施工140个钻孔,使注入的胶体浆液和惰性介质全方位覆盖火区,进一步治理火区。通过对火区内气样数据分析,经治理后,密闭内空气温度为38℃,与日常温度相近,氧气浓度均低于5%,一氧化碳浓度低于10ppm,水温稳定在48℃,火区启封综合验证指标Tr值与RT值均小于1,表明火区已经稳定,可以启封。并提出了先启封3#密闭,然后按照A至F区段逐段启封整个火区的启封方案;制定并采取了巷道清淤、巷道修复以及壁后注浆等启封措施,最终顺利解封火区,恢复了中央水仓排水能力,保证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本文的治理思路与方案能够为类似密闭火区的治理提供科学指导,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该论文有图56幅,表10个,参考文献75篇。
范庆霞,范思远[9](2020)在《石碌铁矿排水巷道风流控制问题的措施》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海南石碌铁矿矿井排水系统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四种可行的泄水挡风方案并进行了对比。在现场主要排水巷道构筑了两垛半截墙用于泄水挡风,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彻底消除了泄水井水流下泻对通风系统的影响,为矿山持续稳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郭长恒[10](2020)在《高河能源两进风立井间角联进风大巷风量风向预测及风量保障措施研究》文中指出大型、特大型矿井,为解决远端采区通风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是增掘一对进、回风井,这样连接在两进风井之间的大巷就成为了进风角联分支。这些角联分支的风量、风向受其临近分支阻力变化的影响,也受矿井通风机风压与自然风压变化影响,在风网结构发生变化时,常常出现无风、少风甚至反风的现象。两进风井间角联大巷包括胶带大巷与辅运大巷,承担着全矿煤炭运输的重要任务,为防止角联大巷瓦斯、辅运设备尾气的超限,保证其风量稳定极为重要,因此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采用网络解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寻找影响两进风井之间角联大巷风量的因素,通过优化矿井巷道系统,找到保障进风井间角联大巷风量的方法。风网解算结果是否可靠主要由各项初始条件参数测量的准确性决定,矿井自然风压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初始条件参数,其在实际中存在测量过程较为繁琐、测量数据不够准确、一年内受外界环境影响变化较大等问题;同时相对于井下巷道分支风阻,各井筒分支由于内部存在不断运动变化位置的提升设备,其风阻不为固定值,因而常规方法难以测算。因此,为更准确预测角联进风大巷风量,给出角联进风大巷风量的保障方法,论文以高河能源矿区为工程背景,以矿井现场实测数据结合Fluent数值模拟,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自然风压变化规律的研究:通过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建立进回风井数值模型并校核验证,对夏季、冬季不同环境条件下,进回风井围岩温度分布状态、井筒内风流温度密度状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冬季环境温度为7℃时,由于小庄进风井风量约为中央副井的2.52倍,两井底围岩内壁存在约3℃的温差,两井筒围岩由井筒内壁至调热圈半径处的温度增量分别为8.8℃和6.1℃;深度越浅,两井筒内壁处的温差越小;夏季环境温度为29.6℃时,小庄进风井筒底部内壁面温度大于中央副井约2.66℃;回风井由于全年受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影响较小,井筒围岩温度变化规律仅与井筒风量及地温梯度相关。同时通过研究距井筒中心不同半径处,沿井筒深度方向风流温度、密度变化规律,得出井筒内部风流的温度、密度分布状态并不是均匀变化的,井筒中轴线上的风流温度、密度变化受围岩温度影响最弱。通过对数值模拟法与井口井底平均值法求解井筒风流平均密度的对比研究,明确了仅利用井口井底空气密度平均值计算井筒空气柱重力及自然风压差值的不足之处,模拟实验得出夏季或冬季的井筒内风流实际平均密度都要大于计算平均值。在此基础之上,利用所有流体网格密度平均值,计算得出中央风井区域和小庄风井区域一年自然风压的变化区间约为-80~425 Pa,在环境温度为25℃时,两区域的自然风压发生反转;同时两进风立井间角联大巷的自然风压平均变化范围为-11.040~10.165 Pa。井筒提升设备局部阻力研究:通过建立罐笼、吊盘及井筒的数值模型,对罐笼及吊盘周围风流的速度、压力、湍流强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出两罐笼除交会状态下产生的局部风阻值较大之外,风阻值变化随两罐笼之间的距离不同而产生波动,其增加的局部风阻值稳定在3.25×10-4 N·S2/m8附近,约为罐笼交会时最大局部风阻值的1/2;吊盘位于井筒中心时风阻值最小,为21.854×10-4 N·S2/m8。距离井筒出入口越近,局部风阻值越大。风网解算及角联大巷风量保障措施研究:将实验得到的矿井自然风压值与井筒分支风阻值代入风网解算,对酒村风井贯通前后各主扇工况点变化、矿井各区域主要角联进风大巷的风量变化进行预测。针对新增酒村风井贯通后,小庄进风立井与酒村进风立井间角联进风大巷多段局部微风问题,将小庄风井主扇叶片安装角度由42.2°提高到45°。提出“酒村进风井同时给南胶、南辅大巷供风方案”、“南胶与南进南辅大巷之间联络巷调控方案”等角联进风大巷风量保障方案,并根据风量保障方案采取了相应的调风、控风措施,保证了南辅与南胶大巷各段风量在1000 m3/min左右。指导实际工程应用后,通过现场实测风量对比,证实了风量保障措施能很好的解决现场问题,模拟预测数据与现场实测数据差距较小。采用数值模拟对两项重要风网解算参数求解,能有效保障风网解算的准确性。
二、防止风门处水沟漏风的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防止风门处水沟漏风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综放工作面均压通风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均压通风技术方案 |
2.1 启动运行条件 |
2.2 工作面需风量计算 |
2.3 工作面均压风机型号选择 |
3 风机及通风设施安装方案及应用效果 |
3.1 风机及通风设施安装方案 |
3.2 应用效果 |
4 安全技术措施 |
5 结语 |
(3)龙峰煤矿井下通风系统优化与安全管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龙峰煤矿井下通风系统的优化 |
2.1 通风设施 |
2.2 矿井风量的计算 |
2.3 通风方式及实现路线 |
2.4 减少漏风及降低风阻措施 |
3 龙峰煤矿井下安全管理措施 |
3.1 加强瓦斯灾害防治 |
3.2 矿井火灾防治 |
3.3 矿井粉尘防治 |
3.4 矿井水害防治 |
3.5 矿井冲击地压灾害防治 |
4 结语 |
(4)大厂煤矿机械化改造中的井田开拓方式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井田开拓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矿井开拓现状 |
1.2.2 我国矿井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
2.1 井田概况 |
2.1.1 交通位置 |
2.1.2 地形地貌 |
2.1.3 河流分布及范围 |
2.1.4 气象及地震 |
2.1.5 井田经济及煤炭开发情况 |
2.1.6 水源、电源及通信情况 |
2.2 地质特征 |
2.2.1 井田地质构造 |
2.2.2 井田地层 |
2.2.3 煤层特征及煤质 |
2.3 开采技术条件 |
2.3.1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
2.3.2 工程地质条件 |
2.3.3 环境地质 |
2.4 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煤的自燃倾向和地温 |
2.4.1 瓦斯 |
2.4.2 煤层瓦斯压力及透气性及其他参数 |
2.4.3 煤层自燃倾向性 |
2.4.4 煤尘爆炸性倾向性 |
2.4.5 地温 |
第三章 井田开拓优化设计 |
3.1 井田境界及储量 |
3.1.1 井田境界 |
3.1.2 矿井储量 |
3.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
3.2.1 矿井工作制 |
3.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
3.2.3 矿井服务年限 |
3.3 井田开拓 |
3.3.1 影响本井田开拓的主要因素 |
3.3.2 工业场地位置的优化选择 |
3.4 开拓方式优化设计 |
3.5 井筒 |
3.6 井底车场及硐室优化设计 |
3.6.1 井底车场形式及空重车线长度 |
3.6.2 井底车场硐室名称及位置 |
3.7 大巷运输及设备 |
3.7.1 运输方式的选择 |
3.7.2 矿车 |
3.7.3 辅助运输设备选型 |
3.7.4 整流设备选择 |
3.8 盘区布置及装备 |
3.8.1 采煤方法 |
3.8.2 工作面顶板管理方式、支架选型 |
3.8.3 工作面的循环数、年进度及工作面长度 |
3.8.4 盘区布置 |
第四章 通风与安全 |
4.1 矿井通风 |
4.1.1 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 |
4.1.2 风井的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服务时间 |
4.1.3 矿井风量计算 |
4.2 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 |
4.2.1 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
4.2.2 粉尘的综合防治 |
4.2.3 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
4.2.4 预防井下水灾的措施 |
4.2.5 防止顶板垮塌措施 |
4.2.6 矿山救护 |
4.2.7 其他 |
4.3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
4.3.1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
4.3.2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
4.3.3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
4.3.4 矿井压风自救系统 |
4.3.5 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
4.3.6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通风安全设施质量标准化在矿井安全中的研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矿井通风管理日常隐患的突出表现 |
2 通风安全设施质量标准化研究 |
2.1 风门 |
2.2 密闭 |
2.3 风桥 |
2.4 调节风窗 |
2.5 防火墙 |
2.6 消防材料库 |
3 结语 |
(6)南山煤矿孤岛工作面采空区防火通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通风模拟研究现状 |
1.2.2 国内通风模拟研究现状 |
1.2.3 国外均压研究现状 |
1.2.4 国内均压研究现状 |
1.3 现存问题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关键技术路线 |
2 矿井概况 |
2.1 井田概况 |
2.2 工作面概况 |
2.3 本章小结 |
3 全矿通风模型建立 |
3.1 Ventsim三维仿真系统介绍 |
3.1.1 基本操作简介 |
3.1.2 Ventsim三维仿真系统功能 |
3.2 三维模型构建与完善 |
3.2.1 三维模型初步建立 |
3.2.2 井下通风数据测量 |
3.2.3 主要通风机数据测量 |
3.2.4 风量调整与优化 |
3.3 本章小结 |
4 工作面均压系统模拟实施与验证 |
4.1 工作面通风实验 |
4.2 测量数据分析 |
4.2.1 局部通风机单级运行 |
4.2.2 局部通风机双级运行情况 |
4.2.3 回风巷风门开启局部通风机单级或双级运行 |
4.2.4 风门全部关闭局部通风机单级或双级运行 |
4.2.5 风门全开局部通风机单级或双级运行 |
4.2.6 测量数据分析总结 |
4.3 工作面预设模拟参数 |
4.3.1 工作面巷道参数确定 |
4.3.2 局部通风机风量参数 |
4.4 均压方案模拟与确定 |
4.5 工作面均压系统实施 |
4.5.1 均压实施前准备工作 |
4.5.2 均压系统实施 |
4.6 工作面均压系统实测 |
4.6.1 局部通风机现场测定 |
4.6.2 巷道通风参数现场测定 |
4.6.3 风窗调节性能测量 |
4.7 采煤过程中均压系统管理 |
4.8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7)霄云煤矿胶带顺槽护巷煤柱宽度优化设计与施工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 工程地质条件及煤柱优化设计 |
2.1 矿井概况 |
2.2 1314工作面概况 |
2.3 1314工作面原有煤柱留设方案 |
2.4 1314工作面原有煤柱留设方案问题分析 |
2.5 霄云煤矿胶带顺槽护巷煤柱合理尺寸确定 |
2.6 本章小结 |
3 霄云煤矿1314工作面护巷煤柱经济效益预判及管理决策 |
3.1 经济效益预判 |
3.2 1314工作面管理决策 |
3.3 本章小结 |
4 霄云煤矿1314工作面护巷煤柱优化施工管理 |
4.1 霄云煤矿1314工作面护巷煤柱优化技术措施 |
4.2 霄云煤矿1314工作面护巷煤柱优化施工管理 |
4.3 霄云煤矿1314工作面护巷煤柱优化煤柱稳定性监测 |
4.4 本章小结 |
5 霄云煤矿1314工作面护巷优化煤柱效益分析 |
5.1 霄云煤矿1314工作面优化煤柱安全效益分析 |
5.2 霄云煤矿1314工作面优化煤柱经济效益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晋北煤业中央水仓周边煤层自燃火区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 中央水仓周边小窑火区特性 |
2.1 矿井火区概况 |
2.2 中央水仓周边小窑火区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
2.3 中央水仓周边小窑火区特点 |
2.4 中央水仓周边小窑火区范围划分 |
2.5 本章小结 |
3 5_上-103工作面风险性分析 |
3.1 工作面概况 |
3.2 漏风通道及漏风量测试分析 |
3.3 矿井局部压能分布及分析 |
3.4 5_上-103工作面均压措施 |
3.5 本章小结 |
4 晋北煤业中央水仓周边小窑火区综合治理 |
4.1 晋北煤业中央水仓周边小窑火区综合治理整体思路 |
4.2 综合防灭火系统构建 |
4.3 综合防灭火系统的应用 |
4.4 中央水仓周边小窑火区治理效果检验 |
4.5 本章小结 |
5 晋北煤业中央水仓周边小窑火区启封技术研究 |
5.1 火区启封可行性验证 |
5.2 中央水仓周边小窑火区启封方案 |
5.3 启封前准备措施 |
5.4 启封技术措施 |
5.5 启封危险因素分析及防复燃措施 |
5.6 本章小结 |
6 全文总结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石碌铁矿排水巷道风流控制问题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矿山排水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 |
1.1 排水系统现状 |
1.2 存在主要问题 |
2 泄水挡风方案对比 |
2.1 方案一:在排水巷道中设置泄水风门 |
2.2 方案二:在排水巷道中设置导流水仓 |
2.3 方案三:在排水巷道中设置泄水挡风墙 |
2.4 方案四:改变井巷连接方式 |
2.5 四种泄水挡风方案对比 |
3 泄水挡风墙方案在此泄水巷道中应用举例 |
4 结语 |
(10)高河能源两进风立井间角联进风大巷风量风向预测及风量保障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矿井角联分支研究现状 |
1.2.2 矿井自然风压研究现状 |
1.2.3 井筒局部阻力研究现状 |
1.2.4 CFD有限元分析在矿业领域的研究现状 |
1.2.5 矿井风网解算与角联进风大巷通风问题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3.3 简要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角联分支风流稳定性分析与矿井自然风压计算 |
2.1 高河能源矿井概况与通风系统现状 |
2.2 矿区角联大巷分布 |
2.3 矿井通风动力与阻力 |
2.4 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 |
2.5 角联分支风流稳定性分析 |
2.6 井巷围岩与风流热交换理论 |
2.7 矿井自然风压理论分析 |
2.7.1 山区或丘陵地区大高差风井自然风压 |
2.7.2 平原或盆地地区无高差风井自然风压 |
2.7.3 合理利用自然风压的意义 |
2.8 矿井自然风压的计算方法 |
2.8.1 现有矿井自然风压计算方法 |
2.8.2 数值模拟法计算自然风压的优势 |
2.9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矿井自然风压及其对角联大巷风量影响研究 |
3.1 井巷换热物理模型的建立 |
3.1.1 风流与井巷换热的影响因素 |
3.1.2 物理模型的简化与建立 |
3.1.3 矿区外界环境变化规律统计 |
3.2 数值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 |
3.2.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
3.2.2 矿井围岩导热系数 |
3.2.3 井巷围岩调热圈模型 |
3.2.4 矿井地温梯度 |
3.3 模拟实验步骤与模型验证 |
3.3.1 模型井筒尺寸 |
3.3.2 模型网格的划分 |
3.3.3 模拟操作步骤 |
3.3.4 模型验证 |
3.4 进回风井围岩温度分布状态分析 |
3.4.1 冬季换热稳定后井筒围岩温度分布 |
3.4.2 夏季换热稳定后井筒围岩温度分布 |
3.5 进回风井空气温度密度分布状态分析 |
3.5.1 井筒内风流温度、密度变化规律 |
3.5.2 风流密度模拟积分值与计算平均值的对比 |
3.6 各区域自然风压随季节分布与角联大巷自然风压分布 |
3.6.1 环境温度对进风井井底风流温度影响 |
3.6.2 中央风井区域与小庄风井区域的自然风压 |
3.6.3 进风立井间角联大巷自然风压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增风井局部阻力及其对角联大巷风量影响研究 |
4.1 井巷阻力特性分析 |
4.1.1 提升设备活塞风理论 |
4.1.2 提升设备局部阻力的定量研究 |
4.1.3 提升设备的局部阻力数学模型 |
4.2 中央副井罐笼局部风阻的数值模拟 |
4.2.1 模拟假设条件及参数设置 |
4.2.2 罐笼影响下井筒风流速度模拟结果 |
4.2.3 罐笼影响下井筒风流压力模拟结果 |
4.2.4 罐笼增加的局部风阻 |
4.3 新增酒村风井吊盘局部风阻的数值模拟 |
4.3.1 井筒摩擦风阻及模型网格划分 |
4.3.2 吊盘影响下井筒风流状态模拟结果 |
4.3.3 吊盘增加的局部风阻 |
4.4 风网解算原理与流程概述 |
4.5 酒村风井贯通前矿井通风系统现状解算模拟 |
4.5.1 九月份矿井环境条件与主要通风机参数 |
4.5.2 九月份矿井各区域角联大巷风量分布 |
4.6 酒村风井贯通后矿井各区域风量的预测值 |
4.6.1 酒村回风井风量预测与贯通后矿井各主扇工况点变化对照 |
4.6.2 酒村风井贯通后小庄进风井与酒村进风井之间角联进风大巷风量预测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角联大巷风量的保障 |
5.1 小庄进风井与酒村进风井之间各段角联进风大巷风量保障 |
5.1.1 酒村进风井供风方案 |
5.1.2 南胶与南辅角联进风大巷风量保障 |
5.2 南辅、南胶、南进大巷北段风量预测 |
5.3 酒村风井贯通后矿区南翼增风措施 |
5.4 指导工程应用并现场实测对比预测值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主要结论 |
6.2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防止风门处水沟漏风的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综放工作面均压通风技术应用研究[J]. 武捷. 山东煤炭科技, 2021(09)
- [2]皇后煤业15105综放工作面封闭防灭火研究[J]. 刘源远. 现代矿业, 2021(08)
- [3]龙峰煤矿井下通风系统优化与安全管理探讨[J]. 王秉高. 能源与节能, 2021(03)
- [4]大厂煤矿机械化改造中的井田开拓方式优化设计研究[D]. 赵波.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5]通风安全设施质量标准化在矿井安全中的研究应用[J]. 张朋.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1(04)
- [6]南山煤矿孤岛工作面采空区防火通风技术研究[D]. 卢辉.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7]霄云煤矿胶带顺槽护巷煤柱宽度优化设计与施工管理[D]. 王建.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4)
- [8]晋北煤业中央水仓周边煤层自燃火区治理研究[D]. 胡俊.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9]石碌铁矿排水巷道风流控制问题的措施[J]. 范庆霞,范思远. 矿业工程, 2020(02)
- [10]高河能源两进风立井间角联进风大巷风量风向预测及风量保障措施研究[D]. 郭长恒.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