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例症状性癫痫患儿头部CT及临床分析

26例症状性癫痫患儿头部CT及临床分析

一、26例儿童症状性癫痫头颅CT与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慧颖,刘会鹏,李彦兰,苏洁,郭希正[1](2022)在《头颅磁共振形态测量结合长程视频脑电图在难治性局灶性癫痫病灶定位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MRI)形态测量(MAP)结合长程视频脑电图(LTV-EEG)在难治性局灶性癫痫病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秦皇岛军工医院收治的120例难治性局灶性癫痫患者120例,入院后均实施头颅MRI-MAP及LTV-EEG检查,记录检测结果。患者均行病灶手术切除或热凝损毁治疗,以术后CT检查结果评价切除情况(完全切除、部分切除)。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不同检查方式完全切除病例癫痫复发率。结果头颅MIR-MAP检出阳性患者102例,其中50例单纯海马萎缩、9例海绵状血管瘤、7例额叶胶质瘤、14例巨脑回畸形、3例外伤性脑穿通畸形、6例右侧额叶脑灰质异常、5例小脑萎缩、3例脑内囊肿、5例左侧顶部脑膜骨化。LTV-EEG检测结果显示114例癫样放电,清醒时检出20例,睡眠时检出94例,局灶性棘波检出108例(颞区60例、额区20例、枕区14例、顶区10例、中央区4例);临床发作同步脑波伴癫样放电者90例,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继发全身发作和全面性发作分别14例、18例、42例和16例。头颅MIR-MAP检出阳性与LTV-EEG结果异常病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头颅MIR-MAP检出阳性与LTV-EEG结果异常病灶位置相契合者82例,契合率68.33%(82/120)。以术后CT检查病灶切除结果为对照,头颅MIR-MAP阳性与LTV-EEG检测病灶区域符合的完全切除病例术后癫痫发作率低于头颅MIR-MAP阳性完全切除及LTV-EEG检测完全切除(P<0.05);头颅MIR-MAP阳性的完全切除病例术后癫痫发作率与LTV-EEG检测完全切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颅MRI-MAP与LTV-EEG均可用于难治性局灶性癫痫的诊断及病灶判断,二者联合使用能提高病灶定位的准确性,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黄立俊[2](2021)在《恩施地区单中心491例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单中心分析恩施地区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点,为恩施地区儿童惊厥的早期病因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儿科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惊厥发作而住院的491例患儿临床资料,并通过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惊厥患儿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点。结果:⑴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分别为:热性惊厥247例(50.3%),癫痫96例(19.6%),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49例(10%),颅内感染39例(8%),CO中毒5例(1%),低血糖4例(0.8%),重症手足口病4例(0.8%),低钙血症3例(0.6%),中毒性脑病3例(0.6%),颅脑外伤2例(0.4%),脑肿瘤2例(0.4%),脑性瘫痪2例(0.4%),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0.4%),颅内出血2例(0.4%),高氨血症1例(0.2%),高血压脑病1例(0.1%),急性心功能性脑缺血综合征1例(0.2%),尿毒症性脑病1例(0.2%),食物中毒1例(0.2%),胃复安副反应1例(0.2%),误服大量药物1例(0.2%),病因不详24例(4.9%)。(2)儿童惊厥的前四位主要病因在不同性别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75,P>0.05)。儿童惊厥的前四位主要病因在不同民族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5)。儿童惊厥的前四位主要病因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8,P<0.05),热性惊厥、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颅内感染均在1~3岁这一年龄段多见,癫痫则以≥6岁这一年龄段多见。儿童惊厥的前四位主要病因在不同发病季节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4,P<0.05),热性惊厥、癫痫、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均在冬季多发,颅内感染则在秋、冬季节多发。结论: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复杂,本研究中儿童惊厥已明确的病因共21项,其中排前四位的主要病因为:热性惊厥、癫痫、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颅内感染。这四类主要病因在性别、民族构成上无明显差异,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发病季节构成上存在差异。

徐瑜欣[3](2021)在《儿童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s,FS)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且22.7%~32%的患儿会再次出现FS发作,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体温应用退热药预防FS复发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FS患儿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病例来源于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江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FS(含单纯性FS和复杂性FS)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将符合入组条件的232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118例,对照组114例,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实验组的患儿在发热的初始72小时内,当腋温>38℃时,口服布洛芬退热治疗,用药1小时后,如体温仍未下降或继续上升时,可予对乙酰氨基酚口服退热治疗,如有必要对乙酰氨基酚可间隔4小时、布洛芬可间隔6小时重复给药。对照组的患儿当腋温≥38.5℃时予口服退热药退热治疗,具体用药方案及剂量同实验组。所有患儿接受12个月的随访,记录发热次数、惊厥复发次数、发作形式、惊厥时的体温、实验组>38.5℃才口服退热药次数、退出观察原因等随访内容。比较两组复发率、复发例次率,比较不同体温应用退热药的疗效和采用多因素分析FS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实验组FS患儿的复发率及复发例次率分别为21.05%、15.31%;对照组患儿的复发率为19.64%,复发例次率为12.62%,两组间的复发率及复发例次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0.07,P=0.79;?2=0.62,P=0.43)。(2)单因素分析揭示起病年龄<11个月、有惊厥家族史、剖宫产、合并胃肠炎症状、1年内发热次数≥3次与FS的复发有相关性。(3)将起病年龄、惊厥家族史、分娩方式、胃肠炎症状进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惊厥家族史、剖宫产、合并胃肠炎症状为FS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惊厥家族史的影响最为密切(Wald=9.62),剖宫产、合并胃肠炎症状次之。结论:(1)不同体温下口服退热药对预防FS复发的疗效并无差异。(2)FS复发的可能危险因素包括男性、起病年龄<11个月、有惊厥家族史、剖宫产、合并胃肠炎症状、1年内发热次数≥3次、头颅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异常。(3)F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惊厥家族史、剖宫产、合并胃肠炎症状,且以惊厥家族史影响最为明显,余危险因素次之。(4)FS患儿的复发率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而增高。

吴秋萍[4](2021)在《脂蛋白(a)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为预防及早期治疗溶栓后END提供帮助。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7月至2021年1月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就诊的发病4.5小时内的AIS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入院24小时内测定血清Lp(a)水平,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将END定义为在静脉注射rt-PA治疗后24小时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4分或死亡。按照溶栓后患者的NIHSS评分变化情况,将患者分成非END组和END组。以Lp(a)水平为30mg/d L为临界点,将Lp(a)分为低水平(Lp(a)≤30mg/d L)与高水平(Lp(a)>30mg/d L)。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显着性差异的因素和目前临床上具有重要医学意义的因素均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探讨Lp(a)水平与静脉溶栓后END的关系。结果:116例AIS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6例因资料不全、桥接静脉取栓被排除,最终11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4例(21.8%)发生了END,低水平的Lp(a)有84例,高水平的Lp(a)有2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END组相比,END组的Lp(a)水平更低(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即使在控制了潜在的混杂因素以后,END组的Lp(a)水平较非END组低(OR值=0.066;95%CI:0.006~0.697;P=0.024),Lp(a)水平过低可能是溶栓后END的危险因素。结论:Lp(a)水平与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的发生有关,对于AIS静脉溶栓患者,Lp(a)水平过低可能是溶栓后END的危险因素。

张晓[5](2021)在《大理地区167例儿童热性惊厥临床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大理地区儿童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FS)的基本特征、单次热病程中惊厥1次与≥2次的相关因素的区别、FS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首次确诊为FS的16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至2020年12月31日,记录患儿随访期间的复发情况。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1、167例FS患儿中男童95例(56.9%),女童72例(43.1%),男:女=1.32:1;初次发病年龄最小6月,最大60月,平均(25.65±12.84)月,婴儿15例(9.0%),幼儿115例(68.9%),学龄前儿童37例(22.1%);惊厥前发热时间≤24h有136例(81.4%),24h-48h有29例(17.4%),48h-72h有2例(2.2%);首次惊厥持续时间≤5min.有141例(84.4%),5min.-15min.有21例(12.6%),15min.-30min.有4例(2.4%),>30min.有1例(0.6%);单次热病程中惊厥1次的有134例(80.2%),惊厥2次的有25例(15.0%),惊厥3次的有4例(2.4%),惊厥4次的有3例(1.8%),惊厥5次的有1例(0.6%);惊厥发作类型为全面性发作的有166例(99.4%),局灶性发作的有1例(0.6%)。2、单次热病程中惊厥1次134例(80.2%),惊厥≥2次33例(19.8%),两组在首次发病年龄段(≤18月,>18月)上存在差异(P<0.05),在首次惊厥时体温、惊厥持续时间、FS家族史、癫痫家族史、围产期窒息史、发病季节、脑电图异常率上差异不显着(P>0.05)。3、167例FS患儿随访至2020年12月31日,未复发111例(66.5%),复发56例(33.5%),单因素分析中复发与惊厥时体温≤38.0℃、有FS家族史、复杂型热性惊厥、惊厥前发热时间≤1h、脑电图异常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进一步发现首次发病年龄≤18月、惊厥时体温≤38.0℃、惊厥前发热时间≤1h、有FS家族史、脑电图异常是FS患儿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1、FS多见于幼儿,男童多于女童,惊厥发作多出现在发热24h内,多数为全身性发作,单次热病程中多为单次发作,发作持续时间多≤5min,本地区FS在发病季节无明显差异,发病季节有明显的地域性。2、单次热病程中惊厥1次与惊厥≥2次在首次发病年龄段(≤18月,>18月)上有差异,发病年龄≤18月的更容易在单次热病程中发生惊厥≥2次的情况。3、首次发病年龄≤18月、惊厥时体温≤38.0℃、惊厥前发热时间≤1h、有FS家族史、脑电图异常是FS患儿复发的危险因素。

刘鑫星[6](2021)在《烟雾病围手术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烟雾病在自然人群中发病率不高,脑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的风险却很大。虽然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可以改善烟雾病患者症状和降低出血风险,术后仍然存在如脑卒中、癫痫、高灌注等并发症。癫痫发作是烟雾病围手术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暂时性或不可逆性的脑功能损伤,需要引起重视,目前很少有相关的研究。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MMD患者围手术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然后结合国内外已发表的文献和经验,为降低MMD围手术期癫痫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有421名烟雾病患者接受了 499次直、间接/联合颅内外血管搭桥术。通过回顾性整理和分析病例的临床病历及影像等资料,用SPSS 22 version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相结合,以确定与烟雾病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围手术期癫痫发作的有关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本研究中的接受了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MMD患者围手术期癫痫发作的发生率是5.81%(29/499例)。2、单因素分析显示仅有梗死史、术后电解质紊乱、术后卒中(术后出血),是MMD患者围手术期癫痫发作的相关因素。3、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电解质紊乱、术后卒中(术后出血)是MMD患者围手术期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术后电解质紊乱和术后卒中(术后出血)是烟雾病患者接受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发生围手术期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2、烟雾病患者接受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不能使围手术期癫痫发作风险降低。

吴炀[7](2021)在《403例儿童癫痫持续状态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深圳市儿童医院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不同病因类型发病的影响因素,发现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及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主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部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用2015年国际抗癫痫联盟癫痫持续状态新定义筛选患者,共筛出患者348名,癫痫持续状态发作403次,统计学描述采用率或者构成比、四分位数表示。年龄中位数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病因及难治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危险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标准:显着性水平α=0.05时,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软件选用SPSS 21。结果:1、临床特点:本研究患者年龄范围1月-15岁6月,四分位数为2.43(1.05,4.92)岁;男女比约1.4:1。91.8%为伴有显着运动症状的癫痫持续状态,8.2%为无伴显着运动症状的癫痫持续状态。最常见的病因类型为隐源性(42.2%),其次为电-临床综合征(24.1%);最常见的疾病为不明原因癫痫(24.8%)。7岁以下为高发年龄,该年龄段最易导致癫痫持续状态的疾病为热性惊厥或热性惊厥附加症。非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各占总病例数的66.0%、26.3%、7.7%。2、病因学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及SE类型在不同病因类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难治程度的影响因素:非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和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年龄、SE类型、病因类型及疾病种类明显不同(P<0.05)。结论:1、临床特点:儿童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大多数表现为伴有显着运动症状的癫痫发作,半数以上患者为非难治性。最常见的病因类型及疾病分别为隐源性及不明原因癫痫。2、7岁以下最易导致癫痫持续状态的疾病为热性惊厥或热性惊厥附加症。3、进行性脑病更易出现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而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更易向难治性进展。4、进行性脑病更易进展为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其中遗传代谢病及线粒体病患病风险最高,其次为脑血管疾病及儿童急性中毒性、代谢性脑病。

廖良华[8](2021)在《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B、NSE、TNF-α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蛋白(S100-B protein,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水平变化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早期评估风险、判断预后、指导临床用药奠定基础。方法:(1)采取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及百色市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09月收治的惊厥儿童共120例,50例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做为持续惊厥组,其中持续惊厥1组(惊厥时间(min):30-50)36例、持续惊厥2组(惊厥时间(min):50-70)8例、持续惊厥3组(惊厥时间(min):70-90)6例;70例非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做为非持续惊厥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7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2)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因以及实验室常规、神经电生理等辅助检查结果。(3)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所有持续惊厥组、非持续惊厥组及对照组血清中S100B、NSE、TNF-α水平,并同时测定持续惊厥组、非持续惊厥组脑脊液中S100B、NSE、TNF-α水平。(4)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1)发热、嗜睡、呕吐/头痛、烦躁/拒乳等临床表现在持续惊厥组与非持续惊厥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持续惊厥组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非持续惊厥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持续惊厥组>非持续惊厥组。(3)持续惊厥组最常见病因为急性症状性(占52%),非持续惊厥组最常见病因为热性惊厥(占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持续惊厥组、非持续惊厥组、对照组三组血清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且均为持续惊厥组>非持续惊厥组>对照组。持续惊厥组和非持续惊厥组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也存在显着的差异(P<0.05),为持续惊厥组>非持续惊厥组。(5)持续惊厥组1组、2组、3组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含量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表现为3组>2组>1组。(6)以惊厥持续时间为因变量,分别以血清和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为自变量做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为:(1)相关分析:血清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与惊厥持续时间具有高度正相关性(rs=0.715、0.697、0.658,P均<0.001);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与惊厥持续时间具有高度正相关性(rs=0.696、0.725、0.580,P均<0.001)。(2)回归分析:血清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均与惊厥持续时间具有相关性,其非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3.285、2.628、0.080,P均<0.001;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也均与惊厥持续时间具有相关性,其非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1.797、1.251、0.081,P均<0.001。(7)以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为因变量,以血清中的S100B、NSE、TNF-α为自变量做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为:(1)相关分析:血清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与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920、0.925、0.651,P均<0.001)。(2)回归分析:血清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可以正向影响脑脊液中S100B、NSE、TNF-α水平,其非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1.181、0.806、0.638,P均<0.001。(8)持续惊厥组中脑电图正常16例(32%),非特异性异常波13例(26%),癫痫样波21例(42%),以癫痫样波为主;脑电图正常组、非特异性异常波组、癫痫样波组间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癫痫样波组>非特异性异常波组>脑电图正常组。结论:(1)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于惊厥发病早期即升高,可作为惊厥患儿发生持续状态早期识别的敏感性生化指标。(2)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NSE、TNF-α水平与惊厥持续时间呈正相关性,即持续时间越长,数值升高越明显,为惊厥严重程度的早期识别、治疗提供参考依据。(3)脑电图结果联合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对惊厥性脑损伤判断与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WBC、PCT、CRP数值升高可作为惊厥持续状态早期预测的非特异性参考指标。

杨文秋[9](2021)在《拉考沙胺添加治疗局灶性癫痫发作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文中认为[目的]拉考沙胺(Lacosamide,LCM)是新型钠离子通道阻滞剂(Sodium Channel Blocker,SCB),添加治疗局灶性癫痫发作疗效确切,但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影响LCM添加治疗局灶性癫痫发作疗效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目前几乎没有综合分析影响LCM疗效因素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将LCM添加治疗局灶性癫痫发作疗效的多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建立方便临床使用的可以预测LCM早期疗效的工具。[方法]回顾性收集云南省两家医院添加LCM治疗的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及其治疗3月后的疗效。在入组的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中,根据添加LCM治疗3月后癫痫发作频率是否下降50%将患者分为LCM治疗有效组及治疗无效组;根据添加LCM前是否使用传统SCB将患者分为既往未用传统SCB组和既往使用传统SCB组,再根据治疗疗效将既往使用传统SCB患者分为既往使用传统SCB有效组及既往使用SCB无效组。通过运用相应统计学方法,分析添加LCM治疗有效组及治疗无效组两组间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差异,探讨既往传统SCB的使用情况对添加LCM疗效的影响,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逐步回归及最小绝对收缩选择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筛选影响LCM疗效的相关因素,每种回归分析结果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曲线),以其中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最大的一种回归分析结果来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Bootstrap法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6例添加LCM治疗的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其中有52名男性及44名女性,入组患者年龄的中位数为25.5岁,癫痫发作频率的中位数为平均每月4.5次,末次发作后添加LCM的时间间隔的中位数为5天,确诊癫痫后添加LCM的时间间隔的中位数为11年;所有患者既往均使用过1种以上的抗癫痫发作药物(Antiseizure Medications,ASMs),其中既往曾使用≥4种ASMs治疗的患者29例(30.2%);首个添加LCM的患者13例(13.5%),与LCM同时使用的其它ASMs数量≥3个的患者12例(12.5%),联合使用传统SCB 的患者 56 例(58.3%)。在添加LCM治疗3月后,有效控制癫痫发作的患者共75例(78.1%),治疗无效的患者21例(21.9%)。既往未用传统SCB组14例、既往使用传统SCB组82例、既往使用传统SCB有效组40例、既往使用传统SCB无效组42例,添加LCM的有效率分别为92.9%、75.6%、87.5%及64.3%;既往未用传统SCB组及既往使用传统SCB组,两组间添加LCM治疗后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而既往使用传统SCB有效组及既往使用传统SCB无效组,两组间添加LCM治疗后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4)。经二元Logistic回归的多因素分析后发现确诊癫痫后添加LCM的时间间隔(p=0.01,OR0.91,95%CI0.85-0.98)及联合 SCB(P=0.003,OR0.08,95%CI 0.02-0.42)是添加LCM治疗早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围产史、出生方式、既往传统SCB的使用情况、确诊癫痫后添加LCM的时间间隔、是否首个添加LCM、是否联合SCB及LCM剂量影响患者添加LCM治疗的疗效。LASSO回归分析后发现生长发育史、围产史、每月癫痫发作频率、既往传统SCB的使用情况、确诊癫痫后添加LCM的时间间隔、是否联合SCB及联合使用SCB数量是癫痫患者添加LCM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二元 Logistic 回归结果建立的 ROC 曲线的 AUC 为 0.790(95%CI0.69-0.89),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2%、83.3%、98.7%、23.8%;逐步回归结果的AUC为0.921(95%CI0.87-0.98),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0%、95.2%、98.3%、52.6%;LASSO回归结果的AUC为0.877(95%CI0.80-0.95),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3%、64.7%、92.0%、52.4%;逐步回归所得AUC及其正确指数均最大。最终根据逐步回归分析所得的围产史、出生方式、既往传统SCB的使用情况、确诊癫痫后添加LCM的时间间隔、是否首个添加LCM、是否联合SCB及LCM剂量7个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从校正情况和区分度两个方面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校正曲线提示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率之间无明显差异,经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后模型的AUC为0.916,提示模型的性能较好。[结论]局灶性癫痫发作患者添加LCM后疗效好,早期有效率可达78.1%,但LCM的疗效受多个因素影响,既往使用传统SCB有效、确诊癫痫后早期添加LCM及未联合使用其他SCB的癫痫患者添加LCM疗效好,且既往使用传统SCB无效的患者也可尝试添加LCM治疗。此外,围产史、出生方式、是否首个添加LCM及LCM剂量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LCM的疗效。添加LCM治疗前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特征,临床上可以根据围产史、出生方式、既往传统SCB的使用情况、确诊癫痫后添加LCM的时间间隔、是否首个添加LCM、是否联合SCB及LCM剂量等因素来预测患者添加LCM治疗的有效性。

曾媛香[10](2021)在《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54例VNS治疗患儿,进行为期24月的前瞻性随访。分别在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估,并在18个月,24个月建立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以及Cox回归生存分析。结果:(1)26例女性患儿,28例男性患儿,平均植入年龄为7.35岁;(2)VNS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有效率分别为29.63%、18.52%、33.33%、69.23%、71.43%;平均发作减少率分别为26.87%、32.31%、47.65%、54.33%、60.71%;Mc Hugh分级Ⅴ级的人数百分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步下降,Ⅰ级,Ⅱ级在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人数百分比逐步上升。术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的无发作率分别为5.56%(3/54)、7.41%(4/54)、10.42%(5/48)、7.69%(3/39)、14.29%(4/28)。(3)22例LGS患儿及4例婴儿痉挛患儿,术后24月有效率均在60%以上。LGS患儿以局灶起源运动性发作伴或不伴继发双侧强直阵挛效果较好(72.73%)。54例DRE患者发作类型中局灶性起源运动性发作伴或不伴双侧强直阵挛发作有效率在术后24个月最高(76.92%)(4)盖氏智力测试、韦氏智力测试、癫痫生活质量量表(QOLCE-16)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5)AEDs数量、植入年龄<6岁是影响术后18个月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AEDs的种类、癫痫发作类型中痉挛发作及全面强直发作、头颅影像学异常病灶是影响术后24个月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6)38例(70.4%)VNS术患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5例(9.3%)患儿出现一过性声嘶,3例(5.6%)咳嗽,3例(5.6%)食欲减退,2例(3.7%)皮肤刺痛,2例(3.7%)局部皮肤感染,1例(1.8%)月经紊乱。结论:(1)VNS植入术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2)AEDs数量、植入年龄<6岁是影响术后18个月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AEDs的数量、癫痫发作类型中痉挛发作及全面强直发作、头颅影像学异常病灶是影响术后24个月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26例儿童症状性癫痫头颅CT与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6例儿童症状性癫痫头颅CT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头颅磁共振形态测量结合长程视频脑电图在难治性局灶性癫痫病灶定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头颅MIR-MAP检测
        1.2.2 LTV-EEG检测
        1.2.3 术前行神经导航序列MRI扫描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头颅MIR-MAP结果
    2.2 LTV-EEG结果
    2.3 头颅MIR-MAP与LTV-EEG结果异常的一致性比较
    2.4 手术切除结果比较
    2.5 术后癫痫发作情况比较
3 讨论

(2)恩施地区单中心491例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出生史
    2.3 既往史
    2.4 惊厥发作情况
    2.5 其他临床表现
    2.6 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分布特点
    2.7 止惊药物的应用
    2.8 检查结果
    2.9 惊厥患儿的病因构成特点
    2.10 主要病因在性别、民族、年龄、入院时间等方面的构成情况
    2.11 主要病因在脑电图、头颅CT、头颅MRI等方面的分布特点
3 讨论
    3.1 惊厥的流行病学特点
    3.2 惊厥的辅助检查结果特点
    3.3 病因构成特点
    3.4 各主要病因的构成特点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抗癫痫药物临床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3)儿童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及分型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退出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一般资料
        2.2.2 治疗方案
        2.2.3 随访方法
        2.2.4 观察项目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
        3.1.1 实验组与对照组人口学特征比较
        3.1.2 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3.1.3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3.1.4 实验组与对照组脱落情况比较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复发情况比较
    3.3 FS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3.3.1 不同性别间FS患儿复发的比较
        3.3.2 城乡间FS患儿复发的比较
        3.3.3 不同妊娠时间的FS患儿的复发比较
        3.3.4 剖宫产与非剖宫产的FS患儿的复发比较
        3.3.5 体重对FS复发的影响
        3.3.6 不同起病年龄FS患儿的复发比较
        3.3.7 不同类型FS患儿的复发比较
        3.3.8 惊厥家族史分组比较复发情况
        3.3.9 FS发作次数对FS复发的影响
        3.3.10 惊厥前发热时间对FS复发的影响
        3.3.11 惊厥时体温对FS复发的影响
        3.3.12 惊厥持续时间对FS复发的影响
        3.3.13 同次热程中的惊厥次数对FS复发的影响
        3.3.14 发热病因对FS复发的影响
        3.3.15 发热次数对FS复发的影响
        3.3.16 EEG检查结果对FS复发的影响
        3.3.17 头颅MRI检查结果对FS复发的影响
    3.4 多因素分析
    3.5 复发危险因素数量的叠加对FS患儿复发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热敏感相关癫痫的早期识别与诊断
    参考文献

(4)脂蛋白(a)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中文术语缩略语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第1节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第2节 研究方法
        2.2.1 静脉溶栓方法
        2.2.2 END的定义与分组
        2.2.3 一般资料采集
        2.2.4 临床资料采集
    第3节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第1节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及END的原因
    第2节 Lp(a)水平在各组中的分布情况
    第3节 静脉溶栓后END的影响因素
    第4节 Lp(a)水平与静脉溶栓后END的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1节 rt-PA静脉溶栓后END
        4.1.1 静脉溶栓后END的发生率
        4.1.2 END的病因
        4.1.3 END的危险因素
    第2节 Lp(a)与rt-PA静脉溶栓后END
        4.2.1 Lp(a)水平与缺血性卒中
        4.2.2 Lp(a)与rt-PA溶栓后END
    第3节 不足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研究进展
    1.END的定义
    2.流行病学
    3.END的病因
    4.END的相关危险因素
    5.治疗
    6.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5)大理地区167例儿童热性惊厥临床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
第1 章 引言
第2 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设备
    2.3 随访
    2.4 记录资料
    2.5 统计学处理
第3 章 结果
    3.1 热性惊厥基本情况
    3.2 单次热病程中惊厥1 次与惊厥≥2 次的相关因素差异性分析
    3.3 热性惊厥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第4 章 讨论
    4.1 热性惊厥基本情况
    4.2 单次热病程中惊厥1 次与惊厥≥2 次的相关因素差异性分析
    4.3 热性惊厥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第5 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热性惊厥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6)烟雾病围手术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1.1 概述
    1.2 研究现状和研究目的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性别、年龄分布
    3.2 各计数资料统计结果
    3.3 围手术期癫痫发作情况统计结果
    3.4 术前准备
    3.5 治疗策略
    3.6 麻醉方法
    3.7 手术方法
    3.8 围手术期管理
第4章 围手术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分析
    4.1 单因素分析
    4.2 围手术期癫痫发作的多因素分析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不足之处及展望
    6.1 结论
    6.2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烟雾病相关的癫痫发作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403例儿童癫痫持续状态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局限性分析
参考文献
综述 生酮饮食治疗儿童癫痫持续状态现状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B、NSE、TNF-α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与步骤
2 结果
    2.1 起病初临床表现比较
    2.2 实验室常规辅助检查比较
    2.3 研究对象的病因构成比较
    2.4 各组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NSE、TNF-α的水平比较
    2.5 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NSE、TNF-α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
    2.6 血清与脑脊液中 S100B、NSE 和 TNF-α的相关性分析
    2.7 持续惊厥组各EEG特征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比较
3 讨论
    3.1 一般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对早期预测惊厥持续状态的意义
    3.2 病因对预测早期惊厥持续状态的意义
    3.3 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NSE、TNF-α水平变化对早期预测惊厥持续状态的意义
    3.4 脑电图(EEG)结果对早期预测惊厥持续状态的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相关指标及头颅磁共振成像价值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9)拉考沙胺添加治疗局灶性癫痫发作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癫痫患者撤药后复发风险的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评估方法
    1.3 手术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2.2 疗效分析
    2.3 抗癫痫药物种类
    2.4 神经行为发育水平评估
    2.5 影响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2.6 VNS治疗安全性
3 讨论
    3.1 疗效
    3.2 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3.3 安全性
4 本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科研及发表文章情况

四、26例儿童症状性癫痫头颅CT与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头颅磁共振形态测量结合长程视频脑电图在难治性局灶性癫痫病灶定位中的应用[J]. 刘慧颖,刘会鹏,李彦兰,苏洁,郭希正.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2
  • [2]恩施地区单中心491例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分析[D]. 黄立俊.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3]儿童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D]. 徐瑜欣. 南昌大学, 2021(01)
  • [4]脂蛋白(a)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研究[D]. 吴秋萍. 大理大学, 2021(09)
  • [5]大理地区167例儿童热性惊厥临床回顾性分析[D]. 张晓. 大理大学, 2021(09)
  • [6]烟雾病围手术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分析[D]. 刘鑫星. 南昌大学, 2021(01)
  • [7]403例儿童癫痫持续状态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D]. 吴炀. 汕头大学, 2021
  • [8]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B、NSE、TNF-α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 廖良华.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9]拉考沙胺添加治疗局灶性癫痫发作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D]. 杨文秋.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10]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D]. 曾媛香.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标签:;  ;  ;  

26例症状性癫痫患儿头部CT及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