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产火电125MW老机组的改造势在必行(论文文献综述)
谭厚章,王学斌,郑海国,吕钊敏,孙平,张俊杰,董琨,黄军[1](2022)在《一种新型强稳燃低温低氮双涡预热解燃烧器开发及应用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新能源发电的大幅增长对燃煤电厂深度调峰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目前燃煤电厂20%以下低负荷难稳燃的现状,开发了一种新型强稳燃低温低氮双涡预热解燃烧器,煤粉先进行高温预热解再与卷吸的高温烟气混合着火,达到强稳燃目的。搭建了25 t/h试验台,试验结果表明:配置单台燃烧器整体炉膛火焰温度均匀,低于1 000℃,呈现低温低氮环境,且在燃烧器设计功率30%~35%以下火焰十分稳定;中试试验台锅炉效率达到92.75%,NOx排放质量浓度为218 mg/m3(φ(O2)=6%),采用炉内喷尿素溶液可实现NOx排放质量浓度小于80 mg/m3。基于此,针对大型燃煤锅炉,无论旋流燃烧系统或直流燃烧系统,通过在中层或上层前后墙改造安装新型燃烧器后,均可实现10%~20%低负荷稳燃,且无需改造制粉系统,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吴庆康[2](2020)在《基于DCS的热电厂烟气净化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大气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对燃煤电厂烟气排放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烟气净化技术是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污染物的重要措施。烟气排放参数的稳定达标与采取的烟气净化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密切相关,因此选取合适的控制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集散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为控制方式,结合丰县鑫成热电厂2×18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工程,首先对湿法与半干法两种主流烟气治理方案的工艺原理进行介绍,说明了各自的工艺特点。并结合电厂的现有的运行方式对两种方案展开详细的比较说明,最终确定了以半干法脱硫与低温循环氧化脱硝相结合的烟气治理工艺并对系统进行了简要说明,根据其烟气净化系统的控制难点及要求对控制方式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半干法脱硫结合低温循环氧化脱硝相结合的工艺路线由于其重点在于协同处理,脱硝系统必须依托脱硫系统进行有效反应,所以要求整个DCS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本文从DCS系统的性质和特点入手,通过对烟气治理系统各个参数的控制要求对DCS系统制定了设计方案,通过对烟气排放控制策略的优化,解决了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波动较大的问题。最后,从电厂实际的运行情况及烟气排放参数来看,以DCS作为控制系统的脱硫脱硝设施能够满足工程改造的要求,DCS系统对于烟气排放数据的变化能够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排放数据优于烟气超低排放标准。该论文共有图40幅,表16个,参考文献81篇。
王明鑫[3](2020)在《S电厂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S电厂是一家热电联产企业,经营上面临政策风险和经营风险,为响应国家“上大压小”政策,两台小型机组实施关停。未来“十四五”电力改革,国家发展新能源发电,要求煤电企业节能改造。同时推进售电输电市场化改革,竞价上网。S电厂连年亏损,企业生存面临挑战,急需优化目前发展战略。本文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发展现状及电力改革现状进行分析,运用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等战略工具,分析S电厂现状、所处宏观环境以及面临的竞争环境,指出目前发展战略和战略保障存在问题。针对存在问题,确立优化稳步发展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市场营销策略和技术开发战略。为保障战略实施,提出人力配置保障、安全生产保障和政治保障措施。本文以S电厂为例,分析企业所处环境和面临威胁,为企业发展寻找出路。对同样面临电力改革挑战的火电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具有参考作用。
张晶杰[4](2020)在《新时代煤电大气污染物控制与碳减排环境经济政策研究》文中指出基于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能源发展一直以煤炭为主,中国电力发展以煤电为主。几十年来煤炭和煤电承担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电力需求的重任以及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任。一方面,以煤为主的能源电力结构带来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其中煤电污染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典型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和以细颗粒物(包括在环境中转化的二次污染物)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另一方面,煤炭具有高碳化石能源的本质属性,在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煤炭和煤电发展如何在保障能源电力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对好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改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完善环保和节能法规、政策,在电力发展领域,不断出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环境经济新政策、新举措,以满足电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2019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接近到100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步入中高收入国家之列。如何在新时代,按“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发展要求,研究新思路、新方法,是能源环境经济领域共同面对的艰巨任务。本论文基于新时代发展对电力行业的要求,针对煤电大气污染物控制和碳减排问题,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并辅助以模型工具,分析适用的经济政策工具,构建新时期环境经济政策的框架,并重点分析碳交易和环保电价政策的机制和成本效益影响,提出结论和政策建议。第一,研究了基本概念和研究综述。燃煤发电行业是我国实施环境经济政策的重点领域,政策内涵和实施效果对国民经济、环境保护和能源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对环境经济政策的背景和内涵进行了介绍和梳理,分析对中国燃煤发电有重要影响的环境经济政策的理论,包括能源经济理论、能源经济环境“3E”平衡理论、能源发展的约束性理论,以及科斯定理、庇古定理;分析了中国煤电发展中的环境经济理论依据,提出了新时代燃煤发电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要求。第二,研究了煤电环境经济政策的国际经验。工业化完成国家面对工业化生产相伴而来的环境问题,都积极采取环境经济政策,根据主要污染物类型、影响程度、范围和特点、持续时间等方面因地因城因时施策,表现出了良好的政策弹性和灵活性。国外不同时期的环境经济政策重点和内容也不同。本文分析了环境税(费)、许可证、补贴政策,并对排放权交易制度和税收制度进行了重点进行分析。第三,评析了中国煤电环境经济政策。对我国在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出台的一系列有利于污染物控制的经济政策,包括排污收费、价格政策(电价补贴)、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燃煤电厂相关经济政策,梳理了历史脉络和机理,初步提出了政策优化的思路。第四,提出了新时期煤电环境经济政策框架。分析新时代对能源电力发展的基本要求,煤电在能源电力转型中的定位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的环境经济政策框架中需要取消、完善、增加的政策工具。第五,分析了碳交易与环保电价这两项重点政策对煤电企业的影响,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燃煤电厂在不同地区、不同容量机组、不同利用小时数等因素下污染物控制成本水平和电力转型背景下影响环保电价敏感性因素,为在新时代继续完善这一重要机制提供了政策导向和可操作的建议。第六,在结论中指出新时代燃煤电厂环境经济政策应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点;重视燃煤发电在低碳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特色的燃煤发电环境经济政策成效显着,高水平清洁化的燃煤发电环境政策需要改革,碳市场是促进中国电力低碳转型的基础性政策。建议一是环境经济政策改革要与电力转型发展新形势和要求相结合,二是完善低碳发展经济政策体系顶层设计,三是形成中国特色的碳市场机制,四是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逐步调整环保电价。
祖钦钦[5](2020)在《H火电建设公司战略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火电电力产能过剩以及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强调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传统火电建设发展步履艰难,火电建设市场出现萎缩,一些传统火电建设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些综合因素驱使着不少火电建设企业走上战略转型之路。在此背景下,对于研究火电建设企业的战略转型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H公司是一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国有火电建设企业,公司经营业务主要以国内外火电电源项目施工为基础,面对日益严峻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促使H公司实施战略转型,2019年H公司已走完了战略转型的第一阶段,但未完成第一阶段的战略转型目标,存在诸多需要解决和改进的问题。因此,本文以H公司为案例,对其战略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基于对H公司战略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本文首先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归纳总结了研究本文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分析找出了 H公司在战略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新业务发展不达预期、国际业务拓展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核心业务不明显、公司整体经营状况未得改善;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战略定力不足、新业务前期策划能力欠缺、业务板块设计不合理、国际资源及高端人才严重匮乏、资源配置与战略转型不匹配;再次,本文通过对H公司战略转型过程中所处的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得出了 H公司战略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公司层、业务层、职能层等三个层次的战略转型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与建议;最后,为促使H公司改进对策的顺利实施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H公司的战略转型提供一定的帮助,解决目前H公司战略转型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对同类型企业的战略转型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田玉川[6](2020)在《内蒙古海拉尔地区煤层气开发先导性试验及技术经济评价》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进口原油比例逐年攀升,优质清洁能源缺口愈来愈大。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安全战略,建立稳定的清洁能源供给迫在眉睫。内蒙古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如何客观评价煤层气资源赋存状况、开展煤层气富集区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的综合评价,是促进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快速突破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内蒙古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区域煤层气资源潜力及其赋存特征,优化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技术体系,结合区域特点优选目标区域,开展煤层气开发利用先导性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海拉尔地区民用、发电、动力燃料和化工能源市场需求综合研究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并对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前景进行了初步预测,针对影响煤层气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内蒙古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北缘)、二连盆地群和海拉尔盆地群,但整体勘查程度较低;其中海拉尔地区主要分布于牙克石—五九煤田、大西山煤田、呼伦湖凹陷和呼和湖凹陷。2.根据内蒙古地区煤炭及煤层气地质勘查成果,首次开展研究区低煤阶煤层气地质选区评价研究,优选出适用于海拉尔地区低煤阶煤层气选区评价技术体系,为内蒙古全区低煤阶煤层气选区评价标准技术体系的制定提供指导。3.通过优化地质选区评价技术体系,优选出内蒙古海拉尔地区牙克石—五九煤田作为煤层气开发利用先导性试验基地,研制出无固相环保型钻井液,并得到成功应用,为内蒙古地区低煤阶煤层气大规模勘探开发利用奠定基础。4.内蒙古海拉尔地区煤层气等清洁能源需求量逐年攀升,供应主要是以长距离运输为主,市场价格常年居高不下,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广阔。5.根据行业管理体制、政策支持力度和税收补贴等影响因素,研究提出煤层气示范区建设,为内蒙古东部地区实现分布式供气提有力支撑,为进一步推动绿色清洁能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研究成果对促进内蒙古海拉尔地区乃至内蒙古全区开展低煤阶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王双童,杨希刚,常金旺[7](2020)在《国内外煤电机组服役年限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电力能源结构加快向高效、清洁、低碳发展,煤电机组更是面临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新形势要求。本文对我国电力能源结构和煤电机组服役年限进行分析,并对国外煤电机组发展状况、结构特点和服役年限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发达国家50%煤电机组平均服役年限在40年左右,有的煤电机组服役年限超过60年;而我国在役煤电机组平均服役年限仅为12年。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煤电机组服役年限差异,提出了可借鉴国外煤电机组长周期服役年限的经验,以指导我国加强煤电机组运行寿命的管理,充分挖掘煤电机组价值潜力,发挥其存量资产的最大效能,推动煤电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高质量健康发展。
于岩[8](2020)在《HNJT电厂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2年我国实行了电力体制改革,将原有的电力行业转变成为“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电力市场。2015年,我国批准深圳作为第一个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地区,使得电力体制改革又向前迈进了一步。2018年,我国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布了电力现货市场系列规则,标志着我国发电侧电力现货市场的不断完善,并于2019年,我国开始在全国八个省份实行电力现货方案试点。根据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将摒弃传统由国家统一管理,电力企业参与的市场竞争模式。建立了由发电企业发售电、发电公司为法人的售电实体、电网企业输配电的市场化新模式。旨在通过竞争主体竞价上网、自负盈亏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电力改革成果,促进社会整体发展。因此针对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发电企业如何针对电力市场格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并着手根据变化作出相应的企业营销策略的调整,成为现有发电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HNJT电厂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通过对电厂所处电力市场进行细分,选择适合电厂发展的目标市场,并根据选定的目标市场,明确电厂的市场定位。并最终确定HNJT电厂营销策略:通过产品开发策略扩大市场规模;通过报价策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促销策略提高企业知名度;通过渠道策略提高企业用户粘性;通过公共关系策略协调社会关系、政府和上级公司,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并制定相应的营销保障措施,确保所制定的营销策略得以顺利实施。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够较为清晰地梳理HNJT电厂市场营销策略,平衡电力生产和电力需求之间的关系,为HNJT电厂在面对未来日新月异的电力市场提供指导与支持,为电力行业的顺利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邹业平[9](2019)在《首阳山电厂2×630MW脱硫废水深度处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烟气脱硫是燃煤电厂必须实施的技术措施。脱硫废水作为燃煤电厂脱硫工艺产生的重要污染源是燃煤电厂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减少脱硫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对燃煤电厂实现废水“零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实际运行中的首阳山2 X 630MMW燃煤电厂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工程调研、试验分析、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等方法,对首阳山燃煤电厂的脱硫废水处理系统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脱硫废水作为捞渣机冷却水的处理方式对原有的废水三联箱工艺进行改造,通过分析得出此种方式满足补水需求,且能消耗掉脱硫工艺产生的废水,实现了废水的“梯级利用”。2.在实际系统中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中水泥浆混溶效果,最佳反应条件是在pH=9的情况下,加药混溶40min,温度20℃,采用该工艺后,氟离子、铅离子、镍离子去除率分别能达到95.81%,70.13%,77.63%。3.在实际系统中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的方法得出曝气塔的最佳反应条件是:曝气量为50ffm3/h的情况下,曝气8h,沉淀10h,COD、固体悬浮物去除率分别能达到90.36%,93.59%。4.脱硫废水经过上述工艺处理后进入捞渣机系统,采用捞渣机挂片分析腐蚀的方法,计算出#1机组和#2机组的腐蚀量均小于8g/m2,大于1mm点蚀数量均值小于2个,得出脱硫废水入捞渣机后不会对其造成严重腐蚀。5.对通入脱硫废水的捞渣机进行了防护,各部位采取保护措施,例如采用防涂、牺牲阳极等方法,采取措施后防护达到效果,提升了捞渣机对脱硫废水的耐受性。6.对推广同类型机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大部分同类型机组具备水平推广条件,可以根据推荐的脱硫废水回用方案进行改造,对改造后的机组进行经济预算和效益分析。
付东方[10](2019)在《发电厂热网系统工程技术改造效能分析》文中提出能源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主要支柱,“十三五”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而能源发展已经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我国能源消费高速增长期已经结束,国家提出能源结构调整,加快绿色低碳化发展,提高能源系统效率,讲求能源投资和运行经济效益将成为今后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的战略计划,提高能源产业竞争力已迫在眉睫。火电厂作为能源的生产工厂,资源浪费尤其严重,对火电厂的提高其节能效益对我国的能源产业发展以及节能减排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绥化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机组现阶段循环水泵入口旋转滤网、热网循环泵、凝汽器机组现阶段存在设备老化,通过相应的结构设计及参数计算,提出了对应的改造方案,提高了机组的经济性与安全性。对循环水泵入口滤网海洋生物侵袭、设备老化严重缺陷等,通过国内外调研,结合原海水流道设计,提出了两种改造方案采用新的滤网全框架结构,可提高滤网拦截和清污效率,保证旋转滤网长期稳定运行,有效提高设备的安全性。针对热网循环水泵电机直连振动和噪音过大问题,同时实现其可以根据生产实际工况调节对水道管网的压力或流量的自动调速功能,加入了永磁调速器,降低电机全调速范围的运行功率,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最后理论计算验证了改造的节能效果。针对凝汽器机组的铜管管口腐蚀以及水侧结垢等导致的安全性及经济性下降问题,提出两种对主机、小机凝汽机的改造方案,同时改造循环水泵,保证了凝汽器循环水流量,优化主凝汽器管束布置方式,重新设计了主凝汽器水室,优化水室流场。旋转滤网、热网循环泵、凝汽器机组整个热网系统现阶段的改造对有效提升机组整体经济运行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水资源作为投入的一种重要资源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且其消耗量在工程上占有很大部分的比重,所以在工程上对于体现水的使用进行计算统计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研究对电厂供暖工程进行体现水的核算,给企业提出了用水建议,对响应国家的节能减排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产火电125MW老机组的改造势在必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产火电125MW老机组的改造势在必行(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新型强稳燃低温低氮双涡预热解燃烧器开发及应用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燃烧器设计 |
1.1 稳燃原理 |
1.2 降氮原理 |
1.3 系统参数 |
2 燃烧器性能试验 |
2.1 温度场分布 |
2.2 速度场分布 |
2.3 组分分布 |
2.4 燃烧器负荷和出口氧体积分数对NOx排放影响 |
2.5 炉内喷氨影响 |
3 大型燃煤机组应用展望 |
3.1 燃烧器改造方案 |
3.2 深度调峰设计 |
4 结论与展望 |
(2)基于DCS的热电厂烟气净化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2 烟气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
2.1 改造工程背景 |
2.2 烟气净化技术介绍 |
2.3 烟气净化方案的比较及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3 烟气净化系统DCS设计 |
3.1 烟气净化系统的功能及需求分析 |
3.2 MACS系统介绍 |
3.3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4 DCS控制系统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4 烟气净化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
4.1 控制方式分析 |
4.2 模拟量计算控制回路 |
4.3 开关量顺序控制系统 |
4.4 烟气排放浓度控制策略优化 |
4.5 运行效果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S电厂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战略的概念 |
二、企业发展战略概念 |
第二节 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理论 |
一、总体发展战略 |
二、竞争战略 |
第三节 企业战略研究方法 |
一、PEST分析法 |
二、五力分析模型 |
三、SWOT分析法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S电厂发展现状分析 |
第一节 S电厂概况 |
第二节 S电厂现状 |
一、组织结构状况 |
二、人力资源情况 |
三、企业文化分析 |
四、生产经营状况分析 |
五、财务管理状况分析 |
第三节 S电厂发展战略存在问题及原因 |
一、公司层面问题 |
二、业务层面问题 |
三、职能层面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电厂发展环境分析 |
第一节 S电厂宏观环境分析 |
一、政治环境分析 |
二、经济环境分析 |
三、社会文化环境 |
四、技术环境分析 |
第二节 竞争环境分析 |
一、潜在进入者 |
二、替代品研究 |
三、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四、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
第三节 S电厂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 |
一、S电厂的优势分析 |
二、S电厂的劣势分析 |
三、S电厂的机会分析 |
四、S电厂的威胁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电厂发展战略调整 |
第一节 S电厂战略目标和步骤 |
一、S电厂战略目标 |
二、S电厂战略步骤 |
第二节 S电厂发展战略调整的重点 |
一、公司层面调整 |
二、业务层面调整 |
三、职能层面调整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S电厂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一节 科学设置岗位制定培训计划 |
第二节 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
第三节 政治引领保障战略实施 |
一、落实上级和公司部署 |
二、制订扭亏措施 |
三、以项目化管理推进扭亏工作 |
四、督导扭亏措施落实落地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新时代煤电大气污染物控制与碳减排环境经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环境经济政策研究综述及评价 |
1.2.1 概念界定 |
1.2.2 环境经济政策的本质及研究对象 |
1.2.3 电力相关重要环境经济政策研究进展 |
1.2.4 对文献综述的评价 |
1.3 论文框架与内容 |
1.3.1 总体思路及内容框架 |
1.3.2 各章主要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能源-经济-环境政策理论分析 |
2.1 能源经济环境平衡理论 |
2.1.1 能源经济理论 |
2.1.2 “3E”平衡理论 |
2.1.3 约束性理论 |
2.2 环境经济政策理论 |
2.2.1 对庇古税基本内涵的理解 |
2.2.2 对科斯定理基本内涵的理解 |
2.3 中国煤电发展环境经济政策理论依据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环境经济政策在国际上的应用 |
3.1 美国 |
3.1.1 清洁空气市场计划 |
3.1.2 碳排放权交易 |
3.2 欧洲 |
3.2.1 大气污染物管理 |
3.2.2 碳减排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煤电环境经济政策的评析 |
4.1 政策框架的形成及特点 |
4.2 几项重点环境经济政策实践分析 |
4.2.1 排污费与环境税 |
4.2.2 环保电价 |
4.2.3 排污权交易 |
4.2.4 排污权有偿使用 |
4.2.5 排污许可 |
4.3 碳减排政策分析 |
4.3.1 电价调节政策 |
4.3.2 碳排放权交易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新时代煤电环境经济政策框架构建 |
5.1 新时代背景下的电力环境经济政策趋势 |
5.1.1 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及政府的作用 |
5.1.2 “3E”平衡点向低碳侧移动 |
5.2 新时代对能源电力转型的基本要求和难点 |
5.2.1 新能源体系对电力转型的要求 |
5.3 |
5.3.2 煤电环境经济政策框架存在的问题 |
5.3.3 新时代环境政策的框架构建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新时代煤电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分析评估 |
6.1 碳交易对煤电发展的影响分析 |
6.1.1 碳交易对不同的发电主体影响机制分析 |
6.1.2 碳交易对不同发电方式的效益影响分析 |
6.2 燃煤发电企业环保电价成本效益分析 |
6.2.1 燃煤发电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发展分析 |
6.2.2 不分地区脱硫、脱硝、除尘成本结构分析 |
6.2.3 各区域平均成本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1.1 煤电将继续为能源电力在中短期的低碳转型发挥支撑作用 |
7.1.2 中国特色的环境经济政策在燃煤发电领域成效显着 |
7.1.3 要针对新时代特点完善燃煤发电环境经济政策 |
7.1.4 燃煤发电环境经济政策需要改革以适应环保技术进步和环保管理改革要求 |
7.1.5 碳市场是促进中国电力低碳转型的基础性政策 |
7.2 主要政策建议 |
7.2.1 积极推进环境经济政策改革 |
7.2.2 完善低碳发展经济政策体系顶层设计 |
7.2.3 构建中国特色的碳市场机制 |
7.2.4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逐步调整环保电价 |
7.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着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H火电建设公司战略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2.1.2 企业战略转型理论 |
2.1.3 火电建设企业战略转型相关研究 |
2.2 理论分析方法及工具 |
2.2.1 PEST分析模型 |
2.2.2 波特五力模型 |
2.2.3 波士顿矩阵 |
第三章 H公司战略转型过程的现状分析 |
3.1 H公司简介 |
3.1.1 组织结构 |
3.1.2 业务结构 |
3.2 H公司转型战略过程分析 |
3.2.1 H公司战略转型的背景 |
3.2.2 H公司战略转型的目标及策略 |
3.3 H公司战略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3.1 新业务发展不达预期 |
3.3.2 国际业务拓展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
3.3.3 核心业务不明显 |
3.3.4 公司整体经营状况未得改善 |
3.4 H公司战略转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战略定力不足 |
3.4.2 新业务前期策划能力欠缺 |
3.4.3 业务板块设计不合理 |
3.4.4 国际资源及人才严重匮乏 |
3.4.5 资源配置与战略转型不匹配 |
第四章 H公司战略转型改进对策 |
4.1 H公司战略转型面临的环境分析 |
4.1.1 宏观环境分析 |
4.1.2 产业环境分析 |
4.1.3 内部环境分析 |
4.2 公司层战略转型改进对策 |
4.2.1 增强战略定力 |
4.2.2 优化业务板块 |
4.2.3 国际业务实施战略联盟 |
4.2.4 运用参控股方式掌握电源资产 |
4.3 业务层战略转型改进对策 |
4.3.1 降低火电工程施工成本 |
4.3.2 聚焦发展非电工程业务 |
4.3.3 构建业务差异化运营 |
4.4 职能层战略转型改进对策 |
4.4.1 提升市场开发能力 |
4.4.2 提高存量资产使用效率 |
4.4.3 大力培养和引进战略性人才 |
4.4.4 加强新兴技术储备 |
第五章 H公司战略转型新对策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树立全员战略转型的思想意识 |
5.2 完善各级管理制度 |
5.3 加大资金保障力度 |
5.4 重塑企业文化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内蒙古海拉尔地区煤层气开发先导性试验及技术经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内蒙古海拉尔地区研究现状 |
1.3.4 存在问题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5.3 主要工作量 |
1.6 创新点 |
第二章 内蒙古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 |
2.1 内蒙古煤层气工业发展概况 |
2.1.1 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历程 |
2.1.2 煤层气的开发利用 |
2.1.3 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展望 |
2.2 内蒙古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及评价 |
2.2.1 煤层气资源概况 |
2.2.2 煤层气重点区域简介 |
2.2.3 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现状 |
2.3 内蒙古煤层气市场前景分析 |
2.3.1 煤层气市场简介 |
2.3.2 煤层气发电市场前景分析 |
2.3.3 煤层气动力燃料市场前景分析 |
2.3.4 煤层气化工市场前景分析 |
2.3.5 煤层气民用市场前景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海拉尔地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先导性试验 |
3.1 煤层气地质综合选区评价 |
3.1.1 评价技术体系 |
3.1.2 地质选区评价 |
3.2 煤层气钻探技术体系先导性试验 |
3.2.1 煤层气钻探技术体系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3.2.2 煤层气钻井液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2.3 低污染环保型钻井液配方的研究配制 |
3.3 钻探验证 |
3.4 成果综合分析 |
3.4.1 气测异常特征 |
3.4.2 含气性特征 |
3.4.3 非储层段井径变化分析 |
3.4.4 环保性能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海拉尔地区煤层气开发利用经济评价 |
4.1 煤层气勘探技术分析 |
4.1.1 概况 |
4.1.2 勘探技术分析的主要指标 |
4.1.3 勘探投入产出比例分析 |
4.1.4 勘探项目风险分析 |
4.2 煤层气开发经济分析 |
4.2.1 开发经济分析概述 |
4.2.2 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 |
4.2.3 勘探开发项目方案优选方法 |
4.3 煤层气利用项目的经济评价 |
4.3.1 民用项目 |
4.3.2 发电项目 |
4.3.3 动力燃料 |
4.3.4 CNG与LNG |
4.3.5 开发利用经济评价方案 |
4.3.6 化工项目 |
4.4 小结 |
第五章 海拉尔地区煤层气行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
5.1 问题 |
5.1.1 行业管理体制问题 |
5.1.2 政策支持建设问题 |
5.1.3 税收补贴政策问题 |
5.2 建议 |
5.2.1 改革行业管理体制 |
5.2.2 加快煤层气示范区建设 |
5.2.3 煤层气税收补贴政策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主要成果与认识 |
6.2 问题与展望 |
6.2.1 问题 |
6.2.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国内外煤电机组服役年限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煤电机组现状 |
1.1 我国电力装机和发电量结构 |
1.2 我国煤电机组服役年限状况 |
2 国外煤电机组服役现状 |
2.1 全球煤电机组的装机情况 |
2.2 国外煤电机组服役年限状况 |
2.2.1 美国煤电机组服役情况 |
2.2.2 日本煤电机组的服役情况 |
3 国内外煤电机组服役年限对比分析 |
3.1 世界各国煤电机组装机容量和服役年限情况 |
3.2 世界部分国家煤电机组平均服役年限情况 |
3.3 国内外长周期服役煤电机组情况 |
3.4.1 我国煤电机组服役年限分析 |
3.4.2 国外煤电机组服役年限分析 |
4 我国煤电机组服役年限合理性延续建议 |
5 结论与建议 |
(8)HNJT电厂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1.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知识的概述 |
2.1 电力行业相关基础概念 |
2.2 STP营销战略理论的概述 |
2.3 5P营销策略组合理论的概述 |
第三章 HNJT电厂市场营销工作现状的分析 |
3.1 电厂生产经营总体情况的简介 |
3.2 电厂市场营销工作现状的概述 |
3.3 电厂市场营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HNJT电厂市场需求及竞争状态的分析 |
4.1 吉林省电力市场总体需求状况的分析 |
4.2 吉林省电力市场基本需求特征的分析 |
4.3 吉林省电力市场总体竞争情况的分析 |
4.4 吉林省电力市场主要竞争对手的分析 |
第五章 HNJT电厂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 |
5.1 电厂市场的细分 |
5.2 电厂目标市场的选择及定位 |
5.3 电厂目标市场产品策略的制定 |
5.4 电厂目标市场价格策略的制定 |
5.5 电厂目标市场渠道策略的制定 |
5.6 电厂目标市场促销策略的制定 |
5.7 电厂目标市场公共关系策略的制定 |
第六章 HNJT电厂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 |
6.1 电厂营销理念的提升 |
6.2 电厂营销组织的改进 |
6.3 电厂营销人员的培训 |
6.4 电厂营销伙伴的激励 |
6.5 电厂营销费用的匹配 |
第七章 结论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7.2 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首阳山电厂2×630MW脱硫废水深度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二氧化硫排放及其治理现状 |
1.1.2 降低二氧化硫的必要性 |
1.1.3 火电厂脱硫废水的现状 |
1.1.4 华润首阳山电厂脱硫废水情况 |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 |
1.2.1 水力除灰法 |
1.2.2 化学类工艺法 |
1.2.3 强效蒸发类工艺 |
1.2.4 膜法过滤类工艺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本文选取的技术路线和试验方案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用主要仪器设备 |
2.2 试验用主要试剂、药品 |
2.3 分析指标和方法 |
2.4 采样点的确定 |
3 现状调查与问题诊断 |
3.1 外部环境及环保政策分析 |
3.2 厂内系统或设备的基本情况分析 |
3.2.1 拟进行改造的系统或设备的基本情况概述 |
3.2.2 拟进行改造的系统或设备的排放情况说明 |
3.3 本章小结 |
4 脱硫废水深度改造工艺流程设计 |
4.1 工况及设计要求 |
4.2 改造设计分析 |
4.2.1 工业废水系统到机组排水槽补水系统 |
4.2.2 机组排水槽系统到捞渣机补水系统 |
4.2.3 捞渣机排水系统到机组排水槽系统 |
4.2.4 全厂废水回收系统 |
4.2.5 工业废水曝气塔沉淀系统 |
4.3 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
4.3.1 废水澄清箱计算 |
4.3.2 捞渣机补水池计算 |
4.3.3 曝气塔计算 |
4.3.4 一级回收水池计算 |
4.3.5 二级回收水池计算 |
4.4 本章小结 |
5 脱硫废水改造效果分析 |
5.1 脱硫废水处理方法研究 |
5.1.1 中水泥浆中和法处理脱硫废水的试验研究 |
5.1.2 曝气塔曝气法处理脱硫废水的试验研究 |
5.2 脱硫废水对捞渣机系统腐蚀情况研究分析 |
5.2.1 试验方法介绍 |
5.2.2 试验数据分析 |
5.2.3 试验小结 |
5.3 捞渣机及附属系统的保护措施 |
5.3.1 保护方法简介 |
5.3.2 采取的防护措施 |
5.3.3 小结 |
5.4 废水再利用 |
5.4.1 冷却塔排污水再利用 |
5.4.2 厂区雨水再利用 |
5.5 本章小结 |
6 推广可行性分析及经济预算 |
6.1 推广同类型机组可行性分析 |
6.1.1 同类型机组需具备条件 |
6.1.2 可行性分析结论 |
6.2 推荐方案 |
6.2.1 工业废水曝气塔改造 |
6.2.2 脱硫废水回用捞渣机系统改造 |
6.3 经济效益分析 |
6.3.1 投入 |
6.3.2 产出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发电厂热网系统工程技术改造效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11号循环水泵入口旋转滤网改造 |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改造的必要性 |
2.1.1 设备简介 |
2.1.2 现场环境 |
2.1.3 设备缺陷 |
2.2 国内外调研报告 |
2.3 可行性方案与结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热网循环泵的调速改造 |
3.1 热网循环泵的改造的目的 |
3.2 热网循环泵的设计和运行条件 |
3.2.1 热网循环泵的设计 |
3.2.2 热网循环泵的设计和运行条件 |
3.3 技术要求 |
3.3.1 永磁调速器的性能参数和功能要求 |
3.3.2 永磁调速器的材质要求 |
3.4 调速器的选用 |
3.4.1 磁屏蔽套筒永磁调速器的结构特点 |
3.4.2 磁屏蔽套筒永磁调速器的技术优势分析 |
3.4.3 永磁调速部分的基本结构 |
3.5 离合器的选用和调速控制原理 |
3.5.1 离合器的选用 |
3.5.2 调速控制原理 |
3.6 导体转子的冷却 |
3.7 控制系统与改造过程的实施 |
3.7.1 控制系统 |
3.7.2 改造过程的实施 |
3.8 永磁调速改造节能分析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主机凝汽器与小机凝汽器的改造 |
4.1 凝汽器的现状概述 |
4.1.1 主机凝汽器概述 |
4.1.2 小机凝汽器概述 |
4.1.3 海水循环水泵概述 |
4.2 凝汽器存在的问题 |
4.2.1 主机凝汽器运行状况 |
4.2.2 小机凝汽器运行状况 |
4.2.3 循环水供水能力 |
4.2.4 凝汽器存在主要问题小节 |
4.3 凝汽器改造方案 |
4.3.1 主凝汽器与小机凝汽器单独改造方案 |
4.3.2 小机排汽接入主凝汽器,去除小机凝汽器方案 |
4.3.3 凝汽器改造方案汇总对比 |
4.3.4 凝汽器改造方案实施存在的问题 |
4.3.5 凝汽器改造带来的设计更改 |
4.3.6 凝汽器改造预期效果 |
4.3.7 凝汽器改造的效益分析 |
4.4 凝汽器加装清洗装置 |
4.4.1 改造方案对比 |
4.4.2 “水蜘蛛”在线冲洗技术 |
4.4.3 在线冲洗改造方案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体现水核算 |
5.1 背景 |
5.2 方法 |
5.2.1 体现水多尺度投入产出法 |
5.2.2 工程系统核算方法 |
5.3 核算结果 |
5.3.1 热力系统 |
5.3.2 电气系统 |
5.3.3 热工控制系统 |
5.3.4 其他及服务 |
5.4 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四、国产火电125MW老机组的改造势在必行(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新型强稳燃低温低氮双涡预热解燃烧器开发及应用展望[J]. 谭厚章,王学斌,郑海国,吕钊敏,孙平,张俊杰,董琨,黄军. 热力发电, 2022(01)
- [2]基于DCS的热电厂烟气净化系统研究与应用[D]. 吴庆康.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3]S电厂发展战略研究[D]. 王明鑫.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4]新时代煤电大气污染物控制与碳减排环境经济政策研究[D]. 张晶杰.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5]H火电建设公司战略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祖钦钦.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6]内蒙古海拉尔地区煤层气开发先导性试验及技术经济评价[D]. 田玉川.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1)
- [7]国内外煤电机组服役年限现状研究[J]. 王双童,杨希刚,常金旺. 热力发电, 2020(09)
- [8]HNJT电厂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D]. 于岩. 吉林大学, 2020(08)
- [9]首阳山电厂2×630MW脱硫废水深度处理研究[D]. 邹业平.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10]发电厂热网系统工程技术改造效能分析[D]. 付东方. 燕山大学, 2019(03)
标签:煤层气;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烟气脱硝; 环境经济; 环境评价;